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南雁美丽乡村.doc_第1页
温州南雁美丽乡村.doc_第2页
温州南雁美丽乡村.doc_第3页
温州南雁美丽乡村.doc_第4页
温州南雁美丽乡村.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雁镇笠湖美丽乡村详细方案设计说明书目 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1一、 项目概况1二、 建设意义1第二章 现状分析2一、地理区位2二、自然环境2三、社会状况2四、旅游资源2第三章 规划总纲4一、 规划依据4二、 规划范围与内容4三、 规划目标5四、 规划指导思想5五、 规划原则5六、 规划期限与分步实施计划6七、建设策略6第四章 建筑及乡村环境专项规划7一、现状分析7二、目标与具体策略7三、类型与实施措施8第五章 道路沿线景观整治专项规划10一、现状分析10二、目标与策略10三、类型与措施11第六章 水系整治及综合利用专项规划12一、现状分析12二、目标与策略12三、类型与措施13第七章 投资估算14一、编制依据14二、投资估算14三、资金筹措15第八章 保障机制16一、保障措施16二、实施建议17第一章 项目背景1、 项目概况据统计,我国现有乡镇级建制单位计为41636个,设有村委会的农村为58.9万个。它们既是城市人的“乡愁”所系,也是落实约1亿人实现就近城镇化的“空间”所在。如何走出一条既符合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总体要求,又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路子,直接关系到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效果和质量。在2014年,平阳县委县政府推出2014年至2016年美丽乡村“十村示范、百村创建”工程,致力于新农村建设工作,通过分析村居发展优势、短板和空间潜力,帮助乡村找出摆脱贫困、加快发展的路子。依托平阳县独特的山水田园风光,挖掘平阳诸多村庄的秀美景色。平阳县以“十村示范、百村创建”工程为载体,以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村和清洁村三个层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三年时间为周期,集中资源,重点抓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打造全县可看可学可示范的样板村;在原先67个“Y”点的基础上扩大范围,确定100个中心村为创建村,通过每年苦丁资金补助,完善村公共配套设施,逐步实现人口集聚;而清洁村的创建,则通过环境最美村、最脏村评选,倒逼各村庄违建拆除、垃圾清理、污水收集等工作,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细胞工程,是整治农村环境、解决群众困难,满足群众期盼的现实要求。2、 建设意义 笠湖村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美好的村庄形象、文明的乡村氛围、良好的乡村生态,吸引游客延长游玩时间甚至逗留在村庄。笠湖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有效地联动了周边的旅游,引导村内经济的发展;更是为村民创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改善生活条件,真正实现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的目标与任务。第2章 现状分析一、地理区位笠湖村是平阳县南雁镇的下辖行政村,地处平阳县西南部、鳌江中游,东临水头镇。村庄位于鳌江流域以及57省道(灵溪线)沿线以西,并通过笠湖大桥连接,是游客进入南雁荡山景区的重要入口之一。二、自然环境 笠湖村地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主要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冬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无严寒酷暑,春秋宜人;全年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全年平均气温为17.8,气候宜人。极端最高气温42.8,极端最低气温为-5.0。平均降雨量:1673毫米、最高年降雨量为1973年的2662.3毫米,最低年降雨量为1967年的1065毫米。笠湖村气候条件优良,温度舒适,是“宜居宜游宜业”的气候环境。同时,村内自然环境优美,水渠网络密布,这些绵延数百年的水流至今仍潺潺流动见证了笠湖悠久的历史与文明。三、社会状况 笠湖村总体生态环境良好,村内活动空间大部分都安排有体育建身设施。但仍然存在绿地率低的问题,村内空地特别是门前屋后需要进行景观提升的空间较大。 笠湖村村内联网道路扩建、村次干道建设成果显著。但村内主要道路交通改善,面层硬化等工作尚未完成。道路亮化和美化工作更需进一步推进。 笠湖村垃圾回收设备利用率低,有些设备年久失修;池塘、洼地、沟渠和村舍前后垃圾随处可见,环境卫生有待改善。 笠湖村河沟、水渠、池塘治理等工作有待全面开展,需要进一步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通讯等公共服务。四、旅游资源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名胜区南雁荡山主要风景区东西洞景区距离笠湖村中心位置约2公里,笠湖村成为游客进入景区的重要一站。