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消化道感染细菌PPT课件.ppt_第1页
讲消化道感染细菌PPT课件.ppt_第2页
讲消化道感染细菌PPT课件.ppt_第3页
讲消化道感染细菌PPT课件.ppt_第4页
讲消化道感染细菌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原生物学 大连大学医学院 伦永志 1 第一篇 细菌学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细菌的遗传与变异消毒与灭菌细菌感染抗细菌感染免疫细菌感染的诊断化脓性细菌消化道感染细菌 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厌氧性细菌动物源性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 2 第一节埃希菌属第二节志贺菌属第三节沙门菌属 第四节克雷伯菌属第五节变形杆菌属第六节弧菌属 第七节螺杆菌属第八节弯曲菌属 3 肠杆菌科是一大群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生物学性状相似的G 无芽胞杆菌 分布广泛 多数为肠道正常菌群 条件致病菌 仅少数致病 肠杆菌科的主要菌属有埃希菌属 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 克雷伯菌属和变形杆菌属 概述 4 肠杆菌科共同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中等大小 无芽胞 多数有鞭毛 致病菌大多有菌毛 少数有荚膜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一般 需氧或兼性厌氧 形成中等大小的灰白色光滑型菌落 部分致病菌在血平板上形成 溶血 概述 5 肠杆菌科共同生物学性状 生化反应活泼 有重要的鉴定意义 致病菌一般不分解乳糖 而非致病菌多数能够分解乳糖 抗原构造种类复杂 鞭毛 H 抗原其特异性取决于鞭毛蛋白中的多 肽链上的氨基酸种类及其排列顺序 菌毛抗原 概述 6 肠杆菌科共同生物学性状抗原构造 菌体 O 抗原其特异性取决于细胞壁脂多糖中的O 特异多糖侧链上的单糖种类及其排列顺序 荚膜抗原位于O抗外层 多糖性质 埃希菌属中称为K抗原 沙门菌属中称为Vi抗原 志贺菌属中称为B抗原 概述 7 肠杆菌科共同生物学性状 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 60 30min即被杀死 变异现象S R变异 H O变异 耐药性变异 毒力变异 鉴定形态相似 难以区分 初鉴靠生化 确鉴靠抗原 概述 8 埃希菌属多不致病 其中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coli 是本属的模式菌种 经遗传学改造后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某些血清型菌株属于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可引起肠道或尿路感染 第一节埃希菌属 概述 9 一 生物学性状 大肠埃希菌血清型的表示方式按O K H排列 如O8 K21 H2 第一节埃希菌属 10 第一节埃希菌属 11 EMB培养基 弱选 大肠埃希菌 非致病菌 乳糖发酵 产酸 伊红 结合 美兰 形成紫黑色带有金属光泽的乳糖发酵菌落 伤寒沙门菌 致病菌 乳糖不发酵 伊红美兰不能结合形成无色的乳糖不发酵菌落 第一节埃希菌属 12 第一节埃希菌属 13 SS培养基 强选 大肠埃希菌乳糖 非致病菌 发酵 产酸 中性红 形成粉红色的乳糖发酵菌落 伤寒沙门菌 致病菌 乳糖不发酵 形成无色的乳糖不发酵菌落 胆盐 煌绿抑制G 菌生长从而提高肠道致病菌的检出率 第一节埃希菌属 14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 肠道外感染 大肠埃希菌侵入肠道外组织或器官常引起化脓性炎症 以泌尿系统为主 多见于女性 如尿道炎 膀胱炎 肾盂肾炎等 也可引起烧伤患者继发感染 新生儿脑膜炎等 免疫力低下人群可发生菌血症 败血症 第一节埃希菌属 15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 肠道感染 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toxigenicE coli ETEC 致病物质是定居因子抗原 CFA CFA 菌毛 和肠毒素 LT和ST之一 或均产生 编码两者的基因常位于同一质粒 儿童和旅游者腹泻的重要致病菌 第一节埃希菌属 16 胞内液体分泌过度 超过肠道再吸收能力 肠腔积液过多而致泻 第一节埃希菌属 17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 肠道感染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pathogenicE