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1-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同步练习(精).doc_第1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1-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同步练习(精).doc_第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1-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同步练习(精).doc_第3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1-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同步练习(精).doc_第4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1-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同步练习(精).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1-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同步练习同步练习(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2一、选择题1(2012台州)下列思想与古代农耕经济不相适应的是()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B“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C“使民重死而不远徙”D“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答案】D【解析】农耕经济的典型特点是自给自足,具有封闭保守性,A、B、C三项皆是其反映,D项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情况,所以排除A、B、C三项选D项。2(2012茂名)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A、B、C各项都是自然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虽然是自然经济的特点,但这仅仅说明生产经营形态落后,并不代表古代农民生活自然悠闲,实际上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民衣能裹体,食能果腹就不错,故选D项。3(2013青岛二中)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B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答案】D【解析】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甲骨文中对于四字的阐述反映了当时已有四季之分,所以D项符合材料。B项不符合史实,A、C两项扩大了材料的内涵。4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材料中“厚(候)之为宝”,“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反映了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用粪犹用药”反映了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这些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排除A、C两项,选B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5(2012龙岩一中)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获取信息:丈夫耕、妇人织可使天下不饥不寒。这体现了男耕女织的重要性,故选B项。6(2012无锡)有学者指出,古代小家的供给行为具有双重性,即在满足自我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对上述观点理解准确的是()A古代小农生产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B市场需求是影响古代小农生产的决定性因素C古代小农具有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D古代小农主要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生活必需品【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小农经济的特点主要是自给自足,同时,小农经济并不排斥商品生产,说明古代小农经济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7(2012佛山)左传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记载,郑国和鲁国不经周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换了枋田和许田。对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A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B土地公有制形成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在分封制下,诸侯的封地,包括土地和人口,都是周王授予的,不得擅自更换。题目中两国擅自交换土地,反映了井田制遭到破坏。8(2012淄博)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社日的由来、表达的意愿可以看出农耕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A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C、D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9(2012广州)诗经齐风甫田记载:井田由于“民不肯尽力”,到处是“维莠骄骄”“维莠桀桀”的丛生茂草,一幅“公田不治”的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周王室的衰微 B私田的大量开垦C兼并战争频繁 D土地转让的停滞【答案】D【解析】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渐出现,土地买卖也随之出现,也就是土地转让,因此,D项表述错误。10苏轼曾论述:“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A官府减轻农民负担 B地主致力民间赈济C产生租佃经营方式 D租佃关系日益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置庄田,招佃农”“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等信息可知,宋代租佃关系日益发展,租佃关系相当普遍,二者的相互依附关系也日益增强,故选D项。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1(2013东三省联考)北魏均田制的提出者李世安认为,“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无)余地之盈”。可见,其推行均田制的出发点在于()A重新分配土地 B打破旧田制C缓和社会矛盾 D平均社会财富【答案】C【解析】均田制是国家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A、B、D三项不正确;由材料“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无)余地之盈”可知C项正确。12唐朝诗人张籍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旁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锤,船中养犬长食肉。”诗歌未能反映()A作者对农民困苦生活的同情 B农民赋税负担沉重C当时社会贫富分化严重D海上贸易相当发达【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内容,用古诗的形式来考查历史知识是高考常用的形式,此题有利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老农家贫”“养犬长食肉”说明A、C两项正确,“税多不得食”说明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海上贸易”方面的信息,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三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材料四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请回答:(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答案】(1)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特点: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地位: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作用:大批自耕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3)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鲁国实行初税亩率先承认了土地私有;战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材料二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依赖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家庭供养是农村养老的主体。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公德深得人心,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有“举孝廉”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位,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等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族邻里的互助。材料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2)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3)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