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通本地网规划指导意见 二 八年 七 月 2 目录 一、局房规划 二、光缆规划 三、传输网规划 四、 IP城域网规划 五、接入网组网建议 3 局房规划 局房分类说明 1. 按网络层次将机房分成四类:骨干机房、汇聚机房、二级汇聚机房、接入机房。 2. 骨干机房指地市长途网机房,通常也是地市本地网核心机房。 3. 汇聚机房指部署有汇聚多个 DSLAM的交换机、 BAS或语音 OLT的机房。 4. 二级汇聚机房指部署有汇聚多个接入机房电路的传输设备或 PON OLT的机房,可以理解为有源的光交接箱。 5. 接入机房指负责用户接入的机房,由于 PON技术的应用,今后可能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接入机房,放置一级分光器的 ODB(光分配盒)取代了这一位置。 6. 不同层次的机房可能合设,通常骨干机房兼作汇聚机房,二级汇聚机房兼作接入机房。 7. 二级汇聚机房的存在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部分区域管线资源不足,需要建设有源的传输设备进行业务收敛;第二种是规划的汇聚机房在建设初期,收敛的接入点很少,仅用二级汇聚机房的标准进行配置即可,今后随着接入点的增加再升级成汇聚机房。 4 局房规划 局房设置原则 1. 除 &骨干机房面积过小以外,其他地市骨干机房基本可以满足未来两年的业务发展需求,考虑到与联通的重组,骨干机房不再增设。 2. 市区、县城的汇聚机房设置数量应与地理位置、服务区大小、用户数量相匹配, 、 市区可以设置 6-10个汇聚机房,其他地级市市区及 *、 *等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可以设置 3-5个汇聚机房,非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可以设置 1-2个汇聚机房,县设置 1个汇聚机房。 3. 市区、县城应尽量不设置二级汇聚机房,以使网络层次更加清晰,城乡结合部、工业区与最近的汇聚机房光缆距离超过 10公里时可以设置二级汇聚机房。 4. 从 PON的组网看,市区、县城汇聚机房、二级汇聚机房至接入点的光缆长度不宜超过 10公里。 5 局房规划 服务区划分原则 1. 服务区的概念引自语音网,是人为地界定一个汇聚机房负责接入的区域,以方便网络规划、建设、维护。 2. 服务区划分的定义同样适用于二级汇聚机房和光交接箱。 3. 服务区划分应考虑规划期内建设新汇聚机房,以及新汇聚机房建成后的服务区扩大及原服务区分裂。 骨干机房 汇聚机房 汇聚机房 汇聚机房 汇聚机房 汇聚机房 4. 多个服务区允许有一定的重叠 ,但重叠不宜过多 , 否则将造成接入网管理上的混乱; 5. 服务区划分按两个层面来做 , 高层是汇聚机房层面 , 低层是二级汇聚机房 、 光交接箱层面 , 即二级汇聚机房 、 光交接箱的服务区是汇聚机房服务区的子集 。 服务区划分示意图(不含光交) 6 目录 一、局房规划 二、光缆规划 三、传输网规划 四、 IP城域网规划 五、接入网组网建议 7 光缆规划 光缆分类说明 1. 按网络层次将光缆分成 2类:中继层光缆和接入层光缆。 2. 中继层光缆指连接骨干机房、汇聚机房的光缆,即核心 /汇聚层光缆,中继层光缆可分为城市(城市市区、县城城区)光缆、市 -县光缆和县以下光缆。 用户层主干环 A D C B E A E B A E C B 用户层主干环 D B C A D D D B C A 核心层 汇聚层 接入层 DSL 引入 无线引入 五类线引入 城市中继层光缆 虚线内为 配线区 城市接入层光缆 配线区 配线区 配线区 1 km 100 m 接入层主干环接入层主干环核心层 汇聚层 接入层引入无线引入五类线引入城市中继层光缆虚线内为配线区配线区配线区配线区3. 接入层光缆分成主干光缆、配线光缆、引入层光缆,主干光缆指直接进出汇聚机房的大对数光缆,配线光缆指光交接箱或主干光缆分支至接入点的光缆,引入层光缆指接入点以下的光缆。 