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化师范学院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2016 届) 题 目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及其理据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班 级 2012级4班 作者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副教授 学位 学士 论文成绩 2016 年 4 月 2目 录中文摘要1中文关键词1英文摘要1英文关键词1一、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2(一)情景导入2(二)激情诵读3(三)整体感知3(四)局部探究7(五)拓展延伸8(六)课堂小结8(七)布置作业8(八)板书设计8二、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9(一)教学目标的确定遵循“三个维度”9(二)教学环节的设置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10(三)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11(四)学习方式的选择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11(五)课堂教学的呈现遵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原则12参考文献12附文本133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及其理据文学院1204班 摘 要: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需求,确定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法和步骤。笔者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参考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以及在实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选自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中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做了一份详细的教学设计。从三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采用学生自由结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的学习方式,以赏析词人情感为脉络,具体展现了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并且阐述了如此设计的理论根据。关键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理据Niannujiao at Chibi Teaching Design and its Motivation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lass 1204TIANJia-xinAbstract: Teaching design is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 science method to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problems and the need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o determine the strategies, methods and step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writer made a detailed teaching design for Niannujiao at Chibi,which is selected from High school Chinese compulsory textbook. It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 of ordinary high school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knowledge learned , referred to excellent teaching design case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practice encountered. And the author set teaching goals from 3D (three dimensions). This paper embodies the entire process of teaching design specifically and describ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design by using the learning method based upon students cooperative inquiry by forming a team freely, combining teachers appropriate coaching ,and appreciating Ci poets emotion for the context.Key words: Niannujiao at Chibi;Teaching design;Motivation对于教学设计的界定一直存在多种说法,但其目的是一致的,其实也可以说成“一切为了学生”。相比较来说,国内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起步晚,有关内容较少,覆盖面窄,有很多空间可以挖掘。笔者虽自知才识有限,但也愿为这空白书写一笔,希望可以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对此做更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语文课程以其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优美性、涵盖面广、研究度深等因素而长期处在学生必修课程的首位,历来被认为是“百科之母”,对语文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更为重要。因教材是教学设计的主要研究对象,所以选择了语文高一必修教材中的一课,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念奴娇 赤壁怀古进行了教学设计。一、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强朗读,每位学生都可以声情并茂的朗诵。2.了解作者生平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3.学习本词写景、咏史、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掌握烘托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1.反复饱含情感的朗诵,如有置身其中之感,领悟词人的思想感情。