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沉降罐排泥工艺试验及对比.pdf_第1页
污水沉降罐排泥工艺试验及对比.pdf_第2页
污水沉降罐排泥工艺试验及对比.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4 卷第 6 期 2 0 1 5 0 6 集输处理 污水沉降罐排泥工艺试验及对比 王潇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 公司 摘要 沉降罐是污水处理 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工艺设备 在实际运行过程 中 污水中的重 质颗粒在重力作 用下沉降至罐底 形成罐底 泥层 如 不能及时排 出 将会 随水流进入后续处理 设备 影响设备运行 目前 油田应用的排泥工艺种类繁 多 但排 泥设备运转周期完全依靠经验 决定 排泥无规律性 效率低 本试验项 目针对沉降罐的三种排 泥方式 制作小型沉降试验装 置 内部 可分别安装三种可拆卸式排 泥工艺 进行 了现场应 用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影响排 泥 效率的主要 因素是服务 面积和污泥流动性 泵吸式排 泥影响 出水水质 时间为3 天 静压 穿孔式排 泥影响出水水质时间为 1 天 负压排泥影响水质时间为 1 2 天 关键词 污水 沉降罐 排泥工艺 水质 参数优化 d o 1 0 3 9 6 9 i is s n 1 0 0 6 6 8 9 6 2 0 1 5 6 0 1 1 沉降丁艺是 目前油田污水处理系统应用最广泛 的工艺 沉降效果好坏直接 晌后续处理工艺稳定 性 而沉降罐内积 累的污泥能否及时有效地排 出 将直接影响沉降罐出水水质 目前油田沉降罐应用 的排泥工艺主要是静压穿孔式排泥 负压排泥和泵 吸式 集泥坑 排泥 也定期采用人工清淤方式清 除罐底淤泥 但在应用过程中都存在一定 问题 且 排泥设备运转周期完全依靠经验 没有对罐内污泥 层厚度 特性等深人研究 导致排泥无规律性 因 此 开展了污水沉降罐排泥工艺模拟试验 并对试 验效果进行 了分析 1 排泥工艺原理 1 1 油田含油污水 中污泥的来源 油 田含油污水本身存在大量的泥砂 悬浮物和 其他颗粒杂质 在沉降分离阶段 通过重力沉降分 离泥砂沉于罐底部 形成底部淤泥 这部分污泥的 颗粒直径较大 占污泥总量的3 0 左右 在过滤设 备反冲洗过程 中 滤层截留的大量杂质随着反冲洗 排水进入污水处理工艺的污水 回收水池 此类污泥 的颗粒直径较细 总量较多 1 2 油田常用的排泥工艺及工作原理 1 静压穿孑 L 式排泥 静压穿孔原理是在污水 罐底部敷设 中高密度聚乙烯穿孔管或钢质穿孔管 利用罐 内液体 自身水压将罐底污泥通过穿孔管进入 排泥管 内 实现排泥 静压穿孔排 泥技术和其他 技术相 比 工艺及设备简单 投资小 操作简便 工程改造方便 无需附加动力 但易形成死角 造 成淤积堵塞 2 负压排泥 负压排泥原理是在罐 内底部铺 设负压排泥器装置 以液体射流为理论基础 利用 外部助排气产生的负压效应 将罐内底部污泥携出 负压排泥技术工艺简单 吸力强 吸泥量大 排泥 均匀 可利用 出 口压力实 现 由低 液位 向高液位排 泥 但改造过程 中投资大 工程量多 操作复杂 需外加助排液 导致排污量增加 3 泵吸式 集泥坑 排泥 在沉降罐底部设 置若干集泥坑 当集泥坑污泥集满后 利用阀室内 的排泥泵将污泥排至罐外 清除的污泥浓度高 含 水率低 但因集泥坑面积的局限性 服务面积小 2 现场试验情况 2 1 排泥试验流程 试验项 目针对沉降罐的三种排泥方式 制作了 小型沉降试验装置 4 m 1 0 m 内部可分别安装 三种可拆卸式排泥工艺 试验水源取 自杏十联污水 站沉降罐的进水 可用作混凝沉降的排泥效果试 验 沉降出水通过提升泵重新打 回原系统 站内缓 冲罐进水 口 试验装置排出的油利用液位差排到 回收池 内 排出的污泥经储泥罐收集后用泵提升至 