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车载专用设备配置指引.doc_第1页
深圳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车载专用设备配置指引.doc_第2页
深圳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车载专用设备配置指引.doc_第3页
深圳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车载专用设备配置指引.doc_第4页
深圳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车载专用设备配置指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深圳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车载专用设备配置指引(暂行)深圳市公共交通管理局二零一七年一月目 录前言II深圳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车载专用设备配置指引(暂行)1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缩略语25 总体要求26 车载智能终端37 后排服务评价器128 试验方法13附录A (规范性附录) VST与中心及外设的数据通信协议16A.1 概述16A.2 VST相关通讯协议16A.3 智能服务终端及外围设备固件升级需求48A.4 智能服务终端调试串口技术要求55A.5 本地数据采集技术要求56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深圳市公共交通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深圳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车载专用设备配置指引(暂行)1 范围本指引规定了车载专用设备的组成、各车载专用设备的技术要求。本指引适用于安装于我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上的车载专用设备。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 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 冲击GB/T 2423.6-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b和导则:碰撞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d:自由跌落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Fc: 振动(正弦)GB/T 2423.18-201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 试验Kb:盐雾, 交变(氯化钠溶液)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4943.1 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5080.7 设备可靠性试验 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8214.1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第1部分: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设备性能标准、测试方法和要求的测试结果GB/T 19056 汽车行驶记录仪GB/T 21437.2-2008 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GB/T 22485-2008 出租汽车服务CJ/T 3003 出租汽车运行技术条件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7.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QC/T 420 汽车用熔断器QC/T 730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线YD/T 1050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总测试规范:移动台部分YD/T 1214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要求:移动台YD/T 1367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设备技术要求YD/T 1547 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三阶段)YD/T 1558 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技术要求 移动台(含机卡一体)JT/T 905-2014 