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杆厂作业指导书审核版.doc_第1页
钻杆厂作业指导书审核版.doc_第2页
钻杆厂作业指导书审核版.doc_第3页
钻杆厂作业指导书审核版.doc_第4页
钻杆厂作业指导书审核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 WSP/ZG-B01-01 钻杆管体毛坯进货检验规程 编制:冷晓雍 审核: 批准: 版本号:A/0 受控状态:受控2006年11月10日发布 2006年11月10日实施 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 钻杆管体毛坯进货检验规程1. 目的制定本规程是为了给钻杆管体外观检验岗位提供作业方法、程序的指导,规范外观检验操作,从而保证管体外观检验的质量,保证管体原材料的质量和可追溯性。2. 试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钻杆管体外观检验的方法、程序和要求,本规程试用于钻杆管体毛坯检验岗位。3. 职责3.1 管体毛坯检验岗位人员负责按工艺文件的要求进行管体毛坯质量检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管体毛坯检验岗位人员保证使用经鉴定合格且处于有效验定状态的量具,并做好量具的使用、保管以及维护工作。3.2 工艺技术人员负责制定管体毛坯检验工艺文件的制定,监督检查工艺的执行,对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4. 工作程序4.1 管体毛坯的验收4.1.1管体毛坯验收人员负责按采购文件(采购合同以及技术文件)的要求对未加厚钻杆管体进行验收,验收应包括数量的验收,标识、追溯卡的核对以及产品质量证明书的核对。4.1.2管体外观检验人员按照钻杆管体毛坯检验工艺的要求对未加厚无缝钢管管体毛坯长度、外径、壁厚的检验验收,检验比例为5,同时对以上钢管测量壁厚,测量头、中、尾三处壁厚,并测量钢管两端的外径。每根钢管均进行外观质量和直度的检查,直度一般采用目测法检查,当钢管目测弯曲时采用拉线法测量。管体表面不允许存在裂纹、结疤、折叠、皱褶、尖锐的划痕、凿槽以及其他深度超过壁厚公差之半的圆底凹坑、麻点等表面缺陷。所有钻杆管体均能追踪到炉号,并做好验收记录。4.1.3 管体毛坯验收人员负责每炉抽取两个做化学分析试样,化学分析试样一般应从未加厚无缝钢管管体毛坯取样,样品交技术质量部送理化试验进行理化试验。4.1.4如代表该炉的两根钢管的化学分析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则该炉钢管判废或该炉号剩余的所有钢管逐根进行试验以判断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当化学分析试验结果有一根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可选择报废整炉或从该炉中再抽两根取其中一根钢管进行复验,如复验的样品检验结果均符合规定要求,除初验样品外判定本炉钢管为合格,如复验分析中有一根或两根不合格,则该炉钢管判废或该炉号剩余的所有钢管逐根进行试验以判断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4.1.5对于不符合采购订单要求(包括化学分析和管体外观、尺寸检验中出现的不合格)或资料不清楚不齐全的情况应及时通知采购部门与原材料供应商联系。41.6有特殊要求时,应按照相应规定进行检验。具体检验要求执行管体毛坯检验工艺卡的规定。42缺陷的处理、标识和记录42.1对于检验发现的表面缺陷可以进行通过修磨处理得应进行修磨处理,修磨后测量修磨出剩余壁厚,剩余壁厚应符合管体外观检验工艺卡规定的要求;不能进行修磨处理需进行切除的,应用白色记号笔圈出缺陷部位,对缺陷进行切除,不能通过切除处理的应予以判废。42.2对于尺寸超出规定标准要求的 ,能通过修磨或机加工处理的应进行修磨或机加工处理,修磨和机加工处理后应进行复验,修磨处理不能使尺寸符合标准规定要求的应予以切除或判废。对于需要修磨的在本岗位进行修磨,对于需要进行机加工处理和切除的应在需要机加工处理和切除的部位做好标识,写明原因和处理方法。42.3缺陷的标识、处置与质量信息反馈应不合格的标识、处置与质量信息反馈的要求进行。42.4填写管体毛坯检验记录,当班交统计室。 