2.透过具体的对景色的描写、对历史的咏怀,分析本词的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在词的艺术世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2.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渴望为国效力的人生理想与壮志难酬的急切苦闷,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具备旷达的胸怀和不懈的进取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祖国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努力拼搏的进取精神。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豪放词风的特点。教学难点:把握词作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正确理解“人生如梦”。教学方法:朗诵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与常规教学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多媒体播放音乐视频滚滚长江东逝水。刚才大屏幕上播放的是大家熟知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通过以前对文学、历史的学习以及观看影视作品,同学们都知道,三国是一个硝烟四起、连年征战的时代,其中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诸多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刘备、孙权联手抗曹以少胜多,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基础。如今,一千八百多年过去了,但是每一位为赤壁之战热血沸腾的人,一旦有机会来到这个古战场,当年火光冲天、杀声回荡的场景便会浮现于脑海,挥之不去。赤壁之战八百年后,苏轼来到了这里,写下了许多关于赤壁的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其中有一首词被誉为“千古一词”、豪放词的代表作、怀古词的典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集大成于一身的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板书题目、作者)(二)激情诵读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找准停连和重音,一定要读出激情满怀、豪情壮志的气势。2.老师范读。3.男生齐诵上片,女生齐诵下片。4.点一两名朗读优秀的同学为全班范读,师生一起点评。(三)整体感知1.题目“念奴娇”是著名的词牌名之一,唐代有一个很有名的歌妓叫念奴,传说她深得唐玄宗的喜爱,词调因此而得名。“赤壁怀古”是题目,说明这首词是苏轼游览赤壁这个地方的时候,触景生情,生发感慨,缅怀古人之作。2.分析上片通过多次诵读以及课前预习,结合书下注释,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疏通一下本词上片的大意?(点两名同学共同完成,老师归纳总结。) (师总结:长江的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浪花冲洗尽了那些在史书上千古留名的杰出人物。在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西边的那个地方,人们都说那是周瑜打败曹军的赤壁。陡峭杂乱的石壁直直插向天空,大浪激打着江岸,激起一堆堆如雪般洁白的浪花。万里江山像画卷一样展开,一时之间涌现出了多少英雄豪杰。)同学们觉得词的上片主要写了什么?(赤壁的景色)具体写了赤壁的哪些景色呢?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回答出一种景色。(大江、浪、故垒、乱石、惊涛)板书 大江 浪 故垒 写 景 乱石 惊涛作者是怎样写这些景色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具体分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指什么?(长江)作者是如何描写长江的,用了一个什么字?(大) 为什么这么写?(用“大江”更能体现出江水滚滚东去奔放的气势。)“大江东去”象征什么?(历史的长河不断滚滚向前,时间流逝不止,生命奔腾不息。)这句词中哪个字用得好?(“淘”)好在哪里?小组内讨论,各组内选出一个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在全班发言。(师明确:所谓大浪淘沙,一个“淘”字,一下子就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的气势,形象地表现出了历史的推进,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时空概念。既是写景又是写人,二者相融。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马上如过电影般闪过我们的眼前。可以这样说在江水滚滚东逝中的“水”已经超脱了它物理层面上的意义,而是已经成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载体。)这一句与哪些名句有相似之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廿一史弹词“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明日歌)这句词其实就是在说,人类的历史就像长江水一样生生不息滚滚流淌,无数的名垂千古的人物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能被后人记起来的又会有几人呢?那么作者登临此地忆起的风流人物又是谁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作者想到了谁?(三国时期的周瑜)周瑜是谁?(生展示课前预习的周瑜资料,如有不足之处师补充。)三国是一个乱世,催生了很多英雄,作者为何独写周瑜?这样写是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疑问都让我们在赏析下片时寻找答案。“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集中描写了作者所见的赤壁之景,哪位同学来描绘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奇形怪状的石头,参差交错,直插云霄;波涛怒号,犹如受惊的野马,异常暴戾凶猛,涌向岸边,撞向岩石,粉身碎骨,留下了一身洁白的粉末。)哪几个字用得好?自由探讨。(“穿”:描绘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挺拔姿势以及山崖的险峻陡峭。“拍”:表现出波涛的气势磅礴,力道极大。“卷”字:写出了浪花的汹涌澎湃,蔚然壮观,真是有声有色。)这样寥寥几笔的简单勾画便把赤壁的壮丽景色生动的呈现在我们眼前,既使我们领略了壮阔之景,又能使我们感受到赤壁之战时将士们浴血奋战时的激斗场面,还隐喻现实生活中的作者的内心犹如眼前的波涛翻滚、汹涌、难以平静,自己是否也应像石壁,有直刺苍穹的信念,自己是否也应像拍岸的巨浪,直撞向人生中的拦路石,哪怕是粉身碎骨!选一组同学到前面来在黑板上描画出这一景象,其他组还可以修改补充,同学们谈谈看到眼前这幅图景的感受。(视线远阔,声势浩大,豪放之景。)板书 大江 浪 故垒 写豪放之景 乱石 惊涛作者为什么会来到赤壁这个地方,书写下如此壮阔的景色呢?