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SZDB/Z 65-2012 出租车车载智能终端技术规范JT/T 1068-2016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规范JJF1578-2016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计程计时技术要求(试行)JJF1578.1-2016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平台计程计时验证方法(试行)JJF1578.2-2016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移动卫星定位终端集成及时检测方法(试行)3 术语和定义GB/T 22485-2008、CJ/T 3003、JT/T 905-2014、SZDB/Z 65-2012和JT/T 1068-2016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 app-basede ride-hailing vehicle依法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3.2 车载智能终端 vehicle smart terminal安装于交通运输车辆上,具有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显示等功能,并提供人机交互操作与控制的智能化车载信息设备。3.3平台 platform与车载智能终端进行无线远程信息交互的中心设施。3.4下发 download平台将信息和数据通过无线通讯链路传送到车载智能终端的过程。3.5上传 upload车载智能终端将信息和数据通过无线通讯链路传送到平台的过程。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引。APN:接入点名称(access point name)CAN: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IC: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LCD: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E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TTS:文本到语音(text to speech)VST:车载智能终端(vehicle smart terminal)VoIP:VST与监控中心间IP语音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5 总体要求5.1 系统组成车载专用设备应包括车载智能终端(VST)、计时计程装置、交易支付装置等,车载智能终端包括多功能显示屏、摄像装置、服务评价器。5.2 安全性5.2.1 设备安全性5.2.1.1 对车载专用设备的任何操作与控制均不应引起车辆设备损坏及相关电气故障。5.2.1.2 VST与外设连接后,不应对各自设备及工作特性造成影响和干扰。5.2.1.3 属于信息技术设备范围的车载专用设备应符合GB 4943的要求。5.2.1.4 宜在VST适当部位采用铅封等措施,防止如数据存储器等重要器件被更换或盗取。5.2.2 信息安全性5.2.2.1 VST应提供以下防止信息被恶意更改或删除的措施: 通过外围设备不能对原始信息进行改写或删除; 重要参数应为只读,不允许人为更改、删除; 特殊情况下的原始信息或重要参数设置,需经授权操作。5.3 可靠性5.3.1 应设计为24h持续稳定工作,在正常运行时无需外部干预。突然断电后,已存储的数据不应出现丢失或修改现象。5.3.2 设计使用寿命应大于8年,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不小于15000h。5.4 防护性5.4.1 VST外壳保护等级应不低于GB 4208 中IP43。5.4.2 外露接插件应装有防水塑胶套等或采取其他措施,具有防泼溅、淋水、渗水能力。6 车载智能终端6.1 一般要求VST应符合SZDB/Z 65-2012中第5章的规定。6.2 组成6.2.1 功能组成VST应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电气接口及其附属电路、实时时钟、卫星定位模块、通信传输模块、车辆状态信息采集模块、显示模块等,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微处理器具备同时实现本指引规定的所有功能并在预期最大负荷下稳定、高速运行的能力; 存储器分为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程序存储器应满足固件当前及未来更新、扩展的空间需求。数据存储器应为非易失性存储器。无线传输异常时,应支持实时数据的本地存储; 视频采集应至少同时支持2个通道,音频采集应至少支持一路。6.2.2 对外接口VST应为基本外设提供接口并为扩展外设预留接口,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RS232接口:3个,其中至少3个为全双工接口; RS485接口:1个,用于与服务评价器等外设的连接和控制; USB 2.0 高速HOST接口:1个,用于记录数据的导出和设备维护; 数字量输入接口:5个,用于采集ACC ON、脚刹、紧急按钮信息、开关门信息等; 数字量输出接口:3个,用于控制点火开关、双油路开关等。