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制造工艺流程及工艺要求.doc_第1页
线圈制造工艺流程及工艺要求.doc_第2页
线圈制造工艺流程及工艺要求.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线圈制造工艺流程及工艺要求绕线包梭型拉型整型压导线包绝缘热压成型外屏处理(防电晕)1、 绕线: a) 根据图纸校对绕线模尺寸、测量线规; b) 匝数准确; c) 松紧一致; d) 绕线过程中出现导线外绝缘损伤要及时修复;2、 包梭型:a) 梭型包扎紧凑、平直; b) 刮净引线头;3、拉型: a) 根据(图纸)制作角度板,校对拉型机的角度、节距符合图纸要求(直线部分长3-5mm,鼻高符合图纸少10-15mm); b) 拉型过程应用力一致,尽量保证线圈的几何尺寸(直线和端部长度、端部弧度、跨距等);c) 弯引线,引线距离近量符合图纸;4、整型: a) 对整型胎,直线部分短3-5mm; b) 敲打线圈,使线圈附和整型胎,不可敲打端部和换位处;c) 不允许打成死弯;5、压导线: a) 利用角度板调整压型机; b) 做鼻高标尺; c) 按热压工艺进行(附表1);d)扒除白布带,不允许用剪刀等利器;e) 检查线圈外表有无损伤,如存在问题,及时反映;6、包绝缘: a) 校直线圈引线; b)包引线绝缘从距离鼻端25mm起始至斜边1/2处止; c)包扎对地绝缘要求紧、均匀,压缩量控制在15-20%,注意包扎层数和绝缘厚度; d)包端部要求紧、均匀,不能用过大的力,以防云母带被拉松;7、热压成型:a) 利用角度板调整压型机; b) 按热压工艺进行(附表1);c) 清除余胶及飞边; d) 调整升高; e) 检查线圈各尺寸,如出现异常需查清原因后方可投入批量生产;8、防晕处理:a)图纸有防电晕要求的,才进行此项工作; b)防电晕漆必须搅拌均匀后方可使用; c)防电晕漆使用时只能采用高阻压低阻; d) 按防电晕处理工艺要求进行生产。表1工序低压6KV10KV温度时间温度时间温度时间压导线1806-8min1806-8min1806-8min热压成型B级F级B级F级温度时间温度时间温度时间温度时间180-1050-60min190-1050-60min180-1060-70min190-1070-80min表2:高压电机线圈匝间耐压试验规范(适用于3至13.8KV):工序材料标准值380V级6KV级10KV级下线前模压线圈2UN+2.5KV32601450022500整体浸漆线圈、换位线圈(2UN+2.5)0.9KV29341305020250线圈4匝及以下者(2UN+2.5)0.85KV27711232519125下线后模压线圈(2UN+2.5)0.75KV240010875 16875整体浸漆线圈、换位线圈(2UN+2.5)0.90.75KV2200978815188线圈4匝及以下者(2UN+2.5)0.750.85KV2078924414344表3:线圈电晕试验值(厂内试验):HA(KM)Ubs(KV)UN11.522.533.546KV8.59.09.5610.210.911.812.810KV14.215.015.917.0表4:整机定子线圈电晕试验值(厂内试验):HA(KM)Ubs(KV)UN11.522.533.546KV5.766.46.87.37.88.510KV9.51010.611.3表5:线圈各工艺过程交流耐压试验:试验阶段试验形式试验标准值(V)380V级6KV级10KV级线圈绝缘后、下线前对地2.75UN+45002100032000线圈下线后、并头前对地2.5UN+250034501750027500线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