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纯真无杂生命之火的燃烧解读石评梅.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纯真无杂生命之火的燃烧解读石评梅.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纯真无杂生命之火的燃烧解读石评梅.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纯真无杂生命之火的燃烧解读石评梅.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纯真无杂生命之火的燃烧解读石评梅.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纯真无杂生命之火的燃烧解读石评梅.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中 文 摘 要 石评梅作为 20 世纪 20 年代名震京华的“北京著名女诗人”、“山西才女”, 虽然仅在世间生存了 26 个春秋,但在其如火花般短暂的六、七年的创作时间里,却 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精彩的文学作品,体裁涉足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多领域, 她短促的生命也曾因此在五四新文学的天空绽放出奇光异彩,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的第一代重要女作家。石评梅在自己如彗星般短暂的二十六年人生历程中,将自 己的生命之火尽情燃烧:为自己的不幸遭遇;为女性的弱者地位;为舍己为人的英 雄;为不幸祖国的悲苦命运;为了新一代。在她的生命化为灰烬之时,这些她曾为 之尽情燃烧过的痕迹应该被后人所祭奠、铭记!令人不解的是,她为妇女弱者地位 的尽力呼喊,“要为神圣的教育事业而献身,要在灿烂似锦的文艺园中开放出朵小 小的花”的努力与贡献,及“不仅要作一个文学家,还要作一个革命家”的理想信 念及付出,到今天已痕迹模糊!他与英雄的生死恋情,也被后人“传奇化” ,与她生 前所追求与坚持的爱情理想相距甚远。这些都激发了我对石评梅的研究兴趣,但愿 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还原一个真实、丰富、完整的石评梅,也希望可以对以后的 作家研究提供一点启发。 本文主要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来走近石评梅,探寻她丰富多彩的世界。细读她的 作品我发现她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两大层面展开,一个层面是对内自我思想情志的展 示与表现;一个层面是对外女性弱者地位的呼喊与拯救。因此,我准备分三部分来 进行分析与论述:第一部分主要论述石评梅个体思想情志的展示与表现,从两大方 面来展开:一是对“纯”对“真”的追求,一是在“灰烬中建立希望”的达观与韧 性;第二部分主要论述石评梅对女性弱者地位的呼喊与拯救,也从两大方面来展开: 一是全力担负女子解放大业,一是用血泪画写生命之痕;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分析石 评梅生命之火燃烧的影响记忆,从两大方面来展开:一是以厨川白村为主要代表的 外国作家对石评梅的影响,一是以高君宇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作家对石评梅的影响。 关键词:思想情志;呼喊与拯救;影响记忆 4 abstract shi ping mei was famous as “beijing well-known poetess”, “shanxi talented woman” in beijing in the 1920s. although only in the world to survive 26 yeas, she has given us a lot of wonderful literary works in its short-term such as spark-like six or seven years of creation time, genre into the poetry, fiction, prose, drama and so many areas. referring to this, her short life has given out surprisingly light and bloom splendor in the may4th new literature sky and becoming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important writers in chinas modern literary history. in her comet-like 26 years, shi ping mei burns heartily fire of her life: for herself misfortune; for womens weak status; for the hero who sacrifice himself for others; for the tragic fate of her mother land and for the new generation. when her life is reduced to ashes, all of which she has burnt heartily for should be always remembered by the posterity. however, it is puzzling that she is shouting with every efforts for womens weak status; devote for the sacred educations ; wants to