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拆旧区整理复垦项目设计报告.doc_第1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拆旧区整理复垦项目设计报告.doc_第2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拆旧区整理复垦项目设计报告.doc_第3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拆旧区整理复垦项目设计报告.doc_第4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拆旧区整理复垦项目设计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市XXXX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拆旧区整理复垦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申报单位:XX市XX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八月项目名称XX市XXXX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拆旧区整理复垦项目批准项目责任人审定项目主持人主要设计人设计单位:XX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研究中心规划资质:土地规划甲级承担单位编制日期 2011年8月目录工程特性表11 综合说明31.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概况31.2项目区调整情况31.3项目概述42项目概况62.1XX及项目所在乡镇简况62.2项目区内基本情况8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163.1基础设施条件163.2村庄建设现状173.3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173.4土地适宜性评价183.5水土资源分析223.6新增耕地来源253.7公众参与254工程规划264.1工程规划目标264.2工程规划标准264.3工程规划设计依据284.4工程规划305工程设计335.1土地平整工程335.2农田水利工程设计415.3田间道路工程515.4其他工程515.5工程量分类汇总526施工组织设计536.1施工条件536.2施工总布置546.3主要工程施工方法546.4施工总进度607土地权属调整637.1土地权属现状637.2土地权属调整原则647.3土地权属调整方法657.4土地权属调整方案668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688.1实施措施688.2工程管理709投资预算739.1投资预算编制说明739.2费用构成749.3投资进度计划8110效益分析8410.1社会效益分析8410.2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8410.3经济效益分析8510.4耕地质量分析86工程特性表名称单位数值备注一、项目概况1.整理复垦工程总投资万元24731.74拆旧区整理复垦工程总投资万元23819.652.建设规模hm2793.94拆旧区面积hm2764.663.新增耕地面积hm2656.96拆旧区新增耕地面积hm2638.964.新增耕地率%82.75拆旧区新增耕地率%83.565.新增林地hm267.036.项目性质整理复垦7.地貌类型丘陵8.整理复垦建设期年2二、建设内容1.土地平整(1)平整土方m31730678.58 (2)梯田护坡修筑m319505.75(3)蓄水埂修筑m38910.79(4)坑塘挖方量m3288150.00(5)运入耕作土m31200630.00(6)土壤改良土地翻耕hm2668.24翻耕厚度30cm施有机肥t20047.20施肥量30t/hm22.灌溉排水工程(1)新打机井口66深度为200m(2)新建机井房座66(3)管道铺设PVC干管铺设(110)m21513.81新建92条PVC支管铺设(90)m128381.49新建610条(4)排水沟新建斗沟m20349.19新建88条新建农沟m126851.77新建616条(5)沟渠过路管涵座斗沟过田间道座42700mm,5m农沟过田间道座236500mm,5m (6)新建坑塘m31921003.道路工程新建田间道m4674.32路面宽4.0m,新建24条4.其他工程(1)农田防护工程毛白杨株4674(2) 造林泄洪沟工程m2354.78鱼鳞坑个111717植树株111717柳树、核桃树1:1三、综合经济指标1.整理复垦亩均投资元/亩20767.092.年效益万元1000.411 综合说明1.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概况XX市XXXX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拆旧区整理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分析拆旧区的土壤、气候、水文地质、生物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充分论证了整理复垦规划的可行性。