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一选择题 1城市污水的性质特征,主要具有()的一切特征。 A生活污水B工业废水C初期雨水D混合废水 2影响城市污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有()。 A城市采用的排水制度B水温、色度、臭味和污水所含的固体物质 C污水的物理性质D污水的化学组成 3污水所含固体物质按存在形态的不同可分为()。 A有机物、无机物和生物体B悬浮的、胶体的和溶解的 C挥发性固体和溶解性固体D重金属和氮、磷 4污水中含氮化合物的形态有()。 A总氮、凯式氮B游离氨和离子态铵盐 C有机氮和无机氮D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 5表征污水中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有()。 A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总需氧量 B不可生物降解有机物、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易生物降解有 机物 C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D悬浮有机物、胶体有机物、溶解性有机物 65天生化需氧量()约为()阶段生化需氧量的()。 A碳氧化;7080B碳氧化;5 C硝化;7080D硝化;5 7一般认为,当废水的 ()时适宜采用生 A0.25 B0.3 C03 D10 8各项污水有机物综合指标、和之间的相关关系通常情况下是()。 ATOD BTOD CTODCODcr DTOD9污水生物性质的检测指标主要有()。 A痢疾、伤寒和霍乱菌 B病原菌、病毒 C肺炎克氏杆菌、肠道病原菌D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及病毒 二思考题简述污水的最终出路概述水体污染控制的主要水质指标。 第2章 水体污染与自净 一选择题 1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分为()。 A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B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C初期雨水D无机物和有机物 2水体物理性污染是指()。 A腐殖质、泥土和浮游生物B已作物秸秆、树木枝条和挥发性有机物 C水温、色度、臭味、悬浮物及泡沫等D颜料、铁、锰等金属离子 3水体的热污染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水生生物的耗氧速率加快,水体的饱和溶解氧降低 B水生生物的耗氧速率加快,水体的饱和溶解氧增加 C水生生物的耗氧速率减慢,水体的饱和溶解氧降低 D水生生物的耗氧速率减慢,水体的饱和溶解氧增加 4水体的酸碱污染通常伴随着()污染。 A有机物 B重金属C碳酸盐D无机盐 5含氧化合物的硝化过程可用()表示。 A B C. D. 6过量的()进入天然水体会导致富营养化而造成水质恶化。 A硫酸盐、硫化物B氮、磷C碳水化合物D有机物 7硫化物属于还原性物质,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并能与重金属离于反应生成金属硫化物的黑色沉淀,使水色变黑。当水体PH值较低时,硫化物以()为主要存在形式。 A B C D 8有机物进入水体,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 A由于厌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有机物被分解为、和,同时合成新 细胞,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 B由于好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有机物被分解为 、和,同时合成新细胞,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 C由于厌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有机物被分解为 、和,同时合成新细胞,并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D由于好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有机物被分解为 、和,同时合成新细胞,并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按照地表水水域功能,规定了()。 A水质项目和标准值、水质评价、水质监测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B水质项目的检测方法 C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 D水样采集的方法和频率 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表水域环境功能、保护目标和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类。 A BIV C V DVI 1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严格执行。 A生物性指标B有机物C第一类污染物D第二类污染物12按照处理原理可将污水处理方法划分为()。 