8 光缆规划 光缆建设原则 1. 光缆规划应坚持 “ 统一规划、规模适度、分步实施、注重效益 ” 的原则。 2. 原则上市区的中继层光缆应单独成缆,对管道资源紧张的,可考虑中继层光缆与接入层主干光缆合缆,但要采用光交接箱形成逻辑上的分层结构,中继层光纤不引入光交接箱。 3. 对于有 2个骨干机房的城市,应建设 2个骨干机房间双路由直达的中继层光缆,且配置 24-36芯的 G.655纤芯。 4. 接入层主干光缆以环网拓扑建设,优选在单局成环,次选跨两个汇聚机房。 5. 接入层主干光缆采用大芯数光缆建设,每个光缆环视光缆容量设置 5-10个光交接箱,对于无法在路边建设光交接箱的,可考虑利用接入机房行使相同的功能。 6. 对于使用交接配置的方式,配线层光缆应从光交接箱引出。 9 光缆规划 互联光缆建设原则 1. 互联光缆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扩建地市核心机房互联光缆,第二阶段是建设县市汇聚机房互联光缆,第三阶段是建设市区汇聚机房互联光缆。 2. 第一阶段的建设要尽快完成;第二阶段的建设要具体分析,如福安、永安等县级市人口较多,经济较发达的县,可考虑今年建设;第三阶段的建设要根据机房定位统一规划后实施,今年暂不考虑。 3. 无论是单节点还是双节点互联,均要形成环网结构,环网结构指需要两条互联光缆,且两条互联光缆与双方长长中继光缆能形成一个物理环。双方有新建核心机房计划的,一定要把新机房考虑进去。 4. &、 &两条互联光缆均不小于 96芯,其他地市均不小于 48芯,且要合缆 24-36芯 G.655纤芯,县级市为 36-72芯,县为 24-36芯。 5. 对于没有管道资源新建互联光缆的,可考虑原互联光缆对接点改熔接,增加对接纤芯,也可考虑增加 CWDM设备。 6. 光缆成端需考虑长途网机房和本地网机房。 10 目录 一、局房规划 二、光缆规划 三、传输网规划 四、 IP城域网规划 五、接入网组网建议 11 传输网规划 传输网建设原则 1 1. 本地传输网的建设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业务需求为基础,按照 “ 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布实施、逐步完善 ” 的策略,采用起点高、组网灵活、可平滑过渡演进的技术和网络解决方案。 2. 本地传输网络的建设,应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传输系统容量的配置应充分考虑话音、数据、视频以及支撑网等的传输需求,其中核心 /汇聚传送层容量应考虑 2 3年的需求,接入传送层容量考虑 1 2年的需求。 3. 为满足未来 3G业务发展需求,对于联通 3G规划预选基站至本地传输节点机房的传输需求应纳入本地传输网规划。本地传输网建设应兼顾未来 3G业务发展需要。 12 传输网规划 传输网建设原则 2 1. 网络结构的规划是传输网规划最重要的一点,合理的网络结构可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提高传输网的效率,并且使网络便于维护。网络建设应在网络规划的指导下逐步演进,保证网络结构的合理性。 2. 对于核心层的规划按维持现有的局房考虑。 3. 对于汇聚传送层,应明确规划好各汇聚节点覆盖的服务区,并在业务网建设上充分发挥节点的汇聚功能,避免大量的业务直接汇聚到骨干节点,造成传输网与业务网网络结构层次不对应,直接的影响是核心 /汇聚传送层电路频繁调整,骨干节点机房面积紧张。 4. 核心传送层采用环组网,引入 ASON技术后采用网状网,但要提前建设好网状网的光缆;汇聚传送层应采用环组网,对自有光缆资源不能成环的应争取通过第三方资源使网络成环;接入传送层采用环、链结合方式组网。对于重要的大客户应尽可能采用环网的接入方式。 5. 城域传输网与市 -县传输网应尽量分别成环,以便于网络优化和升级。 13 传输网规划 互联传输网建设原则 1 1. 现阶段只进行地市核心机房层面的互联传输建设,而汇聚机房层面的互联传输建设需要双方网络融合中统一规划后确定,现阶段不作汇聚机房层面的传输互联。 