注: 接口可采用其他等效模式(如外设专用CAN-BUS),但应满足既定和预留的连接需求。6.3 外观6.3.1 产品表面应无锈蚀、锈斑、裂纹、污迹、变形,镀涂层不应有起泡、龟裂、脱落,无明显划痕、毛剌。6.3.2 各组件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尖锐突出部,塑料件应无起泡、开裂、变形,灌注物应无溢出;结构件与控制组件应完整,无机械损伤。6.3.3 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接插件应配合良好。重要连接应选用具有专用螺纹的紧固件,并施加有效保护措施以避免人为轻易的拔、剪等损坏性操作。6.3.4 外包装标志应符合GB/T 191-2008的规定。铭牌标志应清晰耐久并安装在设备外表面的醒目位置,铭牌尺寸应与设备结构尺寸相适宜。铭牌应包括下列内容: 终端名称、型号及规格; 终端制造厂名及商标; 终端出厂年月及编号; 终端执行指引代号。6.3.5 终端应有使用说明。面板的按键、接口等部位应有文字、图形等标志,并满足以下要求: 耐久、醒目; 使用说明、铭牌和标志中的文字应使用中文,根据需要也可以同时使用其它语言,但应保证中文在其它语言的上面(或左面)。6.4 尺寸车载智能终端的多功能显示屏,分为集成式和嵌入式多功能显示屏二种方式。外形尺寸应设计合理,集成式多功能显示屏安装外形尺寸不大于220mm100mm35mm,以避免遮挡司机视线,影响驾驶安全,嵌入式多功能显示屏安装外形尺寸应符合车辆安装要求。图1是集成式多功能显示屏结构示意图,正面(面向驾驶员及乘客方向)应包括液晶显示区、刷卡区;右侧(靠近乘客侧)设置服务评价按钮,用于乘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a)液晶显示区:用于显示驾驶员从业资格、服务监督卡信息、文本信息、调度信息、视频多媒体等信息,显示亮度可调;b)刷卡区:支持刷驾驶员IC卡从业资格证或深圳通刷卡、银联卡刷卡区域;c)按键装置:设置驾驶员常用按键,放置于易于驾驶员操作的位置。右侧正面 图1 集成式多功能显示屏结构示意图图2是嵌入式多功能显示屏结构示意图,应安装在汽车中控台内,正面(面向驾驶员及乘客方向)应包括液晶显示区、刷卡区;右侧(靠近乘客侧)设置服务评价按钮,用于乘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图2 嵌入式多功能显示屏结构示意图多功能显示屏应集成一片安全加密芯片,用于对道路运输证件IC卡进行认证。在VST支持下,应实现道路运输证件IC卡读写密钥的远程初始化及更新。6.5 材质终端材质应符合无毒害、无放射性的要求。6.6 功能6.6.1 开启应支持电源检测,当车辆主电源开启后自动开启,支持自动重启和由平台控制的远程重启。6.6.2 自检应具备自检功能。设备开机、重启及平台下发相应指令时应进行自检,生成自检报告并上传至平台。出现故障能判断主要故障类型,并通过信号灯或显示屏表示当前主要状态。自检项目应至少包括: 电源状态; 设备状态:摄像机等相关设备状态; 工作状态:卫星定位状态、无线通信状态。6.6.3 分级电源管理6.6.3.1 应支持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分级电源管理。6.6.3.2 应支持ACC检测,当车辆熄火时应向平台上传熄火信息自动进入休眠状态。休眠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关闭除无线通讯模块、卫星定位模块之外其它不必要设备,卫星定位模块在需要上传时自动唤醒。在休眠期间,数据上传频率可由监控指挥中心远程设置或者按照初始化时设置的参数自动持续降低数据上传频率; 应根据平台远程设置或者按照初始化时设置的参数自动降低数据上传频率; 休眠期间平均功耗应不大于4W。6.6.4 通信通信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支持基于TD-SCDMA,WCDMA,CDMA2000,LTE-TDD,LTE-FDD等3G/4G无线通信网络传输机制下的一种或多种通信模式; 无线通信功能应采用模块化设计,预留可不用更换设备升级通信模块的接口; 支持虚拟专网(APN)连接; 支持VOIP语音包、视频包的实时传送; 支持数据批量接收与发送、断点续传; 出现故障时应缓存各项数据,故障恢复后应对缓存数据进行重传。6.6.5 通话应支持通过蜂窝移动通信方式或VoIP方式(可选)呼入和呼出话音通话,应具有电话本和通话管理功能,包括通话限制、双路语音存储、电话簿管理、电话回拨、本地音量调节、来电自动摘机等。通话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支持免提通话,可设置单次通话的时间限值及两次通话之间的间隔; 采用蜂窝移动通信时,每次通话时长不得超过2min,二次之间间隔,不得小于 30s。或将通话期间缓冲的数据发送完毕后,方可建立语音连接; 采用VoIP方式时,通话期间VST应能同时传输数据; 电话簿应存储不少于100名联系人,并设置热键,通过快捷键与中心联系; 支持由平台设定只允许呼入号码和只允许呼出号码; 支持平台设定临时允许呼入和呼出号码。6.6.6 电话监听应支持远程电话监听,监听时扬声器应关闭。