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 WSP/ZG-B01-02 钻杆接头坯料进货检验规程 编制:冷晓雍 审核: 批准: 版本号:A/0 受控状态:受控2006年11月10日发布 2006年11月10日实施 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钻杆接头坯料进货检验规程1. 目的制定本规程是为了给钻杆接头坯料进货检验提供作业方法、程序的指导,规范钻杆接头坯料进货检验操作 ,从而保证钻杆接头坯料的质量,保证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2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采购的未热处理的钻杆接头坯料进货的检验方法、程序和要求,本规程适用于钻杆接头批坯料进货检验。3职责31原材料验收人员负责按钻杆接头毛坯检验工艺卡的要求进行采购钻杆接头坯料的外观质量、尺寸的检验和抽取化学分析的试样;原材料验收人员应保证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保证使用经鉴定合格且处于有效鉴定状态的量具,并做好量具的使用、保管以及维护工作。32工艺技术人员负责制定钻杆接头坯料检验工艺文件,监督检查工艺的执行,对钻杆接头坯料加工和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给予技术指导,同时负责接头坯料理化试验的联络。4工作程序41化学成分分析41.1对于采购钻杆接头坯料,每炉取两个试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一般至少包括以下元素成分的分析:C、Si、Mn、P、S、Cr、Mo、Ni、Cu,化学分析可采用化学方法或光谱分析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应符合钻杆接头理化试验工艺卡的验收标准,取样的尺寸符合理化试验试样的规定。31.2如代表本炉二个试样的化学分析试样都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则该炉坯料判废,当化学分析试验结果有一个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在该炉坯料中再取二个试样取其中一个进行复验,如复验的样品检验结果均符合规定要求,除初验样品外判定本炉坯料作废。42外观质量和尺寸的检验,对于采购的钻杆接头坯料,应进行100裂纹、结疤、折叠、折皱、尖锐的划痕、凿槽等表面缺陷。对于管料,外径与内径用游标卡尺测量坯料的头、尾二位置上的内径(抽检10%),当接头表面存在表面缺陷或尺寸检验不符合规定要求时,按不合格的标识、处置与质量信息反馈的规定处置。43填写钻杆接头坯料进货检验记录。 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 WSP/ZG-B01-03 辅助材料进货检验规程 编制:冷晓雍 审核: 批准: 版本号:A/0 受控状态:受控2006年11月10日发布 2006年11月10日实施 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 辅助材料进货检验规程1. 目的 制定本规程是为了给辅助材料(包括螺纹脂、螺纹护丝)入厂验收提供作业指导,规范辅助材料入厂验收的程序和方法,保证使用合格的原材料,保证辅助材料的可追溯性,从而保证钻杆产品的质量。2. 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钻杆厂辅助材料进货检验验收的程序、方法,本规程适用于钻具螺纹脂、螺纹护丝进货检验验收。3. 职责3.1原材料验收人员负责螺纹脂、螺纹护丝等原材料进厂验收,对接收辅助材料的数量和追溯性负责。4. 工作程序41螺纹脂的入厂验收:原材料验收人员负责按采购文件(订单或合同)的要求对螺纹脂进行验收,验收应包括数量的验收,牌号、标签、合格证的核对验证,并做好登记。42螺纹护丝的入厂验收:原材料验收人员负责按采购文件(订单或合同)的要求对螺纹护丝进行验收,验收应包括数量的验收,规格、合格证的核对验证,并做好登记。43对于不符合采购订单要求或资料不清楚不齐全的情况应及时通知采购部门与原材料供应商联系。