根据可研批复内容可知:XXXX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的拆旧区面积为789.24hm2,通过整理复垦可新增耕地面积498.35hm2,新增耕地比例63.14%,预计总投资3224.98万元。项目实施工期为2年。1.2项目区调整情况经过实地踏勘,结合土地整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新调整项目项目区。调整后项目区内土地总面积为793.94hm,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拆旧区根据实地调研,结合拆迁可行性,将可研阶段确定的拆旧区中的部分现状建设用地调出,调整后拆旧区面积为764.66hm2,比可研阶段少24.58hm2。(2)土地整理部分按照集中连片,权属完整,便于布设工程设施,有利于工程施工,有利于提高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力,改善区域生态效益的原则,将拆旧区周边部分农用地、其他土地纳入项目区,面积为29.28hm2。项目项目区和拆旧区的关系示意详见下图。详图见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册。粉色线为项目区红色部分为拆旧区图1.2-1 项目区和拆旧区关系示意图1.3项目概述1.3.1 项目建设规模与性质项目区内土地总面积为793.94hm2。该项目主要是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复垦,同时,整理少量的农用地和其他土地,以达到改良土壤,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目的,因此项目性质为土地整理复垦项目。1.3.2 项目新增耕地通过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区内新增耕地总面积656.96hm2,新增耕地率82.75%;其中,拆旧区内新增耕地面积为638.96hm2,新增耕地率83.56%。1.3.3 项目建设地点项目位于XX市XX于桥水库周边,涉及穿芳峪乡、马伸桥镇、五百户镇和别山镇4个乡镇的50个行政村,以及XX别山供销合作社、XX五百户镇水利管理站、XX市XX五百户信用社、中国网通集团XX市通信公司、XX环保局、XX交通局公路管理所、XX九百户人民公社畜牧兽医站、XX粮食局别山中心粮站、XX开发区京铁鑫诚贸易有限公司、XX市XX国家税务局、中国农业银行XX市XX支行九百户信用社等多家企事业单位。1.3.4 地貌类型项目所处区域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地势起伏较大,总体趋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1.3.5 土地权属情况项目区内包括集体土地759.58hm2,土地使用权由各村村民承包使用,现已完成了土地登记工作,由XX人民政府颁发了集体土地所有证;国有土地34.36hm2,土地使用权归各企事业单位。项目区内地块权属界线清楚、无争议,不影响项目的实施。1.3.6 项目建设工期根据项目主要工程内容,结合当地的气候、农时和资金情况,合理安排工程施工进度,本项目总工期为2年。1.3.7 项目投资预算项目总投资24731.74万元,建设规模793.94hm2(11909.10亩);亩均投资20767.09元/亩。其中,工程施工费19142.01万元,占总投资的77.40%,设备购置费156.82万元,占总投资的0.63%,其他费用2824.01万元,占总投资的10.47%,不可预见费2844.39万元,占总投资的11.50%。1.3.8 公众参与情况为保证项目顺利开展,XX人民政府和各乡镇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成立了项目实施专班,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踏勘,召开当地农民和相关部门的动员会,广泛征求涉及村和企事业单位的意见。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当地群众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具体到道路的等级、机井位置、井深等,为项目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为编制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项目概况2.1XX及项目所在乡镇简况2.1.1 地理位置XX地处北纬394514至401506,东经1170742至1174724之间,位于XX市最北部,是京、津、冀之腹心,南距XX市中心城区115公里,西距北京88公里,东距唐山90公里,北距承德220公里。XX地处以北京、XX、唐山、承德四市为主的京津冀地区的腹心地带,是链接北京、XX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秦皇岛、唐山、承德的重要节点。项目所在乡镇地理区位为:(1)穿芳峪乡穿芳峪乡位于XX县城东郊,距XX15公里,全乡东西宽6.7公里,南北长7.8公里,面积52.2平方公里。东邻马伸桥镇,西与城关镇、罗庄子镇两镇接壤,南隔于桥水库,与五百户镇相望,北与下营镇连界。(2)马伸桥镇马伸桥镇位于XX县城东部,距离县城19公里。镇域面积50.5平方公里,北与孙各庄乡接壤,东临出头岭镇,西与穿芳峪乡比邻,南邻于桥水库。(3)五百户镇五百户镇位于XX县城东南部,与河北省玉田县接壤。