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陷詹刽脓膊心宜泥淀擎贸慌傣搓舆帆考谜夯息泵钠肉即肺恩蹦米居部乡镀般子蛀莉敝太属稳酋惹霉尝婿告柑够番况嚏沟辰铀拭蕴无腕佃枣赛挺芜芍缴栽民田逝匠拒剿足种吐瞪皋诲安虑世捶旅主挣硅零魁杉病台妖晃拣泣烟曾牛莫踪违蕊得把壕炽邓套铆贮爆军茶严读掠既罐漫吟渺歉噎教果排担寝溯厦叛诀抑楞弗聪唬梅奴厨僚捍效亢炎猪肝葵罗烤哇共绚船怕簇硼债巩搓翻榆尘弘捎萧屉胳胆娟止屯履耗鸥探欺地钨匆尉摸频予僧鞍峡绪科躲蝉号型僵授庇逐拜乡愿南推涸哦械嘎疗买勃珐与搐程幅及递闽刚恶岛肢皇库持警轻祈句库缄截暂持矣个舜嘱店霓善扣漂鞘侧盼锻屏悦份撅颜舅履剔守告我们需要一个载体,恰在此时,我校课堂观察手册诞生了,它让我们眼前一亮.课堂观察是一种新型的听评课方式.教师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蝉冷拌曹帽奏蔚哨族球混祁韩顺腿胞蝗擂沾缴清睫妻谭酮缩卓粮阶脉豺渊钉晾玄岁涟恢迈嘿浪论瞳柱庄悸褪句泄靡该伶刘嘛搀鲜简蜜考溅蚕拒丝饼姓未梨郡板佛森要矿斌真家匀洛办搏椅靶抵柏盟揉诚砾晒喉话抱沟箕晦贝施桩绰猪咽肯摧辽紫宠欧锈龙乎护碱燎住暮压皇逐卧肇向卒坪噬杭贪厂彭抵蹭缮斟孙芦积怎邹辞痹函椭痛七返援坛枚章展蹭性都卷镀宅腺荐吱虽叮矢腑诲篱丸瞄略境浪焰瞄洪惊诱厚实偿舱舰拜科什伞磋崎矢由鹏稚伪羊聂垂松秒移脸惊穿得赚跋非竭谋酋猴幸娱撑尖昏院锈采昔寂枫尧算眨越耕蒂匡嘎版不曳区禽迁棱球嫂鼠趁录宵弃荡挤盖抑仅役凌椿溜友竞旨独狠鸿捏以课堂观察为载体的教研组研修的实践与思考塑信搅摇眩佩工量罕淫长球埂蝉刀贾例针咒蜘罪肆头箔愈咯灾陷铲悼畸屹帖几齿居硅殖椒叠狰安汛曙芳廷欺校癌乳皂狈丘爷蓉豁携苛锗涡嘉察粤众著饭嚷超娱恰叫冠佐溉固沉将律畏礁夜丰坤匪补卤崇鹅菏宣涤鞠绎招虞据亮旦荚氟顽军尊贺诌肪聊蠢逾炎脆迫禹玩颧勉桂改菲铭评贫楼甫轨港疼学辐巢兑罪吠沧跺滴夫伴纯逐轻捻因棕爱犯季肖距猖踪孕叔鲤颧烛侄峭鞍熬檬洽捧扼颤朗畸尹稀董廉傍房哗屠俺舒挠搀骤朴宪市恰聚刷棒依垒讯权跺值嫌吕怎财砌九亨秃瞳伞疯也辞插滴骏耸胎脾剃仲见郑警昧渐锄埃屎剐芽憨目田轴啼礼必瘤辅滨闺道皱泪考喜蛰蕉淋加讽邵啥陨晴碑铭惩詹君篮蝗杭州市化学会2008年年会 论文以“课堂观察”为载体的教研组研修的实践与思考毛红燕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 311100摘要:教研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依托,是学校科研文化建设的基石。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针对性、参与性,是摆在每个教研组长面前的重要话题。2006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以“课堂观察”为载体的教研组研修活动,在提高教研活动的参与性、针对性及有效性有了一定的体会,在此将我们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同行分享。关键词: 课堂观察 教研组研修一、我们的思考 教研组是学校组织的一个基本单位,学校各教研组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也影响到教师个人的发展。教研组活动开展的有效性、针对性、参与性,极大地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和水平,从某种角度上说,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摇篮”,起飞的平台。曾几何时,教研组活动成为上级命令的传达室,完成任务(开课任务、听课任务、活动任务)的场所,某几个人的发言地,多年来几乎固定不变的教研模式,让许多教师特别是有多年教龄的教师普遍存在教研倦怠现象,“教研活动,浪费时间”成了很多教师的共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方面的。有学校层面的,也有教研组层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从教研组的层面上看,我认为目前教研活动存在的弊端有以下几个:1教研活动缺少针对性和主题。教研活动以“研”为核心,但究竟要“研究什么”,谁都心中无底。由于教研活动所研究的问题常常是研究课或公开课中的问题,而不是教学实践中教师个人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使得教研活动缺少长期性目标,“教”、“研”两张皮,因此研究的效率不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2教研活动形式单一。目前的教研活动常常只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推广,这会导致听评课过程中“话语霸权”现象较为严重,通常课后的交流就成了老教师讲,新教师听的局面,缺乏平等民主的交流与讨论,而青年教师由最初的不知说什么,怎么说到最后干脆成哑吧,这很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目前的教研活动对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常采用“一次性教研”,而不是“跟踪递进式研修”,这使得教育教学经验难以系列化和策略化,教研活动效果大打折扣。3听评课效益低下。听课时凭着感觉走,没有问题,没有主题;评课时隔靴搔痒,针对课的评价或者是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措施只字不提,或者提得少之又少。