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中华华人人民民共共和和国国行行业业标标准准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compiled a forest management plan 征求意见稿 国国家家林林业业局局发发布布 发布发布 实施实施 LY T LY T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 1 1 1 范围范围 2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3 4 4 总则总则 3 5 5 编案补充调查编案补充调查 5 6 6 森林资源分析评价森林资源分析评价 7 7 7 森林经营管理评价森林经营管理评价 8 8 8 森林经营方针与目标森林经营方针与目标 8 9 9 经营区划与布局经营区划与布局 10 1010 森林培育森林培育 13 1111 森林采伐森林采伐 16 1212 非木资源经营非木资源经营 18 1313 风景林保育与森林游憩风景林保育与森林游憩 19 1414 森林保护与森林健康森林保护与森林健康 20 1515 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21 1616 营林设施建设与维护营林设施建设与维护 22 1717 森林经营投资与效益分析森林经营投资与效益分析 23 1818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成果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成果 25 附录附录 A A 森林资源现状统计表森林资源现状统计表 28 附录附录 B B 森林经营规划表森林经营规划表 31 附录附录 C C 森林经营投入及其经济分析表森林经营投入及其经济分析表 35 1 前前 言言 本标准依据 标准化工作导则GB T1 1 2009 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森林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 TC370 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唐小平 翁国庆 孔庆云 欧阳君祥 程小玲 王红春 李云 孟庆华 2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程 1 1 范围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原则 依据 任务 深度 内容 方法以及成果等 技术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有林森林经营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包括国有林业局 国有林场 采育场 伐木场 森林公园 自然保护区等 其它较大型的集体林 非公有制森林经营单 位可参照执行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 文件 GB 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 T 15163 封山 沙 育林技术规程 GB T15162 飞播造林技术规程 GB T 18337 3 生态公益林建设 技术规程 GB 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GB T 16621 母树林营建技术 LY T 1646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LY T 1560 1999 低产用材林改造技术规程 LY T 1690 2007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LY T1723 农田防护林采访作业规程 LY T1724 工业原料用材林采伐作业规程 LY T 1557 2000 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LYJ 5104 1998 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林资发 2003 61 号 森林资源档案建立与更新技术规程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林资发 2009 214 号 全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 3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规范 3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3 1 森林经营 forest management 从形成森林 培育森林到采伐更新整个过程的各种森林培育措施和管护措施的总称 3 2 森林经营单位 forest management unit 有明确边界和单位法人资质 以森林资源为主要生产资料 长期进行森林经营和管护 的单位 3 3 编案单位 unit to implement forest management plan 可以作为独立总体编制与实施森林经营方案的森林经营单位 3 4 经营规划设计单元 unit of plan and design 森林经营规划设计的最小单位 同一单元设计的经营目标 经营周期 经营措施 投 入产出等基本一致 4 4 总则总则 4 1 经理期 a 经理期一般为 10 年 商品林为主或经营水平较高的国有林场可为 5 年 b 每个经理期应编制一次森林经营方案 