open up a small flower in the literary garden and not only to be a writer but also a revolutionary. all of which she try her best to efforts has been hardly forgotten. the affection which between she and her hero has been romanticized, and differs from what she has insisted before. all above are inspired me to study shi ping mei, i wish i can restore a real, rich, whole shi 5 ping mei, and i also hope my efforts can provide a little inspiration for the future writer study. in order to explore her rich and colorful world, i approached shi ping mei mainly by read her text carefully. by read her text i found her work focused on two levels: one level is the level of her internal self-ideas display and performance; the other is the level of shouting and rescue the female who was in the weak status .therefore, i prepare for a three-part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e first part focuses on shi ping meis internal ideological emotions display and performance, from two aspects, one is on her pursuit of “pure” and “truth”, the other is on her philosophical and toughness of “set up hopes in the ashes ”;second part is focuses on shi ping mei s shouting and rescue the female who was in the weak status, also from two major aspects, the first is fully responsible for the great cause of womens liberation, the other is writing and draw traces of life with blood and tears; third part is focused on the impact memory of shi ping mei s burning life, from two aspects: the first is to chu chuan bai cun who was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the foreign writers impact her, the other is to gao junyu who was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writers impact her. key words: ideological interest; shouting and rescue; impact memory 承诺书 59 承 诺 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 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 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章) : 2009 年 4 月 17 日 引 言 1 引 言 一、研究简况 有关石评梅的研究资料并不多,研究成果也较少。 主要资料有: 屈敏秀 尤敏编辑, 由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3 出版的 石评梅选集 ; 杨扬分别于 1983、 1984、 1985 年主编, 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三本石评梅作品集: 石评梅作品集:散文 , 石评梅作品集:诗歌、小说 , 石评梅作品集:戏剧、 游记、书信 ;李庆祥著,由文津出版社 1990 年出版的评梅女士年表长编 ;卫建 民编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年出版的魂归陶然亭石评梅 ;此外,还有 由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1985 年编辑出版的阳泉市文史资料 第 2 辑 石评梅专辑 。 专门的研究著作主要有传记:都钟秀的石评梅传 ,由北岳文艺出版社 1986 年出版;柯兴的风流才女:石评梅传 ,由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7 年出版;张思荣 的高君宇和石评梅 ,由希望出版社 1999 年 8 月出版。 此外,涉及评梅的著作主要有:闵建国的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婚恋与创作 ; 盛英主编的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 ; 常彬的 中国女性话语流 19891949 等。 