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邳州市银杏产业发展研究陈金平指导教师 田素妍 副研究员 专业学位 农业推广硕士 研究领域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研究方向 答辩日期 二一六年五月 The research of Ginkgo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Pizhou cityByChen JinpingSupervisor:Professor Tian SuyanA DissertationSubmitted to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Masters Degre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Oct.2016原 创 性 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需亲笔)签名: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京农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需亲笔)签名: 年 月 日导师(需亲笔)签名: 年 月 日 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绪 论1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动态2(一)银杏生产方面2(二)银杏产品开发方面3(三)银杏进出口方面3(四)银杏产业发展对策方面4第一章 研究内容6一、相关概念的说明6二、研究内容7三、研究方法7四、技术路线8五、可能的创新与不足8第二章 国内外银杏产业发展状况9一、银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9二、国内银杏产业分布10三、银杏种仁的开发利用11(一)、银杏种仁开发利用价值11(二)、银杏种仁的加工利用现状11四、银杏叶的开发利用12(一)、银杏叶化学成分和开发利用的研究历史12(二)、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及其制品14(三)、银杏叶的开发利用前景15五、银杏花粉的开发利用16(一)、银杏花粉的开发利用价值16(二)、银杏花粉的开发利用前景16六、银杏外种皮的开发利用17(一)、银杏外种皮的开发利用价值17(二)、银杏外种皮的开发利用前景17七、银杏木材的开发利用18八、银杏苗木开发利用前景18第三章 邳州市银杏产业发展研究19一、邳州市银杏产业发展现状19(一)、自然条件和发展理念19(二)、银杏产业发展情况19二、邳州市银杏产业发展经营管理20(一)、确立银杏产业地位、强化组织领导管理21(二)、增加科技投入管理、占领长远市场21(三)、突破资金瓶颈,致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22(四)、围绕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大力扶持和引导22(五)、加强国际市场调研23(六)、塑造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23三、邳州市银杏产业政府调控体系的构建24(一)、加大专项投资,引导多元投入24(二)、培育市场销售主体,组建营销行业协会24(三)、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正确引导加工开发24第四章 邳州市银杏产业发展基于SWOT分析的对策和建议25一、邳州市银杏产业发展的经验优势(Strength)25(一)、注重特色基地的建设25(二)、注重银杏产业升级25(三)、注重创造性发展26(四)、品牌优势26(五)、银杏生态旅游发展优势26二、邳州市银杏产业发展发展主要问题(Weakness)27(一)、银杏产业仍处在出卖资源和初级产品为主的低级阶段,附加值低28(二)、研究和生产低水平重复,缺乏宏观调控和引导28(三)、企业规模偏小,尚未形成龙头企业和集团化28(四)、优惠政策不尽到位29(五)、经营无序29(六)、品牌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29三、邳州市银杏产业发展前景(Opportunity)29(一)、银杏果价格见底,反弹增效潜力大29(二)、城乡绿化需求大30(三)、银杏综合利益前景广阔30四、邳州市银杏产业发展发展面临的挑战(Threat)31(一)、外销渠道不畅31(二)、产品科技含量低,科技开发相对滞后31五、基于SWOT分析的对策和建议31(一)、合理布局,优化林业产业结构32(二)、多渠道增加投入,积极开展银杏的深加工33(三)、重视发展科技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33(四)、加大基地建设进程33(五)、抓住龙头,全面开发的原则34(六)、因地制宜,积极推进规模化生产34(七)、依据科技,推动银杏产业持续发展34(八)、综合开发,积极推进银杏产业化经营35(九)、搞好服务,创造银杏基地的良好氛围35第五章 结论35参考文献36致 谢4039 / 48邳州市银杏产业发展研究中文摘要邳州市栽培银杏历史悠久,邳州市银杏各项生产指标在国内甚至国际已处于行业领先位置,银杏产业发展霸主地位已经形成。为了充分发挥当地银杏资源优势、构筑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银杏产业综合开发、推动全市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增加民收入、提高邳州在全国的知名度。本研究旨在正确剖析银杏主产区-邳州银杏产业发展的研究,找出当地银杏产业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并提出科学性、前瞻性的发展思路,拿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本文研究方法采用了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全局性与地域性结合对比分析、银杏产业发展内外因分析等论证方法。得出邳州市银杏产业发展具有基地建设多样、产业升级及时、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但同时也具有产品附加值低、企业规模下、品牌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等劣势。