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预防保健课件_第1页
口腔预防保健课件_第2页
口腔预防保健课件_第3页
口腔预防保健课件_第4页
口腔预防保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预防保健

几点要求不宜交头接耳不宜迟到不宜使用通讯工具口腔疾病病因

直接病因:直接病因是指致病因子为必要条件。

间接病因:间接病因是指促进因素,为非必要条件。牙垢和牙石

宿主因素(唾液)口干弥漫性龋齿口腔疾病病因

按其作用特点划分:

①物理因素

②化学因素

③生物因素口腔疾病病因

按致病因素来源划分:

①外源性致病因素

②内源性致病因素其他因素疾病的三级预防

(一)一级预防定义:

一级预防又叫病因预防,是指针对致病因子和提高机体抵抗力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窝沟封闭、氟化物的使用、妊娠期女性的口腔健康教育、OHI等。疾病的三级预防

(二)二级预防定义:

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疾病已经进入病理形成期,但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如:定期普查、体检或X-Ray等。

疾病的三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定义:

三级预防又叫对症治疗,是指疾病已发展到严重或晚期阶段,以防止伤残与康复功能为主要目的。口腔预防保健发展简史

启蒙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1840年间)20世纪80年代

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健康促进

口腔健康教育原则:

①高度的思想性

②严格的科学性

③广泛的群众性

④强烈的针对性

⑤完美的艺术性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健康促进

口腔健康促进原则:

①以口腔疾病的一级预防为基础和主要任务,在疾病发生前进行预防工作以便阻止疾病的发生。

②发挥领导部门的主导作用。

③从以个体为对象、以治疗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转变为以群体为对象,以健康为中心,走预防为主的道路。

初级口腔卫生保健

基本内容:

①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

②食品选择与营养指导

③倡导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

④适当调节饮水含氟量初级口腔卫生保健

基本内容

⑤妇幼口腔卫生保健

⑥常见口腔疾病与外伤的适当处理

⑦提供基本口腔保健用品

⑧防止环境受污染

⑨建立口腔保健卡初级口腔卫生保健

三个层次:

1.口腔健康教育、促进与保护

2.口腔检查、早期诊断与即刻处理

3.症状保健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口腔健康指标及促进措施(一)2010年全球口腔健康六项指标(二)2010年全球口腔健康五项促进措施

图2-1残障者的特种牙刷设计图2-4特异性牙刷刷毛的排列形式(A-G)图2-7电动牙刷A.刷毛B.刷柄C.开关D.机壳(内有电机、高能电池)E.尾盖(内有充电极)口腔预防保健研究的对象、内容及任务对象内容任务与口腔健康有关的知识一、口腔与牙的结构口腔是由牙齿、牙周组织、舌和口腔粘膜组织所组成的。乳牙 恒牙与口腔健康有关的知识二、牙的功能与分类根据形态和功能划分,全口牙齿可分为种类型: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切牙的主要功能是切割食物尖牙用于穿刺和撕裂食物前磨牙有协助尖牙撕裂及协助磨牙捣碎食物的作用磨牙则为磨细功能与口腔健康有关的知识三、牙周组织

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四、口腔功能口腔是参与食物消化的重要器官,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能进行咀嚼、吞咽,参与消化,协助发音和语言动作,具有感觉、辅助呼吸等功能。与口腔健康有关的知识五、饮食与营养蛋白质与口腔健康

脂肪与口腔健康碳水化合物与口腔健康Ca、P与口腔健康维生素C、D与口腔健康

与口腔健康有关的知识六、生活习惯

饮食习惯刷牙烟酒嗜好其它.不良习惯.长期咀嚼硬的食物、夜磨牙或单侧咀嚼等习惯.嚼槟榔和烟草.舌习惯.吸吮习惯与口腔健康有关的知识七、专业性监护

所谓专业性牙科监护,就是由口腔专业人员对个人和群体的口腔健康进行常规的监护,定期检查。口腔健康教育

一、口腔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二、不同场合的口腔健康教育临床应诊教育.讲解有关龋病、牙周病、口腔癌、牙颌畸形等口腔常见病.解释患者需要进行的各种检查措施的作用及意义.指导正确的刷牙、漱口方法.介绍就诊知识

口腔健康教育

二、不同场合的口腔健康教育学校口腔健康教育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牙体牙周等口腔组织的解剖生理特点.口腔疾病如龋病、牙周病、牙颌畸形、口腔癌等的病因.牙刷、牙膏(含氟牙膏)、牙线、牙签的选用及正确刷牙方法等卫生常识.腔卫生与社会文明发展的关系口腔健康教育

三、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

语言教育.演讲.个别交谈.健康咨询.小型讨论会.专题讲座.广播讲话口腔健康教育

三、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文字教育.口腔卫生标语.口腔卫生传单.口腔卫生小册子.口腔卫生黑板报.口腔科普卫生作品

口腔健康教育

四、口腔常见病与口腔健康教育龋病牙周病口腔癌口腔健康教育

五、特殊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

婴幼儿口腔保健.婴儿期(1)婴儿期的饮食营养、喂养方法(2)婴儿口腔清洁的方法与菌斑去除(3)适量使用氟化物(4)定期口腔检查口腔健康教育

五、特殊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

婴幼儿口腔保健.幼儿期(1)家庭口腔保健(2)合理营养与饮食习惯(3)氟化物的应用口腔健康教育

五、特殊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

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内容(1)家庭口腔保健(2)幼儿园口腔保健幼儿园口腔保健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群体口腔预防保健措施、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及饮食习、定期口腔检查,有牙病及时治疗。口腔健康教育

五、特殊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

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营养和饮食习惯.氟化物的应用中小学生口腔保健

中小学生口腔保健又称学校口腔卫生保健。

.中小学生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口腔健康教育

五、特殊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口腔保健.中小学生口腔保健的内容(1)口腔健康服务:监测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口腔卫生指导、龋病与牙周病的预防与治疗。(2)口腔健康教育:有关口腔的生理卫生知识、口腔常见疾病的特点、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口腔卫生保健设施。口腔健康教育