中期可进行调整 因特殊需要可以提前修 订或编制 4 2 编案原则 a 按照可持续经营要求 实行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 科学培育 积极保护与合理 利用森林资源相结合 b 森林经营方案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林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宏观规划相协调 c 实行森林多目标经营 多资源利用 提高森林经营综合效益 维护区域森林生态 系统健康稳定 d 科学配置森林资源 优化林业生产工艺 规范经营管理措施 提高林业生产效率 4 4 3 编案依据 a 森林法 野生动物保护法 等相关法律法规 b 国家和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林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以及国家与区域森林经 营规划 有关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等 c 编案前 2 年内完成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分类区划调查成果 或虽在两年以 上但按 森林资源档案建立与更新技术规程 要求更新的森林资源数据 d 近期生物多样性 森林景观 水土保持 土壤 立地 林业有害生物 林火等专 项调查成果 e 区域社会 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估等资料 f 相关的国家 行业与地方标准 以及林业数表 造价与核算指标等 4 4 编案任务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应完成 a 上经理期森林经营管理评价 b 森林经营环境需求和经营条件评估 包括生态 经济 社会环境对森林经营的需 求分析 产品市场分析 c 明确经理期的森林经营方针 d 确定经营目标与主要森林经营指标 e 森林功能区划 森林分类区划与森林经营布局 f 组织和设计森林经营类型 森林经营管理类型 g 森林培育规划与作业时空安排 h 森林采伐规划 采伐作业时空安排 i 森林多资源利用规划与时空安排 j 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森林健康维护规划 k 培育 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有关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规划 l 森林经营成本 管理成本和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 m 森林经营的生态 经济与社会影响评估与效益分析 n 规模较小或森林经营目标单一的编案单位可以根据经营目标和生产条件确定编案 任务 4 5 编案深度 森林经营方案深度可根据编案单位类型 生产条件和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具体确定 一般应符合以下要求 5 a 以森林经营类型为基本的规划设计单元 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 科学实验场 圃 等单位可按功能区或二级林种区作为基本规划设计单元 b 立地类型 森林经营类型和经营措施类型明确到小班 c 造林 抚育间伐 低产林改造 采伐更新等规划任务分解到年度 前期 一般 1 3 年 应将各项任务落实到小班 并分别措施类型进行作业时间排序 d 国家级公益林单独进行培育 采伐更新和管护规划 管护责任落实到区段和责任 人 e 森林健康维护 多资源经营 森林经营基础设施等内容一般只进行宏观规划 任 务分解到前 后期 f 分别年度进行经济分析与综合效益评价 g 商品林为主的森林经营单位应进行经济分析和财务分析 h 森林经营水平较高和具有特殊经营目的的经营单位 或经营范围小而经营活动单 纯的经营单位可采用小班经营法 以经营小班 一个小班或某些林学特征相似的几个相邻 小班 为基本的规划设计单元 5 5 编案补充调查编案补充调查 5 1 森林资源补充调查 5 1 1 资源档案检验 调查时效超过 5 年的森林资源档案数据不应用于编案 编案前 3 5 年完成的森林资源 调查成果用于编案时 应进行精度检验 在编案单位内 随机抽取不少于小班总数 5 以 上小班到现地检验变档情况 90 以上小班的地类 林种 以及面积 蓄积量 树种组成 年龄等主要指标符合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精度要求时才能使用 5 1 2 补充调查内容 森林资源补充调查重点包括 a 上次调查后进行造林 抚育 采伐更新作业的小班森林资源现状 b 上次调查后发生森林火灾 森林病虫害 其他灾害及人为破坏小班的森林资源受 灾情况 c 需要调整森林类别 林种的小班资源状况 d 本经理期需要采伐更新 改造的小班资源状况 5 2 非木资源调查 5 2 1 经济林调查 6 重点补充调查近年来的结实率 产量 成熟期 品质 规格 保鲜与加工贮藏技术 市场需求 当地加工能力等 5 2 2 薪炭林调查 重点补充调查主要薪炭树种的生物量 燃烧值 纤维结构 生长量 萌芽能力 适应 性 以及当地对薪炭林资源的需求量 需求结构 需求时段等 5 2 3 种质资源调查 重点补充调查主要优良树种的数量 分布 以及近年来的结实状况 种子质量 销售 或利用状况 5 2 4 林下资源调查 重点调查经理期内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 食用 工业用等林下生物资源 包括 资 源种类 分布 数量 培育和利用状况 市场需求 经济价值 开发条件等 5 2 5 景观资源调查 