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1页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2页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3页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4页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大纲汇编140目录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1汽车文化教学大纲4市场调研与预测教学大纲7汽车构造与维修(上)教学大纲12汽车构造与维修(下)教学大纲17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23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教学大纲27现代推销学教学大纲30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大纲34汽车消费信贷教学大纲39汽车专业英语教学大纲43汽车营销技术教学大纲48汽车评估与鉴定教学大纲53汽车保险与理赔教学大纲56汽车美容与装饰教学大纲59汽车配件经营与管理教学大纲63汽车电路读图教学大纲67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70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74汽车物流基础教学大纲78汽车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83汽车电子商务教学大纲87汽车市场调研与预测实训教学大纲91汽车销售礼仪实训教学大纲93汽车构造与维修实训(上)教学大纲96汽车构造与维修实训(下)教学大纲100汽车故障诊断实训教学大纲104汽车推销技术实训教学大纲107汽车维修考证实训教学大纲110汽车营销模拟实训教学大纲114汽车评估与鉴定实训教学大纲118汽车美容与装饰实训教学大纲121汽车保险与理赔实训教学大纲124汽车配件经营与管理实训教学大纲127毕业综合实训教学大纲130毕业设计教学大纲135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804054002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类别:必修总学时:104 理论教学学时:74 实践教学学时:30学分:6.5适用专业(含学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三年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是这个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也是进入该专业学习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它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它也是后续相关汽车专业课程的基础,为后续课程服务的。2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构件的构造、传动原理和传动特点;理解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相关知识,液压传动件的结构原理和汽车上的典型液压回路。了解基础的力学知识,能够分析汽车上典型构件的受力状况;了解汽车上常用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先修课程 高中物理、高中化学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1、金属材料及热加工技术(24学时)(1)教学内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常用金属、非金属材料,以及热处理基本概念,金属制造工艺学。(2)教学要求:掌握: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理解:汽车常用材料的分类及各类材料的性能。了解:常用金属、非金属材料,以及热处理基本概念,金属制造工艺学。(3)实验一 常用热处理淬火(学时)目的:常用金属材料经过热处理后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要求:掌握淬火的步骤、方法和要求;熟悉淬火后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变化规律。主要内容:材料硬度的测定、淬火、淬火后硬度的测定。2、互换性及测量技术(选学)(1)教学内容: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符号及其标注方法。(2)教学要求:掌握: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符号及其标注方法。3、平面构件的静力分析(8学时)(1)教学内容:静力分析基础、平面力系、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2)教学要求: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平衡方程、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理解:平面特殊力系的简化及平衡方程。4、机械原理(24学时)(1)教学内容: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见机械机构(2)教学要求:掌握:常见机械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运动特性。理解:运动副及其分类。(3)实验二 常见机械传动机构的认知目的:常用机械传动机构的特点及其应用。要求:掌握常见机械传动机构的生产实际应用及其运动规律。主要内容:机械传动机构的认知。5、机械零件(24学时)(1)教学内容:齿轮、齿轮系、轴、轴承。 (2)教学要求:掌握:轮、齿轮系、轴、轴承的受力分析、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了解:轮、齿轮系、轴、轴承的特点及用途。