监听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平台下发监听指令,拨打指令指定的监听号码进入监听状态; 能够根据参数设置,在特定条件(如报警状态等)下实现通话监听; 拨打监听号码时,在首次未打通情况下应至少再连续拨打3次,每次间隔应不超过30s; 监听时,如无法同时传输数据,监听过程中将需要上传的数据保存,监听结束后自动上传。6.6.7 定位定位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 应提供实时时间、经度、纬度、速度、高程和方向等定位状态信息,可存储到本地,同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上传至平台;b) 支持无线基站辅助定位,仅无法使用卫星定位时开启及上传数据;c) 应支持接收多个平台的定位请求进行定位信息上传,能按平台要求中止对应信息上报;d) 支持位置报告信息的盲区补报,当无法注册到所在地的无线网络时,应以先进先出方式本地至少缓存10000笔位置汇报信息,至注册到无线网络时一并传送。当保存数据超过最大容量,按时间顺序依次作丢弃处理;e) 应根据时间、距离或外部事件触发上传定位信息,当车辆长时间停放或终端处于休眠状态时,也应以一定间隔上传定位信息,且时间、距离的间隔或外部事件触发条件可由平台设定;f) 可自动对报警车辆或重点车辆按平台设定的定位方式及间隔上传定位数据;g) 根据平台的指令,立即返回位置信息并进行车辆跟踪;h) 定位功能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 定时报送:在行驶状态下,最小报送时间间隔不大于3s,最大报送时间间隔不小于60s;2) 定距报送:在行驶状态下,最小报送距离不大于50m,最大报送距离不小于1000m;3) 定时定距报送:在行驶状态下,终端可按平台设置的时间、距离间隔上报定位数据;4) 实时定位:从终端收到平台下发的实时定位请求到终端应答,时间不大于10s;5) 记录时间精度:24h内累计时间允许误差应在5s内。6.6.8 信息采集6.6.8.1 驾驶员信息采集驾驶员信息采集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支持通过输入工号后台认证、IC卡刷卡等多种方式采集驾驶证、从业资格证等信息并在多功能显示屏显示及上传至平台; 支持上班签到、下班签退,记录驾驶员签到签退的时间、位置等信息并实时上传至平台,至少能缓存200笔签到签退数据; 通过本地串口、USB口等方式能将VST内存储的签到签退数据导出; 驾驶员代码与其机动车驾驶证号、从业资格证号等唯一对应。6.6.8.2 车辆CAN-BUS信息采集(可选)可支持通过CAN-BUS采集车辆参数信息(如开关门信号、油耗、发动机工况等)并上传至平台。6.6.8.3 音频、视频和图片信息采集6.6.8.3.1 音频信息采集应具有音频信息采集及存储功能: 支持平台控制和事件触发方式实现音频信息的采集、压缩、存储、远程调用及检索上传; 支持通过USB接口对音频数据的导出; 支持自司机签到后的全程录音模式。音频信息采集应满足以下要求: 至少支持1路音频输入采集; 音频采样率最高能支持32kHz; 音频编码采用G711/G726/ADPCM/AMR中的一种编码方式; 存储容量:以先进先出方式至少能保存7*24h的音频数据; 支持对音频数据添加和删除标记,有标记的音频不允许被覆盖; 录音应清晰,可辨析驾驶员与乘客的对话; 平台下发命令时,应实现实时监听、广播、对讲功能。6.6.8.3.2 视频信息采集6.6.8.3.2.1 应具有视频信息采集、压缩、存储、远程调用及检索上传功能: 支持通过USB接口及数据卡插槽导出视频数据; 支持平台控制和事件触发方式实现视频信息的实时上传功能,视频数据应与位置、速度、方向、时间等卫星定位信息关联。6.6.8.3.2.2 视频信息采集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支持2路摄像头同时录制以及独立录制; 视频中应叠加相应的车辆、司机等信息,如车牌号,时间、位置、速度等; 至少支持2路摄像头可分别设置多种成像分辨率,至少应支持1280*720; 视频采集编码格式应为H.264或H.265; 存储方式:存储于VST数据存储器中; 存储容量:2路视频应以不低于1280*720分辨率、25帧/秒下同时存储视频数据,存储时间长度不短于72h; 支持对视频数据添加和删除标记,有标记的视频不允许被覆盖; 支持录像预录功能,可保存在报警或其他传感器信号触发时刻之前1h内的录像数据; 支持双码流可选上传; 录像回放应符合:信噪比35 dB,监视水平分辨力650 TVL,回放水平分辨力650 TVL(不小于25帧/秒)。6.6.8.3.3 图像信息采集6.6.8.3.3.1 应具有图片信息采集及存储功能: 支持平台控制、定时和事件触发方式实现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上传及检索上传功能; 支持通过USB接口对图像信息的导出; 图片数据应与位置、速度、方向、时间等卫星定位信息叠加并与业务信息关联; 驾驶员每次签到、签退、车辆紧急报警、车门开关后、固定时间间隔应自动拍摄图片。6.6.8.3.3.2 图像信息采集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至少支持2路摄像头同时抓拍及独立抓拍; 图片中应附加相应的车辆和司机信息,如车牌号,时间,位置,速度等数据; 可设置多种成像分辨率,至少支持704*576; 至少支持以JPEG格式存储图像; 存储容量:以先进先出方式至少可存储2000张图像; 支持对图像数据添加和删除标记,有标记的图像不允许被覆盖。