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池污泥的厌氧消化是为了使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变为稳定的腐殖质,同时可以减少污泥体积,改善污泥的性质,使之易脱水,破坏和控制致病微生物,并获得有用的副产品,如沼气。本设计采用固定盖式,两极消化,一级消化污泥投配率为5,二级消化污泥投配率为10,消化温度3335,一级消化池进行加温搅拌,二级消化池不加热,不搅拌,利用一级消化池的余温。已知条件:含水率为97%,污泥量391.11m3/d,挥发性固体含量为65%,采用中温消化,消化后VSS去除50%。1 容积计算 消化池的有效容积 V=QC0Sv 式中 V消化池容积,m3; C0污泥挥发性固体浓度,kgVSS/(m3.d); Sv容积负荷,kgVSS/(m3.d)。 污泥含水率为97%,则污泥固体浓度为3%,其中挥发性固体VSS占65%,则: C0=0.040.651000=26kg/m3 取Sv=1.3 kgVSS/(m3.d)。 V=QC0Sv=391.11261.3=7822.2m3 采用中温两级消化,容积比一级:二级=2:1,则一级消化池总容积为5220m3,用两座池,单池容积为2610 m3。二级消化池容积为2610 m3,用一座池。 各部分尺寸的确定消化池直径D:设计中D取17m集气罩直径d1:采用2m池底下锥底直径d2:采用2m集气罩高度h1:采用2m上锥体高度h2式中 1上椎体倾角,一般采用1530设计中取1200 ,设计中取2.7m消化池柱体高度h310m下锥体高度h4 式中2下椎体倾角,一般采用515。设计中取2=10 则消化池总高度为H= h1+h2+h3+h4=2+2.7+10+1.4=16.1m总高度和圆柱直径的比例: 容积校核 集气罩的容积V1为:=6.28m3上盖部分容积V2为:=231.14m3 圆柱部分容积V3为:=2269.80m3下锥体部分容积V4为:=119.85m3则消化池的有效容积V0为:V0=V2+V3+V4 =231.14+2269.80+119.85 =2620.79 m32610m3 符合要求 2平面尺寸计算 消化池各部分表面积计算 集气罩表面积A1为: 上盖表面积A2为: 下锥体表面积A3为: 消化池柱体表面积A4为: 故消化池总面积A= A1 + A2+ A3+ A4=1029.14m23消化池热工计算消化系统总耗热量包括把生污泥加热到消化温度、消化池体热损失、输泥管道与交换器的热损失三部分。 加热生污泥耗热量 式中 Q1提高污泥温度所需平均耗热量,kcal/h; TD中温消化温度,;Ts新鲜污泥平均温度,为。 已知每座一级消化池每日投配的生污泥量,V=195.56m3/d,中温消化温度TD=35,污泥年平均温度为18,日平均最低温度为14。 全年的平均耗热量 最大耗热量为式中 Q1MAX提高污泥温度所需最大耗热量,kcal/h;TS新鲜污泥日平均最低温度,。 设计中取TS=14 消化池池体的耗热量 式中 F池盖、池壁及池底的散热面积,m2; TA池外介质的温度,池外介质为大气,计算平均耗热量,采用年平均气温,计算最大耗热量,采用冬季室外计算温度;池外介质为土壤时,采用全年平均温度; K池盖、池体与池底的传热系数,kcal/(m2h)。 池盖K0.7kcal/(m2h) 池盖K0.6kcal/(m2h)(池外为大气) 池盖K0.45kcal/(m2h)(池外为土壤) 池盖部分全年平均耗热量消化池总面积为F2=A1+A2=15.7+235.61=251.31m2,池外介质为大气,年平均气温16.3,冬季室外计算气温为-2.3。则池盖部分全年平均耗热量为:Q2=F2K2(TD-TA)1.2池盖部分最大耗热量为:Q2MAX=F2K2(TD- TA)1.2式中 Q2 池盖平均耗热量,kcal/h; F2 池盖表面积,m2; K2 池盖传热系数,kcal/(m2h); TA 室外大气年平均温度,; TA冬季室外计算温度,。 