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通风机 第一节离心式通风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 后向叶片的叶轮叶片出口安装角 2 90 如图9 20 c f 所示 其中 c 为薄板后向叶轮 f 为机翼形后向叶轮 这类叶型的叶轮能量损失少 整机效率高 运转时噪声小 但产生的风压较低 一般大型离心风机多采用此类叶型的叶轮 图9 21叶片的基本形状 a 平板叶片 b 圆弧窄叶片 c 圆弧叶片 d 机翼型叶片 2 2离心风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如图2 21所示 离心风机叶片的形状有 平板形 圆弧形和中空机翼形等几种 平板形叶片制造简单 中空机翼形叶片具有优良的空气动力特性 叶片强度高 风机的气动效率一般较高 如果将中空机翼形叶片的内部加上补强筋 可以提高叶片的强度和刚度 但工艺较复杂 中空机翼形叶片磨漏后 杂质易进入叶片内部 使叶轮失去平衡而产生振动 目前 前向叶片一般多采用圆弧形叶片 在后向叶片中 对于大型离心风机多采用机翼形叶片 而对于中 小型离心风机 则以采用圆弧形和平板形叶片为宜 我国生产的4 72型离心风机均采用中空机翼形叶片 2 2离心风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2 2 1 2机壳风机的机壳与泵壳相似 呈蜗壳形 如图9 22所示 它的作用是汇集叶轮中甩出来的气体 并将部分动压转换为静压 最后将气体导向出口 机壳可以用钢板 塑料板 玻璃钢等材料制成 其断面有方形和圆形两种 一般中 低压风机多呈方形 高压风机则呈圆形 目前研制生产的新型风机的机壳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转动 以适应用户对出风口方向的不同需要 图9 22机壳 2 2离心风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2 2 1 3吸入口风机的吸入口又称集流器 是连接风机与风管的部件 吸入口的作用是保证气流能均匀地充满叶轮进口截面 降低流动损失 如图9 23所示 目前常用的吸入口形式有圆筒形 圆锥形 圆弧形 锥筒形 弧筒形 锥弧形等多种 吸入口形状应尽可能符合叶轮进口附近气流的流动状况 以避免漏流及引起的损失 从流动方面比较 则圆锥形比圆筒形好 圆弧形比圆锥形好 锥弧形比圆弧形好 但是锥弧形吸入口加工复杂 一般用于高效通风机上 2 2离心风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2 2 1 4进气箱进气箱一般只使用在大型的或双吸的离心风机上 其主要作用可使轴承装于风机的机壳外边 便于安装与检修 对改善锅炉引风机的轴承工作条件更为有利 对进风口直接装有弯管的风机 在进风口前装上进气箱 能减少因气流不均匀进入叶轮产生的流动损失 断面逐渐收敛的进气箱的效果较好 图9 23吸入口形式示意图 a 圆筒形 b 圆锥形 c 圆弧形 d 锥筒形 e 弧筒形 f 锥弧形 2 2离心风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2 2 1 5前导器一般在大型离心式风机或要求性能调节的风机的进风口或进风口的流道内装置前导器 改变前导器叶片的角度 能扩大风机性能 使用范围和提高调节的经济性 前导器有轴向式和径向式两种 2 2 1 6扩散器扩散器装于风机机壳出口处 其作用是降低出口流体速度 使部分动压转变为静压 根据出口管路的需要 扩散器有圆形截面和方形截面两种 2 1离心风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离心式风机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当叶轮随轴旋转时 叶片间的气体随叶轮旋转而获得离心力 气体被甩出叶轮 被甩出的气体进入机壳 机壳内的气体压强增高被导向出口排出 气体被甩出后 叶轮中心处压强降低 外界气体从风机的吸入口 即叶轮前盘中央的孔口吸入 叶轮不停的旋转 气体就不断的被吸入和被甩出 就能源源不断地输送气体 2 2 2离心风机的工作原理 2 2离心风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9 2 3 1离心风机的旋转方式离心式风机可以做成右旋转或左旋转两种形式 从原动机一端正视叶轮 叶轮旋转为顺时针方向的称为右旋转 用 