6.6.8.4 外设信息采集6.6.8.4.1 后排服务评价器应具备与后排服务评价器连接的物理接口。通过与后排服务评价器的连接,应支持将服务评价和投诉的相关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上传到后台管理系统。6.6.9 警示提醒应支持平台设置对主要参数、数据、状态等进行监控,判断异常并进行报警与警示。触发警示时应向平台上传警示信息或根据需要向指定手机发送短消息,能够接收平台指令取消警示。应支持语音报读方式,结合声、光、文字等方式向驾驶员提示警示信息。警示功能分为人工报警与自动警示:a) 人工报警是驾驶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触发的报警,当发生紧急情况,驾驶员通过触动人工报警按钮向平台报警。按下预警报警按钮时,立即向中心发出报警信息,并自动录制音频、视频信息,定时拍摄图片信息。平台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启动音视频数据实时无线传输或语音监控。当平台下发指令后,人工报警应结束;b) 自动警示是驾驶员无需进行任何操作,根据设备预置或平台设置条件触发,应包括:1) 超速警示:可根据预设的速度阈值或通过接收平台下发的信息触发,警示驾驶员当前处于超速状态。当即将达到预设限速值,应向发出蜂鸣语音提示;如车辆到达预设限速值,应发出蜂鸣或语音警告同时将车辆超速信息发送到平台;当超过某一设定限速值并持续某一设定时间,应发出语音严重警告;2) 区域警示:应存储有不少于24个多边形或圆形区域,当车辆驶入禁入区域或驶出禁出区域时触发,监控区域可由平台远程设置;同时可以设定区域速度阈值,进行超速管理;3) 疲劳行驶警示:车辆或者驾驶员载客连续驾驶时间超过疲劳驾驶时间阈值时触发,发出语音播报,疲劳驾驶时间阈值可由监控平台设置;4) 电瓶欠压警示:检测车辆电瓶电压低于预设值时触发,同时终端须停止从车辆电瓶取电,转由终端内置备用电池供电;5) 断电警示;终端在被切断主供电源时触发;6) 设备故障警示:当VST及与VST连接的外部设备工作异常时触发;6.6.10 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应支持平台直接下发信息以及驾驶员主动上报信息; 应支持文字显示和语音报读的方式向驾驶员提示平台下发的信息; 驾驶员可向平台回传应答信息; 应至少可存储所有信息类型的最近20条记录; 应支持条件查询功能。6.6.11 设备维护管理维护管理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以远程、本地(串口或USB口)等方式对车载终端设备进行维护、管理、设置/查询参数和固件升级; 具有调试串口功能,用于车载终端设备的现场调试、运行维护、安全模块的初始化; 导出终端中的历史数据,例如签到签退记录、音频、视频、图像等数据; 控制终端复位及恢复出厂设置。6.6.12 数据加解密数据加解密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定位数据可加密上传; 下发的车辆油路电路控制指令等关键性指令应加密传输,由VST解密后执行相关指令; 每个VST应使用唯一的加解密密钥。6.6.13 锁闭解锁应支持通过平台指令远程控制VST部分功能暂停或恢复工作,以及发送锁闭或解锁指令等对显示屏等外设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6.6.14 多功能信息显示多功能显示屏主要为司机和车内乘客提供显示和交互功能。显示应满足以下要求:1) 支持视频和图片与位置、时间信息的叠加;2) 播放视频时应提供暂停、快进、快退、慢速播放和时间检索功能;3) 所播放的文件支持通过SD卡或VST进行远程更新;4) 实时视频的播放需后台授权;5) 支持VST状态查询、休眠、自检、音量控制等功能。 6.6.15 车辆调度车辆调度功能应包含以下内容: 应集成VST调度显示功能,具备刷卡区域,配合VST完成司机刷卡操作; 应显示从业资格信息(显示的信息包括:姓名、单位、卡号、有效期、投诉电话、核发单位、驾驶员星级、照片); 支持事件快报功能,通过触摸屏点选的方式,将可将遇到的交通事故、道路拥堵等有关情况上报至后台监控指挥中心; 支持TTS语音播报、免提通话功能。6.6.16 智能导航智能导航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可根据街道、小区、单位等目的地名称,查询确定目标位置; 支持通过VST接收和显示实时交通数据,接收道路状况以及道路管制信息,并通过电子地图直观显示; 地图上能够实时显示车辆当前位置、乘客所在位置以及乘客的目的地所在位置; 导航线路规划方式可根据乘客要求进行变更; 支持显示当前业务的车辆行驶轨迹; 导航信息语音提醒。6.6.17 服务评价服务评价功能应包含以下内容: 多功能显示屏右侧配置相应物理按键,支持至少3个评价结果键,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服务评价数据通过VST传输到数据资源中心,支持动态数据更新; 评价结束(语音提示谢谢评价),显示驾驶员从业资格信息。6.7 性能6.7.1 卫星定位VST卫星定位模块的性能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卫星接收通道:不小于12个; 接收灵敏度:不大于-130dBm; 定位精度:水平不大于15m,高程不大于30m,速度不大于2m/s; 刷新频率:不小于1Hz; 捕获时间:热启动不大于10s,冷启动不大于40s。