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旅游法》的旅游合同优化研究.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旅游法》的旅游合同优化研究.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旅游法》的旅游合同优化研究.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旅游法》的旅游合同优化研究.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旅游法》的旅游合同优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分类号: D9 单位代码: 11395 密 级: 学 号: 1115220131 题 目基于旅游法的旅游合同优化研究作 者院 (系)管理学院专 业旅游管理指导教师答辩日期2015 年 5 月 16 日学生毕业论文榆 林 学 院毕业论文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毕业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愿意承担一切相关的法律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摘 要2013 年我国出台了人们期盼多年的旅游法。旅游合同结束了长达 30 多年无名合同的历史。弥补由于我国旅游合同私法规制真空地带带来的不足。但旅游法中对精神损害赔偿是否可以作为一种违约责任的救济方式,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如何,赔偿精神损害的标准怎样确定。并对旅游消费者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频繁出现格式条款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了旅游合同中出现格式条款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本文首先对旅游合同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论述,接着就旅游合同的类型和法律性质进行了阐述;其次介绍了域外的旅游合同立法情况并作了相应评析;再次分析了我国旅游合同立法的现状并剖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旅游法的相关规定对纠纷的实质和解决进行分析。有纠纷往往就会涉及到赔偿,而对于旅行社损害赔偿的研究,我国的旅游基本法并不如国外法律规定健全,虽然关于惩罚性的损害赔偿制度是本次旅游法的一大亮点,但精神损害赔偿与时间损害赔偿我国法律并未规定,通过对域外相关制度的分析和比较,本文为我国旅游法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和构想。 关键词:旅游合同;纠纷;损害赔偿;优化17目录ABSTRACTIn 2013, China promulgated the law of tourism people looking forward to many years of . Travel contract, ending more than 30 years of history of the nameless contract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the travel contract of our country private regulation vacuum brings. But the tourism law in the spirit of damages whether can be used as a kind of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remedies, compensation for spiritual damage conditions, how to determine the standard of the compensation for spiritual damage. The format of the terms of the phenomenon of the tourism consumers in the contract signed by the analysis, summed up the reason of phenomenon in the travel contract format terms, and some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also brought the tourism disputes arising from the improper performance, major travel agencies, tourism disputes arising from breach of contract disputes, help