同学们谁知道?(学生展示预习收集相关资料。)(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是个通才、全才,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以词最为著称,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可是天妒英才,他一生命运多舛仕途不顺。北宋元丰二年,苏轼因作词讽刺新法,被有心之人冠以“文字诽谤君相”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后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副局长,一个闲职,于是他便开始辟畦种田、游山玩水、寻访古迹,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松情绪。元丰五年,此时苏轼已被贬于此两年多了,心中忧愁无限又无处排遣,于是他夜游赤鼻矶,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西,这里的景色使他心生感触,写下了这首词。)“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我们已经对上片的景色描写作了细致透彻的分析,再结合下片的词句,同学们认为这一句在全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承上启下)在上片之中作者极写赤壁壮阔之景,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认为作者在下片中会书写什么呢?(借景抒情)板书 大江 浪 故垒 写壮阔之景 抒 情 乱石 惊涛3.分析下片作者写了哪位“豪杰”?(周瑜)(板书 周瑜)作者是如何称呼周瑜的?(公瑾、周郎)为什么?(没有直呼名讳,称其字,表现出对周瑜的亲切,也符合词调的韵律。)为什么是“初嫁”而不是“出嫁”?同学们是怎么样理解的?男同学女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明确;历史上,小乔嫁给周瑜是赤壁之战十年前的事情,十年之前,小乔是东吴有名的美女,所谓美女配英雄,此处提及此事,而且用了“初嫁”,就是以此来显示周瑜乃青年才俊,年轻有为,令人羡慕,同时也是为了词调的美感和艺术效果进行一定的虚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周瑜的婚姻状况是?(美满甜蜜)板书 周瑜 婚姻 美满甜蜜哪位同学可以透过“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来形容一下周瑜的长相?(既有武将雄风,又有儒雅之态,带着时髦的气息,更能体现出他作为指挥官的潇洒不凡。)板书 周 瑜 婚姻 美 满 甜 蜜 相貌 英气勃发 儒雅有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又体现了什么?(师明确:在谈笑之间就取得的战争的胜利,有一定的夸张,目的是更加突出周瑜的才干出众、指挥得力、信心十足。赤壁之战,曹操兵十万,且训练有素,粮草充足,东吴仅三万,又军备匮乏,而周瑜作为主帅,还能如此谈笑风生,沉着从容,不现惊恐之色,而后巧借东风以火攻之法取得了胜利,使得曹操受到重创,有生之年再没南下。两相对比,更加突出周瑜的成功形象。以“樯橹”点出是水战,“灰飞烟灭”说明是火攻。)板书 周 瑜 婚姻 美 满 甜 蜜 相貌 英气勃发 儒雅有度 成就 功在当世 名在千秋下面找一位同学饰演我们刚刚分析的周瑜形象,要注意其中的神韵。对本词的赏析到这里同学们有感受到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感么?(豪放)板书 大江 浪 故垒 写壮阔之景 抒豪放之情 乱石 惊涛我们在分析上片的时候留下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写周瑜?”,那么现在就来看看周瑜与作者之间存在什么联系?板书 周 瑜 苏 轼 年龄 34岁 47岁 婚姻 美 满 甜 蜜 爱 妻 早 逝 相貌 英气勃发 儒雅有度 早 生 华 发 成就 功在当世 名在千秋 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赤壁是周瑜34岁就功成名就的主战场,而此时却是47岁的苏轼的贬谪之地,对比鲜明,细一想来,内心是何其悲凉,与其说作者是临赤壁怀古而“遥想公瑾”,不如说是作者由自己此时此地的境遇而联想到周瑜,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壮志未酬的苦闷和想要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也就无怪作者自嘲道“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作者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一心报国,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通才、全才、奇才,可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作者政治上受陷害,同僚中受非议,想到自己年岁已老还没有建立功业,内心涌动出无限的落寞与惆怅。板书 大江 浪 故垒 写壮阔之景 抒豪放之情 落寞惆怅 乱石 惊涛但是作者有沉浸在落寞惆怅之中无法自拔么?没有,如果词作写到这里就完结了那就不是苏轼了,转而作者又写“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自己的一生就像梦境一样,在历史的洪流中算得了什么,“千古风流人物”最后都不免是“浪淘尽”,只有这天上的明月和滔滔的江水才是永恒的,我还不如将这杯酒倒入奔腾不息的江水中敬给皎皎明月。作者迅速从失意中走出,可见其释然的道家思想和对自然的尊敬。板书 大江 浪 故垒 写壮阔之景 抒豪放之情 落寞惆怅 豁达释然 乱石 惊涛(4) 局部探究1.结合我们已经学过的苏轼的作品,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你眼中的苏轼?才华出众却受人嫉妒,出仕济世却屡次贬谪,一心报国却报国无门,实是郁闷。但是,他能从这些负面情绪中解脱,依然乐观豁达,而且他一直有着强烈的报国愿望,从以前的诗词中我们都有了解到他甚至想要带兵上前线为国捐躯死亦无憾,这样的苏轼真是令人佩服,老师深受教育,希望同学们也可以从中获得人生启迪。2.对全词进行解析之后,同学们认为苏轼豪放的词风在本词中有何体现?首先,体现在上片对赤壁壮阔景色的描写之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宏大,奇险壮丽。其次,体现在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上,通过与周瑜的对比,表明了对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和不懈的追求。3.作者是如何将写景、咏史、议论、抒情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以赤壁壮阔之景总领全词,奠定了全词激昂豪放的感情基调,而后借登临古迹咏史怀古,描绘出了三国名将周瑜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形象,进而与自己产生强烈的对比,生发议论,最后,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壮志难酬的急切苦闷,以及强烈渴望为国效力的人生理想和不懈的追求。(五)拓展延伸同学们,通过对全词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作者眼中赤壁的样子,也让我们大多数没有去过赤壁的人领略了赤壁的景色,下面呢就请同学们化身为赤壁景区的小导游,为更多的人介绍赤壁,让更多的人了解赤壁。