6.7.2 通信传输6.7.2.1 误码率应符合YD/T 1214、YD/T 1050、YD/T 1367、YD/T 1547、YD/T 1558及其它相应指引的要求。6.7.2.2 最大发射功率应符合YD/T 1214、YD/T 1050、YD/T 1367、YD/T 1547、YD/T 1558及其它相应指引的要求。6.7.2.3 断线重连在无线数据网络可用情况下,VST数据离线后应不断重新建立连接。6.7.3 里程计算精度VST里程计算误差应不大于5%。6.7.4 显示性能显示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液晶显示屏分辨率应不低于800*480,视角应不小于左80/右80,上70/下70,亮度应不低于300cd/m2; 正常工作时功率6W,休眠时功率0.5W;触摸按键和触摸功能延迟不得大于100ms;车辆运营状态显示屏应不少于4816点阵,可同时显示三个汉字。6.7.5 摄像头性能6.7.5.1 电气性能要求模拟摄像头视频输出信号(CVBS输出)应满足以下要求:a) 视频信号幅度为(10.2)Vp-p;b) 输出阻抗为(757.5);摄像头应具有自动增益控制功能,使视频信号随目标亮度的变化自动调整视频输出。当使用环境实际色温在2 800 K到9 000 K范围内变化时,摄像头应能自动调整白平衡,使输出图像准确重现出观察场景的实际色彩。摄像头可具有以下要求:a) (自动)背光补偿调整(调节)功能;b) 自动彩色/黑白转换模式;c) 固定电子快门(1/50s、1/100s等)和/或自动电子快门两种模式。6.7.5.2 光学性能要求摄像头光学性能要求如下:a) 分辨力:1) 水平解析度800TVL;2) 同时右上45、右下45、左上45、左下45的分辨力不应低于中心分辨力的60%。b) 亮度信号信噪比:大于等于48 dB(加权);c) 彩色图像最低可用照度:摄像头在输出图像的分辨力下降到标称亮度条件下分辨力的50%、亮度信号信噪比不小于34 dB时的最低照度大于或等于1 Lux,小于10 Lux;d) 最大亮度鉴别等级:大于等于10级;e) 平均色彩还原误差(E):15E20(6500K),17E22(其他色温)。6.7.6 电气性能6.7.6.1 电源6.7.6.1.1 电源部件VST的主电源应为车辆电源,断电后应将最后一笔数据上传。备用电源为可充电电池。当失去主电源后应进入备用电源供电,期间VST应进入电源优化管理模式,并继续向平台警示及传输必要数据,备用电池工作时间应不少于2h。6.7.6.1.2 电源保护措施VST的熔丝及相关保护电路应正常,电源连接端应设置可自动恢复的保险装置。6.7.6.1.3 电源电压适应性在表1给出的相应电源电压波动范围进行电压适应性试验,VST主要功能应正常。表1 电气性能试验参数 单位为伏特(V)额定电源电压电源电压波动范围极性反接电压过电压低电压12916140.1248.50.56.7.6.1.4 耐电源极性反接在表1给出的相应极性反接电压下,终端应能承受1min的极性反接试验,除熔断器外(允许更换烧坏的熔断器)不应有其它电气故障。试验后VST各项功能应正常。6.7.6.1.5 耐电源过电压在表1给出的相应过电压下,终端应能承受1min的电源过电压试验。试验后VST各项功能应正常。6.7.6.1.6 断电保护VST断电后应自动进入保护状态,应将断电前及断电后1s内视频等相关信息完成有效保存。6.7.6.1.7 低压保护性能在表1给出的相应低电压下,低于其值应自动关闭主电源取电或切换备用电池,以保证车辆正常取电。当主电源电压恢复并超过限值时,应由备用电池切换回主电源供电。6.7.6.2 连接线所有线束应采用阻燃线材,连接导线性能应符合QC/T 730的相关要求。电源线应使用不同颜色或标号(等距离间隔标出)明确标示,导线颜色应符合GB/T 19056的要求。电源导线上应串联熔断器,熔断器性能应符合QC/T 420的相关要求。信号线应为抗反接线。所有线束应施加保护措施,以保证导线具备抵御可能引起导线绝缘损伤的部件以及人为恶意破坏的能力。连接线要整齐布置,并用线夹、电缆套、电缆圈固定,线束内的导线要有序编扎。当导线需穿越金属孔时,应装有衬套。金属穿线孔应进行倒角,不应有锋利的边缘。接线应整齐布置,并使用线夹、电缆套、电缆卷固定,线束内导线应编扎有序。6.7.6.3 接插器接插器性能应符合QC/T 417.1的相关要求。连接器插头两端的线色应一致,若有两个以上插头,插头间应不能互换,并有明显标识。6.8 环境适应性6.8.1 气候环境适应性经本指引规定的高温工作、低温工作的试验中和试验后、高温贮存、低温贮存、温度冲击、恒定湿热试验后,各项车载设备应工作正常。6.8.2 机械环境适应性经本指引规定的试验后,应无永久性结构变形,无零部件损坏,无紧固部件、接插器件脱落或接触不良现象,无电气故障,主要功能应正常,试验前存储的信息无丢失。6.9 电磁兼容性6.9.1 静电放电抗扰度经本指引规定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后,不应出现电气故障,各项功能应正常。6.9.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经本指引规定的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后,不应出现电气故障,各项功能应正常。