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38 國 立 聯 合 大 學 機機 械械 工工 程程 學學 系系 大 學 專 題 題目 磁力傳動裝置振動量測分析題目 磁力傳動裝置振動量測分析 U9411090 葉憲彧葉憲彧 學號姓名 學號姓名 U9411097 凌岳銘凌岳銘 U9411065 黃倫修黃倫修 指導老師 指導老師 黃勝銘黃勝銘 博士 博士 Dr San Ming Huang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五月三十日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五月三十日 I 38 摘要摘要 科技進步的今天 精密產業快速興起 在自動化與精密度的雙重要求之下 傳動機構的低振動亦成為人類追求的課題 一般的剛性齒輪由於其屬於接觸式 傳動 所以驅動側的振動會藉由接觸而傳遞 在磁力屬於超距力的事實下 發 展出許多應用磁力傳動來達到隔振的目的 磁力齒輪在兩齒輪間留有空隙 以 非接觸的方式來達到傳動的目的 可以有效的改善摩擦與振動問題 PW700 振 動噪音頻譜分析儀以傅立葉分析為理論根據 建立時域與頻域間互換的傅立葉 變換圖形 本篇研究主要是分析磁力齒輪之隔振效果 其方法是使用加速度規 作為振動訊號擷取 將時域之訊號作快速傅立葉變換 FFT 至頻率領域 其訊號 意義將會較易於理解 根據實驗的結果 本文將針對訊號之差異進行比較 且 歸納出原因 並在研究這些現象的同時也可以學習其周邊相關之知識 進而達 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II 38 目錄目錄 摘要摘要 I 目錄目錄 II 圖目錄圖目錄 III 表目錄表目錄 V 第一章第一章 緒論緒論 1 1 1研究背景 1 1 2文獻回顧 2 1 3研究主題 2 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4 2 1磁滯現象 4 2 2磁力傳動原理 5 2 3振動量測參數 6 2 3 1週期 頻率 位移振幅 6 2 3 2自然頻率 7 第三章第三章 磁力傳動裝置介紹磁力傳動裝置介紹 9 3 1 磁力齒輪介紹 10 3 1 1磁力齒輪之磁力線分布 最大扭矩與製造原料 10 3 1 2 滑差 11 3 2直流馬達與轉速控制 13 3 3扭力測量裝置 16 3 3 1扭矩傳感器與扭力計顯示器 16 3 4磁滯剎車器 17 3 4 1磁滯剎車的原理 18 3 4 2電流與扭力 19 3 5振動測量裝置 21 3 5 1加速度規 頻譜分析儀 21 第四章第四章 實驗量測與分析實驗量測與分析 22 第五章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結果與討論 31 第六章第六章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32 III 38 圖目錄圖目錄 圖 2 1 磁滯曲線 4 圖 2 2 A 軸向磁性聯軸器 B 徑向磁性聯軸器 5 圖 2 3 質點圓運動之投影 6 圖 2 4 彈簧質量系統 7 圖 2 5 自由體圖 7 圖 3 1 磁力傳動裝置整體架構 9 圖 3 2 磁力齒輪 10 圖 3 3 磁力齒輪分析模型 10 圖 3 4 磁力齒輪之磁力線分布 11 圖 3 5 磁力齒輪之 N S 極分布 11 圖 3 6 外力 摩擦力圖 12 圖 3 7 磁力齒輪之轉動角與扭矩關係圖 13 圖 3 8 EMOTION卡 13 圖 3 9 直流馬達 14 圖 3 10 PWM 振幅 R P M關係圖 15 圖 3 11 扭力計顯示器 16 圖 3 12 扭矩傳感器 16 圖 3 13 磁滯剎車器 17 圖 3 14 磁滯剎車器之內部構造 18 圖 3 15 