五、特殊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

妊娠期妇女的口腔保健

.妊娠期妇女的特点与口腔保健.妊娠期妇女的口腔健康教育(1)妊娠期妇女的口腔保健目的(2)妊娠期妇女口腔保健的内容.孕妇营养与胎儿口腔保健指导分为3个阶段:妊娠初期(1~3个月)、妊娠中期(4~6个月)、妊娠后期(7~9个月)。口腔健康教育

五、特殊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

老年人口腔保健

.老年人口腔疾病流行状况(1)牙周疾病发病状况(2)龋病发病状况(3)牙列缺损、缺失状况.老年人口腔保健的策略与措施

老年口腔卫生保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老年人的日常口腔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口腔健康教育

五、特殊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

老年人口腔保健.老年人口腔保健的策略与措施

(2)合理膳食(3)定期口腔健康检查(4)口腔基本功能的康复

口腔健康教育

五、特殊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

残疾人口腔保健

.残疾人口腔保健的特点.残疾人口腔保健的内容(1)早期口腔健康教育与卫生指导(2)口腔保健用品选择(图2-1

)(3)残疾人的特殊口腔护理(图2-2

)

口腔自我保健方法

一、刷牙牙刷.牙刷的设计(图2-3)(图2-4)

(1)刷毛理想的刷毛应具有适当的弹性、硬度,耐磨,表面光滑,不易吸收水分,容易洗涤及干燥,有利于牙及牙周组织的清洁、健康等特点。(2)刷柄的设计刷柄应有足够硬度、强度,能负担刷牙时使用的力量,并不易弯曲与折断,防潮,不吸收水分,容易干燥。口腔自我保健方法

一、刷牙牙刷.牙刷的种类(1)保健牙刷(2)特异型牙刷(图2-5)

(3)新型牙刷指套式牙刷、电动牙刷、喷水或喷雾式牙刷、音乐牙刷、弯毛牙刷、其它。(4)牙间刷(图2-8)

口腔自我保健方法

一、刷牙牙刷.牙刷的选择.牙刷的保管

口腔自我保健方法

一、刷牙牙膏.牙膏的组成:磨擦剂、洁净剂、润湿剂、胶粘剂、芳香剂、其他。.牙膏的作用.药物牙膏.牙膏的选择

口腔自我保健方法

一、刷牙

刷牙方法.基本刷牙方法:巴斯刷牙法、旋转刷牙法或竖刷法、垂直颤动法、生理刷牙法、Fones刷牙法

。.刷牙的基本要领(1)辨认菌斑的附着部位(2)刷毛紧贴牙面(3)牙刷头的动作(4)刷牙力量口腔自我保健方法

一、刷牙

刷牙方法.刷牙的顺序.刷牙的次数和时间“三、三、三”刷牙法

口腔自我保健方法

二、牙线牙线的具体方法(图2-14

)使用牙线的注意事项

(图2-15)

三、牙签四、牙龈按摩(图2-16)

谢谢大家!江胜霞河南省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口腔科医师邮政编码:455000电子信箱:jsxhwb@163.com电话号码:0372-2297357图2-1残障者的特种牙刷设计图2-2帮助儿童或残疾人刷牙去除牙菌斑

图2-3普通型牙刷图2-4特异性牙刷刷毛的排列形式(A-G)图2-5毛束排列成V型的牙

图2-6弯毛牙刷及其刷洗时模式图图2-7电动牙刷A.刷毛B.刷柄C.开关D.机壳(内有电机、高能电池)E.尾盖(内有充电极)图2-8牙间刷A.单束毛式B.瓶刷式C.清洁邻菌斑D.清洁根分叉的菌斑图2-9Bass刷牙法A.刷下后牙内侧B.刷下前牙内侧C.刷下后牙外侧D.刷下前牙外侧图2-10牙刷刷牙位置的设定

图2-11旋转刷牙法

图2-12生理刷牙法图2-13Fones刷牙法(圆弧法)图2-14牙线的使用方法A.绕线在中指上B.上牙的拿线法,用拇指与示指将线绷紧C.线在上后牙之间D.下牙的拿线法,双手食指将线绷紧E.线在下后牙之间F.线进入牙间隙G.线紧贴一侧牙颈部,呈C形剔刮牙面图2-15持线器

龋病流行病学

一、龋病流行病学指数

index:用一组数值说明口腔疾病在个体或群体中的临床表现,用数量等级和标准方法来阐明和比较疾病的范围及严重程度。

龋病流行病学

一、龋病流行病学指数

记录龋病患病状况常用的指数有龋失补指数、患龋率、龋病发病率与根龋指数等。恒牙龋失补指数用龋失补牙数(DMFT)或龋失补牙面数(DMFS)表示乳牙龋失补指数是指乳牙的龋(d)失(m)补(f)牙数(dmft)或龋失补牙面数(dmfs)。

如何使用DMFT或DMFS?

龋病流行病学

一、龋病流行病学指数龋均和龋面均.龋均记录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的牙数龋均=龋、失、补牙数之和/受检人数.龋面均记录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的牙面数患龋率在调查期间某一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龋病发病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无龋率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受检查人数的百分率根龋指数也就是根面患龋率乳牙患龋

龋病流行病学

二、龋病的流行特征及其有关因素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年龄、性别、城乡居民、民族

影响龋病流行的因素:氟摄入量、饮食习惯、家族影响

龋病的流行特点一般规律:

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中南地区高于西北地区,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

易致龋食物牙周病流行病学

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等组织的疾病,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一、常用牙周健康指数简化口腔卫生指数包括简化软垢指数和简化牙石指数

.检查方法.记分标准

(图3-1、图3-2)牙周病流行病学一、常用牙周健康指数菌斑指数.检查方法用视诊结合探针检查.记分标准(图3-3)Quigley-Hein菌斑指数的Turesky改良法.检查方法检查除第三磨牙以外的所有牙的唇(颊)舌面.记分标准(图3-4)牙周病流行病学一、常用牙周健康指数牙龈指数.检查方法使用钝头牙周探针,结合视诊和探诊.记分标准(图3-5)龈沟出血指数.检查方法采用钝头牙周探针,结合视诊和探诊的方法.记分标准社区牙周指数.检查方法以探诊为主,结合视诊(CPI探针)

