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NFa和NO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免疫相关性分析.doc_第1页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NFa和NO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免疫相关性分析.doc_第2页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NFa和NO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免疫相关性分析.doc_第3页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NFa和NO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免疫相关性分析.doc_第4页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NFa和NO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免疫相关性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NFa和NO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免疫相关性分析 程阳 沈阳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免疫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xx年6月xx年6月耳鼻喉科收治的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以及另选取慢性鼻炎患者和正常患者各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变应性鼻炎组、慢性鼻炎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EIISA双抗夹心法测定TNF-及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中NO的水平,并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TNF-和NO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免疫相关性。结果变应性鼻炎组的血清TNF-和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变应性鼻炎间歇期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变应性鼻炎组患者血清TNF-、NO水平明显比治疗前要高。变应性鼻炎组患者经过激素治疗后,血清TNF-、NO水平明显比治疗前要低。结论TNF-及NO均参与了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免疫发病过程,血清TNF-和NO的检测可以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tnf-;no;免疫相关性 R76A1672-5654(xx)05(c)-0153-02 变态反应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在变应性的疾病中发生率高,其发病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中,如TNF-和NO为两种重要的内源性细胞因子,具有显著的生物学功能1。TNF-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细胞因子,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关系。NO是新近发现的一类重要信使分子,已经被证实其参与气管、血管平滑肌的调节和神经体质的传递,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溶解以及内分泌激素释放过程等,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紧密相关2。本文选取我院xx年6月xx年6月耳鼻喉科收治的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免疫机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xx年6月xx年6月耳鼻喉科收治的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海口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1555岁,平均35.3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并发疾病;另选取慢性鼻炎患者3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2例,年龄1757岁,平均37.8岁,以及32例正常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1359岁,平均年龄36.1岁。变应性鼻炎组、慢性鼻炎组和正常组的患者年龄、性别等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不影响本研究方法的进行。 1.2诊断标准 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依据1997年海口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制定的标准作为诊断标准:(1)记分条件:常年发病,即具有每次连续3个以上喷嚏、流清涕及鼻粘膜肿胀等临床表现,1年内发病日数总计超过六个月,1d内发病时间总计超过半个小时;发病病程至少为1年。(2)记分标准:有确切吸入物致敏原史,有个人或家族过敏病史,发作期间具有典型症状或体征,则各得1分,总共得3分。变应原的皮肤试验为阳性,至少具有1种是(+)或(+)以上;变应原鼻激发为阳性或特异性的IgE抗体检测反应为阳性,且与病史符合,各记2分,总4分。鼻粘膜刮片嗜碱粒细胞(肥大细胞)或鼻分泌物涂片嗜酸粒细胞检查为阳性,记1分;上述得分总分在68分的诊断为变应性鼻炎,35分的则诊断为可疑变应性鼻炎,02分的诊断可能为非变应性鼻炎。按照上述方法。选取的32例患者所得分均在68分,符合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 1.3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有阵发性的喷嚏发作,每次1020个。清水鼻涕量一般较多,严重的患者鼻涕如流水。经常引起上唇脱皮或鼻前庭炎。鼻塞程度为轻重不等,季节性的鼻炎可由鼻粘膜肿胀导致鼻塞。鼻痒属于季节性鼻炎,有眼痒、结膜充血、腭痒、咽喉痒及耳痒等现象常有发生。由鼻粘膜明显水肿,所以患者嗅觉减退。 1.4标本的采集 所有患者均在空腹时抽取肘静脉血3mL,并常规分析血清,样品保存与-20冰箱,待用,成批进行检测。 1.5试剂及检测方法 TNF-检测:TNF-试剂盒帮定生物医学公司(北京)。NO检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的水平(NO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主要是通过测定其代谢产物一氧化氮/硝酸根离子的含量来反应NO的水平。用722分光光度计在540nm的波长下进行比色测定其吸光度值,计算NO的含量。 