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设计.doc_第1页
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设计.doc_第2页
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设计.doc_第3页
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设计.doc_第4页
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 1 章绪论 1 1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 1 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概况 1 1 2 1 国内研究现状 2 1 2 2 国外研究现状 2 第 2 章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设计原则 4 2 1 综合性能检测站主要功能 4 2 2 检测站的规划设计原则 4 2 2 1 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 4 2 2 2 符合当地城乡发展规划原则和要求 4 2 2 3 规划应有利于检测站的可持续发展 4 2 2 4 合理利用资源 5 2 3 检测站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5 2 3 1 科学的总体规划 5 2 3 2 与检测纲领和检测工艺相适应 5 2 3 3 与国家 行业 地方有关法律 法规相适应 5 2 3 4 合理设置汽车检测线 检测车间 计算机控制系统 停车场 试车道路 业务厅等辅助设 施 6 2 3 5 消防设施 环境绿化符合相关规定 8 2 3 6 试车道路的要求 8 第 3 章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 10 3 1 工艺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10 3 1 1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10 3 1 2 符合检测站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要求 11 3 2 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 11 3 3 检测项目和参数的确定 12 3 4 检测设备设施的确定 13 3 4 1 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评价 选择 13 3 4 2 确定检测设备设施的依据 13 3 4 3 检测设备的配置 14 3 5 检测站投资预算和经济分析 14 第 4 章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设计 15 4 1 建筑布局 15 4 2 检测工位的确定和检测工艺流程的布置 16 4 2 1 具体工位设计 16 4 2 2 检测线布局分析 21 4 3 检测车间设计 22 4 4 计算机控制系统 24 结 论 26 论文小结 27 致 谢 28 参考文献 29 2010 届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I 摘 要 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布局 根据生产 使用 安全 卫生等要求 综合利用环境条件 合 理确定场地上所有建筑物 构筑物 交通运输线路 工程管线 绿化和美化等设施的 平面布置 搞好总平面布置是为了给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 使企业在良好的生产 环境中经营 保证检测任务的顺利完成 优化检测环境 提高检测效率 综合性能检 测站的布局中 检测线 检测项目 检测设备 检测车间 工艺设计 检测站投资预 算都是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检测站要合理配置资源 又要以充分的资源保证 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 标准的贯彻 同时在保证检测数据准确 可靠的条件下追求检 测的效率的提高 特别是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检测的信息化 网络化 自动化已广 泛运用 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 可靠 检测过程的有序和高效 关键词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 检测线 布局 检测设备 工艺设计 王铁军 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设计 II A AB BS ST TR RA AC CT T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the layout of the test stand by the production use security and public health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the reasonable grounds that all the buildings structures and transportation lines the project pipelines greening and beautify facilities such as the plane Our plane is always ready to give enterprises to create a good production conditions enterprises in the production environment and ensure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test and optimize the de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mproving efficiency to detect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test