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水源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新建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水源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新建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水源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新建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水源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新建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水源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建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水源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新建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水源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概 述1第一节 基本情况1第二节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1第三节 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3第四节 编制范围及研究内容6第二章 某镇概况8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8第二节 自然地理概况9第三节 某镇经济概况10第四节 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11第三章 需水量预测、供需平衡分析及水厂建设方案15第一节 需水量预测15第二节 供需平衡及水厂建设方案19第四章 工程设计标准21第一节 供水水质设计标准21第二节 供水水压设计标准21第三节 供水水量设计标准21第五章 水源论证23第一节 水源地选定23第二节 水文地质条件24第三节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26第四节 关于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报告”结论及建议28第六章 工程方案论证30第一节 供水系统方案30第二节 取水构筑物的选择32第三节 水处理工艺选择32第四节 加氯消毒工艺的选择37第五节 管材的比选41第七章 工程设计46第一节 设计原则46第二节 系统流程及主要工程内容46第三节 水源及输水连井管线设计47第四节 配水厂60第五节 输配电及自控设计69第六节 水厂建筑、结构- 86 -第七节 管网设计及管网工程量- 90 -第八章 管理机构、人员与装备- 9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4 -第二节 人员编制与附属装备- 94 -第九章 土地征用、拆迁、破路恢复- 96 -第十章 工程实施进度计划- 97 -第一节 实施原则- 97 -第二节 实施进度- 97 -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和节能99第一节 环境保护99第二节 节能设计100第十二章 消防设计102第十三章 环境影响评估及环保对策103第十四章 劳动保护、安全与防火105第一节 不安全因素和职业危害105第二节 劳动保护及安全措施105第三节 安全防火106第十五章 投资估算108第一节 编制说明108第二节 建设总投资113第三节 投资估算比例分析114第十六章 融资方案115第一节 资金使用计划115第二节 资金筹措115第三节 融资方案分析116第十七章 经济评价117第一节 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117第二节 财务数据预测118第三节 财务经济评价121第十八章 招投标126附表:附表1 投资估算及经济分析表共25页附图:附图1某镇新建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水源扩建工程输配水管网现状图附图2某镇新建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水源扩建工程配水厂现状图附图3某镇新建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水源扩建工程供水系统图附图4某镇新建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水源扩建工程水源地平面图附图5某镇新建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水源扩建工程水厂平面图附图6某镇新建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水源扩建工程配水管网平面图附件:附件另见附册第一章 概 述第一节 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某镇新建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水源扩建工程2、建设单位:某水务有限公司自来水厂 3、编制单位: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建设地点:某镇5、项目建设规模:供水规模达4万m3/d,可满足某镇2020年供水需求。6、建设内容:新建水源眼井26眼,新建4万m3/d自来水厂1座,新建输配水管线67.6km。7、项目建设期限:2010 2012。8、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0017.96万元。