磁滯剎車器運作示意圖 19 圖 3 16 電流 扭矩圖 20 圖 3 17 剛性軸於磁滯煞車器扭力測量 20 圖 3 18 加速度規 21 圖 3 19 頻譜分析儀 21 圖 4 1 磁力齒輪主動軸 輸入轉速 231 RPM 無負載 22 圖 4 2 磁力齒輪從動軸 輸入轉速 231 RPM 無負載 22 圖 4 3 磁力齒輪主動軸 輸入轉速 231 RPM負載 0 108N M 23 圖 4 4 磁力齒輪從動軸 輸入轉速 231 RPM負載 0 108N M 23 圖 4 5 磁力齒輪主動軸 輸入轉速 432 RPM 無負載 24 圖 4 6 磁力齒輪從動軸 輸入轉速 432 RPM 無負載 24 IV 38 圖 4 7 磁力齒輪主動軸 輸入轉速 432 RPM 負載 0 108N M 25 圖 4 8 磁力齒輪從動軸 輸入轉速 432 RPM 負載 0 108N M 25 圖 4 9 剛性軸驅動側 輸入轉速 231 RPM 予以敲擊 26 圖 4 10 剛性軸被驅動側 輸入轉速 231 RPM 26 圖 4 11 磁力齒輪主動軸 輸入轉速 231 RPM 予以敲擊 27 圖 4 12 磁力齒輪從動軸 輸入轉速 231 RPM 27 圖 4 13 剛性軸驅動側 輸入轉速 432 RPM 予以敲擊 28 圖 4 14 剛性軸被驅動側 輸入轉速 432 RPM 28 圖 4 15 磁力齒輪主動軸 輸入轉速 432 RPM 予以敲擊 29 圖 4 16 磁力齒輪從動軸 輸入轉速 432 RPM 29 圖 4 17 外力敲擊剛性軸 30 圖 4 18 外力敲擊磁力齒輪 30 V 38 表目錄表目錄 表 3 1 直流馬達規格 14 表 3 2 PWM 振幅的相關參數 15 表 3 3 扭矩傳感器規格 16 表 3 4 扭力計顯示器規格 16 表 3 5 磁滯剎車器規格 17 表 3 6 電流 扭矩測量數據 19 1 38 第一章第一章 緒論緒論 1 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隨著時代的進步 人類的生活品質提高 物質需求的品質也提高 包含食 衣 住 行 育 樂 所以在產品的加工上也要求的更精密 交通工具更舒適 居住環境更安靜 然而要解決以上問題最有直接關係的就是振動了 所以 避 振 一詞就應運而生 我們知道 如果振動越大 噪音就越大 產品精密度就 不好掌控 行車就不舒適 人類是聰明的動物 遇到問題就會想辦法解決 也會針對問題對症下藥 找到振動的來源進而對其解決 因此發明了許多產品來避振 a 氣壓缸避振器 多用於前叉緩衝裝置 裡面有高壓氣體 利用壓縮氣體的壓力高於活塞另 一端的壓力 來達到避振的目的 b 液壓缸避振器 多用於汽車之減振筒 有單筒或複筒兩種 裡面除了有油 還有不等比例 之氣體 現今市面上所用的氣體大多為高壓的氮氣 因為油壓缸比較被廣泛使 用 所以大多直接稱為油壓缸 c 磁性聯軸器 一般聯軸器因主動軸與從動軸互相接觸 故電機或主動體因運轉產生的振 動和磨損無法避免 而磁性聯軸器因主動軸與從動軸之間留有間隙 而能有效 降低因輸入軸運轉所產生的振動傳至輸出軸 d 磁力軸承 它是利用磁力使轉軸不產生機械摩擦 且不用任何潤滑地懸浮在空間中的 非接觸軸承 因非接觸 亦可改善振動所造成的噪音的問題 最早應用磁力軸 承的國家是法國在 1972 年將它用於衛星導航器飛輪支承上 至今已有將磁力軸 承應用在自行車上了 使用性可以說非常的廣 e 磁力齒輪 兩齒輪間留有空隙 以非接觸的方式來達到傳動的目的 可以有效的改善 摩擦與振動問題 因為一般齒輪在傳動時會因摩擦而產生粉塵 不適合用在無 塵環境 而磁力齒輪之特性可符合需求 LCD 與 PDP 皆須在高度乾淨之環境下 2 38 製造 1 2文獻回顧文獻回顧 陳武立 1999 研究軸心偏位對磁性聯軸器傳動性能之影響裡提到 為 了瞭解磁性連軸器高頻制振的效果 首先以一個機械式聯軸器連接驅動軸 與被驅動軸 並量測與分析其定速旋轉與穩態時 