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邳州市银杏发展产业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机遇在于银杏的综合利益前景广阔,挑战在于须深化产品在加工、增加科技投入、拓宽外销渠道等。因此应加大政府管理和科技管理,以求银杏产业发展最大化。邳州市银杏产业的发展有赖于采取科学的模式。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未来邳州市银杏产业加大政府管理和科技管理的模式,即“政府主导、科技引领”模式,具体表现为在进行优化管理后,使得银杏产品积极走出去,大力开发国际市场和有效引进来,努力提高邳州市银杏产业国际竞争力两个方面。论文对邳州市银杏产业发展模式的有效运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即通过基地建设、科技投入、龙头企业建设、技术支持和国际市场调研来确保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通过塑造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吸引高质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引进所需的知识。关键词:邳州市;银杏产业;发展研究;发展思路;对策建议The research of Ginkgo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Pizhou cityABSTRACTThe ginkgo cultiv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of pizhou city, which production index in domestic and even international has been in the industry leading position. the ginkgo industry development dominance has been formed of pizhou city.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local gingko resources advantages, to construct new patter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ginkgo industry comprehensive, promoting the cit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the people, improve if popularity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ginkgo producing right . so we should analyze the good points and the bad ones of Pizhou ginkgo industry correctly .We should put forward the scientific ways .practical suggestion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method adopted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ases,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global and reg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ginkgo industry development inside and outside the reasoning methods for analysis, etc.Come to pizhou ginkgo industry development has the diversity of bas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a timely manner, abundant land and labor resources,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such as advantages, but also has low value-added products, enterprise scale, brand awareness is not strong, not enough publicity, etc.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of pizhou city ginkgo industry is faced with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opportunity lies in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ginkgo biloba prospect, the challenge is to must deepen the product in the processing, increase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oaden the sales channels, etc. Therefore should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ginkgo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pizhou city ginkgo industry depends on taking scientific pattern.