平阳绿道重要节点吴山驿站位于笠湖村以东约3.5公里,至绿道投入使用后吴山驿站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特别是周末、假期等重要时段。此外,笠湖村东南方向还分布有平阳县开心农场项目,这些旅游资源都将吸引更多游客和城市居民聚集到该区域,笠湖作为这些项目的过渡空间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价值。第3章 规划总纲1、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8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GB50445-2008)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2010年)温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20102015年)(2010年)平阳县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平阳县农房改造集聚建设中长期规划方案(20122020年)平阳县加强农村村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十二五”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平阳县“1+X”空间布局规划其他相关国家、地方法规和规范2、 规划范围与内容 (一)规划范围 笠湖美丽乡村规划范围主要集中在村庄入口区域,以村道为基础向村内延伸。 (二)主要内容1、 农房聚集:按照“规划布局科学美”的要求,进行笠湖村土地综合整治,解决农村住房困难问题,提升村民的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构建舒适的农村人居环境;2、 景观提升: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对笠湖村内沿路、沿水渠的重点区域进行景观提升,并创立保洁维持机制,保障村庄长期、持久的整洁、有序、优美;3、 民房改造: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的要求,以外立面改造和原拆原建等手段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并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样化的商业活动,特别是依托景区资源,开展旅游休闲和接待等相关的经济活动,增加收入;4、村民中心: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建设村民中心,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追求。3、 规划目标通过3年整治,使笠湖村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村庄面貌得到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村民的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努力把笠湖村打造成为“山青水秀的浙南水乡、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创建平阳县美丽乡村示范村。4、 规划指导思想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县委县政府确立的美丽乡村行动计划方案,以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和民居改造建设为载体,将笠湖村建设成“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美丽乡村。5、 规划原则 (1)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笠湖美丽乡村的建设要结合镇域、县域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涉及的现实布局情况,做到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整合资源,分期、分阶段进行实施,力求以最少的投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 (2)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笠湖美丽乡村创建主要包括民居改造、农房集聚、环境提升等多项任务,在推进综合整治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并按照不同建设类别分类推进,实现美丽乡村创建的统筹安排。 (3)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美丽乡村建设应注重挖掘村庄的地方特色和优势资源,结合自然地理条件,体现村庄的个性魅力,切忌千村一面,千篇一律,而应该彰显不同风格,形成区域特色。笠湖村紧邻东西洞景区、平阳绿道吴山驿站以及开心农场等项目,且其村庄的外部进入交通条件成熟,这形成了笠湖村良好的区位优势,同时,村内水渠文化悠久绵长,形成其独特的浙南水乡风格。 