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管道工程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_第1页
燃气管道工程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_第2页
燃气管道工程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_第3页
燃气管道工程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_第4页
燃气管道工程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 输气管道工程临时用地 土地复垦方案 报告书 项目单位 项目单位 X XX XX XX XX XX X 有有限限公公司司 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XXXXXX 勘测规划有限公司勘测规划有限公司 二二 一六年十一月一六年十一月 I 目目 录录 前言前言 1 1 1 1 总则总则 2 2 1 1 编制目的 2 1 2 编制原则 3 1 3 编制依据 4 1 3 1 法律法规 4 1 3 2 规范性文件 5 1 3 3 技术标准 5 1 3 4 项目有关文件 5 1 4 目标 6 1 5 服务年限 6 1 6 主要计量单位 7 2 2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8 8 2 1 项目简介 8 2 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8 2 2 1 自然环境概况 8 2 2 2 社会经济状况 10 2 3 项目土地利用现状 10 2 4 项目占地分析 11 2 4 1 施工工艺流程 11 2 4 2 施工过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12 3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1414 3 1 拟破坏土地预测 14 3 1 1 拟破坏土地的类型 14 3 1 2 拟破坏土地规模预测思路 14 3 1 3 拟破坏土地规模 15 3 1 4 破坏程度预测 16 3 1 4 预测结果 17 3 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7 3 3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18 3 3 1 适宜性评价原则 18 3 4 复垦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表 24 3 5 复垦标准 24 3 5 1 旱地复垦标准 24 4 4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2525 II 4 1 预防控制措施 25 4 1 1 预防控制原则 25 4 1 2 预防控制措施 26 4 2 复垦工程技术措施 27 5 5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2828 5 1 工程技术措施设计 28 5 1 1 施工作业带复垦工程设计 28 5 1 3 临时道路复垦工程设计 33 5 2 工程量测算 33 5 2 1 工程措施工程量测算 33 6 6 土地复垦投资概算测算土地复垦投资概算测算 3535 6 1 编制依据 35 6 2 编制说明 35 6 3 测算结果 39 6 3 1 静态投资预测 39 7 7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4040 7 1 社会效益 40 7 2 生态效益 40 7 3 经济效益 40 8 8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4141 9 9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 4343 9 1 组织领导及管理措施 43 9 1 1 组织机构 43 9 1 2 工作职责 43 9 1 3 管理措施 43 9 2 技术保证措施 44 9 3 工程监理 45 9 4 资金来源及管理使用办法 45 9 5 监督保障措施 46 9 6 工程竣工验收及后续管理 46 9 6 1 工程竣工验收 46 9 6 2 后续管理 46 1 前言前言 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 支持了各项生产建设 在生产建设中 因工程施工挖损 占压等造 成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及生态环境的恶化 为了落实十分珍惜 合理 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规范土地复垦活动 加强土 地复垦管理 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根 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11 年 3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令 第 592 号 颁布了 土地复垦条例 2012 年国土资源 部颁布了 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 自 2013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为响应国家政策 并及时对项目破坏土地进行复垦和恢复改善 生态环境 XXXXXX 有限公司于 2016 年 8 月委托我公司 XXX 勘测规 划有限公司 编制 XXX 输气管道工程临时用地复垦方案 2016 年 9 月 编制人员赴 XXX 输气管道工程现场进行资料收集和实地踏勘 结合上述文件及当地实际情况 编制 XXX 输气管道工程临时用地 土地复垦方案 以达到防治结合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实现经济效 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 的 2 1 1 总则总则 XXX 输气管道项目为 XXXXXX 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燃气输送项目 XXX 输气管道项目于安徽省 XXX 设计最大输气能力为 7 0 108Nm3 a 投资规模 项目估算总投资 3259 4 万元 服务年限 30 年 利辛 XXX 有限公司是由 XXXXX 公司与 XXXXX 公司合资成立的一 家专门从事天然气管道建设运营及天然气销售的能源企业 XXXXX 研究院于 2014 年 12 月编制完成了 XXX 输气管道工程项目建议书 2015 年 10 