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及其影响.doc_第1页
网络语言及其影响.doc_第2页
网络语言及其影响.doc_第3页
网络语言及其影响.doc_第4页
网络语言及其影响.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语言及其影响 内容摘要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语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规定一定的规范的同时,要允许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积极吸收那些脱离当时的规范而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的成分。正确看待网络语言。关键词网络语言 文化 构成形式 宽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脑已不再戴着神秘的面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与电脑打交道,并且电脑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着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总会产生许多附带品,九十年代后期,电脑的附带品网络便像一场熊熊大火,蔓延了整个地球,似乎网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网络的虚拟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自由,因而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网络的发展也产生了它的附带品网络语言。高名凯先生说:“无疑地,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新的事物的产生或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人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概念的产生要求作为交际工具、思维工具的语言有所改变,有所发展。”网络语言由于它特殊的载体和它的现实虚拟性,使得网络用语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之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一、网络语言的成因、构成形式和特征“如果青蛙只有一人嘲笑,恐龙的样子没人知道,如果面对孤独只有烟酒相伴,惟有齐参与,共分享,才能超越12亿倍的爽,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网恋、网聚狼的力量。”这是近来在网上颇为流行的网络搞笑篇。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网络语言”的含义,你恐怕就不明白有什么搞笑之处。因为在聊天室里、BBS、OICQ上,大家把“青蛙”比作长得很丑的男人,把“恐龙”比作长得很丑的女人,而把“狼”比作在网上的坏人。诸如此类,在网络上产生且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就是网络用语。在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对“网络语言”提出了如下定义:“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网络语言的成因一是为了输入方便,上网是需要花钱的,而上网费是通过单位时间来计算的。如果一个人的打字速度快,那么无疑在单位时间内输入的内容也会较多,所以有的人为了提高速度难免会不顾“质量”,在输入的文字中带有错字、别字、怪字等。“在书面上,如果某人办一个杂志、一个版面,那时叫版主。在网上要讲求效率,可能会打错,上网要花钱,而且你就算有钱,你打得慢一些,对方可能就不搭理你了,所以一打出来,有可能就是斑竹了。用就用着吧,后来一想又有道理,在古代就是竹子流泪,其实斑竹也是很辛苦的,聊天他也得陪着聊,这也是很形象的,挺好的。”(于根元) 网络语言形成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微软操作系统上多使用智能全拼输入系统。由于网上会使用五笔打字的人很少,所以大家普遍采用全拼输入,由于上面的字词有很多不是按照使用频率排列的,很多人就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性,所以大量使用同音字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例如刚才提到的“斑竹”,有经验的人一定知道当你输入BANZHU时,首先显示的便是“斑竹”。“这个客观原因的深层次问题是由于汉字与电脑的瓶颈问题,汉字进入电脑并没有解决汉语能够在电脑上畅通无阻的问题。成千上万的汉字是无法与几十个字的音素文字相比的。电脑处理外语比处理汉字要快捷的多。因此,网络上出现五花八门的词语是目前必然会出现的问题。网络迫切要求人们设计出更加方便快捷的汉字处理软件。”网民的心理也是网络语言形成的一个原因。运用网络语言的主体是年轻大学生、中学生、技术人员等,这个群体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活泼好奇,充满了创新意识。网络语言不仅代表了高效率,而且充满着一种求新求变、不断突破陈规的潮流感和前卫感。