A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化学处理法 B筛滤法、沉淀法、上滤法、气浮法、过滤法和反渗透法 C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D好氧法和厌氧法13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污水的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不能去除污水中 的 BOD B污水的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率可达 30达不到排放标准 C污水的三级处理是在一级、二级处理后,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 D以上描述均正确14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产物,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 A不能用作农肥B可直接用作农肥 C经脱水处理后可用作农肥D进行稳定与无害化处理后可用作农肥二思考及计算题1简述我国水体污染的概况及控制策略。2水体污染主要有哪几类?各会产生什么危害?3何谓水体的自净作用?并以例题2-4为例,当排水量标准为200L/(p.d),河水夏季平均水温为25时,如何计算水体的环境容量及污水处理厂的处理程度4简述水体中可能有哪些污染物质?举例说明之。5概述我国污水排放标准。6概述我国水环境质量标准。第3章污水的物理处理一选择题1格栅的去除对象是()。 A粗大漂浮物与悬浮物质B色度C温度D无机物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在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必须设置()。 A沉淀池B格栅C沉砂池D气浮油3在污水处理系统前相栅栅条间隙宽度:采用机械清除时为(),采用人工清除时为()。 A2540mm; 1625mm B1020mm; 1625mm C1625mm; 4050mm D1625mm; 2540mm4格栅每天栅渣量大于()时,一般应采用机械清除方法。l A0.2 B1 C2 D05 5按形状格栅可分为() A人工清渣格栅和机械清渣格栅 B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 C粗格棚、中格栅、细格栅 D圆周回转式机械格栅和钢丝绳牵引机械格栅 l6移动式伸缩臂机械格栅适用于()。 A深度不大的中小型格栅,主要清除长纤维、带状物 B深度较浅的中小型相栅 C中等深度的宽大格D固定式适用于中小型格栅,深度范围较大,移动式适用于宽大格栅7某城市的最大设计污水量,总1.5,若栅前水深,过栅流速取 v=0.9ms,栅条间隙 e=30mm,格栅安装倾角,取栅条宽度 S0.01 m,栅条宽度为()m. A0.15 B063 C0.4 D1.2 8条件与第7题相同,取.每日栅渣量为()。 A0.15 B0.63 C1.8 D109污水物理处理重力分离法的主要构筑物有()。 A筛网、格栅、滤池与微滤机等 B离心机、旋流分离器等 C沉砂地、沉淀地、隔油池与气浮池等 D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等10沉砂池的主要功能是去除污水中()。 A密度较大的悬浮物B密度较大的漂浮物 C分子量较大的金属离子D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11工业污水处理是否需要设置沉砂池?()。 A必须设置B不必设置 C根据具体的水质情况确定是否设置沉砂池D沉砂地分格数应不少于2个12平流沉砂池的主要缺点是()。 A排砂复杂B沉砂中约夹杂有15的有机物 C工作不稳定D截留无机颗粒效果差13曝气沉砂地设置曝气的主要作用是()。 A剥离轮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B使池内水流做旋流运动 C减轻排砂工作难度D提高截留无机颗粒效率14曝气沉砂地()。 A去除了大量的有机物 B克服了平流式沉砂地沉砂中夹杂15的有机物的缺点 C去除了大量的重金属离子D去除了大量的悬浮物质15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为外,设最大设计流量时的停留时间t=2min,最大设计流量时水平流速v0.1ms,有效水深h=2m,曝气沉砂池的池子总有效容积、池断面积、池总宽度和池长分别为()。 A1.2、6、3m、 0.2m B72、360、180m、12m C1.2、360、180m、0.2m D72、 6、 3m、12m 16条件与第15题相同,设每立方米污水所需曝气量d=0.2/,该曝气沉砂池所需空气量为()。 A0.12 B7.2 C432 D50017钟式沉砂池是利用()控制水流流态与流速,加速砂粒的沉淀并使有机物随水流带走的沉砂装置。 A池壁阻力 B入池水流的旋流作用 C机械力 D空气扩散装置18沉淀池是分离()的一种常用处理构筑物。 A悬浮物 B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 C漂浮物质D含氮化合物19二次沉淀地设在()。 A生物处理构筑物后面,用于去除粗大的漂浮物质与悬浮物质,它是生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B生物处理构筑物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脱落的生物膜,它是生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C生物处理构筑物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脱落的生物膜,它是物理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D生物处理构筑物后面,用于去除动物油脂,它是物理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0辐流式沉淀地具有()优点。 