(3)实验三 汽车变速器的分析目的:汽车变速器的设计。要求:掌握汽车变速器的传动比计算、受力分析、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主要内容:汽车变速器的拆装、汽车变速器的分析及校核。6、液压与液力传动(24学时)(1)教学内容:液压与液力传动基本概念、液压元件的基本工作原理、液压系统实例的基本分析方法。(2)教学要求:掌握:液压与液力传动基本概念,液压系统分析方法。了解:基本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3)实验四 液压基本回路目的:液压基本回路的认知。要求:掌握液压基本回路的基本组成、运动特点、完成的功能。主要内容:液压元件认知、液压基本回路分析。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知识点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备注讲授实验习题机动小计 金属材料及热加工技术20424互换性及测量技术00选学平面构件的静力分析88机械原理16824机械零件16824液压传动16824总计7640104五、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期中(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六、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1、推荐教材:韩清林、娄万军著:汽车机械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2、参考书目: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七、大纲编制说明本教学大纲,可根据每学期的课时数不同,做适当的调整,内容可以适当的增加。汽车文化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804054001课程名称:汽车文化 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26 理论教学学时:26 实践教学学时:0学分数:1.5适用专业(含学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三年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汽车文化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充分体现汽车的历史性、知识性、趣味性。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汽车基本概念、汽车基本结构、汽车发展史、汽车造型与色彩、汽车公司与品牌车标、汽车名人、汽车竞赛、汽车新技术与未来汽车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对汽车的鉴赏能力。同时为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打好基础。2任务:使学生掌握汽车的诞生与发展、汽车基本构造知识、汽车行驶基本原理、品牌与车型文化、我国汽车工业现状与目标以及常见车型及国内厂商发展,初步具有理解汽车品牌文化的能力。二、先修课程无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1、汽车概述(4学时)(1)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汽车总体结构,发动机基本原理和汽车基本理论,汽车特征参数与性能指标,汽车分类与编号。(2)教学要求:掌握:汽车分类与编号。理解:汽车总体结构、工作原理、性能评价指标。了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汽车基本理论。2、汽车史话(2学时)(1)教学内容:汽车的发明,汽车的发展史,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工业介绍。(2)教学要求:理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现状。了解:汽车的发明与发展史,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3、汽车品牌文化(6学时)(1)教学内容: 世界著名汽车品牌的含义及发展历程,国产品牌汇总及分析、世界经典车型赏析。(2)教学要求:理解:世界著名汽车品牌的含义及发展历程和国产品牌汇总及分析。了解:世界经典车型。4、汽车名人(2学时)(1)教学内容:世界汽车发展过程中的汽车名人。(2)教学要求:了解:汽车名人。5、汽车外型和色彩(2学时)(1)教学内容: 汽车外型、汽车色彩。(2)教学要求:理解:汽车外型、汽车色彩和安全的关系。了解:汽车外型、汽车色彩的分类、命名。6、汽车竞赛(4学时)(1)教学内容: 汽车竞赛的起源、赛车的组织结构、各种赛车运动的规则、特点,以及著名的赛车运动员,对一场赛车运动进行赏析。(2)教学要求:掌握:F1赛车运动的规则、特点、运动员、车队等内容。了解:汽车竞赛的起源、赛车的组织结构、各种赛车运动的规则、特点、著名赛车运动员。7、汽车时尚(2学时)(1)教学内容:汽车俱乐部、汽车展览会、世界十大汽车城的特点。(2)教学要求:掌握:汽车俱乐部、汽车展览会、世界十大汽车城的特点。8、汽车与环境保护(2学时)。(1)教学内容: 汽车新技术、未来汽车的发展、汽车排放污染。(2)教学要求:掌握:汽车排放污染。理解:汽车新技术、未来汽车的发展。9、汽车小知识(2学时)(1)教学内容: 汽车的日常维修与保养、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保险与安全、购车指南。(2)教学要求:理解:汽车的日常维修与保养、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保险与安全、购车指南。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知识点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备注讲授实验习题机动小计汽车概述44汽车史话22汽车品牌文化66汽车名人22汽车外型和色彩22汽车竞赛44汽车时尚22汽车与环境保护22汽车小知识22总计2626五、大纲编制说明本教学大纲,可根据每学期的课时数不同,做适当的调整,内容可以适当的增加。