这种充满创造、突破传统的语言自然而然流行于年轻人之间。网络语言的构成形式多种多样,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1、 语音谐音型。谐音型网络语言又可以分为数字型谐音和文字型谐音两种。 (1)数字型谐音:通常是指根据10个阿拉伯数字的发音,组合成为一系列简单易记、输入便捷的字词。比如:“7758”指“亲亲我吧”;“886”表示“BYE-BYE喽,再见”;“7456”表示“气死我了”,这是通过汉字的读音与数字的读音相近,由数字的读音来谐汉字的读音,来达到意到而速度快的效果。“7758”只需要敲打四个数字键即可完成,而“亲亲我吧”则需要敲打七到八下才能完成,在效率上远远落后于前者。又比如:“9494”表示“就是就是”;“8错”表示“不错”;“1314520”表示“一生一世我爱你”;“7456”表示“气死我了”,这一类谐音并不是通过普通话的读音来相谐的,而是根据方言来谐音的。在中国很多地方,特别是南方,S和SH是不分的,因此会出现以4谐SHI的现象。 (2)汉字型谐音:这种方式除了出于便捷输入的考虑外,更多的则具有调侃、幽默的意味。比如:“大虾”是“大侠”的谐音,指计算机高手;由于一些水平较高的电脑爱好者因长期沉迷于电脑而弯腰驼背,形似大虾,因而经“大侠”的谐音“大虾”的出现,凭空多了些诙谐幽默。还比如“板斧”是“版副”的谐音,“斑竹”“板猪”是“版主”的谐音。2、文字转义型。在网络上,网民给一些词语又增加了一些这些词语本身不具备的含义,但这些含义与词语的搭配又是非常形象的。例如“灌水”本指将水倒进或装进容器中,在网络上是说在聊天室或BBS上的发言随意写,是BBS上的常用词汇;“造砖”指用心写,指上帖者比较用心写的东西。一个好的BBS是即要有砖还要有水的。灌水和造砖对于活跃一个BBS各有千秋;“楼上楼下”是BBS上常用的词语,用来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3、符号象形型。网民们利用键盘上的各种符号加以排列组合,造出了许多全新的象形表达方式,或以形会意,或象形隐喻,其表意效果常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以“笑”作为例子,“:-”这是最普通的、最基本的一张笑脸,“:-D”表示非常高兴的张开嘴笑;“:-)”表示微笑“8-)”这是眼镜一族的专用笑脸;“;-)”指抛媚眼的笑;“1-D”哈哈的笑;“l-P”是捧腹大笑,此类网语还有:用“:-(”表示悲伤难过;“:-!”表示不屑一顾,等等。4、英汉简缩型。英汉简缩型多是英语常用词的缩写。使用这种缩语的网民多少知道一些常用英语。常见的英语缩略语有:AFAIK(as far as I know)据我所知;BTW(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JAM(Just a moment)等一会儿;CU(See you)再见;OIC(Oh,I see)哦,我明白了;R U THERE(Are you there?)你在那里吗?英语减缩型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用每个单词或词组的首字母来表示整句话,例如AFAIK、BTW、JAM;另一种是用字母和单词之间相近的读音来减缩单词或词组,例如CU、OIC、R U THERE,有时这两种方式会同时使用,例如CUL(See you later)再见。当然也有不少汉语缩略语,例如:“MM”即妹妹;“GG”哥哥;“BB”宝宝。这是利用汉语拼音中的声母来表示一个词。词语简缩以后,比起规范的汉语或英语其输入速度肯定是快了很多。通过对网络语言的类型的粗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网络语言与规范语言是有很大区别的。总体看来,网络语言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创造性。这一点上文的举例已经非常鲜明,在介绍符号象形型网络语言中,关于笑的例子估计读者已有所体会,对此不必做过多分析。网络语言中的奇思异想可谓多如牛毛,不胜枚举。也许网民们觉得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与现实生活中人们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挖空心思创造出令人感到新奇的网语,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2、 方便性。使用上的方便是上述三种类型的网络语言得以形成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既可以提高交流速度,又可以节省输入的时间和上网的花费。3、娱乐性。网民上网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找乐”,而网民在互动过程中形成别具一格的语言无疑增加了交流的乐趣,使上网成了一件轻松而又有趣的事情。反过来,众多网民在找乐的过程中,又创造了大量新鲜的网语,不断丰富着网络语言的词汇。4、不规范性。这是前三个特点的必然后果。从规范的汉语表达方式看,网络语言中汉字、数字、英文字母,以及文本符号混杂使用,怪字、错字、别字层出不穷,完全是病句。有关专家认为,这种语言随意性太大,不稳定,只是年轻人时髦的文字游戏。5、键盘特征性。利用计算机键盘上的特殊字符表情达意也是网络语言的一个特点。这种键盘表情符号的历史可追溯到1986年,日本一位网民在网络留言的尾端加上了一个“_”符号,像一个眯起眼在笑的人脸,至此这一表情开始风靡全球。受此启发,网民们创造出一系列有键盘特点的网络语言符号。键盘符号的运用使得在网络对话中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个卡通式的形象,不仅更加传神,同时也体现了网络传播“超文本”的特点。6、主观性。