专业的硕士研究论文很少,不过近几年有增多趋势:2003年有华中师范大学农 迎春的在云霄中翱翔歌吟从石评梅的创作看她的思想情志和艺术追求 ,这是 对石评梅进行个案研究的第一篇硕士论文,其发现眼光和开拓者的勇气很值得肯定, 就论文而言,虽涉及面广,但论述较浅,许多问题论述不到位,有隔靴搔痒之感; 2006年有福建师范大学温左琴的传奇与真实论石评梅的精神追求与文学创 作 ,这是探讨与辨析石评梅建立在特有身世基础之上的精神追求与文学创作的复杂 关系,将其置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视野中,还原其作为历史文化个体,女性文化个 体的历史真实。此论文论述较深入、可信,扩展了石评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2007 年有浙江大学卢建平的生命花篮盛满“春的微语”论石评梅诗歌的现代主义 特质 ,主要研究了石评梅诗歌的现代主义特质,填补了石评梅研究的一大空白。但 其研究过程的部分论述并没有体现原作的实质,有点牵强附会的感觉。以上研究成 果各有独到之处,从不同的方面给我们展示了第一代女作家石评梅的丰富特质,但 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足之处,也对石评梅缺乏整体的把握。 另经网络搜寻得知,(主要为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据网)目前研究石评梅的论文 有 40 多篇,内容涉及石的诗歌、散文、小说等,其中部分文章对其作品的女性及母 爱主题、文化意蕴、思想情志、精神世界、孤独意识、死亡意识、艺术追求、历史 纯真无杂生命之火的燃烧解读石评梅 2 语境等作了一定的论述,有的文章还将其创作与三毛、张爱玲、冯沅君、庐隐、苏 雪林、萧红等人作了比较研究。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评论家艾小妮的寻找文 学史中的石评梅 ,以石评梅的作品及其文学活动为坐标展开了对石评梅文学史地位 的论证。尽管她以寻找文学史中的石评梅为题撰写了长篇论文,但实际上对石 评梅的文学活动及涉及妇女解放的社会活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对石评梅文 学及社会活动的思想文化史意义,均作了具有说服力的考证。她认为“石评梅在现 代女性白话诗歌发展中,是一个走在前面的标志性人物;于小说,她打开了 20 年代 女性小说通向诗境的书写之路;同时,她也是新文学史上最早的集创作和主编刊物 于一身的女作家。然而,因为习惯思维逻辑及文学史定势的强固遮蔽,她从现代女 性文学书写史应在的位置上走失。” 她还声明她作此文“即力图将一个传奇爱情中 的石评梅还原为文学创造中的石评梅。” 纵观目前对石评梅创作的研究材料,我认为,大部分研究基本上己涉及到石评 梅的主要生平与创作,但研究不够深入,对她传奇的一面研究比较多,真实的一面 研究很少,并没有真正走近石评梅。有二点明显稍嫌不足:一是缺乏对石评梅系统 全面的研究,对石评梅个体的理解研究也过于片面,基本没有把握住她的精神实质; 二是只注意到作为文学家的石评梅,而忽视了石评梅在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方面所 做出的贡献。本文的研究目的正在于通过对石评梅作品的解读来发掘真实、丰富、 完整的石评梅,让后人对这位曾真实存在过的女作家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也希望可 以对以后现代女作家的研究有一点启示。 二、研究目的 石评梅是受五四运动影响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知识女性。虽然她仅在世间生 存了 26 个春秋,但却在其如火花般短暂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了让后人言说不尽的话 题,无论是她个人独特的思想追求、传奇般的爱情遭际,还是她“要为神圣的教育 事业而献身,要在灿烂似锦的文艺园中开放出朵小小的花”的教育事业,还是她对 女性的呐喊与关注等等。细读她的作品,走近石评梅你会被她纯情而又绝情、软弱 而又坚强、悲观而又乐观,绝不相容而又集于一身的矛盾世界所深深吸引。她的一 生正如她在日记首页所言: “矛盾而生,矛盾而死” 。走出家庭与回归母怀、爱情专 一与为爱独身、至情至性与坚决果断、内心狂热与外表冷静等等矛盾与她的人生相 伴相随。然哲人说过: “万事万物正因为矛盾才显丰富。 ”石评梅正是这样一个矛盾 艾小妮.追寻文学史中的石评梅j.文艺研究,2002 年第 3 期,第 43-55 页 艾小妮.追寻文学史中的石评梅j.文艺研究,2002 年第 3 期,第 43-55 页 引 言 3 而丰富的女性。她是一个女作家,在她的文学世界中,她时而多情、敏感、柔弱、 细腻、见落花流泪、见飞鸟悲哀,时而任性、决绝、坚强、达观、为爱情独身、为 革命助威、为国家担忧;她是一个女性,又经历了一个女性人生中所可能遇到的最 大不幸,所以她理解女性、关注女性、为女性呐喊、替女性担忧;她又是一个教育 者,她热爱她的教育事业,喜欢她天真纯朴的学生,所以她尽心教育、关注教育、 思索教育、改革教学方式。石评梅将自己的生命尽情燃烧,化成灰烬,只为留下那 瞬间的灿烂! 令人不解的是,有着如此丰富、精彩人生的她,却不幸遭到后人的误解、忽视、 甚至遗忘,即使已有的寥寥无几的研究成果也与她真实的生命轨迹相距甚远。以上 的种种现象,激发了我对石评梅的研究兴趣,使我很想为这位作家的研究尽一份自 己的绵薄之力,以期能够最大程度地走近她。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课题。 纯真无杂生命之火的燃烧解读石评梅 4 第一章 个体思想情志的展示与表现 11 对纯与真的探寻与追求 对纯与真的探寻与追求是石评梅毕生的理想与信念,也是她坎坷人生遭际的一 大原因。她固执而又倔强地认为,爱情是男女绝对地属于彼此,精神和肉体是绝对 地专一,而且这种绝对纯洁与高尚的爱应以不伤害任何人为前提;人与人之间应充 满理解和关爱;理想的家庭应以男女婚恋自主、彼此相爱且尊重为基础;社会应敞 开宽广的胸怀尽可能地支持与鼓励个人的发展;世界应是永远的和平与宁静。 