第二节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一、 建设此项目是完善城镇总体规划的需要根据某镇“十一五”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及项目建设管理力度,在投资体制、经营机制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和环境质量水平。本工程是某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快速推进才能促进城镇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进步。二、 建设此项目是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的市政基础设施虽然在“十五”期间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增加水源地取水能力,开发新水源,加强水质处理,有效的改造和新建配水管网,才能真正的解决某镇的供水问题。因此,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面实施项目建设,认真论证好项目,通过高质量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尽可能的投入,努力扩大投资规模。这对于加快某镇的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推动镇域乃至旗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三、 建设此项目是改善城镇投资与生活环境的需要某镇自从“十五规划”以来,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区域经济呈现良好发展的局面。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受水资源短缺及投资环境不完善的影响极为显著。因此,只有加快城镇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促进全旗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开展,继而推动整个某镇的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四、 建设此项目是建设“全国重点镇”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某镇是“全国重点镇”,是杭锦后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担着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带动周围农村发展的任务。某镇做为是全旗的窗口,它直接体现某镇精神风貌,因而修建某镇供水工程项目正是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战略,逐步缩小城乡建设差别,造福一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之,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完善城镇规划布局,而且还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一个硬件上的平台,并将会成为加快地方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亮点。第三节 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一、 编制依据1、某镇给水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2、某镇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3、杭锦后旗某镇“十一五”规划纲要4、某镇给水工程现状图5、某镇1:5000及1:2000地形图6、某区杭棉后旗某镇城市供水水文地质普查报告7、原水水质分析报告8、主要规范和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4-200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5-2003;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16-8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钢筋砼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给水排水工程砼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自动化仪表选型规定HG20507-92;控制室设计规定HG20508-92;分散型控制系统设计规定HG/T20573-95;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1996628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58-94);工业企业厂房噪声标准GB12348-90;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示GH247-101,102,103-9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国家现行的其他规范和标准。二、 指导思想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城镇饮用水安全,改造、建设重点镇供水设施,促进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三、 编制原则在内蒙古某镇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逐步完善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契机,对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供水工程进行建设,为某镇各项建设事业奠定基础,推动整个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1突出建设与改造的科学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注重实效。