people travel the unauthorized transfer of contract disputes,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the essence of tourism law and settlement of the dispute analysis. There are disputes often relate to compensation, and compensation for the damage of the travel agency, Chinas tourism law and foreign law as sound, although the system of punitive damages compensation is a major highlight of the tourism law, but the spirit of damages and compensation law of our country has not stipulated, through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extraterritorial related system, in this paper, for Chinas tourism law further perfect put forward proposals and ideasKeywords: Tourism contract; The dispute; Compensation for damage目录摘 要IABSTRACTII目录III一、绪论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二)研究方法2二、旅游合同概述3(一)旅游合同的概念31广义旅游合同32狭义旅游合同3(二)旅游合同的性质3三、旅游法中对旅游合同的规定及常见纠纷5(一)旅游法中对旅游合同的规定51合同的签订52合同的变更53合同的解除64不可抗力影响的处理65违约的情形及处理6(二)旅游合同常见纠纷71旅行社零负团费72强制购物事件频频发生83旅行社随意变更行程增自费景点9(三)旅游合同常见纠纷分析91旅行社方面引起的纠纷102因辅助单位引起纠纷113旅游者方面引起的纠纷124不可抗力方面引起的纠纷12四、基于旅游法的旅游合同的优化措施14(一)在旅游合同中增加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想141我国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现状142国外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143我国建立旅游合同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154对建立旅游合同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想15(二)在旅游合同中增加时间浪费赔偿的构想151国外旅游合同时间浪费赔偿制度152我国旅游合同制度中时间损失赔偿的构想,16(三)对旅游合同中格式条款问题的优化构想161出现旅游合同格式化的原因162解决旅游合同中格式条款的措施17五、结论18参考文献19致 谢20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没有与旅游相关的基本法,在处理旅游合同纠纷时,法官大都只能依照民法通则、合同法总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原则性规定,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相关行政法规、规章,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法律适用困难、同类案件不同判决等诸多问题。到 2013 年颁布并实施了旅游法,对旅游合同有了专门规定,是几十年来唯一部对旅游合同周全而详细规定的法律,实现了学术界要求把旅游合同作为有名合同的心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镇居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据统计,平均国内旅游人数每年增长10%。到2015年将达到33亿人次。城乡居民平均每年2次旅游,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总额的10%。目前,旅游经济占全国GDP比重越来越高,预计在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会将达到世界旅游强国的行列。(如图1.1)图1.1 2020年世界旅游目的地预测(资料来源;国家旅游网)随着中国旅游业不断发展,中国旅游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游客和旅行社之间的纠纷也在与日俱增(如图1.2)。