6、 规划期限与分步实施计划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平阳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美丽乡村任务的要求,本次规划期限为20142016年,共三年时间。按照抓点连线成片的推进方法,确定近、中、远期的实施步骤及分阶段目标。(1)一期2014年,近期任务:选取重点区域进行村庄美丽乡村的示范建设,建设区域集中于村庄入口区块,主要安排建筑立面改造、部分路段及水渠沿线的景观优化提升等,针对民房集聚进行试点、示范点建设,并着手村民中心建设。(2)二期2015年,中期任务:扩大笠湖村建筑立面改造的范围,并针对部分住房困难区域(诸如大宅院)进行民房的原拆原建。(3)三期2016年,远期任务:将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延伸至笠湖村全村范围,形成整洁、有序、优美的村容村貌。七、建设策略根据平阳县委县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的要求和村庄现状条件,我们提出笠湖村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策略是: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以村庄入口道路沿线形象提升为重点,突出“浙南水乡”特色,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辉映、山水与田园相融合的绿色家园。具体分以下四个策略:在保留现有村入口沿线民居的基础上,把改造重点放在“赤膊房”、裸露墙体的外立面改造,优先实现村入口整体形象的提升,成为带动笠湖村整体环境建设的优先示范点。加强道路沿线的景观环境整治,提升环境质量,打造“浙南水乡”,展现地域个性,体现生态文明的内涵。沿村内水渠网络进行梳理并优化沿线景观,通过打造亲水平台等项目,推进笠湖村依托水系网络的旅游项目。以村民中心建设为载体,融合办公、会议、图书室、活动室等功能场所,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追求,提升素质。第四章 建筑及乡村环境专项规划一、现状分析 笠湖村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使得道路沿线的民居存在较多问题,迫切需要改造。根据实地调查,道路沿线民居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共同的问题:1、村民住房布局较散乱,新旧建筑交杂,且住宅形式单一;2、部分新建建筑装饰正立面以瓷砖为装饰,缺少当地风貌和乡土特色;3、村中存在违章搭建现象,存在火灾隐患,也影响景观;4、部分民居呈现“赤膊墙”,没有完成外立面装饰,严重影响村庄的视觉效果;5、绿地率低,特别是缺少公共绿地,且公共活动空间景观单调;6、农村基础设施简陋不全,公共服务设施不足;7、池塘、洼地、沟渠垃圾较多;二、目标与具体策略实施“民居改造行动”,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的要求,开展民房集聚、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建设,提升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构建舒适的农村生态人居体系。 推进农村人口集聚根据县统筹办总体统筹安排,加大对民房集聚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水平,解决村民住房困难问题,促进笠湖村人口的集聚。2014-2015年期间,形成笠湖村民房集聚试行。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取村庄整理、建新拆旧、经济补偿等办法,推动村落整合和农居点缩减,提高笠湖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使用的水平。 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因地制宜采取立面改造、原拆原建等改造建设模式,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2014年,完成笠湖村住房改造约21户。一期重点整治入口区域道路沿线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私搭乱建住宅以及赤膊房等问题。并通过墙绘等手段将传统山水画风景融入民居侧立面改造,体现笠湖村“浙南水乡”特色。 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农村联网道路拓建、防洪堤及堰坝建设、农民饮用水、污水处理系统等项目建设。按照农村新社区的要求,统筹建设村民中心,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以及行政办公等公共服务。三、类型与实施措施 危旧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三拆”任务主要包括拆违、拆危和拆旧,结合“三拆”工作,要做好农房改造。这是一项惠及长远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广受欢迎的民心工程。通过改造,最终达到改善民居环境、推动农村发展的目的。特别是部分村民在县城或外地置房置业,村内形成了部分闲置房和危旧房,这些房屋由于产权复杂拆除工作艰巨,因此拆除该部分危旧房可采用原拆原建的方式,重新进行统一规划和新建,对于不能就地建设的住户可以安排在民房集聚区块。