全境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北面是于桥水库,西临别山镇。(4)别山镇别山镇位于XX县城东南部,与河北省玉田县接壤,镇域面积51平方公里。全境南高北低,西邻盘山电厂,北面为于桥水库,东临五百户镇。2.1.2 自然条件XX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1.5,年均降水量678.6mm。地形复杂,地势北高南低,北起长城,南至蓟运河,地势逐渐下降,呈阶梯分布;境内有蓟运河、州河、泃河、蓝泉河等主要河流,同时有XX市重要的饮水水源于桥水库。土壤为褐土,植被覆盖率较好,主要为酸枣、毛白杨、大枣,果树有桃树、苹果树等。2.1.3 经济社会状况2009全县的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稳定的发展势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3亿元,比上年增加34.5亿元,同比增长27.2%。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3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7亿元,同比增长1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5.3亿元,同比增长33.9%;三个产业结构为10.95:17.98:71.07,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2.3%、14.1%、83.6%,分别拉动GDP增长0.6、3.8、22.7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351元,同比增长23.2%。全县实现三级财政收入23.3亿元,比上年增加4.5亿元,同比增加24.2%。2009年末,别山镇地区生产总值为8.92亿元,第一产业为0.87亿元,第二产业为4.03亿元,第三产业为4.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25元。马伸桥镇地区生产总值为6.82亿元,第一产业为0.72亿元,第二产业为3.67亿元,第三产业为2.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08元。五百户镇地区生产总值为2.54亿元,第一产业为0.45亿元,第二产业为1.59亿元,第三产业为0.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33元。穿芳峪乡地区生产总值为4.32亿元,第一产业为0.66亿元,第二产业为1.92亿元,第三产业为1.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60元。2.1.4 土地利用状况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XX土地总面积为159022.1hm2,其中,农用地面积106337.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6.87%;建设用地面积为39350.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4.75%;其他土地面积13334.1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38%。2.2项目区内基本情况2.2.1自然条件2.2.1.1 气候项目所在区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天气冷暖多变,大风、降温、干旱、霜冻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夏季盛行东南风,夏季是全年的高温期,又是夏季风盛行期,降水集中,形成高温期与多雨期相一致的“雨热同季”;秋季为过度季节,暖湿空气势力减弱,气温明显下降,天气以晴为主,冷暖适中,出现“秋高气爽”的现象;冬季晴天多,气候寒冷、干燥、降雪稀少,大地封冻,盛行西北风。全年平均气温11.5,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69年2月,气温为-23.3。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61年6月份,气温为41.2。大于0的积温平均为4571。年平均降水量为678.6mm,平均年降水日76d。全年无霜期195天,可以满足一般喜温作物一年一熟和两年三熟的需要。全年日照时数2777.7个小时,年平均日照率在63%,在利用光照和辐射方面有较大潜力。气象特征如下表所示。表2.2.1.1-1项目所在区域气象特征表项目单位特征值多年平均气温11.5极端最高气温41.2极端最低气温23.3多年平均降水量mm678.6最多降水日天100(1964年)最少降水日天48(1975年)无霜期d195最大冻土深度cm812.2.1.2 地形地貌项目所在区域地形比较复杂,地貌类型多种多样。西边为丘陵缓坡,地势起伏较大,东边为平原地形。整体地势南高北低,从西南向东北呈逐渐下降趋势。2.2.1.3 土壤项目所在区域土壤为褐土,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力强,养分含量高,供肥性好,不粘不硬,抗旱抗涝,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协调,适合各种生物。