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 WSP/ZG-B01-04 成品钻杆接头进货检验规程 编制:冷晓雍 审核: 批准: 版本号:A/0 受控状态:受控2006年11月10日发布 2006年11月10日实施 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成品钻杆接头进货检验规程1 目的制定本规程是为了给成品钻杆接头进货检验岗位提供作业方法、程序的指导,规范成品钻杆接头检验操作,从而保证钻杆接头检验的质量,保证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2 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成品接头检验岗位的检验方法、程序和要求,本规程适用于钻杆接头检验岗位,对钻杆接头的检验包括采购成品接头的复验。3 职责31钻杆接头检验人员负责按成品钻杆接头进货检验工艺卡的要求进行采购接头外观质量、尺寸的复验;钻杆接头检验人员应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保证使用经鉴定合格且处于有效鉴定状态的量具,并做好量具的使用、保管以及维护工作。32接头检验人员负责按规定要求进行采购钻杆接头理化试验样品的抽取(为节省原料成本,接头理化试验安排与焊缝取样同步进行)。保证取样频次和取样方位、尺寸符合规定要求(要求参见:钻杆理化试验取样、试样加工规定)。33工艺技术人员负责制定钻杆接头检验工艺文件,监督检查工艺的执行,对钻杆接头加工和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给予技术指导。负责钻杆接头理化试验的联络。4工作程序41尺寸和外观质量检验41.1对于采购的成品钻杆接头,应进行内外螺纹接头外观质量和尺寸的复验,除外观质量检验100以外,其余尺寸检验抽检比例10,尺寸检验应包括:D(内外螺纹接头外径)、d(外螺纹接头内径)、Df(内外螺纹接头台肩倒角直径)、LB(内螺纹接头大钳空间)、LPB(内螺纹接头大钳空间)、LP(外螺纹接头总长度)、DPE(外螺纹接头吊卡加厚处直径)、DTE(内螺纹接头吊卡加厚处直径)和螺纹锥度、齿高、螺距、螺纹紧密距等,具体尺寸要求见成品钻杆接头进货检验工艺卡。412尺寸检验方法:4121所有测量器具均应经鉴定合格且处于有效鉴定状态。4122 D、d、DF、DPE、DTE分别采用内、外径卡 规进行测量;LP、LPB、LB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4123 内外螺纹锥度采用专用内外螺纹锥度卡尺进行测量。见下图: 4124 螺距测量:螺距采用螺纹齿距规进行测量。4125 齿高测量:齿高采用专用的螺纹齿高量规进行测量。4126 紧密距测量:紧密距采用校准过的螺纹工作规进行测量。413 检查接头表面质量,其表面不允许存在尖锐的刀痕、碰伤;镀铜均匀无漏点;螺纹表面不允许有碰伤、毛刺。414 经检验不合格的接头的标识、堆放。处置以及质量信息反馈应符合:不合格的标识。处置与质量信息反馈的规定。42 化学分析421 采购的成品钻杆接头,包括内外接头,每炉抽取两个接头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一般至少包括以下元素成分的分析:C、Si、Mn、P、S、Cr、Mo、Ni、Cu,化学分析可采用化学方法或光谱分析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应符合钻杆接头理化试验工艺卡上的要求。422如代表本炉二个接头的化学分析试样都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则该炉接头判废,当化学分析试验结果有一个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在该炉接头中再抽两个接头取其中一个接头进行复验,如复验的样品检验结果均符合规定要求,除初验样品外判定本炉接头为合格,如复验分析中仍至少有一项不合格则判本炉接头作废。43力学性能试验431 拉伸试验:采购的成品钻杆接头(仅对外螺纹接头),每炉抽取1个进行拉伸性能试验,拉伸试验包括屈服强度r0.2、拉伸强度b和延伸率4,的测定,拉伸试样的尺寸、型式、表面光洁度应符合钻杆理化试验取样、试样加工规定和钻杆接头理化试验工艺卡的要求,试验结果应满足以下要求;r0.2827.4MPa,b965.3MPa,413的要求。432夏比冲击试验:采购的成品钻杆接头(仅对外螺纹接头),每炉抽取一个接头进行冲击性能试验(三个试样),冲击试样的尺寸、表面光洁度符合钻杆理化试验取样、试验加工规定和钻杆接头理化试验工艺卡的要求,冲击试验应包括Ak的测定,三个试样夏比冲击吸收功Ak的平均值54J,单个试样的夏比冲击吸收功Ak47J。