stand within the layout testing and inspection items and detect equipments scrim and crafts design inspection stand investment budge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yout of the test stand to a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adequate resources to ensure that the relevant state laws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and testing to ensure precise and reliable data on the conditions for the detection of efficiency improvement Especially the detection of technology and detection of information and networking autom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detect to ensure precise and reliable data and detection procedures and orderly and efficient Keywords specifications for multiple function obdii layout inspection equipment technics design 2010 届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1 第 1 章 绪论 自80年代起 汽车检测业在我国兴起 经过将近20多年的迅猛发展 现已在全国 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兴行业 为交通行业管理部门对汽车维修质量监督和车辆技 术状况的控制 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并为定期检测和新机制的推行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 1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为了适应我国道路运输业车辆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建设 中广泛应用了高新技术 已经逐步形成高效率 智能化和规范型的检测站网络 但是 一些检测站的功能和作用 由于受当初建设规划 建设投资限制以及设计上的差异等 诸多因素影响 不能达到或者满足辖区内的车辆检测的要求 当然对于这些检测站可 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改造来达到检测站联网建设的要求或者提高分析检测能力 但是工 艺布置 工艺流程和建筑结构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将会难以解决 因此对综合性能检测 站的布局设计就尤为重要了 汽车检测机构是一个一次性投入较大 经济效益并不太高的为社会提供机动车辆 技术数据的服务型机构 该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有汽车制造 流通 物流 维修以及 质监 公安 交通 工商 环保 政法 保险等行业管理部门 按检测机构的工作性 质可分为 为自身服务的内部检测机构 为汽车定型服务的以道路测试为主的检测机 构和以室内检测为主的主要服务于在用车辆的检测机构 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平面布置 的目的是要满足汽车检测工艺过程的要求 保证检测任务的完成 其设计原则是既要 满足工艺要求 叉要经济合理节省建筑投资 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布局 根据生产 使用 安全 卫生等要求 综合利用环境条件 合 理确定场地上所有建筑物 构筑物 交通运输线路 工程管线 绿化和美化等设施的 平面布置 搞好总平面布置是为了给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 使企业在良好的生产 环境中经营 保证检测任务的顺利完成 优化检测环境 提高检测效率 1 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概况 综合性能检测站能担负车辆安全 环保方面的检测任务 又能担任汽车维修中的 王铁军 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设计 2 技术检测 还能承担科研 制造和教学部门的有关汽车性能测试和参数测定 这种检 测多而且齐全 自动化程度高 既可以进行快速测试 以适应年检要求 有科研进行 高精度的测试 已满足技术评定的需要 这种检测站的检测结果既可以为交通运输管 理部门发放或者吊车车辆运营证得依据 也可以作为维修单位车辆维修质量的凭证 1 2 1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汽车检测站 特别是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 的建设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和进步 为了适应我国运输业车辆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 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建设中广泛应用了高新技术 已经逐步形成高效率 智能化 规模化的汽车性能检测网络 但是我国的检测线各个工位的布置 形式多为直线通道 式 有的检测线多台设备紧靠在一起 比较紧凑 是由于各个工位检测速度快慢不均 将整线检车效率下降 设备之间互相干扰 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我 国的检测线是线多人少 一般检测站只有一条检测线 有几十名工作人员 车辆排队 等待 一长串被检车轮流在室内检测线上进行各工位检测 常常使检测室的排放 噪 音和污染达到不可容忍的地步 因此检测站各个工位的布置应该符合国情的需要 详 细 合理 科学的布置检测站 