推荐教材:帅石金著,汽车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1日(第一版) 市场调研与预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804054017课程名称: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类别:必修 总学时:52 理论教学学时:40 实践教学学时:12学分:3.5适用专业(含学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三年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2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市场,明确市场调查与预测在企业经营管理和组织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深入实际,注重调查分析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实际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先修课程 消费心理学三、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1、市场调查和预测及其作用(4学时)(1)教学内容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含义;应用间接资料应注意的问题。(2)教学要求理解: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含义。了解:应用间接资料应注意的问题。2、市场调查的方式和步骤(4学时)(1)教学内容探索性调查、描述性调查、因果性调查、预测性调查的含义;市场普查的特点;市场典型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市场重点调查的特点;市场调查的原则和步骤。(2)教学要求掌握:探索性调查、描述性调查、因果性调查、预测性调查的含义;市场典型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市场重点调查的特点。了解:市场普查的特点;市场调查的原则和步骤。3、市场抽样调查(6学时)(1)教学内容抽样调查的特点和程序;四种随机抽样方式的含义和特点;单纯随机抽样方式下抽样误差的计算及对总体的推断;定额抽样的含义、类型和特征;样本容量的公式法计算。(2)教学要求掌握:抽样调查的特点和程序,四种随机抽样方式的含义和特点及单纯随机抽样方式下抽样误差的计算及对总体的推断。了解:定额抽样的含义、类型和特征;样本容量的公式法计算。4、文案调查法(4学时)(1)教学内容市场信息的种类;文案调查法的含义、特点和具体方法。(2)教学要求了解:市场信息的种类,文案调查法的含义、特点和具体方法。5、市场观察法和访问法(4学时)(1)教学内容市场观察法的含义和特点;应用观察法的基本原则的要求;市场访问调查法的含义和特点。(2)教学要求掌握:应用观察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了解:市场观察法的含义和特点;市场访问调查法的含义和特点。6、市场问卷调查法(8学时)(1)教学内容问卷调查法含义和特点;问卷中问题选择应考虑的原则;问卷中问题表述应考虑的原则;问卷中问题答案设计应考虑的原则;问卷调查法的应用程序及适用范围。(2)教学要求理解:问卷调查法的应用程序及适用范围。了解:问卷调查法含义和特点;问卷中问题选择应考虑的原则,问题表述应考虑的原则和问题答案设计应考虑的原则。7、市场实验调查法和态度测量表法(4学时)(1)教学内容市场实验调查法的含义和应用步骤;实验调查应注意的问题。(2)教学要求理解:市场实验调查法的含义和应用步骤。了解:实验调查应注意的问题。8、市场预测的类型和步骤(4学时)(1)教学内容市场预测的一般步骤;市场预测方法的选择;市场预测精确度的测定;市场预测不精确的原因及提高精确度有可能性。(2)教学要求掌握:市场预测的一般步骤,市场预测方法的选择。理解:市场预测精确度的测定,市场预测不精确的原因及提高精确度有可能性。9、判断分析市场预测法(2学时)(1)教学内容判断分析市场预测法的特点;主观概率市场预测法的含义;德尔菲法的含义及特点;专家会议法应注意的问题及优缺点;指标判断法的含义及指标的类型。(2)教学要求掌握:主观概率市场预测法的含义,德尔菲法的含义及特点,专家会议法应注意的问题及优缺点。了解:判断分析市场预测法的特点;指标判断法的含义及指标的类型。10、 时间序列市场预测法(一)(2学时)(1)教学内容时间序列市场预测法的含义和步骤;长期趋势变动、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含义;时间序列平均数预测法、平均增减量预测法、平均发展速度预测法、加权平均预测法的基本模型;其它预测法。(2)教学要求掌握:时间序列市场预测法的含义和步骤;长期趋势变动、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含义。了解:时间序列平均数预测法、平均增减量预测法、平均发展速度预测法、加权平均预测法的基本模型及其它预测法。 11、 时间序列市场预测法(二)(2学时)(1)教学内容直线趋势预测法及应用;二次曲线、三次曲线、指数曲线、龚帕兹曲线模型的阶差特征。(2)教学要求掌握:直线趋势预测法及应用。了解:二次曲线、三次曲线、指数曲线、龚帕兹曲线模型的阶差特征。12、相关回归分析市场预测法(2学时)(1)教学内容相关回归分析市场预测法含义和步骤;一元线性相关回归分析的应用。(2)教学要求理解:相关回归分析市场预测法含义和步骤。了解:一元线性相关回归分析的应用。13、期末模拟实验(2学时)目的:通过实践操作,运用课本所学理论知识,完成实验要求。要求:通过市场实践熟悉课本理论知识,掌握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主要内容:分小组给予调查的课题,安排时间让学生到市场上进行实地调查。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知识点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备注讲授实验习题机动小计市场调查和预测及其作用44市场调查的方式和步骤44市场抽样调查446文案调查法44市场观察法和访问法44市场问卷调查法468市场实验调查法和态度测量表法44市场预测的类型和步骤44判断分析市场预测法22时间序列市场预测法(一)22时间序列市场预测法(二)22相关回归分析市场预测法22期末模拟实习22总计401252五、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期中(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六、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1、推荐教材:市场调查与预测,林根祥、吴晔,吴现立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参考书目:市场调查与预测,赵相忠著,重庆大学出版社。