.记分标准(图3-7)牙周病流行病学二、牙周病的流行特征及其有关因素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年龄、性别、民族

影响龋病流行的因素:口腔卫生(图3-8)

、吸烟、营养

牙颌异常的流行病学

牙颌异常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牙列不齐、关系紊乱,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

一、牙颌异常流行病学指数

采用牙美观指数用于12岁以后的年龄组,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记分标准前牙和前磨牙缺失检查上下颌牙弓切牙、尖牙和前磨牙的缺失情况,记录缺失牙数。切牙段拥挤牙颌异常的流行病学

一、牙颌异常流行病学指数切牙段出现间隙中切牙间隙过宽上下颌前牙排列最不规则上前牙覆盖前牙开he

磨牙前后错位关系牙颌异常的流行病学

二、牙颌异常的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年龄分布性别分布

口腔健康调查

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收集一个人群在某时点或时期患口腔疾病的频率、流行强度、分布及流行规律的资料一、调查目的查明口腔疾病在特定时间内的发生频率、分布特征及其流行规律了解和分析影响口腔健康的有关因素为探索病因,建立和验证病因假设提供依据选择预防保健措施和评价其效果估价治疗与人力需要口腔健康调查

二、调查项目调查项目即调查涉及口腔健康状况的主要内容一般项目口腔健康状况项目问卷调查项目三、指数和标准

根据调查目的确定使用的指数和调查标准.冠龋的诊断标准.根龋的诊断标准.牙周病流行病学诊断标准

口腔健康调查

四、调查方法普查又称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用样本人群调查结果,推断总体人群的现患情况.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口腔健康调查

五、样本含量确定方法六、误差及防止方法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常见的偏倚种类和控制方法.选择性偏倚严格按照随机抽样的设计方案抽样.无应答偏倚在调查前做好组织宣传工作.信息偏倚

①疾病的诊断标准要准确;②调查前要认真培训,以统一诊断标准;③调查前做标准一致性试验。口腔健康调查

七、调查步骤筹备阶段:确定计划、批准和安排进度、检查器械、培训调查人员实施阶段:调查现场的选择和布置、坚持随时复查审核阶段:一致性、统一性、完整性、准确性口腔健康调查

八、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数据整理一般分三步:核对、分组、计算

统计指标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可信区间、相对数

数据的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谢谢大家!图3-1软垢指数

图3-2牙石指数图3-3菌斑指数图3-4Quigley-Hein菌斑指数的Turesky改良法图3-5牙龈指数图3-6

CPI探针

图3-7CPI记分标准图3-8刷牙与龈炎和菌斑的关系DMFT:D:decayed龋坏尚未充填的牙

M:missing因龋而丧失的牙

F:filled因龋已充填的牙

T:tooth

作为个体统计,DMFT是指龋、失、补牙数之和。DMFS:S:surface牙面第一节概述

一、龋病的定义龋病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牙体硬组织发生的慢性、破坏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龋病的概念龋病

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产生色、形、质三方面的慢性破坏

龋病的特点细菌感染性多发性、常见性古老性与现代性慢性破坏性

慢性破坏性儿童:妨碍消化功能,影响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成人:影响美观,功能受损,经济损失引起牙髓病和根尖周病蜂窝织炎颌骨骨髓炎口腔病灶,远处传播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关节炎二、龋病的临床特征

龋病的病因一、龋病发病学说化学细菌学说蛋白溶解学说蛋白溶解螯合学说二、龋病的四因论碳水化合物

化学细菌学说口腔微生物降解,发酵酸牙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龋洞有机物蛋白溶解学说蛋白溶解酶破坏产酸菌无机物脱矿龋洞食物微生物(细菌)时间宿主牙齿成份牙齿形态唾液蛀牙龋病的四因论

龋病的四因论细菌菌斑食物宿主时间

细菌菌斑定义细菌粘附于牙体或修复体表面,形成的微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繁殖,衰亡,并进行着复杂的物质代谢活动.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细菌菌斑形成获得性膜形成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于牙面所形成的无菌,无细胞,无结构的生物膜.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组成.

细菌迅速生长繁殖、粘附和聚集菌斑成熟

菌斑的形成过程-14小时后,颗粒状物质开始沉积

菌斑的形成过程-28小时后,获得性膜形成,球菌散在分布

菌斑的形成过程-312小时后,细菌连成片状,球菌为主

菌斑的形成过程-424小时后,釉质表面已完全被细菌覆盖,球菌为主,杆菌开始出现

菌斑的形成过程-53天后,菌斑增厚,杆菌和丝状菌增多

菌斑的形成过程-67天后,以丝状菌为主,少量球菌附着

菌斑的形成过程-714天后,菌斑成熟,结构更加复杂

菌斑结构平滑面菌斑窝沟菌斑

菌斑结构平滑面菌斑菌斑牙界面:完整的一层,有相当厚度和连续性;或菲薄不连续的电子稠密层中间层:稠密微生物层和菌斑体部。后者排列成栅栏状,垂直于牙面菌斑表面

菌斑结构平滑面菌斑菌斑表面:

结构松散,细胞间隙宽,表面为球菌状、杆菌状,玉米棒或麦穗样的微生物

平滑面龋

菌斑结构窝沟菌斑

缺少栅栏状排列的中间层,窝沟底的获得性膜易降解,细菌微生物与牙面直接接触,所以易患龋

窝沟龋细菌致龋条件:

产酸耐酸,粘附牙面,能将小分子的葡萄糖合成大分子的葡聚糖

菌斑微生物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它可使局部PH下降至5.5以下,从而造成局部脱矿血链球菌,轻链球菌乳酸杆菌:主要致病菌,但对牙面亲和力低,菌斑中比例小,且产酸量少,难已造成大范围脱矿破坏,仅能导致窝沟龋,牙本质龋

菌斑微生物放线菌:

一种G+、不具动力、无芽胞形成的微生物,呈杆状或丝状。所有的放线菌均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与根面龋、窝沟龋及牙周组织破坏有关

龋病的四因论细菌菌斑食物宿主时间

食物食物的成分、物理性质、产酸性蔗糖和碳水化合物作为细菌代谢的底物,在代谢过程中为细菌提供营养,其终末产物酸又可造成牙齿的破坏

食物糖最主要的致龋食物.