近年来我国车辆检测系统的计算机联网控制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特别是相继出现检测设备光机电和机电理化的组合技术 已经具备有专家系统和智能 化功能 能对汽车技术状况进行检测 适时诊断出汽车故障发生的部位和原因 因此 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建设上 可根据自己的规模 投资条件 合理地选择计算机 联网控制方案 达到与检测工艺合理配套的目的 1 2 2 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国外汽车检测设备在智能化 自动化 精密化 综合化方 面都有新的发展 应用新技术开拓新的检测领域 研制新的检测设备 随着电子计算 机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汽车检测诊断 控制自动化 数据采集自动化 检测结果直接 打印等功能的现代综合性能检测技术和设备 进入 80 年代后 计算机技术在汽车检 测技术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已出现集检测工艺 操作 数据采集和 打印 存储 显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软件 使汽车检测线实现了全自动化 这样不 仅可避免人为的判断错误 提高检测准确性 而且可以把受检汽车的技术状况储存在 计算机中 即可作为下次检验参考 还可供处理交通事故参考 德国不但是汽车生产大国 而且在汽车的使用 维护 检测方面均有独到之处 德国的汽车维护检测设备和使用水平上整体高于国内 设备配备非常注重实用性和专 业性 大多为某一车型的检测诊断设备 而且在维修过程中设备使用率非常高 德国 2010 届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3 的汽车检测站统一归交通部管理 汽车检测站是完全经营性质的企业 交通部位委托 具有资格的汽车检测机构直接进行汽车检测站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交通部和检测机构 仅仅是委托关系 然而所委托的汽车检测机构对交通部负责 王铁军 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设计 4 第 2 章 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设计原则 综合性能检测站平面布置是为了给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 使企业在良好的生 产环境中经营 保证检测任务的顺利完成 优化检测环境 提高检测效率 2 1 综合性能检测站主要功能 综合性能检测站能担负车辆安全 环保方面的检测任务 又能担任汽车维修中的 技术检测 还能承担科研 制造和教学部门的有关汽车性能测试和参数测定 这种检 测多而且齐全 自动化程度高 既可以进行快速测试 以适应年检要求 有科研进行 高精度的测试 已满足技术评定的需要 这种检测站的检测结果既可以为交通运输管 理部门发放或者吊车车辆运营证得依据 也可以作为维修单位车辆维修质量的凭证 2 2 检测站的规划设计原则 汽车检测站大体分为两类 即安全环保检测站和综合性能检测站 检测站规模取 决于年度就检车辆数 服务区域内运行车辆数 车辆年度增长率 报废率和进站就检 率等因素 检测站工艺布置分厂区布置和工位布置两种 厂区布置主要有两种 即常 规厂区设计和远程厂区设计 工位布置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2 2 1 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 检测站是利用现代技术 使用不解体的方法 让车辆快速通过检测设备仪器即完 成检测 诊断工作 故车辆检测过程是一个快速运转的流水线作业过程 对检测站的 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及其发展状况 汽车是经济发达程度的体现 车辆的 拥有量及增长状况等因素 是确定检测站的规模的重要依据 2 2 2 符合当地城乡发展规划原则和要求 检测站是一个一次性投入大 长期见效的工程 其规划设计时 必须考虑与当地 城乡发展规划建设相吻合 符合城乡发展规划思路 交通应安全 方便 由于进出检 测站的车辆较多 不宜规划在人口密集区和车辆流量较大道路不畅的地段 2 2 3 规划应有利于检测站的可持续发展 在检测站的规划时 应充分满足现行的法律 法规和检测技术标准 同时应考虑 今后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在场地 检测车间 设备 设施和控制系统应留有扩展的空 间 以保证法律 法规和检测技术标准更新时用较少的投入或不投入就能满足要求 2010 届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5 使检测站能持续有效的运行 2 2 4 合理利用资源 在检测站规划时 应充分根据现有的检测业务和今后能够开展的其他业务 进行设 施设备的配置和场地厂房的合理布局 作到功能齐全 组合方便 以最少的资源最大 限度地满足各类汽车检测任务的要求 使一次性投入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 3 检测站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综合性能检测站的总体规划的目的是要满足汽车检测工艺过程的要求 保证检测 任务的完成 其设计原则是既要满足工艺要求 叉要经济合理节省建筑投资 2 3 1 科学的总体规划 检测站的总体规划设计与其他工业企业一样 在有限的条件下 必须考虑法律 法规 政策及技术标准的因素 必须依据车辆保有量确定检测纲领 根据检测纲领配 置检测设备设施和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条件及工作人员数量 最后 根据总体规划的设 计 确定投资规模并进行检测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 形成检测站总体规划的可行性报 告 检测站的总体规划是检测站的工艺设计和建筑施工设计的重要依据 必须做到科 学 合理 先进 2 3 2 与检测纲领和检测工艺相适应 检测纲领是检测站根据服务的对象 检测项目参数 适应车型等因素 全年能检 测的车辆辆次 具体涉及到当地现有车辆数 年度增长数 年度报废数以及车辆管理 规定 车辆维修质量检验规定等因素 一般是通过调查 统计 分析 预测和计算而 获得的 要达到检测纲领 必须对检测性质 检测项目分类 通过统计分析 才能制定检 测线 检测车间 的具体工艺设计 该设计是检测站总体规划的具体细化 