重点调查经理期内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森林景观 林区景点的分布 范围 开发条件 保护状况及当地森林游憩的市场需求 利用方式 配套条件等 5 2 6 三剩资源 调查 三剩资源 采伐剩余物 加工剩余物与废弃木材 的数量 收集率 现有利用程 度和开发利用方向 5 3 生态状况调查 5 3 1 生物多样性调查 重点调查具有全国 区域保护价值或当地特有的植被 野生植物及原生地 野生动物 及栖息地的范围 数量 分布状况 生长状况 保护条件 干扰因素 受威胁程度等 5 3 2 水与湿地资源 a 不同森林汇水区的面积 水量与水质变化 b 饮用水源地位置 面积 植被状况 保护状况等 c 经营区域内的湿地类型 面积 分布 保护状况 受威胁因素与状况 开发利用 程度等 5 3 3 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调查 a 补充调查经营区域水土流失的成因 面积 程度 分布状况 植被状况 以及前 期生态治理成效 b 补充调查经营区域塌方 泥石流 滑坡等山洪地质灾害的成因 分布点 程度 以及前期治理成效 5 4 森林经营管理调查 7 5 4 1 经营条件调查 重点调查和了解经营区域或经营影响区域的自然 社会与经济条件 包括 降水 气 温 气象灾害 土地资源与利用现状 人口 劳动力情况 木材与林产品加工业发展与产 业结构 税收等 5 4 2 经营情况调查 重点调查和了解编案单位在上经理期的造林更新 抚育间伐 林分改造和森林采伐等 森林经营活动的技术 措施 任务完成情况和效果 森林旅游 生物多样性保护 林区多 资源利用等多目标经营效果 林产品与加工产品种类 产量 产值 生产成本 税费和市 场销售情况 以及林业生产建设投资情况等 5 4 3 森林保护调查 重点调查和了解经营区域或周边影响区域近年来林火 林业有害生物 野生动物役源 疫病等发生 发展状况 成灾原因 受灾面积 分布与程度 灾害治理措施与成效 森林 保护能力等 5 4 4 经营需求调查 调查和了解国家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编案区域森林经营的要求 对 林产品和森林公益性服务功能的要求 以及相关利益者的经营 就业等要求 5 4 5 经营能力调查 调查编案单位的职工队伍状况 包括数量 技能和文化素质状况 调查了解与森林经 营 保护和利用等有关的生产性基础设施与设备的数量 质量 分布和使用情况等 5 5 数表准备 编案前应广泛收集或编制适用于编案单位 经营规划设计需要的林业基础数表和森林 经营数表 一般包括 a 立地类型表 立地指数表或其他立地质量评价表 b 材积表 原条 原木 立木 生长率表 材种出材率表 林分 原木 c 林分生长过程表 林分收获表 d 造林类型设计表 森林经营类型设计表 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设计表 6 6 森林资源分析评价森林资源分析评价 6 1 资源现状分析 重点分析评价以下内容 a 林地资源 林地类型及利用现状 林地保护等级及保护状况 以及不同质量林地 状况 分布 结构和地力维持状况等特征 8 b 森林资源数量 不同森林类型的面积 蓄积 分布等特征 c 森林资源质量 森林单位面积的蓄积量 生长率 以及平均郁闭度 胸径 株数 及分布状况等 d 森林资源结构 森林资源的类别 林种 树种 年龄 权属等结构特征 6 2 动态变化 分别森林资源数量 质量 结构等特征指标分析编案单位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 分析变化特征 趋势及影响因素 6 3 功能评价 a 评价森林提供木材与非木林产品的能力 b 评价森林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防风固沙 增加碳汇等生态服务功能 c 评价森林增加游憩服务 劳动就业 居民收入等社会服务功能 7 7 森林经营管理评价森林经营管理评价 7 1 经营环境分析 对经营单位所处的自然 社会和经济环境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找出影响森林经营的 有利因子 潜力因子和障碍因子 以及经营环境对森林经营的影响程度 7 2 上经理期森林经营评价 分析评价上一个森林经营方案执行情况 包括 a 经营目标和主要造林经营任务完成情况 b 森林经营的成功做法 主要经验与教训 c 森林经营的主要成效 以及生态 经济社会影响 d 森林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及哪些是本经理期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7 3 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 参照国家 区域或经营单位等不同层次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 评价编案单位 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 保持森林健康与活力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持和加强长期的 社会效益等方面的优势 潜力和问题 经营单位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 以及经营管理能力 机制 经营基础设施等条件是否满足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要求 8 8 森林经营方针与目标森林经营方针与目标 8 1 经营方针 a 经营方针是森林经营单位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长期行动指南 可以根据每个经 理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9 