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对待批评与表扬.doc_第1页
怎样正确对待批评与表扬.doc_第2页
怎样正确对待批评与表扬.doc_第3页
怎样正确对待批评与表扬.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正确对待批评与表扬怎样正确对待批评与表扬 怎样正确对待批评与表扬热怎样正确对待批评与表扬 会员投稿 古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意思是说,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人。我们也一样,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点。有了问题和缺点怎么办?“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当然是再好不过了。然而,俗话说“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现实生活中,有的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缺点,这就要靠大家提个醒,靠领导和同志们批评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的长处和优点才能得到不断发扬,缺点和短处才会得到有效克服。那么,应该怎样对待批评呢?一.要正确看待批评,把它当作前进的动力。对于领导的批评,首先要认真听取,自我反思。虚心接受,并认真检讨、及时纠正。对批评有出入的,可以当面或事后诚恳地解释清楚,消除误会,切忌当面顶撞或强词夺理。在别人意识到批评错了的时候,要能宽以待人,切忌得理不让人。大家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人受到表扬,马上兴高采烈,工作劲儿也足了;一旦受到批评,情绪就会低落,工作热情大减。其实,批评与表扬都有异曲同工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受到批评能够及时改正,也是进步。所以说表扬和批评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二者的作用是一致的。当然,年轻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想得到领导的赞许和肯定,听到批评不会象受到表扬那样令人舒畅,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个人要想健康成长,必须听得进去批评,就好比一棵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需经风霜雪雨的洗礼,需要不断修枝打杈一样。人要进步,同样需要领导和同志的批评、督导、鞭策和帮助。大多数人能够正确看待批评,也有的人却适得其反,认为批评是领导对自己有偏见,给自己穿小鞋等等,不仅影响了自己的成长进步,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在对待批评的问题上,我们要注意克服三种模糊思想: 1.克服满不在乎的思想。有的人把领导的批评,当作耳边风,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一个耳朵听,一个耳朵冒,自以为“我大毛病不犯,小毛病不断,其耐我何”;有的人对自己的缺点采取不承认态度,消极对抗,明明是块疮疤,却竭力掩藏遮盖,结果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家都学过扁鹊见蔡桓公这一课,蔡桓公直到病入膏肓也不承认自己有病,最后连扁鹊那样的神医也束手无策,无力回天。这些自欺欺人的做法,不仅不利于改正错误,反而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铸成大错,陷入不能自拨的境地。 2.克服与人“攀短”的思想。有的同志受到批评后,不去认真反省自己的错误,常和其他人比,强调别人还不如自己,我比某某还强等等。这使人想起“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即便别人真的比你犯的错误更严重,也不能证明你的错误是好的,只要是缺点和不足就需要纠正和改进。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自觉地改正。 3、克服把批评当“包袱”的思想。有的人受到批评后,认为领导对自己有想法,整天顾虑重重,感觉到在这里做没什么发展。年轻人大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本来是优点,但过分看重自己的荣誉就容易把一时一事的过失当成思想负担,这也是不好的。其实领导的批评并不是对谁有什么成见,批评是对事不对人,当领导的不会因为一个人犯了错误而把他看“死”了,犯了错误并不可怕,改了就是好同志,完全不必要因此造成沉重的思想负担。 二. 要加强自身修养,承受住尖锐的批评。有些时候,有的领导在批评别人时,不大注意场合和方法,特别是在大庭广众面前,不留情面的训人,往往让人“下不来台”,丢面子,叫人无地自容。无论是领导主观动机多么好,这种批评人的方式都应该改进。但是,作为战士是据理力争挽回面子,还是冷静的接受批评,往往能够充分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素质和品德修养。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就是因为没有恰当地处理好类似情况,而把问题弄得不可收拾,造成不该发生的后果,教训是非常深刻的。