若总体规 划不能与检测纲领和检测工艺相适应 检测站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 造成投资浪 费 并达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而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2 3 3 与国家 行业 地方有关法律 法规相适应 检测站在总体规划设计上必须符合国家 行业 地方有关法律 法规 自觉遵守 国家 行业 地方有关法律 法规 在具体工艺设计上应重点考虑涉及到有关检测站 及机动车管理 检验 检测 环保 安全等方面的法律 法规 技术标准 检验方 法的要求 不仅要能满足现行要求 而且还应考虑到标准的更新及与国外检测机构接 轨等因素 在规划设计时应留有发展 扩展 的空间 王铁军 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设计 6 2 3 4 合理设置汽车检测线 检测车间 计算机控制系统 停车场 试车道路 业务 厅等辅助设施 检测站在规划设计时其各种设施应满足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 GB T17993 200X 中的第 7 条的规定 检测线的设置应在总体规划中根据检测流程进行合理设置 应充分考虑到检测线 与业务厅 待检停车场 已检停车场 试车道路 车辆进出 行人及行车安全以及其 他配套设施的位置和功能相匹配 不能有流转不畅 堵塞和瓶颈现象 在检测线上根 据工艺流程保证各检测工位有足够的空间 各工位间应根据所能检测的最大车型的长 度确定安全距离 保证既能形成流水作业 又使各工位间不相互干涉 在检测线入 出 口处应有足够长 一般为 1 5 倍最大车型的长度 的引车道和醒目的交通标志 以保证车辆进出安全 检测线内设有非工作人员行走区域 并有安全防护装置 以保 证检测工作的安全进行 同时 还应考虑检测站功能的扩展和发展的需要 应留有相 应的位置 检测车间的设计首先应根据检测站承担的检测项目及车辆保有量和执行的技术标 准来决定检测线的条数和长度 目前 一般有单条 双条及三条 多条 检测线布置 方式 具体为安全线 综合诊断线 综合线 诊断线 安全线 综合线 诊断线等方式 也可按车型分别设置大车线和小车线 考虑检测项目的多少 检测工位数量和检测车 辆的长度尺寸来决定车间的长度及宽度 一般为五工位 单条线时 80 x7m 考虑到车间内的噪音 空气污染及车辆通行高度 合理确定车间高度 车间内的 废气污染 在车间布置时应了解当地的风向和风力等气象资料 车间的进口应与风向 逆向 对废气排放较重的工位置于进口处 同时在车间两侧增设自然通风装置 这样 既减少了车间内的废气污染 保证了空气流通 同时节约了强制通风的动力能源 减 少了因采用强制通风带来的噪音污染 使检测车间的卫生指标达到 工业企业设计卫 生标准 GBZ1 的要求 根据检测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合理设计车间的采光面积和保暖面积 满足 建筑采 光设计标准 GB T50033 和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 的要求 以保 证检测车间的光照和温湿度 使检测环境条件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以延长设备设施的 使用寿命 同时 检测车间在检测站所处的位置应略高于其他设施 以保证车间排水 畅通 检测车间地面一般采用彩色磨石地面 以保证车间的美观和整洁 其纵 横向坡 度在全长和任意 10m 长范围内应不大于 1 0 平整度应不大于 3 0 在汽车制动检验 台前后相应距离内 地面附着系数不低于 0 7 在进行车间动力能源设计时应满足 通 2010 届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7 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 的要求 车间需要供给电源 气源和水源 一般采用电缆沟布置 为保证施工 检查和维修的方便 电缆沟采用分层设计 即水 路 气路 强电 弱电由下至上分层设置 汽车检测线的控制操作模式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人工手动控制阶段 计算机 半自动控制阶段和计算机全自动控制阶段 目前 许多已采用了计算机全自动控制方 式 这种方式又可分为集中式控制和分布式控制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 计算机控制系 统是检测站的核心 是检测站先进性 科学性和可靠性的体现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计 算机控制系统应满足 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JT T478 的要求 同时应考虑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信息快捷录入能力 检测线各工位灵活调度能力 工位 控制和数据采集的稳定能力 工位检定 校准的方便能力 检测数据信息的储存 查 询 输出 复现和数据修改能力 检测财务处理能力 检测标准方法更新的修改能力 计算机控制系统可扩展能力等 在规划设计检测站的停车场地时应根据检测工艺流程 检测节拍和日检测数量进 行综合考虑 按照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通用要求 GB T17993 200X 的要求 检测站应设置有停车场 停车场面积应与检测能力相适应 不允许与检测场地 试车 道路和行车道路等设施共用 停车场地一般分为待检停车区和已检停车区 应有明显 的标识加以区分和分开设置 进检车辆 待检车辆和已检车辆的行驶路线应符合检测 工艺流程 不能有相互交叉和碰头现象 以保证检测车辆行进有序 安全行驶 综合 考虑已检停车区的面积一般为检测线能同时检测车辆 按检测线设计能通过的最大型 车辆计算 数量的 1 5 2 5 倍即可 待检停车区的面积一般为检测线能同时检测车辆 按检测线设计能通过的最大型车辆计算 数量的 3 4 倍即可 若检测站通行能力强 且日检测数量较多时 可在已检停车区 待检停车区设置专职人员对车辆进行指挥和 调度 以充分保证场内车辆安全 有序 从而确保检测线高效运行 检测用业务大厅的规划设计一般采用与检测车间成 T 形或 L 形的设置 业 务大厅应宽敞 明亮 其面积应根据检测工位数 停车场能容纳的车辆数及试车道的 车辆数的总和所带来的客户人数 按 2 3 人 车计 乘上客户所需活动面积再加上业 务大厅内各种设施所需的配套面积来设计 大厅内的业务办理台布局和色调应给客户 一种亲近感 充分体现 以客户为关注焦点 