月我公司受业主单位 XXXXXX 有限公司委托编制 XXX 输气管道工程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土地复垦方案 接受委托后 我公司立即成立方案编制组 对矿区及其周边区域进行了实地踏勘 收集了矿区的社会经济 土地利用规划 自然条件 林草植被分布 等相关资料 根据所收集的资料 结合主体工程设计和施工特点 编制完成该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经评审批复后 可作为指导 本工程土地复垦工作的技术文本 1 11 1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XXX 输气管道项目线路起点位于 XX 输气管道工程 分输阀室 预留接口 终点位于 XXXXX 镇西北侧的 XX 分输站 该工程临时占地 分布于管道线路两侧 主要为施工作业带 施工道路等 该项目建 设会不可避免地挖损 占压原有土地 改变原有土地的使用功能 损坏工程沿线植被和农业生产设施 如果被破坏的土地得不到及时 恢复利用 就会造成土地浪费 引起水土流失 影响到工程沿线人 3 们的生产与生活 为贯切落实科学发展观 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耕 地资源 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工程沿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有关文件规定 特编制本项目临时用地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其主要目的是 1 减少主体工程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 通过对临时用地进 行土地复垦 使项目区的临时用地恢复使用功能 从而提高土地利 用效率 2 落实生产建设单位临时用地复垦责任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 点和工程沿线的实际情况 分析项目建设破坏土地的程度 确定土 地复垦的范围 类型和面积 制定土地复垦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预 测所需资金 从而使生产建设单位的临时用地复垦责任落到实处 3 为临时用地复垦的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提供依据 本报告 提出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 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开展相 应的土地复垦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将临时用地复垦方案列入建设项 目的总体安排和年度计划中 使本项目有计划 有组织的实施 为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临时用地复垦执法检查和监督工作提供 管理依据 1 21 2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根据本项目沿线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按照经济可 行 技术合理 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 结合项目特征和 实际情况 确定该项目土地复垦原则如下 1 源头控制 预防与复垦相结合的原则 对局部线路方案进一步优化设计 从源头减少对农田及植被的 占用 施工场地充分利用现有的村舍以及空闲厂房等 施工道路充 4 分利用既有便道 节约用地 预防措施与复垦相结合 从源头上减 少工程损坏土地 维持原生态 减少复垦 2 统一规划 统筹安排的原则 工程沿线临时用地量大 线长 复垦方案设计对全线临时用地 进行分类归纳 复垦方案做到工程措施 生物化学措施及复垦利用 相结合 预防与保护相结合 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近期防治与远期 利用相结合 形成土地复垦综合防治体系 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纳入 主体工程施工计划中 尽量做到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同步施工 努 力实现 边建设 边复垦 3 因地制宜 综合利用 优先用于农业的原则 对被破坏的土地进行调查和适宜性评价 按照 因地制宜 综 合利用 的原则 依据沿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合理确定复垦土地 用途 宜农则农 宜林则林 宜渔则渔 宜建则建 被破坏的土地 要优先复垦为农用地 确实不适宜农业生产的 可以复垦为非农建 设用地 4 投资合理 效益最佳的原则 根据临时用地分类 对不同类型用地采用最经济合理的复垦方 式 不片面追求单一效益 确保生态 社会 经济三效益达到最佳 1 31 3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 3 11 3 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年 8 月 28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2011 年修订 土地复垦条例 国务院第 592 号令 2011 年 3 月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 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5 年修订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253 号令 2000 年 3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16 年 11 月 7 日修正版 1 3 21 3 2 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 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实施 土地复垦条例 的通知 国 土资发 2011 50 号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临时用地管理的通知 皖国 土资 2010 119 号 1 3 31 3 3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 1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试行 2011 11 