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PPT课件.ppt_第1页
六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PPT课件.ppt_第2页
六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PPT课件.ppt_第3页
六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PPT课件.ppt_第4页
六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 同源蛋白质的物种差异与生物进化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种属差异十分明显 但相同部分氨基酸对蛋白质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根据蛋白质结构上的差异 可以断定它们在亲缘关系上的远近 1 同源蛋白质不同生物体中行使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蛋白质 序列同源 sequencehomology 不变残基 invariantresidue 可变残基 variableresidue 1 细胞色素c cytochromec 2 细胞色素c的进化真核生物细胞色素c有100个左右氨基酸残基 其中有28个位置的氨基酸是不变的 其中17位和14位上的Cys和70 80位的氨基酸是不变的 2 3 细胞色素c的进化树 4 同源蛋白质的起源共同性 肌红蛋白153AA 珠蛋白141AA 珠蛋白146AA 同源序列38 同源序列64 5 丝氨酸蛋白酶类 胰蛋白酶 胰凝乳蛋白酶 弹性蛋白酶以及血液凝固和溶解系统的酶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类 具有类似的活性中心 序列同源性高 生理功能异化 6 二 氨基酸序列的局部断裂与蛋白质的激活 蛋白质一级结构中也有一些特定的序列能阻碍蛋白质表现出生物功能 只有将其切除后才能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 胰岛素原胰岛素蛋白酶原蛋白酶血纤维蛋白原血纤维蛋白 7 胰岛素和它的前体 8 9 凝血系统 10 主要凝血因子因子I 纤维蛋白原因子II 凝血素因子III 凝血酶原酶因子IV 钙 Ca2 因子因子V 促凝血球蛋白原 易变因子因子VII 转变加速因子前体 促凝血酶原激酶原 辅助促凝血酶原激酶因子VIII 抗血友病球蛋白A AHGA 抗血友病因子A AHFA 血小板辅助因子I 血友病因子VIII或A 11 因子IX 抗血友病球蛋白B AHGB 抗血友病因子B AHFB 血友病因子IX或B因子X STUART PROWER F 自体凝血酶原C因子XI ROSENTHAL因子 抗血友病球蛋白C因子XII HAGEMAN因子 表面因子因子XIII 血纤维稳定因子辅助凝血因子FITZGERALD因子FLETCHER因子 激肽释放酶原 von Willebrand 因子 12 Arg274 Thr275 凝血酶原激酶 Arg323 Ile324 专业位点 Arg Gly 13 血纤蛋白原 血纤蛋白 凝血酶切点 血纤肽A 18AA血纤肽B 20AA 血纤蛋白原为糖蛋白 分子量340kD 由6条多肽链组成 29对二硫键交联成网状分子 N端 C端 多净负电荷 14 血纤蛋白分子长46nm 血纤蛋白凝块重复周期为23nm 15 转谷氨酰胺酶催化 16 溶血系统 纤溶酶原 单链糖蛋白 92kD 790AA 纤溶酶原激活剂 PA t PA和u PA 17 18 三 氨基酸序列的局部变异 19 1954年指纹图谱 fingerprint HbA adulthemoglobin HbS sickle cellhemoglobin 20 21 HbA 链 Val His Leu Thr Pro Glu Glu Lys HbS 链 Val His Leu Thr Pro Val Glu Lys 22 23 Val取代Glu O2 O2 24 25 26 镰刀状细胞Hb的治疗性矫正 研究发现在体外用氰酸钾 KCNO 处理镰刀状贫血病患者的红细胞 可以防止它在脱氧状态下形成镰刀状 这种细胞生存时间比处理前要长 输氧能力也有好转 HbS分子的一个氨基用KCNO修饰后就能抑制红细胞成镰刀状 这一反应同CO2与HbA结合类似 CO2也能结合到N端NH2上 只是反应可逆 而KCNO的修饰是不可逆的 27 28 二 蛋白质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 肌红蛋白的功能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组成 珠蛋白和血红素 大小和形状 扁平状分子 4 5nm 3 5nm 2 5nm结构描述 153个AA 8段 螺旋组成 分两层 单结构域 分子结构紧密 内部只能容纳4个水分子的空间 