充满悲剧意味的是:她所固执坚信的这一切,不过只是她的一厢情愿,她所生 存的现实世界同心中所幻想的理想世界相距太远,甚至是两条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 这种巨大的反差强烈地刺激着她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撕扯着她的信仰与追求,然评 梅的可敬之处正在于她不屈不挠的执著追求精神:哪怕所有的支持者都离她而去, 她也会选择作孤独的坚守者,一心营构自己心目中的那个理想纯真的世界!观其一 生,对真爱的追求是她纯真世界的精髓,也是她所努力营构的理想世界的最动人的 实践!她太爱纯、太求真,大半生都生活在自己所幻造的那个充满“纯”与“真” 的世界,直到爱她的高君宇死后,她才真正开始面对被黑暗与虚伪笼罩的现实人生。 111 纯真爱情的坚贞守候 评梅在她的评论文章再读兰生弟的日记中曾说过: “我是信仰恋爱专一有永 久性的,我是愿意在一个杯里沉醉或一个梦里不醒的。假使我的希望作了灰,我便 将这灰包裹了我这一生,假使我的希望陷落在深涧底,我愿我的心化作了月亮,永 久不离的照着这深涧的。 ” 这段出自评梅口中的话很精确地概括了她的婚姻爱情观, 即:主张恋爱的专一永久性,她纯真的爱只会献给一个人。评梅的这种婚恋观可以 说是所有情窦初开的少女所共同拥有的梦想,把爱只给第一个敲开她心扉的那个白 马王子,跟他结婚生子,相伴一生。然而,这种纯真可爱的梦想只在童话中存活, 现实注定会扼杀它,尤其是评梅所生活的现实世界。评梅的可贵与感人之处并不在 于她拥有如此纯真可爱的梦想,而恰恰在于她对此梦想的坚持与守候,她把自己的 所有不幸当作一出悲剧,把自己当作悲剧的主人公,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梦中, 用生命来祭奠自己的梦想,坚守自己的梦想,直到真爱她的高君宇死,她才开始睁 开梦境中的双眼,努力于君宇未竟的事业,开始了自己的另外一种人生。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散文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年 8 月版,第 230 页 第一章 自我思想情志的展示与表现 5 1919 年,十七八岁的评梅,刚进女高师,像一只小鸟刚飞出温暖的巢,固然自 由、新鲜,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家的依恋,对父母的思念。此时,父母又何尝不知 呢?深知女儿的父亲石铭,转托人找了一个在外交部任职的青年吴天放来照顾爱女。 谁知爱女心切的父亲这一善意安排,却为女儿的悲剧人生拉开了帷幕。在人地两生 的环境中,评梅得到了成熟稳重、风度翩翩,又能写一手好诗的吴天放细心周到的 照顾,善良多情、聪慧敏感而又正直花样年华的评梅岂能不动心?同时,评梅的特 殊才情与气质也深深地让吴着迷。终于,吴天放轻轻地一开口,挑破了两人之间那 层梦幻般的玫瑰薄纱,处于童话般的初恋情怀中的评梅,毫不设防地把自己的处女 之心交给了吴。本以为找到了自己梦想中的白马王子的她,在恋爱两年后却发现吴 其实家中早有妻有子,她纯真而可爱的梦想被现实击的破碎不堪,悲愤、苦闷、伤 痛占据了她的心,写于此时的诗歌确切地向我们展示了她的心情: “欢乐的泉枯了, 含笑的(花)萎了!生命中的花,已被摧残了!是上帝的玄虚?是人类的错误?” 此时,她愿“只带着他洁净的本质,悠悠地去了,沉闷的诗人啊,把伊郁结的心血, 都化作了泪泉一滴滴的从眼腔内滚到那清冷的泉心,泉心振动了,皱着眉头说: 这是人类苦痛的余沥,我愿意拿欢乐之泉洗净他。 ” 她把自己想象为辞了枝头的 花瓣“心里很舒服逍遥底随着风儿飘荡,任那水去浮沉;她不希望锦囊收艳骨,涛 笺吊孤魂!花开花落,她一任天公。 ” “写出来是罪戾,歌出来是凄悲,只好咽在 心里。我的心扉是极薄的玻璃,只要有一些接触,就发出清脆的回音甚至于立 刻粉碎! ” 信仰恋爱专一的她不忍心破环吴天放的婚姻,伤害他家中的妻子,于是 她决绝地选择独身素志: “宁把枯萎的花魂唤不醒,好让勤恳的园丁不栽种。 ” “我 的黄金明珠结札的美丽花冠,已被个狂疯的青年撕碎!时间已如沧海一样的碧波逝 去,地球已如落花一样的飘零粉碎;但我心中的信仰,仍燃着永久的火焰! ” 这些 充满血泪与悔恨的文字,向我们表明的是,遭受初恋打击的评梅,已决心把自己纯 真的爱留驻于精神世界,而在现实世界中她不愿再言爱。 不料此时,高君宇又闯进了她的情感世界,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但任君宇是怎 样一个多情的英雄,怎样优秀勇敢、善解人意,任她的心潮怎样汹涌澎湃,她都以 冰冷的面孔应对君宇的热情。直至君宇含恨死去,留下不尽的遗憾。过后评梅也曾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年版,第 101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年版,第 158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年版,第 158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年版,第 164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年版,第 163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年版,第 161 页 纯真无杂生命之火的燃烧解读石评梅 6 感慨: “我不解你那时柔情似水,为什么不能温暖我心如铁?” 这或许是世人难解 的爱的奥秘,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时刚受伤的评梅不再相信爱情是她立志独身、拒 绝高君宇的一大原因,在她给好友庐隐的信中向我们透露了这一情感秘密: “青年人 的养料惟一是爱,然而我第一便怀疑爱,我更讪笑人们口头笔尖那些厌人昏醉的麻 剂。我都见过了,甜蜜,失恋,海誓山盟,生死同命;怀疑的结果,我觉得这一套 都是骗,自然不仅骗别人连自己的灵魂也在内。