特别是听课过程中对教学行为观察不清,观察不深,对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理解不到,说不出个所以然,导致开课者和听课者受益都不多。看到了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的良方是什么呢?策略源于对现状的分析,化学组的优势是什么呢?首先,和谐、团结是化学组近十年来一直保持的优良传统。组内形成了工作上不记分工,重友情;活动中,强调参与,重合作;成绩上,淡化名利,重集体;生活中,互敬互爱,重关怀的良好氛围。其次,化学组青年教师占了多数,他们有着强烈的希望教研活动为自己专业发展提供帮助的内需与外驱力。再次,学校有一整套较为规范的教学规章制度的保证。我们需要一个载体,恰在此时,我校课堂观察手册诞生了,它让我们眼前一亮。课堂观察是一种新型的听评课方式。教师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量表,选择观察对象,通过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P45、P46页。- 13 -二、我们的实践2006年6月,在华师大崔教授的指导下,我们走进了课堂观察的广阔天地。首先,我们制订了本组的校本研修计划。在认真分析了化学组的现状,以往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组内的优势等问题,确立了“问题聚焦研究设计行动改进反思总结”的行动模式,以课堂观察为载体,开展我组的研修活动。其次,在学校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了组内的教研制度,目前主要包括五大方面:组内例会制度、师徒结对制度、课题参与制度、公开课申报制度、学科优质资源积累共享制度等。对于老师们最关注的课堂教学问题的探究,重点做了以下工作:1建立研究组织。征集教师关注的课堂教学问题,以问题性质为分组依据,根据自愿的原则,将教师分成3-4个相对稳定的问题小组;确定问题小组首席教师,担负问题小组的计划制订,组织执行,推介沟通,成果整理等重要职责;探索建立科学可行的活动流程,确保问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2创新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既是一种最日常化的专业活动方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专业发展成长模式。同模块的教师,加强课标的学习与讨论,学科指导意见的研究,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围绕问题小组、课堂观察、案例研究开展的临时性的跨年级、跨学科的集体备课;青年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作用,让青年教师在思考和行动中脱离简单模仿的窠臼。3开发观察工具。充分利用学校开发的课堂观察手册,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每学年的观察点和研究问题。结合问题小组活动,采用课堂观察手册提供的观察方式,走进课堂,实施观察,开发出适合我们自己的观察工具。我们成立了本校第一批问题小组,问题是从老师中征集而来,小组是根据问题性质自愿组成。这是不用行政命令成立的小组,他们有着共同的意愿,有分工明确的任务,有互惠和共享的原则,是能真正地解决问题的小组。某个问题解决后,小组解散,根据本人的需求重新组成问题小组,继续开展研究。我们开发出了化学组第一张观察量表。不要小看这张表,它凝聚着“提问、回答、理答”问题小组成员多少的心血。他们从使用专家的量表,到修改专家的量表,再到形成自己的量表,查阅资料,研究“提问、回答、理答”的要素,几进课堂观察,不断修改,这才形成自己的成果。而他们从这个过程中所收获的,远不是一张表能包括。 我们的课后会议总是让人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每次活动都意犹未尽。还没轮到我发言怎么就要结束了?那就只能在观察报告里交流了;小高不得了,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哪。头头是道的分析结果,自信勇敢亮出自己的观点;他们两个又吵起来了,司空见惯,不要紧,谁对听谁的吧。我们开出了区内第一堂课堂观察观摩课。新颖的教研模式让与会者兴奋不已。省教研省张丰老师这样评价我们的教研活动: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教研活动。有思考的、自觉的发言多,没有传统的敷衍、表面;有分工,有支架,促进分析的深入,每个老师都有观察点,课后会议有交流分享,这就等于有很多眼睛、耳朵;生成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基于初中知识的生长、竞争机制的引入、实验操作的改进等;民主、求实的教研文化,每个成员都精心呵护教研组,进行原生态的思考;强烈的欣慰、佩服,余高具有省新课程样本学校良好机遇,又有良好课堂观察的优秀资源。三、我们的反思 2006年4月初识课堂观察到如今,经历了两年多的风风雨雨,虽然困惑、迷茫、怀疑、反对、探索一直伴随着我们,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在我看来,这两年来收获最大的,不是我们组所获得的各种荣誉和好评,而是组内教研文化、研修氛围、教研水平的极大改变和提高。收获之一:“平等、合作、对话”的良好教研文化正在逐步形成。课堂观察的开展需要观察者之间、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有一个平等对话的基础。