旅游合同作为规范旅游活动、规定旅游者与旅行社权利与义务关系,因此研究旅游合同中存在的问题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图1.2 19902014年中国旅游业质量保障协会旅游纠纷调处数(资料来源;中国旅游业质量保障协会)本文研究意义:一是有利于把握旅游合同的立法依据,结合新颁布的旅游法来分析旅游合同的优化问题,二是分析了旅游合同违约的损害赔偿问题,有利于更好的保护游客的利益。三是分析旅游合同中的格式条款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有助于旅游合同的开展和纠纷的解决,也有助于规范旅游市场的秩序。(二)研究方法法律解释学方法:通过文义解释的方法,对旅游服务合同的概念、法条及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比较考察方法:对我国和其他国家旅游合同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横向比较,找到区别,再提出我国旅游合同制度的相关规定。文献研究法:本文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比照相关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旅游合同的认识和研究。二、旅游合同概述(一)旅游合同的概念在旅游学研究中,旅游合同的概念并不统一,明确旅游合同的概念是研究旅游合同的基本前提。旅游合同也被称为旅游契约或旅行契约。旅游合同学者大多将其分为广义和侠义。广义的旅游合同包括了狭义的旅游合同以外的一些旅行社与其他旅行辅助人之间订立的合同。1广义旅游合同广义旅游合同指除了游客和旅行社订立的合同外,还包括旅行社与酒店、餐饮公司、交通部门。商店、景点订立的住宿合同、用餐合同、运输合同、购物合同、游览合同等。典型的采用广义旅游合同的代表国家有前南斯拉夫国。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广义旅游合同,合同与合同之间联系不够充分。增大了旅游合同订立的范围,缺乏共同性。旅行社与辅助企业订立的合同应依照合同法或其他法律,因此大多数国家并不采取广义旅游合同2狭义旅游合同德国民法典对旅游合同的定义非常简单明确:旅行社提供服务。旅游者支付价款。台湾法律历来沿袭德国法律,对旅游合同的规定也和德国相同。日本旅游法的旅游合同指的是: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订立权利义务的契约我国对旅游合同的概念采用狭义说指不包括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合同在内,因旅游合同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以精神享受为目的,住宿、用餐、交通等合同都是为了达成旅游合同的辅助合同。在我国曾经的合同法征求意见稿中对旅游合同的规定也可体现。学者韩玉灵指出旅游合同是双方事人签订、改变、结束权利与义务的合同关系。我国2013年颁布的旅游法中对旅游合同的概念未作出明确规定,但在第 112 条第三款对包价旅游合同作出规定,明确包价旅游合同是包括酒店、餐饮、运输、景点游览、导游等两项以上的服务,游客向组团社支付总体价款的合同。由此看出,我国旅游法亦是采取狭义说。(二)旅游合同的性质一直以来,关于旅游合同的性质在理论上有着较大分歧,其原因在于旅游合同包含了各种辅助行为,如住宿、交通、餐饮、购物、景点游览等等,这些辅助行为综合起来形成旅游合同,旅行社并不是直接向旅游者亲自给付,而是通过其他履行辅助人如旅馆、饭店、铁路公司、航空公司进行给付,这样使得旅游合同更加复杂,其性质也容易混淆,因此对旅游合同着重点不同就会引起对旅游合同性质认定的不同旅游合同具备买卖合同的性质。旅行社买卖的商品是无形的服务,旅行社将组合旅游计划出售给游客,其中旅行社有特殊的渠道以优惠的价格或者批发价格获得与饭店、酒店、铁路公司、航空公司等合作的机会,旅游者参加旅行团,将获得旅行社提供的全程服务。旅行社作为提供者,对这种“一揽子”的服务承担着瑕疵担保责任。与买卖合同不同之处在于:旅行社作为合同义务人却不直接向游客提供产品和服务,而通过其他企业的行为,如航空公司、酒店、铁路等直接向游客提供服务。旅游合同具有承揽合同的性质。德国民法典将旅游合同视为承揽合同相类似的合同。我国台湾沿用与德国的观点。旅游组织者将游览、交通、餐饮、娱乐、住宿等服务整合加工,提供给旅游者,旅游者支付报酬,此时是符合合同法第 251 条的规定的。因此旅游合同具有承揽合同的性质。许多学者也赞成把旅游合同看作承揽合同。但与承揽合同不同在于,旅游合同是在合同履行之前就支付相关费用,承揽合同是在工作完成之后支付相关费用。且旅游合同提供的是一种无形精神消费品,而承揽合同是特定的物品旅游合同具有委托合同的性质。旅游行程开始前,旅行社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如给旅游者办理相关手续,联系履行辅助企业或地接社,如旅行社给游客办理出游各种证件和手续,如签证、饭店等,所以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具有委托代理关系。与委托合同不同在于,旅行社不用依照委托人的意志处理事务,且旅游合同是有偿的。笔者认为,旅游合同虽不是一种新产生的合同,但以上学说都只反映了旅游合同的某一方面特征,旅游合同应该为兼具上述特征的综合性混合合同。