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大厅墙上应设置检 测站的检测工作程序 员工工作守则 服务质量承诺 检测收费标准以及其他信息资 料 同时 在大厅内设置上线车辆检测动态显示装置 增加检测工作的透明度 以充 分展示检测的公正性 检测站的辅助设施是为车辆检测提供服务和保障的各种设施的总称 一般包括检 王铁军 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设计 8 测所需的能源供给设施 办公设施 职工休息生活设施以及车辆调修设施等 在规划 设计时在充分满足其功能的前提下 应相对分隔 以保证安全生产 虽然 检测站没有高大建筑 但站内强电 弱电分布复杂 而检测站是一个向社 会提供公正检测数据的技术服务机构 人身安全 财产安全 检测数据安全是正常开 展检测业务的保障 在规划设计时对各种设施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雷 防静电措施 满 足 建筑物防雷设施规范 GB50057 的要求 检测站的能源消耗为电能 虽然电能消耗不大 但检测用电设备较多 且为了保 证站内美观 各种线路一般都铺设在地下和走暗线 在规划设计时必须满足 通用用 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 由于检测站的控制系统多使用计算机控制 为 保证其控制可靠有效 数据信息不会因突然停电而丢失 应配置不间断电源 在条件 许可下 应配置发电设备 以保证检测工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开展 2 3 5 消防设施 环境绿化符合相关规定 检测站的设备多 机动车辆多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严格按照国家 行业 地方 有关消防条例 法规的规定执行 应设有消防通道 消防栓 根据仪器设备的分类配 置足够的灭火器材 根据检测站规模的大小设置专 兼 职安全人员 定期 或不定 期 检查消防设施和宣传消防知识 保证安全生产 由于检测站的功能在逐步增加 检测站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美化环境 营造良 好的工作氛围也是检测站规划设计必须考虑的 美化环境 设置应有的绿化面积应符 合当地的规划 满足当地的要求 一般可采取在各工作间区域设置矮小绿化带以示隔 离 在检测车间及试车道路周围设置能吸收有害气体的绿色植物 既美化了环境 有 降低了污染 使检测站环境卫生符合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 的要求 2 3 6 试车道路的要求 按照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通用要求 GB T17993 200X 的要求 试车道 路的承载能力应满足受检车的轴荷需要 试车道路应符合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B T12534 及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7258 等标准的要求 检测站在 规划设计时应从场地的长度 试车安全等方面考虑 首先 应根据检测站检测项目确 定站内需进行道路试验的参数 再根据确定的参数考虑试车道的长度和宽度 且宽度 不小于 8m 从安全角度考虑 一般试车道路设置在检测车间后面 试车方向最好与检 测线车辆行进方向一致 同时 在试车道进出口区域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防止非工 作人员和非试车车辆自行进入 以免引起安全事故 在试车道路设计时应根据检测站 所能检测车辆的最大轴荷确定道路的承载能力 应保证试验车道路为平坦 硬实 清 洁 干燥且轮胎与地面间的附着系数不小于 0 7 的水泥或沥青路面 且试车道路的 2010 届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9 纵 横向坡度在 0 1 以内 王铁军 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设计 10 第 3 章 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 汽车检测是要在不解体条件下测试动力性 经济性 安全性 可靠性 环境污染 等项目 参数和故障诊断 依据国家 行业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汽车检 测项目和参数分属汽车产品 综合性能 安全性能 环境保护 汽车维修产品 汽车 零部件产品 汽车进出口商品等检测 3 1 工艺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工艺设计是要根据检测站的设计任务书和可行性报告所确立的产业方向 根据国 家现有政策 法律 法规的要求 合理进行总体规划 工艺布局 根据业务方向确立 工艺路线 配置设备设施和人员 计算机网络 生产纲领 投资预算和经济分析 环 境和安全评价以及水 电 气资源论证等 汽车检测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 是属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 既有服 务性质 又有生产性质 其产品是检测的数据和实验报告 因此检测工艺既要合理配 置资源 又要以充分的资源保证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 标准的贯彻 同时在保证检测 数据准确 可靠的条件下追求检测的效率的提高 特别是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检测 的信息化 网络化 自动化已广泛运用 所以汽车检测站在工艺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成 熟的现代技术 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 可靠 检测过程的有序和高效 3 1 1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汽车检测站的建设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因为汽车检测涉及汽 车制造 改装及改造 道路运输 汽车维修 运行安全 环境保护 保险 进出 口商品 汽车商品交易 交通事故处置 旧车市场交易等诸多领域 而这些领域都是 当地经济发展及产业政策的实际体现 在投资分析 总体规划 确定检测规模 纲领 时 