七、大纲编制说明本大纲是依据学院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参照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基本要求而制订的。汽车构造与维修(上)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804054004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与维修(上)课程类别:必修总学时:56 理论教学学时:40 实践教学学时:16学分:3.5适用专业(含学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三年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及相关的热力学知识;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汽油机供给系、柴油机供给系的构造、工作原理、检修和故障诊断等知识;并具备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和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的能力。2.任务:学生在掌握发动机构造、原理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发动机的故障现象,准确的分析出发动机产生的故障原因,并采用正确、合理的维修方法排除其故障。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以及为适应汽车工业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继续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先修课程汽车文化、汽车机械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1、总论 (2学时)(1)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与维修标准。(2)教学要求: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与维修标准。2、汽车发动机概论 (4学时)(1)教学内容:工程热力学基础、发动机构造及工作原理,发动机热力循环及性能指标,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发动机的燃烧过程。(2)教学要求:掌握:发动机总体构造及工作原理。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及换气、燃烧过程。了解:发动机性能指标及提高性能指标的技术措施。(3)课程实践一 发动机总体认识 (4学时)目的:巩固发动机各系统及总成的组成及布置。要求:掌握发动机各系统的组成及相对位置,了解工具的使用及实训的操作规程。主要内容:对发动机各系统和总成进行认知。3、曲柄连杆机构(10学时)(1)教学内容:曲柄连杆机构功用、组成、工作条件。气缸体、气缸盖、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曲轴等主要机件的构造。(2)教学要求: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及组成;气缸体、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曲轴等主要机件构造。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维护、检修及故障诊断。(3)课程实践二 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 (2学时)目的:具有正确拆装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了解技术要求的能力。要求: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熟练使用拆装工具,掌握拆装工艺。主要内容: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及工作原理。(4)课程实践三 曲柄连杆机构的检查和调整 (2学时)目的:具有曲轴轴承、曲轴轴向间隙的检查和调整的能力;具有活塞与气缸间隙的检查能力。要求:掌握用通用工具检查曲轴轴承的径向间隙并熟悉其调整规范;掌握曲轴轴向间隙的检查和调整,掌握活塞与气缸间隙的检查。主要内容:曲轴轴承径向间隙的检查和调整;曲轴轴向间隙的检查和调整;活塞与气缸间隙的检查。4、配气机构 (8学时)(1)教学内容: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布置及驱动方式、配气相位、配气机构主要机件的构造。(2)教学要求:掌握: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机件构造。了解:配气机构维护和检修方法。(3)课程实践四 配气机构的拆装 (4学时)目的:具有独立按正确的步骤、方法和要求对配气机构进行拆装的能力。要求:掌握配气机构正确的拆装步骤、方法和要求;熟悉顶置气门式配气机构的组成,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各主要机件的构造、作用与装配关系。主要内容:配气机构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配气机构拆装的步骤、要求。5、冷却系 (4学时)(1)教学内容:冷却系的功用、组成、冷却液循环路线;冷却系主要机件构造,冷却液的性能、成份及种类。(2)教学要求:掌握:冷却系的功用、组成、循环路线;主要机件构造;了解:冷却系的维修及故障诊断方法。(3)课程实践五 冷却系的拆装 (4学时)目的:具有分析冷却系工作循环、主要零部件正确拆装的能力。