右 表示 叶轮旋转为逆时针方向的称为左旋转 用 左 表示 但必须注意叶轮只能顺着蜗壳螺旋线的展开方向旋转 2 2 1离心风机的主要零件 2 1离心风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2 2 3 2离心风机的出风口其出风口的位置一般表示为如图9 24所示 其基本出风口位置为8个 特殊情况可增加风口位置 见表9 1 在购买风机时一般应注明出风口位置 图9 24离心式风机出风口位置 2 1离心风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2 2 3 3离心风机的支承与传动方式风机的支承包括机轴 轴承和机座 我国离心式风机的支承与传动方式已经定型 共分A B C D E F六种型式 如图9 25所示 A型风机的叶轮直接安装在风机轴上 B C与E型均为皮带传动 这种传动方式便于改变风机的转速 有利于调节 D F型为联轴器传动 E型和F型的轴承分设于叶轮两侧 运转比较平稳 多用于大型风机 表9 1离心式风机出风口位置 2 1离心风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合理地选择风机 对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通风系统常见的风机有离心式通风机和轴流式通风两种 在除尘和气力输送系统中大都有采用离心式通风机 随着制粉技术的发展 配粉动力来源 罗茨鼓风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作为正压输送的也受到重视 本章重点介绍离心式通风机 同时介绍罗茨鼓风机 离心式通风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离心式通风机的构造如图所示 第一节离心式通风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第一节离心式通风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主要部件 机壳 叶轮 机轴 吸气口 排气口 轴承 底座等部件 当电动机转动时 风机的叶轮随着转动 叶轮在旋转时产生离心力将空气从叶轮中甩出 空气从叶轮中甩出后汇集在机壳中 由于速度慢 压力高 空气便从通风机出口排出流入管道 当叶轮中的空气被排出后 就形成了负压 吸气口外面的空气在大气压作用下又被压入叶轮中 因此 叶轮不断旋转 空气也就在通风机的作用下 在管道中不断流动 通风机的各部件中 叶轮是最关键性的部件 特别是叶轮上叶片的形式很多 但基本上可分为闪向式 径向式和后向式三种 第一节离心式通风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叶片出口角 叶片的出口方向 出口端的切向方向 和叶轮的圆周方向 在叶片出口端的圆周切线方向 之间的夹角 三种叶片形式各有特点后向式叶片的弯曲度较小 而且符合气体在离心力作用下的运动方向 空气与叶片之间的撞击很小 因此能量损失和噪音较小 效率较高 但后向式叶片只能使空气以较低的流速从叶轮甩出 空气所获得的动压较低 前向式叶片形状与空气在离心力作用下的运动方向完全相反 空气与叶片之间撞击剧烈 因此能量损失和噪音都较大 故效率就低 但前向式叶片能使空气以较高的流速从叶轮中甩出 从而使空气在风机出口处获得较大的静压 径向式叶轮的特点介入后向式和前向式之间 第一节离心式通风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机壳一般呈螺旋形 它的作用是吸集从叶轮中甩出的空气 并通过气流断面的渐扩作用 将空气的动压力转化为静压 离心式通风机所产生的压力一般小于1500毫米水柱 压力小于100毫米水柱的称为低压风机 一般用于空气调节系统 压力小于300毫米水柱的称为中压风机 一般用于通风除尘系统 压力大于300毫米水柱的称为高压风机 一般用于气力输送系统 第一节离心式通风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第二章通风机 第二节离心式通风机的性能参数 第二节离心式通风机的性能参数 一 风量通风机每单位时间内所排送的空气体积 称为风量Q 又称送风量或流量 其单位为米3 秒或米3 时 工程上常用单位是米3 时 风机所产生的风量与风机叶轮直径 转速 叶片形式等有关 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用下式表示 米3 秒或 