要充分论证 不能脱离实际 盲目扩大规模和检测纲领 不然将会导致资源的浪 费 汽车检测涉及的行业多 依据和执行的法律 法规 标准也多 是一个较为复杂 的领域 目前汽车检测以其所承担的检测任务 其管理分属于国家经贸部门 公安部 门 交通部门 技术监督部门 环保部门 农业部门 城建部门 进出口商品检验部 门 保险公司及工商部门等 各部门在汽车检测方面都制定有相应的法律和法规 也 有相应的检测标准 这是检测站工艺设计的重要依据 因此 在检测站的工艺设计时 2010 届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11 要依据各部门的要求 综合分析 使之能有效的贯彻有关规定和标准 这就要求合理 确定检测项目 参数 配置设备设施并进行工艺流程设计 3 1 2 符合检测站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要求 检测站的建设是一个投资项目 一般要经过立项 可行性研究阶段 而且形成 文件 这是经专家论证和有关部门审查 批准的法律性文件 这是进行工艺设计的依 据 工艺设计时 要依据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所确立的服务方向 投资规模 市 场趋势来合理配置资源 遵循这些依据 在工艺设计上具体体现就是依据有关标准确 定检测项目 参数 布置工艺流程 配置设备设施 人员和其它资源 确定检测纲等 先进性体现在合理的工艺布局 新技术 新工艺 新材料的运用 如配置国内外 先进的检测设备 设施 执行各种标准的适应性 信息 网络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运 用 机构 质量体系的先进性 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检测数据与国际接轨的 可行性 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符合性等 工艺设计一定要结合实际 场地 车间 设备设施 工艺流程等要适用 不能好 大求全浪费资源和重复投资 要将别人成熟经验与本站实际结合 既要符合标准要求 又要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特别是设备设施 车间工艺 要根据确定的检测项目 和参数来确定 项目参数又由服务对象来确定 所以配置的设备设施尤为重要 若性 能达不到要求 或运行不可靠和稳定 将不可能实施所规定的检测项目和参数 工艺 布局不合理 不但影响检测效率 也影响检测数据的稳定 工艺设计要适应国家有关政策 法律 法规变化的需要 要适应检测标准的更新 和变化 也就是工艺灵活 项目参数的增减要留有空间 技术手段要能随时更新 这 样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3 2 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 设计依据一般是指设计任务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 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及有关标 准等 国内外检测技术发展动态 了解国内外检测技术情况 为在设计中采用先进的检 测技术 配置设备设施 标准创造条件 市场情况和任务来源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本地汽车检测站发展动态 明确任务来 源 特别是服务于哪些部门等 这便于在设计中选择工艺路线 制定检测纲领 确定 王铁军 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设计 12 投资规模 经济预测等 确定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项目参数要由服务对象来确定 要看承担的检测任务 如产品质量检验 安全性能检测 综合性能检测 汽车维修质量检测 环境保护检测 及其它有关部门或机构的委托检测等 其要求检测的项目参数有所区别 因此其投资 规模 设备设施 工艺配置 工艺路线 机构 人员 管理等都有所区别 总规划图和车间工艺布局图 车间工艺布局图包括车间空间的设计 工位设置 设备的布局 水 电 气管线的布局 通风 照明 检测过程指挥系统 排污 排水 等 检测工艺路线的设计 检测工艺路线是指检测车辆从进站到出站的全过程作业流 程 顺序 其设计内容一般包括车辆流程 工位设置 设备设施的组合 检测节拍及 时间 检测的项目和参数 人员配置 数据采集和处理 报告的生成 检测纲领等 检测纲领的确定 检测纲领是指年检测车辆数 它取决于服务范围 检测的项目 参数 设备设施的配置 工艺路线 人员情况及管理等诸多因素 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组织机构方面 要确定机构的法律地位 部门的设置 主要岗 位人员的条件 岗位的职能分配等 人员配置要有对人员数量 素质 相应技术能力 等方面要求 水 电 气 对水 电 气要进行用量核算 提出设备设施配置的要求 供水系 统如生产用水 生活用水 消防用水等 电气系统 如变压器 配电器 动力系统 照明系统 停电应急系统 防雷和防防静电措施等 供气系统要求如压气机的选择 压力 确定用气点及用量等 投资预算 投资预算按国家有关政策进行 对汽车检测站 一般有土地使用费 包括征地时按政策规定的各种补贴 基本建设费 设计费 场地整治 房屋建设 停车场及道路 绿化 水 电 气 检测设备设施 按政策规定的各种税费 银行 利息及其它费用组成 经济核算 经济核算主要是成本构成和分析 投资效益预测 投资风险的规避和 投资可行性的论述等 可行性结论 最后对工艺设计的可行性作出结论 要从国家有关政策 法律 法 规 标准的要求的符合性 适应性 技术手段 工艺条件 机构 人员 管理 投资 及经济分析 环境及安全措施等主要方面进行总结 3 3 检测项目和参数的确定 2010 届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13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 GB T 17993 2001 检测项目和参数有 A 1 车辆唯一性确认 12 个项目 A 2 整车装备完 整性基本检验 22 项目 A 3 发动机性能检测 17 项目 A 4 使用可靠性基本检验 5 项目 33 个参数 A 5 动力性检测 4 个项目或参数 A 6 燃油经济性 一个项目或 参数 A 7 整车滑行性能 三个项目或参数 A 8 噪声控制 4 个项目和参数 A 9 车速表 里程表核准检测 二个项目或参数 A 10 制动性能检测 16 个项目或参 数 A 11 转向操纵性检测 6 个项目 14 个参数 A 12 