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宇宙观---江帆.doc_第1页
道教的宇宙观---江帆.doc_第2页
道教的宇宙观---江帆.doc_第3页
道教的宇宙观---江帆.doc_第4页
道教的宇宙观---江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教宇宙观综述 江帆 提要 科学家们认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而基督教则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对此,道教有着自已不同的见解,道教认为宇宙是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宇宙的本源是道,由道而衍生了世界万物。道德经第四十章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二章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关键词:道教 宇宙观宇宙形成论 道教认为宇宙是由“道”演化而形成的,“道”是生成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无形无象,无色无声,无所不在,无所不备,充塞宇宙,遍满十方,不增不减,永恒常存。它是“生生之本,化化之根”,是生天生地的始祖,是众生之父母,是万物之根蒂。它本无形而不可名,但却真实存在。因此,按道教的说法,勉强把它叫做“道”。概言之,“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本原与主宰者,是宇宙一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演化者。道教常清静经中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就是道教宇宙生成论的最简明的概括。 道是宇宙的本体、本源,这是共认的。但是其具体的形成过程,尚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 老子的宇宙形成论 关于宇宙的形成过程,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二章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认为宇宙起源于“无”,“无”又生出“有”,“有”生成了“天地万物”。“道”即是“无”,“无生有”即是“道生一”。如果说“道”是“神”,“一”就是“气”。“道生一”即“神生气”。这个“气”是阴阳未分之前的“一气”。“二”就是“阴阳二气”,“三”是阴阳二气交合之后而生成的“和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道由混沌状态演化而成一气,由一气演化而成阴阳二气,再由阴阳二气交合而生出和气,然后天地万物渐渐形成。宇宙的生成过程可简化为:道(无) 一(有)二(阴阳)三(和气)万物。这就是老子的宇宙生成的过程。二 列子的宇宙形成论 “道”无形无象,无所不在,充塞宇宙,可以称之为“无极”。 从无极到天地开辟之间,又可以详细划分为五个阶段,这在列子中有详细的描述,这五个阶段称为“五太”即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和太极。它们是从道演化出之前的五个阶段,也可以说是前后相继的五种状态。 太易,是连气都尚未出现的状态。列子 天瑞篇中说:“太易,未见气也”。宋代的道法理论中很重视这一阶段。道法会元卷六十七张善渊万法通论说:“太易者,阴阳未变,恢漠太虚, 无光无象,无形无名。寂兮寥兮,是曰太易。太易,神之始而未见气也。”太易,是指阴阳的分化尚未出现,广大无垠的原始虚空(太虚),当这一阶段,没有光明没有形象,没有形状,也没有名称,这就叫做太易。太易,是神的起始,但气尚未出现的阶段。 在太易之后的阶段是太初。太初,是气刚刚出现的阶段。列子说:“太初者,气之始也”张善渊则认为:“太初,有名无实,虽变有气,而未有形,是曰太初。太初,气之始而未见形者也。”太初,是阴阳变化出现了气,但尚未有形象的阶段。 太初之后是太始。太始,指形的开始。列子说:“太始者,形之始也”。不过这儿说的“形”,并非感官可见的形状,而只是在开天辟地之先的状态。张善渊则说:“太始者,阴阳交合,混而为一,自一而生形,虽有形而未有质,是曰太始。太始,形之始而未有质者也。”太始,是指阴阳交合,混合为一,自有了一,便产生形。虽然有了形,却尚未有质。太始,就是形的初始而尚未有质的阶段。 太始之后是太素。列子说:“太素者,质之始也”。张善渊说:“太素者,太始变而成形,形而有质,而未成体,是曰太素。太素,质之始而未成体者也。”太素,是太始变化成形,有形然后有质,却尚未成体。太素,就是质的起始而尚未成体的阶段。 太易、太初、太始和太素四个阶段之后,气、形、质都已经具备,但却尚未相分离 ,形成一种混沌状态,列子称为“混沦”,其它道书便称为“太极”。张善渊说:“太极者,太素备而阳变阴合,五行具焉,万物生焉。是故太极肇判,轻清为天,重浊为地,大道彰矣”,混沦是道之体,由它的动、静形成阴阳的变化交合,产生五行,和万物的化生。这种混沦,便是太极。天地的开辟,便是从太极开始的。“五太”的概念,是对道演化出天地以前的状态的深入探索和精到概括。三 太上老君开天经中的宇宙形成论 道教对“道”的解释,除了是“生育天地”的本源外,还解释“道”是“聚则成形,散则为气”的太上老君。“道”,为先天之元气,元气即存于自然运化中,元气中有精,精极而灵,灵极而神。“道”为“灵而有性”的“神异之物”,就是神灵。“大道玄寂”无所不在,无时不存,无所不包,为“虚无之体,造化之根,神明之本”,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与主宰者。