b 经营方针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现有森林资源及其 保护利用现状 森林经营特点与基础条件等 c 经营方针应有针对性 方向性 简明扼要 e 经营方针应有利于统筹好本经理期与长远发展 局部与整体 经营主体与社区利 益 生态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关系 8 2 森林经营长远目标 森林经营长远目标是森林经营单位所有森林资源通过经营调整达到的一种理想结构状 态 这种状态可以较好地维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 综合平衡森林资源的多目标利用需 求 同时满足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持森林健康与活力 增加碳 汇和加强森林长期的社会效益等要求 一般选用森林资源结构性指标作为长远经营目标 主要有林地利用结构 林种结构 树种结构 以及景观层次的年龄结构与斑块分布状况等 8 3 经理期经营目标 经理期目标是导向长远森林资源结构理想状态的阶段性目标 应在森林资源评价 森 林经营状况评价的基础上 从森林资源发展 保护 利用 保障等不同方面确定本经理期 可以达到的森林经营目标 一般选用可以综合反映森林经营效益 代表性强 灵敏度高 可测度好的指标 参见表 1 表 1 森林经营目标主要指标表 指标类指标群指 标 项 数量变化森林面积保有量 森林蓄积保有量 质量变化 平均郁闭度 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 林地利用率 林分平均胸径 森林蓄积生长量 率 退化森林 林地 修复率森林资源 结构变化 公益林与商品林比率 树种面积比率 各龄组面积与蓄积比 混 交林增长率 天然林比率 木材生产木材产量 商品材率 单位木材净收益 产品生产 非木产品非木产品产量 非木产业收益 单位林地非木业产值 生态保护 主要灾害危害面积下降率 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率 水土流失控制 率 沙化土地治理率 森林健康林火发生率 森林灾害发生率 生物多样 性保护 重点保护林地比率 珍稀 濒危 物种栖息地面积 自然保护区 面积 森林服务 森林游憩森林游憩面积及比例 年接待人数 年旅游收入 10 经济效益 森林资产 林业增加值增长率 经营利润增长率 经营基础设施 投资增长率 职工福利增长率 生态效益森林覆盖率 林木绿化率 植被覆盖率 经营成效 社会效益森林经营用工量 人均林业纯收入 9 9 经营区划与布局经营区划与布局 9 1 森林功能区划 9 1 1 森林功能区 国有林业局 较大型的国有林场或经营目标多样的森林经营单位可以实行划区经营 将经营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功能与经营方向的功能区或林种区 功能区一般为在地 域上相连 主体功能一致 可以围绕主体功能从整体上采取系列经营措施的经营管理区域 下列功能区域应优先区划 a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小区 b 自然与文化遗产地 c 国防及国防设施防护区 d 饮用水源地管理区 e 种质资源保存 种子林或母树林经营区 f 科学实验林区 g 森林文化 宗教 保护区 h 风景林保护与森林游憩区 i 环境保护林区 9 1 2 区划方法 功能区的划分应综合考虑林业区划 土壤区划 经济区划等区划成果 森林资源分布 状况 以及自然 社会 经济特点 以小流域 山系或林班等为单位进行区划 自然保护 区 森林公园 水源地保护区等区划应与相应的批建规划设计文件保持一致 高保护价值 森林集中分布区域应优先区划 高保护价值森林评价标准执行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 规范 9 2 森林分类区划调整 9 2 1 分类区划界定 没有进行森林分类区划或未落实森林分类区划调查的编案单位 应依据国家 地方森 林分类区划界定办法进行区划调查 将公益林 商品林落实到小班 9 2 2 分类区划调整 11 已进行区划界定的编案单位 在经理期内确需调整森林类别时 可以在编案前根据经 济社会发展需求 依据国家 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适当调整 调整结果落实到 小班 9 3 森林管理类型区划 9 3 1 管理类型区划 按照 全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 的分类方法 根据编案单位生态区位重 要性 生态脆弱性与资源特点 从经济社会要求和森林经营管理的主导方向出发 将森林 划分为下列 4 类经营管理类型 a 严格保护类 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持特有自然景观等为主要目的 主要包括生 态地位极为重要或生态非常脆弱区域的森林 b 重点保护类 以确保生态安全 防止自然灾害 改善现有的脆弱生态环境同时通 过人工与半人工植被途径 使农田 草场 河库 道路等免受灾害性生态因子的侵害与胁 迫为主要目的 主要包括生态区位较为重要 生态非常脆弱区域的森林 c 保护经营类 以生态和经济兼顾 在有一定生态防护功能的基础上 确立明确的 经济功能或经济目标进行合理经营利用 主要包括生态区位相对重要或生态相对脆弱 但 可采用经营措施适度控制生态影响区域的森林 d 集约经营类 以经营利用 可持续生产木材及林产品为主要目的 主要包括生态 区位不太重要 生态系统较稳定区域的森林 9 3 2 经营管理策略 不同管理类型应选择不同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措施 按严格保护 重点保护 保护经 营和集约经营 4 个类组实施由强到弱的管理措施和由弱到强的经营措施 主要策略见表 2 表 2 不同管理类型的主要经营管理策略 