1.6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变应性鼻炎组与慢性鼻炎组、正常对照组TNF-及NO水平的比较 与慢性鼻炎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变应性鼻炎组血清TNF-、NO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变异性鼻炎间歇期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变应性鼻炎发作期的TNF-、NO水平明显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经激素治疗后,变应性鼻炎组与慢性鼻炎组治疗前后血清TNF-、NO水平比较 经过治疗后,变应性鼻炎组患者血清TNF-、NO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变应性鼻炎组与慢性鼻炎组血清TNF-、NO水平相关性分析 单因素直线相关性分析变应性鼻炎组与慢性鼻炎组TNF-、NO水平,结果表明,变应性鼻炎组血清TNF-、NO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R=0.62,P0.01),而慢性炎症组患者血清TNF-、NO水平无相关性。 3讨论 变态反应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是指拥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后,发生在其鼻粘膜的I型变态性免疫疾病3。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其发病原因及机制较复杂。目前,该病的机制除了I型变态反应机制外,还涉及到多种因素,如cGMP、Ca2+和自由基等。TNF-、NO均属于重要内源性的细胞因子,具有显著的生物学功能4。TNF-是巨噬细胞在静止状态下由细菌内毒素、内源性干扰素及病毒等刺激下活化后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其能与白细胞介素1等因子互相诱生,进而引发炎症介质之间的级联反应。体内适度的TNF-起到抗感染免疫的作用,有利于对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的清除,若TNF-水平升高会使免疫网络平衡处于失调状态,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过程5。TNF-是单核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生成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多肽细胞调节因子,其参与了机体的免疫过程。适度的TNF-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然而过多的TNF-将对机体造成伤害,故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发病过程中TNF-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中变应性鼻炎患者经过激素治疗后发现,变应性鼻炎组治疗后的TNF-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ErinEM等的研究报道相符合,说明TNF-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NO是目前被发现存在体内的第一个气体性的信息分子,其由NOS催化L-精氨酸而生成的产物。在正常情况下,少量的NO具有调节血压、转递神经递质的作用,而机体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哮喘、肿瘤等疾病时,NO水平明显升高。研究发现,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粘膜诱导的i-NOSmRNA表达增强,引起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从而催化生成大量的NO。本文的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发作期内的血清NO水平明显比变应性鼻炎间歇期及正常对照组的要高,这表明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NO的合成比正常人要多,说明NO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NO的升高可能是由于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被刺激后,其局部感觉神经末梢将释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P物质等神经肽类递质,这些递质再经过特异性受体影响鼻粘膜的靶点,进而调节细胞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合成增多,而生成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能诱导i-NOS的生成,导致体内NO含量的增加。文献报道,NO能作用于GTP环化酶,催化GTP生成cGMP,使得细胞内的cGMP含量增加,而cGMP属于重要的细胞第二信号分子,其含量的增加将激发肥大细胞等释放生成递质,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导致鼻粘膜出现明显组织反应,如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管容量扩张、粘膜出现充血水肿等。 本文结果也发现,变应性鼻炎患者经过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治疗后,患者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文献报道相符,但其机制尚不明确,笔者认为可能原因为激素治疗能抑制NOS活性,使得NO的合成减少。因此,NO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若使用特异性的i-NOS抑制剂进行治疗,以抑制病理情况下NO的过度产生,不为是今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新思路和新策略。 综上所述,TNF-、NO均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免疫发生和发展过程,所以对血清TNF-和NO的含量进行检测可以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该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雪琨,黄子真,杨钦泰,等.白介素-27、17、10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J.现代医药卫生,xx(12):1779-1780. 2廖建平,吕小萍.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介素-4和-干扰素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xx,51(25):44-46. 3邓菊珍.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2、IL-4的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xx,11(21):77. 4刘鸿.发泡灸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观察及对血清IgE、IL-4、IFN-的影响J.贵州医药,xx,37(2):177-178. 5杨皖菁,周波,张宇,等.鼻炎片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