宇宙一大骗局。或者也许是为了骗 罢,人间才有一时的幸福和刹那的欣欢,而不是永久的悲苦和悲惨! ” 对一个把爱情当作新鲜有趣的游戏玩玩而已的女孩来说,被欺骗感情或许不至 于会带来这么大的伤痛,但对于一个一心追求纯与真,信仰恋爱专一永久性的评梅 来说,打击是致命的,在这样的打击之下她的眼睛变成了灰色,看世间的一切都笼 罩了失望与悲苦,她写于此期的诗歌: 疲倦的青春 、 别后 、 碎锦 、 玫瑰花的 泣诉 、 一瞥中的流水与落花 、 模糊的余影 、散文诗春之波 ,小说病 ,散 文心之波 、 葡萄架下的回忆等等,便是 1922 年到 1923 年伤感至极的评梅失 望痛苦的倾诉。 评梅一颗纯真的心换来的却是吴天放如此的伤害,她应该特恨吴吧?然而她没 有,对于吴天放,评梅更多的是谅解与宽容,理解多于怨恨。她留下的回忆与吴天 放分手情形的文字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 “去年今夜,不是同她(以“她”假托吴天 放)在皓月之下叙别吗?我那时候无心去看月儿的娇媚,我的泪只是往肚子里流! 现在月儿一样的照在我和她的心里,但重洋之波流不去我的思悃。我确知道她是最 哀痛的一个失恋者,在生命中她不觉的愉快,幸福只充满了忏悔和哀怨。她生命之 花都被那恶社会的环境牺牲了。她觉着宇宙尽充着悲哀,在呜咽的音容中,微笑总 是徒然,象海鸥躲出海去,是不可能的事啊! ” 处于最大的受害者位置的评梅,回 忆起那备受重创的一刻时,字里行间流溢的却是对吴的体心谅解,她想得更多的是 吴的无奈与沮丧,而不是吴怎么摧毁了她对爱的所有梦幻与渴望及由此而带来的伤 痛。这样的胸襟与胆识即使在今天,能有几人可与之相比? 但从另一方面也应该肯定吴天放应该是一个很值得评梅去爱而她又不能去爱的 人。因为她既奉行恋爱专一性,又不愿伤害任何人: “我一生是宁人负我,我不负人” 吴天放也曾坚决表示在没有遇见她之前,他从未曾开心过,真心爱过,自己之所以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散文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年 8 月版,第 107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散文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年 8 月版,第 44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年版,第 132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年版,第 148 页 第一章 自我思想情志的展示与表现 7 没有告诉她已婚的事实,是因为怕她知道后再也不理他,现在只要她点头,他一定 离婚娶她,然而评梅是不会点头的。顾忌社会舆论的压迫是一个因素,但真正其决 定因素的是:她是一个“一生只为别人而生存” 的人!正如评梅的好友陆晶清所言: “她既是传统礼教的反抗者,又是人言可畏面前的弱者” 。之后,真心坦白爱评 梅的君宇同样提出离婚娶梅,她仍旧坚决反对,其中的原因除了她经吴伤害不愿轻 易放弃独身素志的内在因素外,她明确表示的原因是: “宁愿牺牲个人幸福,而不愿 侵犯别人的利益,更不愿拿别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 。 可见评梅初恋的挫折的 原因也不全在吴天放,而是一方面与当时封建包办婚姻,男女不能自主有关;一方 面与评梅自身的性格、独特的追求密切相关。唯有如此理解,才可以明白为什么评 梅一直不能忘记吴天放而接受真爱她的高君宇,直至造成终身遗憾! 评梅在 1924 年写的散文漱玉中也曾表示了此痛: “纵然有天辛飞溅着血泪, 由病榻上跃起,想拯救我沉溺的心魂;那知我潜伏着的旧影,常常没有现在,忆到 过去的苦痛着!不过这个心的汹涌。她不久是要平静;你是知道的,自我去年一月 十八日坚决地藏裹起一切之后,我的愿望既如虹桥的消失,因之灵感也似乎麻木, 现在的急惊如燕影般的烦闷,是最容易令她更归死寂的。 ” 梦虽然已经破碎了,但梦中的王子却在评梅的脑海中久久挥散不去。1924 年她 还在下决心要忘记吴天放: “猛忆起三年中迷恋的旧梦?这时心情是怎样悔悟的讪 讽?清静沉寂的深宵: 听夜莺的悲歌, 想人间的波纹; 这时心情是怎样清醒的惊悟?” 然越是努力去忘记的人,往往越是不可能忘记的人。在高君宇死前一个月,评梅出 于怜悯、内疚准备牺牲自己的素志答应君宇爱的要求, “但是不幸 w 君这时忽然给她 写了一封信里头说到她和天辛的事,他说: 一方面我是恭贺你们成功;一方面 我很伤心,失掉了我的良友我总觉得这个世界上,所可以安慰我的只有你,所 以你一天不嫁,我一天有安慰。评梅接到这封信时,又勾起既往的伤痕,痛 哭了一场,立刻又到医院告诉天辛,推翻她所应许他的结合。 ” 可见,吴天放在评 梅的心里一直占有多大的位置!以往对评梅的研究都存在过分拔高高君宇,神化高 石之恋,而贬低吴天放,认为吴只不过是一个爱情骗子,这其实是不符合史实的! 如果吴天放真是他们所言的那种人,那评梅一直对他留心不能忘记就变得无法让人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散文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年 8 月版,第 25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诗歌小说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年版,前言第 15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散文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年 8 月版,第 30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诗歌小说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年版,第 72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年版,第 189 页 纯真无杂生命之火的燃烧解读石评梅 8 理解了! 