A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施工简单,造价低 B排泥方便,管理简单 C耐冲击负荷,能去除黏附在砂粒上的有机物 D采用机械排泥,运行较好,管理简单,排泥设备有定型产品21沉淀池的超高为什么不应小于0.3m?() A为防止雨季地表径流汇至沉淀池以及防止沉淀池内混合液在风力的作用下溅出池体 B为防止工人掉入沉淀池内的安全措施 C为施工方便 D为降低建设成本22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数目()。 A应根据污水流量和污染物的浓度确定 B不应少于2个 C不应少于3个 D结合污水处理的远期规划,考虑将来处理能力有可能上升做出的预留23平流式沉淀池的流人装置设有侧向或槽底潜孔的配水槽、挡流板,其作用是()。 A分离污水中的悬浮物 B去除污水中的无机大颗粒 C起均匀布水与消能作用 D分离污水中的浮渣24竖流式沉淀地与辐流式沉淀池相比,()。 A去除效率更高 B去除效率基本相同 C去除效率低 D占地面积大25普通福流式沉淀地进水水流()。 A由池的一端流入 B速度在池中不变 C速度从地中心向池四周逐渐加快 D速度从地中心向池四周逐渐减慢26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最大废水量Qmax900m3h,取表面水力负荷qo=2m3(m2 h),池数n2,沉淀时间t1.5 h,则辐流式沉淀池的池径和有效水深分别为()。 A16.9m和3m B16.9m和1.5m C12m和1.5m D12m和3m 二思考题1简述格栅的含义及其分类,试比较格栅与筛网的异同点。画出格栅结构图,指出各构件的作用?格栅的栅条为什么要用扁钢来作?2常用的沉淀池有哪几种?如何按照其功能和水力特性来分类?3影响固体颗粒沉降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工程上要加速沉降速度,主要采取哪些措施?4什么叫自由沉淀、拥挤沉淀和絮凝沉淀?5了解肯奇沉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它的用途。6理想沉淀池应符合哪些条件?根据理想沉淀条件,沉淀效率与池子深度、长度和表面积关系如何? 7设置沉沙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沙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沙池有何区别?8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浮上)的基本规律,影响沉淀或浮上的因素有哪些?9影响平流沉淀池沉淀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沉淀池纵向分格有何作用? 10平流式沉淀池在设计中需要注意哪些要点?试举例说明之,并绘制一张草图。11沉淀池表面负荷和颗粒截留沉速关系如何?两者涵义有何区别? 12设计平流沉淀池主要根据沉淀时间、表面负荷还是水平流速?为什么? 13平流沉淀池进水为什么要采用穿孔隔墙?出水为什么往往采用出水支渠? 14斜管沉淀池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斜管倾角通常采用600? 15什么是理想沉淀池?其中颗粒沉淀速度u0与表面负荷率之间有何关系,从这里你可得出哪些推论?试推导非凝聚性颗粒在理想沉淀池中的沉淀效率公式。16沉淀池排泥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17平流式沉淀池入流与出流型式有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18影响沉淀池悬浮固体去除率的因素是什么?19沉砂池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优缺点?20各类沉淀池的优缺点是什么?应从哪些方面考虑对普通沉淀池进行改进?21为什么在自由沉淀中,竖流式理想沉淀池的去除率比平流式和辐流式沉淀池的去除率要低?三计算题1河东某区有城镇人口8万,产生的废水渠的设计流量为q=200L/s,试设计小泵前设置的格栅。2某工业区的工业废水量为100 000m3/d,悬浮物浓度C0=250mg/L,沉淀水悬浮物浓度不超过50mg/L,污泥含水率97。通过试验取得的沉淀曲线见下图,试设计平流式沉淀池。3某城市污水最大流量为qmax=0.4m3/s,拟采用竖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次沉淀池。进行设计。1008060400时间(min)去除率()20204060801001201401.03.010080604001.52.02.53.5沉淀速度(mm/s)去除率()0.5 20 4已知初沉池的污水设计流量,悬浮固体浓度。设沉淀效率为55,根据性能曲线查得。若采用竖流式沉淀池,求池数及有效区的尺寸。设污泥的含水率为98,确定污泥的有效容积为多少?5已知:人口为100,000人,污水量按100计,沉沙量为0.02。设计一曝气沉沙池和平流式沉淀池。6平流沉淀池设计流量为720m3/h。要求沉速等于和大于0.4mm/s的颗粒全部去除。试按理想沉淀条件,求:(1)所需沉淀池面积为多少m2?(2)沉速为0.1mm/s的颗粒,可去除百分之几?7原水泥砂沉降试验数据见下表。取样口在水面180cm处。平流沉淀池设计流量为900m3/h,表面积为500m2,试按理想沉淀池条件,求该池可去除泥砂颗粒约百分之几?( 表示泥砂初始浓度, 表示取样浓度)。取样时间(min)015203060120180 10.980.880.700.300.120.088已知初沉池的污水设计流量Q=1200m3/h,悬浮固体浓度SS=200mg/L。设沉淀效率为55%,根据性能曲线查得uo=2.8m/h。若采用竖流式沉淀池,求池数及沉淀区的有效尺寸。设污泥的含水率为96%,确定污泥斗的有效容积为多少?第4章 污水的生物处理(一)活性污泥法一选择题1活性污泥法是()。 