网络语言更富于主观色彩,它无视传统语法,随心所欲,而且有越来越随意、越来越试图冲破束缚的倾向。一篇网络文章中有这样的句子:“只有爱上之后,才发现有点鸡肋。”“有点鸡肋”这种反常搭配善于从常用词语中翻出新意,是网络语言经常使用的手法。7、杂糅化。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把不同的民族语言杂糅在一起使用,在形式和表情达意上呈现了网络语言词汇的创新性、随意性和简便性。例如:“3Q”(THANK YOU)谢谢;“B4”(BEFORE)之前;“ME 2”(ME TOO)我也是,等等。8、形象性。我们刚才提到的键盘特征性能够体现网络语言的形象性,除此之外,网络语言的形象性还表现在一些形象的网络语言上。如把网民称为“网虫”,于是初级网民是“爬虫”,高级网民是“飞虫”,把“这样子”连为“酱紫”(受到港台腔的影响),既有视觉效果,又隐含了味觉效果。可以说,网络语言的这些特征与网民群体的社会学特征是相吻合的。根据以往的调查我们知道,网民中30岁以下的约占80%,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也在80%左右(见社会1999年第二期,汪勇刚谁在网上)。这足以说明网民这个群体的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这些人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崇尚创新,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束缚。另外,他们不仅在上网的时候使用这种语言,甚至在生活中,学习中也开始使用这些语言,特别是学生群体。二、网络语言对人的学习、生活的影响青少年学生是网虫一族的主要群体,在一些中小学,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口头禅,甚至在课堂上也经常听到学生在使用。网络语言究竟是新新人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现代汉语的积极发展?社会各界人士对其有怎样的态度呢?1、 学生觉得有趣、时尚、方便。(1)一些学生说,语言的使用本来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活泼幽默,用起来非常方便也很时髦,很受同学们的欢迎。谁要是在网上一本正经的和别人说话聊天会被人挖苦取笑的。(2)还有一些学生说,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很多畅销的网络小说如第一次亲密接触、猪八戒日记里充斥了“美眉”、“青蛙”这样的网络语言,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如果把这些词换成正统的表达,它的可读性就差很多。(3)一个有六年网龄的男生说:“我从高一就开始上QQ聊天,现在每天上网的时间都超过六小时。网络语言用惯了,生活中还真不好改。”(4)兰州某中学的一位初三的学生说,学生之间使用网络语言感到很亲切。老师虽然不赞成学生使用这种语言,但是自己仍然情不自禁的想写,因为觉得用这种语言写出来的东西,说出来的话很生动。(5)兰州某中学的一位高二的学生说,网络语言是一种以汉语语系为基础派生出来的适应高速运转的社会的一种语言,可以增加交流时的亲和力和新鲜感,但如果将其乱用,并脱离网络这一载体使用,将是对语言文字的亵渎。(6)兰州某中学的一位高三的学生说,网络语言很形象,很方便,而且很多符号在手机上也很适用,这为发短信带来了很多好处。2、老师认为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1)兰州市某高级中学的一位语文教师说,因为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有学生在作文里会冷不丁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懂是什么意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用口语化的语言,可将学生的作文收上来一看,还是有些学生会使用诸如“酷毕”、“卡哇依”之类的词。他认为,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会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2)兰州某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说,学生面临考试、升学的压力,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如果一味使用网络语言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安全因素”。阅卷老师对网络语言一般都不会买帐,这样会影响他们的考试分数。(3)兰州市某中学语文老师说,我不鼓励学生用网络语言写作文。每次看到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都想去制止,因为它不符合语言规范。有时候,在人物对话中引用符合其身份的网络语言会给文章增色,这是一种语言活用,但不可滥用。3、家长认为网络语言使他们与孩子形成代沟(1)有位家长说在无意间发现女儿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没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骗我,TMD,7456,我恨不得一脚TST。”这位家长看后不知所云,直到孩子给她解释了一番她才明白。她说:“这是什么话啊,日记本成了密码本,根本看不明白。看来我和孩子之间已经有了网络沟。”