2. 互联方案的确定以适应未来网络融合、减少重复投资为首要原则。 3. 对于双方主流设备为同一厂家的,建议互联传输采用现有设备扩板的模式,单独建设一个互联的线路环,避免占用现有环网时隙,方便维护。若一个机房的核心设备槽位不足,则该点可采用新建传输设备的方式。 4. 对于双方主流设备为不同厂家的,建议双方确定一个主流厂家,然后采用新建节点在对方机房的方式组网,是采用单独组环,还是纳入现有核心环要综合考虑维护管理、设备槽位、环网带宽等多个因素。 5. 对于现有设备扩板的组网,网管信息在互联点间断开,网络融合时将网管信息打通,形成统一的网管,现有的互联传输环就是融合后的核心层传输环。 14 传输网规划 互联传输网建设原则 2 6. 对于采用新建节点在对方机房的组网,互联传输由拥有该设备网管的一方负责管理。 7. &、 &、 &互联的线路速率为 10G,其他地市为 2.5G,如果是新建设备应选用支持 10G速率的设备组网,对于采用新建节点在对方机房的组网,如果将新建点纳入现有的核心环,可以采用 10G的线路速率。 8. 互联传输开通 STM-1、 FE、 E1电路, 622M及以上速率电路光纤直连。 9. 互联传输应依据概述中描述的四个方面工作测算需要开通的电路,在没有明确的测算前,作为最小配置,建议是 2*8FE+2*63E1,有条件的可增配 4-8个STM-1电路。 15 传输网规划 未覆盖县市建设原则 1. 未覆盖县市应以使用联通传输资源为主,如果联通传输网无法提供所需的电路,再考虑使用联通的纤芯新建传输网。 2. 对于新建传输网的,应结合联通的 3G规划,统一考虑。 3. 对于使用联通传输电路的,地市的电路需求首选 FE+E1,如果联通无法提供FE电路,则采用 STM-1电路,配置小盒子的传输设备进行 FE、 E1电路的成端。 4. 对于新建传输网的,电路根据 IP网的建设方案配置。 16 目录 一、局房规划 二、光缆规划 三、传输网规划 四、 IP城域网规划 五、接入网组网建议 17 IP城域网规划 目标架构 1 CHINA169 IP承载网 CNCNET 核心路由器(可级连) BRAS SR SR EPON/MSTP/以太网(可级连) DSLAM 骨干网 城域骨干网 核心层 (骨干机房 ) 业务接入控制层 (汇聚机房) 汇聚层 接入层 (接入点 ) 宽带接入网 LAN EPON ONU 大客户 AG/TG 18 IP城域网规划 目标架构 2 1、城域骨干网:划分为核心层和业务接入控制两层。 核心层由核心路由器组成,负责对业务接入控制点设备进行汇接并提供 IP城域网至骨干网的出口。核心路由器可级联为两级;其中,出口路由器双挂CHINA169和 IP承载网,提供 IP城域网至骨干网的出口;其他核心路由器上联出口路由器,完成业务接入控制点的分片汇接。 业务接入控制层由宽带接入服务器( BRAS)与业务路由器( SR)两种业务接入控制点组成,主要负责业务接入与控制。 BRAS主要实现拨号和专线接入互联网网关、组播网关功能,也可实现 MPLS PE功能; SR主要实现大客户专线接入互联网网关、 MPLS PE和组播网关功能。在启用了 MPLS VPN的城域网, SR中的两台需作为 ASBR直接连接 IP承载网 SR,实现 MPLS VPN的跨域互通。 2、宽带接入网是城域网骨干网业务接控制点以下、用户 CPE以上(不含 CPE)的二层接入网络,层次上划分为汇聚层和接入层。汇聚层网络是指 BRAS至 DSLAM或 SR至园区交换机间的网络,主要由以太网汇聚交换机和 MSTP/XPON OLT设备组成,可级联组网。接入层包含 XDSL接入点( DSLAM)和 LAN接入点、 XPON ONU、 AG等。 3、根据网络性能和设备性能的要求,汇聚路由器与业务接入控制层设备数量比例为1: 1 1: 2,核心路由器与汇聚路由器数量比例为 1: 2 1: 4 19 IP城域网规划 建设原则 1、网络层次清晰化。通过二 /三层网络分离,构建物理和逻辑层次清晰的三层路由网络(城域骨干网)和二层接入网络(宽带接入网) 2、网络结构扁平化。通过城域骨干网的大容量、少节点,宽带接入网的广覆盖,减少 IP城域网的物理和逻辑级联级数;骨干层最多级联 2级(核心路由器、汇聚路由器),宽带接入网最多不超过 3层(汇聚交换机、园区交换机、楼道交换机)。 