旅游合同中的酒店、饭店、游览、交通等都可以归入其他的有名合同中,如买卖合同、承揽合同、委托合同等。这些合同具有整体性。因此,本人认为,可以把旅游合同当作一种综合性的混合合同。目前,学界和各国立法都认识到了旅游合同的独特性,我国在旅游合同立法立法相对落后,但在 2013 年也把旅游合同实现有名化,使得旅游合同中复杂的关系问题得到进一步的妥善解决。三、旅游法中对旅游合同的规定及常见纠纷(一)旅游法中对旅游合同的规定本次立法的目的在于规制行业中的“零负团费”现象,控制景区门票涨价,建立导游和组团社之间良性关系。旅游法第五章对旅游服务合同进行了规定,内容细致具体,给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合同的签订旅游法规定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签订书面合同应当注意下面几项问题:1、旅行社在与某单位签订合同时,应明确实际参加旅游者与该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且该单位在合同中的签章必须是单位公章或者合同专用章,切不可使用财务专用章;2、旅行社组散客团时,须与团中每位旅游者签订书面合同,并由其签章,若该旅游者没有签订合同资格时,须注明为该团中有签订合同资格的旅游者的携带人员,且注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旅游法规定旅行社在订立合同时要向旅游者说明详细旅游行程安排,旅游地的人文风俗、对旅游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等应尽到如实告知义务,如以下内容:1、行程安排;2、成团的最低人数;3、交通、住宿、餐饮等安排及标准;4、各项活动中的内容及时间;5、自由活动时间;6、费用数额及支付方式;7、违约责任及争议处理方式,同时,旅游法还要求旅游者就自身的健康信息也需要如实告知旅行社,此举的目的在于保障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安全。2合同的变更旅行开始之前,旅游者可以将合同中自身的权利义务转让给其他人,法律要求旅行社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这里的正当理由是指新加入的旅游者不适合此次旅行的理由,包括新入旅游者的年龄、健康问题,是否具有人身自由等等。因为换人而导致旅游成本的增加的,费用由原旅游者及新加入旅游者共同承担。旅游法规定了未达到约定人数不能出团的处理方式。在组团人数没有达到旅行社与旅游者约定人数的情形下,旅行社有合同的法定解除权,但是对解除的期限有限制,境内旅游需提前七天通知旅游者,出境旅游的应当提前三十天通知旅游者。法律规定了上述情况下旅行社的另外一种处理方式,可以在征得旅游者书面同意的情况下,委托其他旅行社代为履行原合同内容。此种情况下,依旧是组团社与旅游者之间存在合同关系,组团社与受委托的旅行社之间存在合同关系。在实际旅行过程中,若受委托的旅行社不恰当的履行导致对旅游者违约时,旅游者只能先向组团社主张违约责任,组团社再向受委托的旅行社追偿。3合同的解除本次旅游法对旅游者做出了倾向性的保护,在规定二者的法定解除权时,赋予了旅游者随时法定解除权,而组团社是有条件的法定解除权。法律规定在旅游行程结束前,旅游者均可以解除合同。而旅行社只有在法定的情形下才可以行使解除权,上述情形指旅游者危害其他旅游者或者公共安全的情形。但无论是由旅游者解除合同,还是旅行社依法解除合同的,法律都规定旅行社应当在扣除必要的费用后,将余款退还给旅游者,但造成旅行社损失的,旅游者应当赔偿。解除合同后,旅行社有协助旅游者返回出发地或者合理地点的义务,一般情形下返程费用由旅游者自行承担,只有在旅行社有过错时,费用由旅行社承担。4不可抗力影响的处理意外事件分发生,责任并不能够归结于合同双方的任何一方,这是双方都无法预估到的,法律也规定了在意外事件发生时,若合同不能够再履行下去,即旅行行程不能改继续的,双方都有权解除合同。如果合同不能够完全履行的,旅行社可以向旅游者做出解释后,提议在合理范围内做出变更。比如原计划去游览A景点,后去A景点的途中发生塌方,无法到达,但此时可以去B景点游玩,旅行社可以将上述情况向旅游者做出解释,提出建议,但是旅游者可以接受变更,也可以解除合同。因为合同解除或者变更的,除因采取安全措施支出的费用、造成旅游者滞留而增加的返程费用是由双方共同承担外,其他费用都是由旅游者承担。5违约的情形及处理违约责任作为民事责任的一种,是合同中的一方因没有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承担的民事责任。违约责任一般在合同中都是对等的,双方不符合约定履行的,将承担同等的责任。但在旅游法中增加了规定,在符合以下3点的,旅游者可以要求旅行社支付旅游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赔偿金:1、旅行社有履行合同的条件;2、旅游者要求旅行社履行,但遭拒绝;3、最终导致旅游者人身损害、滞留等严重后果的。