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pizhou city ginkgo industry increase government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mode, namely government-l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ding model, after embodied in optimizing management, actively go out and ginkgo city products, vigorously develop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effective to improve pizhou ginkgo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Papers on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pizhou city ginkgo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namely through the base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ding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upport and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research t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go out strategy, by creating an attractiv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ttract high qualit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knowledge required.KEY WORDS:Pizhou city; Ginkgo industry; development research; development idea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绪 论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很早以前,人们便开始栽种银杏,它发源于中国,品质很高,全身上下都很有价值,它同时具有充当木材、经营果实、充当木材、制作药材、等很多用途,集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科研价值、经济价值于一体。银杏对气候环境并不挑剔,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以前,我们往往只看到了银杏在种植和木材方面的价值。在60年代中期的时候,当德国医药科学家发现银杏叶片其实可以治愈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病症以后,人们才开始重视银杏的种植和价值。当前,银杏的叶子、花粉和外种皮也开始作为药品和保健品的成分,银杏结的果(白果)也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其占比达到世界总产量的90%。银杏树应无病虫害侵扰,能够调节空气、优化生态,因此其生态防护和园林观赏价值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自古以来便是银杏之乡,随着城市经济持续推进,国内更多的人投入到栽种银杏的活动中,产量持续攀升,对其开发更加如火如荼,经营效益逐渐凸显,成为了发展前景广阔的阳光产业之一。在银杏的主要种植区,银杏已经是当地农民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邳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有上千年的银杏栽培历史。近年来,邳州为了尽可能地利用当地银杏产业优势,逐渐建立经济发展新态势,加大对银杏产业链多元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银杏产业发展改善了全市生态环境,推动了全市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邳州在全国的知名度,也为全国绿化和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其依托丰富的银杏资源优势,全市银杏加工业的迅速推进,生产企业超过30家,主要产品包括银杏茶、银杏茶、银杏胶囊、银杏开心果、清水银杏、银杏酒等,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产业年产值已达15亿元,邳州拥有国内最大的银杏苗培植、银杏酮加工、中药材加工和银杏批量化生产基地,银杏产业已成为邳州农村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当银杏的经营价值不断地被挖掘出来之后,经营银杏就充当了开发经济林业,绿化环境,推动农业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及外汇增加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银杏的主要生产区域,银杏已经是当地农民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一些专家比较科学地提出了推动银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并且开展各种各样的学术交流会、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所以,科学地评价邳州银杏产业的机遇与威胁,形成科学、高效的开发路线,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是当务之急。近年来,邳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一些政策,提倡对银杏进行深加工,已有了不错的效果,然而此地农民依然秉持着传统的种植方式、粗放经营、毫无章法地开发,导致当地的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价值。邳州银杏产业发展关系众多农民,尤其是与他们的收入紧密相连。所以,科学地评价邳州银杏产业的机遇与威胁,形成科学、高效的开发路线,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是市委当务之急工作,也是众多农民一直期盼的。逐步推进银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邳州市委长期的关于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壮大银杏产业,加快银杏产业化的步伐,推动其他产业繁荣,牢固银杏产业支柱产业的地位,能够促进邳州的人民发家致富,能够增加邳州财政收入。