3、网络质量差异化。通过在 IP城域网部署区分服务机制,为不同用户和不同业务提供不同 QOS等级的差异化服务。 4、管理控制集中化。用 BRAS和 SR构建清晰的业务接入控制层,实现集中的业务提供和控制。 5、设备要求规范化。制定并完善设备规范,明确新增网络设备支持 IP城域网业务开展所需的功能、性能、管理和互通性等要求,确保网络对业务的支撑。 20 IP城域网规划 业务接入控制设备设置原则 BRAS 1、新覆盖县市: 08年底前 PPPOE用户数量达到 1000 2000路,配置 MA5200F(尽量利旧)。未达到 1000路的设置汇聚层网络设备就近上联 BRAS。 2、现有覆盖节点:已设置 SR的节点 PPPOE覆盖用户数量超过 4000路的,可考虑扩增 MA5200F同级设备或直接更换为 MA5200G同级设备,替换下来的 MA5200F须再利用。 SR 1、特大、大型 IP城域网如需开展 IPTV、语音、大客户专线等业务,通过 SR设备实现统一承载,并采用统一的认证、计费模式。 业务接入控制层分设: 在有业务需求的业务区内部署 SR设备,与 BRAS设备共同形成 SR设备承载大客户专线类业务 +BRAS承载公众上网业务的框架。 业务接入控制层合设: 兼具 BRAS和 SR设备能力,能实现业务区内宽带接入用户、大客户等用户的综合业务接入、承载和控制。 中型、小型 IP城域网应综合考虑各城域网的发展演进思路,承载用户数的发展,宽带接入 /IPTV/语音等业务的发展需求。对于较小规模的城域网或业务区,可以采用合设模式实现业务接入控制。 21 IP城域网规划 宽带接入网设备要求 1 (一)、汇聚层网络设备要求: 1、设备应具有 2种以上规格适应不同规模的应用,设备应采用模块化结构。 2、设备的 GE、 FE端口必须支持端口汇集功能。 3、设备能够提供完善的网络流量控制的解决方案,须支持基于多种方式的最小 /最大带宽控制,须支持端口镜像的功能,以及多种方式的二层包过滤功能和基本的绑定功能。 4、设备的二层转发表( MAC地址表)记录数应不小于 32k,具备跨业务板卡的第二层链路冗余功能,支持单向链路中断检测功能,应支持 4096个 VLAN,支持 802.1Q封装,支持灵活的 QinQ功能。 5、设备须支持对 IP流量的标记和分类,应该具有良好的队列管理和拥塞管理功能,并且在具备这些功能的同时不影响系统转发功能。 6、设备网管方面,设备应支持网元级管理和网络管理。 7、未来将开展 IPTV等组播业务,设备应该支持 IGMPv1/v2/v3协议。支持的二层组播转发表记录数应不小于 16000条,应该支持基于硬件的 IGMP Snooping功能,对于采用三层设备组建汇聚层网络,应支持 PIM-SIM。 8、建议根据用户规模选用 85系列、 65系列、 35系列同级设备。 22 IP城域网规划 宽带接入网设备要求 2 (二)、 EPON OLT设备要求 1、设备应支持以太网业务二层交换功能 ,应确保上下行业务的线速转发,并支持对所有业务板的以太网业务二层汇聚功能; 2、设备应支持基于源和目的 MAC地址,以及物理端口的以太网数据帧过滤和基于 IP源目的地址和 IP协议类型, IP端口的 IP数据过滤功能;应支持符合IEEE802.1d要求的生成树协议, 802.1W的快速生成树协议( RSTP)和 802.1S的多生成树协议( MSTP); 3、设备网侧接口应支持全双工方式下的 IEEE802.3X流量控制协议,其相关功能应可配置。 4、设备应支持按照 ONU的 LLID和业务类型划分 VLAN,并支持 VLAN stacking功能,VLAN stacking以太网帧的外层 TPID参数应可配置; 5、设备系统应支持动态带宽分配机制来提高系统上行带宽利用率以及保证业务公平性和 QOS,应能根据 LLID报告的队列状态信息分配带宽授权;支持基于LLID的保证带宽、最大带宽、最大突发等参数的设置。 6、设备应支持多业务支持能力和完善的多业务承载 QOS机制。 23 IP城域网规划 宽带接入网设备要求 3 (三)、 DSLAM设备要求 1、新增 DSLAM设备须采用以太网上行接口及 IP内核设备,设备主交换板应支持全 GE线速转发。 