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敲击髌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B敲击髌骨下韧带,在1、2、3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C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D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即膝跳反射,这一反射发生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敲击髌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A正确;2检测不到动作电位,B错误;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C正确;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正确;答案是B。2如图是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刺激坐骨神经可以()A肌细胞膜去极化后即可形成动作电位B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属于反射C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元可将神经冲动传至腓肠肌D坐骨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引起肌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解析】选D。肌细胞膜去极化后不会形成动作电位,因为动作电位也有极化,A错误;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元可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C错误;坐骨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引起肌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D正确;答案是D。3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图),在图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ABC D4将枪乌贼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B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达到动作电位峰值所需时间变短C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D静息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变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解析】选D。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K外流受阻,导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A正确;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所以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B正确;由于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所以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C正确;静息时质膜对K通透性变大,K外流增多,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会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D。5如图中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c能释放脑啡肽,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下列相关判断不合理的是()Aa神经元的递质释放受a、c两个神经元控制B乙酰胆碱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C脑啡肽的释放会引起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Da、c神经元均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递质【解析】选B。由图可知,a神经元的递质释放受a、c两个神经元控制,A正确;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c能释放脑啡肽,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说明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递质,B错误。脑啡肽的作用是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减弱对下一个神经元的刺激作用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C正确;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D正确。6已知突触前膜释放的某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增大(已知细胞外Cl浓度大于细胞内)。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神经递质时,突触后膜接受该种神经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信号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7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B组织液中Na浓度减小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前膜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兴奋发生时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解析】选A。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A正确;组织液中Na浓度减小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不变,静息电位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与钠离子的内流无关,B错误;突触前膜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兴奋发生时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D错误。8如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B垂体分泌的c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b表示神经递质,不需通过体液传送而与受体结合D信息分子a、c、d参与的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解析】选D。a是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A错误;c激素为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c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B错误;b表示神经递质,需通过体液传送而与受体结合,C错误;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D正确;答案是D。9有一类性别发育异常的男性(性染色体正常),性腺为睾丸而其他性征出现不同程度的女性化。在临床发现的此类病例中,甲患者促性腺激素水平偏高,但雄激素水平相对偏低;乙患者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水平均偏高。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甲患者的女性化可能是雄激素合成不足造成的B甲患者雄激素水平偏高可能与促性腺激素受体缺乏有关C乙患者的女性化可能是由于缺乏雄激素受体所致D乙患者体内促性腺激素的偏高与雄激素受体缺乏无关10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病原体等,实现其维持稳态的作用B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膜的转移和融合C激素起作用后即被灭活,故机体需源源不断产生,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D下丘脑能调控垂体相关激素的分泌,进而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解析】选B。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能清除异常细胞、病原体等,实现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故A正确。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实现膜的转移;故B错误。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故机体需源源不断产生,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故C正确。下丘脑能释放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促激素,进而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故D正确。故选B。11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解析】选D。题中给出的信息是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可通过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入肌纤维内部,A项错误。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使Na大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B项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播,其电位变化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C项错误。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降低膜外K浓度,增加了膜内外的K浓度差,则可兴奋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D项正确。12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3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号分子发挥作用激素作为细胞的结构物质,具有微量和高效的调节特点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合成的,促进胰液分泌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A BC D【解析】选B。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号分子发挥作用,正确;激素不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具有微量和高效的调节特点,错误;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合成的,促进胰液分泌,错误;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正确。14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下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身体耗氧量变化肾上腺素分泌量汗腺分泌量A BC D15如图所示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感受器下丘脑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递D如果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的增加可引起和的增加【解析】选D。由题图分析可知,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能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A正确;感受器下丘脑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正确;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递,C正确;如果内分泌腺为甲状腺,由于反馈机制的存在,则的增加可引起和的减少,D错误。