433硬度检验:对于采购的成品钻杆接头(对内、对外螺纹接头),每炉抽取一个接头进行硬度测试,内、外螺纹接头硬度应为285341HB,壁厚中部硬度测试应包括三个测试点。434当力学性能测试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则从该炉接头中再抽取二个试样进行复验,如复验的样品检验结果均符合规定要求,除初验样品外判定本炉接头为合格,如至少有一个不合格则判本炉接头作废。44记录:对每个接头应做好检验记录,记录应包括检验数据、结果以及接头的编号、炉(批)号、热处理批号以保证接头的追溯性。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 WSP/ZG-B01-05 加厚钻杆管体外观检验规程 编制:冷晓雍 审核: 批准: 版本号:A/0 受控状态:受控2006年11月10日发布 2006年11月10日实施 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有限公司加厚钻杆管体外观检验规程1、目的制定本规程是为了给钻杆管体外观检验岗位提供作业方法、程序的指导,规范外观检验操作,从而保证管体外观检验的质量,保证管体原材料的质量和可追溯性。.2、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加厚钻杆管体外观检验的方法、程序和要求,本规程适用于钻杆管体外观检验岗位。3、职责3.1 管体外观检验岗位人员负责按工艺文件的要求对加厚管体的外观质量进行检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管体外观检验岗位人员保证使用经鉴定合格且处于有效鉴定状态的量具,并做好量具的使用、保管以及维护工作。3.2 工艺技术人员负责制定管体外观检验工艺文件的制定,监督检查工艺的执行,对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4、工作程序4.1 对投入生产的钻杆管体首先进行编号,管体编号按合同、规格、钢级进行,编号从0001号开始。记录管体编号、对应炉号,保证管体的可追溯性。管体两头编号用白漆笔清晰地写在距管端约500mm的位置。同时进行材质标记,在每根管子中部涂色环,每种钢级的色环标记如下: E75 一条红色环 X95 一条棕色环 G105 一条白色环 S135 一条蓝色环4.2 管体(不包括管端)外观检验4.2.1对钻杆管体要进行100的壁厚抽查和管体外表面缺陷的100目测检查。管体表面不允许存在裂纹,折皱,切口、断槽、折叠、底部尖锐的压抗以及其他深度超出规定要求的线性和非线形缺陷(对于E75、X95、G105钢级,线性缺欠的最大深度为规定壁厚的12.5%,对于S135钢级,线性缺欠的最大深度为规定壁厚的5;任何导致管体剩余壁厚不足规定壁厚87.5%的线性以及非线性缺欠均视为缺陷)。对于发现的缺陷应进行修磨处理,修磨后剩余壁厚应不小于规定壁厚的87.5,壁厚测量应在头、中、尾三个位置各进行一次,当不能通过修磨使产品合格时应将缺陷部位判废,当有特殊要求时按相关规定执行。4.2.2对管体尺寸(包括管体外径、管体长度等)进行检验,检验比例为100,具体要求见加厚钻杆管体外观检验工艺卡。4.3管端的外观检查4.3.1对每根钻杆至少12in(300mm)范围内的管端外表面和加厚部位(包括过渡带)那表面进行目测检查,不允许存在裂纹、折皱、切口、凿槽、折叠、底部尖锐的压坑以及其他深度超出规定要求的线性和非线性缺陷(对于所有钢级,非线性缺陷的最大深度为规定壁厚的12.5;对E75钢级,线性缺陷的最大深度为规定壁厚的12.5,对于X95、G105、S135钢级钻杆,线性缺陷的最大深度为规定壁厚的5)。对于发现的缺陷应进行修磨处理,对于外加厚表面上存在缺陷的修磨,修磨后Dou应符合规定的要求;对于内加厚表面上存在的缺陷的修磨,修磨后应保证dou符合规定的要求,加厚过渡带部位存在缺陷的修磨,修磨后应保证剩余壁厚不得低于管体规定壁厚的87.5。当不能通过修磨使产品合格时应对缺陷部位进行切除或判废。(注:切除后要重新进行管端外观检查。)4.3.2对加厚端外径(Dou)、管端内径(dou)、内加厚长度(Liu)、内加厚锥面长度(Miu)、外加厚长度(Leu)、管端至外加厚消失处长度(Leu+Meu)进行抽检,抽检比例为5,具体要求见加厚钻杆管体外观检验工艺卡。