6.9.3 瞬态抗扰度经本指引规定的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后,不应出现电气故障,各项功能应正常。6.9.4 抗车辆电点火干扰经本指引规定的车辆电点火干扰试验后,不应出现电气故障,各项功能应正常。6.10 VST与中心及外设的数据通信协议VST与中心及外设的数据通信协议见附录A。7 后排服务评价器7.1 结构7.1.1 组成后排服务评价器应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应安装按键式后排服务评价器,评价器的安装应方便乘客操作,不应给乘客带来安全隐患。7.1.2 接口按键式服务评价器应具有与VST连接的通讯接口,通讯接口应支持RS485、RS232、IO口等之一。7.2 功能应至少支持以下功能: 按键式服务评价器(或集成服务评价应用的多媒体显示屏)应支持至少3个评价结果键,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种评价; 按键式服务评价器进行服务评价时,按键背光灯应自动开启,评价结束,背光灯熄灭,评价器进入休眠模式; 集成服务评价应用的多媒体显示屏应支持触摸方式选择服务评价; 在VST控制下,按键式服务评价器(或集成服务评价应用的多媒体显示屏)应支持设备自检状态查询功能,同时,自检、查询结果应上报至VST。7.3 尺寸交易支付装置中的刷卡模块尺寸应不大于65mm*50mm*25mm。8 试验方法8.1 安全性测试8.1.1设备安全性测试按照GB 4943.1规定的项目和方法进行测试,应符合5.2.1的要求。8.1.2信息安全性测试对VST信息安全性能进行测试,应符合5.2.2的要求。8.2 可靠性测试8.2.1 接通额定电压,开机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持续324h,应符合5.3.1的要求。8.2.2 按GB/T 5080.7中规定的方法进行平均无故障时间试验,应符合5.3.2的要求。8.3 防护性测试按GB 4208中规定的方法并结合视检触检进行测试,应符合5.4的要求。8.4 环境适应性试验8.4.1 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按表4中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6.8.1的要求。表2 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1低温工作a) 试验装置应符合GB/T 2423.12008的规定;b) 0.85倍额定电压,放入低温试验箱,在-202下连续放置72h,其间1h接通电源,1h断开电源,连续通、断循环直至试验结束。2低温贮存a) 试验装置应符合GB/T 2423.12008的规定;b) 不通电状态,放入低温试验箱,在-402的温度下连续放置8h,试验后恢复至室温。3高温工作a) 试验装置应符合GB/T 2423.22008的规定;b) 1.25倍额定电压,放入高温试验箱,在+702下连续放置72h,其间1h接通电源,1h断开电源,连续通、断循环直至试验结束。4高温贮存a) 试验装置应符合GB/T 2423.22008的规定;b) 不通电状态,放入高温试验箱,在+852的温度下连续放置8h,试验后恢复至室温。5温度冲击a) 试验装置应符合GB/T 2423.12008和GB/T 2423.22008的规定;b) 不通电状态,按以下程序循环试验,总时间为24h: 在2h内降温至-402; 保持温度-402,时间为1h; 在2h升温至+852; 保持+852,时间为1h; 在2h内降温至+235。6恒定湿热a) 试验装置应符合GB/T 2423.32006的规定;b) 不通电状态,+402,90%95%非冷凝,保持24h。8.4.2 机械环境适应性试验按表5中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6.8.2的要求。表3 机械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1冲击a) 试验装置和步骤应符合GB/T 2423.52008的规定;b) 不通电正常安装状态,峰值加速度490m/s2,脉冲持续时间11ms,6个面各3次。2振动a) 试验装置和步骤应符合GB/T 2423.102008的规定;b) 不通电正常安装状态,振动频率5Hz300Hz,扫描速度1otc/min。在5Hz11Hz频段范围内,振幅为10mm;11Hz300Hz频段范围内,振动加速度为50m/s2。试验按X、Y、Z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上每个轴向进行8h。3碰撞a) 试验装置和步骤应符合GB/T 2423.61995的规定;b) 不通电包装状态,峰值加速度为150m/s2、额定脉冲持续时间为6ms、每方向碰撞次数为1005。4跌落a) 试验装置和步骤应符合GB/T 2423.81995的规定。b) 不通电包装状态,500mm高度自由跌落。8.5 电磁兼容性试验8.5.1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按GB/T 17626.2-200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等级为3级,应符合6.9.1的要求。8.5.