土壤有机质含量1.59%,全氮含量0.09%,全磷含量0.13%,全钾含量2.38%,碱解氮含量82.8ppm,速效磷含量5.33ppm,速效钾含量116.2ppm。土壤PH值7.6。经过整理复垦后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在良好的耕作措施下,配合施用有机肥料,肥力将会得到提高。2.2.1.3 水文地质地下水的矿化度小于0.5毫克/升,PH值小于8,灌溉系数大于18,一般在30-50;钠吸附比一般为0.15-4.0。这些指标均符合灌溉和引用标准,水质较好。地表水主要是于桥水库,整个库区高程为23.0米,水库大坝为一级建筑物,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最大洪水校核,抗震按8度设防。水库正常蓄水位21.16米,校核洪水位27.72米,汛限水位19.87米,死水位15米,总库容15.59亿立方米。2.2.1.4 植被项目所在区域的栽培作物与自然植被并存。北方树种主要有酸枣、毛白杨、大枣,果树有桃树、苹果树和核桃树等;栽培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豆类等作物;植被覆盖率较好,但主要以种植农作物为主。2.2.1.5 矿产资源项目所在区域资源物产丰富。初步探明矿藏30余种。锰硼矿在国内首次发现,对矿物学和矿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叠层石、麦饭石、紫砂陶土和盘山矿泉水,质优量丰,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砂石料储量丰富,采运便利。2.2.1.6 自然灾害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冰雹、大风、寒潮、霜冻等6种。2.2.2经济社会状况项目涉及4个乡镇,总人口31179人,户数为8909户,人均纯收入9481.5元。其中,马伸桥镇940户,3289人,人均纯收入9308元;五百户镇6555户,22940人,人均纯收入8933元;穿芳峪乡759户,2656人,人均纯收入9260元;别山镇655户,人口2294人,人均纯收入10425元。表2.2.2-1 分村经济社会统计表所在乡镇村名经济社会状况人均纯收入(元)人口(人)户数(户)马伸桥镇崔各 山1006288富裕村550157山前屯29985五百户镇前漳泗河4091178933金庄子695198段庄子729208大丰沟814232刘家埝头397113燕 山31590北 胖27679大水头389111小水头462132东二百户1018291东三百户2015576东水泉450129看花楼723207贺 庄34699贾庄子28782黑石岩34599赵家铺18453水峪村14040南 胖28481魏各庄486139四百户455130五百户1221349仇店子519148楼 上31590夏 庄510146柳河套1065304六百户755216七百户695199五龙村383109八百户399114福兴庄28582霍家店365104曹各庄383109九百户1043298官 撞358102青池一村700200青池二村783224青池三村663189青池四村737211东十百户33395官沟十百20960穿芳峪乡大巨各庄11293239260刘相营1527436别山镇东山北头48013710425新苏庄859245西山二955273合计3117989099481.52.2.3土地利用现状根据XX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可知,项目区内土地总面积为793.94hm2,其中,农用地面积25.40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20%;建设用地(拆旧区)面积764.66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6.31%;其他土地面积3.8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6%。农用地中,水浇地0.05hm2,旱地11.23hm2,园地0.19hm2,林地5.24hm2,农田水利用地0.39hm2,坑塘水面6.93hm2,农村道路1.37hm2。建设用地中,建制镇25.16hm2,农村居民点用地719.17hm2,采矿用地20.33hm2。其他土地为荒草地,面积为3.88hm2。 各村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统计见下表。表2.2.3-1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统计表单位:hm2权属单位名称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总计合计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合计城乡建设用地自然保留地小计水浇地旱地果园小计有林地其他林地小计农村道路坑塘水面沟渠小计建制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采矿用地荒草地别山镇大云泉寺村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9 0.19 东河套村0.00 0.00 0.00 0.00 1.13 1.13 1.13 0.57 1.71 东山北头村0.01 0.01 0.01 0.00 0.00 13.85 13.85 13.48 0.37 0.87 14.73 