为了进一步证实评梅对恋爱专一性的坚持,及她独特的精神追求,我还专门对 石评梅曾接受过高君宇的唯一信物“象牙戒指”的象征意义进行了考证。用史实论 证了评梅在君宇的有生之年并未答应他爱的要求。象牙戒指是君宇送给评梅的纪念 物,用以意象征他们“惨白如枯骨般的生命” ,而不是定情之物。详见拙文史实的 追寻象牙戒指象征意义的考证 。 112 纯真世界的艰难追求 评梅所竭力营构的纯真世界的精髓就是她的爱情神话,即:婚恋男女绝对地属 于彼此,精神和肉体是绝对地专一,而且这种绝对地纯洁与高尚的爱是以不伤害任 何人为前提的。这样的爱情是古往今来所有恋爱男女的美好期待,只可惜评梅的这 种爱情神话在她所生存的五四时期缺少发育的土壤。 追求“婚姻自由”是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一大内容。觉醒了的新女性都意识到 了“自我” ,她们执着地追求个性解放、自我发展与自我精神生活的满足,然而在那 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多数出来求学的男性都已经有家里包办的家室,女性也多已指 腹为婚。所以要坚持个人婚姻自由,与所爱的人结合就意味着要伤害另一个已婚的 旧式女性。而这对于接受过人文精神教育的新一代知识女性来说又很难做到只顾自 己,不顾及他人,于是她们陷入深深的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之中。石评梅个人的爱情 婚姻悲剧正是由此而引起的。评梅的好友陆晶清也曾说过: “评悔在梅窠中一直 受着情爱的折磨。她为了摆脱吴天放对她的长期纠缠而烦恼。她为了逐渐深陷在她 与高君宇共同织就的情网中,既沉醉又无力排除她的多种顾虑为她制造的反反复复 的矛盾斗争。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既是封建礼教的反抗者,她又是世俗的人言可 畏面前的弱者。 ” 可以说,评梅从走出家庭,迈入女高师到她不幸早逝,一直都 未曾摆脱自身情与智的冲突。 在她与吴天放的关系中,因为吴已有妻有子,即使出于对同性的理解同情之心, 也足以使她决心走出这段痛苦的感情,何况吴天放的妻子还曾给她写过一封信,希 望她可怜可怜她们母子,放过吴,另求高门。对于善良纯洁的评梅来说,这封信的 杀伤力是可想而知的,她感到了极大的羞辱与难堪,曾痛苦地对朋友倾诉: “你想我 一个清白女儿,无缘无故让她说了那些话。其实念秋(吴天放)那一次对我示 李芸芸.史实的追寻象牙戒指象征意义的考证j.教学交流,2008 年,第 5 期,第 63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诗歌小说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年版,前言第 10 页 第一章 自我思想情志的展示与表现 9 意,我不是拒绝他?至于我还和他通信,那不过是平常的友谊罢了。 ” 这一切也使 一向从不愿伤害别人的评梅更决绝地选择与吴彻底断绝关系,理智占绝对上方,尽 管吴一再纠缠,评梅也不让自己感情用事。写于这一时期的诗歌真实地泄露了评梅 此时的心情: “疲倦的青春啊,载不完的烦恼,运不尽的沉痛,极全身的血肉,能受 住几许的消磨?缠不清的过去,猜不透的将来? 一颗心,他怎样能找个恬静的 地方?凭一时的春,扶持不住永久的人生;严厉的风霜逼着,冷峭的冰雪浸着;眼 看着沉溺在暴风的威权下! ” 而在与高君宇的关系中,就没这么简单了。高与他家里的妻子李寒心是有名无 实的夫妻关系,是父亲答应他出外求学的“条件” ,为了走出家庭高不得不娶她,娶 妻后高十年未归,为社会事业奔波,他在 1923 年给评梅的信中叙及此事,并说: “决 念我虽不认伊为余妻,然此生此心不与人矣。余抱此信心者数年,中经五四罗 曼花盛开之时代,女友至好多人,且经二次结同心之邀,而徒以宿志在心,虽感激 饮恨至于无地, 亦皆不得不勉强示以铁面; 不意此铁志至今日竟如粉之碎于君前也! ” 如此真诚感人之表白,多情的评梅能不为之心动?加之高君宇又是一个英雄式的人 物,常年为社会事业奔波,却对评梅一心一意,从未曾强迫评梅做任何她所不愿意 的事,对病中的评梅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尽管评梅明确表示拒绝他的爱情,但他对 评梅仍旧义无反顾,真正印证了在评梅面前的许诺: “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 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 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 ” 对于这样一个多情的英雄,再不相信爱情的评梅,也不可能做到像对待吴天放 那么决绝了!于是,她就深深地陷入了拒绝与接受高君宇爱情的泥潭之中,展开了 无穷无尽的情感与理智的挣扎斗争。她的这一矛盾与煎熬在她的散文中有明显的体 现。她常说“在可能范围内赐给我们的,我们同情地承受着;在不可能而不可希望 的,我们不必违犯心志去破坏他。 ” 面对执着深情的君宇,她心力憔悴: “我常盼我 的隐恨,能如水晶屏一样,令人清白了然;或者像一枝红烛,摇曳在晦暗的帏底, 使人感到光亮,这种自己不幸,同时又令别人不幸的事,使我愤怨诅咒上帝之不仁 至永久,至无穷。 ” 那么评梅的“隐恨”是什么呢?从她留下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推 中国现代文学馆选编.庐隐选集c.