为进一步发挥邳州银杏栽培及生产加工优势,把银杏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银杏产业化体系,延长银杏产业的产业链。由于这一问题还比较新,因此关于银杏产业化学术论文并不多,结合邳州市的发展现状,对银杏产业发展提出有效的建议,推动银杏产业更好地开发,是当前迫切需要得到重视的课题,从而推动银杏产业的开发。二、国内外研究综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德国科学家发现银杏叶子有利于治愈心脑血管病、老年痴呆症等病症之后,其他国家开启了对银杏研究的历程。国内针对银杏的研究较晚,但也出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一)银杏生产方面和国外相一致的是,中国对于银杏的研究还是比较基础的,邢世岩(1997)在银杏叶形态特征的研究中表示,在叶形、叶缘、叶基上,银杏叶差异很大;王义强等(2002)在银杏增产种植的诀窍认为,银杏种植诀窍是:选用好的银杏苗、选取优良的生长环境、掌握科学地人工授粉技术。石卓功,刘惠民(2003)认为推动银杏产业发展,首先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产业计划,他表示银杏产业的发展要抛弃传统的模式,应该采用新模式、新技术,一定要与市场机制相契合,好的银杏苗是基础,技术培训和服务,两手都要抓,采用合适的银杏生产模式,充分利用科研研究所的成果,科学发展,为银杏业推进提供良好的政策优势。银杏产业推进一定要有切合实际的产业计划,采用合适的银杏产业化管理模式,发扬支柱产业的模范作用,选用优良的种苗夯实产业发展的根基。(二)银杏产品开发方面林协(2007)研究认为,银杏产业的发展应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要结合当地环境,合理栽种,有效地增加银杏种植面积。二是推动综合开发,增强深度开发的力度,逐渐增强经济效益和产品的附加值。三是拓宽银杏产业的市场空间,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四是进一步增加银杏产业发展的科研投入,推进科学种植。宋朝枢针对我国21世纪将进入老龄化国家的特点,指出我国应保护银杏药业,同事加强外销政策,打入并占领国际市场。沈雪珍(2008)、赵洪亮等(2010)针对江苏邳州银杏产业发展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全方位发展,尽快形成商品优势和规模效益,以及依托科技开发,促进资源转化,使银杏主副产品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更大增值的建议。上海农工商集团长征总公司在推动银杏产业化,造福人类社会(1997)中认为银杏产业开发的规划是:一,大量栽种银杏树;二,增加对银杏叶成份的提炼规模;三,加大对银杏产品开发的力度;四,推动银杏盆栽的发展;五,推动旅游业发展。陈榕虎等(2001)在中国银杏发展价值和思考中剖析了银杏产品的发展和生产等三个方面。顾万海(2009)、周宝梅(2008)从银杏产业开发角度分析了银杏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杨勇、孔祥永等在银杏产业发展这一问题上提出了要强化产业规模集群建设,强化产业龙头企业效应建设、强化产业科技创新体制建设等建议。彭怀远对于如何高效利用我国银杏资源,实现银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以市场为导向,调整银杏产业结构。二是以优质为目标,全面提高银杏产业标准。三是以高科技为动力,创中华银杏产业名牌。(三)银杏进出口方面关迎春等(2004)在银杏的经济效用中分析了银杏果、叶及系列产品的出口收入,他们增加外汇收入,增加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加了农民和地方政府的收入;张继闯(2005)在威胁 优势 建议我国银杏产业怎样面对WTO中分析了我国银杏果、叶等系列产品出口的挑战与机遇;在分析邳州市银杏酮和银杏叶出口价格暴跌原因一文中,刘景江等(2001)针对我国银杏果、叶等系列产品出口提出自己的见解;宋朝枢(2001)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银杏产业如何发展和梁立兴等(2001)在分析加入WTO后对我国银杏产业发展的影响中探讨了加入WTO后,我国银杏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候九寰(2001)在审时度势迎接入世中国加入WTO后的银杏产业分析与对策对于中国入世后对于银杏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利和弊进行了深入分析。丁向阳(2002)、董云岗(2001)在表明,我国是银杏的重要的生产地和最大出口国。当前世界的经济环境对我国银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棘手的难题。最大程度利用我国银杏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需求量大和劳动成本价格低的长处,进一步优化生产结构、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增强产品品质以及优化产业管理模式。科学管理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品质,利用科技水平,运用世贸规则和条例增加我国的经济效益,形成集约化的经营模式,增强国际竞争水平,这是推动银杏产业发展的建议。(四)银杏产业开发的建议李继忠(2005)对邳州20年来银杏生产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肯定了银杏产业在富国强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展示了邳州市银杏业开发的状况,发现了发展的缺陷,提出了促进银杏产业开发的政策,推动银杏产业化健康高效的发展。谢友超(2004),蒋志新(2005)表示银杏产业化开发的主要缺陷在于培育体系不健全,资源架构不科学;存储、保鲜和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效益并不理想,没有有效地利用科技,资金短缺,产业管理散漫。未来发展的方向一是对银杏种植和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二是建立良种培育基地,推动银杏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延长产品的产业链。政府也发挥引领作用,加大科技力度的投入,为银杏产业化的开发提供政策支持。