2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TD T1011 2000 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 T1012 2000 4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TD T1013 2000 5 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 2011 6 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 2011 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204 1998 8 安徽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皖国土资 2008 287 号 6 1 3 41 3 4 项目有关文件项目有关文件 1 XXX 输气管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 XXX 输气管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3 XXX 输气管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4 XXX 输气管道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5 XXX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6 XXX2015 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图 7 XXX 输气管道工程勘测定界图 1 2000 1 41 4 目标目标 XXX 输气管道工程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占地分为两类 一 类是主体工程的永久性占地 如站场占地 主体工程占地将永久改 变原有土地的使用功能 工程建成后永久占地区将变为工程设施用 地 另一类用地是临时工程占地 如施工作业带 施工道路 等占 地 该类用地是为建设主体工程服务的临时性用地 施工完成后一 般不再使用 故预防和控制临时性占地是该工程土地复垦的关键所 在 根据项目的实施特点 结合沿线实际情况 本方案复垦主要目 标为 1 通过合理调整运距以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选择绕避大量耕 地区的路线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2 项目区土地复垦率应保证在 95 以上 3 土地复垦要坚持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 凡能复垦还耕的 应优先复垦成耕地 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 4 全面规划 综合整治 完善复垦项目区排水 道路等基础 设施 通过复垦 有效地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效益 而且较好地保 7 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减少水土流失 1 51 5 复垦年限复垦年限 XXX 输气管道工程计划于 2016 年 11 月建成运行 该土地复垦 工程应于 2016 年 12 月底前完成 1 61 6 主要计量单位主要计量单位 表表 1 11 1 主要计量单位表主要计量单位表 序号名称计量名称计量符号 1 长度米 公里m km 2 面积公顷 平方米 平方公里hm2 m2 km2 3 体积立方米 万立方米m3 万 m3 4 重量吨 万吨t 万 t 5 单价万元 公顷 元 吨 元 立方米万元 hm2 元 t 元 m3 6 金额元 人民币 万元 人民币 8 2 2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2 12 1 项目简介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 XXX 输气管道工程 工程类型 基础设施 建设期限 2016 年 3 月 2016 年 7 月 项目位置与范围 本项目管道线路位于 XXX 起点位于 XX 输 气管道工程 分输阀室预留接口 终点位于 XXXXX 镇西北侧的 XX 分 输站 管道长度为 19km 管道与 XX 输气管道工程 的预留接口对接后 向西北方向敷 设 绕开木材厂后 向西南方向敷设 在邵渡口村西侧穿越西淝河 管道穿越西淝河后 沿西南方向经龙王庙 新建村 后马竹园 叶 寨村 在阎庄西侧穿茨淮新河 穿越后 管道向西敷设 经东姜郢 李大庙村 到达 XXX 与 XX 市颍东区交界处的本工程终点 XXX 输气管道项目于安徽省 XXX 设计最大输气能力为 7 0 108Nm3 a 投资规模 项目估算总投资 3259 4 万元 服务年限 30 年 2 22 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2 2 12 2 1 自然环境概况自然环境概况 1 气象 项目区处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有明显过渡性特征 季风 明显 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 雨量适中 年平均气温 14 8 年平 均降水 844 2mm 无霜期 226 天 9 2 水文及水系 XXX 为第四纪地质结构呈多层状 复杂多变 由冲积 冲洪积 湖积等堆积物所组成 冲积层最深可达地面以下 500m 按构造单元 分类 大致可分为全新统 上更新统 中下更新统 其中全新统为 近代黄泛 淮泛沉积物及河川剥蚀物堆积组成 厚度在地面以下 40m 左右 上更新统在地面以下 40 110m 左右 中下更新统约在地 面以下 110 500m 左右 项目区地表水主要靠自然降水 阜蒙河经项目区南部 黑土沟 绕项目区东 北部 项目区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属于 Q42 含水段 Q42 含水段发育较稳定 上部以粉砂为主 下部以细砂为主 多为一个 含水层 顶板埋深 3 8m 底板埋深 16 20m 含水段厚 5 16m 平均 单井出水量为 40m3 h 宜井深度 35m 该组水为碳酸 钙 钙镁 钠镁型 矿化度较小 在 0 32 0 56 克 升 盐度小于 5 毫克当量 升 碱度小于 4 毫克当量 升 由此可见地下水水质良好 适合于人 畜饮用和农田灌溉 3 地形 地貌 项目区地貌类型属于淮北平原 微地貌类型亦属平原区 4 土壤条件 项目区属淮河平原 项目区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 在土地整理过 程中要特别注意熟土的保护 一般呈弱碱性 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 