设计中取K2=0.7kcal/(m2h)Q2251.310.7(3516.3)1.23947.58 kcal/hQ2MAX=251.310.7(35+2.3)1.2=7874.04 kcal/h 池壁在地面以上部分年平均耗热量 若消化池池壁的1/3在地面以下,2/3在地面以上,则F3=2/3A4=356.05m2 平均耗热量为:Q3= F3K3(TD-TA)1.2 最大耗热量为Q3max= F3K3(TD-TA)1.2式中 Q3地面上池壁平均耗热量,kcal/h;F3地面上池壁表面积,m2;Q3max地面上池壁最大耗热量,kcal/h;K3池壁传热系数,kcal/(m2h)。 设计中取K3=0.6kcal/(m2h)Q3=356.050.6(35-16.3)1.2=4793.86 kcal/hQ3max=356.050.6(35+2.3)1.2=9562.08 kcal/h 池壁在地面以下部分年平均耗热量 F3=1/3A4=178.03m2,池外介质为土壤,年平均气温为15,冬季室外计算气温为2。平均耗热量为:Q3= F3K4(TD-TB)1.2 最大耗热量为Q3max= F3K4(TD-TB)1.2式中 Q3地面下池壁平均耗热量,kcal/h; Q3max地面下池壁最大耗热量,kcal/h;F3地面下池壁表面积,m2;K4池壁传热系数,kcal/(m2h);TB 室外大气平均温度,;TB冬季室外计算温度,。设计中取K4=0.45kcal/(m2h)。平均耗热量为:Q3=178.030.45(35-15)1.2=1922.72kcal/h最大耗热量为: Q3max=178.030.45(35-2)1.2=3172.49 kcal/h 池底部分全年平均耗热量为 池底部分面积F5=A3=243.76m2。平均耗热量为:Q5= F5K5(TD-TB)1.2 最大耗热量为Q5max= F5K5(TD- TB)1.2式中 Q5池底部分平均耗热量,kcal/h; Q5max池底部分最大耗热量,kcal/h;F3池底部分表面积,m2;K4池底壁传热系数,kcal/(m2h);TB 室外大气平均温度,;TB冬季室外计算温度,。设计中取K5=0.45kcal/(m2h)。平均耗热量为:Q5=243.760.45(35-15)1.2=2632.61kcal/h最大耗热量为:Q5max=243.760.45(35-2)1.24343.80kcal/h 每座消化池的平均耗热量Q2=3947.58+4793.86+1922.72+2632.61=13296.77kcal/h 最大耗热量 Q2max =7874.04+9562.08+3172.49+4343.80=24952.41 kcal/h 输泥管道与热交换器的耗热量 输泥管道与热交换器的耗热量可简化计算取前两项热损耗和的5%15%。 即: Q3=(0.050.15)(Q2+Q3) 设计取10%。 Q3=0.1(138521.67+13296.77)=15181.84kcal/h Q3max =0.1(171115+24952.41)=19606.74kcal/h每座消化池全年平均耗热量为:Q= Q1+Q2+Q3=138521.67+13296.77+15181.84=167000.28 kcal/h 每座消化池最大耗热量为: Qmax= Q1max+ Q2max + Q3max=171115+24952.41+19606.74215674.15 kcal/h消化系统平均总耗热量为: QT=2Q=334000.56 kcal/h消化系统最大总耗热量为: QTmax=2Qmax=431348.3 kcal/h 消化池保温结构厚度的计算 为了减少消化池内热量散失,节约能耗,在消化池体外侧应设保温结构。由保温层和保护层组成。保温结构的厚度可通过消化池池壁结构低限热阻R0d进行计算。即使消化池池壁结构的总热阻R0R0d。 池盖保温厚度计算保温材料厚度 =R0d-R0式中 池盖保温材料的厚度,mm; 保温材料的热导率,kcal/(mh); R0d池壁结构低限热阻,(mh)/kcal。 R0d=TD-TATRnkA 式中 T冬季池壁结构允许温差,一般T=710; Rn池壁结构热阻,(mh)/kcal,对消化池盖内表面Rn=0.133; k温度修正系数,对消化池盖k=1; A保温材料变形和池壁结构热惰性系数,对可压缩的保温材料A=1.2,热惰性指标D03的材料A=1.1,其他材料A=1。 