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按GB/T 17626.3-200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等级为3级,应符合6.9.2的要求。8.5.3 瞬态抗扰度试验按GB/T 21437.2-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等级为级,应符合6.9.3的要求。8.5.4 抗车辆电点火干扰试验在设备开机状态下进行车辆电点火测试并观察过程,应符合6.9.4的要求。8.6 车载智能终端8.6.1 外观检查8.6.1.1 通过目测方式,核对VST的外观,应符合6.3.1和6.3.2的要求。8.6.1.2 通过目测方式,核对VST的铭牌,应符合6.3.4的要求。8.6.1.3 用蘸有汽油(90号以上)的干净棉布连续擦拭VST的文字、图形和标志符号15s,试验后应符合6.5.3的要求。8.6.1.4 通过查验产品技术资料,核对VST的材质,应符合6.5的要求。8.6.1.5 按照QC/T 413中“防护性能试验方法”所述方法,测试VST的机壳防护要求,应符合5.4的要求。8.6.2 功能测试接通VST电源后,使用测试软件测试VST的各项功能,应符合6.6的要求。 8.6.3 性能测试8.6.3.1 通过查验VST厂商提供的产品说明书,核对其设计使用寿命,应符合5.3.2的要求。8.6.3.2 按照GB/T 5080.7所述方法,测试VST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符合5.3.2的要求。8.6.3.3 通过目测与人工操作方式,测试VST显示与操作性能,应符合6.6.8的要求。8.6.3.4 按照GB/T 18214.1所述方法,测试VST卫星定位性能,应符合6.7.1的要求。8.6.3.5 通过查阅VST无线通讯模块的型号核准证或入网许可证,核查无线通讯性能,应符合6.7.2的要求。8.6.3.6 按照QC/T 413中所述试验方法,测试VST的电气性能、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及抗车辆点火干扰,应符合6.7.4的要求。8.6.4 接口测试8.6.4.1 将VST技术说明书与实物对照,检查各种连接线与接插器,确认是否满足6.7.4.2和6.7.4.3的要求。8.6.4.2 通过测试软件,测试VST是否支持RS232、USB通讯协议,测试VST与平台的通讯协议是否符合6.8的要求。8.6.4.3 通过目测及人工操作,检查VST是否支持3G/4G无线通讯模式。附录A (规范性附录)VST与中心及外设的数据通信协议A.1 概述本协议规定了VST与出租汽车数据资源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及与其相连的车载专用设备(以下简称外设)之间的数据通信协议。A.2 VST相关通讯协议A.2.1 数据类型定义智能服务终端通讯协议中使用的数据类型见表A.1。表A.1数据类型说明BYTE(INT8)有符号整型,1字节UINT8无符号整型,1字节INT16有符号整型,2字节UINT16无符号整型,2字节INT32有符号整型,4字节UINT32无符号整型,4字节BCDn8421码,n字节STRINGGBK编码,采用0终结符,若无数据,则放一个0终结符A.2.2 编号编码规则A.2.2.1 设备编号编码规则设备编号由5位BCD码组成,组成见表A.2。表A.2厂商编号设备类型序列号1字节1字节3字节其中:厂商编号由试点工程技术支持组统一分配;序列号由各厂商自定义维护。设备类型定义见表A.3。表A.3设备类型代码设备名称0x00智能服务终端0x01通讯模块(GPRS/CDMA)0x020x03安全模块0x040x050x06服务评价器(后排)0x07摄像头0x08卫星定位设备0x09液晶(LCD)多媒体屏0x10多功能显示屏(含评价)0x11服务评价器(前排)0x12其他RFUA.2.2.2 ID编号编码规则ID根据进入营运状态(司机登录)的时间生成;录音ID、照片ID根据动作的执行时间生成。ID号类型为UINT32,其生成规则见表A.4。表A.4项目年月日时分秒时间范围2000-20641-121-310-230-590-59占用位数6位4位5位5位6位6位ID号(32位)Bit26-31Bit22-25Bit17-21Bit12-16Bit6-11Bit0-5录音、照片文件头中的文件ID按此规则生成。对于照片ID,内外摄像头如同时拍照,按照内、外的顺序依次生成照片ID,外部摄像头的照片ID的生成规则暂定按内部摄像头拍照时间增加1S生成。A.2.2.3 设备版本命名规范硬件版本号,1字节BCD编码。软件版本号,2字节BCD编码,第一字节为主版本号,第二字节为副版本号。A.2.3 协议基础A.2.3.1 通讯方式本协议采用的通信方式为TCP,中心作为服务器端,智能服务终端作为客户端。A.2.3.2 传输规则本协议中采用大端模式(Big-Endian)的网络字节序来传递字和双字。字节(INT8、UINT8、BYTE、BCD)的传输约定:按照字节流的方式传输。A.2.3.3 消息的组成每条消息由标识位、消息头、消息体和校验码组成,消息结构见表A.5。表A.5标识位消息头消息体检验码标识位标识位:采用0x7e表示,若校验码、消息头以及消息体中出现0x7e,则要进行转义处理,转义规则定义如下:0x7e 0x7d后紧跟一个0x02;0x7d 0x7d后紧跟一个0x01;转义处理过程如下:发送消息时:消息封装计算并填充校验码转义;接收消息时:转义还原验证校验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