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doc_第1页
近五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doc_第2页
近五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doc_第3页
近五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doc_第4页
近五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五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 xx年以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民增收最现实、最直接的重要举措全力推进。突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关注民生、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遵照“富民种枣”、“农业稳县”的基本方针战略,进一步推进枣、棉、草、畜四大产业发展,激发了全县农牧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内在动力。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作用突出,使农业与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现,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近五年*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一)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xx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129.4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xx年增长63.91%,年均实际增长13.15%,呈现稳定趋快增长态势。其中:农业产值34566.03万元,年均实际增长13.9%;林业产值1044.1万元,年均实际下降2.45%;畜牧业产值12852.75万元,年均实际增长11.88%;渔业产值154.6万元,年均实际增长15.96%;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451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xx年增长76.38%,年均实际增长15.24%。(二)耕地资源进一步扩大。xx年耕地总资源达150247亩,xx年耕地总资源达192538亩,年均递增6.4%。xx年人均耕地面积为2.65亩,xx年人均耕地面积为3.24亩,年均增长5.15%。(三)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五年来,*县按照自治区,自治州“稳粮增收调结构”的总体思路,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加大优质作物、特色产品、高效作物的种植面积,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xx年总播面积达21.51万亩,xx年总播面积为18.25万亩,年均递增4.19%;(1)粮食安全生产稳中趋降。我县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优化了种植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努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品种、改善品质,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种子、植保和粮食丰产科技等工程。xx年总播面积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4.93万亩,xx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6.53万亩,年均递减6.7%;xx年粮食产量达16684吨,xx年粮食产量为22336吨,年均递减7.03%;(2)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攀升。由于棉花等经济作物产量的市场价格上涨,农民种棉的积极性高,所以棉花等经济作物面积逐年增长。xx年经济作物面积为14.67万亩,xx年经济作物面积为10.03万亩,年均递增9.97%;(3)草业种植发展迅速。且末县坚持“立草为业,草业先行”的方针,大力发展草业。xx年其他作物面积为1.92万亩,xx年其他作物面积为0.7万亩,年均递增28.69%。棉花面积进一步扩大,产业带基本形成。xx年,我县棉花播种面积达14.09万亩,产量达18114吨;xx年我县棉花面为9.42万亩,总产量为11851吨;棉花面积年均递增10.59%,棉花产量年均递增11.19%。(四)以红枣为主特色林果业发展顺利。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瞄准市场,大念林业经,进一步扩大了林地面积,以林业生产为主的农业生态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五年以来,且末县超常规发展以红枣为主的林果业。根据本县地缘优势,并有效利用充分的光热和水土资源,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大力发展红枣产业,致力把红枣产业做大、做强、做优。xx年红枣面积达6.1万亩,比xx年增长41.86%,年均递增9.14%。xx年红枣产量达3060吨,比xx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2.03倍。(五)特色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五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自治区有关通知的精神,努力克服禽流感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推进优势品种规模养殖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坚持草畜并举、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示范引导、适当扶持”的方针,把发展畜牧业列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对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了畜牧业的良性发展。xx年生产肉类总产量达7403吨,比xx年增长19.4%,年均递增4.5%;禽蛋产量达380吨,比xx年增长52%,年均增长11%;奶类产量达2110吨,比xx年增长39.1%,年均增长8.6%。(六)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提速。据农经统计资料显示,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34783万元,较xx年的21273万元,增长63.51%,年均递增13.1%。xx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702元,较xx年的3092元,增长52.1%,年均递增11.04%。在这5年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不稳定增长阶段。xx年至xx年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xx年的3092元增加到xx年的3392元,增长9.7%;xx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814元,较xx年的3392元,增长12.4%;xx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199元,较xx年的3814元,增长10.1%;xx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702元,较xx年的4199元,增长11.98%。(七)农业生产投入同步增长。五年来,政府出台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后,农牧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进一步加大。xx年农业中间消耗21647.74万元,较xx年的12524万元增长72.85%,年均递增14.7%。其中:xx年种植业投入14467.65万元,比xx年增长64.7%,年均递增13.3%。其中:用种量1070.8万元,比xx年增长42.9%,年均递增9.3%;农用肥料5961.86万元,比xx年增长73.4%,年均递增14.8%;农用塑料薄膜828.8万元,比xx年增长2.3倍,年均递增23.3%;生产服务支出2257.3万元,比xx年增长8.3%,年均递增2%。xx年林业生产投入为544.18万元,比xx年增长15.62%,年均递增3.7%;牧业生产投入为4511.83万元,比xx年增长99.6%,年均递增18.85%;渔业生产投入为63.38万元,比xx年增长86.5%,年均递增16.86%;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投入为2060.7万元,比xx年增长2.1倍,年均递增20.6%;(八)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五年来,我县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提升了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加大了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机具的开发与应用。xx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1万千瓦,比xx年增长60.5%,年均递增12.5%;拥有农用大中型拖拉机960台,比xx年增长2.1倍,年均递增20.7%;小型拖拉机2091台,比xx年增长52.6%,年均递增11.15%。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五年来,且末县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业和农村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难:(一)农业市场主体有待进一步壮大。我县农业市场主体的培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普遍规模小、竞争力弱。