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ppt_第1页
现代生物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ppt_第2页
现代生物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ppt_第3页
现代生物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ppt_第4页
现代生物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现代生物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周浓副教授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抗生素 氨基酸 核苷酸 维生素等 基因工程药物 疫苗及抗体产品 传统生物制药 现代生物制药 传统生物制药工业的特点 产量与发酵规模大出口比重大示范效应明显 产业规模大 2007年我国抗生素原料销售收入350多亿元 我国抗生素原料药产能 产量居世界首位产能过万吨产品 青霉素 头孢菌素 红霉素中国已经成为氨基酸生产和消费大国 年消费量约140万t左右维生素现已成为国际医药与保健品市场的主要大宗产品之一 每年维生素市值已达25亿美元 我国年产能力约20万t 大容积发酵罐 传统育种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比较 传统的育种方法 要用经典的方法育种盲目性高不能组合不同菌株的优良性状 现代生物技术 基因重组改造菌种提高产品产量改造传统的发酵生产工艺 节约能源和原料 降低污染 诱变育种 采用诱变因子促使微生物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从而导致其性能改善到菌种优化方法物理诱变因子紫外线 射线化学诱变剂化学因子如碱基类似物 5 氟尿嘧啶 烷化剂等 突变是随机过程 筛选过程大 不能增加拷贝数 现代生物技术 理性化育种 建立在微生物生理代谢理论和抗生素合成机理基础上 有目的调节产生菌生理代谢 调节生物合成途径或改造其生物合成基因结构到育种 链霉菌为主到次级代谢产物产生菌到基因克隆表达宿主系统日益完善 新观点 系统代谢工程改造菌种 ParkJH etal CurrentOpinioninBiotechnology 2008 19 454 460 SystemMetabolicEngineering 大量引进国外高产菌株 我国至今用于大规摸工业生产的生产菌株 如青霉素 红霉素 头C 各种氨基酸 阿维霉素 泰乐霉素 黄霉素以及高表达水平的基因工程产品等几乎都是从国外高价引进 因此 从根本意义上来说 我国的传统生物制药工业和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缺乏竞争力 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工业 抗生素提高产量和改善组分产生新的杂合抗生素 OlanoCetal MetabolicEngineering2008 10 281 292 红霉素全基因组序列 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工业 氨基酸获得高产菌种缬氨酸组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 缬氨酸高产菌种代谢工程改造 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工业 维生素 获得高产菌种简化生产工艺 维生素C我国发明了维生素C两步发酵法 使中国维生素C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维生素C产量5万吨以上 占全球产量的40 背景 20世纪70年代 重组DNA技术兴起应用于医药蛋白多肽方面 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80年代 重组DNA技术应用于结构比较复杂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 链霉菌 目前 抗生素生物合成酶基因的分离 质粒的选择 基因重组于转移和宿主表达 已克隆的抗生素合成基因有23种之多 基因工程在抗生素生产中的应用 第一节重组DNA技术在抗生素生产中的应用 重组DNA技术是指将一种生物体 供体 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 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 受体 内 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稳定遗传并表达出新产物或新性状的DNA体外操作程序 也称为分子克隆技术 因此 供体 受体 载体是重组DNA技术的三大基本元件 抗生素生物合成并非单一基因的直接产物 而是由初级代谢产物经过一系列酶催化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 其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 多因素调节的过程传统的提高微生物产生抗生素能力的方法主要是用诱变剂 如紫外线 化学诱变剂等 处理微生物 