2、 DSLAM上联板卡应支持 FE和 GE端口,支持上下行的同时线速转发。需支持 4条以上以太网上行链路,优先支持 GE端口。 3、 DSLAM需实现每用户一个或多个 PVC至 VLAN的绑定、 802.1P、跨 VLAN组播复制功能和 QOS功能。 4、应支持 PPPOE+和 DHCP option82。 5、支持 VLAN stacking协议。 6、支持 MAC地址与物理端口绑定功能、 IP地址和物理端口绑定功能。具备用户标识唯一性的能力、端口绑定、支持用户端口隔离。 7、支持基于端口的用户 MAC地址数量限制的功能,限制的 MAC地址数量应可灵活配置。 8、未来将开展 IPTV业务,设备应能支持 IGMP V2协议、支持 IGMP snooping协议及 IGMP Proxy协议。设备应支持跨 VLAN的组播,支持组播组的快速加入和离开。 24 IP城域网规划 宽带接入网设备要求 4 (四)、楼道交换机要求: 1、设备支持 QinQ,支持 VLAN stacking协议。需实现基于 VLAN的 QOS控制功能;支持以不同的 VLAN区分不同的用户和不同的业务,支持每用户多 VLAN功能。 2、设备应支持多种不同业务,提供多种 QOS保障机制,不少于 4个优先级队列和 8个优先级。 3、设备应具备较强的业务区分、用户区分能力,可根据源 MAC地址、目的 MAC地址、 VLAN ID和 802.1p优先级字段并针对不同业务进行灵活的 VLAN划分和流量分类。具备用户标识唯一性的能力、不同用户的二层隔离。 4、设备应支持多种 ACL机制,应可抵御各种网络攻击,如 SYN半开攻击、 DDOS攻击、 MAC地址欺骗、 IP地址欺骗、 ICMP攻击,把恶意攻击屏蔽在接入侧,有效保障汇聚及骨干网络的安全。 25 IP城域网规划 NGN设备接入建议 1-下挂 CE承载 26 IP城域网规划 NGN设备接入建议 2-跨域互通承载 27 IP城域网规划 NGN设备接入建议 3 承载网下挂 CE承载 1、 在地市内部署一对或多对路由器作为 CE设备,以“口字型”上联承载网 PE路由器。 CE与 PE之间启动动态路由协议(建议选择 BGP/OSPF),并且部署路由快速收敛技术、 BFD技术和 FRR技术,提高链路的可靠性。 2、本地 NGN终端可以通过 MSTP或 LAN上联 CE设备,或者首先接入本地BAS/SR,然后采用物理链路经 SBC接入 CE设备。 跨域互通 1、现有城域网改造后,完全支持 MPLS的情况下,将 VPN业务逐步扩展至整个城域网,实现 MPLS的全城覆盖。 28 目录 一、局房规划 二、光缆规划 三、传输网规划 四、 IP城域网规划 五、接入网组网建议 29 概述 背景 接入网作为连接电信网和用户网络的部分,主要提供将电信网络的多种业务传送到用户的接入手段。接入网是整个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电信网的 “ 最后一公里 ” ,是整个电信网中技术种类最多、最为复杂、投资最大的部分。 为了适应未来宽带多媒体业务发展需要,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规范接入网发展建设和光进铜退工作,提升企业效益,根据中国网通业务发展的要求,结合目前 省接入网网络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接入网及光进铜退的发展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30 %网通接入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目前接入网资源主要由光纤接入网和铜缆接入网组成。语音业务由 PSTN端局 交换机、模块局或接入网设备提供,宽带业务由 DSLAM、 LAN交换机提供。宽带 接入以 xDSL为主体,其中 ADSL2+端口比例还不高。 2.接入网线路光缆与电缆并存,用户引入段以铜缆为主,接入线路中铜缆比例过大,投资仍占相当大比重。 