(6) 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利用这节课对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赏析就到这里,同学们还有什么其他想法可以在课下或者是自习课进行讨论。所谓“说不尽的苏轼,道不完的苏东坡”不是我们一节课就能完全领悟的,他的其他方面有待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挖掘。(七)布置作业自己选择诗词进行配乐朗诵。(八)板书设计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1. 大江 浪 故垒 写壮阔之景 抒豪放之情 落寞惆怅 豁达释然 乱石 惊涛2. 周 瑜 苏 轼 年龄 34岁 47岁 婚姻 美 满 甜 蜜 爱 妻 早 逝 相貌 英气勃发 儒雅有度 早 生 华 发 成就 功在当世 名在千秋 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1(P1)(一)教学目标的确定遵循“三个维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1(P1)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中笔者正是如此设计的,如此设计课程最大的好处就是教学目标既明确又具体,而且可行性强,预期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1.在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笔者做了以下设计:朗诵是学习古诗词的基础,这其中的好处不必多说大家都十分明了,所以笔者设计了多次朗诵环节,夯实学生的朗诵基础,使学生掌握朗诵技巧,提高朗诵能力,有感情的朗诵全词既理解内容,又融入情感,还可熟读成诵。对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词牌由来等基础语文知识的介绍。作为高中学生对这些知识应该一点都不陌生,在学习本词的过程中又安排这些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为学习本词做铺垫。对全词上下片内容的解析,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心内容。从分析上片的景色描写入手,由总体理解所绘景色,到逐句探究,最后到个别字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波澜壮阔的景色所带来的大气磅礴的气势,一个铺垫引入在下片中词人要表达何种情感,透过与周瑜的对比得出词人面对困顿的人生境遇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要以此为榜样直面生活中的挫折,并且能够学会本词写景、咏史、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掌握烘托的写作手法。2.在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笔者的设计是以诵读法、点拨法和合作探究法为主,通过对全词的反复朗诵、学习小组对问题的深入探究,既各抒己见又合作统一。从上片景色描写的赏析到对下片中作者情感的理解,教师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只作为辅助者,适时点拨提供帮助,或者可以说是一个灯塔式的存在,起的作用是引领学生驾着学习的扁舟在知识的海洋中知晓方向。转变为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主动性,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辅助者,只是正确引领学生,适时点拨,在课堂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笔者如此设计期待会取得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落实学生是课堂主人的理念、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创建既有实用性又有趣味性的课堂的效果。3.在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笔者的设计是以培养学生豁达的胸襟和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由分析上片的景色描写入手,继而又有作者与周瑜的对比,引出作者是一个心胸开阔乐观豁达的人,同时又一心报国,极富爱国热情,这正与时下所倡导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努力拼搏的进取精神相契合。(二)教学环节的设置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1(P14)据此要求,笔者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安排了以下环节:1.以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入,由古典名著回顾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历史,由历史知识导出文学作品,已而引出本词是作者来到赤壁古战场之作。这一系列的导入课堂时间利用恰到好处,贴近学生认知、环环相扣、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好的接受理解词作的历史内涵,也利于在讲授本词的过程中对写作背景深入了解。2.在赏析词作时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学习古文,赏析诗词的过程中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环节的设定有利于学生了解诗词的内容、情感、风格和写作脉络,深入理解词作内涵。3.老师对学生进行朗诵指导以及学生多次有感情的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加深对词作的理解,并且不是机械的唱读,而是“美读”,是充分融入感情的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同时接受诗词情感的感染,这种方法十分有助于学生对词作情感的把握,而且还有利于诗词的背诵,让背诵由机械记忆转变为朗朗上口,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促进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升。4.在赏析上片第一句时对中国古典文化水文化的讲述,以及链接相关诗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世人所认可并以愈来愈推崇的态势发展开来,在此引入对“水”文化的浅述,一方面是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精华,对此产生兴趣,继承并发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教育学生以此“修身”,涵养品德,塑造性格。5.对文学作品和历史人物周瑜的探讨。周瑜虽有不足,但他确实是才华横溢、精忠爱国、年纪轻轻便功成名就的人才,将“优化”的周瑜树立为榜样,这对青年学生可以起到激励作用,愿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他们能够多向此看齐,树立远大志向,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增强爱国主义精神。