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梨糖醇>木糖醇

食物微量元素:

氟、磷具有抗龋性;硒、镁、铅、硅等具有促龋性

易致龋食物

龋病的四因论细菌菌斑食物宿主时间牙齿的结构,形态和排列唾液机体状态牙齿的结构,形态和排列牙的理化性质、钙化程度、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影响龋病的发生和发展.牙是否患龋主要取决于是否有菌斑滞留区宿主宿主因素(牙)

宿主因素(牙)牙列拥挤唾液唾液分泌量:正常1-1.5升唾液分泌速度唾液之粘性:水状较粘液性唾液好抗菌系统:溶菌酶、免疫球蛋白中和酸的能力:缓冲体系(如重碳酸盐)

宿主因素(唾液)口干弥漫性龋齿机体状态患有慢性病(包括传染病、代谢病、内分泌病)者,因机体抵抗力低,也易患龋。

龋病的四因论细菌菌斑食物宿主时间时间

龋病从牙釉质发展到釉牙本质界约需

2年三、龋病的致病因素

(一)细菌因素主要致龋菌

口腔中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乳酪乳酸杆菌、粘性放线菌。致龋菌的主要作用是:粘附、产酸、耐酸。牙菌斑是致龋菌的生存环境,菌斑的滞留是龋发生的条件。(二)宿主因素牙齿:

牙的形态、结构、排列在龋病发生方面起重要作用。唾液:唾液是牙齿和细菌的外环境,对维持口腔正常PH值,阻止牙齿脱矿,促进再矿化,清洁口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唾液中的各种蛋白质、酶及免疫球蛋白可影响龋病的发生。(二)宿主因素机体的全身状况:

营养、内分泌、遗传、机体免疫状态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利于防止和减少龋病的发生;不良的口腔卫生、食糖量增加,吸烟等不良习惯,可以促进龋的发生与发展。

(三)饮食因素

食物种类与龋病的关系:含糖的食物有粘性,易附着于牙面,在细菌作用下发酵产酸,易发生龋病;饮食方式与龋的关系,如摄糖频率高,尤其是餐间和睡前食糖,会显著增加龋病的严重程度。

糖的致龋性排序为: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糖〉木糖醇。

蛋白类食物可使菌斑PH值升高,利于再矿化。在牙釉质基质形成时期,缺乏蛋白质可使釉质形成缺陷,降低抗龋能力。食物中的氟、钙、磷酸盐是牙再矿化的原料

(四)时间因素

龋病是发生在牙体硬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从菌斑的形成、致龋菌的代谢产酸至釉质脱矿均需要一定时间。碳水化合物在牙面上的滞留时间、牙齿萌出后的时间等,均与其他三因素相关连。第2节龋病易感人群的检测

一、龋病易感人群的定义

龋病易感人群是指容易发生龋病的人群。易感人群也称“高危人群”。

二、龋活性实验

龋活性实验是检测个体与人群可能发生龋病危险因素的敏感程度。对高危人群龋病的预防和控制有一定意义。主要有:变形链球菌的检测、乳酸杆菌的检测、细菌产酸力检测等。第3节龋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一、龋病的预防措施.龋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促进口腔健康;实行特殊防护措施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预防防止龋的并发症;康复

对高危人群的特殊防护

①建立对高危人群的长期专项管理制度;②对高危人群进行调查、筛选;③采取有效的防龋措施。二、龋病预防方法

(一)控制牙菌斑1.机械方法:应用牙刷、牙膏、牙线、牙间清洁器等保健用品,清除口腔内牙菌斑。2.化学方法:洗必泰3.生物学方法:抗菌剂、抗附着剂(酶类、甲壳素类)4.免疫方法:包括致龋菌特异性抗原和特异性抗体两部分二、龋病预防方法

(二)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

1.氟防龋、2.窝沟封闭、3.激光防龋(三)使用蔗糖代用品蔗糖代用品有木糖醇、山梨醇、甜菊糖等,目前使用较多的糖代用品是木糖醇。第四节氟化物防龋

一、氟化物与人体健康(一)人体氟来源1.饮水2.食物3.空气4.其他(二)氟的总摄入量

(三)人体氟的代谢

1.吸收氟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粘膜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

2.分布(l)血液、乳汁和软组织:(2)骨和牙(3)唾液和菌斑

3.排泄

(1)经肾脏排泄(2)其他排泄通道

(四)氟化物防龋机制的假设(五)急、慢性氟中毒一、氟化物与人体健康二、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应用

(一)饮水氟化

1.自来水氟化;自来水氟化的原则①饮水的适宜氟浓度一般应保持在1mg/L之内;②低氟区饮水含量在0.5mg/L以下时,在考虑加氟前,应首先调查该地区氟牙症的流行情况:如果氟牙症指数在0.6以上,则无加氟的必要;③饮水氟含量在0.5mg/L以下,氟牙症指数低于0.6时,可结合龋病的发病情况决定:应以15岁儿童的龋均为标准,如果超过1DMFT,可酌情适当增加饮水氟含量;如DMFT很低,则可考虑其他预防措施;④饮水氟含量超过1.5mg/L,则应采取措施消除过量的氟;但饮水氟含量在1.5mg/L以下,而氟牙症指数超过1时,应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氟的摄入量;⑤饮水含氟量应按季节、气温的变化而进行调整;⑥自来水加氟需要严格的管理和监控系统,保证安全有效。

2.学校饮水氟化;二、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应用(二)食盐氟化(三)牛奶氟化;(四)氟片(五)氟滴剂三、氟化物的局部应用(一)含氟牙膏(二)氟水漱口(三)局部涂氟(四)含氟涂料(五)含氟凝胶(六)其他局部用氟方法目前有口内氟控释装置,含氟牙科材料,含氟泡沫等。第五节点隙沟裂(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又称点隙裂沟封闭,是指不去除牙体组织,在he面,颊面或舌面的点隙裂沟涂布一层粘接型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其它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龋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一、儿童合面龋的患病情况及窝沟解剖形态特点一、患病情况:

3岁组:53.6%7岁组:86.6%

上颌54.4%

下颌84.9%二、窝沟解剖形态特点:从解剖形态上分:P、V、U、I、IK、C六类

P:开口宽广,两侧壁相交大于90°;

V:开口较宽,两侧壁相交小于90°;

U:稍宽,底部呈“U”形;

I:裂隙狭窄呈棒状;

IK:裂隙狭窄呈棒状,底部稍膨大;

C:复杂的形状。

一、儿童合面龋的患病情况及窝沟解剖形态特点三、合面龋的预防方法及评价(一)预防方法回顾机械方法:预防性充填、窝沟磨除化学方法:氨化硝酸银、氟化钠等窝沟封闭:基于酸蚀刻技术。(二)临床效果指标:封闭剂的存留率和龋病降低率。一、儿童合面龋的患病情况及窝沟解剖形态特点二、点隙沟裂(窝沟)封闭的适应症与非适应症

1.窝沟封闭的适应症窝沟深,特别是可以插入或卡住探针的;病人其他牙齿,特别对侧同名牙齿患龋或有患龋倾向;牙齿萌出后即适宜作窝沟封闭,一般是在萌出后4年之内:乳磨牙在3~4岁,第一恒磨牙在6~7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为最适宜年龄。窝沟点隙有初期龋,he面有充填物但存在未作封闭的窝沟。

二、点隙沟裂(窝沟)封闭的适应症与非适应症

2.窝沟封闭的非适应症he面无深的沟裂点隙、自洁作用好;患较多邻面龋损者;牙萌出4年以上未患龋;病人不合作,不能配合正常操作;已作充填的牙。三.封闭材料的种类、性能及使用方法1.种类及性能依照固化方式,封闭剂可分为两种:光固化、自凝固化。其中有些封闭剂添加了一定量的填料和(或)染料。(1)光固化封闭剂:(2)自凝固化封闭剂:三.封闭材料的种类、性能及使用方法2.酸蚀刻技术:(1)酸蚀的作用:

1)去除表层玷污釉质,清洁作用

2)增加釉质表面自由能

3)活化釉质表层

4)增加牙的表面积和粗糙度2.对釉质的粘接_酸蚀技术(2)影响釉质酸蚀的因素a.酸的种类和浓度b.酸蚀时间c.牙类型d.酸蚀面与釉柱方向的关系三.封闭材料的种类、性能及使用方法三.封闭材料的种类、性能及使用方法(3)粘结机制

通过微机械固位和与共聚作用而增强粘接强度有效防止洞缘与修复体间出现缝隙而致的微渗漏三.封闭材料的种类、性能及使用方法4)材料器械:

四、窝沟封闭剂的操作步骤窝沟封闭前后五、封闭失败的原因及预防办法

导致封闭剂脱落的常见原因有:

1.术者操作不当:1)隔湿不完全。2)酸蚀效果不佳。

2.适应症选择不当。

3.封闭剂材料的性能不足。

预防窝沟封闭的失败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是要严格选择适应症;②是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第六节预防性树脂充填

预防性树脂充填就是仅去除窝沟处的病变牙釉质或牙本质,采用酸蚀技术和树脂材料充填窝沟,并在牙面上涂一层封闭剂。

一、预防性树脂充填的适应证1.窝沟有龋损能卡住探针

2.深的点隙窝沟有患龋倾向;沟裂有早期龋迹象

3.无邻面龋损二、预防性树脂充填的分类1.A型需用最小号裂钻去除脱矿牙釉质,使用的封闭剂不含填料

2.B型用小号或中号圆钻去除龋损组织,洞深基本在牙釉质内,通常用稀释的树脂材料充填;

3.C型用中号或大号圆钻去除龋损组织,洞深已达牙本质,需垫底、涂粘结剂(牙釉质粘结剂或牙本质粘结剂)后,用后牙复合树脂材料充填。三、操作步骤1.

依据龋坏的范围,选择大小合适的圆钻去除点隙窝沟的龋坏组织;2.清洁牙面,冲洗、干燥及隔湿;3.有牙本质暴露者,酸蚀前用氢氧化钙垫底;4.酸蚀;5.A型在he面窝沟及窝洞直接涂布封闭剂;B型用稀释的树脂材料或加有填料的封闭剂充填,固化后在he面涂一层封闭剂;C型在窝洞内涂布一层牙釉质粘结剂,用后牙复合树脂充填;

6.

术后检查第七节非创伤性修复治疗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ART)是指用手用器械清除龋坏组织,然后用具有粘接、耐磨、耐压性能较好的新型玻璃离子材料充填龋洞。=

一、适应症及操作方法

(一)适应证适用于恒牙和乳牙的中小龋洞,能允许最小的挖器进入;无牙髓暴露,无可疑牙髓炎。

(二)基本材料与器械

1.材料:玻璃离子粉、液及牙本质处理剂(10%弱聚丙稀酸)。

2.器械:口镜、镊子、探针、挖匙、牙用手斧(锄形器)、雕刻刀、调拌刀及调拌纸(或玻璃板)等。(三)操作步骤洞形准备:将牙用手斧将龋坏组织去除干净,如果龋洞开口小,可用牙用手斧扩大入口。

窝洞入口制备

(三)操作步骤2.清洁:处理剂一般为10%弱聚丙稀酸,用小棉球蘸处理剂涂布全部窝洞10秒后,冲洗,冲洗2次后隔湿、干燥,准备充填。3.混合与调拌: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类型玻璃离子的产品说明进行调拌。4.充填

材料调拌好后立即放入要充填的洞内,充填应在材料失去光泽之前进行。单面洞:

隔湿,用棉球擦干窝洞,将调拌好的玻璃离子放入备好的洞内。为避免形成气泡,最好沿洞的边缘堆放材料,用挖匙凸面推压材料。充填材料稍高于牙面,将余下材料置于邻近的点隙裂沟处。也可采用“指压技术”进行充填,即在戴手套的食指上涂少许凡士林放在材料上向窝洞内及裂沟处紧压,并先颊舌向、后近远中向轻微转动手指,使玻璃离子进入窝洞内并充填牙面所有的点隙裂沟。约30秒后从一侧移开手指,以避免将材料带出窝洞,立即用器械去除多余材料,用凡士林涂在充填材料表面。4.充填复面洞:

分为前牙复面洞和后牙复面洞。复面洞与单面洞操作基本相同,复面洞充填时应特别注意恢复正常牙形态。二、对ART的评价及发展方向

(一)ART的优点ART技术符合现代预防的基本观点,只要求最小的洞形预备,最小的牙体损伤以保存完好的牙体组织。采用手用器械不需要电源。可随身携带,操作简单易学。控制交叉感染的方法简便,手用器械容易清洁和消毒。病人容易接受。玻璃粒子中的氟离子的释放能预防和阻止龋齿,有利于牙体组织的健康。容易修补充填的不足之处。(二)影响ART推广的因素

1.充填微漏

2.玻璃粒子材料的强度

3.由于手工调拌玻璃粒子,且由于操作者、地理和气候等不同,调和的玻璃粒子可能不符合操作规程;

4.对ART技术的错误理解虽然ART容易操作,每一步都需要认真仔细地完成;

5.公众容易误认为玻璃粒子是一种临时充填材料。(三)ART的发展方向

ART技术是手用器械和粘接性材料的结合,其发展依赖于充填材料的进步。新的充填材料应在更强的粘接性、更强的耐磨性、更强的再矿化能力方面有所改进。ART技术体现一种基本原理:最少的创伤,最佳的预防。它的应用不应该只依赖于一种修复材料,而应将ART技术作为一种随着更新材料的问世,能更成功修复牙的治疗方法。再见复合树脂用于直接充填修复贴面修复光固化修复酸蚀Bonding及小棉棒磨光条咬合纸照卤素光灯40s填补树脂健康牙周

牙龈炎牙龈严重炎症轻及中度牙周炎严重牙周炎牙周炎中晚期

牙周组织牙周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

牙龈???健康的牙周组织健康的牙周组织牙龈炎牙龈上皮

口腔龈上皮不全角化上皮(牙龈表面上皮)

沟内上皮非角化复鳞(龈沟上皮)结合上皮非角化复层上皮位置?(三种情况)牙龈纤维龈牙纤维牙骨膜纤维环形纤维越隔纤维起止点?走向?牙周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牙周膜牙周膜纤维牙槽嵴纤维横纤维根尖纤维根间纤维牵引、对抗侧方固定、保护防止冠方移动维持直立牙周膜宽度0.15~0.38毫米最窄:牙根中部支点附近较宽:牙槽嵴顶、根尖孔附近牙周膜作用维持、保持运动、分化支持、传导感受牙周组织牙龈牙周膜牙骨质牙槽骨

牙周组织釉牙骨质界牙周组织牙龈牙周膜牙骨质牙槽骨

第1节牙周病的发病因素与临床表现

一、概述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牙周病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世界大多数人口中广泛流行。牙周病早期常无自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症状明显时,往往已进入晚期,有的甚至不能治疗而拔除。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发病过程细菌细胞毒素,免疫病理机制全身生理因素局部因素内分泌失调血液问题神经系统障碍服用药物糖尿病营养不良遗传因素牙齿形态医疗不当牙结石外伤化学性伤害伤害性咬合牙周疾病病因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

(一)始动因子——牙菌斑

新概念认为: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为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群体,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细菌牙周可疑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福赛类杆菌、核梭杆菌、伴放线放线杆菌、粘性放线菌奋森密螺旋体、牙螺旋体等

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一)始动因子——牙菌斑牙菌斑的分类及特点

菌斑按其附着部位,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龈上菌斑:附着在龈缘以上的临床牙冠上,包括光滑面菌斑、he面点隙裂沟菌斑、邻面菌斑和颈缘菌斑。龈上菌斑的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需氧菌和兼性菌,它们与龋病的发生、龈上牙石的形成有关;颈缘菌斑和邻面菌斑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与丝状菌,与牙龈炎关系密切。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一)始动因子——牙菌斑

龈下菌斑:

位于龈沟或牙周袋内的根面上,可分为附着性龈下菌斑和非附着性龈下菌斑。附着性龈下菌斑位于牙根面和龈下牙石表面,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及少量革兰阴性杆菌,与根面龋、根面吸收、牙周病、龈下牙石形成有关;非附着性龈下菌斑位于附着性龈下菌斑的表面,以革兰阴性厌氧菌为主,与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一)始动因子——牙菌斑菌斑与牙周病的关系

健康的牙周组织:龈上、龈下菌斑大致相似,菌斑较薄,细菌量少,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和放线菌,约15%为革兰阴性杆菌;

牙龈炎:龈下菌斑中微生物量增加,革兰阴性杆菌较多;

慢性牙周炎:龈下区附着菌斑增大,以丝状菌为主,非附着菌斑中存在大量革兰阴性杆菌;

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一)始动因子——牙菌斑菌斑与牙周病的关系

侵袭性牙周炎:非附着菌斑中有大量的革兰阴性酵解糖的细菌;

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主要为非附着菌斑,其中65%为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优势菌为伴放线放线杆菌和嗜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慢性牙周炎:非附着菌斑中与牙周炎关系密切的细菌有牙龈卟琳菌、福塞类杆菌、放线共生放线杆菌以及牙密螺旋体。

牙周病类型

可疑致病菌

慢性牙龈炎

粘放线菌内氏放线菌

妊娠期龈炎

中间普氏菌

急性坏死性龈炎

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奋森螺旋体

慢性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福赛拟杆菌

局限性侵袭性牙周炎

伴放线放线杆菌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一)始动因子——牙菌斑菌斑内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细菌直接侵入牙周组织。