管体和加厚端尺寸位置见下图:4.4测量方法:壁厚采用超声波测厚仪或壁厚千分尺进行测量,外径采用外径千分尺进行测量,内径用游标卡尺或内径卡尺进行测量,长度尺寸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管体长度采用15m卷尺进行测量。4.5有特殊要求时,应按照相应规定进行检验,具体检验要求见加厚钻杆管体外观检验工艺卡的规定。4.6缺陷的处理、标识和记录4.6.1对于检验发现的表面缺陷可以进行通过修磨处理得应进行修磨处理,修磨后测量修磨出剩余壁厚,剩余壁厚应符合加厚管体外观检验工艺卡规定得要求;不能进行修磨处理需进行切除得,应用黄色记号笔圈出缺陷部位,对缺陷进行切除,不能通过切除处理得应予以判废。4.6.2对于尺寸超出标准要求的,能通过修磨或机加工处理的应进行修磨或机加工处理,修磨或机加工处理后应进行复验,处理不能使尺寸符合标准规定要求的应予以切除或判废。对于需要修磨的在本岗位进行修磨,对于需要进行机加工处理和切除的应在切除的部位做好标识,写明原因和处理方法。4.6.3缺陷的标识、处理与质量信息反馈应按不合格的标识、处置与质量信息反馈的要求进行。4.6.4填写加厚钻杆管体外观检验记录。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 WSP/ZG-B01-06 压力矫直作业指导书 编制:冷晓雍 审核: 批准: 版本号:A/0 受控状态:受控2006年11月10日发布 2006年11月10日实施 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矫直作业指导书1、目的制定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于为压力矫直岗位提供矫直作业和检验的方法、程序,规范岗位操作,从而保证钻杆管体的直度,保证产品质量。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矫直作业和检验的方法,程序,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钻杆管体压力矫直岗位。3、职责3.1压力矫直岗位人员负责按钻杆管体矫直工艺卡和本文件的要求进行压力矫直的操作和检验,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和管体、管端直度;负责矫直设备的的日常保养。3.2 工艺技术人员负责矫直工艺文件的制定、工艺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4、工作程序4.1 更换生产规格前,准备好相应规格(用于矫直的弯模曲率应与管体加厚外表面曲率相同)的矫直弯模,安装弯模。4.2 端部矫直:将管子平稳的运送至压力矫直辊道矫直机台架下,用座架规测量端部外径偏心度,每根钻杆两端均进行外径偏心度和直度测量。管端偏心度满足钻杆管体矫直工艺卡规定。端部直度采用鞍形仪测量,测量时避开加厚端和过渡带区域,要求端部偏心度或直度不超过2mm。当钻杆端部偏心度或直度超过规定要求时应对管端进行矫直,矫直前应确定好同心度和直度偏差最大部分,矫直从最大偏差部位进行,根据实际偏差和经验控制好直压下量和压下时间压力。矫直后进行复检,偏心度和直度符合钻杆管体矫直检验工艺卡的要求。4.3 钻杆管体矫直:将管子平稳的运送至压力矫直辊道矫直机台架下,旋转钻杆目测整体直度,必要时采用拉线法进行测量。测量应避开加厚端和加厚过渡带,全长直度弦高一般应满足不大于8mm,如客户另有要求,则按客户要求执行。当钻杆管体直度超过上述规定要求时应对管体进行矫直,矫直前应确定好直度偏差最大的部位,确定好矫直方向,矫直从最大部位进行,根据实际偏差和经验控制好矫直压下量和压下时间压力。矫直后进行复检,直到直度符合钻杆矫直检验工艺卡规定的要求。4.4对于压扁或弯曲过度大无法矫直应予以判废,判废的管体应按照不合格的标识、处置与质量信息反馈的要求进行。4.5做好管体、管端矫直记录。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 WSP/ZG-B01-07 摩擦对焊作业指导书 编制:冷晓雍 审核: 批准: 版本号:A/0 受控状态:受控2006年11月10日发布 2006年11月10日实施 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摩擦对焊作业指导书1.目的制定本作业指导书是为了给摩擦对焊岗位提供摩擦对焊作业方法和程序的指导,保证摩擦对焊作业的规范性,保证摩擦对焊工艺的严格执行,从而保证钻杆焊接质量。