由本课一首词引出影视、名著、朗诵、文学常识、课外延伸等多方面文化知识,以新型语文课程为基底,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丰富学生各方面知识。尤其是在对本词的朗诵上,通过教师指导,组内诵读,全班比拼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朗诵技巧,提升学生在朗诵方面的能力,也依靠朗诵深入体味词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并加深记忆。为了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笔者主要从苏轼的人生态度上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在分析全词的每一个细节中都融入对苏轼旷达的胸襟、乐观的为人、报效国家的人生理想的赞扬,以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具备旷达的胸怀和不懈的进取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祖国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努力拼搏的进取精神。(3) 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提到;要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就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建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都具有自己的发展优势和潜能的观点,并以此指导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2(P207)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一直努力做到上述要求,站在学生的立场看待语文、领悟本词,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探究学生的心里活动,把握学生心理动向,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深度挖掘的同时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分别指导,力求能达到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接受的最大化。比如在分析上片的环节中对壮阔景色描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挖掘,有什么景色,如何描写景色,有哪些字用得好,“穿”“拍”“卷”三个字为什么用得好,这样的景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等之后,设计了一个学生作画环节,如此一来,枯燥的分析就变得富有趣味了,抽象的描写就变得具体了,呆板的教学也动起来了;在分析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时,由上片的壮阔之景引入,而后用周瑜与作者在年龄、相貌、婚姻、成就四方面作对比,明显的对比结果跃然纸上,容易理解,体会出作者抒发的是与壮阔之景相承接的豪放之情;在课程结束的作业布置上,开放课后作业形式,留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四)学习方式的选择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P(15)据此,笔者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中著意设计了多次小组合作讨论、男女合作讨论、自由组合讨论,与本词相关的文学常识也主要依靠学生课前预习过程中利用书籍、互联网等多方面收集资料。例如,在分析上片的环节中笔者设计了“小组讨论找出描写的赤壁景色”,“小组讨论找出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在分析下片时男女同学探讨为什么是“初嫁”而不是“出嫁”;在介绍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时以学生课前预习为主,教师在学生没说到的地方做补充,强调生平与写作背景中与本词相关的重点。在这种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又有相互间的合作和探究,既获取了知识,还完成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并培养了学习兴趣,从中收获快乐,(五)课堂教学的呈现遵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原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1(P3)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中为了实现这一要求笔者特意安排了三个学生活动的环节:在分析完上片的壮阔之景后让学生根据师生一起的分析和自己的理解在黑板上为赤壁景色作画;在分析下片周瑜形象时请学生上台表演;在赏析全词之后的拓展延伸环节请学生化身为赤壁景区的导游,向更多的人介绍赤壁的美丽景色。希望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允许范围内如天马行空般思绪飞扬、自由畅想,充分释放天性,在以共同的语文课堂为基石的约束下带有独自特点的成长,在共性中培养每一学生个体的个性,做与众不同的那片叶子,增强课堂趣味性,转变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任务二 风筝的制作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劳动浙教版五年级下册-浙教版
- 机械厂仓储管理制度
- Project 1说课稿-2023-2024学年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牛津上海版(深圳用)
- 化肥厂备品备件存储规章
- 教育培训机构保密合同范本
-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合同
- 第6课 竖提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 4.9.1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说课稿-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下册
-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
- 第7课 网络文明博客-博客的使用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辽师大版2015七年级下册-辽师大版2015
- 2025至2030中国老鼠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
- 种植农具介绍课件
- 幼儿意外伤害急救处理
- 3.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 培训机构十项管理制度
- 老年患者护理质量管理
- 国家职业标准 6-11-01-03 化工总控工S (2025年版)
- 竞选青协笔试题及答案
- 《肾淋巴瘤》课件:肾脏淋巴瘤的病理与治疗
- 202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