加大引导和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促进农民尽快改变“逢贵撵、逢贱懒”的陈旧观念,掌握市场变化规律,增加适应市场的能力,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农业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县“五带四系”的生产体系已基本形成,但相关配套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装备产业体系、农业信息产业体系有待完善。(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影响农业生产发展。为此,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完善农业生产条件。狠抓农田水利、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力推广节水农业,确保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的防控体系建设;涉农部门要认真分析各类农产品的产销形势,做好农产品的销售,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效率,有组织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扩宽就业、外出务工和劳务输出渠道,使农牧民收入实现多元化。(五)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着力解决农村的公路、饮用水、用电、文化设施等农民迫切希望解决的生产生活问题。 xx年以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民增收最现实、最直接的重要举措全力推进。突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关注民生、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遵照“富民种枣”、“农业稳县”的基本方针战略,进一步推进枣、棉、草、畜四大产业发展,激发了全县农牧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内在动力。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作用突出,使农业与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现,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近五年*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一)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xx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129.4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xx年增长63.91%,年均实际增长13.15%,呈现稳定趋快增长态势。其中:农业产值34566.03万元,年均实际增长13.9%;林业产值1044.1万元,年均实际下降2.45%;畜牧业产值12852.75万元,年均实际增长11.88%;渔业产值154.6万元,年均实际增长15.96%;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451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xx年增长76.38%,年均实际增长15.24%。(二)耕地资源进一步扩大。xx年耕地总资源达150247亩,xx年耕地总资源达192538亩,年均递增6.4%。xx年人均耕地面积为2.65亩,xx年人均耕地面积为3.24亩,年均增长5.15%。(三)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五年来,*县按照自治区,自治州“稳粮增收调结构”的总体思路,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加大优质作物、特色产品、高效作物的种植面积,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xx年总播面积达21.51万亩,xx年总播面积为18.25万亩,年均递增4.19%;(1)粮食安全生产稳中趋降。我县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优化了种植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努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品种、改善品质,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种子、植保和粮食丰产科技等工程。xx年总播面积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4.93万亩,xx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6.53万亩,年均递减6.7%;xx年粮食产量达16684吨,xx年粮食产量为22336吨,年均递减7.03%;(2)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攀升。由于棉花等经济作物产量的市场价格上涨,农民种棉的积极性高,所以棉花等经济作物面积逐年增长。xx年经济作物面积为14.67万亩,xx年经济作物面积为10.03万亩,年均递增9.97%;(3)草业种植发展迅速。且末县坚持“立草为业,草业先行”的方针,大力发展草业。xx年其他作物面积为1.92万亩,xx年其他作物面积为0.7万亩,年均递增28.69%。棉花面积进一步扩大,产业带基本形成。xx年,我县棉花播种面积达14.09万亩,产量达18114吨;xx年我县棉花面为9.42万亩,总产量为11851吨;棉花面积年均递增10.59%,棉花产量年均递增11.19%。(四)以红枣为主特色林果业发展顺利。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瞄准市场,大念林业经,进一步扩大了林地面积,以林业生产为主的农业生态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五年以来,且末县超常规发展以红枣为主的林果业。根据本县地缘优势,并有效利用充分的光热和水土资源,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大力发展红枣产业,致力把红枣产业做大、做强、做优。xx年红枣面积达6.1万亩,比xx年增长41.86%,年均递增9.14%。xx年红枣产量达3060吨,比xx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2.03倍。(五)特色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五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自治区有关通知的精神,努力克服禽流感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推进优势品种规模养殖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坚持草畜并举、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示范引导、适当扶持”的方针,把发展畜牧业列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对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了畜牧业的良性发展。xx年生产肉类总产量达7403吨,比xx年增长19.4%,年均递增4.5%;禽蛋产量达380吨,比xx年增长52%,年均增长11%;奶类产量达2110吨,比xx年增长39.1%,年均增长8.6%。(六)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提速。据农经统计资料显示,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34783万元,较xx年的21273万元,增长63.51%,年均递增13.1%。xx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702元,较xx年的3092元,增长52.1%,年均递增11.04%。在这5年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不稳定增长阶段。xx年至xx年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xx年的3092元增加到xx年的3392元,增长9.7%;xx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814元,较xx年的3392元,增长12.4%;xx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199元,较xx年的3814元,增长10.1%;xx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702元,较xx年的4199元,增长11.98%。(七)农业生产投入同步增长。五年来,政府出台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后,农牧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进一步加大。xx年农业中间消耗21647.74万元,较xx年的12524万元增长72.85%,年均递增14.7%。其中:xx年种植业投入14467.65万元,比xx年增长64.7%,年均递增13.3%。其中:用种量1070.8万元,比xx年增长42.9%,年均递增9.3%;农用肥料5961.86万元,比xx年增长73.4%,年均递增14.8%;农用塑料薄膜828.8万元,比xx年增长2.3倍,年均递增23.3%;生产服务支出2257.3万元,比xx年增长8.3%,年均递增2%。xx年林业生产投入为544.18万元,比xx年增长15.62%,年均递增3.7%;牧业生产投入为4511.83万元,比xx年增长99.6%,年均递增18.85%;渔业生产投入为63.38万元,比xx年增长86.5%,年均递增16.86%;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投入为2060.7万元,比xx年增长2.1倍,年均递增20.6%;(八)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五年来,我县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提升了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加大了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机具的开发与应用。xx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1万千瓦,比xx年增长60.5%,年均递增12.5%;拥有农用大中型拖拉机960台,比xx年增长2.1倍,年均递增20.7%;小型拖拉机2091台,比xx年增长52.6%,年均递增11.15%。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