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年 5 月版,第 244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年版,第 157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诗歌小说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年版,第 12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散文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1983 年 8 月版,第 104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散文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1983 年 8 月版,第 30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散文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1983 年 8 月版,第 22 页 纯真无杂生命之火的燃烧解读石评梅 10 测,应该是:自从吴天放负她之后,她不再相信世间有什么“大地山河” , “恋爱生 死” ,她“想常毁灭生命,锢禁心灵” , “把系在枯枝上的心摘下,埋在那白云笼罩的 红梅树下” , “但一把麻木的神经,付与命运之神的手中” 。 “我的泪都流向人间, 我的爱都遗在梦里,我的心埋在冰天的红梅树下;只可怜我这飘泊的躯壳,陷在世 间的尘泥里。 ” 只为了年迈的双亲她才挣扎着这一付受伤的躯壳,行尸走肉般的活 着,不再追寻灵的世界,只想把过去的一切掩埋, “埋在那苍茫的海心,埋在那崇峻 的山峰,在人间永不波荡,永不飘飞” 。 然而高君宇却偏偏爱她这么一个枯寂的生 命,即使评梅再坚决认真地守着自己枯寂的生命不愿让高君宇看到她千疮百孔的心 与伤痕: “我绝无勇气揭破这轻翳的幕,使他知道他寻觅的世界是这样凄惨,淡粉的 翼纱下,笼罩的不是美丽的蔷薇,确是一个早已腐枯了的少女尸骸! ”这就是她的 隐痛!她爱过并埋心给一个“不能承受她爱”的人,如今却遇到一个不能爱她而偏 要爱她的人, 这此中的矛盾与痛苦时刻煎熬着她, 有时她恨自己: “为什么去年不死, 如今苦了自己,又陷溺了别人,使我更在隐恨之上建了隐痛;坐看着忠诚的朋友, 反遭了我的摧残,使他幸福的鲜花,植在枯寂的沙漠,时时受着狂风飞沙的憾击! ” 有时她会“忽然诅咒母亲为什么要爱我?”如果没有爱她的母亲,她就不会这么 艰难地在人世混日子,也就不会遇见高君宇,进而就不会让君宇受这种苦。她也就 不会经受此种激烈的情与理的交战了。 当评梅在如此痛苦地进行着情与理的激战时,多情的英雄高君宇却以为评梅之 所以犹豫不决完全是因为自己是“系于父亲的铁锁之下” ,如果他“不将父母的桎梏 除下,将宫庭打扫干净,又将何以迎伊?每每焦念,辄至心臆如焚。 ” 于是,君宇 趁回家创建太原党机关之时,解决了自己的婚姻纠葛,与妻子李寒心协商离婚,当 他高兴地把自己“已经粉碎了他的桎梏的好消息”告诉评梅时,评梅却觉得“我眼 睁睁看着他从朦胧中走入死湖,我怎不伤心?为了我忠诚的朋友。但是我绝无法挽 救,在灿烂的繁星中,只有一颗是他的生命,但是这颗星确是永久照耀着这沉寂的 死湖。因此我朝夕绞思,虽在这温暖的母怀里有时感到世界的凄冷。自接了他这封 长信后,更觉着这个恶运是绝不能幸免的;而深重的隐恨压伏在我心上一天比一天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诗歌小说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年版,第 69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年版,第 164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散文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1983 年 8 月版,第 69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散文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1983 年 8 月版,第 40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散文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1983 年 8 月版,第 30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年版,第 162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诗歌小说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年版,第 12 页 第一章 自我思想情志的展示与表现 11 悲惨! ” 这种矛盾的心也体现在她此期的诗歌创作中:在女神的梅花和银铃 中她借 “梅花”和“银铃”在“梦里相会” ,说明“情”是受“爱的女神”所摆布,她安慰 自己不要讥笑“笼中鸟” ,不要讥笑“网中鱼” ,因为“你原是卧在宇宙的摇篮内” , 是无法摆脱世俗的感情冲动的。诗中也流露了她愿意与君宇保持“冰清玉洁”的精 神恋爱志向;在山灵的祷告中她写出自己在爱情生活中陷入矛盾、彷徨的痛苦 心情,她比拟自己在“随着银瀑冲下的时候”中途被“明莹可爱的礁石”拉住,处 于“暂卧在这峻壁的崖上”的上下为难的境地。向上可以“望见灿烂的云霞,微渺 的星河” ,向下即可“依稀听到鸟韵歌唱” ,她“战兢兢向这银瀑下瞭望!恐怖里: “依 稀又听到蛟龙的低语。 ” 尽管如此痛苦,但评梅的决心并没有因此而动摇,她在给 庐隐的信中曾说: “我已经在心田上生根的信念,是此身虽朽,而此志不变的;我的 血脉莫有停止,我和情感的决斗没有了结,自知误己误人,但愚顽的我,已对我灵 魂宣誓过这样去做。 ” 评梅的确这样做了,在拙文关于象牙戒指的考证中也可见, 评梅一直都未曾答应君宇爱的要求,即使在不知不觉之中她的心已靠近了君宇。为 了表示决心,在君宇逝世的前一个月,她在京报副刊妇女周刊第 11 号(独身 主义专号) ,还发表论文我的为了爱可以独身 。终于,评梅成功地坚持了自己的 素志,也留下了不尽的遗憾与忏悔,她曾对朋友婧君表示过自己的追悔之心: “我的 爱情是坚贞不移的,我的理智是清明独断的,所以发生了极端的矛盾。