代谢产物:细菌产生的氨、硫化氢、有机酸、吲哚、毒性胺等,对牙周组织的细胞有毒性作用,可导致组织损伤。

酶类:胶原酶、透明质酸酶、核酸酶、蛋白酶,可以降解牙周的结缔组织,破坏细胞间质。

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一)始动因子——牙菌斑菌斑内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细胞膜成分:很多革兰阴性菌、螺旋体等产生的内毒素、粘性多肽等作为抗原,可引发宿主的炎症和免疫反应,使牙周组织间接损伤。

细胞毒素:龈下菌斑中伴放线放线杆菌产生的白细胞毒素,二氧化碳噬纤维菌产生的抗嗜中性白细胞因子等,能抑制中性白细胞的趋化和吞噬功能,影响牙周组织的局部防御机制。没有细菌,就不发生牙周病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

(二)局部促进因素1.牙石牙石是一种沉积于牙面或修复体表面的矿化或正在矿化的菌斑及软垢。可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两种。

牙石的致病作用主要有:①菌斑细菌及其毒性产物的危害;②机械性刺激:牙石本身坚硬粗糙,可损伤龈沟上皮并降低其抗病能力,当炎症发生后又可促进炎症的发展。

龈上牙石与龈下牙石牙垢和牙石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

(二)局部促进因素2.软垢

由微生物、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唾液蛋白及少量食物碎屑混合而成。疏松地附着在牙面、修复体、牙结石和牙龈上。3.食物嵌塞在咀嚼过程中,食物被咬合压力楔入相邻两牙的牙间隙内,称为食物嵌塞。根据食物嵌塞的方式,可分为垂直型食物嵌塞和水平型食物嵌塞两种。

食物嵌塞—垂直1充填式牙尖边缘嵴高度不一致上颌第三磨牙远中牙尖悬垂食物嵌塞—垂直2牙缺失,邻牙倾斜、移位外展隙和邻间隙是围绕邻接区向四周展开的空隙,是由牙冠轴面的正常突度形成的。位于唇、颊侧者称为唇、颊外展隙;位于舌侧者称舌外展隙;位于切缘或颌面者,称为切外展隙或合外展隙。可作为食物的溢出道,在咀嚼时,有利于食物从外展隙排溢.增加机械便利,减轻牙周负担。合外展隙可因合面磨耗而减小外展隙位于邻接点之下的龈外展隙两侧为邻牙邻面,上界为邻接点,下界为牙槽骨正常情况下该间隙为龈乳突所充满,有保护牙槽骨和防止水平性食物嵌塞的作用。因邻面磨耗而变小,但如果龈乳突因炎症或增龄性退缩而出现大的邻间隙,则出现临床症状邻间隙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

(二)局部促进因素4.创伤

牙周组织的健康有赖于正常的咬合力的刺激,当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过牙周组织的承受能力时,即发生牙周组织的损伤。

创伤性合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

(二)局部促进因素5.不良修复体

邻面充填体的悬突,修复体边缘不密合,活动义齿的卡环位置不当,基托边缘过紧,正畸治疗中矫治器佩戴不当等,不但直接压迫和刺激牙龈组织,而且影响菌斑清除,可加重原有牙龈炎症或引起牙龈增生。

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

(二)局部促进因素6.错he畸形

牙的错位、扭转、过长或萌出不足等,均易造成邻面接触点位置改变或边缘高度不一致,有利于菌斑堆积,亦可造成创伤性he、食物嵌塞等。促使牙周炎发生或加重。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

(二)局部促进因素7.不良习惯吸烟

不良刷牙习惯

磨牙症

单侧咀嚼习惯

其他不良习惯:经常咬指甲、烟斗、咬瓶盖等

口呼吸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三)全身易感因素内分泌因素

雌激素可使牙龈上皮过度角化,刺激骨形成和纤维组织形成,雌激素缺乏可致龈上皮萎缩,牙槽骨疏松,牙骨质沉积减少;糖尿病也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II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牙周病的危险性比无糖尿病者高3倍。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分泌过多或不足也可使牙周病加重。

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三)全身易感因素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的作用是可增加宿主对牙周病的易感性,能影响和改变宿主对微生物的反应,并决定疾病是否进展与严重程度。一些遗传病也常伴有牙周破坏,如周期性白细胞减少症、粒性白细胞减少症、唐氏综合征、掌跖角化牙周综合征等。

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三)全身易感因素营养因素和代谢障碍

蛋白质缺乏可引起牙龈、牙周结缔组织变性、牙槽骨疏松;维生素C缺乏,结缔组织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可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严重时发生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钙、磷代谢,使牙槽骨吸收或结构变疏松。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三)全身易感因素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炎症介质与牙周病:

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在炎症反应过程中产生一些炎症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胶原酶、溶酶体酶、前列腺素等,这些物质一方面杀伤、消化病原菌,同时也可导致牙周组织破坏。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三)全身易感因素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

体液免疫与牙周病:

牙周病患者外周血中的B淋巴细胞分化、增殖为浆细胞并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反应通过免疫复合物的补体激活作用,协助清除牙周组织中的细菌产物。在补体激活时可引起牙周组织的损伤,因此体液反应在组织内能引起潜在的不良后果。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三)全身易感因素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

细胞免疫与牙周病:细胞免疫的目的是杀伤病原物质,但是,淋巴因子的作用无选择性,在破坏病原菌的同时也损伤了牙周组织,其破坏严重程度取决于菌斑存在时间的长短。细菌细胞毒素,免疫病理机制全身生理因素局部因素内分泌失调血液问题神经系统障碍服用药物糖尿病营养不良遗传因素牙齿形态医疗不当牙结石外伤化学性伤害伤害性咬合牙周疾病病因三、主要临床表现

牙龈出血及炎症早期病变局限在游离龈和龈乳头,充血及炎症使牙龈呈鲜红或暗红色,松软易出血。三、主要临床表现

牙周袋形成

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牙龈炎时,由于牙龈肿胀或增生使龈缘增高,结合上皮位置正常,此时称假性牙周袋或龈袋。牙周炎时,结合上皮因炎症破坏或刺激向根方增生,使龈沟底移向根方而形成牙周袋,此为真性牙周袋。