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钻杆摩擦对焊作业的方法和程序,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钻杆摩擦对焊作业。3.职责3.1摩擦对焊岗位作业人员负责按照要求进行摩擦对焊前的准备(包括检查准备钻杆接头,空载试车等),对焊接端部进行同心度和角偏差的检查,保证作业符合规定要求,保证焊接质量,做好焊接及检验记录,对出现的严重不合格及时进行质量信息反馈.负责摩擦对焊设备的日常维护。3.2工艺技术人员负责摩擦对焊工艺文件的制定,每批正式生产前按照所制定工艺的要求设定实验的计算机控制以及数据采集控制程序,监督检查摩擦对焊工艺的执行。对焊接中出现的工艺技术问题给予指导。4.工作程序4.1焊接前的准备4.1.1 一批钻杆正式生产前,焊接工艺技术人员按照所制定焊接工艺规范的要求进行计算机控制程序和数据采集参数的设定,焊接岗位操作人员不得改动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控制参数。4.1.2 换型前,焊接操作人员应按照所生产钻杆规格更换安移动夹具,浮动夹具,冲杆,冲头,接头卡爪等。4.1.3 准备好钻杆接头,焊接前对接头进行螺纹面和密封端面的检查,主要检查螺纹面和密封端面有无碰伤,对于检查发现碰伤的接头应作出不合格的标识,隔离存放避免混用.钻杆接头上料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碰伤接头螺纹面和密封端面。4.1.4 每班开机生产前或焊接中断1小时重新开始生产前,应空载运行检查接头上料,管体夹紧,内冲以及焊后翻管等动作的执行情况,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式生产。4.1.5 对每个接头用手提磨光机修磨接头端面,修磨后用干净的布擦拭干净,保证端面平整,清洁无油污,锈蚀以及修磨的磨屑。4.1.6 将内冲头放入焊径确定位置(距离台阶端面15mm)。4.1.7 记录管体编号和与之准备做对焊的钻杆接头编号。4.2 焊接操作4.2.1 进行接头上料,夹紧,管体上料,夹紧,主轴旋转,启用自动焊接程序,管体在焊接压力作用下与高速旋转的接头进行摩擦对接,焊接过程结束后,冲杆动作,冲内飞边后复位。4.2.2 在焊接过程中应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每个接头监测控制焊接位移量,焊接压力和转速,焊接参数见。4.2.3 焊接完成后取出冲头和内飞边。4.2.4 进行100%的同心度和角偏差的测量,同轴度和角偏差要求见。4.3摩擦焊接异常情况的处理。4.3.1 在摩擦焊接过程中,对于密封面碰伤的钻杆接头,在退完火后进行切除判废.当出现冲头未取出时,先进行退火,退火后从焊缝中心进行切除,取出冲头.在进行同心度和角偏差进行检查时,当发现焊接后同心度或角偏差超出规定要求时,应对不合格区域进行矫直。无法矫正的,作好标识进行返切处理。4.3.2 当出现焊接转速,焊接压力异常,飞边形状连续异常以及连续出现三根管子内冲未冲断,同心度和角偏差超标等情况时,应停车查找原因,进行处理,原因不清或处理无效时应及时填写质量信息反馈表交技术质量部。4.3.3 不合格及缺陷处置标识,处置方法以及质量信息反馈应符合的要求。4.4 对于每个接头焊接的参数以及同轴度和角偏差的测量结果均应进行记录。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 WSP/ZG-B01-08 摩擦焊区退火作业指导书 编制:单兴豹 审核: 批准: 版本号:A/0 受控状态:受控2006年11月10日发布 2006年11月10日实施 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钻杆摩擦焊区退火作业指导书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退火作业岗位提供作业方法、程序及要求,规范退火热处理的操作,保证热处理工艺的有效执行,保证产品质量。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摩擦焊后加工外飞边之前,使用中频热处理装置对焊区外飞边进行退火的条件、方法和程序,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退火作业。职责3.1退火作业人员负责按工艺文件的要求对钻杆焊区进行退火处理,保证退火作业符合钻杆摩擦焊区退火工艺卡的要求,负责中频加热热处理设备的日常维护。