coli EPEC 细菌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后在小肠内大量繁殖 导致肠粘膜刷状缘绒毛被破坏 使之萎缩 排列紊乱及功能丧失 婴儿腹泻主要病原菌 死亡率高 成人少见 第一节埃希菌属 18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 肠道感染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invasiveE coli EIEC 细菌定位于结肠 侵袭肠粘膜上皮细胞 产生内毒素破坏细胞形成炎症和溃疡 导致腹泻 病变类似细菌性痢疾 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 第一节埃希菌属 19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 肠道感染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hemorrhagicE coli EHEC 典型血清型为O157 H7 主要致病物质是菌毛和志贺样毒素SLT Vero毒素 侵袭各年龄组人群 引起散发性或暴发性出血性结肠炎 出现严重腹痛和便血 第一节埃希菌属 20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 肠道感染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hemorrhagicE coli EHEC SLT入血后 与内毒素协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微循环障碍 使肾远曲小管与集合管发生变性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第一节埃希菌属 21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 肠道感染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aggregativeE coli EAggEC 细菌大量聚积于肠粘膜上呈砖块状排列 破坏肠道正常吸收 分泌功能 婴儿顽固性腹泻病因之一 第一节埃希菌属 22 标本 脓汁 血液 粪便 尿等 分离培养 直接涂片镜检 革兰阴性球杆菌 选择培养基 生长现象生化血清学反应鉴定 第一节埃希菌属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 23 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 卫生细菌学检查 大肠菌群指数 每升 千克样品中的大肠菌群数我国的卫生标准规定大肠菌群数每升饮用水 3个 瓶装汽水 果汁等每100ml 5个 细菌总数 100个 ml 第一节埃希菌属 24 四 防治原则 加强水和食品的卫生学检查 菌毛菌苗已在兽医界研制成功 治疗可选用氟哌酸 庆大霉素 氨苄青霉素等 第一节埃希菌属 25 一 生物学性状 志贺菌属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 通称为痢疾杆菌 无鞭毛 区别于其它肠道致病菌的主要特征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其它肠杆菌科为弱 对酸尤为敏感 第二节志贺菌属 26 第二节志贺菌属 27 一 生物学性状 根据O抗原 将志贺菌属分为4群44个血清型 分别为痢疾志贺菌 Shigelladysenteriae 福氏志贺菌 S flexneri 鲍氏志贺菌 宋内志贺菌 除宋内志贺菌菌落扁平粗糙 并且缓慢分解乳糖外 其它志贺菌在肠道鉴别 选择培养基上均形成无色的乳糖不发酵菌落 第二节志贺菌属 28 第二节志贺菌属 29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 致病物质 侵袭力 细菌通过菌毛粘附于回肠末端和结肠的粘膜上皮细胞 继而侵入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 一般在粘膜固有层内形成感染灶 引起炎症反应 细菌较少侵入血流 但必须侵入肠壁才能致病 内毒素 第二节志贺菌属 30 作用于肠壁粘膜通透性增加 促进内毒素的吸收内毒素血症 破坏肠粘膜形成炎症 溃疡 脓血便 肠壁植物神经系统肠功能紊乱 肠蠕动共济失调 痉挛直肠括约肌痉挛明显 出现腹痛 里急后重症状 第二节志贺菌属内毒素 31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 致病物质 外毒素 志贺毒素 由痢疾志贺菌1型和2型产生 它同时具有三种生物学活性 神经毒性 损伤动物中枢神经系统 引起麻痹 死亡 细胞毒性 肠毒性 第二节志贺菌属 32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 所致疾病 