含量均不高 项目区土壤肥力水平偏低 特别是随着近几年高产农作物品种 不断引进 对土壤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物从土壤带走的养分愈来愈 多 加上项目区农民重用轻养 忽视有机肥料的投入和化学肥料的 平衡施用 其土壤肥力呈下降趋势 严重制约农作物优质高产 10 5 植被概况 项目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林带 由于农业耕作历史悠久 自然植被已无保存 现皆为人工植被 人工植被主要有 农业栽培 作物 人工林 四旁植树和农田防护林等 农作物中 粮食作物种 类繁多 以小麦 红芋 大豆 玉米等为主 2 2 22 2 2 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2015 年 全县生产总值 174 亿元 较上年增长 8 7 固定资产 投资 116 亿元 增长 11 5 财政收入 15 3 亿元 增长 12 规模 工业增加值 25 6 亿元 增长 10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3 9 亿 元 增长 12 3 进出口总额 5600 万美元 增长 13 4 三次产业结 构比为 25 5 27 6 46 9 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 250 7 亿元 贷款余额 113 0 亿元 分别比上年初增加 41 6 亿元和 30 8 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704 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007 元 分别增长 8 1 和 8 2 32 3 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用地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项目永久占地区 一部分为临 时占地区 永久占地分为两部分 分输阀室用地和天然气放空区占地 排 放站占地总面积 0 0234 公顷 情况如下表 表表 2 12 1 永久占地土地利用结构表永久占地土地利用结构表 土地类型面积 hm2 比例 耕地旱地 0 0234100 00 合计 0 0234 100 00 临时占地分为两部分 施工作业带占地占地 占地总面积 16 6184 公顷 情况如下表 11 表表 2 22 2 临时用地土地利用结构表临时用地土地利用结构表 土地类型面积 hm2 比例 耕地旱地 16 286498 00 林地有林地 0 02310 14 公路用地 0 02180 13 交通运输用地农村道路 0 11730 71 坑塘水面 0 02530 15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沟渠 0 08590 52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村庄 0 05860 35 合计 16 6184100 00 2 42 4 项目占地分析项目占地分析 2 4 12 4 1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 项目施工流程为 施工测量 沟槽开挖 吊装下管 管道组对 焊接 焊口探伤 管道清扫 管道强度试验 焊口防腐 沟槽回填 土 阀室球阀安装 管道严密性试验 2 4 1 1 管道敷设 1 管道敷设方式 根据管道沿线的地形 地貌 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及气候等条 件 管道全部采用沟埋敷设方式 其埋深视沿线地质情况和耕作要 求确定 管顶覆土一般为 1 2 1 5m 管沟底部如有岩石 则超挖 0 2m 回填细土 0 2m 夯实后敷管 管道上部亦回填细土至管顶上 0 2m 防止防腐层被破坏 2 管道转角 根据地形及管道受力状态 线路水平和纵向转角优先采用弹性 敷设 以减小沿线管道的摩擦阻力 同时增强管道整体柔韧性 弹 性敷设的曲率半径 R 1000D 在管道平面与纵向发生变化且无条件弹性敷设时 采用冷弯弯 12 管 R 50D 必要时采用热煨弯头 R 6D 管道穿越 本管道穿越多 包括多处公路穿越 河流穿越 根 据穿越点现场状况和不同穿越方式的特点 推荐对车流量较大的等 级公路 水面较宽的河流 灌溉干渠 采取定向钻方式穿越 其他 穿越采用大开挖方式 表表2 12 1 定向钻穿越统计表定向钻穿越统计表 序号里程名称穿越方式 1K0 330 0 540 沟渠与水泥路穿越定向钻 2K1 055 K1 065沟渠穿越定向钻 3K1 320 K1 560水塘穿越定向钻 4K1 760 K2 280沟渠及道路穿越定向钻 5K2 760 K2 960沟渠及水泥路穿越定向钻 6K4 350 K4 560水渠穿越定向钻 7K5 240 5 490沟渠穿越定向钻 8K7 010 7 240沟渠及水泥路穿越定向钻 9K8 120 8 350 沟渠及水泥路穿越定向钻 10K8 678 9 080沟渠及公路穿越定向钻 11K10 254 10 460沟渠及水泥路穿越定向钻 12K10 870 11 090 沟渠及水泥路穿越定向钻 13K11 460 12 260 茨淮新河穿越定向钻 14K12 840 13 080 沟渠及水泥路穿越定向钻 15K16 150 16 385 沟渠穿越定向钻 16K16 459 16 770 水塘及公路穿越定向钻 17K16 880 17 110 沟渠穿越定向钻 18K17 210 17 420 公路穿越定向钻 19K17 760 18 000 沟渠穿越定向钻 2 4 22 4 2 施工过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施工过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管道建设临时占用了 16 6184 hm2 的土地 其中 98 00 为耕地 临时被占用的土地绝大部分是可以复垦利用的 施工活动对土地资 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 破坏土壤耕作层 输气管道的开挖和回填 必然对土壤层 次 土壤质地产生重大改变 本工程所经过地区大多为耕作区 在 13 耕作区 土壤经过人类有目的的改造 其土壤层次 深度与自然条 件下形成的土壤有一定差异 表层为耕作层 深度约 15cm 25cm 中层为犁底层 20cm 40cm 40cm 以下为母质层 耕作层是作物根系 分布密集区 土壤肥力 水分集中分布区 在管道开挖和回填过程 中 必然会对其土壤原有层次产生扰动和破坏 使不同质地 不同 层次的土体进行混合 影响到原有耕层土壤的肥力 相应也会影响 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 影响土壤的紧实度 土壤紧实度是表征土壤物理性质的指 标之一 在开挖部位 表现为施工机械对土壤的破坏 而在施工机 械作业中 机械设备的碾压 施工人员的践踏等都会对土壤的紧实 