管理类组主要培育策略主要利用策略 严格保护仅进行适度的卫生清理不进行采伐利用活动 重点保护进行低强度的抚育间伐 卫生伐 一般 不进行林下清理 可进行低强度的更新择伐 保护经营推行梯度经营 疏伐体制 以伐促抚 采育结合 可对主林层进行主伐 更新采伐 人工林可皆伐 控制皆伐面积 集约经营定向培育 集约化经营管理以小面积皆伐为主 保留缓冲带 9 4 组织森林经营类型 9 4 1 森林经营类型设计 12 依据功能区划 森林分类区划和管理类型区划成果 以及当地森林经营条件和编案单 位森林资源特点等进行森林经营类型设计 编案地区已有的森林经营类型表等成果可以直 接引用 每个森林经营类型应明确 a 培育目标 一般设计到二级林种 用材林宜设计到材种 b 主要树种 天然林设计到森林类型或主要建群种 人工林宜设计到树种 组 经 济林 工业原料用材林宜设计到优良品种 c 经营周期 明确达到培育目标需要的最低年限 宜选择年龄 龄级等指标 d 林地选择 明确对立地条件或林地质量的要求 宜选择立地类型 立地指数级等 指标表示 e 造林措施 明确适宜的造林方式和模型 公益林一般以封山育林等自然修复方式 为主 商品林一般以人工造林为主 造林模型应明确种苗要求 整地 配置 密度 栽植 水肥管理等内容 f 培育措施 明确适宜的定株 整枝 抚育间伐等措施 包括作业起始时间 间隔 期 方式 强度 主要产出 以及不同阶段生长指标要求等内容 g 采伐更新 明确适宜的采伐利用 更新造林措施 包括作业方式 强度 时间 主要产出指标等内容 9 4 2 森林经营类型规划与调整 a 经营范围内的林地 应以小班为单元明确一个适宜的森林经营类型 b 经理期内符合主伐 更新采伐条件的小班 以及预备进行低产低效林改造的小班 应明确下一经营周期的森林经营类型 一般没有改变森林类别 林种 树种 起源 经营 目的 经营水平等要素的更新小班可保持原森林经营类型不变 c 确定每个小班的经营类型时 应按照功能区 森林类别 林种 二级林种 管理 类型的优先顺序逐步界定 同时重点考虑小班的立地条件和现有植被状况 d 森林经营类型确定后 应按树种 组 林种 森林类别等逐级汇总 见表 3 所 有森林经营类型的规模 布局应符合经营目标提出的森林类别 林种 树种等结构性指标 要求 当与经营目标不一致时 应进行调整 表 3 森林经营类型现状与规划汇总表 森林类别林种树种经营类型现状 hm2 经理期末 hm2 变动 hm2 总计 公益林计 防护林树种 1类型 1 13 树种 1类型 2 特用林树种 1类型 1 商品林计 用材林树种 1类型 1 1010 森林培育森林培育 10 1 造林 10 1 1 造林对象 一般分别下列三种地类进行造林规划设计 a 宜林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 宜林沙荒地 b 规划用于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退耕地 退牧地和其他退出土地 c 村旁 宅旁 路旁 水旁等 四旁 边际土地 10 1 2 造林方式与措施 一般分别下列三种造林方式进行造林规划与技术措施设计 a 人工造林 一般用于发展用材林 经济林 生物质能源林 以及需要采取人工措 施建设的生态公益林等 按照 GB T 15776 的技术规定结合相关森林经营类型设计 进行 系列造林技术措施 b 封山育林 一般用于发展防护林 特用林等生态公益林 按照 GB T 15163 的技术 规定结合相应的森林经营类型设计 进行不同森林经营类型的措施设计 重点是封育类型 成林年限 封禁措施 人工促进措施等 c 飞播造林 主要用于风沙区 偏远山区 水土流失成片分布地区 需要造林地相 对集中 对植被或成林质量要求较简单的地段 应按照 GB T15162 等规定按播区进行规划 设计 10 1 2 造林任务 规划本经理期造林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程序 a 依据森林资源调查 造林补充调查等成果 选择适宜造林的小班 明确小班的地 类 现有植被状况 立地条件等 四旁 等边际土地可以按带 块调查 编号 b 每个造林小班依据相关技术规程配置适宜的森林经营类型 明确发展的林种 主 要树种 造林方式 密度 幼抚措施等技术要点 c 按照森林类别 功能区 林种区 经营类型 造林地类 造林方式 造林模型的规 14 划层次统计造林任务 林种 树种结构等与经理期经营目标差异较大时 应对每个小班设 计的森林经营类型进行适当调整 d 根据编案单位经济状况 经营能力 以及经理期内国家 地方各项生态工程规划 确定本经理期的总造林任务 以及不同地类 不同方式的造林任务 10 1 3 造林组织与年度安排 造林规划任务的生产组织与年度任务安排要求 a 所有造林小班按一定规模相对集中地组织为不同的造林作业区 同一个造林作业 区一般安排在一个年度作业 b 根据生态要求 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以及造林作业准备情况 以作业区为单位进 行作业顺序安排 c 依据本经理期总体经营目标和森林资源状况 经济状况 经营能力等 将造林任 务分解到前期 后期和各年度 前期各年度应明确具体的造林作业区 10 2 抚育 10 2 1 抚育类型及实施对象 森林抚育措施可分为定株 透光 间伐 修枝 水肥管理 卫生清理等主要措施类型 每类抚育措施的实施对象或实施条件差异较大 参照 GB T 15781 LY T 1646 等确定 一般 a 定株抚育 主要适用于飞播造林 封山育林 萌芽更新林和初值密度大的人工林 在初期郁闭成不林时 每个造林穴 株 保留一株壮苗或幼树 其他辅助树木视对保留幼 树的影响程度一次或分批砍除 不同树种或森林类型的保留密度按相关技术规程确定 结 合森林经营类型表设计 b 透光抚育 适用于所有郁闭度大于 0 8 以上的幼龄林 在森林即将进入树高高速 生长前 营养空间开始竞争 林木开始分化时进行 应分别森林经营类型按相关技术规程 进行措施设计 重点明确作业年龄 抚育方式 抚育强度 保留密度等指标 c 生长抚育 生长抚育主要采取定期间伐 疏伐的方式 适用于所有郁闭度大于 0 7 