所產生的扭力振動訊號 其後再將機械式聯軸器換成磁性聯軸器 亦擷取其定速旋轉穩態時之扭力 振動訊號 比較兩組訊號可以知道不同聯軸器在傳動時 其振動訊號在傳 遞上有明顯的差異 且答案是肯定的 黃正棋 2006 研究磁性行星齒輪系之設計與特性分析提出 一新型態 之磁性行星齒輪系 透過非接觸之磁耦合力 以改善傳統機械式行星齒輪 系之高磨耗 體積大 易過熱 及使用壽命短等缺點 且其具有多重磁耦 合區 可提高拖動轉矩 並兼具高轉矩密度 及小體積下高減速比等優點 謝浚泉 1996 研究徑向磁耦合的物性模擬及垂直式磁性齒輪的物性提 到 垂直式磁性齒輪的扭力是經由徑向磁性耦合所提供的 由實驗得到不 同極數下的扭力值 並發現對於半徑 20mm 間距 2mm 的兩個磁性齒輪 而言 最大扭力發生在 6 極與 16 極之間 磁性齒輪的扭力會隨著彼此間 距離的增加而降低 對於具有相同磁場強度 但不同極數的磁性耦合而言 在磁性齒輪的間距小於臨界間距時 扭力值與極數成正比 但磁性齒輪的 間距大於臨界間距時 扭力值與極數成反比 其實驗使用燒結 NdFeB 磁 鐵 所得的臨界間距為約 10 1 3研究主題研究主題 本研究之目的是基於磁力傳動屬於非接觸傳動 故能有效的減少因振 動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進而欲使用電腦軟體分析磁力傳動裝置在運轉時之 振動 並經由分析來了解到各種形況影響下所產生之振動之意義 除此之 外 並藉由研究此題目進而涉獵平常上課接觸機會較少之知識或相關儀器 設備 以擴展科學眼界 依本研究之主題 首先必須先了解振動學的基本常識 週期 頻率 位移振幅與自然頻率等 其次 就是對實驗設備之瞭解與其應用原理之探 討 可分為以下幾項介紹 a 磁力齒輪 在本實驗裝置中扮演傳動的角色 並探究其傳動原理 以便遇到 3 38 問題時知道從何處下手解決 b 直流馬達 有動力才可談傳動 直流馬達即是本實驗之動力來源 是以電流 控制之脈寬調變 PWM 來調整直流馬達之轉速 c 扭力量測裝置 本實驗使用扭力傳感器並藉 UMV2000 軟體來擷取傳動裝置之扭 矩 轉速之數據 d 磁滯剎車器 本實驗將給予傳動裝置一外加阻力作為負荷 磁滯剎車器即是施 予一制動力之裝置 其應用原理將從磁滯現象著手 再基於此現象得 知其工作原理 e 振動之量測裝置 為了完成本研究之主題 振動量測之裝置當然是必備的 使用 PW700 振動噪音頻譜分析儀進行量測 並經過電腦快速傅立葉變換 FFT 使原本測量出為時間領域之資料 轉換為頻率領域容易計算 與理解的資料 4 38 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本章將介紹在往後實驗會使用的基本原理 首先介紹磁滯現象 接著探討 磁力傳動原理 與振動量測時所會用到的參數 2 1磁滯現象磁滯現象 圖 2 1 磁滯曲線 先了解什麼是磁滯曲線 在介紹磁滯曲線時可以一同解釋磁滯現象 將一 鐵磁性物質置於一外加磁場下 使其外加磁場由零逐漸增強 會發現鐵磁性物 質之感應磁場亦隨之增強 當外加磁場增加到某一程度 外加磁場強度 再怎 麼增加 感應磁場強度 也不會再增大 這就達到了所謂的飽和 點 再將 外加磁場逐漸減小 鐵磁性物質之感應磁場亦會隨之減小 但速度變慢 不會 沿著原曲線 返回 亦即此過程是不可逆的 當外加磁場降為零 而 鐵磁性物質能保有磁性 這就是所謂的磁滯現象 再持續的把外加磁場朝反方 向增加 也可以說是去磁作用 要將感應磁場降為零 就至少需將反向的外加 磁場增加至 點 而此 點的 值就稱為物質之抗磁力或矯頑磁力 coercivity Hc 或稱之為抗磁場強度 coercive field intensity 相同於正 向外加磁場 將反向外加磁場逐漸增大至飽和 點 再減小反向外加磁場至零 點 鐵磁性物質仍會因磁滯現象而保有磁性 且方向是負的 持續通以 正向磁場 曲線會沿著 發展 而其所圍成的曲線就是所謂的磁滯曲線 