要求:掌握水泵的拆装方法、步骤。熟悉冷却系组成及各部件的装配关系,主要零件的构造和冷却水的循环路线。主要内容:冷却系的组成、工作过程及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6、润滑系 (4学时)(1)教学内容:润滑系的功用、组成,润滑方式、润滑油路。润滑系主要机件的构造。润滑油的成份,指标及牌号。(2)教学要求:掌握:润滑系的功用、组成和循环油路;主要机件的构造。了解:润滑系的维修及故障诊断;润滑油的成份,性能指标及牌号。(3)课程实践六 润滑系的拆装 (4学时)目的:具有机油泵和滤清器的正确拆装能力。要求:掌握机油泵和滤清器的拆装方法、步骤。熟悉润滑系组成及各部件的装配关系,主要零件的构造,润滑油路,曲轴箱通风的原理。主要内容:润滑系的组成、工作过程及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7、汽油机供给系(8学时)(1)教学内容:汽油供给系的功用、组成;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浓度、工况对浓度的要求;化油器的基本结构、附属装置及工作原理。供给系其它主要装置的构造及原理。(2)教学要求:掌握:供给系功用、组成;供给系主要部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了解:供给系的拆装流程。(3)课程实践七 汽油供给系的认知 (4学时)目的:巩固汽油供给系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维修。要求:掌握汽油供给系的结构、工作原理;了解汽油供给系的拆装。主要内容:汽油机的供给系的组成、工作原理。8、柴油机供给系(4学时)(1)教学内容: 柴油机供给系功用、组成。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等机件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电控柴油喷射系统构造与原理。(2)教学要求:掌握:柴油机供给系的功用、组成;供给系的维护及主要零部件的维修调试。了解:电控柴油喷射系统构造与原理。(3)课程实践八 喷油器、喷油泵的拆装 (4学时)目的:具有正确拆装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的能力。要求:掌握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的工作原理和正确拆装步骤。主要内容:喷油器、喷油泵及调速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拆装方法。9、发动机装配调试 (4学时)(1)教学内容:发动机竣工技术条件规范。发动机负荷特性、速度特性、调速特性、万有特性。(2)教学要求:掌握:发动机装配、调整方法及技术要求。理解:发动机特性及试验方法。10、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 (8学时)(1)教学内容:发动机异响诊断、气缸密封性诊断、油电路综合故障诊断。(2)教学要求: 掌握:发动机异响诊断方法;汽油机供给系、点火系简单综合故障诊断。(3)课程实践九 气缸压力的测量(2学时)目的:具有正确运用气缸压力表进行气缸压力测量并据此判断气缸活塞组技术状况的能力。要求:掌握气缸压力表的使用方法;测量气缸压力的条件、方法和步骤;学会由气缸压力判断气缸活塞组技术状况。主要内容:气缸压力的测量、压力表的使用、气缸活塞组的技术状况判断。(4)课程实践十 化油器式发动机点火系与供给系综合故障的诊断(2学时)目的:具有化油器式发动机点火系与供给系综合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能力。要求:掌握化油器式发动机点火系与供给系综合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学会油电路故障的区分。主要内容:化油器式发动机点火系与供给系综合故障中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和诊断排除方法。点火系与供给系产生故障的区别。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知识点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备注讲授实验习题机动小计总论22汽车发动机概论44曲柄连杆机构6410配气机构448冷却系44润滑系44汽油机供给系448柴油机供给系44发动机装配调试44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448总计401656五、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期中(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六、推荐教材和参考科目1、推荐教材:陈文华著: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2、参考书目:汽车构造、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等七、大纲编制说明本大纲中的课程实践教学根据目前已有的实验设备进行制定的,随着实验设备的更新,课程实践教学可以适当的调整。汽车构造与维修(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804054004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与维修(下)课程类别:必修总学时:48 理论教学学时:34 实践教学学时:14学分:3.0适用专业(含学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三年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的行驶原理,掌握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能进行底盘的使用、维修、检测、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2.任务:使学生了解汽车的主要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掌握汽车底盘的正确使用、维修、检测及调试方法,具有分析、判断和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并通过学习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创新精神。 