3.2工艺技术人员负责退火工艺文件的制定,监督检查工艺的执行,对于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给予技术指导。4.中频热处理设备4.1退火处理采用中频加热热处理设备进行,中频热处理设备应具有加热、测温以及自动时间、温度控制系统,能够适应于23/851/2in钻杆的退火热处理。4.2不同规格钻杆应采用相应尺寸的加热线圈进行加热,各规格钻杆加热线圈的选用见表1:表1 加热线圈选用表规 格工 件感应线圈管子工具接头ODIDDVmmmmmmmm23/8NC2685.744.565.112027/8NC31104.841.354.081.0140(27/8 IF)111.131/2NC38(31/2IF)127.054.068.398.4140NC40(4FH)139.757.1598.416041/2NC50(41/2IF)158.857.1582.55119.1188168.376.295.3127.01885NC50(41/2IF)168.369.895.3130.218851/2NC50184.182.588.9130.2220190.576.2144.5220注:OD接头外径; ID接头内径; Dv接头吊卡加厚处直径5.工作程序5.1为防止自生裂纹,应在摩擦焊后4小时之内进行退火。5.2加热线圈的径向对中调整。5.2.1对中调整时机:每次更换线圈时,生产钻杆管体外径或焊区外径变更时以及每班开始作业时均应进行线圈对中的调整。5.2.2对中调整办法:先将焊区中心面调整与线圈中心平面重合(轴向对中),测量线圈内径与焊区中心面管子径向上、下、左、右4个方位的间隙,4个方位最大径向间隙差应调整到1.5mm之内。5.3加热线圈的轴向对中调整:每一焊缝进行退火处理时均应进行轴向对中,一般采用目测焊缝飞边中心与加热线圈中心面对齐即可。5.4红外线测温仪视野的调整。5.4.1调整时机:当生产钻杆管体外径或焊区外径发生变化时以及红外线测温仪位置发生变动时应对红外线测温仪视野进行调整。5.4.2调整位置:使用瞄准器,将视野对准焊区中心。注意:因红外线测温仪测定视野的平均温度,所以必须正确调整视野。5.4.3测温校核:以测温仪测量值为准,每班采用离线高精度的测温仪对退火温度进行100校准,同一测温点温度测量偏差应保证在10。及时、正确的填写好记录单。5.5加热。5.5.1按照退火热处理工艺卡的要求设定退火控制参数,包括退火温度、保温时间等,具体参数见钻杆摩擦焊区退火工艺卡。5.2.2将钻杆运送至退火台架下进行退火。5.6填写钻杆焊缝退火记录。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 WSP/ZG-B01-09 摩擦焊区调质作业指导书 编制:单兴豹 审核: 批准: 版本号:A/0 受控状态:受控2006年11月10日发布 2006年11月10日实施 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钻杆摩擦焊区调质作业指导书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于为钻杆调质处理岗位提供淬火、回火作业方法、程序及要求,规范调质热处理的操作,保证热处理工艺的有效执行,保证产品质量。适用范围本指导书规定了摩擦焊后在清除完焊区内外飞边后,使用中频感应加热装置对钻杆摩擦焊焊区进行淬火+回火处理的条件、方法和程序。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摩擦焊区调质处理作业。3.职责3.1调质热处理操作人员负责按工艺文件的要求对钻杆焊区进行调质处理,保证作业符合规定要求,负责中频加热热处理设备的日常维护。3.2工艺技术人员负责摩擦焊区调质热处理工艺文件的制定,监督检查工艺的执行。4.中频热处理设备4.1淬火、回火采用中频加热热处理设备进行,中频热处理设备具有加热、冷却、测温以及自动时间、温度控制系统,能够适用于2 3/85 1/2 in钻杆的调质热处理。4.2淬火加热线圈及冷却喷嘴。各规格钻杆加热线圈和冷却喷嘴的选用见表1,冷却喷嘴的配置数量、设定方法见表2。4.3回火加热线圈:各规格钻杆回火加热线圈选用见表3。