3.接入网建设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新技术应用缺乏明确的部署。 4.资源管理分散,没有系统、有效、完整地覆盖各专业的管理系统。 5.管道投资大,利用率不均衡,出局利用率高,其他段落利用率低。 6.大客户接入存在链形网络结构,安全性有待提高。 7.接入局点设置不合理,接入机房过多,用户电缆过长,缺乏明确的标准。 8.缺乏网络整体规划,造成现有网络点多面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并且基础 资源薄弱,特别是市、县级管道、光缆资源缺乏 。 31 接入网建设原则 以 “ 提升接入网带宽和性能,降低建设维护成本、加强业务管理能力,实现网络平滑演进 ” 为目标,以有线接入为主,无线接入为辅,积极推进光进铜退,接入节点逐步靠近用户,逐步缩短铜线距离,提升用户接入带宽,逐步建立起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的接入网。接入网的建设应本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远近结合、适度超前的原则,根据业务需求、市场发展和竞争需要,逐步建设接入网。接入网的建设应遵循下列原则: 1、突出重点, “ 光进铜退 ” 是接入网建设的中心内容。 光纤接入网是宽带接入网的基础,是宽带业务发展的关键,逐步扩大光纤覆盖范围,采用 FTTC、 FTTZ、 FTTB 等方式,为最终实现 FTTH打下基础。 2、新建商业楼宇和住宅小区原则上采用光纤覆盖,实现光纤到楼( FTTB)或到办公室( FTT0)。 3、停止主干电缆建设,严格控制铜缆投资。新建项目铜缆仅应用于业务节点(楼宇、小区或原交接箱位置)至用户的配线、引入段。 4、 PON技术是光进铜退的主导技术,进一步扩大 EPON的商用范围,积极跟踪 GPON技术发展,组织试验。在高端商业用户或住宅小区、工业园区优先选择应用 EPON技术。 5、积极推广使用室外小型综合接入设备,以此替代接入机房和主干电缆的使用。 32 接入点发展策略 1.接入点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城市整体规划 , 充分考虑业务流量流向及光缆接入网状况 , 统筹规划 , 分步实施 , 重点覆盖大客户 、 商业客户集中区域和新建小区 。 2.新建城区接入点电缆长度应控制在 1公里以内 , 城区商业区 、 写字楼等业务密集区域接入点电缆张度控制在 500米以内 , 农村新建接入点电缆长度应控制在 1.5公里以内 , 通过光纤上联到汇聚机房或二级汇聚机房的 OLT。 3.随着接入节点向用户的推进 , 接入点覆盖半径逐步减小 , 接入点的数量大大增加 。 为了降低机房建设和维护成本 , 积极应用室外型综合接入机柜或将一体化机柜放在简易房内 , 不进行机房装修和配套设备建设 。 4.在条件允许情况下 , 充分利用联通的基站机房做接入点机房 。 33 接入网设备应用策略 1.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提高设备的实装率。既有 PSTN交换机和接入网设备如需扩容,应 尽量通过用户板调配方式解决。 2.综合接入设备具备上联 PSTN交换机和软交换的能力,原则上优先选择软交换方式上联, 200线以上的综合接入设备要有双路由保护,农村地区建议采用 MSTP上联。 3.新增 DSLAM设备或综合接入设备应采用 IP内核和 ADSL2+端口,用户接入侧全部采用 ADSL2+,不再发展 ADSL,早期建设的 ATM内核的 DSLAM设备应逐步进行改造。 4.应用 EPON的 ONU设备时要采用内置 LAN(DSL)和 IAD的方式,在内置 ONU容量可以满足的情况下,不单独采用外置 IAD方式向用户提供宽带和话音业务。 5.室外型机柜的选择应考虑业务类型、容量大小、传输承载方式、安装方式、选址、电源引接等,同时也要考虑在设计上应具备承受各种气候环境的能力。机柜的容量选择在 400线以下,电池容量配置要争取达到 6个小时以上。 