2突出建设与改造的经济性、可行性,注重资源节约。3充分考虑到未来滚动发展的可能性,并兼顾到与远期扩建衔接的合理性。4充分考虑当地地形和地质特点,尽可能利用现状供水设施条件,降低工程造价。5、执行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和统一管理的原则。6、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相关产业政策以及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尽量少征地;注重环保,无二次污染。7、建立完善的输配水管网,发挥城市给水系统的整体效益。8、推广、采用安全、节能的工艺及设备,力求做到投资省,能耗低,占地少、运行安全、可靠,使工程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第四节 编制范围及研究内容本项目针对某镇供水工程及经济发展现状,着眼未来,配合某镇规划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作为某镇给水工程系统的一部分,可切实解决某镇由于供水紧缺影响该地区经济这一难题,满足日益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给工程建设的要求。一、 编制范围本项目研究范围为某镇2020年建成区,即该项目建成后可满足某镇2020年供水要求。本报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安排,结合某镇镇域范围内的水资源情况提出某镇供水工程改扩建方案,在整个供水工程改扩建框架内对水源、输配水管网及水处理设施等进行扩建。二、 研究内容本报告的具体内容包括:1、分析和研究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科学测算某镇用水量,确定某镇近、远期供水规模;3、分析和研究项目的初步技术方案;4、确定新建工程的工程量;5、对项目的投资作出估算;6、对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给出研究结论。第二章 某镇概况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杭锦后旗地处阴山南麓的河套平原,历史上曾是北方游牧民族聚居之地,公元前475年为赵国九原郡属地,公元前221年属秦国“新秦中”,秦汉之交属匈奴冒顿单于治下,公元前127年属西汉朔方郡,北魏时属夏州,隋唐初,本旗地区先后属丰州和五原郡的永丰县,唐朝本旗地区属其郡县,宋朝,本旗为夏辽交界之地,多为西夏所据,元代,本旗地复归辽开始建置的云内州,隶大同路。清代1902年“庚子赔款”后,把现镇所在地给天主教,1911年建天主教堂,小商小贩及附近农民来教堂前做买卖,逐渐以教堂为中心形成小镇。据传约1874年左右,蒙族喇嘛“善巴”驻牧于现天主堂西北约200米左右的西沙梁,此人见多识广,为人忠厚,办事公道,附近农民多有亲近往聚者,往往呼之“去善巴”,以人名而为地名,遂取谐音为“某”。清末民初属绥远。1925年杭锦后旗为临河设治局第三区管辖,名为太安镇。1929年临河设治局改为临河县,杭锦后旗隶属临河县。1939年设立某镇,1942年某镇归属米仓县,1939年1945年傅作义将军坚持绥远抗战时曾将这里作为绥远临时省会,并建有奋斗中学、中山堂及党、政、军机关等一批重大工程。1943年某改镇为市。1949年至1958年某镇属后套行政所辖,其间1950年曾设绥远省某专员公署,于1953年改米仓县为杭锦后旗,1954年撤销绥远省建置,划归某区,某专员公署随之改为河套行政区。1958年撤销狼山县建置,收其部分属地并入杭锦后旗,将某镇划归杭锦后旗,旗人民政府移驻某镇至今。第二节 自然地理概况一、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东经1063410724,北纬40264113。二、 地形、地貌全旗地形微度倾斜,坡度1/70001/10000,为黄河冲积平原,地面高程在1037.21038.9之间。三、 气象、水文某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日温差大。年平均气温7,最高气温37.4,最低气温-33.1。年平均降水量139.6毫米,年蒸发量1937.9mm。年平均日照时数3181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30天。年平均风速2.5米/秒,最大风速30米/秒。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最大冻深1.27米。杭锦后旗地下水补给,主要靠黄河灌溉渠水入渗和田间灌溉水入渗补给,其次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镇内及其周围灌溉渠道和排水沟纵横分布,旗境每年约9.1亿立方米的引黄灌溉水量加上降水0.23亿方,共9.33亿立方米,是本区地下水的稳定补给源。分布稳定的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含水层,颗粒较粗,厚度大,埋深浅,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水质较好,是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四、 工程地质本区地表岩性主要为粉土及粉质粘土。地震烈度8度,应予设防。第三节 某镇经济概况某镇位于河套平原进入后山地区的重要咽喉位置,是连接农区与牧区、矿区的交通节点下纽带:东铁西煤北铜南水的资源分布状况,造就了大综物资经此流转外运的物流区位优势;由于毗邻原材料工业城镇乌海、后旗、前旗以及银川、临河等城市,在经济上与之有很强的互补性,随着某镇招商引资进程的逐步加快,其在市(巴彦淖尔市)域范围内旗县经济网络中的节点作用日益突显。