获得生产能力较高的突变株 80年代 人们开始将DNA重组技术应用于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上 通过生物合成酶基因的分离 质粒的选择 基因重组与转移 宿主表达等方面 传统发酵法的弊端 采用经典方法育种 盲目性高 无法集合不同菌株的优良性状 基因重组技术的优点 可以定向改造菌种 且能集多个菌株的多种优良性状于同一菌株 达到简化工艺 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目的 一 克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方法 1 抗生素 链霉素 生物合成基因的结构特点 链霉菌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组的一个典型特性是G C碱基组成 G C 高达70 以上 且三联体密码子中第3个碱基G C比例极高 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大多处于一个基因族中 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除定位在染色体上外 有的定位于质粒上 2 克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方法 1 阻断变株法2 突变克隆法3 直接克隆法4 克隆抗生素抗性基因法5 寡核苷酸探针法6 同源基因杂交法7 在标准宿主系统中克隆检测单基因产物 1 阻断变株法 阻断变株法通过一系列阻断变株的互补结果来确定被克隆的DNA片断的性质方法与步骤野生型突变型筛选表型恢复型分析基因总DNA基因库 TetracenomycinC tamC TetracenomycinC 丁省霉素 是一个有淡青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分离tamC 的突变株并分析阻断性质野生型总DNABamH1消化连接到pIJ702 分离tamC 克隆其基因 2 突变克隆法 3 直接克隆法 直接克隆法直接克隆整套的生物合成基因 适合于基因簇相对较小 30kb 的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 局限 大片段基因簇的稳定性 原始株的重要的调控因素 头霉素C基因的克隆 根据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和抗性基因是连锁的 表达上也是协同的 而且抗性基因比较小 1 2kb 容易检测和克隆 局限 有些抗生素不与合成基因连锁 并且可能抗性不止一个 所以分析比较复杂 4 克隆抗生素抗性基因法 红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克隆 5 寡核苷酸探针法 事实基础链霉菌基因对密码子的利用有明显的不随机性 即DNA中G C的比例为70 以上 密码子第三位有90 以上为G或C原理分离抗生素生物合成酶后 获得这些酶的氨基酸序列 根据氨基酸序列推倒出较低程度简并性的基因序列 人工合成寡核苷酸探针 从基因文库中就可克隆生物合成基因 6 同源基因杂交法 原理利用一种已克隆的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片段为探针 探测相关抗生素同源基因 最后分离及克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由于基因保守序列的同源性 利用同源基因杂交法克隆化学结构类似的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是比较快速准确的方法 7 在标准宿主系统中克隆检测单基因产物 鸟枪克隆法把抗生素产生菌的DNA克隆到最常用的宿主 变青链霉菌中 通过检测宿主中的个别基因产物 筛选克隆 从而分离基因 利用鸟枪克隆法 把抗生素产生菌DNA克隆到最常用的宿主 变青链霉菌中 通过检测宿主菌中个别基因产物 筛选克隆 从而分离到相应的基因 抗生素基因簇的组成 PABA合成酶基因 pab的克隆 受体菌 克隆抗生素所用的方法 二 几种典型的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结构 红霉素 参与红霉素生物合成的基因长度为60kb 整个基因由23个ORF openreadingframe 组成 中心部分约为35kb 称为eryA 由3个ORF eryA eryA eryA 组成 主要参与内酯环的合成 eryF编码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 使6位原子羟基化 eryB 与 eryC 是两组基因 分别与红霉素的形成和红霉内酯的3 O 红霉糖苷化有关 及与红霉糖胺的形成或3 O 红霉糖苷化有关 eryK编码C 12羟基化酶 AT acyltransferaseACP acylcarrierproteinKS ketosynthaseKR ketoreductaseDH dehydrtaseER enoylreductaseTE thioesteras 脱氧红霉内酯B 脱氧红霉内酯B的生物合成 ORF1 ORF2 ORF3 青霉素 pcbC基因编码异青霉素N合成酶 通过 反向遗传学 方法克隆IPNS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 根据已知的氨基酸序列 以合成的寡核苷酸为探针 通过杂交来识别含有相关DNA序列的克隆体 