A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B以土壤自净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C在污水土地处理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污水的厌氧处理技术2活性污泥反应进行的结果是()。 A污水中的无机污染物被降解,污水得以净化,同时活性污泥本身得到增殖 B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污水得以净化,同时活性污泥本身得到增殖 C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污水得以净化,同时微生物被消耗而死亡 D污水中的无机污染物被降解,污水得以净化,同时活性污泥本身得到增殖3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基本流程如图4-1所池池池池紊示,图中1、2、3、4、5、6分别代表()。预处理后的污水12346处理水图4-1A沉砂池、曝气系统、曝气池、回流污泥、污泥泵、剩余污泥B曝气池、曝气系统、二沉池、回流污泥、污泥泵、剩余污泥C沉砂池、曝气系统、曝气池、剩余污泥、污泥泵、回流污泥D沉砂池、曝气系统、曝气池、回流污泥、充氧泵、剩余污泥4以下有关活性污泥的正确说法是()。 A活性污泥絮凝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菌体之间范德华力的大小 B活性污泥中的固体物质主要是无机成分 C活性污泥栖息着微生物群体,在微生物群体新陈代谢的作用下,具有将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机物质的活力 D活性污泥栖息着无机物群体,在微生物群体新陈代谢的作用下,具有将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机物质的活力5活性污泥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是()。 A具有极强吸附能力的无机物质,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污水带入的难以被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污水带人的无机物质 B具有肉足虫,鞭毛虫和纤毛虫,污水带入的难以被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污水带入的无机物质 C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和作为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各种有机离子 D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污水带入的难以被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污水带入的无机物质6活性污泥微生物是由()混合培养体。 A细菌类、真菌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异种群体所组成的 B杆菌、球菌、单胞菌属、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异种群体所组成的 C杆菌、球菌、单胞菌属、肉足虫类、轮虫类等异种群体所组成的 D细菌类、真菌类、肉足虫、鞭毛虫和纤毛虫等异种群体所组成的7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净化污水的第一承担者是(),而摄食处理水中游离细菌,使污水进一步净化的()是污水净化的第二承担者。 A真菌,原生动物B真菌,后生动物 C细菌,原生动物D细菌,后生动物8()是活性污泥生态系统的首次捕食者。 A原生动物摄食细菌B后生动物摄食原生动物 C原生动物摄食真菌D后生动物摄食细菌9活性污泥增长曲线如图4-2,图中1、2、3分别代表什么? ABOD降解曲线、氧利用速率曲线、微生物增殖曲线 B微生物增殖曲线、氧利用速率曲线、内源分解曲线 C微生物增殖曲线、氧利用速率曲线、BOD降解曲线D氧利用速率曲线、BOD降解曲线、 时间图4-20X0ab3c12对数增减减衰增殖内源呼吸量10活性污泥的能含量,即()是对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速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也是BOD去除速度、氧利用速度和活性污泥的凝聚、吸附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A有机物量与细菌量的比值 B有机物量与微生物量的比值C污水总量与细菌量的比值 D污水总量与微生物量的比值11活性污泥增殖曲线的对数增长期,又称增殖旺盛区,这个时期内必备的条件是()。 A微生物依靠内源代谢维持其生理活动 B微生物细胞内各种酶系统适应新的环境 C摄食细菌的原生动物数量充分 D营养物质(有机污染物)非常充分12活性污泥微生物增长曲线的四个阶段,哪一个阶段微生物活体数达到最高水平?()。 A适应期 B对数增长期 C减速增长期 D内源呼吸(代谢)期13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是使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保持正常净化功能的关键。 A二次沉淀池内形成发育良好的活性污泥絮体 B曝气池内保持部分回流污泥 C二次沉淀池内保持充分曝气 D曝气池内形成发育良好的活性污泥絮体14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污水与活性污泥初期接触的较短时间(510min)内,污水中的有机物即被大量降解,BOD去除率很高的现象是()。 A由物理吸附和生物吸附交织在一起的吸附作用所产生的 B由化学吸附和生物吸附交织在一起的吸附作用所产生的 C有机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 D有机污染物较强的凝聚能力所产生的15活性污泥的强吸附能力源于()。 