张继闯(2005)表明邳州市利用资源优势,推动银杏产业化的措施,指出推动银杏产业化一是要牢固产业化的根基,走建立模范,强化模范作用,增加基地面积。也要重视规划和加大科技力度,推动产业的持续健康运行。与此同时,发挥模范产业的带头作用,借助特色资源,研发新产品,抢占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增强竞争优势。梁立兴,涂运发表示,加入WTO后,有利于我国银杏产业的发展:调整银杏产业结构、增加银杏产品的出口、抢占国际市场、吸引技术和外资的涌入、保护贸易的开展、推动我国银杏产品经营模式的革新。陈强(1999)、张爱平(2001)分析了泰州地区银杏产业开发劣势,并形成了自己的建议:一是促进结构优化,增强银杏加工能力;二是形成专业研究部门,增加科技投入;三是采用林农复合经营理念,增加经营效益;四是不断托宽市场规模,形成完备的营销系统;五是建立企业集团,走集团化模式;六是加强扶持,为银杏产业的开发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金丽馥(2003)对邳州市银杏产业开发的特点,银杏产业开发的经验教训、银杏产业面临的威胁三方面出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同时形成了面临威胁,勇于迎接挑战,促进银杏产业“软着陆”的观点:首先政府部门要积极主动加强对银杏生产的宏观调控,科学引领;其次是要不断推动银杏的深加工,拓宽市场范围,让银杏产业的效益呈多元化的格局;然后是依托技术力量,促进银杏产业发展;接着是同时促进国防竞争力的增强和国内市场空间的拓宽。最后是凸显重点,帮助领军企业,让它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董建国(2001)、杨兴元(2001)总结了安陆市借助当地银杏资源建立产业化模式,采用先进技术增加效益,形成“谁有本事谁领头”的理念,获得良好经营效益的经验。文甲举(1999)、吴彬(2004)认为当前我国银杏产业开发有如下几大问题:一是部分区域无视环境和技术等必需条件,盲目种植,只求数量,不重视工程质量。二是没有宏观管理,缺乏质量的同质化设厂;三是经营理念混乱;四是科研部门各自为营;五是以低廉的价格将原材料卖出,严重阻碍了当地加工业发展;六是市场缺乏管理,恶性竞争等等。陈贞镇认为改善生态环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的种植银杏树,银杏能够使空气保持清新。依托银杏特殊的生态价值来建设生态城市,是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壮举。马明东(1998)研究了四川省银杏开发形势,同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首先要有科学合理的计划;再次是是增加科研投入的力度,掌握银杏培育的科学技术和产品的加工技术;然后是重视银杏保健品市场的开发;接着是强化管理,严格控制数量,保证品质最后是强强联合,形成集团化经营。以上的论述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银杏产业的开发。然而因为地理环境、社会形势和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状况,邳州银杏产业的开发思路与其他地方还是不同的。笔者将结合定性和定量两种研究方法,深入探讨邳州银杏产业的开发,发现它在发展中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从而对邳州银杏产业开发的提出切实可行建议。第一章 研究内容本文运用管理学的理念,运用比较分析法,结合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和方向来科学地了解邳州银杏产业,分析邳州银杏的种类、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寻求发展的缺陷,探索发展前景,提出发展策略。为进一步发挥邳州银杏栽培及生产加工优势,把银杏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建立比较完善的银杏产业化体系,加快推进银杏产业可持续发展步伐,邳州银杏产业发展将运用现代农业、林业科技成果,以加大建立银杏成片园基地、培育银杏优势资源为基础,以加快银杏产业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整合产业资源,充分发挥产业优势,进一步推进银杏产业升级换代,全面提升产业格次,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一、相关概念的说明本文把邳州市银杏产业作为研究重点,探讨邳州市银杏产业开发的历史及面对的威胁与机会,着重探索银杏产业开发过程中的基地营造、市场拓展和产品生产的建议,所以,必须要具体阐释对“银杏”及“银杏产业”这两个关键词。 银杏(Ginkgo)又被称为白果,公孙树,鸭脚。李时珍说:“源于江南,形似鸭掌,得名鸭脚。宋初上贡,谓其为银杏,形似小杏,核为白色,现谓白果”。早3亿年前,银杏树遍布全球,中生代株罗纪是银杏最繁盛的阶段。至白垩纪末,地球特别冷,生命力顽强的被子类昌盛,银杏类开始死亡。在四纪冰川运动后,银杏类植物已经在地球上几近消失。中国居于欧亚大陆的东北端,鉴于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冰川侵蚀程度不大,最后银杏在中国大陆幸存,它是银杏类植物唯一幸免的子孙,当然也是目前种子植物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种类,它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稀有植被。如今,仅仅在我国浙江的天目山,四川和湖北交界处的神农架区域以及河南和安徽相邻的大别山区,仍有很少的野生和半野生的银杏存在。而许多区域的银杏其实都是人工种植,几千年之前,遍布世界各地。银杏产业范围广阔,本文基于银杏产业化的角度作分析定义,包括银杏栽培、生产、销售、研究、观赏等有关方面,具有多种功能的银杏,涵盖了银杏种苗、种核、外种皮、木材、花粉、叶子等。二、研究内容笔者把江苏省邳州市银杏产业的开发作为研究重点,发现该地银杏产业开发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为该地市政府颁布政策出台适当的指导,推动该地银杏产业的发展。本研究计划分为五个方面,详细研究方向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说明该课题研究的现状、目的、意义及在研究过程中包含的几个基础概念。第二部分,罗列国内银杏产业开发的历程。