因此,作为临河磴口后旗阿盟乌海等区域城镇网络中的重要中心城镇的地位正在逐步得到提升,正在由自治区西部历史名镇逐步转化为经济强镇。一、 城市性质某镇是杭锦后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北方重要的酿酒基地,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主,农耕文化、草原文化和沙漠风情相融合的河套地区塞上历史文化名镇。二、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杭锦后旗政府所在地某镇辖区面积118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是7.74平方公里,总人口10.8万人。2001年以来的5年中,通过优惠政策带动,政府投资拉动,民间资本推动,杭锦后旗的城镇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项基础实施均已初具规模,古镇某焕发出新的生机。2008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3某,增长22.3%,财政收入完成3.56某,增长30.2%。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内蒙古区域发展十大先锋旗县之一,是巴彦淖尔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旗县。先后被评为平原绿化先进旗、国家科技示范旗、全国文化先进旗、国家秸杆养羊示范旗、国家和自治区重要商品粮油生产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产业化先进旗、全国产粮大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第四节 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 供水现状某镇给水工程始建于1982年,86年建成投产,主要供应居民生活用水,最初设计供水能力为4000立方米/日,经2003年、2007年两次扩建后整个城镇的部分供水设施的供水能力得到改善,目前供水能力为15600 m3/d,以地下水为水源,管井取水。具体如下:1、水源现有水源井11眼,井单井出水量除4号井出水量为50 m3/h,其余各井均为60 m3/h,在不考虑备用的情况下,可满足15600 m3/d供水规模。水源水质中铁含量为0.45mg/L0.30 mg/L,锰含量为0.220.10 mg/L略超标,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根据杭锦后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水样检验报告中,所检出的项目中, 自来水3号井有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总大肠菌群超标;自来水4号井、6号井、8号井有铅超标;自来水8号井有氯化物、总硬度、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铅超标。上述几眼井建成初期水质良好,近期水质恶化证明水源已遭受地面活动污染,因此要求有关部分尽快查出污染源,保护好城镇用水水源地。同时尽快建成新工程的水源井并使其投入使用,将上述水源井做为备用井尽量减少其使用。2、配水厂(1)清水池配水厂内有现有500立方米清水池两座,2000立方米清水池一座,总调节容积为3000立方米。(2)二级加压泵房配水厂内现有二级加压泵房二座:86年建成的二级加压泵房配离心泵4台,为16sh-9A,2IS100-80-160及1IS80-65-160。2003年建成的二级加压泵房内配8sh-13型双吸离心泵5台,此泵流量300立方米/时,扬程40米,配套电机55千瓦。厂区现状占地约18亩,南北方向最大长度222.57m,东西方向最大长度59.45m,现状办公入附属生产用房总建筑面积为1380m,如图受周围用地面积所限已不具备扩建至4万m/d供水规模条件。3、配水管网某镇现有输配水管网总长51.2公里,主干配水管管径为DN100DN450。二、 存在问题相对于某镇的快速发展,城镇供水设施的供水能力明显不足其主要问题有:1、水量严重供不应求的首要原因是井数少,水源能力过于薄弱。现有水源井总供水能力为1.56万m3/d,已无法满足某镇现状及今后发展的需求。2、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铁”、“锰”超标。3、无加氯消毒设施,供水“水质安全”得不到保障。4、城镇供水管网的发展滞后水城区的扩展,至使许多新建成区无集中供水设施,供水普及率偏低。5、城市建设的发展,5-6层的的建筑大量涌现,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室内卫生器具的配置提高,用水量会相应增长,从而进一步要求加大供水规模以保证居民用水量的增加。6、近几年随着某镇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某镇工业发展迅速,工业用水量激增,而严重滞后的供水事业的发展如不得以解决是必将影响到工业的发展,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7、现状水厂供水能力为1.56万m3/d,无加氯消毒及水处理(除铁除锰)设施,受场地所限已无扩建余地。总之,某镇给水工程的现状和旗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极不合拍。目前,某镇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镇区道路整齐有序,城市电力供应充足,电信已接入全国数字程控网,供热向集中连片发展,唯供水成为了制约城镇进一步繁荣的“瓶颈”,也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尽快的实施给水扩建工程,彻底改变落后面貌,使给水工程真正成为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称职的“城市基础设施”。第三章 需水量预测、供需平衡分析及水厂建设方案第一节 需水量预测一、 居民综合生活用水量1、城市用水区人口数的确定根据某镇的城市总体规划可知: 2020年某镇人口为15.4万人。