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经济学院_开题报告.doc_第1页
湖北经济学院_开题报告.doc_第2页
湖北经济学院_开题报告.doc_第3页
湖北经济学院_开题报告.doc_第4页
湖北经济学院_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 题 报 告 书题目 浅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 马琳(副教授) 横线中的内容按实际情况填写,除题目用三号宋体加粗(不加粗也行)外,其他均用三号楷体。要注意所填内容居于横线的中间,而且各行左右要在同一垂直线上!学生姓名 XXXX 所属院系 会计学院 专业名称 会计学 班级名称 开题时间 2009年 12 月21日 湖北经济学院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姓 名专业和班级开题时间2008-12-21题 目浅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一、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与实际意义国际化是当今世界会计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20年,我国会计已初步纳入了国际会计体系之中。加入WTO之后,为我国会计的第二次国际化大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加速会计改革,促进我国会计国际化,是我国会计界的主要任务。会计国际化可以理解为本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市场国际化、跨国经营、国际资本市场、国际贸易、会计职业国际化和政府监管等需要成为我国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重要原因。会计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研究中国会计的国际化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会计国际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会计准则国际化,即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国际会计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从我国的会计国际化实践来看,我国的会计国际化正是以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为核心的。二是会计实务国际化,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我国会计国际化经历了局部借鉴、初步协调与基本协调三个阶段。经过我国多年积极广泛地参与会计国际协调,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06年2月 15日财政部公布了39项新会计准则修订方案,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新会计准则包括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对存货、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股票投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企业并购、金融衍生工具等多个科目进行了修订完善,并在以下四方面有重大调整,即“跌价准备计提”、“债务重组方法”、“存货管理”及“公允价值应用”。业内人士认为,新会计准则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财政部官员认为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新准则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的新跨越和历史性突破,它的发布标志着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会计惯例进一步协调的实现。但是,由于会计环境的不同,主导思想或认识误区等因素,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何解决会计准则建设、会计法制建设、会计教育国际化等与中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关系的问题,以此为中国的经济服务,已经成为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综述有资料表明,截止1998年1月,全球有412家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其中230家公司来自发达国家,182家公司来自发展中国家,虽然这一统计并不完整,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会计国际协调的历史趋势。美国在会计国际协调的问题上,不再唯我独尊,反而一反常态,在新世纪之初,全方位主动出击,成为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并实质上已取得了IASC中“主发言人”的地位。2002年10月29日,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与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共同发布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开始正式将双方会计准则的趋同作为双方的义务,并都各自增加了对双方准则中的某些特定差异寻求一般解决方式的约定,由此双方关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0年6月,欧盟发布了一份政策文件通讯稿,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所有欧盟的上市公司在2005年之前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并允许用于非上市公司。从2000年10月到2002年10 月,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也修订了17个原有的、颁布了5个新的会计准则,以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另外,在 IASC1999年完成了 IOSCO(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所要求的核心准则的制定后,为了在会计国际协调问题上不落于人后,FRC(澳大利亚财务报告委员会)于2002年7月3日正式宣布它将在不早于欧盟的时间即自2005年1月1日起,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澳大利亚还极力要求本国企业主动参与IASB准则征求意见稿的讨论,并积极向IASB提供资金支持。从1998年起的4年里,在国际组织的广泛参与下,俄罗斯也借鉴美英的会计法规模式,初步建立了由会计法律、会计准则、地方性会计法规和组织性会计规定四个层次组成的较完整的会计法规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的会计也在逐渐地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因为如果不顺历史趋势而动,还保持“孤芳自赏”的态度,就有可能丧失在世界市场上投资和筹资的机会,从而降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进而影响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政治利益。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的反倾销诉讼中,因败诉遭受的损失已超过96.6亿美元,其中会计准则未能与世界接轨,以及缺少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师,已成为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积极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对我国十分必要。另外,我们也应注意到,上述西方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大力推进本国和本组织会计国际协调的同时,并没有完全照抄照搬国际会计准则,而是牢牢地掌控着本国或本组织会计准则制定的主动权,对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批判性的接受,也就是说,对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会计准则就采纳,对不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会计准则就仍采用本国或本组织自己制定的会计规范。同时,IASC的改组基本上按美英国家的意图进行,改组后的IASC几乎完全充斥着西方发达国家的声音,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微弱。因此,我国会计既要积极融入国际化的历史潮流,主动参与这场政治争斗,以谋求最大化的自身利益,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会计环境与国际会计环境有着很大的差异,不能全盘照搬国际会计准则,应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要考虑自己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趋利避害,扎扎实实地搞好我国的会计改革,制定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国际会计发展的高质量的中国会计准则。三、 主要研究内容及写作提纲本文试图对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进程及现状进行分析和归纳,以发现中国会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先简述一段本文的主题思想!导论(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二)国内外文献综述导论部分放在论文正文的第一部分,字数不少于2000字!(三)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一、会计国际化的涵义(一)会计国际化的涵义(二)会计国际化的内容二、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主要内容(二)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接着就是本文的目录(写作提纲),写到二级标题就行了!三、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回顾(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局部借鉴阶段(二)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初步协调阶段(三)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基本协调阶段四、中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二)中国会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五、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一)加快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二)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三)推进会计法制建设(四)推进会计教育的国际接轨格式与正文的格式相同处理!四、 主要参考文献1赵颖.关于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探讨.科技信息,2007(21)2幺艳.浅议加快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财务会计,2006(3)3曾晓燕.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和趋势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6(7)4高玲.浅谈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科技与经济,2006(10)5车晓昕.从新准则计量属性看我国会计国际化.时代经贸,2007(5)6林良勋.浅析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时代经贸,2006(4)7王海燕.怎样看待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4)8乔丽清.浅议中国会计国际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9付曼.我国会计国际化探讨.金融管理,2007(8)10张建忠.论我国会计国际化.合作经济与科技(上),2007(9)11徐炳来.实现会计国际化之我见.粮食科技与经济,2007(3)12刘俊.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及其构建策略.中州大学学报,2006(10)13蒋银花.解读中国会计国际化.镇江高专学报,2006(1)14梁峰,张建新.浅谈我国当前会计国际化发展.商场现代化(下),2007(3)15吴晓静.俄罗斯会计国际化改革.对外经贸财会,2006(11)16何春根.关于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讨论.时代金融,2007(2)17李泱,王震强.澳大利亚会计国际化进程及其启示.财会通讯,2006(9)18Warwick J. Mckibbin,胡永泰.中国入世对国际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