第三部分,结合邳州市银杏产业发展概况,了解该地银杏产业发展困难和机遇,探讨该地银杏产业的目前的发展形势,得出邳州银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第四部分,探讨该地银杏产业经营管理理念。结合该地银杏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然后从政府管理和科技管理两方面出发,提出合理建议。第五部分,提出结论。总结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诉说笔者后期进一步研究这个课题的愿景。三、研究方法一、文献分析法。按照研究课题的要求,在知网、万方、维普资讯等数据库内,对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查阅了大量的书刊、论文、研究报告等资料,通过大量、广泛的文献搜集,以核心文献为纲,为本课题分析解读、归纳总结等具体的学术研究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二、实地访谈调查法:在邳州银杏产业区开展实地访谈和考察,认识该地银杏产业发展现状、遇到的困难以及采用的应对措施等,使本课题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采用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深入探讨在发展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从而提出应对的有效方法。三、比较分析法:运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对我国银杏产业的发展现状展开研究,并借鉴对我国其他产区的先进经验和特点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的成果,在比较分析中,更加系统全面地认识有关问题。四、技术路线仔细品读文献,确定研究的方向和目的,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整合有关资料。着重整理邳州市林业局、经营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关于银杏产品的加工、出口等方面的材料。并且运用查阅知网等数据库,进一步补充资料。在典型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在邳州市,开展了重点考察。整合分析资料,综合技术分析。形成结论,得出对策。如图1。图1 技术路线五、可能的创新与不足本研究创新点是具体分析了银杏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银杏产业是新锐行业,当银杏的功能逐渐被发掘后,当银杏的经营价值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著之后,当前,对银杏的论述、种植经营、培育良种、资源开发、基础理念、生产规格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出现,然而因为其他地区(除邳州外)的银杏种植规模小,还没有意识到银杏重要的市场价值,因此还没有出现关于银杏产业市场开发的研究,从这个角度出发的研究,自然是本研究的创新点。本文拟将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包括:分析和估计邳州银杏产业的发展潜力;根据该地银杏产业发展现状 ,指出目前的邳州银杏产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就邳州市银杏产业存在的问题,分别从银杏产业中产品品种、加工和销售提出解决对策。本研究可能的不足在于:21世纪初我国人大代表会上确立了 “关于确定银杏为中国国树”的决议,因此银杏很有可能成为国树,这样以来将会带来无可估量的经济社会效益。而本文主要是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邳州银杏产业的发展,并未对邳州银杏的“国树效应”展开讨论,这当然也是本文的需要进一步努力的地方。第2章 国内外银杏产业发展概况 银杏功能比较多,它的叶子、花粉、果实、枝干都能够为人类所用。尤其是近几年来,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它的叶子、花粉、果实、枝干研究有了越发深入的研究,其营养功效和医疗保健疗效逐渐被人们认识。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在对银杏叶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功效研究的基础上,生产出了许多种种类多样的银杏叶提取物的药品,并且市场需求量大,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欧洲地区,GBE药品已经成为最热卖的3种药品(大蒜油、人参和银杏)之一。目前,我国已经在银杏栽培和银杏叶制品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加工出的多种银杏产品已经进军市场。然而对于银杏花粉、外种皮的开发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关于银杏产业发展的研究也会愈发深入,而且只有走综合性产业化发展之路,银杏资源才能得到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一、银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银杏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当前世界上仅有个别国家种植银杏,总产量约1. 4万吨,而中国产量巨大,占世界产量的90%,约1. 3万吨。加大银杏生产已经是当前建设效益林业,推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增加外汇收入的重要方法。银杏比较适应于亚热带的气候环境,中国的很多地区栽种,尤其是长江流域附近的山地最为合适。邳州市白果产量所占的比例达到了全国总产量的1/3,银杏及其附加品的生产总值达到了3亿元。邢州市银杏产值超过了2亿元。中国1995年的银杏产值超过10亿元,利润超过数千万元。我国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山东、广西、贵州、四川等10多个省下面的30多个县均种植银杏。银杏产业化发展逐步开始。最近几年来,当银杏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外开始加大对银杏的多元开发和利用,不同的银杏加工厂不断建立。