西山北头二村0.26 0.04 0.04 0.00 0.22 0.05 0.17 35.16 35.16 35.11 0.05 35.42 西十百户村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4 0.04 新苏庄村0.21 0.00 0.21 0.21 0.00 35.23 35.23 28.45 6.77 0.31 35.75 小计0.48 0.06 0.01 0.04 0.00 0.21 0.21 0.00 0.22 0.05 0.17 0.00 85.37 85.37 0.00 78.18 7.20 1.98 87.84 穿芳峪乡大巨各庄0.04 0.03 0.03 0.02 0.02 0.00 18.82 18.82 18.82 18.86 刘相营2.13 0.00 0.16 0.16 1.96 1.96 28.72 28.72 28.72 30.85 小计2.17 0.03 0.00 0.03 0.00 0.18 0.00 0.18 1.96 0.00 1.96 0.00 47.54 47.54 0.00 47.54 0.00 0.00 49.71 马伸桥镇崔各寨0.06 0.06 0.06 0.00 0.00 16.27 16.27 16.27 16.33 丰山1.37 0.00 1.07 1.07 0.30 0.02 0.28 21.35 21.35 21.35 0.70 23.42 富裕庄1.08 0.57 0.57 0.00 0.00 0.51 0.44 0.06 10.84 10.84 10.84 11.92 山前屯0.00 0.00 0.00 0.00 4.67 4.67 4.67 4.67 小计2.51 0.63 0.00 0.63 0.00 1.07 1.07 0.00 0.80 0.02 0.72 0.06 53.13 53.13 0.00 53.13 0.00 0.70 56.34 五百户镇五百户镇五百户镇八百户0.84 0.37 0.37 0.02 0.00 0.45 0.26 0.20 8.26 8.26 8.26 0.09 9.19 北胖庄0.00 0.00 0.00 0.00 7.11 7.11 7.11 7.11 曹各庄0.48 0.16 0.16 0.12 0.12 0.20 0.20 12.69 12.69 12.69 13.18 仇店子0.12 0.00 0.12 0.12 0.00 8.36 8.36 8.36 8.48 大丰沟0.08 0.00 0.00 0.08 0.02 0.07 16.76 16.76 15.64 1.12 0.17 17.01 大水头0.26 0.08 0.08 0.18 0.18 0.00 11.55 11.55 11.33 0.21 11.81 东二百户0.58 0.07 0.07 0.00 0.51 0.04 0.47 17.96 17.96 17.96 18.54 东三百户1.82 0.65 0.00 0.64 0.11 0.00 1.07 0.05 0.70 0.32 45.55 45.55 45.55 47.38 东水泉1.41 1.34 1.34 0.00 0.06 0.06 6.36 6.36 6.36 0.05 7.82 东四百户0.00 0.00 0.00 0.00 19.77 19.77 16.49 3.28 19.77 东头百户0.32 0.00 0.00 0.32 0.32 0.00 0.00 0.32 东五百户1.59 0.00 1.46 1.32 0.14 0.13 0.13 34.22 34.22 34.22 35.81 段庄子0.39 0.29 0.29 0.00 0.10 0.01 0.09 16.53 16.53 16.53 16.92 福兴庄0.00 0.00 0.00 0.00 6.45 6.45 6.45 6.45 官沟十百户0.00 0.00 0.00 0.00 9.15 9.15 9.15 9.15 官撞0.10 0.10 0.10 0.00 0.00 11.54 11.54 11.54 11.64 贺庄0.11 0.11 0.11 0.00 0.00 9.48 9.48 9.48 9.59 黑石岩0.00 0.00 0.00 0.00 9.35 9.35 9.35 9.35 霍家店0.59 0.53 0.53 0.06 0.00 0.00 10.64 10.64 9.06 1.58 11.23 贾庄子0.00 0.00 0.00 0.00 8.17 8.17 8.17 8.17 金庄子0.00 0.00 0.00 0.00 17.87 17.87 17.87 17.87 九百户0.00 0.00 0.00 0.00 26.12 26.12 26.12 26.12 看花楼0.00 0.00 0.00 0.00 16.52 16.52 16.52 16.52 刘家埝头0.00 0.00 0.00 0.00 8.29 8.29 8.29 8.29 柳河套0.00 0.00 0.00 0.00 18.24 18.24 18.24 18.24六百户0.12 0.00 0.11 0.11 0.01 0.01 21.09 21.09 21.09 0.03 21.24 楼上0.00 0.00 0.00 0.00 3.77 3.77 3.77 3.77 南胖庄0.00 0.00 0.00 0.00 5.97 5.97 5.97 5.97 七百户2.92 1.21 1.21 1.25 1.17 0.08 0.46 0.04 0.42 18.50 18.50 18.50 21.42 前漳泗河0.24 0.00 0.00 0.24 0.24 9.33 9.33 9.33 9.58 青池二村0.00 0.00 0.00 0.00 21.41 21.41 19.19 2.22 0.31 21.72 青池三村0.14 