浅谈“程度副词修饰名词”(2)家住城关区的小楠在上小学的时候擅长写作文。入中学后,小楠开始迷上了网络。近日,老师在一次家长会上说小楠写的作文她有些看不懂,什么“PF”、“BT”、“4242”都用进去了。小楠的母亲翻开女儿的作文本一看,到处是老师用红笔写的圈圈,都是看不懂的网络语言。(3)也有家长认为,要让孩子不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就要让孩子们远离网络。可孩子们都反映,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利用网络可以获得很多知识,这令家长们左右为难。4、专家认为宽容比扼杀更重要(1)有关专家表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实践,能在学生中间风靡,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如果用网络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人看不懂,影响了沟通,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同时,家长和老师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态度看待这一现象。(2)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汤吉夫认为,社会发展越快越迅猛,语言就会不断的被丰富被更新。对于出现的网络流行语言不能简单的判断对错,它进入人们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因此对网络语言宽容比扼杀更重要。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会担心作文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孩子的考试成绩,这种想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在我国大力提倡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一个必然趋势,一些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将不再成为高考作文的禁忌。(3)厦门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朱冬亮认为,这些年轻人使用的是一种网络简约化交流方式,网络语言是这一群体的特定语言和代码。家长的担忧有一定的道理,值得语言学家关注,但目前还不能断定因为使用网络语言而使得代沟加深。(4)南京一位从事语言学教程的王教授说,在语言的长期发展中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有一部分有生命力,有一些会被淘汰,这些新出现的网络词汇中有些可能成为汉语的新词汇。网络语言是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也有个生命力的问题。对网络语言要有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对网络语言的出现不要大惊小怪,不要视为洪水猛兽,应当客观地来看待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将网络语言一棍子打死。网络语言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在一定的人群中得到了公认,目前也没有必要人为地去阻止它。比如说一些大众俚语、俗话就有很强的生命力,事实证明,这些语言对社会只有好处而没有弊端。倘若是些类似江湖黑话等不健康的语言,就应当坚决制止。三、对网络语言所持有的态度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探讨研究的过程。网络语言词典的出现使人想到了1958年的文字改革,当时文字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简化汉字,使它更容易为广大人民掌握和使用,以便在广大人民中更多、更好、更快、更省的扫除文盲,普及和提高文化;推广普通话,以消除方言的隔阂,促进汉语的进一步统一,使我们的语言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今,白话文又在电脑网络和多媒体的激励下,派生出了新颖的网语,它的出现在语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语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规定一定的规范的同时,要允许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积极吸收那些脱离当时的规范而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的成分。在2001年12月举行的“全国汉语词汇规范问题学术探讨会”上,40多位专家学者的共识是:不能用一般词语规范的特点来要求新词汇。对待新词汇要宽容,要有“词汇保护”意识,也要有“品位”意识和“规范度”意识。具体到“网络语言”,专家认为网络词语是新词语中的另类,是否现在就去规范,以及如何去规范还有待时日。语言是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魏晋南北朝佛教语言大量被应用在汉语中,五四时期,大量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