表1 淬火加热线圈和冷却喷嘴的选用表规格工件感应线圈内喷嘴外喷环管子工具接头ODIDDvmmmmmmmmmmmm23/8NC2685.744.565.1120-16027/8NC31(27/8 IF)104.8111.141.3 54.081.01403016031/2NC38(31/2IF)127.054.068.398.414030160NC40(4FH)139.757.1598.41603016041/2NC50(41/2IF)158.857.1582.55119.118830200168.376.295.3127.0188302005NC50(41/2IF)168.369.895.3130.218830200表2 淬火冷却喷嘴的配置、设定表喷嘴尺寸喷嘴配置设定方法配置喷嘴数直径外喷环16020024012分割2列交叉400个2.0400个2.5400个2.5喷嘴每列中心对准焊区焊线内喷嘴3020分割3列交叉60个2.5喷嘴每列中心对准焊区焊线表3 各规格钻杆回火加热线圈的选用表规格工件感应线圈内喷嘴外喷环管子工具接头ODIDDvmmmmmmmmmmmm23/8NC2685.744.565.1120-16027/8NC31(27/8 IF)104.8111.141.354.081.01403016031/2NC38(31/2IF)127.054.068.398.414030160NC40(4FH)139.757.1598.41603016041/2NC50(41/2IF)158.857.1582.55119.118830200168.376.295.3127.0188302005NC50(41/2IF)168.369.895.3130.2188302005.工作程序5.1淬火5.1.1淬火作业应内外飞边去除后进行。5.1.2加热线圈的轴向对中调整。5.1.2.1对中调整频次:每个钻杆淬火前都要进行加热线权的轴向对中的调整。5.1.2.2 对中调整办法:轴向对中是通过管端面定位以及小车行走定位保证的,采用垂线法测量线圈中心面于焊区中心面的轴向距离控制在1mm范围内,当轴向距离偏差超过1mm时应通过调整管端面定位调整。5.1.3 加热线圈的径向对中调整。5.1.3.1 对中调整频次:每次更换线圈时,生产钻杆管体外径或焊区外经变更时,以及每班开始作业时均应进行线圈对中的调整。5.1.3.2 对中调整方法:先将焊区中心面调整与线圈中心平面重合(轴向对中),测量线圈内径与管子焊区中心面径向上、下、左、右4个方向的间隙,4个方位最大径向间隙差应调整到1.5mm之内。5.1.4 红外线测温仪视野的调整。5.1.4.1 调整频次:当生产钻杆管体外径或焊区外经发生变化时以及红外线测温仪为之发生变动时应对红外线测温仪视野进行调整。5.1.4.2 调整方法:使用瞄准器,将视野对准焊区中心。注意:因红外线测温仪测定视野的平均温度,所以必须正确调整视野。5.1.5 加热。5.1.5.1按照钻杆焊区调质处理工艺卡的要求设定淬火控制参数,包括淬火温度、加热时间、保温时间冷却时间等。5.1.5.2将钻杆运送至淬火台架进行淬火。5.1.5.3 运转方式:加热为自动运转,上料、焊缝对齐、冷却为手动操作。5.1.6测温校核:以测温仪测量值为准,每班采用离线高精度的测温仪对淬火温度进行100校准,同一测温点温度测量偏差应保证在10。及时、正确的填写好记录单。5.2回火5.2.1淬火后应对焊区进行回火处理。5.2.2.加热线圈的径向对中调整5.2.2.1对中调整频次:每次更换线圈时,生产钻杆管体外径或焊区外径变更时以及每班开始作业时均应进行线圈对中的调整。5.2.2.2对中的调整方法:先将焊区中心面调整与线圈中心平面重合(轴向对中),测量线圈内径与焊区中心面管子径向上、下、左、右4个方位的间隙,4个方位最大径向间隙差应调整到1.5mm之内。5.2.3加热线圈的轴向对中调整5.2.3.1对中调整频次:每次更换线圈时,生产钻杆管体外径或焊区外径更边时以及每班开始作业时均应进行线圈对中的调整。5.2.3.2对中调整办法:轴向对中是通过管端面定位以及小车行走定位保证的,采用垂线法测量线圈中心面与焊区中心面的轴向距离,线圈中心面与焊区中心面的轴向距离应控制在1mm范围以内,当轴向距离偏差超过1mm时应通过调整管端面定位调整。5.2.4红外线测温仪视野的调整5.2.4.1 调整频次:当生产钻杆管体外径或焊区外经发生变化时以及红外线测温仪为之发生变动时应对红外线测温仪视野进行调整。5.2.4.2 调整方法:使用瞄准器,将视野对准焊区中心。注意:因红外线测温仪测定视野的平均温度,所以必须正确调整视野。5.2.5 加热。5.2.5.1按照钻杆焊区调质工艺卡的要求设定淬火控制参数,包括淬火温度、加热时间、保温时间冷却时间等。5.2.5.2将钻杆运送至淬火台架进行淬火。5.2.5.3 运转方式:加热为自动运转,上料、焊缝对齐、冷却为手动操作。5.2.6测温校核:以测温仪测量值为准,每班采用离线高精度的测温仪对回火温度进行100校准,同一测温点温度测量偏差应保证在10。及时、正确的填写好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