旅行社在承担违约责任的同时,如果有拒绝履行合同、擅自变更旅游行程严重损害旅游者权益的,还需要承担行政责任,具体内容为:责令改正,处三万以上三十万以下罚款,并责令停业整顿;造成滞留等严重后果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二)旅游合同常见纠纷国内旅游行业近几年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同时,一些旅游“被宰”、门票翻倍收、领队吃回扣等旅游乱象在网络上受到众多网民的热议。1旅行社零负团费我国的旅游“零负团费”现象频繁出现,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这一阶段恰恰正是我国旅行社整理数量快速增加的时期,1990年我国旅行社数量仅为1603家,到2001年,我国旅行社数量突增到了10716家,到2008年更是增长到两万多家(如图1.3)图1.3 19922008年中国旅行社规模趋势图(国家旅游统计年鉴)随着旅行社数量的增加,我国旅行社的利润也开始锐减,20世纪90年代前后中国旅行社利润一直保持在10%以上,到1996 年我国旅行社平均利润已经下降到了2.7%到2001 年旅行社利润基本维持在1%之后,旅行社利润一路下滑,至2005年我国旅行社平均利润已降到0.11%(如图1.4)图1.4 19992005年旅行社利润趋势图(19952005年全国旅行社业务年检情况通报)旅游业“零负团费”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不断冲击我国的旅游市场,打乱我国旅游市场环境,严重侵害了旅游者的出游质量,原来有较高品位的旅游也变得如此庸俗。他的经营模式从“零利润”到“零团费”再到“负团费”经营风险不断扩大,最终导致经营隐患不断发生,“零负团费”的本质特征决定它对旅游业只能带来危害,制约旅游业健康发展,2强制购物事件频频发生在旅游纠纷中强制购物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如轰动全国的“北京导游持刀强迫游客购物”2013年7月,网友爆料称,京P12306旅游大巴载客游览八达岭长城和十三陵,途中至少停留6个购物点,导游用武力胁迫游客购买烤鸭、果脯等食品和纪念品。到了中午12点左右,因为全车乘客在购物景点的消费没有达到导游的要求,司机居然就不开车了。有游客要求启动发车,导游甚至开始破口大骂,并且持刀对游客行凶,要求游客下车。在链接的视频中记者看到车内一男子情绪激动,口中一直谩骂另外一个人,并扬言“要弄死你”。3旅行社随意变更行程增自费景点目前旅游消费者自我维权意识较强,旅行社在与客人出游前签订合同时,对行程计划都有明确约定,游客在报名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如果在行程中,由于天气原因,其中一个景点在征得全团游客同意后予以取消。同时,在未征得大家同意的情况下,导游临时调换了某个购物点或其它景点让游客游玩。图1.5(资料来源;网络图片)如果导游私自改换旅游景点,这违反了旅游法第9条第一款“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和第41条第二款“导游和领队应当严格执行旅游行程安排,不得擅自变更旅游行程或者中止服务活动”等规定。此外,旅行社还应该依据旅游法第67条第二项“因不可抗力或者旅行社、履行辅助人已尽合理注意义务仍不能避免的事件,影响旅游行程的,按照下列情形处理:首先是合同解除的,组团社应当在扣除已向地接社或者履行辅助人支付且不可退还的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另外合同变更的,因此增加的费用由旅游者承担,减少的费用退还旅游者(三)旅游合同常见纠纷分析通过对中国旅游业质量保障协会调处旅游纠纷分类统计表可以看出在旅游合同常见纠纷中引起纠纷的原因主要包括旅行社不适当履行引起的纠纷、旅游辅助人违约引起的纠纷,旅行社“买团”、“拼团”引起的纠纷,签订格式条款引起纠纷等原因。了解旅游纠纷引起的原因有利于更好的促进旅游立法,保障旅游者权益。1旅行社方面引起的纠纷通过表1.1可知旅行社“卖团”、“拼团”、拟定格式条款。行程瑕疵。强制购物、导游服务质量问题等。其主要是由于旅行社方面造成。在旅游纠纷中占据绝大部分。旅行社的“卖团”“拼团”现象,是指旅行社在征的旅游者同意后把多个旅游团中的团员拼凑在一起,在同一个旅游目的地观赏游览。在旅游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旅行社走向集团化,旅行社合法、规范的“拼团”现象越来越普遍,也有其必要性,不仅不应当禁止,而且应该鼓励。因为在旅游行业中,报团旅行比自由行花费更少的原因就是通过游客在数量上取胜的特点使旅行社能够与交通部门、酒店、游览区、娱乐场所等方面订立更加廉价的合同,这样就可以达到游客与旅行社双赢的结果。但是一旦旅行团人数无法达到发团标准,则营业人必然是不能获得预期利润的。如果禁止旅游企业之间的“拼团”现象,显然是强人所难的。例如,国安旅行社组织去太原的旅游团未达到成团人数,那么国安旅行社会找到其他旅行社,国安旅行社会把游客交给其他旅行社。国安旅行社会对游客承担责任,而受让旅行社不会承担责任旅行社转让合同的法律规定但如果“拼团”未获得旅游者的同意时,就侵犯了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知悉权和自主选择权,使旅游者处于完全被动,一旦报团,只能任由旅行社安排。如此一来,每家旅行社对消费者承诺的都是不一样的标准,而地接社按照统一标准接待,必然会损害部分旅游者权益,从而引起旅游纠纷、投诉。