国内外很多的银杏药品公司重视GBE(银杏叶提取物)的研究和发展,并且水平不断地提升。中国目前有300多家加银杏加工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要药剂、保健品、食品、饮料、化妆品等各种有关产品。当前,我国专注于加工银杏黄酮贰企业就达到了140多家,年消化银杏干叶超过8000吨,黄酮贰产量达到了100吨。国内银杏相关产品带来的年综合效益达到了30亿元,成为银杏种植区的支柱性产业。银杏产业带来的巨大收益和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尤其是银杏主产区的经济的迅速发展。到2001年,全国银杏种植面积超过了20万hmz ,银杏树苗数量超过了20亿株。山东郊城银杏种植总面积达到了3. 34万hm,银杏数量超过了2200多万株,年龄超过一百岁的银杏树达到了2800余株,每年生产的银杏种核达到了1000吨当前,银杏已经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木和环境美化树种之一,它能够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二、国内银杏产业分布中国银杏产区范围比较广,尤其是这20年,银杏果核、树叶、花粉、木材等各部分的功能不断被发掘和开发后,银杏的栽培规模迅速扩大,种植区域迅速扩展,在银杏的产量上,当前国内产量比较高是安徽的金寨,江苏的泰州、吴县和那州,浙江的临安、长兴、富阳和诸暨,山东的郑城和海阳,广西的宁川、兴安和全州,四川的都江堰、温江,湖北的随州、安陆、孝感和大悟等。银杏种植覆盖了江苏所有的地方,从银杏种植分布区域来看,有以邳州为中心的苏中种植区,其中邳州市每年的产量达到了4000吨,江都、江堰、高港等地超过了1500吨;以吴县市为中心的苏南种植区,年产量超过500吨;以邱州为中心的苏北种植区,年产量达到850吨,那州的银杏产业是后来才发展起来的,银杏果产量比不上邳州,然而叶子的产量及其生产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当前银杏采叶圃达到18万亩,银杏干青叶的年产量达到了1. 5万吨,这里有银杏叶生产企业超过30家,在进行数次技术改造后,提高了银杏黄酮的提取度,产量质量已基本赶上国际标准,这些年来,不断进行招商引资,外资对银杏产业的开发也初具规模,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银杏苗培育、银杏酮加工和银杏叶出口的加工基地。 除此之外,山东郑城银杏果年产量达到了2500吨,广西超过2500吨,浙江达到800吨,湖北达到了1000吨。只有邳州市银杏叶加工有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全国其他地区所有产区的银杏果生产加工均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过高、产品质量低劣、技术含量过低的问题,都位于水平低下的资源浪费和作坊式的生产状态。三、银杏种仁的开发利用(一)、银杏种仁开发利用价值银杏的果核是非常好的干果,营养价值特别高,味道比较鲜美。从古至今,银杏果核医食同源,在食品、饮料、罐头都可以发现它的痕迹,是非常受人们欢迎的保健食品。经常用来补虚扶衰,止咳平喘,涩精固元等。在宋朝,它是贡品、圣品,深得帝王喜爱。在之后的研究中,也发现了银杏仁里蕴含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学者发现银杏种仁蕴含动力精样物质,并提取出了2种核糖酸酶。最近几年的研究也表明,种仁中蕴含着有助于抗衰老成分,还能够防止癌细胞扩散,银杏的医疗保健价值逐渐被认识。(二)、银杏种仁的加工利用现状银杏种仁可以加工成工业化的食品、饮料及家庭小吃,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滋养补品。不过总的来说,对种仁的生产仍位于初步阶段,还需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工利用。当前,鉴于种核产量不断攀升,价格持续下跌,急需解决种核的深加工利用。虽然市场上存在部分种仁加工制品,但是均未形成规模化,市场不成气候。(1)银杏饮品。把银杏种仁加工成不同的固体和液体饮品,如白果精、白果露、银杏口服剂、麦胚银杏饮料、银杏果汁、银杏红茶、银杏酒、银杏黄酮芒果汁等。(2)银杏罐头食品。将银杏种仁加工后制作糖水白果罐头。这种罐头既保有了银杏的本身所富含的营养,又降低了对人体有害的氢化白果酸含量,不仅可以佐餐,还可以炒,或者来制作粥食、甜食等。能够很好的治疗肺结核、气管炎、白带止滞等多种病症。(3)银杏蜜饯小吃。把银杏种仁加工成各种各样的银杏蜜饯小吃,如银杏脯、唬拍银杏等。其生产理念是充分依托糖溶液的渗透压、使种仁微生物因缺水而导致生理干燥,严重缺水时产生的质壁分离状况,进一步阻碍微生物的生长,避免种仁变质、腐烂。(4)菜肴。银杏种仁还可以被做成各类美味的菜肴,如白果炖鸡、腐竹白果粥、白果莲子羹、白果鸡块、蜜汁白果、八宝饭、白果蛋白露、白果冰棒、白果银耳羹、白果甜酱等。 (5)工艺制品。除了制作可用于食用的药品和食物之外,银杏种仁还有一条独特的深加工增值渠道,也就是做成手工艺品和玩具。生产玩具,加工过程简单易学,增值空间比较大,可以批量化加工。制成银杏种核玩具只需以下几步:分类一钻洞双氧水浸泡一剔肉漂白一粘合一画包装。白果在国际市场上也十分受欢迎,当前的产量供不应求,只能满足他们需求的10%-20%。白果全部用于出口,几乎不在国内市场售卖。银杏叶制成的药品是治愈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好最有效药品,而且也是抵挡核辐射的最好的药品。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们生命最大的“敌人”,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达到了2000万,我国达到了400万。从1965年开始,银杏叶制剂第一次由西德Schwabe公司打入市场,第一年销售额超过了600万元,并持续攀升,到了1987年,销售额蝉联德国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品的冠军,到了1990年,销售额超过了2. 5亿马克。1975年,法国IPSEN公司投入到了银杏叶制剂的开发工作中,年销售额超过6000万美元。接着,美国、日本、荷兰、瑞士、比利时、韩国等国纷纷效仿,接二连三地向银杏叶制剂的产业进军,当前拥有20多种制剂。销售市场迅速转移到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等地区,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可以推测银杏制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在市场上持续畅销。