对于多层保温结构 D0=RiSi式中 Ri某一层材料的热阻,(mh)/kcal; Si某一层材料的蓄热系数,(mh)/kcal; R0=Rn+R+Rw式中 R0池壁结构中除掉保温材料外的总热阻,(mh)/kcal; Rw池壁结构外表面热阻,(mh)/kcal,取Rw =0.05。 R=ii式中 i除保温材料外各层池壁结构厚度,m; i除保温材料外各层池壁结构热导率,kcal/(mh)。确定参数:对于消化池顶盖T=7,Rn=0.133,Rw=0.05,k=1,假定池顶结构热惰性指标D03,取A=1.1。计算低限热阻R0d: R0d=TD-TATRnkA=35-(-2.3)70.13311.1=0.780设计保温层厚度、计算各层材料的R、D0:查表可得:钢筋混凝土1=1.33,S1=13.40 R1=11=0.11.33=0.0752 D01=0.075213.40=1.0077 水泥砂浆抹面层2=0.8,S2=8.65 R2=22=0.020.8=0.025 D02=0.0258.65=0.2163 防水层3=0.15,S3=2.85 R3=33=0.010.15=0.067 D03=0.0672.85=0.1910 由于R0=Rn+R+Rw=0.133+0.0752+0.025+0.067+0.05=0.35消化池顶盖保温材料采用加气混凝土,4=0.25,S4=3.2 4=4R0d-R0=0.250.780-0.35=0.1075m取4=110mm。则R4=44=0.110.25=0.44, D04=0.443.2=1.41 校核总的热惰性指标: D0=D01+D02+D03+D04=1.0077+0.2163+0.1910+1.41=2.8253.0与假定的D0相符,保温材料及选定厚度合理。 池壁保温层厚度的计算 消化池池壁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保温材料,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热导率B=0.02kcal/(mh),钢筋混凝土的热导率G=1.33kcal/(mh)。采用简化计算公式。式中 B盖池壁保温材料的厚度,mm; G 消化池池壁混凝土结构层厚度,mm; G 钢筋混凝土的导热系数,kcal/(mh); B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kcal/(mh); K3 池壁传热系数,kcal/(mh)。设计中取G=400mm,K3=0.6kcal/(mh),采用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作为保温材料。池壁在地面以上的保温材料延伸到地面以下的深度为冻深加0.5m,即延伸到地面以下0.5m。 池壁在地面以下的部分以土壤作为保温层时,其最小厚度的核算:土壤导热系数为B=1.0 kcal/(mh),K5=0.45 kcal/(mh)设消化池池壁在地面以下的混凝土结构厚度为G=600mm,则土壤的最小厚度保温可以满足要求,故可不加其他的保温措施。 池底以下土壤作为保温层,其最小厚度的核算:消化池池底混凝土结构厚度为G=600mm,则保温厚度池壁保温材料采用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其厚度经计算分别为27mm,乘以1.3的修正系数,采用50mm,池底保温材料厚度取50mm。二级消化池的保温结构及厚度均与一级消化池相同。 热交换器的计算 消化池的加热,采用池外套管式泥水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的计算包括热交换管长,热源、消化污泥循环量计算。 污泥循环量确定 设计采用一座消化池对应一台热交换器,全天均匀投配。 每个消化池生污泥量QS1=195.5624=8.15m3/h生污泥进入一级消化池前,与回流的一级消化池污泥先混合再进入热交换器,生污泥与回流污泥的比为1:2。回流的消化污泥量QS2=8.152=16.3m3/h污泥循环总量QS=QS1+QS2=8.15+16.3=24.45m3/h 计算污泥出口温度TS 生污泥的日平均最低温度为Ts=14,生污泥与消化污泥混合后的温度为: 污泥循环流量QS=16.296m3/h,污泥出口温度为: TS=TS+QTmaxQS1000=28+215674.1524.451000=36.82 热水循环量Qw 热交换器入口热水温度采用Tw=85,出水温度Tw=75,Tw-Tw=10。 