引起细菌性痢疾 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 主要通过粪 口途径传播 急性菌痢典型症状有发热 腹泻 脓血便 严重腹痛 里急后重 经及时治疗 患者预后良好 急性中毒性菌痢多见于小儿 死亡率极高 第二节志贺菌属 33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 所致疾病 慢性菌痢若急性菌痢治疗不彻底 可转为慢性菌痢 尤以体质较差者易患 病程长达2个月以上 病愈后有人成为健康带菌者 成为重要传染源 第二节志贺菌属 34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 免疫性 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主要依靠肠道局部sIgA发挥作用 由于菌型众多 并且缺乏型间交叉免疫 病后免疫力不牢固 第二节志贺菌属 35 分离培养涂片镜检 革兰阴性短杆菌 SS平板 无色菌落 生化反应 双糖铁培养基 血清学鉴定 玻片凝集 快速诊断SPA协同凝集试验 第二节志贺菌属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新鲜脓血便 肛拭子及时送检 暂用30 甘油缓冲盐水保存 36 四 防治原则 加强粪便 水源管理及食品卫生监督以切断传播途径 特异性预防采用口服链霉素依赖 StrD 株或福氏2a变异株减毒活菌苗 治疗选用氨苄青霉素 黄连素 环丙沙星等 第二节志贺菌属 37 根据致病性 沙门菌属分为三类 仅对人致病 伤寒沙门菌 Salmonellatyphi 副伤寒沙门菌 S paratyphi 对人和动物均致病 鼠伤寒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 仅对动物致病 鸡痢沙门菌 鸡伤寒沙门菌等 第三节沙门菌属 概述 38 一 生物学性状 除鸡 雏沙门菌外 其它菌株均有周身鞭毛 菌型繁多 血清型已超过2400个 生化反应对本菌属鉴定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沙门菌属 39 第三节沙门菌属 40 一 生物学性状 抗原构造 O抗原分组依据 刺激机体产生IgM H抗原分型依据 刺激机体产生IgG Vi抗原 毒力抗原 仅在新分离培养的伤寒沙门菌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中存在 抗原性弱 血清抗体效价低 第三节沙门菌属 41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引起肠热症 急性胃肠炎 菌血症 传染源是患者 带菌者或病畜 带菌动物 主要通过粪 口途径传播 主要致病物质包括 侵袭力 菌毛 侵袭素 Vi抗原 内毒素 外毒素 肠毒素 第三节沙门菌属 42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 肠热症 伤寒与副伤寒 细菌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消化道后 借助菌毛粘附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并编码侵袭素穿过肠粘膜上皮细胞侵入肠壁淋巴组织 一部分细菌经淋巴管到达肠系膜淋巴结中大量繁殖 经胸导管进入血流 引起第一次菌血症 病程第1周 第三节沙门菌属 43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 肠热症 伤寒与副伤寒 细菌随血流扩散至骨髓 肝 脾 肾 胆囊 皮肤等处 被其中的吞噬细胞吞噬 生长繁殖后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菌血症 病程第2 3周 进入肠道的一部分胆囊细菌再次侵入肠壁淋巴组织 使已致敏的组织发生超敏反应 引起局部坏死和溃疡 严重者可发生肠出血和肠穿孔 第三节沙门菌属 44 2019 12 30 45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 急性胃肠炎 食物中毒 大量摄入鼠伤寒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污染的食物所致 多为集体食物中毒 潜伏期不超过24h 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 恶心 呕吐 腹痛 腹泻 一般3 5d内可完全恢复 偶尔出现低热持续 腹泻不止 第三节沙门菌属 46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 菌血症 主要由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引起 患者多为儿童或免疫力低下的成人 细菌侵入肠道后迅速入血 随血流扩散到组织器官中引起感染 肠道症状反而不明显 第三节沙门菌属 47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四 