为了完成爱 情则理智陷于绝境,我不愿作旧制度之下的叛徒,为了成全理智则爱情陷于绝境, 我又不愿作负义的薄幸人,这样矛盾未解决前,我已铸成了不可追悔的大错,令我 爱的 k 君陷于死境,以解决此不能解决之纠结。 ” 12 在灰烬中建立希望的达观与韧性 评梅在再读兰生弟的日记中曾写过: “仿佛兰生弟是一个多愁多病林黛玉式 的青年,然而他却又是世界上最有力量,最有勇气,最能容忍,最能奋斗,百战中 经烂熟的一位英雄。 ” 这是评梅对徐祖正小说中主人公的评价,其实这何尝不是评 梅自己的真实写照。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散文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1983 年 8 月版,第 40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诗歌小说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年版,第 66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诗歌小说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年版,第 103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散文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1983 年 8 月版,第 18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散文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1983 年 8 月版,第 51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散文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1983 年 8 月版,第 229 页 纯真无杂生命之火的燃烧解读石评梅 12 庐隐常直呼评梅为颦儿,她的嫂子也常说她多愁善感, “胆子小心又软” ,君 宇生前问评梅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珠,你的眼泪什么时候才能流完呢?”这些都归 因于评梅是一个见落花流泪,见飞鸟悲伤的人,她曾说过: “我羡慕流云的逍遥,我 忌恨飞鸟的自由,宇宙是森罗万象的,但我的世界却是狭的笼呢! ” “风中柳絮水 中萍,飘泊两无情”是她常挂在嘴边的句子,她的诗中也常写“落花” 、写“流水” , 如: “落花在亲爱的枝头,终于抛弃了;随着风去飘泊,任那水去浮沉;她何曾希望 锦囊收艳骨,涛笺吊香魂” ; “一片一片红花瓣,辞了她亲爱的枝柯,落在地上的 时候,她心里很舒服逍遥底随着风儿飘荡,任那水去浮沉;她不希望锦囊收艳骨, 涛笺吊孤魂!花开花落,她一任天公。 ” 可见,作为诗人的她是一个活生生的林黛 玉。但在生活中,在她的散文、小说、戏剧中,她“却又是世界上最有力量,最有 勇气,最能容忍,最能奋斗,百战中经烂熟的一位英雄” 。她曾说过: “我愿大文学 家大艺术家的成就,是源于他生命中有深的缺陷。惨痛苦恼中,描写着过去,又追 求着未来。 ” 评梅自己正是这样的一个文学家,描写过去她是“凄切哀怨” 、 “追悔 悼亡” , 然而她不是为了沉沦, 回到过去而描写, 而是为了追求未来而描写, 为了 “在 灰烬中建立希望”而描写,她的“描写过去”是“指向未来”的!正如同她曾向朋 友袁君珊说过的话: “朋友!你热诚的希望和劝导,我只咽泪感谢!同时我要掏出碎 心向你请求,愿你不要介意我的追忆和心底的悲哀,那是出自一个深长惨痛的梦里, 我不能忘这梦,和我不能忘掉生命一样。我在北京城里,处处都有我们的痕迹,因 之我处处都用泪眼来凭吊,碎心来抚摩。这在我是一种最可爱可傲又艳又哀的回忆, 在别人,如你的心中或者感受到这是我绝大的痛苦罢!其实我并不痛苦” ; “朋友! 我过去我抱吻着旧梦,我未来我寻求生命的真实和安定,我是人间最幸福的人。朋 友!你应该放心,你应该放心! ” 所以她说: “在现世界,逢见一个人,踏着一块地, 都能给与你一种最激骨沁脾的创痛。我们的命运是箭垛。我们只有沉默的容忍着, 屈伏着,而潜藏我们另一种能掉换宇宙毁灭宇宙的力量。我们是希望有一天命运成 了手中的泥,愿意塑成什么便是什么的。 ” 这就是真实的评梅,无论命运给与她多 少苦难和不幸,她都以坚强和达观面对,永不言输,永不放弃!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散文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1983 年 8 月版,第 219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散文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1983 年 8 月版,第 119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诗歌小说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年版,第 81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诗歌小说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年版,第 158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散文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1983 年 8 月版,第 119 页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散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