以上的森林 在林木分化加剧 胸径连年生长量明显下降时进行 一般到成熟封育前 实施多次抚育间伐 应分别森林经营类型按相关技术规程进行措施设计 重点明确起始间 伐龄 间隔期 间伐方式 间伐强度 保留密度等指标 d 修枝抚育 主要适用于培育经济林 自然整枝困难的中大径用材林 通过修枝人 为的 助 减 缓 等技术措施调节 控制通风与透光 给树木生长发育创造适宜条件 修枝可以与抚育间伐同时设计 同时实施 重点明确修枝方法 修枝季节 修枝强度等指 标 15 e 卫生清理 一般在遭受轻度病虫害 火灾及雪压 风倒 风折等自然灾害的林分 中进行 伐除已被危害 丧失培育前途的林木 f 水肥管理 一般适用于工业原料用材林 速生丰产林 竹林 经济林等培育 通 过浇水 施肥 松土等措施 改善林地地力状况 增加林木生长潜力 应分别森林经营类 型按相关技术规程进行措施设计 重点明确作业时间 施肥类型 施肥量等指标 10 2 2 抚育任务规划 规划本经理期森林抚育任务主要按以下程序 a 依据森林资源调查等资料 对所有森林小班进行抚育条件分析与评价 选择经理 期内需要抚育作业的小班 b 明确每个抚育作业小班适宜的抚育措施 以及主要抚育技术指标 c 按照森林类别 功能区 林种区 经营类型 抚育措施的规划层次统计经理期内 的抚育任务 以及不同抚育措施的任务 d 根据编案单位经济状况 经营能力 抚育紧迫性 以及经理期内国家 地方各项 生态工程规划 确定本经理期的森林抚育任务 以及不同抚育措施的经营任务 10 2 3 抚育组织与年度安排 森林抚育作业组织与年度任务安排要求 a 所有需要抚育作业的小班按一定规模组织为不同的抚育作业区 一般在山区按沟 系组织作业区 在丘陵和平原区按道路系统组织作业区 同一个作业区一般安排在一个年 度或季度作业 b 根据生态要求 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以及抚育紧迫性 作业准备情况 以作业区 或小班为单位进行作业顺序安排 c 依据本经理期总体经营目标和森林资源状况 经济状况 经营能力等 将抚育任 务分解到前期 后期和各年度 前期各年度应明确具体的作业区或作业小班 10 3 改造 退化森林修复 10 3 1 改造措施及实施对象 10 3 1 1 低产林改造 主要针对用材林中的退化森林 一般采取皆伐改造 择伐改造 补植改造和综合改造 等措施 其改造对象和具体技术措施参照 LY T 1560 1999 等技术规程进行设计 10 3 1 2 低效林改造 主要针对防护林 特用林等公益林中的退化森林 一般采取择伐改造 补植改造 效 应带改造等措施 其改造对象和具体改造措施参照 GB T 18337 3 LY T 1690 2007 等技 术规程进行设计 16 10 3 1 3 疏林地改造 因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疏林地应作为主要改造对象优先安排改造 一般不适地适树形 成的疏林地以皆伐改造和综合改造为主 其他原因形成的疏林地一般以补植改造为主 10 3 2 改造任务规划 规划本经理期退化森林改造任务主要按以下程序 a 依据森林资源调查等资料 参照相关技术规程 对所有森林小班进行质量评价 筛选出符合低产 低效林条件的小班 b 明确每个改造作业小班适宜的技术措施 以及主要技术指标 c 按照森林类别 功能区 林种区 经营类型 改造措施的规划层次统计经理期内 的改造任务 以及不同改造措施的任务量 d 根据编案单位经济状况 经营能力 以及经理期内国家 地方各项生态工程规划 确定本经理期的退化森林改造任务 以及不同改造措施的任务量 10 3 3 改造组织与年度安排 退化森林改造作业组织与年度任务安排要求 a 所有需要改造作业的小班按一定规模组织为不同的改造作业区 一般在山区按沟 系组织作业区 在丘陵和平原区按道路系统组织作业区 同一个作业区一般安排在一个年 度或季度作业 b 根据生态要求 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以及改造紧迫性 作业准备情况 以作业区 或小班为单位进行作业顺序安排 一般优先安排疏林地改造 c 依据本经理期总体经营目标和森林资源状况 经济状况 经营能力等 将改造任 务分解到前期 后期和各年度 前期各年度应明确具体的作业区或作业小班 1111 森林采伐森林采伐 11 1 确定合理年伐量 11 1 1 测算范围 森林合理年采伐量的测算应包括编案单位内所有胸高直径大于 5cm 林木的采伐 分别 公益林 商品林两大森林类别进行测算 a 公益林中应将国家级公益林 防护林带 农田 牧场 沟渠等 的采伐量单列 b 商品林中应将工业原料用材林 竹林 薪炭林的采伐量单列 c 国家 地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单列的其他采伐应单独测算 11 1 2 采伐类型 森林合理年采伐量的测算分为以下采伐类型进行测算 17 a 主伐 主要指用材成熟林的采伐利用 包括择伐 渐伐 皆伐等不同采伐方式 b 抚育采伐 主要是对中幼龄林的经营性间伐 疏伐 卫生伐等 c 低产低效林改造采伐 主要是对退化中幼龄林进行的皆伐 择伐性改造 修复性 采伐等 d 更新采伐 主要是对生态公益成熟功能处于下降状态的公益林进行的更新性质的 采伐 e 其它采伐 对经济林 薪炭林 疏林地 散生木等进行的采伐 11 1 3 测算指标 森林合理年采伐量的测算一般分别森林经营类型确定主要测算技术经济指标 在森林 经营类型设计时应同时提出系列指标 包括 a 采伐年龄 主要针对同龄林经营 分别执行 GB T 18337 3 LY T1646 LY T1723 LY T1724 等标准的技术规定 b 龄级与龄组 根据主林层优势树种 组 的平均年龄确定 执行 森林资源规划 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的相关规定 c 生长率 使用适用于当地的森林生长率表 生长过程表或森林资源档案变更允许 使用的生长率 d 出材率 使用适用于当地的立木出材率表 收获表 或分别树种 采伐类型根据 近 5 年实际出材水平综合确定 e 间伐起始年 间隔期与间伐强度 