免疫性 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为胞内寄生菌 因此机体防御伤寒或副伤寒主要依靠细胞免疫 病愈后免疫力牢固 因细菌一般不侵入血流 故急性胃肠炎恢复与肠道局部sIgA有关 第三节沙门菌属 48 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 分离培养与鉴定 标本采取 肠热症第1 2周取血液 第2 3周取粪便 尿 各期均可取血液与骨髓液 急性胃肠炎取粪便 呕吐物 可疑食物 败血症取血液分离鉴定 第三节沙门菌属 49 分离培养 直接涂片镜检 革兰阴性短杆菌 选择培养基 生长现象生化血清学反应诊断 第三节沙门菌属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 50 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 二 血清学诊断 肥达反应 WidalTest 原理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 H抗原和引起副伤寒的沙门菌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 检测待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含量多少 作为临床辅助诊断的依据 第三节沙门菌属 51 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 二 血清学诊断 肥达反应 WidalTest 正常抗体水平一般O凝集效价 1 80 H凝集效价 1 160 副伤寒H凝集效价 1 80有意义 动态观察凝集效价逐周递增或恢复期凝集效价比急性期增加4倍以上有意义 第三节沙门菌属 52 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 二 血清学诊断 肥达反应 WidalTest 抗体诊断意义IgMO抗出现早 持续约半年 消失后不易重现 IgGH抗出现晚 持续长达数年 消失后易重现 少数病例临床症状明显 但肥达试验结果始终阴性 可能是大量应用抗生素治疗 抑制了机体免疫功能或免疫功能本身低下所致 第三节沙门菌属 53 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 三 伤寒带菌者的检出 若血清学诊断发现可疑者Vi抗体效价 1 10 必须取粪便等标本反复进行分离培养 第三节沙门菌属 54 四 防治原则 患者应尽早隔离治疗 并及时处理排泄物 定期对从事餐饮保育工作的人员进行健康体检 及时检出带菌者 特异性预防采用Vi荚膜多糖菌苗 治疗选用氨苄青霉素 复方三甲氧烯胺 环丙沙星等 第三节沙门菌属 55 克雷伯菌无鞭毛 有肥厚荚膜 有菌毛 在普通培养基上形成较大的灰白色粘液型菌落 肺炎克雷伯菌 Klebsiellapneumoniae 正常寄居于人类呼吸道 肠道 是克雷伯菌属的模式菌种 简称肺炎杆菌 第四节克雷伯菌属 概述 56 肺炎克雷伯菌目前已成为除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之外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可引起包括肺炎在内的多种感染 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细菌 第四节克雷伯菌属 概述 57 变形杆菌无荚膜 有鞭毛 有菌毛 在普通培养基上出现迁徙生长现象 变形杆菌中某些特殊菌株如X19 X2及XK O抗原 可代替立克次体抗原与患者血清做凝集反应用于辅助诊断 称为外斐反应 Weil Felixreaction 第五节变形杆菌属 概述 58 第五节变形杆菌属 59 普通变形杆菌 Proteusvulgaris 是变形杆菌属的模式菌种 属于人类正常菌群 可成为条件致病菌 引起以泌尿系统感染为主的多种感染 第五节变形杆菌属 概述 60 弧菌属是一类菌体短小 需氧或兼性厌氧 氧化酶阳性 单生鞭毛 无芽胞的G 弧菌 弧菌属主要引起人类肠道疾病 对人类致病性最重要的是霍乱弧菌 Vibriocholerae 其次是副溶血弧菌 Vibrioparahemoyticus 第六节弧菌属 概述 61 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 至今人类已经历了7次世界性大流行 主要有3个自然疫源地 印度恒河三角洲 O1血清群 古典生物型 印尼苏拉威西岛 O1血清群 EITor生物型 孟加拉湾 O139血清群 WHO规定 疑为霍乱病例 同时检测以上三种 第六节弧菌属 一 霍乱弧菌 62 一 生物学性状 直接镜检患者的 米泔水 样粪便悬滴标本 常见 鱼群穿梭 样排列 有菌毛 营养要求一般 在碱性琼脂平板上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扁平菌落 在TCBS琼脂平板上形成黄色菌落 人工培养后呈杆状 与肠杆菌科不易区别 