民房集聚选址位于笠湖村入口区块,规划用地规模约15亩。有效解决笠湖村村民的住房困难、房屋条件简陋等问题,推进笠湖村美丽乡村的建设,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违章建筑清理坚持拆字第一,以拆除违章搭建的棚架为重点,按照“谁所有、谁制造、谁清理”的原则,对村庄入口道路两侧的违章、破旧建筑、废弃场等进行拆除,并对拆除的场地进行复绿处理,使其整洁美观。(1)拆除废弃的房屋和违章建筑,一期拆除违章建筑规模约297m2;对于不能拆除的选择恰当的材料和形式进行统一改造,构筑物可采用砖结构、木结构等;(2)由于村内道路扩建,对村入口路段部分水塘进行了填埋,填埋面积约451m2,与拆除违章后的场地形成了村内道路沿线的几处空地;(3)对上述拆除、填埋工作形成的空地进行绿化和景观提升,改变其“脏乱差”的面貌,达到统一协调、安全美观的要求,新建用房必须统一设计,严格审批,严禁不按要求乱搭乱建。建筑立面改造对村入口道路沿线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对其式样和色彩进行改造,并通过彩绘表达“浙南水乡”的特色,达到改善沿线建筑景观的效果。 表5-1 笠湖村一期立面改造情况一览表序号项目规模户数现状改造形式1侧立面改造600m24该部分民居正立面为瓷砖,并有一户侧立面已贴瓷砖针对三面侧墙进行粉涮和墙绘处理,色彩与现有瓷砖相仿2三立面改造980m24该部分民居现状比较破旧,并有部分墙面为水泥墙面针对破旧墙面进行清理和修整,并对水泥墙面进行粉刷3四立面改造1820m213该部分民居现状为赤膊房主要进行粉刷和墙绘处理村民中心建设村民中心属于公益型公共基础设施,包含了文化、教育、行政管理、医疗卫生、体育等设施。村民中心内部的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应与笠湖村人口规模相适应,采用组合体的形式方便空间功能划分。第五章 道路沿线景观整治专项规划一、现状分析笠湖村生态基础良好,但由于道路扩建和污水管网铺设等工程正在进行中,道路开挖造成道路沿线景观较为混乱。目前道路沿线景观现在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垃圾杂物乱堆乱放现象依然存在。虽然经过前期的治理,但是部分路段视线范围内任然能看到垃圾及杂物的乱堆乱放现象。2、道路沿线分布有废弃地、闲置地以及拆除违章后的空地。它们不仅景观较差,而且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3、路面状况。乡村道路经过前期的治理,部分路段任然需要继续进行扩建改造,道路两侧破坏较为严重,道路改建完成后应进行景观优化。4、村入口沿路建筑景观性差,民居建筑前目前种植有部分香樟,但植物稀疏、景观效果单调。二、目标与策略笠湖村美丽乡村创建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进行布局规划,重点打造突出“浙南水乡”风格的入口形象景观,全面提升村道入口段沿线景观层次,通过环境与景观设计体现乡村生活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通过的个性化的创意,展示笠湖村的艺术感染力,提升生态文化品位,力求形成村容整洁、村民欢欣、环境优美的公园式村庄。 沿路景观改造在村主道两侧种植行道树、培育绿化带,全面形成林荫大道的景观效果,尤其是引入季节代表性强的观花乔木,如樱花、紫薇、海棠等,通过连续性、规模化的种植,促进形成良好的道路生态景观。公共绿地景观改造笠湖村公共绿地以为广大村民提供休闲游玩场所为主要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在功能上突出儿童游戏、青少年文化娱乐、老年游憩等。小公园、景观节点以植物造景为主,入口道路沿线规划建设多个节点、公园,尽量均匀分布,形成绿意葱郁、色彩绚烂的村庄景观。各节点通过小乔木、花灌木及草坪共同形成自然疏林景观,并将其中的游步小道以大小不等卵石、或块石进行铺装、细砂及周围随景放置的健身器械共同组成健康步道。三、类型与措施 节点一景观营造节点一现状为村入口空地,道路一侧还设置有健身运动器材。健身运动活动场地主要通过补植冠幅较大的乔木,为运动者创造阴凉,形成林下运动场。沿着建筑墙脚种植成排的樱花,形成春花漫漫的入口景观。林下运动场的正对面,利用现有的闲置地打造一座入口花园。花园内布置有游步道,并附设有休闲椅凳,为村民营造生态、优美的散步空间。节点一植物配置情况:上层栽植落叶乔木黄山栾树11株,观花乔木樱花4株、紫薇8株、木槿14株,色叶树种红枫3株,清香树种桂花5株,常绿乔木小叶榕2株;中层栽植球状灌木进行点缀,有海桐球8株,红叶石楠球20株,红花继木球8株;下层栽植矮小灌木和草本地被植物,小叶栀子1100株,杜鹃1775株,金森女贞275株,黄金菊392株,铺设白车轴草180m2,铺设马尼拉草坪248m2,并有四季竹171株。形成四季皆有景的入口生态景观。 节点二景观营造 节点二针对村入口寺庙门庭和道路对面空闲地进行景观提升设计,该节点充分结合现状,对现有廊架、围墙进行利用。结合寺庙文化对围墙进行墙绘,展现乡村文化。该节点根据植物的开花时序进行错时安排,春季观赏碧桃、红叶李、榆叶梅、杜鹃,夏季观赏紫薇,秋季观赏红枫、木槿,冬季观赏腊梅,四季皆为美景。 节点二植物配置情况:上层栽植黄山栾树2株,紫薇13株,红枫9株,碧桃3株,红叶李11株,木槿16株,榆叶梅3株,小叶榕2株,腊梅6株;中层配置红叶石楠球11株;下层栽植小叶栀子2100株,杜鹃1300株,金森女贞150株,黄金菊2205株,满铺白车轴草366m2。 节点三景观营造 节点三在经填埋后的水塘基础上进行景观优化,通过蛮石景墙、水钵、游步道等丰富景观层次,并在绿化间布置景观小品,为村民创造一处环境优美、景观丰富、文化浓郁的休闲运动空间。 