新颁布的旅游法第63条和我国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34条都规定:旅行社需要委托其他旅行社接待旅游者的,必须要将地接社或其他旅行社的情况详细告知游客。如果受让旅行社、目的地的旅行社履行合同义务不当,造成了旅游者人身财产损害,组团社要为此负责任,并且不能以转让后的旅行社、地接社的原因向旅游者进行抗辩,拒绝承担违约责任表1.1中国旅游业质量保障协会调处旅游纠纷分类统计表案由调处件数百分比人数赔偿金额卖团拼团354724.01%1487821,525,445格式条款194313.15%737916,296,556行程有瑕疵190812.92%1904324,121,343强制购物180412.22%75898,889089导游服务质量14429.76%856313,892,254饭店变更11257.62%81949,687,343护照问题9236.25%242912,013,989不可抗力3942.67%28053,348,864意外事故2511.7%9857,753,003变更行程2281.54%15782,697,589订金2021.37%14801,984,597行李遗失1931.31%4351,459,905代偿1541.04%1553258,992,999中途生病1280.87%7661,477,646飞机延误1230.83%12522,244,260溢收团费1220.83%8382,059,842取消旅游项目1060.72%7781,744,540小费及服务费800.54%260213,568拒付尾款490.33%8201,030,500滞留旅游地390.26%2381,196,930因签证遗失致行程耽误100.07%49116,300合计14771100%95891192,746,562(注;数据时间1990.03.012014.12.31)2因辅助单位引起纠纷在旅游合同中,景区,酒店、运输公司、饭店等在性质上来说都是旅游辅助人。旅行社与履行辅助人之间,通过委托、买卖合同来完成合作关系。并且由旅行社向其支付报酬。这些单位或企业与旅行社一般是长期的业务合作关系,在商业合作关系中,各个单位服务标准不一、质量不同,出现品质瑕疵,使得合同不能达到约定标准,如因酒店的实际住宿档次低于合同约定的档次,交通堵塞耽误旅游者的行程,景区突然不对外开放等等,这些非旅行社的原因都会引起纠纷在我国民法中认为合同义务人与其他为了配合合同实现,第三人承担同等的责任。合同法 121 条规定:合同当中有一方是因为其他人的原因给合同的履行造成障碍,必须要向另一方承担责任。依照新的旅游法第 71 条对此问题也进行规定。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旅行社也应当为履行辅助人的行为负责任。履行辅助人的服务应当看作是旅行社服务的延伸,而履行辅助人与旅游者之间并不存在合同关系,它提供的对象是旅行社而不是旅游者。另外,由于旅行社与履行辅助企业是长期合作关系,更能了解履行辅助企业的实际状况,所以旅游营业人对与其订立合同的相关企业、公司或经商户有认真审查的从义务,对其行为承担责任。只要发生了违约的情形,不论是旅游企业自身还是履行辅助人造成的,原因不重要,只要结果是没有达到约定的服务,旅行社就必须承担全部的责任。但是,新的旅游法明确只要游客有损伤,就可以要求旅行社承担责任,然后由旅行社再去向履行辅助人或供应商追偿。这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对旅行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法第 71 条还规定,由于交通工具给旅客造成伤害,不由旅行社来承担,但是旅行社有义务帮助游客向公共交通部门索赔,最终由公共交通的营业人承担责任。这个规定对旅行社是一个非常有利,降低了旅行社的经营风险。但弱或旅行社的火车专列,旅游大巴、包机等只对旅游者开放,对其他公民不开放,不属于公共交通的范畴,而是属于履行辅助人的角色,如果包机、火车专列造成人身财产损害事故,旅游者可以要求旅行社承担责任3旅游者方面引起的纠纷在旅游合同纠纷中也存在着大量由于旅游者自身造成的如中途生病、对旅游合同中的认识不全,缺少法律意识及其他在旅游过程中的一些无理由求。旅游法规定旅行社在订立合同时要向旅游者说明详细旅游行程安排,旅游地的人文风俗、对旅游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等应尽到如实告知义务。同时,旅游法还要求旅游者就自身的健康信息也需要如实告知旅行社,此举的目的在于保障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安全4不可抗力方面引起的纠纷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分发生,责任并不能够归结于合同双方的任何一方,这是双方都无法预估到的,法律也规定了在意外事件发生时,若合同不能够再履行下去,即旅行行程不能改继续的,双方都有权解除合同。如果合同不能够完全履行的,旅行社可以向旅游者做出解释后,提议在合理范围内做出变更。比如原计划去游览A景点,后去A景点的途中发生塌方,无法到达,但此时可以去B景点游玩,旅行社可以将上述情况向旅游者做出解释,提出建议,但是旅游者可以接受变更,也可以解除合同。