前照灯检测 5 个项目或 参数 A 13 排放污染检测 2 个项目 点燃式发动机 3 种方法 3 个参数 压燃式发 动机 2 种方法各一个参数 A 14 悬架特性检测 5 个项目或参数 A 15 客车防雨 密封性检测 1 个项目或参数 根据服务对象不同检测的内容不相同 检测所依据的标准不同 其检测的参数和 项目也有所不同 如汽车产品质量检验 汽车产品的 3C 认证检验 汽车定型试验 汽车安全检测 汽车进出口商品检验 汽车环境保护检验 汽车维护修理质量检验 汽车综合性能检验等都有不同的标准要求 其检验项目和参数各有不同 在工艺设计 时 要根据所承担的检测任务 依据有关标准综合分析 合理确定检测项目和参数 3 4 检测设备设施的确定 3 4 1 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评价 选择 检测设备设施是影响检测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为了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和 信誉 置信度 检测站应限定使用有充分质量保证的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 这是一 个原则 如果外部支持服务或供应无独立质量保证 即无第三方质量体系保证或无第 三方产品质量保证的 那么仪器 设备 设施 材料 服务质量无法控制 将直接 影响检测质量 在评价外部服务和供应商时 首先对检测设备设施要有明确的 完整的要求 然 后评价供应商的资质 产品许可证 产品质量 售后服务状况 产品性能价格比 满 足检测参数和标准要求的功能及精度 或不确定度 等 在工艺设计中 虽然不直接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选择 但要对检测设备设施提出 明确 完整要求 为今后这方面工作奠定基础 3 4 2 确定检测设备设施的依据 确定检测设备设施要依据有关标准 对于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 在确定设备设施 时要依据 GB T 17993 2001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 GB18565 王铁军 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设计 14 2001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GB T 15746 1 1995 汽车修理质量评 定标准 整车大修 GB T 18344 2001 汽车维护 检测 诊断技术规范 GB7258 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JT T198 2004 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 和评定要求 等 如果要承担其它方面检测任务 如汽车产品质量检验 汽车产品 3C 认证检验 汽车环境保护检验 汽车商品检验等还应参照这些检验的有关标准配置相应设备设施 3 4 3 检测设备的配置 检测设备设施配置的原则 覆盖所承担检测任务所依据标准的全部项目和参数 设备设施符合标准要求的功能 范围 精度 或不确定度 性能稳定 检测数据具 有溯源性 有良好的性价比 有生产许可证明等 3 5 检测站投资预算和经济分析 汽车检测站的建设是一个投资项目 项目的总投资要按照国家现行的资金管理体 制和项目的概算编制办法进行预算 其预算包括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方向调节税 建设期贷款利息 无形资产投资 开办费和流动资金 前三部分费用作 为固定资产投资将形成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 无形资产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 开办费 形成企业的递延资产部分 而流动资金则形成企业的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 单位价值在国家有关规定的限额以上 并且 能在多个生产周期使用而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如建筑物 停车场 道路 检测 车间 设备仪器 运输工具 辅助设施 如水 电 气等 检测站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指建造汽车检测活动所需要的各种建筑 附属设施 仪器设备 工具等 2010 届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15 第 4 章 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设计 本文设计的年检测站设置有检测车间 办证 办公 大厅 待检停车场 已检停 车场 外观检视车间 试车道路 驻车坡道 淋雨试验台 转弯试验场 附属设施 调修车间及调修停车场等设施 检测量为 50000 辆次 年 依据 GB T17993 2001 GB18565 2001 JT T198 2004 及 GB7258 2004 标准对被检车辆进行检测 4 1 建筑布局 总体规划各种设施的布局是以办证大厅为中心 办证大厅与检测车间呈倒 L 形 这样布局可以将检测区域与辅助区域分开 再设置车辆进出站两道大门 使进入 检测站的车辆有序行驶 检测流程清爽明朗 根据设定的车辆检测量为 50000 辆次 年 检测站所需占地面积为 20000m2 其中 建筑面积 3180m2 停车场面积 3712 m2 试车道面积 2840 m2 绿化面积 3480 m2 根据检测纲领 按检测车辆长度 12m 计 车间内设置大车线 4 工位 小车线 4 工位 及诊断线 3 工位 共 11 个检测工位 并考虑车间与周围建筑物的匹配 所需车间尺寸为 80 x22x10m 在车间进口处设置汽车废气 动力性 经济性检测工位 减少了车间内的废气和噪音污染 在距车间进口 18 m 处设置两道侧门 二级维护及 安全检测车辆从侧门进入 提高了检测效率 保证了该站能从事营运车辆技术等级检 测 车辆维修检测 安全检测及接受交通 公安 环保 商检 计量 保险和司法机 关等部门 机构的委托项目的检测 在总体规划中按检测车辆长度 12m 宽度 4m 计算 使车辆在站内任何一个区域内 都能安全畅通行驶 不会发生调头 会车和检测工作相互干涉现象 停车场分为待检 已检和调修三类 以办证大厅为分隔线 使各类车辆停放有序 不会发生混乱 各类停车场面积由检测纲领决定 保证了检测的有序进行 不会发生 拥堵和瓶颈现象 王铁军 