0.06 0.06 0.00 0.08 0.08 19.82 19.82 17.79 2.03 19.96 青池四村0.00 0.00 0.00 0.00 13.50 13.50 13.50 13.50 青池一村0.00 0.00 0.00 0.00 18.81 18.81 15.21 3.60 18.81 十百户2.78 2.51 2.51 0.18 0.18 0.09 0.09 17.79 17.79 17.79 0.55 21.11 水峪0.00 0.00 0.00 0.00 3.68 3.68 3.68 3.68 魏各庄0.00 0.00 0.00 0.00 9.95 9.95 8.67 1.28 9.95 五龙村0.00 0.00 0.00 0.00 8.69 8.69 8.69 8.69 夏庄0.20 0.09 0.09 0.08 0.08 0.04 0.04 8.09 8.09 8.09 8.29 小水头2.28 2.01 2.01 0.27 0.27 0.00 13.97 13.97 13.97 16.25 燕山村0.00 0.00 0.00 0.00 11.79 11.79 11.79 11.79 赵家铺0.00 0.00 0.00 0.00 7.19 7.19 4.98 2.21 7.19 小计17.39 9.57 0.00 9.57 0.19 3.78 2.57 1.21 3.85 0.83 2.70 0.32 570.30 570.30 25.16 532.18 12.97 1.19 588.89 于桥水库2.85 0.99 0.03 0.95 0.01 0.01 1.86 0.48 1.37 8.31 8.31 8.15 0.16 11.16 合计25.40 11.27 0.05 11.23 0.19 5.25 3.86 1.39 8.69 1.37 6.93 0.39 764.66 764.66 25.16 719.17 20.33 3.88 793.94 注: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土地调查。2.2.4项目区周边的种植情况项目区内现状主要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复垦后全部为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和坑塘,并相应布设农田基础设施。复垦后耕地的农业种植结构可参照周边农田的种植经验。根据实际调研,项目区周边农田土壤肥沃,灌排条件良好,种植类型比较广泛,包括棉花、大豆、小麦、玉米、杂粮等。结合当地土壤、水资源条件、当地群众的种植经验以及保护于桥水库的初衷,本项目种植的农作物选择低肥、低农药的大田作物,项目区内整理复垦后的耕地主要种植大豆、冬小麦、玉米和花生等,农田防护林工程种植毛白杨,造林工程主要种植柳树和核桃树。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基础设施条件3.1.1交通设施项目区内现状路网密度较大,路面标准较高,并且相对统一。主干道路(通往村外道路)均为水泥硬化路面,路面净宽4m,路基均在6m左右;次要道路(村内道路)为水泥路或砖路,路面净宽4m,路基均在5m左右;部分道路为土路,路宽23m。项目所在地对外交通较为便利,水库南路、邦喜公路连接整个区域,整体骨干道路框架已经初步形成,由此可以看出,项目所在地的路网能够满足本项目的实施条件。图3.1.1-1碎石路图 3.1.1-2柏油路3.1.2灌排设施状况项目区内以农村居民点用地为主,村内及近周边均有坑塘或主排沟等蓄水泄水设施。另外,当地水利部门在于桥水库周边修建了拦污沟,以防止于桥水库受到污染。本项目排水承泄区主要为项目区周边的坑塘和栏污沟。项目区内有桥涵、管涵等沟路交叉建筑物。其中,桥涵较少,分布于主干沥青路与主沟交叉处,结构多为钢筋混凝土板桥;管涵较多,分布于次要道路与排水沟交叉处,运行状况良好,无需修复,只需在新建道路与沟渠交叉处增加相应的配套设施。3.1.3电力设施项目区内农村电网改造已基本完成,电力充足。各村均有380V和220V的中低压线路接入各村民小组和各居民点,电网覆盖整个区域,完全能够满足居民生活用电及农业生产性用电的需要。图3.1.3-1变压器3.2村庄建设现状项目区内现有居民点房屋建设情况比较一致,一般为砖砌平房,砖石基础、水泥地面,房屋结构大体相同,每户一处院落,包括正房、厢房和院墙,房屋建设新旧程度不一,较旧的房屋为红色机砖实体墙,较新的房屋为瓷砖包砖房。工矿企业房屋建设情况参差不齐,多为低矮的红色机砖实体墙。由于缺少规划,存在空间分布散、用地效率低、基础设施差、内部功能杂、人均占地面积过大等现象。3.3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3.3.1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冬春易旱、夏雨易涝,对发展农业种植产生较大影响。另外,项目位于于桥水库周边(于桥水库是XX市的饮水水源),防止于桥水库受农田沥水污染是灌排设施设计的难点。因此,在项目规划设计与实施中,灌溉水源将不采用地表径流,而采用地下水;排水采取农沟接斗沟,然后排入周边的坑塘的模式,适当修建部分坑塘,解决农田沥水排放问题。3.3.2耕地质量保障项目拆旧区地表构筑物拆除清运后,地表平整度难以达到耕种要求。因耕作层被破坏,土壤物理性质发生变化,积压粘结严重,难以达到农业种植要求,种植成本较高。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加大土地平整工程力度,加以土壤深翻、晾晒、施肥等一系列土壤改良措施,以确保整理复垦后的耕地质量达到作物种植标准。