2、供水普及率的确定根据总体规划,结合某镇镇实际情况,规划供水普及率为取100%。3、居民综合生活用水量预测依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500132006版),某镇属供水区域的二区的中小城市,其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应在150240 L/(人d)。结合某镇的实际情况,确定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150 L/(人d)。(1)现阶段某镇室内卫生器具的完善程度较低,部分平房地区只有取水龙头并无卫生设备,还有部分住宅仅有给排水卫生设备但无淋浴设备,只有近几年内新建的住宅室内卫生设备及淋浴设备配置齐全,随着城镇发展、居住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随之有一个提高的过程,因此其值全国标准下限。(2)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包括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但不包括浇洒绿地、道路用水和消防、市政用水。居民综合生活用水量见下表。居民综合生活用水量 年限 项目2020年规划人口(万人)15.4最高日综合用水定额L/(人d)150用水普及率100%综合生活用水量(m3/d)23100二、 工业生产用水量某镇大部分工业项目均安置在工业园区内,镇区内的工业多为食品加工类(属一类工业),而其中最大的当属河套酒业,但其用水为自备水厂供水,其它零星工业用水量约占生活用水量的20%(根据多年供水统计)。即2020年工业用水量为:2310020%=4620m3/d三、 市政用水量市政用水量包括绿化用水和浇洒道路用水,市政用水季节性较强,即夏季用水量大,冬季用水量小。因此,结合某镇实际情况规划取综合生活用水量的20%进行计算,即2020年绿化用水量为2310020%=4620m3/d。四、 管网漏失水量根据室外给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013-2006规定该部分水量约占前三项水量之和的10%12%,在此取10%进行计算,2020年管网漏失水量为:(23100+4620+4620)10%=3234 m3/d。五、 未预见用水量根据室外给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013-2006规定该部分水量约占前四项水量之和的8%12%,在此取12%进行计算,2020年未预见水量为:(23100+4620+4620+3234)12%=4269 m3/d。六、 消防用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规定,近期2010年人口规模为12万人与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为15.4万人消防用水量相同,即消防用量水按同时发生火灾2处,近期每处用水45Ls,火灾延续时间按2小时计算。则近远期消防安全储水量分均为648 m3。该部分水量不计入供水规模,常备于清水池中,用后在24小时内补回。七、 城镇用水量预测汇总及给水工程规模的确定根据以上预测汇总某镇总用水量及供水规模确定如下表:给水量预测表项 目数据备注说明1、 城镇综合生活用水量预测年份规划人口(人)154,000给水工程设计普及率100%设计采用综合生活用水定额 L/(capd)15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综合生活用水量(m3/d)23,1002、城镇工业生产用水量工业生产用水量占综合生活用水量比例20%经验数值工业最高日用水量(m3/d)4,6203、市政用水量市政用水量占综合生活用水量比例20%经验数值市政用水量(m3/d)4,6204、管网漏失水量取13款水量之和的百分比1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管网漏失水量(m3/d)3,2345、未预见水量取14款水量之和的百分比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未预见水量(m3/d)4,2696、消防用水量消防用水属临时用水不计入供水规模同一时间火灾次数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一次灭火用水量(L/S)4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消防流量(L/S)90火灾延续时间(h)2消防安全储水量(m3)6487、15项用水量合计(m3/d)39,8438、城镇总用水量即供水规模(m3/d)40,0002020年需水量:39,843m3/d,供水规模取40,000 m3/d。第二节 供需平衡及水厂建设方案一、 现状供水能力目前某镇现状供水系统为完整的二级供水系统,其各部分供水能力不尽相同,具体如下:1、水源现有水源井11眼,在不考虑备用的情况下最大供水能力仅为15600 m3/d,但如按规范(备用井的数量宜按 1020的设计水量所需井数确定,但不得少于 1 口井)考虑1眼井作为备用则实际水源供水能力仅约为14160 m3/d。2、配水厂配水厂内主要生产构筑物有:清水池、二级加压泵房,其中:(1)清水池配水厂内现有清水池3座,2座500吨+1座2000吨,总调节容积为3000吨。(2)二级加压泵房配水厂内现有二级加压泵房二座,经2007年一期工程改造后其供水能力可达20000米3/日。(配泵情况详见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章节)二、 供需平衡分析根据以上水量测算及现状供水设施的供水能力分析供需平衡如下表。供需平衡分析表项目现状需求原厂扩建供需分析新建水厂供需分析期限1、水源14160 m3/d42000 m3/d+ 27840 m3/d+ 27840 m3/d2、水厂处理设施无42000 m3/d+42000 m3/d+42000 m3/d加氯消毒无40000 m3/d+40000 m3/d+40000 m3/d调蓄设施3000 m38000 m3+5000 m3+8000 m3加压设施20000 m3/d40000 m3/d+20000 m3/d+40000 m3/d3、配水管网20000 m3/d40000 m3/d+20000 m3/d+20000 m3/d注:“+”表示需新增 水厂自用水系数取1.05,则40000 m3/d的供水规模需水量来水量为42000m3/d。