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科学技术图片资料_第1页
教育和科学技术图片资料_第2页
教育和科学技术图片资料_第3页
教育和科学技术图片资料_第4页
教育和科学技术图片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和科学技术 导入 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断涌入和近代新式学堂的兴办 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 一些有远见卓识的知识分子努力学习西学 为了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富强 在科技领域奉献了他们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导入 教育的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京师同文馆 1862年8月由恭亲王奕 等奏设 在北京成立 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它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学员除学习汉文外 主要学习外文 同时学习天文 化学 物理 算学 万国公法 外国史地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学生毕业后大多任清政府外交官员 译员和洋务机构的官员 废除科举 恭亲王奕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京师大学堂成立时的门匾 光绪帝 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校门 京师大学堂足球队 京师大学堂毕业文凭样张 北京大学档案馆藏 北京大学红楼辛亥革命后 京师大学堂改成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红楼为前北京大学校舍之一 在今北京东城区沙滩五四大街 蔡元培 1917 1923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私塾教育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 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 在变官制 梁启超 变法通议 返回 返回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詹天佑 詹天佑 1861 1919 广东南海人 我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 1872年 以幼童留学美国 毕业于耶鲁大学 学习工程 1905年 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 主持北京至张家口铁路筑路工程 1909年 京张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1872年 中国第一批30名留美幼童从上海出发 最后一排左起第三为詹天佑 1872年詹天佑 左 与同学潘铭钟到达美国时合照 詹天佑留学的美国耶鲁大学时获得的数学奖牌 原件在北京詹天佑纪念馆收藏 詹天佑 詹天佑在美国使用过的碗 詹天佑测绘京张铁路线时用的仪器 1905年 1909年 1909年10月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时的詹天佑 此路早成一日 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 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利 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 詹天佑 在铺轨的第一天 工程车的车钩链突然折断造成事故 这次事故提醒了詹天佑 他引进和使用自动车钩 使几十节车厢牢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保证了行车安全 詹天佑修建的京张铁路要经过地势陡峭的八达岭 为了保证列车能安全地爬上八达岭 詹天佑创造性地运用 折返线 原理 从青龙桥起依着山腰设计了一条 人 字形轨道 来降低坡度 列车在这里用两个车头 一拉一推 保证了列车安全爬上陡坡 京张铁路通车典礼 詹天佑诞生一百周年 邮票 1961年6月20日发行 有关詹天佑的书籍 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詹天佑铜像 返回 返回 侯德榜与 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 侯德榜纪念邮票 永利碱厂 永利制碱公司 1917年由范旭东创设于塘沽 侯德榜为总工程师 1934年改名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 为中国旧时最大的私营制碱企业 侯德榜在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学委会成立大会上发言 侯德榜给范旭东写的条幅 1957年 毛泽东主席同科学家侯德榜 左一 等亲切谈话 天津碱厂三位创始人雕像 范旭东 侯德榜 李烛生 返回 返回 天津碱厂及其 红三角 牌产品 1 变革教育和废除科举制度势在必行2 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的创立3 兴办新式学堂的意义4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及其意义5 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对北京大学的影响6 科举制度的废除 原因 时间 教育的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1 詹天佑设计和主持修建滦河大桥2 京张铁路的修建及其意义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课堂小结 1 成功研制 红三角 牌中国纯碱享誉全球2 写成 制碱 一书 向全世界披露索尔维制碱法的秘密3 发明新的联合制碱法 侯德榜与 侯氏制碱法 学习与探究 学习活动 制作历史专题卡片建议 1 卡片的内容为近代科学家及其成就的简介 包括科学家的姓名 生卒年代 主要事迹等 2 每人制作一张 全班集中展示 学习测评 1 简要说明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和五四运动发源地的原因 2 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修建的铁路是 A 京张铁路B 唐胥铁路C 京汉铁路D 京九铁路 北京大学是近代教育改革的产物 辛亥革命后 在以 中西并用 为办学方针的京师大学堂基础上 北京大学正式定名 1917年 蔡元培在北京任大学校长期间 倡导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的原则 积极为新文化 新思想的传播开辟道路 他大胆改革学校体制 不拘一格选择教员 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A 史海拾贝 近代留学教育 清末留欧生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 19世纪70年代 福州船政学堂的部分留学生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师生的合影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遣的30名赴美留学生合影 1903年 中国留学生与早稻田大学师生合影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敲响了亡国灭种的警钟 为挽救民族危亡 寻找 治国之本 富强之源 大批国人踏上东渡求学之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