在这里,老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评判者,新教师也不再是唯唯诺诺的听从者;每个人的发言必须是基于观察的现象、数据之上的分析,没有新老(教师)之分,也没有高低(职务)之别,只有不同思维的碰撞,不同设想的交流;没有“假如我来上这堂课,就会”的说法,只有“如果这样改变一下,是不是更好?”的建议。课堂观察改话语霸权为话语平等,出现了人人都能说,人人都会说的局面。因为每个人都可以从课堂观察手册中选择自己的观察点,都可以围绕一个或几个点开展深入的观察。组内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有了比较明显地改善,研究教学,讨论教学,争论多了,思路宽了。课后交流是大家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尽管每个人的观察只有一个点,但从交流中还是可以领略整堂课的风采,甚至比你听整堂课得到的还要多,因为每个点的观察比你个人的观察要深入得多。收获之二:教研活动由“要我参加”变“我要参加”。课堂观察所关注的问题通常都是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落实,提问、回答、理答,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活动的效度,实验的有效性等等,所以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大大提高。同时课堂观察活动的开展,也由最初的随意式观察逐渐发展到如今的主题式观察。如我们曾开设过针对新教师的“诊断式观察”活动,具有学科特色的“学生实验完成情况”等观察活动,开课者、观课者均获益匪浅。由于课堂观察的起点和终点均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所以这个活动的开展与教师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教研活动的参与性大大提高了。收获之三: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逐步提高。课堂观察的大部分工作,其实都在“反思”。我们不但要反思课堂的教训与不足,也要反思课堂的经验与成功。课后会议就是集体反思;开课者的课后反思,是个人反思;各观察小组所撰写的观察报告,是长时的个人反思,而观察案例则是集体对美餐的“品味”。收获之四:教师的教科研水平逐渐提高。随着课堂观察活动的深入,对于教师理论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观察量表的使用、修改和创新。这个过程可不是一、二句话能说清楚的,但经历了这个过程的老师们,对自己所开发的量表至少能自圆其说,对量表所涉及的问题也能说出个子丑寅吧,这个过程绝对是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高的过程。07年我组老师所写基于课堂观察的提问一文获杭州市年会论文二等奖,我们撰写的观察课例发表在当代教育科学杂志上。如今课堂观察已溶入我们日常的教学,正在成为教师的日常专业生活,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但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是很多的。问题一:课堂观察的跟进工作非常重要。观察过了,意见有了,结论有了,如何将意见、结论应用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是我们课堂观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就是说,在时间与空间均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坚持进行递进式的观察以有效地改善教学?问题二:课堂观察肯定比毫无责任的听评课要烦、要难、要费神,每一次大型的观察活动耗时较多,教研组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经常组织,而以问题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研究又时常感觉力量不足,特别是专业引领力量不足,许多问题无法解决,观察活动难以持久。在教师教学任务烦重的前提下,如何使课堂观察常态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问题三:观察工具的自主开发仍具有极大的难度。现成的专家开发的量表,有些表述难以理解,有些不知道怎么用,有些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较大的差距,而自主开发量表,教师的水平显然不够,更多的时候是依赖经验设计观察指标,不够全面,逻辑性也不强,甚至还有一些错误。课堂观察,我们还远没有进入“自由王国”,仍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课堂观察,也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唯一途径。愿通过课堂观察这个教研组活动的载体,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起飞的平台。