A反应器内水力扩散程度与水动力学流态 B曝气系统的供氧能力 C其很大的比表面积和组成活性污泥的菌胶团细菌使活性污泥絮体具有多糖新质层 D回流污泥中活性污泥的活性16被吸附在有大量微生物栖息的活性污泥表面的有机污染物,与微生物细胞表面接触,在()。 A微生物透膜酶的催化作用下,有机物全部透过细胞壁进入微生物体内 B微生物透膜酶的催化作用下,小分子的有机物能够直接透过细胞壁进入微生物体内 C微生物在细胞外酶水解酶的作用下,直接透过细胞壁进入微生物体内D微生物在细胞外酶水解酶的作用下,小分子的有机物能够直接透过细胞壁 进入微生物体内17被摄入活性污泥微生物细胞体内的有机污染物()。 A全部被氧化分解,形成 CO2和H2O等稳定的无机物 B全部被氧化分解,为微生物用于合成新细胞 C一部分被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等稳定的无机物,另一部分进入二次沉淀池 D一部分被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等稳定的无机物,另一部分为微生物用于合成新细胞18活性污泥处理法中()。 A只有分解代谢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B只有合成代谢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C无论是合成代谢还是分解代谢,都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D无论是合成代谢还是分解代谢,都能够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CO2和H2O等稳定的无机物19能够影响活性污泥微生物生理活动的主要因素有()。 A营养物质、温度、PH值、溶解氧以及有毒物质等 B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及某些生长素 C氮、磷、钾、镁、钙、铁、硫等元素 D铜、锌、钴、锰、钼等20活性污泥微生物对氮、磷的需求量可按照()考虑。 A.BOD:N:=100:20 :25 BBOD:N :P100:5:1 CC:N:P100:20:25 DC:N : P一100:5:l21参与活性污泥处理的是()。 A以厌氧菌为主体的微生物种群,曝气池内不能有溶解氧 B以厌氧菌为主体的微生物种群,被处理的原污水内不能含有溶解氧 C以好氧菌为主体的微生物种群,曝气池内必须有足够的溶解氧 D以好氧菌为主体的微生物种群,被处理的原污水内必须含有足够的溶解氧22活性污泥处理法中要维持曝气池内微生物正常的生理活动,()。 A在曝气池出口端的溶解氧浓度一般宜保持不低于20mgL。 B在曝气池中溶解氧浓度越高越好 C在曝气池进口端的溶解氧浓度一般直保持不低于2mgL。 D在曝气池出口端的溶解氧浓度一般直保持不低于 2mgL23参与污水生物处理的微生物最适宜的PH值范围()。 A介于 6.58.5之间 B介于 510之间 C9 D 624参与活性污泥处理的微生物()。 A多属低温菌,其适宜温度介于010oC之间,为安全计,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活性污泥处理的温度值控制在5oC B多属低温菌,其适宜温度介于010oC之间,为方便工作起见,实际中一般将活性污泥处理的温度值控制在15oC C多属嗜温菌,其适宜温度介于 1045oC之间,为安全计,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活性污泥处理的温度值控制在1530oC之间 D多属嗜温菌,其适宜温度介于 2545oC之间,为安全计,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活性污泥处理的温度值控制在30oC25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是()。 A铅、铅、铜、铬、铁、铜、锌等重金属离子 B长碳链有机物 C污水的色度 D污水的悬浮物26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对生物处理构筑物进水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做了具体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 A如果缓慢地、逐步地提高污水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使微生物逐渐适应并得到变异、驯化,则可能承受浓度更高的有毒物质 B可以忽略该规范的规定 C进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高于该规范规定的容许浓度,则不能进行处理 D进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必须低于该规范规定的允许浓度27污泥指数SVI的物理意义是()。 