6.对于接入设备厂家数量,一个本地网应在两种以内,但同一个接入机房只能选用一种。 7.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家庭网关的试验和部署。 34 光进铜退的原则(一) (一)新建小区 在光纤覆盖的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建设相应接入设备。 1.对于高密度、语音需求较大而宽带需求较小的住宅小区,可新建室外壁挂式综合接入设备,同时解决语音和宽带业务。 2.对于投资收益较高的住宅小区,可采用 PON技术实现光纤到楼栋 FTTB,采用壁挂式 ONUN内置 FE和 POS接口提供语音及宽带业务。 3.在原有接入网机房覆盖范围内的新建住宅小区,采用 PON技术光纤到楼道或室外型综合接入设备。 35 光进铜退的原则(二) (二)商业楼宇 1.酒店、学校、党政机关、大客户及商务客户集中的商务楼宇,原则上应采用光纤接入,实现 FTTB/O,重要大客户应保证双路由光纤接入。 2.FTTB模式下可采用 PON或者 P2P(光纤直驱)的接入方式,楼内用户采用 LAN或 DSL接入,便于设备的维护管理,楼内设备宜集中放置。对于二次建设的楼宇,先做好楼宇的垂直光缆布线, ONU先不配置,根据客户的需求,再提供 ONU设备,设备直接放置在客户端,实现 FTTO。 3.考虑 FTTB向 FTTH演进需要,进楼光缆原则应采用 6-12芯以上,对于高密度高层楼宇可采用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微生物学(含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汉俄翻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海康养职业学院《财务管理案例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数据挖掘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播音主持作品赏析与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运动疗法技术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Java程序设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粉末冶金材料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动物世界美术课件
- 2024年工业缝制机械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能源行业能源需求预测与市场发展趋势2025
- 2024年“蓝桥杯”科学素养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康复医疗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破产法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小学科学实验知识竞赛试题库含答案
- MOOC 颈肩腰腿痛中医防治-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课件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培训专题讲座
- 图形创意(高职艺术设计)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存货质押贷款业务管理规定
-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条文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