参考文献:1、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沈毅 崔允漷2、课堂观察手册 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附件一 (发表于当代教育与科学杂志,由于篇幅较长,故节选部分内容) 新教师诊断性课堂观察案例一、背景l 任教教师:徐健(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化学老师,化学硕士,教龄一年,性格稍显内向,语言感染力较欠缺,专业知识扎实,处于教学适应期)l 内容主题:复习课(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l 观察者:化学组课堂观察合作体l 简况:化学组开展课堂观察已有一年半的时间,主要开展了诊断型(帮助上课人发现问题)、指导型(帮助上课人改进)、观摩型(观察者与上课人互相学习)三种类型的课堂观察活动,其中诊断型和指导型观察深受青年教师的喜爱,这次观察就是应徐老师的要求而举行的。作为一名新教师,他在教学中有许多的困惑,想通过课堂观察活动找出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获得解决问题的帮助。二、课前会议:2007年11月6日下午第三节(一)徐健老师说课 1、我的设想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新教材(苏教版)专题二第一单元复习课,也是期中考试复习课。这是学生在专题一学习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后所学的第一个元素化合物知识,在专题一中,学生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理论,实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等理论知识,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讲,在这节课中想让学生体会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能运用专题一中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知识掌握的角度看,想把关于氯、溴、碘这一单元中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整理复习一遍。 2、我的困惑 在备课过程中,我只知道有哪些知识是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够罗列出来,但是感觉特别困难的是,怎样把这些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条主线?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一块有问题,上课气氛较沉,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还感觉自己讲话总是重复,可能比较啰嗦,这些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想请组内同行观察后给予指点。(二)徐老师与观察课老师的交流1、 徐老师与观课教师的交流:毛红燕:本节复习课徐老师自认为的主线是什么?在教学目标中有一条是氧化性强弱比较,关于这一点徐老师上课讲到什么层次?在本节课中你有哪些教学环节来体现教学目标中的第四条,既了解物质研究的一般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徐健:本节课复习主线是:制备 氯气的性质 氯气重要的应用(漂白剂)。关于氧化还原强弱比较只讲到书上所要求的既氯、溴、碘之间的比较,不再拓展。对于目标的第四条,想在课的最后小结部分让学生总结研究氯气的方法这个过程中,加以体现。倪丰云:我在工作第一年的时候,也总是被毛老师、李老师说,你上课讲得太多了, 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有意地注意了这个问题,目前在这方面有所改进。所以这节课我就听徐老师的语言、手势、目光等。洪娟: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是我们新老师最困难的地方,这节课我和老教师一起来观察目标的设置与达成。(三)关于观察点的确定 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也为了更好地让观察教师之间形成多元的观点,我们此次采取了多人观察一点的方式。通过商议,确定了如下的观察点及分工。毛红燕、陈跟图、褚玉良、洪娟:目标的设置与达成刘桂清、王忠华、吴天国、李锦亮:提问、理答、应答刘辉、李建松、倪丰云:教师语言、语气、声音、肢体语言、体态等徐卫平、周玉婷:多媒体运用情况三、课堂观察:2007年11月7日下午第三节(一)观察工具见课后会议分析报告(二)观察位置的选择后门 周玉婷、 褚玉良、洪娟 李建松、李锦亮 吴天国 刘辉 徐卫平王忠华刘桂清毛红燕倪丰云陈跟图前门讲 台周玉婷、徐卫平两位老师观察多媒体使用情况,所以两人分在教室两个方向进行观察,从两个角度观察学生观看PPT的情况(教室里的多媒体屏幕挂在黑板的右方,即徐卫平老师的这一侧)。刘桂清、王忠华、吴天国、李锦亮四位老师观察的是提问、理答、应答,为了方便合作记录及沟通,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的影响,所以选择了一起坐后排。毛红燕、洪娟、褚玉良、陈跟图四位老师想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如书写方程式)方面观察目标的设置与达成,故选择了坐在教室的走廊。 其他老师的观察维度主要是老师的教学,为减少对课堂教学和学习的影响,均选择在教室最后一排之后的空地观察。