所 圍成的面積就是曲線經過每一循環所產生的磁滯熱能損失 外加磁場強度 感應磁場強度 5 38 2 2磁力傳動原理磁力傳動原理 磁力傳動 顧名思義就是以兩磁極的相斥或相吸來傳遞力矩 以達到傳動 的目的 其特色是在主動件與從動件之間只存在著超距力 故可以減少因接觸 所產生的振動 而磁性聯軸器就是其典型的運用 圖 2 2 a 軸向磁性聯軸器 b 徑向磁性聯軸器 圖 2 2 為磁性聯軸器的磁極示意圖 軸向磁性聯軸器 a 在主動軸上裝一 法蘭盤 盤上再固定幾塊永久磁鐵 使 N 極與 S 極相間排列 在從動軸上與以 相同動作 然後再把主動軸與從動軸相對放置 中間留有間隙 兩軸之間就會 因磁力作用而聯繫在一起 當主動軸轉動時 從動軸也會跟著轉動 當主動軸 停止轉動 從動軸亦不會轉動 在相同條件下 兩盤間隙越小 間隙間的相互 作用力則越大 當轉速較高的情況下 對兩軸的同心度也要求較高 以減少磁 力損失 徑向磁性聯軸器 b 在內外兩個轉子上排列相同對數的永磁體 在同一轉 子上 N 極與 S 及交錯排列 而內外轉子的 N 極與 S 極方向一致 可知 當主 動軸靜止時 因兩轉子後相吸引 以致從動軸也靜止 當其中一轉子與其他主 動體連接起來 而其轉子就成了主動轉子 經過磁力的作用 從動轉子也就跟 著運轉起來 在本實驗裝置之磁力傳動系統係用磁力齒輪 我們將在 3 1 磁力齒輪介紹 中做詳細說明 6 38 2 3振動量測參數振動量測參數 因本研究是在探討磁力傳動系統在運作時所產生的振動量測與分析 因此 以下將解釋一些跟振動學有關的基本名詞解釋 2 3 1週期 頻率 位移振幅 圖 2 3 質點圓運動之投影 以一質點作等速圓運動來解釋 若一質點對一參考點作等速率圓運動 則 此一質點對參考點繞一圈所花的時間就稱為 一週期 其 SI 單位為秒 s 而週期的倒數就是 頻率 其 SI 單位為赫茲 Hz 若對此圓運動做投影 可 以發現質點做簡諧運動 Simple Harmonic Motion 質點與平衡點之最大距離 就稱為 位移振幅 7 38 2 3 2自然頻率 圖 2 4 彈簧質量系統 圖 2 4 是一個彈簧質量系統 一個重量 mg g 是重力加速度 的物體掛在彈 簧下方 彈簧上方連接一個支撐剛體 在靜止時 物體處於靜態平衡的位置 在此位置彈簧拉力恰好與物體重量平衡 且彈簧總長為 l0 st st是彈簧的伸長 量 可以得到 mg k st 接下來再將物體往下拉一個距離 因此彈簧拉力就變成 k st 再畫自由xx 體圖 圖 2 5 自由體圖 由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可得 m mg k st x x 8 38 因為 mg k 可得 m k 0 x 假設 Ce t C e t C 2e t 代入上式可得 x x x m 2 k 0 i n m k n 1 2 m k n稱為此系統的自然頻率 由 n的數學關係式可知自然頻率與物體的質量平 方根成反比 而與彈簧常數的平方根成正比 因此系統的振動頻率會因為結構 形狀 尺寸 材料性質 甚至結構邊界狀態而有所差異 並不會因振幅或其他 外力的大小而有所改變 9 38 第三章第三章 磁力傳動裝置介紹磁力傳動裝置介紹 本實驗是以直流馬達來做為動力來源 而在主動軸與從動軸上個別連 接一磁力齒輪 以達到磁力傳動之目的 在從動軸上有一扭矩傳感器 在 從動軸再施 負載 即在從動軸之另一端利用皮帶接上磁滯剎車器 在機 台左側之電腦是用來控制直流馬達 而右側之電腦則連接振動噪音頻譜分 析儀 以獲得振動數據 圖 3 1 磁力傳動裝置整體架構 10 38 3 1 磁力齒輪介紹磁力齒輪介紹 圖 3 2 磁力齒輪 3 1 1磁力齒輪之磁力線分布 最大扭矩與製造材料 圖 3 3 磁力齒輪分析模型 圖3 3為一磁力齒輪之分析模型 其描述磁力齒輪之磁場關係位置 此分析 模型有兩個永久磁鐵且皆具有斜向磁場 下方之永久磁鐵為主動齒輪 上方則 為從動齒輪 分別將兩磁鐵安裝於主動軸與從動軸上 