依据森林经营类型表确定 f 回归年 择伐周期与采伐强度 主要针对异龄林经营 依据森林经营类型表确定 11 1 4 测算原则 森林合理采伐量的测算应遵从以下基本原则 a 用材林年采伐消耗量应低于年生长量 b 经理期末林分单位蓄积量应高于经理期开始时的林分单位蓄积量 c 回归年或择伐周期不应少于 1 个龄级期 d 不提前主伐未成熟森林 e 年采伐量保持适当稳定 使森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f 将森林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11 1 5 测算方法 合理年伐量分别林种 森林经营类型 采伐类型和采伐方式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测算 论证 18 a 编案单位面积较小或经营类型单一时 可分别林种 采伐类型采用成熟度公式 轮伐期公式 第一林龄公式 第二林龄公式等不同公式测算 b 一般采用数学规划 运筹学 信息技术等系统分析方法进行多目标 多资源的森 林经营决策分析 c 采伐量测算时 应综合考虑森林经营的生态 社会与经济影响 注重森林的生态 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可持续性 d 合理年采伐量测算一般应采用多发案对比分析 评价每个采伐方案的投入 产出 与中长期影响 11 1 6 合理年伐量确定 编案单位测算的各种年采伐量之和是确定合理年采伐量的基础 通过对测算的合理年 采伐量与生长量 上期采伐量比较 以及不同采伐类型之间比较 结合国家 地方的林业 产业政策 企业经济状况 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市场需求 环境承受力等各种制约因 素 根据经营单位的经营能力 后备资源等方面实际 选择不同的决策优化方法确定森林 合理年采伐量 合理年采伐量应按规划前期 后期分别森林采伐类型分解 11 1 7 竹林采伐量 竹林采用龄级择伐方式 常用总体测算法计算其年采伐量 主要测算参数有总株数 可采率 成熟龄等 11 2 伐区生产规划 11 2 1 选择采伐小班 依据森林资源调查与补充调查成果 筛选适宜采伐的森林小班 分别经营区按森林类 别 林种 森林经营类型和采伐类型进行采伐小班筛选与组织 11 2 2 伐区配置 a 按照充分利用森林资源 发挥现有道路 生产条件 选用合理工艺流程 降低生 产成本的要求 合理进行伐区配置 b 所有需要采伐作业的小班按一定规模组织为不同的伐区 一般在山区按沟系组织 伐区 在丘陵和平原区按道路系统组织伐区 同一伐区一般安排在一个年度或季度作业 c 根据确定的合理年采伐量 以伐区为单位进行作业顺序安排 规划各年度的采伐 地点 面积与采伐量 11 2 3 木材生产 依据林分材种出材率和年合理采伐量 按采伐类型测算各年度的木材产量与材种结构 11 2 4 采伐工艺设计 19 根据各年度的伐区配置 木材生产规模等 进行木材的采 集 运 贮 造材 加工 与利用及其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1 3 森林更新 针对主伐 更新采伐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作业小班 应进行森林更新规划 规划内容与 方法同造林规划 1212 非木资源经营非木资源经营 12 1 经济林经营 经济林经营应分别森林经营类型进行规划设计 重点包括 a 根据种植传统 按照名 特 优 新的原则选择适宜发展的经济林类型和树种 品种 b 根据市场需求 土地资源 产品质量 经营加工能力 储存能力及运输条件 地 方特色名牌效应等因素确定经济林种植结构 发展规模 c 根据 LY T 1557 2000 等国家 地方相关技术标准规划设计不同种植品种的森林经 营管理措施 测算每年水 肥 用工量 12 2 薪炭林经营 12 2 1 柴山经营 用于生活燃料的薪炭林经营 应选择热值高 耐樵采的树种 在靠近生活区的地段发 展 一般采取矮林作业或截头作业 经营时可适度保留生长潜力较大的林木幼树 诱导形 成森林景观 12 2 2 生物质能源林培育 可分为木质能源林和油料能源林两种类型 油料能源林经营应与国家 区域生物质能 源林发展规划相衔接 充分考虑就近加工的条件和能力 因地制宜地选择可商业性开发的 树种 规划经营规模 木质能源林经营应重点考虑当地居民生活能源的需求及发展趋势 也可根据当地生物质电能源生产的原料需求发展木质能源林培育基地 12 3 林下资源培育利用 林下资源的培育利用规划应以现有成熟技术为依托 以市场为导向 分析林下资源原 料自给率及来源 产品竞争能力 市场占有率 规划利用方式 程度 产品种类和规模 在保护和利用野生资源的同时 积极进行人工定向培育 提高产品产量与质量 延长产业 链 增加林产品附加值 20 1313 风景林保育与森林游憩风景林保育与森林游憩 13 1 风景林保育 在森林景观资源调查的基础上 进行景观资源区划 将有保护价值的森林景观区域区 划出来 分别区域实施保育策略 a 森林景观独特 景观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或景观带 应区划为景观重点保育区 景观廊道 实施禁止采伐 限制采伐等保护措施 并规划设计适宜的景观修复 改善措施 b 森林景观相对丰富 但比较分散的区域 可以结合森林经营规划保育措施 包括 限伐观赏树木 变色树木 补植有利于提升森林景观的植物 c 按景观区 带 统计 汇总森林景观保育任务 并落实到年度 13 2 森林游憩规划 森林游憩规划可以按照景观功能区或森林旅游地类型进行规划 充分利用林区地文 水文 天象 生物等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 古今建筑 社会风情等人文景观资源 开展森 林游憩规划 a 明确森林游憩区的范围 面积与功能分区 b 确定适宜的游憩项目 一般在森林区可以规划游览 登山 探险 疗养 野营 避暑 滑雪 狩猎 垂钓 漂流等森林游憩活动 