三、 水厂建设方案确定根据上述水量预测及供水平衡分析可看出:现状供水设施无论是从水源、配水厂还是配水管网与2020年供水需求均有较大的差距,而水源及配水管网均可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但配水厂则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是原厂扩建,方案二是另建新厂。针对某镇的实际情况两方案对比如下:仅管原厂扩建可减少部分供水设施的续建规模(如调节设施、加压设施),但已建水厂受场地面积所限(详见现状水厂平面图)不具备完成新建4万m3/d处理及加氯设施用扩建5000 m3调蓄设施的建设用地需求,因此本设计考虑水厂建设方面采用方案二,即另建新厂。第四章 工程设计标准第一节 供水水质设计标准根据勘察水源水质化验报告,原水水质各项水质,从水质化验结果看,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Mg型、HCO3-Na型,除铁为0.450.3mg/L超标外,其它各项指标均可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为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应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的规定要求。从水质化验结果及当地运行经验,本次工程设计原水经过除铁过滤、消毒就能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第二节 供水水压设计标准供水水压设计考虑保证城市最不利点水压为28m,满足六层楼用水要求。本工程采用生活及消防统一给水系统,消防采用低压消防制,最不利点消防水压满足10m。第三节 供水水量设计标准本期工程规模为40000m3/d,即最高日供水量为40000m3/d,时变化系数取1.5,则:1、最高日最高时工况供水量为400001.586.4=694.44(L/S);2、最高时+消防工况的供水量为694.44+245=784.44(L/S);3、最不利管段事故时供水量取最高时的70%为694.4470%=486.11 (L/S)。第五章 水源论证第一节 水源地选定根据水源地水文地质报告对100km2的普查区范围所得的资料分析,推荐新水源地位置如下:经对本次普查编制的等水位线图,水化学图及开采现状图等资料的分析,推荐新水源地位置为:主干渠黄济渠一线以西;西沙支渠一线以东;张头圪旦以南;红星八队以北一带。(1) 在此一带位于富水分区图中最富水的区域中;涌水量为1000-3000m3/d。(2)在此一带的地下水开采强度很小,以黄河水灌溉补给为主,地下水位基本处于一个平台。由于此带位于两灌渠之间,尤其是在主干渠黄济渠附近。因此,这一带的地下水补给条件优越。 (3)根据水化学图分析这一带的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Mg型水,大部分地方矿化度较小,一般均小于1g/l,在本次水质检验所检出的项目中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4)距旧水源地仅为2.0 km 左右;据某镇城5.0 km 左右。(5)该地段已属于杭锦后旗地界。 (6)该地段交通发达,某到临河的公路由此穿过;电网已通达。(7)该地段与旧水源地地面高差仅为1.0m左右,而且地势平坦。综上所述,所推荐新水源地位置,位于普查区水质最好的区域;地下水补给条件优越,是相对富水的地段。同时,该地段与旧水源地距离近,高差小,地势平坦;交通发达,电网已通达;所以,在该地段拟建水源地比较经济合理。第二节 水文地质条件一、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水源地所在区域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分为深层承压水(中更新统)和浅部潜水与微承压水(全新统和上更新统)。深层承压水,含水层薄,颗粒细,水量较小,且水质较差,所以不作为供水层。浅层地下水主要由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地层组成,其含水层主要由黄色、黄灰色中粗砂、细砂、粉砂组成,颗粒较均匀、分选性好,含水层厚度为35.078.0 m,中间夹薄层的粘性土或淤泥,呈透镜体状分布不连续。二、 地下水流场特征地下水埋藏深度为1.277.2 m,水力坡度平缓,为0.55,水流不畅。地下水在区域上的总流向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径流;而在本次普查区的范围内由南东向北西迳流。三、 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地下水以垂直交替为主,主要补给途径:渠系和灌溉补给地下水;降水入渗补给;侧向迳流补给。地下水主要排泄途径:人工开采;蒸发排泄;侧向迳流排泄。水源地所在区域地下水主要由南东方向侧向补给;北部、西部、东北部、西南部侧向排出。在平面上表现出灌溉补给多的地方就出现水位升高,灌溉补给少的地方水位相对偏低。这说明灌溉水和渠系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十分强烈而迅速。四、 地下水开采现状通过对100 km2普查区的调查,地下水的开采在整个区域上的平面分布、时间、强度上极不均匀,形成了城镇集中开采区、农灌井集中开采区和分散开采区三个区域。城镇集中开采区:位于某镇东南现自来水公司水源地及周边地区,面积约12.3 km2,年开采量702.6104m3/a;开采模数为57.12104m3/a . km2。主要开采单位为自来水公司、河套酒业公司、工业园区、农研所和郊区蔬菜种植基地。该区已形成相对较完整的降落漏斗,开采强度相对大、开采时间连续,已接近极限供水能力,不能再增加新的供水生产井。农灌井集中开采区:位于普查区南部边缘的新建六队、新建七队、新丰七队、新丰十一队,该地区为井灌区,面积约9.6 km2,年开采量约为161.0104m3/a,开采模数为16.77104m3/a. km2。开采地下水用于农田灌溉,开采强度较小,时间具有不连续性,周边为黄灌区,补给条件较好,还能提供较大的供水能力。