米3 时 式中 Q 通风机的风量 D2 通风机叶轮的外径 米 V2 叶轮外周的圆周速度 米 秒 流量系数 与风机型号有关 风机的风量一般用实验方法测得 风量的大小与通风机的尺寸和转速成正比 在管道系统中 风量可以通过闸门或改变通风机的转速来调节 二 风压通风机的出口气流全压与进口气流全压之差称为风机的风压H 其单位为毫米水柱 风机所产生的风压与风机的叶轮直径 转速 空气密度及叶片形式有关 其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H Hv22或 H 0 000334HD22n2 式中 H 通风机全压 毫米水柱 空气的密度 千克 秒2 米4 当大气压强在760毫米汞柱 气温为20 1 2千克 米2 v2 叶轮外周的圆周速度 米 秒 H 全压系数 根据实验确定 一般如下 后向式 H 0 4 0 6 径向式 H 0 6 0 8 前向式 H 0 8 1 1 D2 风机叶轮的外径 米 n 风机的转速 转 分 第二节离心式通风机的性能参数 二 风压 风机的风压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 适当提高转速就能增大风压 在管道系统中 风压也可用调节闸门来改变 第二节离心式通风机的性能参数 三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称为功率N 功率的单位用千瓦来表示 通风机的有效功率 Ny千瓦 即 式中 Q 通风机输送的风量 米3 秒 H 通风机产生的风压 毫米水柱 102 千瓦与千克 米 秒之间的换算关系系数 1千瓦 102千克米 秒 第二节离心式通风机的性能参数 轴功率N与有交效功率NY之间的关系如下 式中 通风机效率 N 轴功率 千瓦当通风机的转速一定时 它的轴功率随着风量的改变而改变 一般离心式通风机的轴功率随着风量的增加而增加 三 功率 第二节离心式通风机的性能参数 四 效率通风机的有效功率与轴功率之比为通风机的效率 即 通风机的有效功率反映了通风机工作的经济性 后向叶片风机的效率一般在0 8 0 9之间 前向叶片风机的效率在0 6 0 65之间 同一台风机在一定的转速下 当风量和风压改变时 其效率也随之改变 但其中必有一个最高效率点 最高效率时的风量和风压称为最佳工况 通风机在管道系统中工作时 它的风量与风压应尽可能等于或接近最佳式况时的风量和风压 应注意使其实际运转效率不低于最高效率的90 第二节离心式通风机的性能参数 五 通风机的性能曲线通风机的性能曲线一般有H Q曲线 N Q曲线 Q曲线三种 这三种曲线常画在同一图上 统称为风机的特性曲线 根据特性曲线 已知Q米3 时 H毫米水柱 N千瓦 中的任何一值即可求得其它各值 第二节离心式通风机的性能参数 有的风机样本中风机中不列出特性曲线 而只列出选择风机的数字表格 性能表中每一种转速按流量 风压等分为八个性能点 表中所列出各性能点的最高效率 均在风机最高效率的0 8 0 9范围内 五 通风机的性能曲线 第二节离心式通风机的性能参数 六 转速通风机的转速n可用转速表直接测量 其数值用每分钟多少转 转 分 来表示 小型风机的转速一般较高 往往与电动机直接相连 大型风机的转速较低 一般用皮带传动与电动机相连 改变皮带轮的直径即可调节风机的转速 其关系如下 式中 n1 n2 风机 电动机的转速d1 d2 风机和电动机的皮带轮的直径 如要改变风机的转速 只要改变通风机或电动机中任意一个皮带轮的直径即可 当改变风机转速时 风机的特性参数 特性曲线也随之改变 亦即 风机在每一转速下都有其相应的特性曲线 第二节离心式通风机的性能参数 当转速改变时 风机的特性参数Q H N的变化可按下式计算 以上可见 如果通风机的转速由n改变为n 时 风机的风量变化与 的一次方成正比 功率变化与 所以在增加风机转速时 必须重新计算所需功率 注意原来配备的电机是否会过载 的三次方成正比 必须指出 通风机的几个性能参数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当通风机在管网中工作时 这些参数又受到网路特性的影响 所以要选择好 使用好一台通风机 不但要熟悉通风机的性能 还要了解网路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 转速 第二节离心式通风机的性能参数 第三节离心式通风机的选择 第二章通风机 第三节离心式通风机的选择 正确和合理地选择通风机 是保证通风与气力输送系统正常而又经济运转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 