因为合同解除或者变更的,除因采取安全措施支出的费用、造成旅游者滞留而增加的返程费用是由双方共同承担外,其他费用都是由旅游者承担。四、基于旅游法的旅游合同的优化措施(一)在旅游合同中增加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想在旅行过程中旅游消费和精神享受是融为一体的,旅行社一旦违约,受到损害的不单是旅游者的经济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体验大自然心,放松心情,所以对于旅游者精神受到的损害,应该有相应的法律救济。1我国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现状在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只能适用于侵权责任,而旅游合同纠纷只适用违约责任。而对于精神损害赔偿能否应用在旅游合同纠纷的情况下,但是如果违约时也发生侵权,受害者可以选择要求加害方承担侵权责任使其受到的精神伤害得到赔偿。在实践中法官对此类案件的判决结果上有很大幅度的自由裁量权,大部分法官秉承一贯法律原则,由于精神损害赔偿没有法律依据,对此请求采取不予支持的态度。在旅游法中并没有承认旅游合同中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究其原因在于:第一,精神损害无法估计。该观点认为精神方面的损害具有无形性主观性,难以通过金钱来衡量,第二,发生旅游合同纠纷时,也可以当作是一种消费合同,根据买方受到欺诈可获得两倍的赔偿来维护权利。但实践中,法官也不支持旅游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请求。第三,双方在签约时精神损害难以预料,签约后的风险和成本难以预计,如此规定,会限制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旅游交易。2国外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英美法等国的法律某些合同违约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旅游合同就是其一。在美国,认为精神享受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利益,在旅游合同这种特殊的合同中尤为重要。所以,如果旅行社违约使旅游者精神上受到损害,另一方就必须赔偿。因为旅游从本质上是为了追求精神层次的享受,如果在旅游活动中导游甩团,降低酒店标准,必然会使旅游者精神上受到损害。在英国,合同违约也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但进行了严格的限制,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签订合同的目的是消除难过;二是合同目的是为了精神上的享受;三是合同纠纷导致了精神上的痛苦。3我国建立旅游合同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鉴于以上分析和国内外立法比较,笔者认为建立旅游合同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第一,是立法中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当旅行社违约时,旅游者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支付费用后,并未享受到旅行过程中应该带来的舒适和愉悦。使旅游者产生焦虑、不满、愤怒等情绪。实践中,由于旅行社的违约成本低,使得他们肆无忌惮。若法律对违约后产生精神损害赔偿加以明确,加重旅行社违约负担,能促使更好的促使旅行社服务游客,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第二,有利于规范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只有保证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使旅游者乐意、放心的参加旅行活动。旅行社也势必会不断提高企业文化,提升导游素质,提高自身企业形象,增强竞争力,从而促进整个旅游业的更好发展4对建立旅游合同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想笔者认为要在旅游合同中增加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要有以下几个条件为前提:一是旅行社存在违约行为。通常为强迫购物,减少路线,服务较差,降低酒店档次等有违反合同内容的行为,这必然会使游客在精神遭受痛苦。二是旅游者事实上精神遭受损害。旅游本身是为了追求精神享受,是一种精神消费,通过了解其他国家对此问题的研究,表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认同的,也是未来立法发展趋势所在。旅行社开展旅游活动,目的就是让游客在旅行中享受精神和心灵的愉悦,一旦违约,合同不能实现,甚至会给游客留下阴影。三是旅行社的违约行为与精神损害要有因果关系。