A在曝气地出口处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 B在曝气池进口处的混合液,在量简中静置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 C在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经过30min静置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 D在曝气池进口处的混合液,经过30min静置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28污泥指数SVI值能够反应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 A SVI值过低,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缺乏活性,SVI值过高,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质含量高,并且可能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BSVI值过低,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并且可能产生污泥膨胀现象,SVI值过高,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质含量高,缺乏活性 CSVI值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质含量高,可能产生污泥膨胀现象,SV值过高,说明污泥的沉陷性能不好,缺乏活性 DSVI值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质含量高,缺乏活性,SVI值过高,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并且可能产生污泥膨胀现象29污泥龄的含义是()。 A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 B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回流污泥量之比 C曝气池内活性污泥中有机固体物质的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 D每日排放污泥量与每日回流污泥量之比30关于BOD污泥负荷的描述哪个正确?() A表示曝气池内单位质量(干重,kg)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 l天)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物量(BOD) B有机污染物量与活性污泥量的比值 C活性污泥系统设计、运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 DA、B、C的描述均正确31活性污泥处理法中,BOD污泥负荷介于(),属污泥膨胀高发区。 A0.5 kgBOD(kgMLSSd) B1.5kgBOD(kgMLSSd) C0.51.5kgBOD(kgMLSSd) D1.51.8kgBOD(kgMLSSd)32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量()。 A是微生物合成反应和内源代谢反应两项活动的差值 B是微生物合成反应的量 C是微生物内源代谢反应的量 D是回流污泥的量33曝气池内活性污泥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分解和其本身内源代谢的自身氧化()。 A前者是好氧过程,后者是厌氧过程 B前者是厌氧过程,后者是好氧过程 C都是好氧过程 D都是厌氧过程34以下关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优点的描述哪个正确?() AB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 B工艺成熟,运行稳定 C污泥沉淀性能好 DA、B、C的描述均正确35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是()。 A曝气地后段耗氧速度高于供氧速度,前段出现溶解氧过剩现象 B曝气地前段耗氧速度高于供氧速度,后段出现溶解氧过剩现象 CBOD去除效率低 D污泥沉淀性能差36图4-3是吸附一再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流程图,图中 1、2、3、4、5各代()。A再生段、吸附段、二次沉淀池、回流污泥、剩余污泥 B吸附段、再生段、二次沉淀地、回流污泥、剩余污泥C吸附段、再生段、曝气池、回流污泥、剩余污泥 D再生段、吸附段、二次沉淀池、剩余污泥、回流污泥处理水41235进水图4-337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主要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存在的()。 A前段有机负荷过于集中的问题,将一点进水改进为多点进水 B后段有机负荷过于集中的问题,将一点进水改进为多点进水 C前段有机负荷过于集中的问题,将前端进水改进为中间进水D后段有机负荷过于集中的问题,将前端进水改进为中间进水38图4-4是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图中2、4、7、8、9各代表()。 A完全混合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回流污泥、剩余污泥、曝气系统及空气扩散 系统 B完全混合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回流污泥、剩余污泥、搅拌系统 C完全混合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回流污泥、处理水、搅拌系统 D完全混合曝气池、污泥泵站、回流污泥、剩余污泥、曝气系统及空气扩散系统39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ABOD污泥负荷高,曝气反应时间长,剩余污泥量少且性质稳定 BBOD污泥负荷高,曝气反应时间短,剩余污泥量多且性质不稳定 CBOD污泥负荷低,曝气反应时间长,剩余污泥量少且性质稳定 DBOD污泥负荷低,曝气反应时间短,剩余污泥量多且性质不稳定40图4-5为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图,图中 1、2、4、7、10分别代表( )1234568910 图4-5941235678图4-4 A曝气装置、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来自鼓风机房的空气、配水装置 B曝气装置、曝气池、二次沉淀地、来自鼓风机房的空气、空气扩散曝气装置 C曝气装置、曝气池、污泥泵、来自鼓风机房的空气、空气扩散曝气装置 D经预处理后的污水、曝气池、污泥泵、回流污泥、空气扩散曝气装置41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中,污水在曝气池内分布均匀,微生物群体的组成和数量几近一致,各部位有机污染物降解工况相同,因此,有可能对()进行调整,将整个曝气池的工况控制在最佳状态。 