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设计 16 试车道路设置在车间后面 且试车方向与室内检测方向一致 不会出现交叉和会车 现象 同时在试车道路尽头设置驻车坡道 保证了试车安全 水 电 气等辅助设施集 中设置在一起便于管理 且远离工作区域 有利于安全 减小了噪音污染 在待检停车场与车间处设置人行通道和消防通道 既保证了车间的消防安全 又使 车辆与行人分道行进 确保了行人安全 设置调修车间以方便客户 调修车间采用计算机管理 且与办证大厅联网 使调修 与复检一次完成 提高检测效率 在检测站中心地带设置大型绿化带 将车间出口与待检停车场分开 进一步增加了 行人与车辆的安全 同时 美化了站内的环境 可在绿化带内设置检测站的形象标志 反映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站内四周设置绿化带 使绿化面积站总规划面积的 17 4 营造了一个绿色环保的服务社会的现代化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 4 2 检测工位的确定和检测工艺流程的布置 检测工位是指车辆进行独立作业的工作位置 检测工位的划分要考虑检测参数的 数量 检测时间 使用的设备台数 人员配置 检测效率 在检测线所处的位置 安 全 车辆行驶路线及停放 排放污染等因素 依据 GB T17993 2001 GB18565 2001 JT T198 2004 及 GB7258 2004 标准要求 检测的参数 项目 以及现有多数检测站的经验 我设计的工位划分示意图如图 4 1 外部检视 第一工位 动力性 油耗 尾气 滑行 第二工位 轮 轴 荷 制动 车速 表 第三工位 侧滑 大灯 喇 叭 第四工位 悬架效率 第五工位 底盘观察和底盘间 隙 第六工位 发动机检测 第八工位 车轮定位 第九工位 转向盘检测 第七工位 车轮动平衡 第十工位 淋雨试验 第十一工位 2010 届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17 图 4 1 工位划分示意图 4 2 1 具体工位设计 按图 4 1 检测工位划分原则 其检测项目 参数 检测时间 人员配置如表 4 1 所述 表 4 2 工位检测项目和参数 序 号 工位号工位名称检测项目和参数设备名称人员 人 参考时 间 分 车辆唯一性确认12 项人工检验 25 整车装备完整有效 性 22 项人工检验 钢卷尺 轮胎压力表 轮胎花纹深度尺 钢直尺 25 1 一工位 工位检测时间合计 含辅助时间 10 校正驱动轮输出功 率 整车外特性曲线 加速性能 整车动力性 加速性能曲线 1 底盘测功机 2 大气压力表 3 温度计 4 湿度计 8 燃油经济性等速百公里油耗1 底盘测功机 2 油耗计 40 滑行距离 滑行时间 滑行性能 滑行阻力 1 底盘测功机 2 拉力 2 点燃式发动机 a 怠速法 2 b 双怠速法 排气分析仪 带发 动机转速显示 2 c 加速模拟工况法1 排气分析仪 2 底盘测功机 2 压燃式发动机 a 烟度滤纸式烟度计 2 排放污染物 b 光吸收系数不透光烟度计 2 2 2 二工位 工位检测时间合计 含辅助时间 50 不 测经济 性 10 制动性能 3 三工位制动 轴 轮 量轴 轮 重仪 0 1 王铁军 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设计 18 整备质量变化率 制动力 前轴制动力因素 整车制动力因素 制动力平衡因素 车轮阴滞力因素 驻车制动力 制动力特性曲线 滚筒反力式制动检 验台或平板式制动 检验台 轮产生最大制动力 时的踏板力 制动踏板力计 产生最大驻车制动 力时的操纵力 驻车制动操纵力计 3 驻车制动标准坡道2 道路 制动距离非接触式速度计或 五轮仪 2 道路 制动减速度制动性能测试仪或 非接触式速度计 2 道路 制动跑偏量标准试验车道2 道路 ABS 防抱制动性能ABS 防抱制动检验 台 2 道路 车速表校正汽车车速表检验台车速表 里程表示值误差汽车底盘测功机 1 工位检测时间合计 含辅助时间 5 不作 道路试 验 侧滑前轮侧滑量侧滑检验台 01 前照灯 基准中心高度 远光光强度 远光光束中心垂直 方向上 下偏角 或偏距 远光光束中心水平 方向左 右偏角 或偏距 近光光束中心垂直 方向上 下偏角 或偏距 大灯 近光光束中心水平 方向左 右偏角 或偏距 前照灯检测仪 02 喇叭喇叭噪声声级计 01 4 四工位 工位检测时间合计 含辅助时间 4 5 五工位悬架吸收率悬架装置检测台 02 2010 届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19 左右轮吸收率差 悬架特性曲线 悬架效率 左右轮悬架效率差 工位检测时间合计 含辅助时间 2 发动机异响 a 敲缸 b 活塞销 c 连杆轴瓦 d 曲轴轴瓦 e 气门敲击 f 其它 2 底盘异响 a 离合器 b 变速器 c 传动轴 d 主减速器 人工检验 2 总成坚固螺栓 铆 钉 a 发动机 附离合 器 坚固 b 底盘传动第坚固 c 转向装置坚固 d 悬挂装置坚固 e 制动器 系 紧 固 f 轮胎螺栓 母 半轴螺栓 母 坚 固 g 备胎坚固 h 车轴 U 型螺栓 母 紧固 i 油箱螺栓 母 紧固 人工辅以扭力板手 及专用手锤检验 2 主要部件间隙 a 主轮轮毂 b 传动轴万向节 c 传动轴过桥轴承 d 传动轴滑动槽 e 转向横 直拉杆 球头 f 转向节主销 6 六工位使用可靠性 g 钢板弹簧衬套 销 底盘间隙观察仪 人工辅以地沟和专 用设备检验 1 2 王铁军 综合性能检测站布局设计 20 h 减速器杆件衬套 销 i 传动轴跳动量 重要部位缺陷 a 承载轴 桥 裂 纹 b 转向系杆件 臂 裂纹 c 悬架弹性组件裂 纹及位移 d 车架裂纹 e 制动管路磨损 老化 龟裂 人工辅以专用手锤 检验 2 工位检测时间合计 含辅助时间 10 转向自动回正力道路试验人工检验 转向盘自由转动量 转向盘操纵力 转向盘转向力 角仪 转向盘 转向轮最大转角转向轮转角仪 027 七工位 工位检测时间合计 含辅助时间 2 发动机技术性能 起动 燃油供给 润滑 冷却 排气 系统机件齐全及功 能 柴油机停机装置及 功能 人工检验 1 发动机功率 最低稳定转速 最高转速 单缸转速降 相对气缸压力 点火提前角 触点闭合角 分电器重叠角 供 喷 油提前角 火花塞点火电压 起动电流 起动电压 电子喷射系统 a 电压 b 电阻 c 脉冲频率 d 脉宽 发动机综合性能检 测仪 10 8 八工位发动机 气缸压力气缸压力表 1 5 2010 届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21 机油污染指数润滑油质分析仪 4 工位检测时间合计 含辅助时间 20 a 转向轮前束值 张角 b 转向轮外倾角 c 转向轮主销内倾 角 d 转向轮主销后倾 角 e 后轮外倾角 f 后轮前束值 前 张角 g 推进角 h 车轮轮距 车轮定位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