则所需要的热水循环量 热交换器口径确定设计中取内管管径D1选用DN70的钢管,内管外径D=78mm,则污泥在内管中的流速为:=1.76m/s 在1.52.0m/s之间,合格。外管管径D2采用DN110的铸铁管,则热水在外管内管间流速为:在1.01.5m/s之间,合格。 热交换器长度L由以上计算可知,T1=TS-Tw=28-75=47 T2=TS-Tw=36.82-85=48.18 故热交换器长度 式中 D内管外径,m; K传热系数,约为600kcal/(m2h) 故 设每根长4m,则其根数为:根,取8根。 锅炉容量计算 设计选用常压热水锅炉,锅炉供热水量Gw,kg/h。 式中 QTmax总耗热量,kcal/h; T4锅炉内热水水温,约90; T锅炉供水温度; 水比热容,1.0kcal/(m2h); 锅炉的热效率。 锅炉供水温度取T=5,热效率取80%,则: 4 混合搅拌设备 沼气混合搅拌计算消化池的混合搅拌采用多路曝气管式(气通式)沼气搅拌。沼气经压缩机加压后,通过消化池顶的配气环管,由均布的竖管输入。竖管的喷气出口位置在消化池有效深度的2/3处。 搅拌用气量式中 q单池搅拌用气量,m3/s; q0搅拌单位用气量,m3/min1000m3一般采用57 m3/min1000m3; V消化池有效容积,m3。设计中取q0=6 m3/min1000m3 沼气曝气管管径循环搅拌系统干管和配气环管流速一般为1015m/s,竖管为57m/s。干管流速取v1=11m/s,干管管径d1为:取d1=200mm。每座消化池设20条竖管,竖管流速v2=6m/s,竖管管径d2为: 竖管长度消化池有效深度H=h2/2+h3+h4=1.4+10+1.4=12.8m竖管插入污泥面以下的长度h=2/3H=8.54m 压缩机功率通常一台压缩机对应一座消化池。所需压缩机功率N为: N=VW式中 N沼气压缩机功率,W; V一级消化池容积,m3; W单位池容所需功率,一般取58W/ m3。设计取W=6W/ m3,则: N=VW=26106=15660W=15.66KW5消化后污泥量计算 一级消化后的污泥量一级消化降解了部分可消化有机物,同时一级消化不排除上清液,消化前后污泥含水不变,有下式成立V2P2=V1P1V2(1-P2)=V1(1-P1)(1-PVRdm) 式中 V1一级消化前生污泥量,m3/d; V2二级消化前生污泥量,m3/d; P1生污泥含水率,%; P2一级消化污泥含水率%; Pv生污泥中含有的有机物含量,%一般采用65%; Rd污泥可消化程度,%一般采用50%; m一级消化占可消化程度的比例,%一般采用70%80%。设计中取V1391.11m3/d,P197,m=80%,经计算V2388.06 m3/dP297.76 二级消化后的污泥量消化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由一级消化前的97%降至二级消化后的95%,每日二级消化池排除污泥式中 V1生污泥量,m3/d; V3二级消化后污泥量,m3/d; P1生污泥含水率,%; P3二级消化后的污泥含水率,%;设计中P197,P395,V1391.11m3/d 二级消化池上清液排放量 整个消化过程中产生的上清液由二级消化池排除VV1P1-V3P3V=391.110.97-158.400.95228.90m3/d。6 沼气产量 消化池降解的污泥量X=(1-P)V1PVRd式中 X 消化池降解的污泥量,kg/d; P 生污泥含水率,%; V1生污泥含量,m3/d; PV生污泥有机含量,一般采用65%; Rd污泥可消化程度,一般采用50%。 设计中P97,V1391.11m3/d X(1-0.97)391.110.650.510003813.32m3/d。 消化池的产气量q=aX 式中 q消化池甲烷产量,m3/d; a污泥沼气产率,m3/kg污泥,一般采用0.751.10m3/kg污泥。设计中取a=0.9m3/kg污泥,每日产气量q=0.93813.323432m3/d0.0397m3/s 设甲烷体积占沼气体积的52%计。