道教的“道”就是“太上老君”,就是神灵,就是造物主。道教所信仰的最高尊神“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皆为“道气”所化,其本皆“道”。而“道”即“太上老君”,因此道教有“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之说。 太上老君开天经中认为,宇宙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洪元、太初、太始三个不同的大世纪。经中曰:“在未有天地时,无天无地,无阴无阳,无形无象,自然空玄。唯吾老君,犹处空玄寂寥之处,玄虚之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若言有,不见其形;若言无,万物从之生。而后,渐渐始分。下成微妙以为世界,而有洪元”。 “洪元”是道教创世纪的第一大世纪。“洪元”即是“道”,也是“一”,“洪元”经过万劫而有“混元”,又经过万劫而成“百成”,“百成”81万年后而有“太初”。 “太初”是道教创世纪的第二大世纪。是时,太上老君从虚空而下,为“太初”之师,“口吐开天经一部”,48万卷,一卷有48万字,一字辟方一百里,以教“太初”。这时才分别天地,创造了日、月、人。道家用太极图或用“二”,象征混沌初判、阴阳分明的第二大世纪。 “太初”后,便进入了道教创世纪的第三大世纪“太始”。这时,太上老君下凡为师,“口吐太始经一部,教其太始置立天下”、“太始者,万物之始也”。“太始”既没,以后便有“太素”世纪。老君下降为师。“太素已来,天生甘露,地生醴泉,人民食之,乃得长生。死不知葬埋,弃尸于远野”。此前历史称为“上古”。 中古始于“混沌”之时,经历“九宫”、“元皇”、“太上皇”、“地皇”、“人皇”、“尊卢”、“句娄”、“赫胥”而至“太连”。太连之时,“天生五气,地生五昧,人民食之,乃得延年”。 在“太连”之后,进入下古。首有“伏羲”,老君下凡为师,名无化子,又名郁华子,教示伏羲,推旧法、演阴阳、正八方、定八卦。这时的人民有名无姓,世上没有五谷杂粮,“皆衣毛茹血,腥臊臭秽,男女无别,不相嫉妒,冬有穴处,夏有巢居”。伏羲后而有“女娲”,女娲后而有“神农”。 神农之时,老君下凡为师,曰大成子。“作太微经教神农尝百草,得五谷,与人民播植,遂食之以代禽兽之命也。” 神农没后而有“燧人”。燧人时,老君下凡为师,“教示燧人钻木取火,续日之光,变生为熟,以除腥臊”。 燧人没后而有“祝融”,老君下凡为师,号广寿子,教修三纲、齐七政。三皇修道,人皆不病,作按摩通精经。次有“高原”、“高阳”、“高辛”、“仓颉”、“轩辕黄帝”。 黄帝之时,老君下降为师,号广成子。“黄帝以来,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别,贵贱有殊”。黄帝曾至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因而开万世治世之道。后来黄帝修道成功,于鼎湖乘龙升天,是为道家始祖。 黄帝以后,次有“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夏禹”。太上老君历劫化生度人,至殷时又化为老子,迨周时传道德五千言,成道德经,阐扬“道”之精义。汉时,下降授天师张陵正一盟威之道,道教因而正式形成。后世道教在追溯其渊源时,谓:道教宗承于黄帝,始源于老子,成教于张陵。 太上老君开天经为南北朝时期的经典,其中对“大道”生成宇宙和万物以及人类的文明形成的过程,可以说是诸多道经中记载最为详细的。 四 杂合诸家的宇宙形成论 太清玉册云:“昔在象帝之先,空洞自然之中,有百千万重之正炁,为万炁之祖,结而化生妙无圣君,历尊号曰大罗元始尊,为自然妙炁上帝为万炁之祖,所谓道生一也。昔在延康遐劫之先,大梵浑滓之始,有百千万重之真炁结而化生妙空圣君,历尊号曰玉晨大道君,妙空上帝。肇开道统,所谓一生二也。昔在赤明混沌之中,有百千万重之道炁结而化生妙有圣君历尊号曰五灵元老君,混元太上道君妙有上帝使万象具备,所谓二生三,三生万物也。” 宇宙由空洞自然之中聚集百千万重之正炁,道教称之为“妙无圣君”,即“元始天尊”,它是万炁之祖。经过四十一亿九仟九佰九十九万九仟九佰九十九年之久,宇宙演化到第一个时期称之为“太易”时期。道教亦称为“龙汉水劫”,此时期出现了“水”的元素,故称之为“太易生水”。又经过四十一亿之久,宇宙演化到第二个时期称之为“太初”时期。道教亦称为“延康火劫”此时期出现了“火”的元素,故称之为“太初生火”。宇宙由大梵浑滓之中聚集了百千万重之“真炁”,道教称之为妙空圣君,即“灵宝天尊”。“水”和“火”经过混合后,产生了“气”。犹如水蒸气一般之自然现象,故称之为“炁”之始也。经过四十一亿年之久,宇宙演化到第三个时期称之为“太始”时期。道教亦称为“上皇木劫”此时期出现了“木”的元素,故称之为“太始生木”。三者混合,才开始有了“形”。经过四十一亿年之久,宇宙演化到第四个时期称之为“太素”时期。道教亦称为“赤明金劫”此时期出现了“金”的元素,故称之为“太素生金”。此时宇宙由赤明混沌之中聚集了百千万重之“道炁”,道教称之为“妙有圣君”,即“道德天尊”。此阶段的混合时空,才开始有了“质”。 宇宙在经历了以上四个时空阶段的演变,已经具备了“气”、“形”、“质”,但犹未分离,故而称之为“混沌”。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无天无地,清浊未判,浑如无物。又经过四十一亿年,宇宙演化到第五个阶段,“太极”时期。道教亦称为“开皇土劫”此时期出现了“土”的元素,故称之为“太极生土”。此阶段的时空才开始有了“体”。道经称:“太极时期”为“开皇土劫”。于是就有了“玉皇衍生”的开始,统管天地的元始皇,故称为“开皇”。前面的四个时空虽然具备了“气”、“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