疏水基团在分子的内部 亲水基团在分子表面 介于疏水和亲水之间的基团在分子内部和外部都可以找到 29 NA1 30 肌红蛋白 存在于肌肉中 心肌含量特别丰富 是分子量为16700的小分子球状蛋白质 由153个氨基酸残基及一个血红素组成 鲸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研究获得成功 是第一个获得完整构象的蛋白质 它有8段 螺旋结构 A B C D E F G H 整条肽链折叠成紧密球状分子 疏水侧链大都在分子内部 极性带电荷的则在分子表面 因此水溶性好 31 肌红蛋白 由多肽的折叠形成的疏水空隙内是血红素辅基 通过肽链上的His残基与肌红蛋白分子内部相连 它对肌红蛋白的生物活性是必需的 与O2结合 32 由4个吡咯环通过甲基桥连接成原卟啉IX 另外有4个甲基 2个乙烯基和2个丙酸基 原卟啉IX与Fe形成络合物 即是血红素 Fe有6个配位键 其中4个键与卟啉环的4个N原子相连 第5配位键与HisF8相连 第6配位键与O2相连 如果血红素含Fe2 为亚铁血红素 Fe3 为高铁血红素 相应的蛋白分别为亚铁肌红蛋白和高铁肌红蛋白 辅基血红素 33 Figure7 18Thehemegroup presentinmyoglobin hemoglobin cytochromeb andmanyotherhemeproteins consistsofacomplexorganicringstructure protoporphyrin towhichisboundanironatominitsferrous Fe2 state Tvvorepresentationsareshownin a and b c Theironatomhassixcoordinationbonds fourintheplaneof andbondedto theflatporphyrinmoleculeandtwoperpendiculartoit d Inmyoglobinandhemoglobin oneoftheperpendicularcoordinationbondsisboundtoanitrogenatomofaHisresidue Theotheris open andservesasthebindingsiteforanO2molecule asshownhereintheedgeview 34 35 36 O2与肌红蛋白的结合 Fe的第六配位键在没有O2时 是空着的 O2与肌红蛋白中的Fe结合 结合以后O2轴与Fe O键形成60度的夹角 同时夹在远侧组氨酸 HisE7 的中间 除了O2与Fe结合外 CO也会与Fe结合 导致CO中毒 37 血红素辅基的结构 38 39 C C 40 1 固定血红素 2 保护血红素Fe不被氧化 3 为分子氧提供一个合适的结合部位 肌红蛋白的微环境的作用 41 O2与血红素Fe结合后 会改变肌红蛋白的构象 没有结合氧时 铁卟啉是圆顶状 并且Fe处于凸出位置 结合氧后铁卟啉收回形成平面状 43 0 055nm0 026nm 44 氧结合曲线 MbO2Mb O2 Mb O2 K MbO2 MbO2 O2 Mb K 45 Y 在给定的氧压下肌红蛋白的氧分数饱和度 MbO2 Y MbO2 O2 O2 Y O2 K根据henry定律 O2 Y O2 K 46 K P50或 P0 5 肌红蛋白的被氧半饱和时的氧分压 47 O2 Y O2 KY O2 1 YK log log O2 logKHill方程 Y 1 Y 48 肌红蛋白的K P50或 P0 5 约为2torr 1托 1 760大气压 1毫米汞柱1托 133 322帕 Pa 49 二 高级结构变化对功能的影响 蛋白质的变构现象 以血红蛋白的别构效应为例说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50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有4条多肽链 其中两条为 链 141AA 两条为 链 146AA 每个亚基都有一个血红素分子 具有氧结合能力 人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有不同的血红蛋白 HbA 2 2H21 143 HisHbF 2 2H21 143 Ser 链和 链的三级结构与肌红蛋白相似 四个亚基形成对称结构 51 6 4nm 5 5nm 5 0nm 结构相似 141AA中27AA相同 141AA 146AA 153AA 52 氧结合引起的血红蛋白构象变化 0 08nm 53 0 06nm 0 021nm 54 55 血红蛋白的别构效应 变构效应 allostericeffect 氧合作用显著改变Hb的四级结构 血红素铁的微小移动导致血红蛋白构象的转换 从T态 R态 血红蛋白存在 T态 tensestate R态 relaxedstate 亲和性不同 T态去氧Hb的主要构象 氢键和盐键起稳定作用 R态氧合Hb的主要构象 56 Tyr 140 HC2 Tyr 145 HC2 与Val 93 FG5 Val 98 FG5 形成链内氢键 57 