回收池 2 2 排泥试验主要设备及运行参数 为评价三种排泥方式的效果 设计了一套可视 化沉降模拟试验装置 并在沉降罐不 同高度处制作 了 1 2 块 3 0 cm 5 0 cm视镜 以便 观察在不 同的排 泥方式下 在相同的沉降时间内污泥层的厚度或在 同一污泥层高度下各排泥工艺排泥后污泥层高度变 化 试验装置见图1 i gt lili r h t t p y q t d mg c m 一2 5 第3 4 卷第6 期 2 0 1 5 0 6 集输处理 沉 降 罐 储 泥 罐 图 1 试验 主要 单元装置 装置运行参数见表 1 表 1 排 泥试验参数 2 3 排泥试验装置工艺参数 1 静压穿孑 L 管 根据 油田采出水处理设计 手册 规定选取 D N1 5 9 m m钢质穿孔管 穿孑 L 管孔 径采用 2 5 mm 排泥管开孑 L 位置采 用分段 等距布 孔 按 孔数交错从末端 向起端 均布孔眼 间距 为 0 3 m 孔眼 向下与垂线成 4 5 交叉排列 管与管 中心距为 2 m 穿孔管布置在罐壁与中心筒外壁形 成 的环形空问内 2 负压 排 泥 装 置 助 排 液 压 力 为 0 6 1 5 MP a 助排液流 量 1 1 1 2 4 h 最大 负压值 为 O 0 1 MP a 排 污器最大 外径为 1 5 9 mm 排 污器总 长为 1 8 0 0 mm 分别携 带 4个吸盘 吸盘 均匀布 置 每个 吸盘 吸泥面积 为 3 4 I T I 安装 在罐体底 部 吸盘距罐底 2 0 cm 3 泵吸式集泥坑 依据 油 田实 际应用情况 D N 2 0 m的沉降罐底部设置 d 2 m X 1 2 m的集泥坑 4 个 本试验考虑到沉 降罐高度对 固体悬浮颗粒沉 降效果 的影响 为保证试验和实 际生产的一致性 设计 0 4 m x 1 2 m集泥坑4 个 3 排泥工艺效果对比 3 1 三种排泥工艺现场排泥参数优化 试验规模根据模拟沉降罐的有效容积及实际的 沉 降时间计 算 污水处理量 约为 2 0 h 每种排 泥装置试验前 分别投加干泥 1 0 0 k g 同时投加絮 凝剂 3 0 0 mg L 1 4 4 k g 运行 2 天后污泥层高度约 O 3 5 m 分别对三种排泥工艺进行效果 考察 确定 每种排泥工艺的最佳排泥参数 试验采用人丁制泥 方式 污泥总量计算方法为 污泥总量 投加干泥量 X 卜 干泥含水率 十 絮凝剂投加量 沉降处理水量 X沉降进 出水悬浮 物含量差值 假设沉 降罐中去除悬浮物全部沉底 每次排 泥试验运行 3 5 天 待水质稳定后人l T 清淤 进行下一阶段排泥试验 排 泥开 始 阶段 立 刻取 样 随后 每隔 1 5 S 取 1 次 直至样 品外观 由乌黑逐渐与沉降出水水质相仿 时停止 排泥过程结束 通过视窗观察沉降罐底部 污泥层高度及变化情况 确定排泥是否彻底 3 1 1 静压穿孔管排说 参数优化 分别考察 了两种形式下的排泥量 单管逐次 排泥 双管同时排泥 具体排泥情况如图2 所示 1 8 1 2 箍 匿6 缸 图 2 静 压穿子 L 管排泥参数对 比 静压穿孔管排泥时 单管逐次排泥排出液含固 浓度要大于双管同时排泥 同时检测两种参数条件 下排出液体积 单管逐次排泥的排出液体积 1 8 m 也要大于双管同时排泥的体积 1 1 m 可见 静 压穿孑 L 管排泥工艺最佳排泥形式 为单管逐次排 泥 每根管排泥时间约为 5 2 5 min 因此总排泥时问为 1 0 5 rain 3 1 2 负压排 泥器排泥参数优化 负压排泥器排泥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助排液压力 对负压值的影响 现场试验分别检验了不同助排液 压力下的排泥情况 试验数据如图 3 所示 8 0 o 0 7 0 0 0 6 O 0 0 警5 o 0 0 毒 巴2 O o o 1 0 O O 图3 负压排泥器排泥参数对比 排 出液含固浓度随助排液压力升高而加大 压 力升至 0 9 MP a 后 含 固浓度与排 出液体积不再变 化 确定 0 9 MP a 为最佳助排液压力 排泥时 间约 为 1 