二、先修课程汽车文化、汽车机械基础 三、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1、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汽车底盘技术的发展概况。(2)教学要求:了解:汽车底盘技术,国内外发展概况,初步认识汽车底盘。(3)课程实践一: 底盘总体组成认识(2学时)目的:具有识别发动机、底盘编号及17位码的能力。要求:掌握汽车底盘组成部分的整体构造;理解车内车外各机件安装、布置;了解维修工具;拆装维修作业操作规程;能识别17位码、发动机和底盘编号。主要内容:汽车底盘总体组成和底盘技术的发展状况。 2、离合器(2学时) (1) 教学内容:离合器的基本结构、功用、工作原理、分类。(2) 教学要求:掌握:离合器的基本结构、功用、工作原理、分类。理解:离合器的操纵机构的结构。(3)课程实践二:离合器的拆装(4学时)目的:具有基本独立完成离合器及操纵机构拆装和调整、零件检修,并符合技术要求的能力。要求:掌握离合器的总体结构和拆装流程。 主要内容:离合器的总体结构和拆装过程。3、手动变速器(6学时) (1) 教学内容:手动变速器的功用、类型、工作原理,手动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变速器的操纵机构、分动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2) 教学要求:掌握:手动变速器、变速器操纵机构、分动器的功用、类型和工作原理;普通齿轮变速器传动比的计算;理解:锁环式、锁销式同步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课程实践三:手动变速器的拆装 (4学时)目的:具有正确拆装手动变速器,并符合技术条件的能力。要求:掌握手动变速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拆装流程;理解手动变速器传动比计算。主要内容:手动变速器的拆装、手动变速器传动比计算。4、自动变速器(4学时) (1) 教学内容:理解自动变速器的功用、特点、组成,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能进行典型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分析。(2) 教学要求:掌握:自动变速器的功用、特点、组成,液力变矩器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简单行星齿轮机构,复合式行星齿轮机构,换档执行机构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分别掌握液压控制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理解: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的功用和组成。了解:欧式、美式、日式自动变速器。(3)课程实践四:自动变速器的拆装(4学时)目的:理解自动变速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能进行典型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分析。要求:具有自动变速器解体、清洗、检查和调整的能力。主要内容:掌握典型自动变速器的正确拆装顺序和调整方法,并符合技术条件;能正确运用各种拆装工具。5、万向传动装置(6学时) (1) 教学内容:万向传动装置的组成、功用和构造,万向节类型及工作特性。(2) 教学要求:掌握:万向传动装置的组成、功用、构造、布置型式及万向节的装配(3)课程实践五:万向传动装置的拆装(4学时)目的:具有正确拆装万向传动装置的能力。要求:理解十字轴式万向节的等速排列;等速万向节的等速原理。 主要内容:万向传动装置的拆装流程。6、驱动桥(6学时) (1) 教学内容:驱动桥的功用、组成与类型,主减速器与差速器、半轴与桥壳,四轮驱动系统。(2) 教学要求:掌握:驱动桥的功用、组成和类型;主减速器、行星齿轮差速器、托森差速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四轮驱动系统的组成、特点、类型、构造、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理解:半轴及支承型式、桥壳型式及其构造。(3)课程实践六:驱动桥的拆装(4学时)目的:理解驱动桥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要求:具有正确拆装驱动桥的能力。主要内容:驱动桥的拆装流程。7、车架与车桥(2学时) (1) 教学内容:车架的构造,转向桥与转向驱动桥结构、作用,转向轮定位。(2) 教学要求:掌握:车架的功用与要求、类型与构造; 理解:工字梁式和管式转向桥,转向驱动桥构造;转向轮定位的定义和内容。8、车轮与轮胎(2学时) (1) 教学内容:了解车轮的作用、类型、结构;掌握轮胎的组成、规格、型号、选用及维护。(2) 教学要求:掌握:车轮的组成、型式。理解:轮辋、轮毂、轮辐的构造及其连接与装配;轮胎的功用、类型、构造、规格;轮胎的装配与检修;轮胎的平衡、选配、换位。9、悬架(2学时) (1) 教学内容:悬架的组成、功用和类型,弹性元件、减振器、非独立悬架与独立悬架、半自动悬架和自动悬架、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结构与作用。(2) 教学要求:掌握:悬架的组成、功用、类型;各类弹性元件的构造和特点,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理解:可变阻尼系数式减振器;机械控制式和电子控制式主动悬架。(3)课程实践七:汽车前后悬架的拆装(4学时)目的:熟悉行驶系的组成与类型,车架、车桥、车轮、悬架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要求:具有对前轮前束和最大转向角检查与调整、车轮动平衡试验与调整、轿车前后悬架拆装、电控悬架调整的能力。主要内容:汽车前后悬架的拆装流程。10、汽车转向系(4学时) (1) 教学内容:转向系的功用、组成和类型;转向器及转向操纵机构、转向传动机构、动力转向装置、四轮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 教学要求:掌握:转向系的功用、组成和类型;掌握各类典型转向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与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布置情况,及各组成机件结构情况;理解:梯形机构的概念。