并且鉴于我国人民收入的增加,银杏产品的国内市场将持续托宽。例如浙江省康恩贝集团,1993年9月,加工的银杏片开始投入市场,如今市场涵盖20多个省、市,产量持续攀升,按这样的形势,1995年的销售额可超过1. 2-1. 6亿元。四、银杏叶的开发利用(一)、银杏叶化学成分和开发的研究历程银杏叶药用疗效很好。不过古时候的人们对银杏叶的药效并没有认识到。约公元1436年,人们才逐步意识到它的叶子外敷可以治疗皮肤病、头痛及雀斑,直到1505年,古书中才记载银杏叶也可内服。至于对银杏叶化学成分的研究要追溯到1932年,日本学者古川周二首次在银杏叶中提炼出了了双黄酮类成分。在1941年,中泽浩一提取了银杏黄素,并确定了其分子式。紧接着,Borker等人采用逆流分离法,在银杏黄素的混合物中提取了异银杏黄素和白果黄素两种双黄酮,并在1959年也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式。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基于分离分析技术,人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银杏叶的组成成分。在1967年,Nakanishis等采用化学方法和光谱第一次确定了银杏内酷 (ginkgolide, GK)系列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在1986- 1987年期间,松木武等从银杏叶中提取了2种与之前不同的银杏黄酮糖普,分析其结构后,将它称作山奈素和棚皮素,并确定了它的的化学结构式。在1986年,Schennen从银杏叶中提取了一种活性碱6-hydroxykynurenic acid,这是该碱第一次被发现于裸子植被上。在1988年,Ragne等提出了银杏含包含的5种银杏内酷类化合物,GKA, GKB, GKC, GKM, GKJ,并认为彼此之间的差异仅存在于轻基的数目和位置上,尤其GKB最具有活性。当前,国内对于银杏叶化学成分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的开展着。1983年,周日秀对庐山银杏叶中的双黄酮进行分离鉴定。1994年刘玲玲提出银杏叶包含的4种黄酮,也就是白果黄素、西阿多黄素、异银杏黄素和银杏黄素。1995年,游松进对银杏内酷(GK)进行了分离与结构鉴定。1994年,谢大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了GBE中黄酮类成分。1996年,李吉来采用薄层扫描法鉴定了银杏叶中部黄酮普的含量。截止到当前,我们已经从银杏叶中提取了160多种化学物,同时新的化学物在逐渐地被挖掘。这些化学物质或为银杏黄酮类、烷基酚、内酷类、醇类、有机酸类和银杏酚酸及烷基酚酸类、+m类等。因为银杏叶中富含很多生理活性元素,因此运用银杏叶及其提取物制成保健食品和药品也一直是备受科研人员关注。其实在1966年,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科学家就已经认识到了银杏叶中富含的疏通血脉和降低胆固醇的药用物质。并且采用GBE制作成针剂、液剂、糖衣片提供给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服用,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反应,更重要的是这些药品长期食用不会有后遗症。德国史瓦伯等将GBE运用于临床,在1972年申请了专利,命名Egb761。要想治愈心脏病、冠心病、动脉硬化、脑血管病、高血压、老年痴呆症及神经疾病都离不开Egb761。20世纪80年代,研究学者认识到,银杏叶中的GK是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tativatingfactor, PAF)的拮抗剂。这一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了银杏叶的生产到达另一个高峰,对银杏叶的研究成为了这20年间德国、日本、美国和法国等国研究的重点。医药产业的逐步推进,对生物、遗传分子的研究不断进步,当前许多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大量的GBE制剂被生产上市,并且远销海内外。墨西哥、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均有银杏叶药品销售。韩国认为银杏叶是处了除高丽参之外的最大的保健品,建立很多以银杏为原料的药剂、食品和化妆品公司以及研究基地。据调查,当前在市场上以银杏保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2 They were young.说课稿-2023-2024学年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外研版(三起)(陈琳主编)
- 淘宝运营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电工版·2019教学设计中职中职专业课经济贸易类73 财经商贸大类
- 八年级生物下册 24.2《关注农村环境》说课稿 北师大版
- 6.19.3植物的生殖方式说课稿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 8 电容器与电容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物理苏教版选修3-1-苏教版2014
- StrepII-tag-生命科学试剂-MCE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 依法行使权利 说课稿
- 气防与救护知识培训课件
- 冀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说课稿:第七课 图形图像-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 缝合说课课件9.17
- 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培训PPT
- 硝酸银泄漏处置方案
-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 许继保护装置说明书
- GB/T 2934-2007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
- 《矩阵论》研究生教学课件
- 操作系统第一章答案
- 民用爆炸物品报废及销毁制度(附表单)
- 凯悦酒店管理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