ASVI值 BFM值 CpH值 DMLVSS值42深井曝气活性污泥处理工艺适宜于处理()。 A工业废水 B生活污水 C高浓度有机废水 D高浓度无机废水43纯氧曝气活性污泥处理处理系统的优点是()。 A氧利用率高 B曝气池的容积负荷高 C发生污泥膨胀现象较少 DA、B、C均正确44图4-6是哪种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污泥泵房原污水转刷二沉池处理水回流污泥干化设备工艺流程? A以氧化沟为生物处理单元的污水处理流程 B吸附一再生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 C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 D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处理法工艺流程 图4-645关于氧化沟的构造,以下描述哪个正确?()。 A氧化沟一般呈环状沟渠型,平面多为椭圆或圆形等组合型,总长可达几十米, 甚至百米以上 B沟深取决于沟的形状,自26m不等 C进水装置比较简单,只需一根进水管 D出水由水泵抽出46关于氧化沟的水流流态,以下描述哪个正确?()。 A氧化沟水流流态为完全混合式 B污水在沟内要做多次循环,沟内的混合液水质较均匀 C沟内溶解氧浓度比较均匀 D氧化沟的独特水流不利于活性污泥的聚集,无法取得脱氮的效应47关于氧化沟的工艺,以下描述哪个正确?()。 A池前设置初沉池 B池后必须设置二次沉淀池 C由于BOD负荷低,对水温、水质、水量的变动适应性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D污泥产率高48常用氧化沟曝气设备有()。 A充氧泵、搅拌电机 B离心机、微滤机、竖轴表曝机 C曝气转刷、曝气转碟、充氧泵 D曝气转刷、曝气转碟、竖轴表曝机 49以下关于氧化沟的正确的描述是()。 A单槽氧化沟不需设置回流污泥设施 B双槽氧化沟是在好氧条件下运行进水回流污泥剩余污泥出水 C三槽氧化沟采用双速转刷,使两侧A、C他交替作曝气池和沉淀池,中间B池为曝气池,免除了污泥回流设施 D坚轴表曝机氧化沟只用于单槽氧化沟中50图4-7是()的工艺流程。 A同心圆向心流氧化沟图4-7 B竖轴表曝机氧化沟 C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D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51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与连续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相比较,该工艺()。 A组成简单,无需设计污泥回流设备,不设置二次沉淀池,建设费用与运行费用比传统工艺约降低20 B组成简单,但需设计污泥回流设备和二次沉淀池,建设费用与运行费用比传统工艺约降低20 CSVI值较高,污泥不易沉淀,一般情况不易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D无法进行脱磷和除氮的功能52以下关于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正确描述是()。 A在流态上属于推流式 B有机污染物是沿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的 C主要反应器是沉淀池 D二次沉淀池内污泥易于沉淀53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曝气池的运行操作由()五个工序组成。 A流入、吸附、沉淀、排放、待机 B流入、吸附、反应、沉淀、排放 C流入、反应、沉淀、排放、待机 D流入、沉淀、反应、沉淀、排放54以下关于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曝气地各工序的正确描述是()。 A污泥的再生恢复是在闲置工序中完成 B在反应工序应根据污水处理的目的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决定反应时间 C在沉淀工序应停止搅拌,减少曝气 D在排放工序将混合液全部排放55以下关于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工艺(ICEAS)的正确描述是()。 A该工艺的运行方式是连续进水,连续排水 B在反应阶段,污水经受次“曝气好氧”、“间歇缺氧”的状态 C将同步去除 BOD、脱氮、除磷的 AAO工艺集于一地 D有污泥回流和混合液的内循环,污泥龄长,污泥沉陷性能好,剩余污泥较多56以下关于循环式活性污泥工艺(CAST或CASS)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工艺在进水区设置初次沉淀池 B活性污泥由二次沉淀池回流 C混合液在生物选择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为lh,活性污泥回流比一般取50 D将反应阶段设计为缺氧一好氧一厌氧环境可取得脱氮除磷的效果57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工艺系统(DAT-I AT)()。 