且互相交叉於正確的角 度 並於兩磁力齒輪之間留有一距離使其不互相接觸 而齒輪上之斜向磁場具 有幫助齒輪能平順轉動之作用 磁力齒輪所用之材料為粘結釹磁石 Nd bonded magnet 其製造成本低於燒結釹磁石 且粘結釹磁石留有大約 0 7 特斯拉 T 的磁通量 11 38 密度 是被用於設計磁力齒輪之常用材料 圖3 4為磁力齒輪之磁力線分布 可清楚的觀察磁場方向 在Kyung Ho Ha 等的研究中 12 主動軸之磁力齒輪為24 mm 當磁力齒輪之斜向磁場之斜向角 度為45 deg 永久磁鐵之長度為32 mm 且磁極數為6個 圖3 5 則磁力齒輪在 從動軸會有最大扭矩 且當從動軸之磁力齒輪長度超過32 mm 其扭矩幾乎不 會增加 圖 3 4 磁力齒輪之磁力線分布 圖 3 5 磁力齒輪之 N S 極分布 12 38 3 1 2 滑差 在實驗的過程 發現在中高轉速時磁力齒輪會有滑動之現象 意即主動軸 在持續轉動的過程中 從動軸之齒輪並無被完全帶動 需要有一外力帶動從動 軸之齒輪才會平順的轉動 由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可知 故要使一物體amF 開始運動必須施加一外力以克服慣性力 此方程式僅適用於線運動 但在圓運 動是類似情形 也就是須加一外力矩 方可使磁力齒輪轉動 如驅 IM 動軸以中高速帶動運轉 因瞬間扭轉加速度較大 所需克服之扭轉慣性力超過 磁力齒輪之最大扭矩 而出現滑動現象 在本實驗裝置中有軸承支撐從動軸 但從摩擦力之實驗可知 Nf 摩擦力 f 物體正向力 摩擦係數 N 故要使從動軸轉動還須克服其最大靜摩擦力矩 從摩擦力實驗中所繪製之外力 摩擦力圖中可知 在物體恰欲運動時摩擦力會瞬間減小 科學家定義為動摩 擦力 圖 3 6 外力 摩擦力圖 也有另一種可能會使磁力齒輪產生滑差的現象 每一個磁力齒輪都有臨界 扭矩 也就是當齒輪之轉動角轉至某一角度會有最大扭矩 圖 3 7 當傳動扭矩 超過磁力齒輪之臨界扭矩時 就會造成兩磁力齒輪互相滑動 fs 靜摩擦力 fsmax 最大靜摩擦力 fk 動摩擦力 F 外力 13 38 圖 3 7 磁力齒輪之轉動角與扭矩關係圖 3 2直流馬達與轉速控制直流馬達與轉速控制 圖 3 8 Emotion 馬達控制卡 14 38 圖 3 9 直流馬達 首先將介紹直流馬達的規格與操作程序 表 3 1 直流馬達規格 DC SERVO MOTOR TYPE130 300MS ZK L2 PR w HP375 0 5Pole4 TR kg cm12MAX36 NR R P M3000MAX4000 HEADLINE ELECTRIC CO LTD 直流馬達的執行程序 將 eMotion 卡接上電源後約 3 分鐘 開機後用 TelNet 進入執行 程序如下 A 在視窗下執行 開始 執行 telnet 192 168 1 2 B TelNet 視窗中的 終端機 喜好設定 中選擇塊狀游標 VT100 ASCII C 進入 Linux 視窗中執行 login guest password guest su password 無 password cd 表空格 emot98 cd smb simulink eTTY 192 168 1 136 D 啟動 Matlab 6 1 或以上版本 15 38 E 將 Matlab 的路徑 更改到 C smb eACM8 F 執行 exp acm G 螢幕出現直流伺服馬達控制實驗畫面 H 執行 FPGA 程式下載 鍵 下載 FPGA 的程式 I 依序執行實驗 1 6 的按鍵 進行直流伺服馬達的各項實驗 經過測試發現 與直流馬達轉速有關的參數是 PWM 振幅 以下提供幾 組經扭矩傳感器測量出之數據 由以下表格發現 當 PWM 振幅改變時 直 流馬達之轉速也隨之明顯的變化 表 3 2 PWM 振幅的相關參數 PWM 振幅轉速 r p m 300230 97378 500431 8626065 600517 