16PM2.5是粒径小于2.5um(相当于细菌大小)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进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导致其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吞噬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B空气中的部分PM2.5可被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阻挡C当病菌随PM2.5进入人体,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DPM2.5引起细胞死亡的原因可能与溶酶体水解酶的释放有关【解析】选A。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吞噬细胞内不含分解PM2.5的酶,导致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细胞死亡,B正确; PM2.5可携带病菌进入人体,机体出现炎症反应,防御病菌,C正确; PM2.5进入机体,溶酶体分解PM2.5,水解酶的释放导致细胞死亡,D正确;答案是A。17H7N9新亚型流感病毒也可引起禽流感,该病毒侵入人体后()A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均启动B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C刺激B细胞分裂分化为浆细胞与该病毒结合D痊愈者体内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将长期保留18下列关于免疫和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迅速产生大量抗体C免疫中的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效应T细胞识别抗原后分泌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解析】选C。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等,A错误;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B错误;免疫中的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效应B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错误。19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形成E细胞B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E均来自记忆细胞MCE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D图中的T细胞、B细胞、M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解析】选D。M细胞是记忆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浆细胞),即图中的E细胞,细胞增殖只能增加细胞数量,不能使M细胞变成E细胞,A项错误;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E主要来自记忆细胞M,也可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B项错误;E细胞只能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C项错误;图中的T细胞、B细胞、M细胞(记忆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D项正确。20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疾病。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初侵入人体的大多数HIV病毒可以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摧毁BHIV侵入机体后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杀死病毒C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B细胞,最终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DHIV侵入人体细胞后,效应T与靶细胞结合杀死病毒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21(12分)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乙图是甲图中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4)某同学参加体检过程中,当采血针刺向手指时,缩手反射并未发生,这说明了_。(5)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要慢得多,分析兴奋通过突触速度变慢的原因是_的过程需要相当的时间。(6)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e处,肌肉_;刺激b处,肌肉_。【解析】(1)由图可知,f与神经节相连,为感受器,b与效应器相连是传出神经;图乙是突触的结构,即图甲中的d;乙图中B是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物质是神经递质,且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根据题意,若药物阻止神经递质分解,则神经递质可持续发挥作用,使B神经元持续兴奋。(4)某同学参加体检过程中,当采血针刺向手指时,缩手反射并未发生,这说明了脊髓(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控制。(5)兴奋通过突触速度变慢的原因是:神经递质的释放,并作用于后膜需要一定的时间。(6)切断c处,刺激e处,则兴奋不能传递到a,肌肉不收缩,刺激b处,兴奋可传递到a,肌肉收缩。【答案】(1)感受器d胞体膜或树突膜(2)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B神经元持续兴奋(4)脑控制脊髓的反射(5)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6)不收缩收缩22(8分)下图表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AD表示化学物质,EK表示生理过程。(1)据图可知机体血糖调节的方式是_,其中枢位于_。物质a、b都可称为_。(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_分泌的()_(激素)增加。可以是_(写出一点即可)。过程K所起的作用是_(促进/抑制/促进或者抑制)(3)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激素C、D之间相互促进B下丘脑既能促进激素C的分泌,也可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C肝细胞有激素C的受体,肌细胞没有D过程F、J传递物质A、D的载体是传出神经(4)研究发现,某糖尿病人胰岛素的含量比正常人高,据图分析此人患糖尿病的原因可能是_,细胞无法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解析】(1)血糖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相关激素包括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则血糖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物质a、b是神经递质。(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使得血糖浓度降低,主要促进细胞氧化分解利用葡萄糖、葡萄糖转变为糖原或者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机体要维持血糖平衡,因此K过程可能是促进或抑制作用。(3)激素C、D分别为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相互之间起到拮抗作用,A错误;下丘脑既能促进激素C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也可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来升高血糖浓度,B正确;肝细胞中的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因此肌细胞不含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C正确;J传递物质D的载体是体液,D错误。(4)某糖尿病人胰岛素的含量比正常人高,但是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不足,不能有效识别胰岛素,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答案】(1)神经体液下丘脑神经递质(2)胰岛B细胞(D)胰岛素葡萄糖转变为糖原或者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促进或者抑制(3)B、C(4)胰岛素受体少(或胰岛素受体活性低)23(10分)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婴儿出生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母体子宫内温度,其下丘脑可分泌_激素通过作用于垂体促进腺体 A 的分泌活动,腺体 A 表示的器官是_。(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对水分的重吸收。(3)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产生兴奋,使_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上升,此过程属于_调节。(4)型糖尿病由胰岛 B 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 据此推测:型糖尿病是由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致的。(5)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并感觉刺骨的寒意,形成此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_。【解析】(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之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腺体 A 表示的器官是甲状腺。(2)与水盐平衡调节有关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血糖浓度下降时, 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产生兴奋,使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这属于神经调节;胰高血糖素通过调节作用使血糖浓度上升,这属于体液调节;故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4)因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它们能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损伤,故属于自身免疫病,这是由遗传物质(基因)决定的。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致的。(5)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甲状腺(2)抗利尿肾小管和集合管(3)胰岛A神经体液(4)遗传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玻璃釉印工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烟叶调制员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苯乙烯装置操作工技能巩固考核试卷及答案
- 聚偏氟乙烯装置操作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丁基橡胶装置操作工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押题试卷含解析
- 医学技术喷雾酒精考试题及答案
- 服务心理学(第四版)课件 项目十一 任务一 提高服务业团队管理技巧提高服务业团队管理技巧
- 班组建设与电力安全知识测试卷
- 提升学习质量行动方案范文
- 装修材料购买合同范文
- 幼儿常见传染病
- 《农产品种植技术培训》课件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标准化制度汇编
- 特殊教育机构学生出勤管理规定
- 2024年高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餐厅厨房装修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4玻璃钢贮罐拆除解体施工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病理检查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第3章 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课件讲解
- P.E.T.父母效能训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