为此,我们要防止和克服两种错误想法:1、“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的人受到批评后,就觉得领导对自己有看法,进步无望,一切都完了。从此一蹶不振,把严厉的批评变成了走下坡路的开端。2、忌恨、报复心理。受了批评后,感到人格受到莫大污辱,与领导产生了思想隔阂,埋下了怨恨的种子,甚至走上了打击报复的违法犯罪道路,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人们常说“严是爱,松是害”,领导对下属严格一点,甚至批评时语言尖刻一些,但其主导思想和主观愿望是好的,是为我们的前途着想。一般情况下,领导批评下属时都能顾及面子,但是一些人所犯错误性质比较严重或酿成了较重的后果,让人十分气愤,甚至有的是明知故犯或屡教不改,领导因为恨铁不成钢而发脾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领导的善意批评要给予正确理解。医生讲对症下药,对于一个身患重病的人,猛药除病是一个恰如其分的处置。三国时,关羽以英雄的气概承受剐骨疗毒的剧痛而面不改色,最终转危为安;曹操讳疾忌医不肯让人动手术终为头痛病所害。我们应该从古人的经历中汲取教训。尖锐的批评正像给病人动手术,往往是彻底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把尖锐的批评,当作耳边敲响的警钟,以闻过则喜,从善入流的态度接受批评,同时还应该深刻的反思自己的过失,从自身错误中找出教训。人们常说:“联盟人从严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应该以“在哪跌倒,在哪爬起来”的态度。在错误上查找原因,争取下次不犯类似的错误,并举一反三,力争少犯其它错误,这才是联盟之举。当然,对于有的领导如果经常语言尖刻地批评,甚至是挖苦、侮辱人格的话,我们也要通过正当的渠道去反映。我想,当绝大多数领导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时,都能够较好地克服和改正。 陈毅元帅在一首诗中写到:“一喜有错误,痛改便光明,一喜得帮助,周围是友情。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与那些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看到你在错误的悬崖边上徘徊而不去拉你一把的人相比,领导尖锐的批评,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也就能够认真反思自己的过失,而不必苛求领导批评时的态度和方式了,要以宽广的心胸,对待错误的批评。三.要以宽广的心胸,对待错误的批评。许多时候,领导对下属的批评不一定十分准确,很可能与事实有所出入,甚至还可能张冠李戴。批评错了怎么办?是暴跳如雷当面顶撞,还是心平气和地恰当处理,能够反映一个战士的素质和品德。在对待错误批评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三点: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哪怕领导批评有百分之一是正确的,也该认真地虚心接受,即便是完全批评错了,也全当在耳边又敲响了一次警钟,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错误看待,引以为戒,警示自己,同样有益。“前车之覆,后车可鉴”,聪明人之所以少犯错误,原因就在于此。2、要体谅领导的难处。俗话说:“将心比心,八两换半斤”。领导的精力毕竟有限,不能要求领导对任何事情都处理得十分恰当,什么问题都判断得准确无误。当年,孔圣人带着他的门徒周游列国,一日走得牛困人饥,便在途中埋锅造饭。弟子颜回煮饭时,孔子从无处看到他掀起锅盖抓饭吃,十分气愤,开饭前严厉地批评了他。颜回不愧为孔子的得意门生,确实有一定的涵养,没有当面顶撞他,冒犯圣人,而是事后澄清了事实。原来是草灰掉到了饭锅里,颜回觉得把饭丢了太可惜,便把沾上草灰的饭粒吃了。孔子叹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然而就连孔圣人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尚且有误,何况我们呢!难免对情况掌握不全,也不可能事事都弄得四脚落地,批评错了实在是在所难免。古人尚有“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宽广胸襟,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社会的新主人公不应该不及古人吧! 3、要主动找干部谈心交心。该承认的勇于承认,该澄清的及时澄清,特别是在代人受过、被人误解的时候,应及时主动找领导汇报思想,说明情况。说明解释没有明显效果,那就要耐心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不能因为一时的委屈就牢骚满腹,与大家闹别扭,在这方面,彭德怀同志就是一个典范,他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受到错误批判,后来党中央派他到西南领导大三线建设,他不顾自己蒙冤枉,背黑锅,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国防事业做出了贡献。我们还要破除那种“挨了批评找干部谈心为自己辩解”的偏见,以诚恳的态度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只要批评者的出发点是帮助人,而不是整人,那么任何误解和委屈终将会得到澄清和清除的。所以,我们有了过错,受到批评、甚至处分后,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