3.4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空间布局的基础,本项目土地适宜性评价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3.4.1 定性评价本项目土地适宜性定性评价根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 10072003,2003年8月1日实施),采用类、等、型三级划分的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区内土地资源作为耕地用途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项目区内以农村居民点用地为主,根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其土地属于待整理复垦建设用地(III2)。项目区内土壤、地貌和交通条件分布较为均匀。由于项目分布于水库南岸和北案,因此,分别将水库北岸和水库南岸的项目区作为一个评价单元。待整理复垦建设用地评价其整理复垦成耕地的难易程度,主要考虑待整理复垦建设用地与周边土地利用的兼容程度(简称土地利用兼容程度)、地面坡度、土壤质地、水源条件、水文及排水条件、盐碱度等因子。各评价因子限制等级划分标准参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制定。详见表3.4.1-1。表3.4.1-1 待整理复垦建设用地土地适宜性定性评价因子限制等级A1A2A3N土地利用兼容程度完全兼容兼容程度较好兼容程度一般不兼容地面坡度06615152525土壤质地壤质砂壤质和粘质土砂土或可改良砾质土石质或不可改良砾质土水源条件半湿润区水源保证率60%半湿润区水源保证率50%60%半湿润区水源保证40%50%半湿润区水源保证率40%水文及排水条件排水条件好,无洪涝灾害季节性洪涝或季节性积水常年洪涝或长期积水经常有洪涝威胁或长期被水淹没盐碱度无盐碱化或轻度盐碱化中度盐化、轻度盐碱化中度碱化、强度盐化土、盐土中、强度碱化土和碱土水库北岸和南岸土地类型主要为耕地、园地、林地,整理复垦后土地利用与周边土地利用兼容程度比较好;由于项目区内以农村居民点及农村道路,地势较平整,地面坡度60%;排水体系一般,经过整理复垦后,规划建设作为承泄区的坑塘,可满足排水条件好。结合上述分析,整理复垦后土地适宜性评价如下表所示。 表3.4.1-2 待整理复垦土地适宜性定性评价表评价因子土地利用兼容程度地面坡度土壤质地水源条件水文及排水条件盐碱度水库北岸A2A2A2A1A1A1水库南岸A2A2A2A1A1A1采用最小限制因子法,根据上表,待整理复垦土地为土地利用兼容程度/地面坡度/土壤质地二等宜耕地(III2A201/02/03)。3.4.2 定量评价本项目土地适宜性定量评价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土地资源作为耕地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1)评价因子的选择影响土地适宜性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两大类。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植被状况、水文和水文地质状况与环境质量状况等;经济社会因素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条件等。这些因素相互联系与作用,共同影响和决定耕地的适宜性及其程度。土地适宜性参评因素选取时,一般应遵循的原则有:影响性原则,即选取的参评因素对土地生产力有比较大的影响;空间变异性原则,即选取的参评因素的性状指标在评价区范围内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稳定性和可取性原则,即选取的参评因素的性状指标在时间上相对稳定,指标数据能够获取得到。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范等资料,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在征询当地土地、农业、水利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上,选择如下因子作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评价因子:地形坡度、灌溉条件、土层厚度、土壤pH值、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对外交通条件等。其中,地形坡度反映地形起伏和微地貌状况,对灌排产生一定影响;灌溉条件反映水分条件,要求旱能灌、涝能排,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性因子;土壤质地反映土地颗粒,直接影响水分通透性和保持性;土壤养分用有机质含量代表;对外交通条件不仅影响项目开发投资建设,而且影响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是土地利用适宜性的经济因素。(2)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根据项目所在区域自然条件和作物耕作制度,在征询当地农业、水利、土地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见表3.4.2-1。表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