8005033 700629 04076 800723 2058241 900814 5561276 1000906 2568448 圖 3 10 PWM 振幅 rpm 關係圖 16 38 3 3扭力測量裝置扭力測量裝置 本實驗將用扭矩傳感器來測量磁滯剎車器及直流馬達的扭力與轉速 3 3 1扭矩傳感器與扭力計顯示器 本裝置是以扭矩傳感器連接在傳動軸上 圖 3 12 由扭力計顯示器顯示其 扭矩 轉速與功率 圖 3 11 表 3 3 與表 3 4 分別是扭矩傳感器與扭力計顯示 器之規格 圖 3 11 扭力計顯示器 圖 3 12 扭矩傳感器 表 3 3 扭矩傳感器規格 Dr Staiger Mohilo Type0170 01 MS 50RARange50Nm Serial No 83681date07 03 Signal output Sensitivity5001VCaliber value5000V 17 38 表 3 4 扭力計顯示器規格 Dr Staiger Mohilo Co GmbH D 73547 Lorch TypeUMV 2000 S N86035 P N1852 3 4 P30 VA 115 VAC 60 Hz Fuses 2 400 mAT 5 20 mm 3 4磁滯剎車器磁滯剎車器 圖 3 13 磁滯剎車器 本實驗以磁滯剎車器作為制動之設備 表 3 5 即為剎車器之行型號與規格 表 3 5 磁滯剎車器規格 MAGTROL INC MODELHB 210 2 SERIALOBH210067 VOLTS24 18 38 將一個相互交錯且中間留有氣隙的定子磁極與一個由 FeCrCo 材料所製成 之轉子 鐵磁性磁滯環 Drag cup 與軸組件利用軸承固定在一起但不互相接觸 利用電磁學中的磁滯原理來控制扭力 當磁滯剎車器未通有電流時 轉子可自 由轉動 一旦通了電流 定子磁極之間的氣隙即變成一磁場 而轉子也將因磁 滯作用而產生制動的效果 對一電力控制的磁滯剎車器來說 扭力的控制是由 電磁線圈來進行的 意即調整流經電磁線圈之電流及可控制磁滯剎車器之扭力 磁滯剎車器之制動扭力大小與流經電磁線圈之電流成線性關係 但電流之方向 不會影響磁滯剎車器之運行 圖 3 14 磁滯剎車器之內部構造 3 4 1磁滯剎車的原理 磁滯剎車器 顧名思義即是利用磁滯特性來制動 其利用一直流電源產生 一固定磁場 連接於從動軸之磁性磁滯環經正反不同方向之磁場後 圖 3 15 其 磁化曲線會經過一週期 即形成一磁滯曲線 而磁滯曲線所包圍之面積會有磁 滯熱能的損失 其損失會表現在磁性磁滯環上 而將從動軸之動能消耗 所以 可以利用電流之大小來控制磁場強度 使磁滯曲線包圍不同大小之面積 來達 到不同大小的制動力 19 38 圖 3 15 磁滯剎車器運作示意圖 3 4 2電流與扭力 此項目將直流馬達以 432rpm 之固定轉速進行量測 理想之電流扭矩圖應 呈線性關係 但由於人員測量 設備或環境之影響 皆會使實驗結果與理論值 有所誤差 因為在測量磁滯煞車器之電流與扭力關係時 磁力齒輪所承受之制 動力可用範圍過小 故本實驗使用剛性軸來測量 圖 3 17 表 3 6 電流 扭矩測量數據 輸入電流 A 制動扭矩 N m 0 030 108 0 060 220 0 090 546 0 121 113 20 38 圖 3 16 電流 扭矩圖 圖 3 17 剛性軸於磁滯煞車器扭力測量 剛性軸剛性軸 21 38 3 5振動測量裝置振動測量裝置 本實驗是以 PW700 振動噪音頻譜分析儀來進行振動的量測 3 5 1加速度規 頻譜分析儀 圖 3 18 為加速度規 其放置接近於振動源以擷取振動訊號 並連接至頻譜 分析儀 圖 3 19 為頻譜分析儀 將擷取之訊號 輸入至電腦 再由電腦做傅立 葉變換得到所需之圖形 圖 3 18 加速度規 圖 3 19 頻譜分析儀 22 38 第四章第四章 實驗量測與分析實驗量測與分析 本實驗所選用的轉速為 231 rpm 432 rpm 實驗規劃分為三部份 