节点三植物配置情况:栽植上层乔木黄山栾树3株,观花乔木樱花9株,清香乔木桂花3株;中层栽植球状灌木红花继木球18株;下层栽植小叶栀子200株,杜鹃250株,金森女贞425株,黄金菊434株,满铺白车轴草143m2,满铺马尼拉草皮60m2。第六章 水系整治及综合利用专项规划一、现状分析河道自古以来水是乡村内最主要的景观网络空间,河道水域地区也往往是发展最早的地区。笠湖村水渠网络串联了村庄与农田,是其重要的文化遗产。因此,做好“水渠”文章是彰显笠湖特色的重要项目。笠湖村水渠治理工作也是展现南雁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重要载体,由于多年来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这些水渠内垃圾不断堆积,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也形成了较差的景观印象,制约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现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村民为日常出行、车辆进出的便捷,在村居门庭前铺设盖板,阻断的水网连续的视线。景观整体性被破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学和观赏性。 2、人性化设计不足。由于水渠已经构筑了渠道,垂直驳岸高度约80公分,这样的设计型态缺乏亲水性,无法满足人们对亲水、戏水的需要。 3、由于生活、生产垃圾堆积,造成沿线水面景观不佳。 因此应按照“水网洁净流畅、景观生态优美”的要求,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以利于沟通水系,改善水质,增加景观功能,全面利用水资源的观赏、游玩价值。二、目标与策略按照“水网洁净流畅、景观生态优美”的要求,通过疏浚水网、清理垃圾等措施,恢复水系景观的自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景观营造,深入开展“治水兴水工程”建设,将笠湖水网打造成风情浓郁的水乡生态长廊,满足人们休憩娱乐的要求,以此来提升乡村形象,提高乡村的综合竞争力,并达到吸引游客驻足的目的。为确保笠湖村水网整治有效顺利地进行。具体的整治措施如下:1、实施生态美化修复工程,提升河道的自养能力 在水网疏浚的基础上,考虑对水渠两岸进行生态修复,种植花草、树木,提升水系的涵养能力和净化能力。并通过在水网内可种植区域培育水生植物,恢复水网的水生动植物系统,进而利用生物自身的功能净化水体,提升河道的自养能力,确保水畅和洁净。 2、形成水网保洁极致从水环境的角度来看,长效管理更为重要,为了避免出现“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应在综合整治的同时更加积极地探索并落实疏浚后笠湖村水网的长效管理机制,做到建管并重,充分发挥河道疏浚及村庄河塘整治的长久效益,为美丽乡村建设和“浙南水乡”打造提供自然生态载体。要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巩固河道整治成果。为了巩固河道整治成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水网维护、监测、检查、清障等管理办法,由村民组建成一支水网保洁管护队伍,明确由专人对一段水网进行有力的监管,形成“段长制”明确责任,保证河面没有漂浮物,确保水网洁净、优美。三、类型与措施 水网平面改造 水网平面改造即水网总体平面布置设计。逐渐拆除水渠网络沿线乱搭乱建的栏架等,尽量恢复水网的天然形态。 沿水景观改造笠湖村水渠网络是其突出的水系景观,通过以绿养水,提高水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在水渠沿线适种路段以及亲水平台周边水域进行重点营造,形成流水与草花共生的美景,不适种的水域可以在道路沿线摆放树池、花池等景观植物,提升沿线景观丰富性和层次性,推荐植物有:黄菖蒲、梭鱼草、千屈菜、水葱、香蒲、花叶芦竹、小香蒲、水生美人蕉、再力花等。农居门前部分水网虽然架设了平台,但是存在大小不一的间隙,为了保障安全,以及形成统一、协调的景观,在平台两侧架设生态护栏,在部分水渠段落可以通过架设小拱桥,营造整体水乡氛围。亲水空间营造在拥有较大面积水域的区块可以通过亲水平台营造亲水空间,平台采用木质结构进行架设,并设计有围合的护栏,保障游客的安全。亲水平台建成后可以亲水游玩,可以休闲垂钓,更深入的展现水乡的韵味。第七章 投资估算一、编制依据 1、浙江省建设工程定额、浙江省市政工程定额及国家相关工程法规及规划用地指标; 2、各单项工程主要依据温州市近几年的同类工程的实际造价估算; 3、不可预见费和其他费用均按单项工程投资额的10%估算;二、投资估算 笠湖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一期主要进行村庄入口区块的民房改造和景观优化,该期投资额约705.2万元,具体信息详见表8-1。表8-1笠湖村美丽乡村一期建设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规模单价(元)总价(万元)备注一建设工程1立面改造-粉刷3400m21505121户2立面改造-墙绘1500m230045含围墙2处3平改坡490m280039.24村民中心2000m214002805生态停车场1500m228042二景观优化1节点一830m240道路两侧2节点二610m235道路两侧3节点三320m230道路一侧4入口景观20含路亭三水渠网络1水网疏浚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