经DNA序列分析发现了一个可读框 并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这种重组大肠杆菌可产生IPNS 故证实已克隆到了pcbC基因 按硫代模板机制进行 ACV合酶合成 氨基己二酸 半胱氨酸 D 缬氨酸三肽 由IPN合酶催化形成异青霉素N ACV合酶 异青霉素N IPN合酶 氨基己二酸 半胱氨酸 D 缬氨酸三肽 异青霉素的生物合成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生物合成 三 提高抗生素产量的方法 经典方法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进行诱变育种得到高产菌株 基因工程方法定向改造基因提高基因的表达水平改造菌种生产能力 提高抗生素产量 在工业上改良微生物工业菌种 提高抗生素产量主要依赖物理化学手段进行诱变育种 但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有目的地定向改造基因 提高基因表达 以及改造菌种生产能力具有极大发展潜力 原理 在克隆菌株中 增加某一与产量有关的基因 限速阶段的基因或正调节基因 剂量 使产量提高 方法1 将产生菌基因随机克隆至原株直接筛选高产菌株 抗生素合成途径中的某个阶段可能是整个合成中的限速阶段 识别位于合成途径中的 限速瓶颈 并设法倒入能提高这个阶段酶系的基因拷贝数 就有可能增加最终抗生素的产量 故增加生物合成中限速阶段酶基因剂量有可能提高抗生素产量 抗生素合成途径中的代谢支路的关键基因消除 提高红霉素合成流量 方法2 增加和敲除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 增加生物合成限速酶系编码基因的拷贝数 Methylmalonyl CoA mmCoA metabolitenodeinerythromycinbiosynthesis 开源 强化红霉素合成甲基丙二酰CoA代谢节点 拷贝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 MCM 操纵子 红霉素产量增加50 ReevesAR etal MetabolicEngineering 2007 9 293 303 节流 克拉维酸合成中3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编码基因敲除 LiRFetal MetabolicEngineering 2006 8 240 252 依据在许多链霉菌中 调节基因嵌在控制抗生素产生的基因簇中正调节基因对结构基因进行正向调节负调节基因对结构基因进行负向调节将额外的正调节基因引入野生型菌株中 使获得高产产物的最简单的方法增加正性调节基因或降低负性调节基因也是增加抗生素产量的方法 方法3 通过调节基因的作用 红霉素合成调节基因bldD的发现 ChngC etal PNAS 2008 105 11346 11351 美伐他汀合成调节基因mlcR的强化表达 降血脂药物 ApplMicrobiolBiotechnol 2009 83 697 704 事实依据1 抗生素的生产水平是由抗生素生物合成酶和对自身抗性的酶所共同决定的2 抗性基因经常和生物合成基因连锁 是激活生物合成基因基因转录的必需成分3 抗性基因必需先转录 建立抗性后 生物合成基因的转录才能进行所以可以通过提高菌种自身的抗性水平来改良菌种 提高抗生素产量 方法4 增加抗性基因 链霉素抗性筛选法在选育博来霉素A2组分高产菌株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7 38 5 344 346 四 改善抗生素组分 例 阿维菌素选育只能生产B2a的菌株是十分有意义的 基因工程在抗生素生产中的应用 多组分 生理活性上 相差大 应用基因工程方法 可以定向的改造抗生素产生菌 获得只产生有效组分的菌种 红霉素基因工程技术现状 次级代谢产物的复杂代谢调控机制分子改造局限于模式生物 缺乏工业生产菌株的应用 国内外没有报道 红霉素生物合成途径 7264个基因 多基因簇 原生产菌株HPLC组分图 红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复杂性 1丙酸 6甲基丙二酸 PKS eryA 6 脱氧红霉内酯 6 dEB eryF C 羟化酶 红霉内酯 EB L mycarose糖基转移酶 eryB 3 L mycarose红霉内酯MEB 红霉素D ErD 红霉素C ErC eryG 红霉素A ErA 甲基化酶 eryG 红霉素B ErB C 12羟化酶 eryK 红霉素F ErF 红霉素E ErE 甲基化酶 围绕红霉素菌种改造的工作 研究内容 调节羟化酶 eryK 和甲基化酶 eryG 表达 优化红霉素D转化为红霉素A两条代谢途径的通量分布 几种基因操作后获得的不同突变株情况汇总 ChenYetal ApplEnviron Microbiol 2008 6 1820 1828 基因工程菌发酵 基因工程菌红霉素组分跟踪 50L发酵罐发酵批次数据 基因工程菌多参数相关分析 现生产菌种67421621232 五 改进抗生素生产工艺 氧 将血红蛋白基因克隆到放线菌中 促进有氧代谢 菌体生长和抗生素合成 传统方法 对发酵罐进行改造 成本高 利用率小 基因工程在抗生素生产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方法 引入血红蛋白基因到产生菌中 在细胞中表达血红蛋白 从提高细胞自身代谢功能解决溶氧供求矛盾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 