则沼气产量q=34320.5=6864m3/d7 一级消化池的管道系统 进泥管式中 Q 进泥管投泥量,m3/d; Q1投加生污泥量,m3/d; Q2循环污泥量,m3/d,一般采用Q2=(24)Q1; n 消化池个数。设计中取Q2=2Q1,n=2。 Q=(391.11+2391.11)/2=586.67m3/d适当采用间歇用行,每日运行12小时。式中 v1管内污泥流速,m/s; D1投配管直径,m; 设计中为防止污泥堵塞,设计中取D1=200mm 排泥管为了防止消化池中产生正负压变化,在投泥的同时还要进行排泥。式中 Q一级消化池的排泥量,m3/d; v2管内污泥流速,m/s; D2排泥管直径,mm。设计中为防止堵塞,设计中取D2=200mm,一级消化池单池排泥量Q2=194.03m3/d,采用间歇排放,每日运行时间3h,用闸阀控制排泥,出泥口设在池底中央处。 循环出泥管式中 Q2循环污泥量,m3/d; v3管内污泥流速,m/s; D3循环污出泥管直径,mm。 设计中取Q2=2Q1,n=2,采用间歇运行,每日运行12h设计中为防止堵塞,设计中取D2=150mm 取样管在池中不同位置设置取样管,共设4根,DN=50mm。 沼气集气管的设计计算Q=Q1+Q2式中 Q 集气管沼气流量,m3/s; Q1消化池产生的沼气流量,m3/s; Q2搅拌所需沼气流量,m3/s; q 每日产生沼气量,m3/d; a 一级消化池产气量的比率,%,一般采用80%; n 一级消化池数量; v集气管内沼气流速,m3/s; D沼气集气管直径,m。设计中污泥一级消化、二级消化产气量分别是总气量的80%、20%,故 一级消化产气量q1=0.86864=5491.2m3/d 二级消化产气量q2=0.26864=1372.8m3/d设计中取Q2=0.35m3/s,q1=5491.2m3/d,沼气管直径DN=300mm,n=2Q=0.0318+0.33=0.382m3/s集气管内平均流速以5.0m/s计,最大不超过78m/s,符合要求设计中取最高时产气量为平均产气量的2倍,最高时产气量Qmax=2Q1+Q2Qmax=0.03182+0.35=0.414m2/s 溢流管的设计计算为防止池内液为超过限定的最高液位,池内应该设置溢流管,采用溢流管管径DN=200mm。溢流管水封高度采用0.8m,水封的作用是防止池内沼气沿溢流管泄露。8 二级消化池的管道系统 进泥管二级消化池采用一座,采用间歇进泥的运行方式,每日进泥时间3h。式中 Q1进泥管流量,m3/s; V2二级消化池进泥量,m3/d; n 消化池数量; t1 二级消化池每日进泥时间,h; v1管内污泥流速,m/s; D1二级消化池进泥管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六小学校发的数学试卷
- 青山区八上数学试卷
- 梁丰初三二模数学试卷
- 鞋业营销策略研究分析报告
- 鲁科版五下数学试卷
- 历年初考数学试卷
- 茂名的初三数学试卷
- 体育用品电商合作模式分析报告
- 南昌新高考高二数学试卷
- 体育会展智能赛事推广效果分析报告
- 影响安全生产的六种员工心理状态
- (高清版)DZT 0432-2023 煤炭与煤层气矿产综合勘查规范
- 2023年广东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评析
- 人教版(2019)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必修1-选择性必修4 共7册必背单词表汇编(字母顺序版)
- LY/T 1788-2023木材性质术语
- 大学美育(第二版) 课件 第四单元:绘画艺术 课件
- 肿瘤学临床教学设计
- 教师成长规划总结反思报告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3份 (含答案) (三十六)
- 2024届吉林省高考冲刺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 TSM0501G 丰田试验测试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