三、主要临床表现

(三)牙槽骨的吸收

吸收方式主要有水平型吸收;垂直型吸收;凹坑状吸收等,其中最常见的为水平型吸收。骨吸收的程度,一般按吸收区占牙根长度的比例来描述,如吸收为根长的1/3、1/2、2/3等。

牙槽骨吸收的程度与炎症持续的时间和严重程度有关。

三、主要临床表现(四)牙松动和移位

牙周炎时牙槽骨吸收,牙周组织支持功能受到影响,牙齿发生松动、移位。牙齿松动与牙周组织破坏程度和牙根数目及形态有关,在同样病变下多根牙比单根牙稳固;根分叉角度大者较稳固。牙齿移位好发于前牙,一般向he力方向移位较常见,常伴有牙齿扭转。

第2节牙周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在牙周组织受到损害之前防止致病因素的侵袭,或致病因素已侵袭到牙周组织,但尚未引起牙周病损之前将其去除。二级预防的对象是已有牙周病变的患者。三级预防的对象是晚期牙周炎患者。第2节牙周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是指在牙周组织受到损害之前防止致病因素的侵袭,或致病因素已侵袭到牙周组织,但尚未引起牙周病损之前立即将其去除。一级预防主要是对大众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指导,培养自我保健意识,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最终达到清除菌斑和其他有害刺激因子的目的,同时提高宿主的抗病能力。第2节牙周病的三级预防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它是在牙周疾病初期采取的预防措施,旨在减轻已发生牙周病的严重程度,控制其发展。

第2节牙周病的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的对象是晚期牙周炎患者,即牙周组织病变已发展到较严重的程度,需作深袋刮治术、龈切除术或翻瓣术等复杂牙周治疗以预防继发病或后遗症者,称为三级预防。

第2节牙周病的三级预防社区牙周保健社区牙周保健包括4级水平和基本急诊保健。(一)基本急诊保健所有社区都需要急诊服务。原则上,一般口腔与医疗急诊保健机构也可提供牙周急诊保健。急诊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常用的措施是龈下刮治、切开引流、药物治疗与拔牙,一般可根据社区服务条件,提供治疗选择。第2节牙周病的三级预防社区牙周保健(二)一级水平(CL1)

社区一级水平是开展以增强牙周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信息为目的的社区教育项目。包括促进自我评估与自我保健。自我保健应该建立在个人能对自己的口腔状态作出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如牙龈出血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口腔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们了解牙周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意识到口腔保健应成为常规保健的一部分。第2节牙周病的三级预防社区牙周保健(三)二级水平(CL2)

社区二级水平是帮助自我保健,即帮助个人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用机械方法(刷牙)和化学方法(含洗必泰牙膏等)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第2节牙周病的三级预防社区牙周保健(四)三级水平(CL3)

社区三级水平包括一、二级水平,加监督、筛选与治疗。监督:建立和采用监督体制,监测健康与疾病的趋势,为WHO口腔保健6大基本目标之一。筛选:确定需进一步检查和专业干预的个人与特殊人群,牙周筛选方法用社区牙周指数(CPITN)定期检查。治疗:去除龈下菌斑与牙结石,是进一步治疗的基础。第2节牙周病的三级预防社区牙周保健(五)四级水平(CL4)

社区四级水平是复杂牙周保健,包括一、二、三级加复杂牙周治疗。复杂治疗的指征是牙周袋已深达6mm或6mm以上的牙周病变,治疗包括根面平整在内的各种牙周手术。第3节菌斑控制一、菌斑显示

常用菌斑显示剂来显色,运用菌斑显示剂的目的在于:

(1)作为显示牙面不洁状态的手段;

(2)作为检查、评价牙面清洁程度的手段;(3)作为确定残留菌斑、提高口腔清洁技术的手段。第3节菌斑控制

二、菌斑控制的临床评估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是0‘Leary菌斑控制记录卡记录方法:包括所有的牙,记录4个牙面。凡显示有菌斑存在的牙面,可在记录卡中相应部位的格内用“一”表示;凡未萌出或缺失的牙,用“X”表示第3节菌斑控制

三、机械性措施目前认为,机械性去除菌斑的效果最为确切。常用的方法有:刷牙、牙线、牙签、牙间刷等。第3节菌斑控制

四、药物方法应用有效的化学药物来抑制菌斑的形成或杀灭菌斑中的细菌。它只能用于辅助性措施,只有在机械性清除菌斑和牙石的基础上,再辅以化学药物方法,才能较彻底的控制菌斑。第4节控制相关局部因素

一、改善食物嵌塞二、纠正不良习惯三、预防、矫治错he畸形第4节控制相关局部因素四、咬合调整第4节控制相关局部因素五、修复缺失牙六、正畸矫治七、松牙固定术八、牙周洁治术八、牙周洁治术

牙周洁治术是用器械除去龈上龈下牙石、菌斑、软垢,并磨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再沉积。牙周洁治术是各型牙周炎最基本的治疗方法;通过彻底清除菌斑、牙石,可使绝大多数的单纯性龈炎治愈;同时也是各种牙周病的复杂治疗、以及口内其他手术的术前准备。八牙周洁治术

龈上洁治术洁治器械分为手用洁治器及超声洁治器。洁治后必须用磨光器将牙面打磨光滑,以延迟菌斑的再粘附。第5节提高宿主抵抗力

积极治疗和控制与牙周病发生有关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内分泌紊乱、营养代谢性疾病、血液病及遗传性疾病。合理的营养可促进牙周结缔组织的代谢和修复能力,营养不平衡可降低牙周组织对炎症与最终破坏的抵抗力。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

医疗实践中的感染问题已是当前医学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感染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扩散,患者、医务人员都有可能在医院被感染。口腔诊疗过程是感染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来改善控制。第1节口腔医源性感染及传播

一、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一)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耐热的病毒,在95℃时5分钟能将其杀死。该病毒能耐受一般浓度的消毒剂,以血液传播途径为主。HBV是导致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吸毒者、同性恋者、经常接受血及血制品者、医务人员等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乙肝病毒通常由病人传播给口腔科医生,而由口腔科医生传播给病人的机会较少。

一、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

(二)HIV感染与艾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