度产生影响 机械碾压的结果使土壤紧实度增高 地表水入渗减少 土体过于紧实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3 影响土壤养分 土体构型是土壤剖面中各种土层的结合 不同土层的特征及理化性质差异较大 就养分状况而言 表土层 腐殖质层 耕作层 远较心土层好 其有机质 全氮 全磷较其 它层次高 施工作业对原有土体构型必产生扰动 使土壤养分状况 受到影响 严重时使土壤性质恶化 并波及其上生长的植物 甚至 难以恢复 14 3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3 13 1 拟破坏土地预测拟破坏土地预测 3 1 13 1 1 拟破坏土地的类型拟破坏土地的类型 为了满足管沟开挖和管道敷设大型机械施工的需要 管道敷设 需设置一定宽度的施工作业带 管沟开挖在施工作业带内 作业带 内管沟一侧堆放开挖土方 另一侧放置管道进行对焊 施工作业带 对土地的破坏呈线状分布 对土地的破坏形式为挖损 施工过程中 对土地造成完全破坏 3 1 23 1 2 拟破坏土地规模预测思路拟破坏土地规模预测思路 XXX 输气管道工程土地破坏类型多样 土地破坏预测采用定量 统计和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具体叙述如下 1 破坏土地方式预测方法 根据本工程特点 土地破坏方式表现多样性 除工程建设引起 的挖损显而易见的方式外 还有施工道路的压占 预测方法采用定 性描述的方法进行 2 破坏土地面积预测方法 通过对主体工程占地的分析和统计 结合土地破坏方式采用定 量统计的方法进行 3 破坏土地类型预测方法 根据 全国土地分类 对土地类型的分类 结合现场调查资料 确定由于管线建设造成破坏的土地类型 4 破坏土地程度预测方法 15 建设项目对土地的破坏因用地目的的不同 破坏程度不同 所 以破坏土地程度的预测要在分析统计的基础上 定性描述其破坏程 度 3 1 33 1 3 拟破坏土地规模拟破坏土地规模 根据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资料 管道沿线作业带用地 90 以上为农田 为了避免损坏农田及作物 施工作业带宽度严格控制 在 12m 施工作业带沿管线呈线状分布 路线较长 占地面积较大 且占地类型多 占地面积 16 2000 hm2 占用土地类型包括耕地 林地等 具体占地情况见表 3 1 表表 3 13 1 施工作业带拟破坏土地面积及类型表施工作业带拟破坏土地面积及类型表 土地类型面积 hm2 比例 耕地旱地 15 86897 95 林地有林地 0 02310 14 公路用地 0 02180 13 交通运输用地农村道路 0 11730 72 坑塘水面 0 02530 16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沟渠 0 08590 53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村庄 0 05860 36 合计 16 2000 100 00 2 施工道路占地面积及类型 为满足施工材料的运输需要 除利用现有道路外 需新修部分 临时施工便道 临时施工道路占地面积 0 4184hm2 主要占用土地 类型为耕地 沟渠等 具体占地情况见表 3 2 表表 3 23 2 施工道路拟破坏土地面积及类型表施工道路拟破坏土地面积及类型表 土地类型面积 hm2 比例 耕地旱地 0 4184100 00 林地有林地 00 00 交通运输用地公路用地 00 00 坑塘水面 00 00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沟渠 00 00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村庄 00 00 16 合计 0 4184 100 00 3 1 43 1 4 破坏程度预测破坏程度预测 项目区土地破坏类型为土地压占和挖损 土地破坏程度预测及分析揭示了土地的可利用范围及可利用的 能力 其主要表现在项目实施后土地质量控制因素指标值在原始土 地质量背景值基础上向不利于土地利用的方向变化 其实质就是项 目实施引起的土地质量变化程度的评价 土地破坏程度是多个环境要素综合表现的结果 每个环境要素 又由多个环境因子组成 详见表 3 3 根据每个环境因子确定的环 境质量数值一般不能作出确定性的评价 本项目复垦方案引入模糊 数学的评价法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土地破坏程度 3 3 土地破坏程度评价影响因子及破坏等级土地破坏程度评价影响因子及破坏等级 评价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 破坏 类型 评价因素评价因子权重 轻度中度重度 地表变化压占面积0 091000m2 砾石含量增加0 1030 有机质含量下降0 1665 有毒元素污染0 29X 4s 压占地 性状 PH 值0 136 5 7 54 6 5 7 5 8 58 5 压占 稳定性稳定性0 23稳定较稳定不稳定 地表变化挖损面积0 21000m2 挖损地性 状 耕作层破坏0 620cm挖损 稳定性稳定性0 2稳定较稳定不稳定 a 压占地评价因子 权重及指标值 根据 XXX 输气管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及现场踏勘记录 临时用地占地选取评价因子 权重及指标值详见表 3 4 17 表表 3 4 评价因子 权重及指标值表评价因子 权重及指标值表 破坏类型评价因素评价因子权重指标值 地表变化压占面积 0 09108000m2 砾石含量增加 0 1 10 有机质含量下降 0 16 15 有毒元素污染 0 29 X 2s 压占地性状 pH 值 0 136 5 7 5 施工作业区 压占地 稳定性稳定性 0 23 较稳定 地表变化压占面积 0 094184m2 砾石含量增加 0 2510 30 有机质含量下降 0 16 15 有毒元素污染 0 2920cm 施工作业区 挖损地 稳定性稳定性 0 2 不稳定 3 1 43 1 4 预测结果预测结果 用临时用地占地选取评价因子 权重及指标值对照土地破坏程 度评价影响因子及破坏等级 得出项目区破坏土地程度预测表 表表 3 5 项目区破坏土地面积和破坏程度预测表项目区破坏土地面积和破坏程度预测表 破坏区域面积 hm2 破坏类型破坏程度 施工作业带 挖损区 5 4000 挖损重度 施工作业带 压占区 10 8000 压占中度 临时便道 0 4184 压占中度 3 23 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输气管道建设工程的性质 该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为 施工期和运行期两个阶段 且以施工期为主 主要表现为对生态环 18 境的影响 管道施工占地宽度 作业带 在 12m 范围内 此范围内 的树木 农作物和植被将清理干净 将对农业 林业生态和植被造 成一定的破坏 降低农业收入 影响土地利用 引起水土流失 1 工程占地与土地征用的影响 该工程施工活动碾压 扰动 占用土地主要包括管道敷设占地 施工便道占地 