选择的通风机不但要满足管道系统在工作时所必须的风量和风压 而且要使通风风在这样的风量与压力下工作 效率为最高或在它的经济使用范围之内 目前 通风与气力输送所常用的一些通风机在国内都有生产 可直接从国家产品样本中找到 为了用户选择方便 样本上载有各种型式风机的性能曲线和选择曲线 并对不同型式和机号的风机用一定的符号和参数进行了编制 因此在进行风机选择前 必须熟悉产品样本 一 离心式通风机型号的编制方法 离心式通风机的完全标志包括 名称 型号 由全压系数 比转数 进风口形式 设计顺序号四个数组成 机号 传动方式 旋转方向和出风口位置 第三节离心式通风机的选择 例 某排尘离心式通风机全压系数为0 4 比转数为73 单面吸入 第一次设计 叶轮外径600毫米 用三角皮带传动 悬臂支承 皮带轮在轴承外侧 从皮带轮方向正视轩轮为顺时针方向旋转 出风口位置向上 按规定其完全标志为 排尘 或C 离心式通风机4 73 11No6C右90 用途名称全压系数比转数进口型设计序号机号传动方式旋转方向出口位置 一 离心式通风机型号的编制方法 第三节离心式通风机的选择 名称 按其作用原理称为离心式通风机 在名称之前冠以用途字样 一般也可以省略不写 当在名称前必须冠以用途字样时 要按表中规定采用汉字 或用汉语拼音字首的简写 一 离心式通风机型号的编制方法 第三节离心式通风机的选择 通风机的压力系数是指风机在最高效率点时的H值 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 H 效率最高时的压力系数 空气重度 千克 米3 g 重力加速度 米 秒2 H 效率最高的风机的风压 毫米水柱 叶轮出口圆周速度 米 秒 一 离心式通风机型号的编制方法 第三节离心式通风机的选择 通风机的比转数是在最高效率下 风量 风压与转速的关系 亦即标准风机在最佳情况下产生的风压为1毫米水柱 风量1米3 秒时的转数 它们的关系用公式表示 式中 ns 比转数n 转速Q 风量H 风压比转数是通风机的一个基本参数 上式表明 当风机转速n不变时 比转数ns大的风机型号 其风压较小 风量较大 比转数ns较小的风机型号 其风量较小风压较大 一 离心式通风机型号的编制方法 第三节离心式通风机的选择 机号用通风机叶轮外径的分米数前冠以符号No6 6号 风机的叶轮外径是6分米 即600毫米 传动方式共有六种 用表示 如图所示 一 离心式通风机型号的编制方法 第三节离心式通风机的选择 旋转方向叶轮的旋转方向 用 右 或 左 表示 从电动机或皮带轮一端正视 如叶轮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称为右旋风机 反之称为左旋风机 但以右旋作为基本旋转方向 出风口位置用角度表示 如图所示 一 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渠道排洪规划水利工程设计合同协议书范本
- 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协议书
- C4D导出文件轻松分享你的3D创意04课件
- 2025年冶金冶炼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全院院感知识培训
- 全铝家居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秋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课件 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2课时)
- 《计算机数据通信教程》课件第10章广域网
- 援鄂医疗队员发言稿
- 问题楼盘施工方案怎么写
- DB32-T 4757-2024 连栋塑料薄膜温室建造技术规范
- 个人征信查询授权书范本
- 2024新版实习律师协议
- 县乡教师选调进城考试《教育心理学》题库含完整答案【全优】
- 2024年莆田辖区新华书店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JTG-T 3331-04-2023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 营销优化策略研究方法
- 中国石油开采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 断指再植科普讲座课件
- 《儿童孟氏骨折》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