在旅游过程中,精神损害的原因可能并非旅行社造成,(二)在旅游合同中增加时间浪费赔偿的构想古至今对于时间利益的保护都未曾得到立法者的关注和重视。虽然时间是永续存在的,但对于每个人来说,时间是有限的,1国外旅游合同时间浪费赔偿制度旅游过程中的时间浪费损害赔偿最典型的立法表现是德国和台湾地区,都规定可以按日来赔偿损害。由于各个国家旅游法律的发展不同,明确了时间浪费请求权的只有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以及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2我国旅游合同制度中时间损失赔偿的构想,由于时间是无形的,赔偿的目的在于抚慰旅游者,其次要对旅行社起到一定的制裁作用。数额太低不能弥补旅游此受到的损害,难以惩戒旅行社的违约行为,数额太高又不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加重了旅行社的负担。笔者认为,赔偿的数额应订立合同时约定,也可以考虑损害严重程度、浪费时间的多少、团费的总额等情况,确定适当比例。(三)对旅游合同中格式条款问题的优化构想1出现旅游合同格式化的原因经济社会中签订合同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一件事情,为什么旅游行业中签订的合同会出现这么多的格式条款,甚至在旅游合同中出现格式条款可以成为行业里面约定俗成的东西,综合分析来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等。旅游消费者所选择的旅游目的地一般是非常不了解的地方,他们对旅游经营者安排的旅游目的地的住宿,就餐,购物等基本情况根本不了解,至于衡量旅游经营者的安排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符合实际就更无从判断了。所以作为旅游消费者在签订旅游合同的时候,在产品选择,产品的鉴别力方面存在硬伤,导致在签订旅游合同的时候很容易叹旅游经营者牵着鼻子走,在自己不知觉的情况下就掉进了旅游经营者设计的合同陷阱。其次,旅游合同的内容是预先拟定的。很多旅行社与旅游消费者签订旅游合同时所使用的旅游合同内大部分内容是已经拟定了的,旅游者作为消费者根本没有就旅游中的具体内容逐条磋商的机会。在签订旅游合同的过程中,旅游消费者要么是同意合同中的条款,要么是拒绝合同中的条款,没有折中的条件,也不存在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即使在旅游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旅行社仍然将格式条款,甚至是不平等条款用于旅游交易行为中,与旅游行业中普遍采用预先拟定好内容的合同是有很大关系的。最后,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影响中国人历来崇尚中庸知道,推崇能忍则忍,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国内消费者收到这种观念影响很大。首先在旅游合同签订时,习惯了卖方市场环境下的消费方式,即卖什么我就怎么买,不习惯根据自己的个性左右卖方的商品。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有些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还有些消费者虽然知道旅游经营者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觉得多事不如少事,就忍忍过去了。再加上目前我国在旅游消费者投诉,维权方面在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消费者的维权路走得比较艰难。综合这几个方面,旅游合同中的格式条款现象更力口重要了2解决旅游合同中格式条款的措施改变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提高其维权意识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逐渐改变国内消费者的在旅游消费方面的观念,教育提醒国内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消费过程中遇到格式条款的时候可以选择修改条款等,当旅游消费者遭遇侵权时及时的通过各种维权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旅行社准备多种版本的旅游合同如果为了操作方便,旅行社确实需要准备拟定好的合同的话,可以在拟定合同的时候多准备几份旅游合同,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多种合同中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份进行签订。或者通过在合同中设置备注栏等将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备注栏里面书写清楚。这样既方便了旅行社的操作,又在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