其中站场占地为永久占地 输气管道敷设及施工便 道建设以临时占地为主 该工程施工活动所占用土地大部分为耕地 该工程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其次为对 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施工期间 由于开挖填埋 机械与车辆碾压 人员践踏等影 响 将使施工带范围内的农田植被遭到破坏 使植物赖以生长的土 壤环境受到扰动 对农田灌溉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最终将表现为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管道敷设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是暂时性的 待工程结束后 经过一定时间 可以恢复原有生产能力 3 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施工中只要加强管理 注意不要将施工中洒落的机油流入河中 可以说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 而且影响较小 4 临时施工便道建设的影响 该工程沿线多数区段管道顺公路敷设 交通条件较好 局部地 段乡村路窄 路面差 雨天通行困难 需修筑临时施工便道 施工 便道属临时占地 在施工期 施工带范围内的植被将被清除铲掉 施工便道需压实 对植被和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19 3 33 3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3 3 13 3 1 适宜性评价原则适宜性评价原则 临时用地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 是在对土地总体质量的调查 拟破坏土地的预测以及实施工程所能达到的结果基础上 确定待复 垦土地合理的利用方式 从而为采取相应的复垦措施提供依据 3 3 1 1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原则 1 最佳效益原则 在充分考虑企业承受能力的基础上 以最小 的复垦投入 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因地制宜和农用地优先的原则 在确定待复垦土地的利用方 向时 应根据评价单元的自然条件 区位和破坏状况等因地制宜确 定其适宜性 不能强求一致 恢复后土地条件如满足多种地类要求 时 应优先用于恢复农用地 3 与地区土地总体规划 农业规划等相协调的原则 在确定待 复垦土地的适宜性时 不仅要考虑被评价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破坏状 况 还应考虑区域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规划等 统筹考虑 本地区和项目区的生产建设发展 4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 以主导因素为主的原则 影响 待复垦土地利用方向的因素很多 包括自然条件 土壤性质 原来 的利用类型 破坏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 但各种因素对土地复 垦利用的影响程度不同 应选择其中的主导因素作为评价的主要依 据 5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结合 以自然属性为主的原则 对于 被破坏土地适宜性评价 既要考虑它的自然属性如土壤 气候 地 貌和破坏程度 也要考虑它的社会属性如种植习惯 业主意愿 社 20 会需求和资金来源等 在进行适宜性评价时 应以自然属性为主确 定复垦利用方向 6 理论分析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原则 对项目区被破坏土地进 行适宜性评价时 要根据已有资料作综合的理论分析 同时考虑项 目区农业生产发展前景 科技进步以及生产和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 的社会需求方面的变化 确定复垦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向 3 3 1 2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 被破坏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如下 1 确定评价对象 制定适宜性标准 2 确定适宜性评价的主导因素 以破坏土地的地块为评价单元 以破坏后的地形 土质 土层状况 复垦工程可能达到的覆土厚度 结合自然条件等确立土地评价指标 根据有关评价指标 评定质量 等级 3 评价结果 4 土地适宜类型 等级和面积统计 3 3 1 3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过程 1 评价对象的确定 本次复垦的主要对象是 XXX 输气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破坏的临时 用地 根据对项目区拟破坏土地的预测 造成土地破坏的临时工程 主要有施工作业带 施工道路 因此确定以上两种临时用地为本次 复垦对象 2 评价单元划分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在当前对将来拟破坏的土地进行评价 评 价单元以拟破坏土地的预测为基础 综合考虑经复垦后可能达到的 土地条件等因素来划分 21 依据以上分析 在对本项目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划分评价单 元时应当以土地破坏类型 限制性因素 人工复垦基本整治措施等 为划分依据 以破坏地块为基本单元 故本次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单元包括 施工作业带 施工道路 3 评价因子的确定 项目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应选择一套独立而又相互补充的参 评因素和主导因素 参评因素 或因子 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可测性 参评因素是可以测量并可用数值或符号表示的 2 关联性 即参评指标的增长或减少 标志评价土地单元质量的高低 3 稳定性 即选择的参评因素在任何条件下反映的质量保持稳定 4 不重叠性 即参评因素之间界限清楚 不相互重叠 由于造成土地破坏的原因不同 因此所选择的参评因素和主导 因素也不同 根据以上原则 结合项目区内实际状况和破坏土地的 预测 确定坡度 耕作层厚度 有效土层厚度 灌排条件 小于 2cm 砾石含量 保水保肥能力 非均匀沉降 土壤污染 8 个主要评 价因子 