A由以间歇曝气池为主体的预反应区和以需氧地为主体的主反应区组成 B在间歇曝气池污水连续流入,同时有从主反应区回流的活性污泥投入 C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强 D在预反应区完成脱氮、除磷58双膜理论的基本点包括()。 A在气液接触界面两侧存在着处于层流状态的气膜和液膜 B气相主体和液相主体均处于层流状态,其中物质浓度差别较大 C在液膜中存在着氧的分压梯度,在气膜中存在着氧的浓度梯度 D氧的转移决定性阻力集中在气膜上59根据双膜理论,()。(其中KLa为氧转移系数; C为液相主体中溶解氧浓度值; CS为界面处的溶解氧浓度值) A当KLa低时,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从C提高到CS所需时间长,说明氧传递速度慢;反之则氧传递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B当KLa高时,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从C提高到Cs所需时间长,说明氧传递速度慢;反之则氧传递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C当KLa低时,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从C提高到CS所需时间短,说明氧传递速度慢;反之则氧传递速度快,所需时间长 D当KLa高时,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从C提高到CS所需时间长,说明氧传递速度快;反之则氧传递速度慢,所需时间短60水温对氧的转移影响较大,()。A水温上升,KLa(氧转移系数)增高;反之KLa降低B水温下降, KLa(氧转移系数)增高;反之KLa降低C水温上升,KLa(氧转移系数)增高,液相中氧的浓度梯度也增大D水温降低,不利于氧的转移61氧的转移速度取决于()等因素。A污水的PH值B曝气池的容积和面积C充氧水泵的功率D气相中氧分压梯度、液相中氧的浓度梯度、气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水温、污水的性质以及水流的紊流程度62某城市污水量Q=15000m3/d,原污水经初次沉淀池处理后BOD值为150mgL,要处理后出水BOD5值为15mgL。有关参数为:a=0.5;b=0.l;=0.85;= 0.95;=l;Cs(20)=9.17mgL;Csb(25)=9.88mgL;污泥负荷Ns=0.3kgBOD5/(kgMLSSd);混合液污泥浓度 X=3000mgL;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浓度 C2mgL;f=MLVSSMLSS=0.75;1.0245=1.126。25时脱氧清水的需氧量为() kgO2/d。 A1518.75 B1970140 C1970.14 D2544.11 63若25oC时脱氧清水的需氧量为1800kgO2d,EA=10%,实际供气量为()m3/d。 A600 B60000 C18000 D60000064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主要包括()。 A选定工艺流程 B曝气池容积、需氧量、供气量、曝气系统及回流污泥量、剩余污泥量、污泥回流系统的计算与工艺设计 C二次沉淀池地型的选定、容积的计算与工艺设计 D以上答案全部正确65以下关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的描述正确的为()。 A当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较短(例如2h左右),可考虑以平均日流量作为爆气池的设计流量 B当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较短(例如 2h左右),应以最小时流量作为爆气池的设计流量 C当曝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物业客服专员考试题集及答案
- 2025年安全员招聘高频面试题解析
- 制造业产品质量协议
- 2025年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员中级考试模拟题及高频题库
- 2025年能源监测工程师综合知识技能考察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绿色建筑技术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金融市场分析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教师资格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电子商务运营经理面试问题及答案
- 2025年建筑幕墙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传媒入股协议合同
-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 《高效能电机》课件
- 汽车维护与保养 任务工单1 发动机油液与滤清器检查及更换
- 外科腹腔镜手术护理
- 非专用化妆包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 工程类公路培训课件
- 2024年度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课件
-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EPC工程设计施工范围及主要工程量
- 《汽车电工电子》课程标准
- 2024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学习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