分散采区:位于城镇集中开采区、农灌井集中开采区外围的地区,该区分布面积大约为78.1 km2,年开采量较小,为44.8104m3/a,开采模数为0.57104m3/a. km2。该地区主要为黄灌区,地下水的开采主要为手压井,提供人畜饮用,在开采的空间上和时间上较为均匀,强度很小,故对整个地下水的形态影响很小。三部分地下水总开采量为Q开=908.4104m3/a。第三节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一、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普查区位于河套平原黄灌区,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主要表现为以垂直交替运动为主。从水化学特征上看与地下水的补、径、排联系不甚密切。水化学类型分别为HCO3 ClSO4-NaMg型、HCO3CL-NaMg型和HCO3-NaCaMg型水,矿化度在0.452.83g/l之间。由西向东呈条带状分布。在普查区西北部、王板三圪旦、五星公社、建丰六队、新建七队、王贵圪旦、丁油坊圪旦、红柳圪旦、杨老代圪旦、郭寡妇圪旦、水化学类型为HCO3ClSO4-NaMg型水,矿化度除丁大圪旦和丁油坊圪旦局一带小于1外,其余地方矿化度均大于1g/l,在1.112.83g/l之间。普查区东北角翻身圪旦、杨老代、郭寡妇、王和明、李二莲、罗罗圪旦一带,水苦咸,矿化度大于2,在2.012.83 g/l之间。在普查区五星四队、五星五队、王生子圪旦、圆渠口、徐三圪旦、李三保圪旦、石东圪旦、翻身圪旦及普查区南部、东南部干召庙镇周边一线,水化学类型HCO3ClNaMg型水。除石东圪旦JC22矿化度为0.71外,其它地方矿化度均大于1g/l,在1.052.39g/l之间。 由于自来水厂附近的集中开采,使自来水水厂附近水质变差,Na+、Fe2+、Fe3+氯化物、硫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超标。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Mg型水,矿化度在1.02 2.39 g/l之间。在普查区新建六队、新丰十一队、新丰六队、红星二队、红星八队、王和明圪旦、任疤子圪旦一线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Mg型水,该区水矿化度除局部较高外,大部分地方矿化度较小,在0.492.01g/l之间,水质在普查区相对较好。二、 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本次普查区采集了全分析与简分析水样,对K+、Na+、Ca2+、Mg2+、NH4+、Fe2+、Fe3+、Al3+、Cl-、SO42-、HCO3-、CO32-、NO3-、NO2-、PH值、游离CO2、侵蚀性CO2、F、SiO2进行了检测,并且对生活饮用水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均进行了检测分析。故生活饮用水质评价仅对已检测的指标,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在收集自来水公司委托杭锦后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水样检验报告中,所检出的项目中, 自来水3号井有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总大肠菌群超标; 自来水4号井、6号井、8号井有铅超标;自来水8号井有氯化物、总硬度、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铅超标。本次普查共取水样56个,对现有检测指标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 11个水样符合要求,其余43个水样超规范,在整个普查区域,丁油坊圪旦、丁大圪旦、新跃三队、新跃二队、红心二队、朱小海圪旦、王秀成圪旦、红星八队、新丰九队、新丰八队一带水质较好,可以作为水源地的开采地段。另外,在王官成圪旦处和红卫闸处取的黄济渠水样,化验结果显示,矿化度均小于1g/l,钠、铁、铝、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固体、总硬度、PH值、铜、铅、锌、氢化物、挥发酚、六价铬等均未超标。在红卫闸处黄济渠取的水样所做的细菌分析化验结果显示:总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超标,在王官成圪旦处黄济渠取的水样所做的细菌分析化验结果显示:总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未超标。第四节 关于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报告”结论及建议一、 结 论1、本次水文地质地面普查中完成的各项工作,符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及设计的要求。2、普查区地质地貌较为简单,地形平坦开阔,地貌上主要为黄河冲湖积平原,该地貌单元占整个普查区95%以上,其次为东南角分布的波状沙丘和零星分布的沼泽湿地。地表岩性主要为粉土和粉质粘土,颜色为褐黄色、黄褐色、褐色;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统(Q4al)。3、普查区水化学类型有HCO3ClSO4-NaMg型、HCO3CL-NaMg型和HCO3-NaCaMg型水,矿化度在0.452.83g/l之间。4、普查区内建立新增水源地,使其和旧水源地总供水量达到40000米3/日的规划目标是有可能的。5、选择主干渠黄济渠一线以西、西沙支渠一线以东、张头圪旦以南;红星八队以北一带为新增水源地位置。这一带的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Mg型水,矿化度较小,均小于1g/l,在本次水质检验所检出的项目中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二、 建 议1、进一步进行水文地质钻探工作,布置探采孔、地质孔、观测孔。同时进行抽水试验、物探、水质分析、测量工作等,查明勘探区的地层结构,计算含水层各种参数等,对水质水量进一步评价。2、对已建水源地进一步加强保护,建立水质动态观测网。