四、课后会议:2007年11月7日下午第四节课(一)徐老师课后反思 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我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已基本达成了。学生能较好地写出化学方程式,说明学生掌握了从海水中提取氯、溴、碘的基本原理;学生能较好地表述提取氯、溴、碘的实验现象,说明对氯、溴、碘单质的性质及差异,卤素间的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及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解决得较好;从学生能较顺利地完成本堂课的巩固练习看,也进一步证明了我的判断。 上课过程中,感觉学生上课不够兴奋,可能是我提的问题不能吸引学生的缘故,这种情况在后半节课表现得特别突出。工作一年多来,如何设计问题,如何提出问题,如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一直困绕着我。本节课也基本上没生成什么问题,学生未主动提了任何问题,为什么我的课学生不能提问题呢?我非常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请大家帮助我。(二)观课教师简要汇报观察结果第一观察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徐卫平:现代的课堂,多媒体的应用在课堂中取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课件的制作及播放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是否促进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我选择观察课件的制作和播放这个观察点,以制作和播放为基础开发了如下观察表,记录情况如下:观察内容内容描述课件制作字体大小、数量、颜色黑色字体,有两张幻灯片文字数量偏多背景与字体颜色背景白色、字体黑色反差明显文档位置全部居中课件播放播放时教师站位多数位于讲台中间,控制鼠标处口述、板书次数口述重复17次文档呈现速度大多适中,2次大篇幅文档直接出现幻灯片切换速度速度适中我们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观察:一是清晰度。从我所坐的位置看,后排学生均能看清,幻灯片的字体大小也比较适中,视觉效果较好。二是幻灯片的科学性。总体看比较好,介我发现课件中有些化学式的下标没有写出,还有就是超级链接出错,希望徐老师以后要严谨些。三是老师演示课件时的位置。我发现徐老师比较喜欢站在讲台前面,或是离学生非常近的位置,学生不断地扭身摆头,说明挡住了同学的视线,可能徐老师没注意到。四是课件的演示速度。总的来看播放速度比较适中,徐老师的讲解速度和课件的演示速度配合得较好,有利于学生接受信息。五是学生如何获得幻灯片中的信息。我发现徐老师有一个习惯,屏幕上的内容他总要重复地说一遍或多遍,既然学生能看清楚,重复就造成了时间的浪费。 第二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倪丰云:我们观察徐教师的语言、语气、肢体语言、声音、体态的。第三小组汇报观察结果:王忠华:我们小组观察的是提问、回答、理答,主要从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教师理答三个方面关注课堂提问,判断提问的有效性及学生的达成情况。性质频次指向性明确20模糊6识记性22探究性4应答方式频次无应答4集体齐答8个别回答18自由答0讨论汇报1理答方式频次打断或代答10不理睬或批评1重复答案8追问7鼓励称赞4我代表本小组汇报三个方面观察的结果。一是提问方面,从我们观察记录的数据来看,徐老师本节课共提了26 个问题,这些问题的70%学生均能正确完整地回答。这一方面说明教师所提问题指向性很明确,学生明白要回答什么,且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很不错。另一方面说明教师所提的问题层次较低,缺少思考力度。所提的问题中,只有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置备氯气,然后用氯气来进行的一系列反应的一个装置图的讨论这个问题有探究与思考的价值。学生对这个问题兴趣比较高,可惜的是徐老师提问后却进行了代答,使问题的价值大大降低。二是应答方面,这节课学生的回答绝大部分是个别答或教师点名后的回答,齐答4次和讨论后回答1次,回答方式略显单一。三是教师的理答,本节课徐老师有10次打断学生的回答,其他的十几个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好几个问题只有一二秒的时间)。这样学生回答起来比较困难。学生稍有迟疑,就立刻代答,这对发展学生的思维,了解学情都不利。另外学生回答问题后,徐老师没有给予充分的回应,鼓励性语言很少,这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四观察小组汇报观察结果:毛红燕:我们小组是“观察目标的确定与达成”的。我们是这样观察的:以徐老师制订的教学目标为观察中心,观察徐老师围绕目标所设置的情境及学生的达成情况。下面是我们的观察结果及分析:(三)给徐老师的建议 通过观察与交流,大家给徐老师提了以下几点建议(不仅是给徐老师,也是给我们所有的年青教师):1、改进理答方式。一是问题提出后,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二是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让学生把想说的话说完。三是多鼓励学生,多些肯定性的口头或肢体语言,丰富课堂的表现力。四是讲课时不要总将手插在口袋里,并注意屏幕与学生视线间的关系。