0rain 一 2 6一 气田炳工程 h t t p www y qt d mg c c o rn 第 3 4 卷第 6 期 2 0 1 5 0 6 集输处理 3 1 3 泵吸式 集泥坑 排泥参数优化 分别考察了l 一种排泥形式下的排泥量 单个 集泥坑分别排泥 2 个 集泥坑 同时排泥 4 个 集泥坑 同时排泥 泵吸式排泥参数对 比见图4 一 J 啦 隆 也 捧 掘 对 同 0 图 4 泵 吸式 排泥参数 对 比 泵吸式的几种排泥形式下 排出液含固浓度随 排泥坑数的减小而降低 计算排 出污泥量 确定单 坑逐次排泥为最佳形式 排泥总时间 1 8 mi n 3 2 排泥量对 比 不 同排泥设备单次排出的污泥量是判断其排泥 效果的主要依据 排泥情况见图5 图 5 不 同排泥工艺排 出液 含固量趋 势对 比 排 出污泥量主要由排出液总量及排 出液含固浓 度两因素决定 即排出污泥总量是排出液浓度与排 出液体积的乘机 排出液体积可由电磁流量计直接 读 出 对各 阶段排 出液固体浓度 曲线趋势定积分 求 出排 出液平均浓度 根据排泥时间与悬浮物含量的曲线 图 通过对 时间积分可计算出悬浮物总固体含量 泵吸式 集 泥坑 排泥工艺单次排 出干泥量为 5 6 6 k g 负压排 泥单次排出干泥量为 2 5 9 k g 静压穿孑 L 管排泥单次 排 出干泥量为3 8 2 从不同排泥工艺排泥前后 的沉降罐底部污泥层 高度来看 三种排泥效率均较低 单次排泥后污泥 层高度不会产生明显变化 结合污泥层厚度形成时 间及每种排泥工艺的排泥效率可计算出每种排泥工 艺的排泥周期 见表 2 表 2 不同排泥工艺排泥效果对 比 排出污 污泥 排出泥 排泥 排 泥 排泥工艺 液量 总量 质量 效率 周期 m k g k g d 泵吸式 9 2 2 2 9 5 6 6 2 5 4 3 9 静压穿孑 L 管 1 8 2 2 9 5 3 8 2 1 6 6 2 5 负压排 泥器 2 6 2 2 5 1 2 5 9 1 1 5 1 8 3 3 不同排泥工艺对沉降出水水质的影响 不同排泥设备排泥时 均会对沉降罐底部引起 水流搅动 造成沉降出水水质波动 结合排泥前后 沉降罐不同高度的污水中悬浮物含量 可以确定不 同的排泥设备在排泥时 对污水沉降罐沉降效率的 影响 静压穿孔管排泥在底部小范 围内产生影响 1 天后沉降出水恢复正常 负压排泥器排泥时沉降罐 底部污水流速较大 底部搅动剧烈 排泥2 天后沉 降出水恢复正常 泵吸式 集泥坑 排泥时底部水 流速度加剧 搅拌非常剧烈 排泥后 3 天沉 降出水 恢复正常 4 结论 1 从排泥效率上对比 常用的三种排泥工艺 效率均不高 泵吸式 集泥坑 排泥效率最高 也 仅达到 2 5 4 静压穿孔式排泥为 1 6 6 负压式 排泥为 1 1 5 影 响排泥效率 的主要 因素有两点 一 是服务面积 二是污泥流动性 2 泵吸式影 响出水水质时间为 3 天 静压穿 孑 L 管影响出水水质 时间为 l天 负压排泥器影响水 质时间为 1 2 天 3 三元驱污水仅依靠自然沉降 罐底污泥堆 积至 0 5 m需耗时 1 5 2 天 按照上述排泥效率计算 排 泥周 期 泵 吸式 集 泥 坑 排 泥周 期约 为 3 9 天 静压穿孑 L 式排泥约为 2 5 天 负压式排泥约为 1 8天 参考文献 周 兰英 污水 站污泥排 除及处理工 艺的优化 J 1 油 气 田地 面工 程 2 0 1 2 3 1 2 3 4 3 6 2 金彦雄 任彦 中 大庆油 田含油污水 沉降罐排 泥技术 f J 1 油气 田地面工程 2 0 0 5 2 4 8 2 4 2 5 3 胡殿启 沉降罐排 泥工艺现场试验 J 1 油气 田地面工程 2 0 1 1 3 0 5 9 9 4 毕强 沉降罐排泥工艺运行探讨 J 1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 量 2 0 1 2 1 5 1 1 3 5 马 春 燕 污 水 站 污 泥处 理工 艺 优 化 f 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