进行项目区临时占地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4 评价等级标准 根据对项目区各评价单元实地考察 参考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范 农用地定级规程 TD T1005 2003 和 农用地分等规程 TD T1004 2003 中关 于土地的评价标准 制定出适合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标准 具体 22 见下表 3 6 表表 3 63 6 项目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等级标准项目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等级标准 宜耕地宜园地 因素类别 一等宜耕 地 二等宜耕 地 一等宜 园地 二等宜园 地 宜林地宜草地 坡度 3 10 25 25 40 35 耕作层厚度 cm 30 30 30 20 10 有效土层厚度 cm 60 60 40 40 30 20 30 小于 2cm 砾石含量 5 20 30 30 40 灌排条件有保障一般一般一般 保水保肥能力非常好较好一般一般一般 土壤污染状况无 非均匀沉降无轻度轻度 中度中度 不符合表中条件的 可作为建设用地 3 3 1 4 评价结果 1 复垦适宜性评价 施工作业带沿管道线路布设 主要为了满足管沟开挖和管道敷 设大型机械施工的需要 管沟开挖在施工作业带内 作业带内管沟 一侧堆放开挖土方 另一侧放置管道进行对焊 临时道路主要为机 械进场铺设的道路 根据复垦适宜性评价原则 采用极限条件法确定待复垦区域土 地对农林牧业的适宜性 对施工作业带 临时道路复垦适宜性因子 进行赋值分析 结合地形 地貌和周边情况 施工作业带 临时道 路可复垦较为合适的方向主要为 旱地 复垦后 旱地面积为 16 2864 公顷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详见表 3 7 23 表 3 7 土地适宜性评价 区域面积 hm2 坡度 耕作层 厚度 cm 土层厚 度 cm 小于 2cm 砾 石含量 灌排条 件 土壤污 染 保水保 肥能力 非均匀 沉降影 响 评价结 果 复垦方 向 施工作业带 16 2000 3 34 60 5有保障无污染非常好无 一级宜 耕地 旱地 临时道路用地 0 4184 3 34 60 5有保障无污染非常好无 一级宜 耕地 旱地 合计 16 6184 24 3 43 4 复垦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表复垦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表 复垦工程施工后 能恢复旱地 16 2864 公顷 详见表 3 8 表表 3 8 复垦后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表复垦后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表 单位 公顷 土地类型复垦前复垦后 土地类型面积 hm2 比例面积 hm2 比例 耕地旱地 16 286498 00 16 286498 00 林地有林地 0 02310 14 0 02310 14 公路用地 0 02180 13 0 02180 13 交通运输用地农村道路 0 11730 71 0 11730 71 坑塘水面 0 02530 15 0 02530 15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沟渠 0 08590 52 0 08590 52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村庄 0 05860 35 0 05860 35 合计 16 6184100 16 6184100 3 53 5 复垦标准复垦标准 3 5 13 5 1 旱地复垦标准旱地复垦标准 1 覆土厚度 复垦后能满足旱作物生长的要求 地面平整 该土地复垦工程 覆耕作层 30cm 2 灌溉工程 项目区成带状分布 且大部分位于大片农田中 所以复垦后的 耕地灌溉有保证 无需新修灌溉设施 3 排水工程 项目区排水主要为原有沟自排 因项目的建设势必毁坏原先的 排水设施 所以本次项目复垦的主要排水工程是恢复原先排水工程 达到原先的排涝标准 排涝标准为 5 年一遇一天暴雨一天排出 25 4 4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4 14 1 预防预防控制措施控制措施 4 1 14 1 1 预防控制原则预防控制原则 根据待复垦的土地资源现状特征 结合项目区的国民经济 社 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经过综合分析论证 土地 复垦规划依据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 并兼顾自然条件与土地类型 选择土地复垦后的用途 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 发展高效农业 提 高土地的使用效益 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促进项目区经济 的持续 稳定 健康发展 项目区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 项目区土地复垦预防控制应遵循 以下原则 1 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项目区所在地的自然 气候条件 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的 结果 宜农则农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合理安排各类用地 使遭 到破环的土地发挥最大效益 将有潜在可能性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 生产力 2 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于项目土地复垦规划显得特别重要 因为破 坏土地的产生是源于施工期建设 只有通过边建设 边复垦的持续 性土地植被恢复 才能达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为此 本方案要立 足于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才有利于保证社会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3 综合效益原则 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关联众多因素 涉及 26 自然 经济 社会各个方面 要以生态系统的弹性出发 以生态效 益为目标 考虑治理的可能性和经济的可承受性 同时兼顾社会效 益 土地复垦追求的目标就是融社会 