分別為 從動軸無負載 從動軸有負載與外力敲擊 且為了讓實驗更有比較性 使剛性 軸傳動裝置之驅動側與磁力齒輪傳動裝置之主動軸分別施加外力敲擊 圖 4 17 圖 4 18 使其更能明顯比較出之間的差異性 在比較圖與圖之差異時 必須注 意縱軸之刻度值之差異 圖 4 1 與 4 2 為從動軸無負載時個別的振動訊號圖 其轉速為 231rpm 從 圖中可以觀察到 振動訊號在轉速頻率時 磁力齒輪能夠明顯的降低振動訊號 圖 4 1 磁力齒輪主動軸 輸入轉速 231 rpm 無負載 圖 4 2 磁力齒輪從動軸 輸入轉速 231 rpm 無負載 23 38 圖 4 3 與圖 4 4 為從動軸負載為 0 108N m 時個別的振動訊號圖 其轉速亦 為 231rpm 從圖中可以觀察到 因轉速與上一組相同 故減振效果亦發生在大 約 3 85Hz 的地方 又因於從動軸加一負載 導致振動訊號在主動軸與從動軸皆 變大 圖 4 3 磁力齒輪主動軸 輸入轉速 231 rpm 負載 0 108N m 圖 4 4 磁力齒輪從動軸 輸入轉速 231 rpm 負載 0 108N m 24 38 圖 4 5 與圖 4 6 從動軸無負載時個別的振動訊號圖 其轉速為 432rpm 從 圖中可以觀察到 與上述情形相同 振動訊號在轉速頻率時 磁力齒輪能夠明 顯的降低振動訊號 圖 4 5 磁力齒輪主動軸 輸入轉速 432 rpm 無負載 圖 4 6 磁力齒輪從動軸 輸入轉速 432 rpm 無負載 25 38 圖 4 7 與圖 4 8 為從動軸負載為 0 108N m 時個別的振動訊號圖 其轉速亦 為 432rpm 從圖中可以觀察到 因轉速與上一組相同 故減振效果亦發生在大 約 7 2Hz 的地方 又因於從動軸加一負載 導致其振動訊號在主動軸與從動軸 皆變大 圖 4 7 磁力齒輪主動軸 輸入轉速 432 rpm 負載 0 108N m 圖 4 8 磁力齒輪從動軸 輸入轉速 432 rpm 負載 0 108N m 26 38 圖 4 9 與圖 4 10 是將在驅動側與被驅動側之間連接一剛性軸的個別振動訊 號圖 並施 外力敲擊 轉速為 231rpm 從圖中可觀察到 兩圖形在轉速頻率 時之振動訊號差異並不大 反而被驅動側之振動訊號比驅動側大 是因為敲擊 點較接近被驅動側 圖 4 9 剛性軸驅動側 輸入轉速 231 rpm 予以敲擊 圖 4 10 剛性軸被驅動側 輸入轉速 231 rpm 27 38 圖 4 11 與圖 4 12 是磁力齒輪傳動系統之主動軸與從動軸的個別振動訊號 圖 並於主動軸上施 外力敲擊 轉速為 231rpm 從圖中可觀察到 兩圖形不 只在轉速頻率時之振動訊號差異大 在其他頻率也有極大之差異 由此可證實 磁力齒輪有制振之效用 圖 4 11 磁力齒輪主動軸 輸入轉速 231 rpm 予以敲擊 圖 4 12 磁力齒輪從動軸 輸入轉速 231 rpm 28 38 圖 4 13 與圖 4 14 是將在驅動側與被驅動側之間連接一剛性軸的個別振動 訊號圖 並施 外力敲擊 轉速為 423rpm 從圖中可觀察到 其結果與轉速為 231rpm 時一樣 兩圖形在轉速頻率時之振動訊號差異並不大 反而被驅動側之 振動訊號比驅動側大 是因為敲擊點較接近被驅動側 圖 4 13 剛性軸驅動側 輸入轉速 432 rpm 予以敲擊 圖 4 14 剛性軸被驅動側 輸入轉速 432 rpm 29 38 圖 4 15 與圖 4 16 是磁力齒輪傳動系統之主動軸與從動軸的個別振動訊號 圖 並於主動軸上施 外力敲擊 轉速為 432rpm 且加大了敲擊力道 故從圖 中可觀察到 兩圖形不只在轉速頻率時之振動訊號差異比圖 4 11 圖 4 12 更大 在其他頻率之差異亦加大 由此更明確的證實磁力齒輪制振之效用 圖 4 15 磁力齒輪主動軸 輸入轉速 432 rpm 予以敲擊 圖 4 16 磁力齒輪從動軸 輸入轉速 432 rpm 30 38 圖 4 17 外力敲擊剛性軸 圖 4 18 外力敲擊磁力齒輪 31 38 