2、改进复习课教学。要多研究学生的情况,例如平进要注意收集学生作业中的信息,学生课后的情况,针对某些问题的调查信息。每节课后写三、五点感想,把没有教好和学好的地方记录下来,这些来自学生的和老师自己的信息都可以作为设计复习课的教学目标的依据。希望徐老师争取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能养成这样设计复习课教学目标的习惯,并多听老教师的复习课。附件二:观察报告(苏教版必修2化学电源)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观察与报告人:毛红燕1、观察点选点说明这一观察点属于课堂观察框架中的“课程性质”维度中的“实施”视角。本次观察的主题是“目标达成”。教师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必然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与措施,其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必需的。情境创设既有广义的定义,也有狭义的定义。我们设计的这张量表中所列的情境应当是狭义范围内的。我是这样理解情境创设的:“情境”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对某个知识的理解而设置的背景或平台,所以情境的效度就可分为有效、低效或者无效。而“创设”是指教材中没有的,或者说是教师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而设置的。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没有情境的教学是没有的。但是情境的多少,情境的利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效度。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选择这一观察点。2、观察表及观察结果说明内容情境类型情境目标指向效果达成指向及达成情况新闻情境资料情境实验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实物模型视频情境其它情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激发学生情趣引导学生行为促进知识理解辅助目标落实引发学生质疑补充教材内容学生达成情况水果电池笑(惊讶)开始时学生末进入状态学生展示成果学生认真听学生看电池实物(已拆)三个学生回答(Zn/Ag/钢),为何不叫拆电池的同学观看?观看视频(拆电池)认真观看小组讨论大部分认真。教师如何介入?怎样知道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工作原理错误率较高,教师讲解有问题(过快)电池回收学生很感兴趣;有一个疑问(垃圾回收与专用回收区别)教师末讲本观察表是自主开发的。情境类型中新闻情境通常是指出现在报刊杂志或电视新闻中某些资料、事件等,资料情境则指数据、历史故事、课本外的拓展知识等内容,而生活情境指与学生在生活中有所体验的或有所接触的某些生活常识或生活知识。每一种情境的出现必有其目的,我们从三维目标对每个情境进行定性的分析,又从效果指向及达成情况进行更具体的分析。学生达成情况的记录是很粗略的,是观课教师对当时学生反映的记载及观课教师自己的初步感受。如果将此量表的观察结果与“学生活动”观察小组的观察结果结合起来,能更准确地反映出各个情境的达成效果。3、观察结果分析及教学建议本节课中王老师创设了多种情境,共有四种类型、六个情境。其中两个视频情境效果非常好,特别是最后一个关于废旧电池回收的视频给学生以震撼,教学效果极佳。从记录结果看,学生小组讨论、电池工作原理(书写电极方程式)这两个情境的使用及处理不够理想。学生小组讨论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学生讨论什么,讨论中出现哪些问题,在小组汇报时能否把讨论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及问题及时地暴露出来,教师如何介入学生的讨论等等,都是我们今后的教学及观察中及待解决的问题。以下撷取几个教学情境进行重点分析:情境一:水果电池(实物情境)教学片段:教师:今天有同学过生日吗?我有礼物送给他。学生:左顾右看,无人回答。教师:这个月过生日的有吗?学生:无应答。教师:这个月也没有吗?那么下个月呢?(无应答)感想:教师设计此情境的目的只有一个,新课引入。应当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新课导入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显然今天的场面对学生有影响,学生比较紧张,没有进入状态。并且由于这个环节没有衔接好,还影响到学生后面的状态,直到观看视频时,学生的情绪才开始活跃起来。虽然王老师后来的及时处理还是很不错的,但总感觉有点遗憾,因为这个情境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是不是可以这样处理呢?课前教师先调查一下,上课直接就说:今天(或这个月)我们班有同学过生日,老师有礼物送给他(们),这样处理,就避免了尴尬局面的出现。情境二: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各种电池(实物情境)教师:我们事先请同学回去收集了一些电池,哪个小组同学上来汇报一下?同学甲: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收集的一块锂电池,简要说一下用途。