VitreoscillahemolobinVHb 对氧的亲和力提高 临界氧下降 DO OUR CLC VHB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产黄青霉中的克隆与表达 产黄青霉生物量提高9 76 青霉素产量提高了9 68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6 7 400 402 六 产生杂合抗生素 组合生物合成 利用生物合成酶基因的底物宽容性及其相互作用进行生物合成酶基因的重组 组合 互补 替换等操作 以产生新结构化合物 与原有化合物相比 这些新化合物的结构改变可以发生在母核上 也可以发生在母核的修饰上 用途 为功能化合物包括新药的筛选提供人工 天然产物 库 定向改造已有功能化合物提供了绿色途径 1 基因重组 2 酶基因突变 3 引入酶基因 4 酶催化形成新产物 组合生物合成操作策略 红霉素的组合生物合成 红霉素组合生物合成 新化合物 BasnetDB etal J Biotechnol 2008 135 92 96 必特螺旋霉素简介 利用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将碳霉素产生菌的4 异戊酰转移酶基因 carE 克隆到螺旋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spiramyceticusF21中而获得的基因工程杂合抗生素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抗生素 目前已作为一类新药进入二期临床药效学 表明必特螺旋霉素的抗菌活性及治疗效果优于乙酰螺旋霉素 麦迪霉素和红霉素 必特螺旋霉素结构 R HCOCH3COCH2CH3R COCH2CH CH3 2COCH2CH2CH3COCH2CH3COCH2CH3COCH3 第二节基因工程技术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靶酶 受体 Y Y 第三节细胞工程在传统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抗生素类药物总结一 定义 瓦克斯曼于1942年首先给抗生素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抗生素是一个低分子量的微生物代谢产物 在低浓度时 低于1mg mL 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 81 抗生素 半合成抗生素 次级代谢产物 抗感染药物 抗菌药物 化学治疗药 化疗药 化疗提出者 保罗 恩利希 德国 1911 走出 化疗就是肿瘤化疗 的误区 如果说 原子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杀伤力量最强的武器 那么 青霉素就是从这个战场拯救生命最多的药物 难怪有人把原子弹 雷达和青霉素并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三大科学发明 1942年美国制药公司对青霉素进行批量生产 1944年用于二战盟军 青霉素终于在1943年问世 86 S A SelmanAbrahamWaksman 1888 1973 乌克兰裔美国生物化学家土壤微生物学家1952年获得诺贝尔奖瓦克斯曼抛弃了传统的靠碰巧来分离抗生素的方法 开始通过筛选成千上万的微生物来有意识 有目的地寻找抗生素 瓦克斯曼被称为抗生素之父 瓦克斯曼 S A 87 抗生素类药物研制的历史 青霉素G1929 1958年batchelor分离6 APA 半合成青霉素 头孢菌素C1961年 链霉素 1944 氯霉素 1947 红霉素 1952 万古霉素 1956 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 1948 1950 1952 半合成四环素类 半合成红霉素类 利福霉素 1958 卡那霉素 1958 庆大霉素 1963 利福平 氨基糖苷类 内酰胺类 氯霉素全合成 1949 88 1961年AbraHAM分离7 ACA 半合成头孢菌素 多粘菌素B 1947 新霉素 1948 林可霉素 1962 二 产生菌 目前已知的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主要来源于 放线菌来源 其中近半数为放线菌所产生 其中主要是链霉菌属 如链霉素 金霉素 红霉素 创新霉素 争光霉素和春雷霉素等 细菌来源 细菌所产生的有杆菌肽 短杆菌肽 多粘菌素等 真菌来源 青霉菌和黑曲霉菌 真菌所产生的有青霉素 灰质霉素等 89 三 生物合成 以生物合成途径为基础 抗生素可划分为 1 一级代谢的同系物 氨基酸 核苷酸 辅酶等同系物 这些小分子 生物合成的方式和结构上与一级代谢相似 2 由聚合作用产生的抗生素 90 2 由聚合作用产生的抗生素 1 多肽类抗生素及其衍生物 是由一些氨基酸聚合形成多肽链 再进一步进行改造 2 由乙酸和丙酸单位衍生的抗生素 包括很广泛的不同化学结构 但均由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反应衍生而来 3 萜类抗生素是从异戊二烯合成衍生的 此类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 仅有少数是由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