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04周鉴赏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04周鉴赏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04周鉴赏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04周鉴赏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通“锸”。铁锹。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参考答案】叙述: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对比: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试题分析】比较明显,首先是采地黄者与买地黄者的对比,一个是生活于农家,以采地黄度日的农民,迫切需要卖掉地黄来谋生,一个是生活在“朱门”的白面郎,买地黄来喂马,还要讨价还价;其次是人与马的对比,采地黄者受饥挨饿,而“朱门”的马却以地黄为食,通过对比揭露出人不如马、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批判的主题。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1分析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在全诗中的作用。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送韩揆之江西李季兰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万里西江水,孤舟何处归?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唯有衡阳雁,年年来去飞。【注】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指,一作“招”。西江,一作“江西”。长江在武昌一段称为西江。湓城:在今江西,是韩揆要去之地。夏口:今武昌。衡,一作“随”。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与诗经氓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B颔联写诗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的孤舟远去,思绪万千。C颈联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情景:朋友一去,只怕音信阻绝。情感意蕴耐人寻味。D颔联与颈联一实一虚延伸了时空,为尾联的抒情作了铺垫。4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一、1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心绪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之久,至此全诗的情感得到升华。【解析】作答这类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结构上,根据诗句所在的位置去判断它的作用;内容上,理解诗歌大意,联系语境去分析诗句在诗中的作用。2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景物描写中寄寓着独守闺房的主人公的幽怨之情。以乐景衬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反衬主人公的孤单寂寞,抒写主人公心中的哀怨伤感。勃勃,女主人公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诗歌自第五句发生转折,进入第二个层次。本来,她“攀条折其荣”,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路途遥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中。此时的她,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任凭香气盈袖。诗的最后两句大意是说: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诧异。其实,对花落下“抑”的一笔,正是为了“扬”“但感别经时”这一主题。无论说花珍贵还是不足为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曲折跌宕中,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二、3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首联不是以乐景写哀情,并且“昔我往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