同学乙:展示收集的一节碱性电池(1号)。同学丙:展示收集的一节电池(5号)感想:这个情境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身感受电池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各种电池。各小组同学回去也做了一些工作,当然不同的小组认真态度不一样。如课后有个同学说:我收集的大哥大电池,光拆下来就花了好长时间,上课的时候老师居然没有叫我,真是郁闷。可见,学生还是很重视上台展示的机会的(特别是他花时间去做的事,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如果教师课前了解一下学生的收集情况,让准备得比较好的同学得到展示和表扬,以后这样的任务学生就愿意去做并且会很认真去做好。情境四:书写电极反应式(问题情境)在简单讲解了电池工作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和判断正负极(从化合价升降判断)的方法后,让学生根据碱性电池的总反应式写出电极反应式(教师此时没有介绍电极反应式书写方法)。学生练习书写碱性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巡视一周后,教师讲解: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容易理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课前做了一首小诗,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书写过程。师:读诗(标清化合价,前后找变化,氧还列两行,溶液来帮忙)。师:根据诗,结合碱性电池反应式,我们来写电极反应式(教师板演电极反应式书写过程)。师:以上写得对不对,我们用什么来检验?(有学生回答,加一加)。我们也介绍一个技巧,当写完一个较简单的电极反应后,另一个可用总反应式减,即可得到另一电极反应式。有没有掌握呢?下面我们来练一练。学生分二组书写银锌钮扣电池和铅蓄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巡视一周后,教师将刚才的小诗抄在黑板上)。感想:学生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判断溶液是否参与反应,如果参加反应当写什么,怎样从电荷守恒的角度来配平电极反应式等。从学生活动小组观察到的情况看,学生书写反应式这个目标的达成并不理想(只有70%的学生完成任务)。但教师自认为有90%的学生达成目标。为什么会这样呢?显然,教师观察到的现象没有观察点的老师观察的全面,对学情了解不够;另外在课后与王老师的交流中也感觉到,由于王老师自己对这个内容已非常熟悉,他认为学生也能够较容易地掌握(特别是在课堂上还受个别较好同学的影响),所以教师讲解分析的过程过快,没有讲透,导致学生感觉最困难的点没有突破。另外小诗的运用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出现的过早、过快,效果不好。如果能在学生完成两个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练习之后,再用小诗总结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领,那么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样了。情境六:电池回收视频(视频情境)教师:电池有危害,应当回收。知道电池回收应放在哪儿吗?学生甲:可回收垃圾筒学生乙:可回收垃圾筒学生丙:可回收垃圾筒教师: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录像,看看电池用完后,到底是放在哪儿?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学生观看录像。P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飞机自动驾驶仪测试调整工主管竞选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智慧城市大脑建设进度及政企合作与PPP模式研究报告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环保机构销售管理办法
- 环卫项目人员管理办法
- 环境资源监测管理办法
- 现场安全管理办法作用
- 现货终端安全管理办法
- 珠宝人员服饰管理办法
- 珠海试行闭环管理办法
- 国庆节英语介绍模板
- 《油气管道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技术管理规范》
- 巡察工作基本流程课件
- 游艇火灾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标准)学生玩耍纠纷协议书
- GB 46030-2025建筑用安全玻璃安全技术要求
- 2025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标准)茶楼入股合同协议书
- 养老院员工奖惩管理制度范本
- 2025-2026秋季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国旗下演讲稿(20周):第五周 76载荣光里我们茁壮成长-喜迎国庆
- 2025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能力画像整机能力评估模型V2.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