当氧与血红蛋白分子中一个亚基的血红素辅基的铁结合后 即引起该亚基构象的改变 一个亚基构象的改变又会引起其余亚基的构象相继发生改变 亚基间的次级键被破坏 结果整个分子从紧密的构象变成比较松散的构象 易于与氧结合 使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速度大大加快 58 别构效应是指含亚基的蛋白质分子由于一个亚基构象的改变而引起其余亚基以至整个分子构象 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化 59 4 O2 Y 4 O2 KY 4 O2 1 YK log 4log O2 logKHill方程表达式 Y 1 Y 血红蛋白的协同性氧结合 60 血红蛋白的协同性氧结合 61 n O2 Y n O2 KY n O2 1 YK log nlog O2 logKHill方程一般表达式 Y 1 Y 62 63 95 75 10 80 64 Figure7 28Theoxygen bindingcurvesofmyoglobin Mb andhemoglobin Hb Myoglobinhasamuchgreateraffinityforoxygenthandoeshemoglobin Itis50 saturatedatoxygenpartialpressures pO2 ofonly0 15to0 30kPa whereashemoglobinrequiresapO2ofabout3 5kPafor50 saturation Notethatalthoughbothhemoglobinandmyoglobinaremorethan95 saturatedatthepO2inarterialbloodleavingthelungs 13kPa hemoglobinisonlyabout75 saturatedinrestingmuscle wherethepO2isabout5kPa andonly10 saturatedinworkingmuscle wherethepO2isonlyabout1 5kPa Thushemoglobincanreleaseitsoxygenveryeffectivelyinmuscleandotherperipheraltissues Myoglobin ontheotherhand isstillabout80 saturatedatapO2of1 5kPa andthereforeunloadsverylittleoxygenevenatverylowpO2 ThusthesigmoidO2 saturationcurveofhemoglobinisamolecularadaptationforitstransportfunctioninerythrocytes assuringthebindingandreleaseofoxygenintheappropriatetissues 65 66 H CO2对血红蛋白结合氧的影响波耳 Bohr 效应 pH对Hb对氧亲和力的影响称为Bohr效应 H 和CO2促进HbO2释放O2 67 68 69 2 3一二磷酸甘油酸 BPG 对Hb氧合的影响 2 3 Bisphosphoglycerate BPG BPG是血红蛋白的 个别构效应物 在BPG不存在时 Hb与氧的亲和力强 BPG通过血红蛋白的两个 亚基形成盐桥稳定了它的脱氧态 T态 构象 因而降低脱氧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 70 71 Val 1 His 2 His 143 Lys 82 72 73 74 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天然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 其共价键不变 但次级键被破坏 分子内部原有的有序紧密的结构变为无序而松散 致使其原有性质发生部分或全部丧失 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denaturation 变性后蛋白质的特性 生物活性丧失 理化性质改变 一些侧链基团暴露 生物化学性质改变 三 高级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75 变性的因素 物理因素 加热 紫外线 X 射线 超声波等 化学因素 酸 碱 有机溶剂 蛋白变性剂 尿素 盐酸胍 重金属盐等 76 蛋白质的变性 77 有些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是可逆的 其变性如不超过一定限度 经适当处理后 可重新变为天然蛋白质称为蛋白质复性 renaturation 78 79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其高级结构 换言之 蛋白质的三维立体结构完全取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