第六节弧菌属 一 霍乱弧菌 63 第六节弧菌属 64 第六节弧菌属 65 一 生物学性状 根据O抗原特异性 霍乱弧菌分为155个血清群 其中O1血清群又分为3个血清型 原型 稻叶型 AC 异型 小川型 AB 中间型 彦岛型 ABC 抵抗力较弱 耐碱不耐酸 对干燥 化学消毒剂均敏感 EITor生物型抵抗力比古典生物型强 第六节弧菌属 一 霍乱弧菌 66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霍乱弧菌进入小肠后依靠鞭毛的活泼运动 穿过肠粘膜表面的粘液层 通过菌毛粘附于肠上皮细胞 由于缺乏侵袭力 仅在肠道局部迅速繁殖 第六节弧菌属 一 霍乱弧菌 67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霍乱肠毒素造成剧烈地上吐下泻 形成迅速而严重的脱水 但肠粘膜无明显病变或仅有轻微炎症反应 由于胆汁分泌减少 肠液分泌增加 导致吐泻物呈 米泔水 样 第六节弧菌属 一 霍乱弧菌 68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水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导致血容量明显减少而出现微循环衰竭 酸碱平衡失调导致肌肉痉挛和代谢性酸中毒 可发展成为肾功能衰竭及休克死亡 患者康复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 主要来自肠道局部sIgA 可以阻断病原菌粘附并中和肠毒素 第六节弧菌属 一 霍乱弧菌 69 标本 粪便 呕吐物 可疑食物等 分离培养 粪便直接镜检 运动活泼的革兰阴性弧菌 生长现象血清学诊断快速鉴定 生化反应玻片凝集PCR检测肠毒素 第六节弧菌属一 霍乱弧菌 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 70 四 防治原则 患者应隔离治疗 加强水源与食品卫生管理 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 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至关重要 免疫预防可接种灭活菌苗 效果好但维持时间短 3 6个月 第六节弧菌属 一 霍乱弧菌 71 副溶血弧菌广泛存在于沿岸的海水沉积物 鱼贝类海产品及腌制食品中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嗜盐性弧菌 需在含有3 4 NaCl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 主要致病物质为耐热直接溶血素和耐热相关溶血素 可使人或家兔红细胞溶解 但不能溶解马红细胞 此即神奈川试验阳性 第六节弧菌属 二 副溶血弧菌 72 可引起急性胃肠炎 多因夏季误食未煮熟的海产品所致 是我国沿海地区的常见疾病 临床症状为腹痛 腹泻 呕吐 发热 并伴有胃寒 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血水样便 病愈后免疫力不牢固 可重复感染 治疗首选庆大霉素 氟哌酸 复方新诺明 第六节弧菌属 二 副溶血弧菌 73 第七节螺杆菌属 一 生物学性状 螺杆菌属是一类菌体呈弧形 螺旋形或S形的G 杆菌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 是螺杆菌属的模式菌种 菌体呈螺形 S形或海鸥状 人工培养后呈杆状或球状 菌体一端或两端有2 6根鞭毛 无芽胞 无荚膜 无菌毛 74 第七节螺杆菌属 一 生物学性状 营养要求高 微需氧 在血平板上形成无色透明的针尖状菌落 生化反应不活泼 不分解糖类 快速脲酶试验强阳性 抵抗力弱 但极度耐酸 75 第七节螺杆菌属 76 第七节螺杆菌属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主要致病物质鞭毛 粘附素 粘附素酶降解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粘液过氧化氢酶 脲酶生成CO2和NH3 中和胃酸 空泡毒素使胃粘膜上皮细胞发生空泡样病变坏死 77 第七节螺杆菌属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全世界人群感染率为50 60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宿主 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明确 所致疾病为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 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幽门螺杆菌可发生家族内交叉感染 一旦感染可维持多年 甚至终生 78 第七节螺杆菌属 三 防治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