了解:四轮转向汽车的特点与结构型式。(3)课程实践八:转向系的拆装 (4学时)目的:熟悉常见车型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结构特点及连接关系,动力转向装置的构造和原理。要求:具有转向系统主要总成、零部件的拆卸的能力。主要内容:循环球式转向器、蜗杆曲柄指销式和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正确拆装顺序及调整方法,动力转向器和转向油泵的正确拆装顺序。11、汽车制动系(8学时) (1) 教学内容:掌握制动系的功用与组成;车轮制动器工作原理;驻车制动器;制动传动装置;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 教学要求:掌握:制动系的功用、组成、要求;鼓式和盘式制动器的特点、构造和工作原理;理解:制动系统主要总成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课程实践九:制动系的拆装 (4学时)目的:熟悉制动系和制动传动装置拆装的顺序和要求;掌握气压制动系统和液压制动系统的调整方法;要求:具有对制动系和制动传动装置拆卸的能力。主要内容:掌握典型轿车制动系统的正确拆装顺序和调整内容,并符合技术要求。12、汽车防滑控制系统(4学时) (1) 教学内容:防滑控制系统的作用、类型及工作原理。(2) 教学要求:掌握:ABS和ASR的组成和工作过程;理解:附着系数与车轮滑移率的关系;防滑控制系统的作用;车轮转速传感器、制动力调节装置、电子控制装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知识点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备注讲授实验习题机动小计绪论22离合器22手动变速器426自动变速器44万向传动装置246驱动桥246车架与车桥22车轮与轮胎22悬架22汽车转向系44汽车制动系448汽车防滑控制系统44总计341448五、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期中(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六、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1、推荐教材:幺居标著: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2、参考书目:汽车构造、汽车底盘电子控制技术、现代汽车新技术。七、大纲编制说明本大纲中的课程实践教学根据目前已有的实验设备进行制定的,随着实验设备的更新,课程实践教学可以适当的调整。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804054009课程名称:消费心理学 课程类别:必修总学时:48 理论教学学时:48 实践教学学时:0学分:3.0适用专业(含学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三年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消费心理研究在汽车营销及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心理活动,了解影响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各种因素,了解怎样根据消费者心理规律来推销商品。 二、先修课程 无三、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1、 消费心理学概述(2学时)(1)教学内容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消费心理学的意义。(2)教学要求掌握: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理解: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消费心理学的意义。2、 消费者的一般心理过程 (2学时)(1)教学内容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过程;消费者对商品的情感过程;消费者对商品的意志过程。 (2)教学要求掌握: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过程;消费者对商品的情感过程;消费者对商品的意志过程。 3、 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2学时)(1)教学内容消费者的气质;消费者的性格; 消费者的能力;消费者的兴趣。(2)教学要求了解:消费者的气质;消费者的性格;消费者的能力;消费者的兴趣。4、 消费者购买过程的心理活动 (2学时)(1)教学内容消费者的需求心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心理;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心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心理(2)教学要求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心理。 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心理、购买决策心理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心理。5、消费者群体与消费者心理 (4学时)(1)教学内容消费者群体的概念及划分;消费者群体对个人消费行为的影响;主要消费者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家庭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2)教学要求掌握:主要消费者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了解:消费者群体的概念、划分及消费者群体对个人消费行为的影响;家庭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6、社会文化因素与消费者心理 (4学时)(1)教学内容社会文化概述;民族传统、宗教信仰与消费者心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与消费者心理(2)教学要求了解:社会文化概述;民族传统、宗教信仰与消费者心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与消费者心理。