第六章 工程方案论证第一节 供水系统方案一、 原(改扩建前)给水系统某镇城镇给水系统采用生活、生产、消防三者合一系统。城镇供水系统在最早设计之初即为完整的二级供水系统,其供水系统工艺流程如下:原给水系统中并未就原水铁超标给予处理,且未有保障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的加氯消毒设施,至使长期以来城镇供水质达不至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二、 本期工程拟采用供水系统本期工程将沿用原有的二级供水系统,并在原有供水系统的基础上增加除铁车间及加氯消毒设施,具体工程流程如下:水源原水经过输水管线送至配水厂清水池,经除铁过滤车间除铁后加氯消毒后由二泵房加压水泵二次加压送往配水管网供用户使用。该系统有以下优点:配水厂设置可使水源供水能力按最高日平均平均时进行设计,且井泵扬程由于二次加压的设置而降低2030米,输水管道水头损失或管径相比一级供水会有所降低。从而降低了水源及输水管的投资及运行费用,使水源管理更加方便;在水厂设置清水池,提高了城镇供水的安全程度,同时兼做镇区消防储水池;在配水厂设置变频二次加压泵,使配水管网处于恒压变流量供水状态,从而保证了用户对水压和水量的需求;配水厂内设置除铁车间和加氯设施,防止管道内细菌滋生,杀死水中微生物,使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总数和余氯量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对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节 取水构筑物的选择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一般种类和适用范围见下表:形式尺寸(mm)深度(m)水文地质条件出水量m3/d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厚度水文地质特征管井井径为501000常用为150600井深为101000常用为300以内在抽水设备能解决的情况下不受限制厚度一般在5m以上适用于任何砂、卵、砾石层,构造裂隙、岩溶裂隙单井出水量一般5006000,最大为2000030000大口井井径为212,常用为48井深为20以内常用为615埋藏较浅一般在10m以内厚度一般在5m15m适用于任何砂、卵、砾石层,渗透系数最好在20m/d以上单井出水量一般5001000,最大为20003000如上所述,根据选取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看:由于河套平原分布稳定的上更新统全新统含水层,颗粒细而层厚,适于采用管井取水。第三节 水处理工艺选择一、 设计原则1、遵守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环保法规、工程设计标准规范,以及工程安装施工相关规定。2、在给水处理站设计中选用成熟、可靠、高效节能的处理工艺,配套质量稳定的机电设备,确保处理站出水达标及长期稳定运行。3、在设计中充分兼顾处理站投资、占地与运行成本之间的经济合理性,以期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4、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及规程,使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做到技术标准适当,建设规模合理,工程配套齐全,投资效益显著,以此为项目筹措提供可靠决策依据。二、 水质分析及布井原则根据内蒙古城镇建设水文中心所提供的内蒙古某镇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评价如下:在勘探区中,总硬度大部分超标,三价铁离子、矿化度、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和氟离子部分超标。在勘探区西部南园支沟两侧为微咸水地带,其中矿化度最高为2.24毫克/升,氯离子最高为1524.6毫克/升、总硬度最高为1801.4德国度,都分布在这一范围内,其余大部分地区为淡水区。硫酸根离子的最高点分布在沙壕渠以东,春光支沟以西,刘毛旦圪旦以北,为308.4毫克/升,三价铁离子,最高点分布在自来水2号井,即园子渠,沙壕渠等三渠交汇处的西北方,为1.3毫克/升,氟离子最高点分布在西南角ZK3为2.2毫克/升。水的化学类型,阴离子为HCO3Cl、HCO3SO4、ClHCO3型,阳离子以NaMg型为主,在山东圪旦北边有MgNa型水。在勘探区水的放射性指标未检出。勘察区地下水水质与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对照表序号项目单位标准勘察区水质评价1色度15无符合标准2浑浊度度15透明符合标准3嗅和味不得含有异臭异味无嗅无味符合标准4肉眼可见物不得含有无符合标准5PH6.58.57.608.22符合标准6总硬度(以CaCO3计)毫克/升450153.1880.7大部分符合标准7铁毫克/升0.30.01.30大部分不符合标准8锰毫克/升0.10.0000.127大部分符合标准9铜毫克/升0.10.0010.001符合标准10铅毫克/升0.011.33(ug/升)0.00187符合标准11锌毫克/升10.0010.029符合标准12挥发酚类毫克/升0.020.0000.001符合标准13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毫克/升0.3未检出符合标准14氰化物毫克/升0.050.0000.001符合标准15氟化物毫克/升10.21.0符合标准16硫酸盐毫克/升25020.20557.20大部分符合标准17氯化物毫克/升25033.301524.60大部分符合标准18砷毫克/升0.050.0040.047符合标准19汞毫克/升0.0010.02ug/升符合标准20镉毫克/升0.0050.002符合标准21铬(六价)毫克/升0.050.0000.003符合标准22硒毫克/升0.010.0050.01符合标准23细菌总数CFU/毫升10005符合标准24总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0符合标准25总放射性Bq/毫升0.5未做分析符合标准26总放射性Bq/毫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