第五章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結果與討論 從第四章之實驗數據圖中可知 磁力齒輪傳動裝置之主動軸經從動軸傳遞 動力之後 主動軸之振動最大振幅皆得到明顯的降低 也就是得到隔振之效果 歸納其原因是磁力齒輪之剛性較一般接觸式齒輪小 剛性小 自然頻率就小 若測量頻率超過磁性齒輪之自然頻率 其振動訊號就會衰減 但在從動軸的某 些頻率卻比主動軸高 會造成此結果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 在從動軸加一負載 以致於制動裝置之振動傳至從動軸 從動軸之某些零組件同心度不夠 以至於 傳動裝置在運作時從動軸搖晃 若從動軸之穩定程度與主動軸相等 實驗結果 將會得到振幅漸減的情況 這些原因亦能透過傅立葉變換得知此裝置在哪某些 頻率震動太大 而進一步將之改善 從圖 4 10 至圖 4 16 是剛性軸傳動裝置與磁力齒輪傳動裝置分別施 外力 敲擊之比較圖 從圖中可觀察到 在剛性軸傳動裝置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题(第2期)解析版
- 1 丰富的数据世界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24
- 1秋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 小学语文一遍过单元测试卷(3篇)
- 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测试卷-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
- 2025年全国汽车驾驶员(技师)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本册综合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语文版
- 202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辽宁专用)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解析版)
- 2025年食品企业生产工安全生产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老司机三力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标准)货拉拉签协议书
- 学堂在线 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书法、水墨画体验与欣赏 章节测试答案
- 工厂供电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船舶集团校园招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房屋租赁托管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标准)股东合伙协议及分红协议书
- 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 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 北京师大附中市级名校2026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秋季学期初中学校全面工作安排(含各周重点工作安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