7、消费流行、消费习惯与消费者心理(4学时)(1)教学内容消费流行的概念、分类和形式;消费流行规律与消费心理导向;消费习惯与消费者心理(2)教学要求掌握:消费流行的概念、分类和形式。理解:消费流行规律与消费心理导向。了解:消费习惯与消费者心理。8、感性消费与消费者心理(4学时)(1)教学内容感性消费概述;感性消费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感性商品市场的营销策略(2)教学要求掌握:感性商品市场的营销策略。了解:感性消费概述及其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9、审美因素与消费者心理 (4学时)(1)教学内容消费者的商品美感;消费者审美的心理因素;消费者审美心理的差异。(2)教学要求掌握:消费者审美的心理因素。了解:消费者的商品美感;消费者审美心理的差异。10、商品因素与消费者心理(4学时)(1)教学内容商品的名称、商标、包装与消费者心理;商品的广告、价格与消费者心理;产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2)教学要求了解:商品的名称、商标、包装与消费者心理;商品的广告、价格与消费者心理;产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11、购物环境与消费者心理 (4学时)(1)教学内容购物环境外部形象与消费者;商店招牌、橱窗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商店内部设置与消费者心理;POP广告。(2)教学要求理解:购物环境外部形象与消费者;商店招牌、橱窗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商店内部设置与消费者心理;POP广告。12、营销沟通与消费者心理 (4学时)(1)教学内容营销人员与消费者的心理沟通;拒绝购买态度的分析与转化;消费者心理与促销策略。(2)教学要求掌握:营销人员与消费者的心理沟通;拒绝购买态度的分析与转化;消费者心理与促销策略。13、 企业形象与消费者心理 (4学时)(1)教学内容企业形象概述;企业形象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企业形象的塑造:CIS战略。(2)教学要求掌握:企业形象的塑造:CIS战略。了解:企业形象概述及其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知识点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备注讲授实验习题机动小计消费心理学概述22消费者的一般心理过程22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22消费者购买过程的心理活动22消费者群体与消费者心理44社会文化因素与消费者心理44消费流行、消费习惯与消费者心理44感性消费与消费者心理44审美因素与消费者心理44商品因素与消费者心理44购物环境与消费者心理44营销沟通与消费者心理44企业形象与消费者心理44总计48448五、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期中(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六、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1、推荐教材:消费心理学,马义爽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参考书目:经济学原理、心理学、市场营销。七、大纲编制说明1、本大纲是依据学院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参照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高等工科学校专业课程的基本要求而制订的。2、本课程在教学中要着重介绍消费心理研究在汽车营销及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心理活动,影响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各种因素等。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804054021课程名称:汽车维修企业管理 课程类别:必修总学时:48 理论教学学时:38 实践教学学时:10学分:3.0适用专业(含学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三年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2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把握汽车维修企业及其管理的轮廓,掌握汽车为修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汽车维修企业发展概况以及企业管理的不同特色,为进入社会参加实际的经济活动及企业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二、先修课程 无三、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1、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概述(2学时)(1)教学内容什么是汽车维修企业;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和职能;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2)教学要求掌握: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的基础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