经济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的综 合效益最优 使土地复垦寓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之 中 谋求社会 经济 生态三效益的统一 4 整体性原则 要着眼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协调一致 建设 复垦 生态恢 复要统一考虑 坚持施工工艺设计与复垦设计相统一做法 把复垦 内容纳入建设计划之中 统一规划 统一管理 使建设程序与土地 复垦的要求相协调 既可节省复垦费用 更能使遭受破坏的地表尽 快恢复其功能 4 1 24 1 2 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控制措施 该土地复垦工程按照 统一规划 源头控制 防复结合 的原 则 采取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 强调源头控制 过程控制 最大程 度的减少损坏原地貌 1 进一步优化主体工程设计 主体工程设计中应考虑到沿线良田的分布 对局部线路方案进 一步优化设计 尽量减少占用耕地的机率 提出规范施工的要求 采取行之有效的耕地保护预防和治理措施 2 进一步优化施工工序 XXX 输气管道工程地表熟土层的开挖工程量大 应将表层 30cm 熟土层取出就近堆放 作为复垦 绿化用途 为尽量减少土地资源 的破坏和浪费 集中堆放与回填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3 规范施工组织方案 工程建设中尽量做到挖填平衡 施工过程中应随挖 随填 随 27 运 随夯 尽量缩短施工周期 同时避免倒运或二次占压 合理安 排施工时间 尽量避开雨季和汛期 复垦 植被恢复 在土方工程基本完成后及时进行 4 24 2 复垦工程技术措施复垦工程技术措施 1 表土剥离及返还工程 对临时用地范围内存在熟土的区域 施工前 将 30cm 表层熟 土取下堆置在场地一角 堆高不超过 2m 复垦方向为旱地地的区域 覆土厚度为 30cm 2 平整工程 施工场地平整时应先剥离表层硬化地面 对粒径大于 5cm 的碎 石进行适当捡选 坡面保持一定的排水坡度 3 排水工程 项目区排水主要为原有沟自排 因项目的建设势必毁坏原先的 排水设施 所以本次项目复垦的主要排水工程是恢复原先排水工程 达到原先的排涝标准 28 5 5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5 15 1 工程技术措施设计工程技术措施设计 根据确定的土地复垦任务以及复垦土地的用途和标准等 进行 工程措施设计 5 1 15 1 1 施工作业带复垦工程设计施工作业带复垦工程设计 施工作业带复垦工程主要包括场地平整与翻松工程 表土剥离 及返还工程 灌溉工程 根据管道施工作业带施工工艺 施工作业带内管沟开挖的土临 时堆放于管沟作业带一侧 另一侧放置管道和施工机械 在管沟开 挖前 应对作业带内存在熟土的区域进行剥离 表土的剥离工作采 取分片剥离的方式 剥离一片就堆放一片 堆放到一定高程再剥离 下一片的表层土 要防止一次性剥离造成对地表大量的扰动而产生 大量的土壤侵蚀 剥离的表土用于土地复垦时表土回填 存放于作 业带内指定地点 不再占用其他土地 堆放高度为 2m 剥离厚度根 据土地类型确定 一般旱地剥离 30cm 施工作业带服务期结束后 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土地复垦 1 场地平整与松翻 对施工作业带进行土地平整和松翻 翻 地深度为 25cm 提高地面平整度的同时改善土壤的紧实层 有利于 土壤保墒 从而提高抗旱防涝的能力 项目区土地平整量为 L B b h 2 其中 L 为开挖线路的长 度 13 5km B 为开挖的上口宽 4m b 为需回填的下口宽 1 0m L 为 回填深度 1 2m 计算出土方平整量为 40500m3 2 表土剥离及返还工程 场地平整后把施工作业带施工前剥 29 离的表土回填 均匀覆盖在最上层 覆土 30cm 作为耕作层土壤 覆土量为 158680 0 3 47604m3 3 排水沟恢复 项目区施工作业带共计毁坏排水沟 41 条 项目施工结束后需恢复 项目区区排水沟设计流量分别根据以下公 式计算 旱地 R aP 式中 式中 qj 排涝模数 m3 s km2 A 排水区总面积 km2 h2 河网 沟塘滞蓄水深 mm A2 河网 沟塘水面面积 km2 h3 旱地及非耕地的初损与稳渗量 mm A3 旱地及非耕地面积 km2 Ew 历时为 T 的水面蒸发量 mm A1 河网 沟塘及水田面积 km2 t1 排涝时间 h 经计算 qj 0 66 m3 s km2 并根据设计流量大小进行分类 分别计算各 条排水沟的设计流量 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 设计情况为自流排水 设计流量采用排涝设计流量 计算公式采用均匀流公式 即 RiCQ 式中 排水沟设计流量 排涝时 m3 s Q 排水沟过水断面面积 m2 沟底比降 农沟取 1 1000 i 水力半径 m R 谢才系数 C 6 1 1 R n C 30 河床糙率 土质沟道 0 025 n b 流速验算 排水沟平均流速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符号意义同上 计算出的流速应满足沟道不冲 不淤 2 13 2 1 iR n 流速的要求 本项目区土壤不冲流速为 0 9m s 不淤流速为 0 2m s 项目区恢复排水沟情况如下表 表表 5 1 项目区排水沟恢复统计表项目区排水沟恢复统计表 类型 长度 m 底宽 m 深度 m 上口宽 m 土方量 m3 修复排水沟 1 340 50 51 534 修复排水沟 2 150 512 545 修复排水沟 3 40 512 512 修复排水沟 4 200 512 560 修复排水沟 5 200 50 75238 修复排水沟 6 150 50 75228 修复排水沟 7 15327300 修复排水沟 8 130 51 53 578 修复排水沟 9 21125252 修复排水沟 10 141 51 54 5126 修复排水沟 11 121 21 54 297 修复排水沟 12 122 538 5396 修复排水沟 13 1211 5490 修复排水沟 14 1211348 修复排水沟 15 1211348 修复排水沟 16 120 50 51 512 修复排水沟 17 120 50 51 512 修复排水沟 18 120 51 53 572 修复排水沟 19 120 50 51 512 修复排水沟 20 120 50 51 512 修复排水沟 21 121 525 5168 31 修复排水沟 22 1411 54105 修复排水沟 23 190 51 53 5114 修复排水沟 24 1211 5490 修复排水沟 25 200 812 872 修复排水沟 26修复排水沟 27 161 52 56 5320 修复排水沟 28 134310546 修复排水沟 29 1211 5490 修复排水沟 30 160 51 53 5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