c 以利用自然景观为主 适度点缀人造景观 规划景区 景点 游憩线路 d 因地制宜地确定环境容量 以及游人调控措施 e 适度建设便利服务设施 包括指示标牌 步道 休息廊亭 公厕 观景平台等 f 有条件的区域规划建设森林公园 风景区等 可单独进行规划设计 1414 森林保护森林保护与森林健康与森林健康 14 1 森林管护 14 1 1 森林管护体系 a 经营规模较大 森林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 采取集中管护模式 按照林场 分场 工区等层次分层建立管护体系 b 森林资源较分散的区域 采取承包管护模式 按沟系 林班将森林管护责任承包 到户 到人 c 合作造林 联社造林等森林资源应与联合方明确森林管护责任 采取委托管护等 适宜模式 d 建立森林管护队伍 明确管护员的管护地段 管护时段 21 14 1 2 重点公益林管护 经营范围内的国家级公益林 地方重点公益林应进行独立的森林管护规划 明确管护 范围 面积 形式 人员与责任 并与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直接挂钩 14 2 森林防火 根据当地的气候 森林资源特点和历年森林火灾分布状况以及森林火险等级 现有防 火能力等进行森林防火规划 主要内容包括 a 依据森林资源分布 不同树种燃烧特性 人员活动状况等 进行森林火险等级区 划 森林防火防控区划 明确重点防火区域 地段 范围 面积及区域社会经济情况 b 根据气候 物候和其它相关因子 确定防火期与重点防火巡逻期 c 防火 五网 观察了望网 通讯联络网 巡逻联防网 林火阻隔网 预测预报 网 体系规划 d 制定森林防火布控与森林防火应急预案 e 防火组织机构和防火队伍规划 f 防火装备建设规划 g 有条件地区可以规划林火利用方案 利用控制火烧技术减少林下可燃物 14 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根据森林病虫鼠害与病源物种类 危害对象 发生发展规律和蔓延程度 危害等级等 情况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主要内容包括 a 确定经营范围内的防治 控制和检疫对象 b 依据病虫鼠害种类与分布 危害程度和防治方法等因素 进行有害生物防治区划 划分防治区 控制区和安全区等 c 根据近年来病虫鼠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经理期内病虫鼠害预测预报结果以及综合 防治能力等因素 规划有害生物防治规模 d 防治与控制技术措施设计 与营造林措施紧密结合 通过营林措施辅以必要的生 物防治 抗性育种等措施 降低和控制林内有害生物的危害 提高森林的免疫力 e 林木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系统 监测预警体系 林木检疫站点与处理场建设规划 f 森林保护组织机构 森林保护队伍与装备建设规划 g 林木有害生物防控 外来有害生物和疫源疫病防控预案 14 4 地力维护 地力维护应与营造林措施设计紧密结合 将有利于培肥地力的技术措施贯穿于森林经 营的全过程 重点考虑 a 培育技术 提倡培育混交林和阔叶林 22 b 采伐要求 制订土壤水肥保持措施 c 培肥技术 考虑轮作 休歇 间作种植等措施 d 防污要求 减少除草剂 化肥 农药等化学制剂的使用 1515 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15 1 森林集水区管理 应通过森林集水区经营管理规划 将采伐 造林 修路等森林经营活动导致的非点源 污染降到最小 规划内容主要有 a 集水区区划 根据河流 溪流 沼泽等级将经营区按流域分为不同层次或类型的集 水区 每类集水区应按照相关经营规程要求 确定容许一次性采伐更新 整地造林 集材 道的面积 长度 分布等指标 作为经营决策时的主要限定因素 b 缓冲区 带 管理 邻接多年性河流 间歇性河流或其它水体 湖泊 池塘 水库 沼泽等 的缓冲性条形地带 应按照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的要求划出缓冲带 采取特殊 的考虑以保护水质为主的管理措施 在培育和采伐更新规划前需要明确 c 敏感区域管理 坡度大 土层浅薄林地 以及山脊森林 湿生森林 沼生森林 滨河滨湖森林等 应按照公益林的要求进行经营管理 15 2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应划为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小区 单独进行规划设计 其它区 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结合森林经营措施进行 规划重点有 a 将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域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 明确高保护价值区域的 范围 类型与保护特点 因地制宜地提出保护措施 b 重点保留地带性典型森林群落 原始林 天然阔叶混交林 c 明确区域指示型重点保护物种 通过指示物种栖息地的保护有效维护物种 遗传 基因多样性 d 以林班或小流域为单位 确定适宜的树种比重 森林类型比重和龄组结构 保持 物种组成的异质性 空间结构的异质性和年龄结构的异质性 e 注重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关键树种的林木 幼树和幼苗 在成熟的森林群落之间 保留森林廊道 f 对于某些特定物种或生态系统可以规划控制火烧 栖息地改造等措施 满足濒危 23 野生动植物物种特定的栖息地要求 1616 营林设施建设与维护营林设施建设与维护 16 1 种苗生产设施 16 1 1 种苗需求量 分别树种 年度测算经理期内的种子 苗木需求量 包括宜林地造林 森林更新 低 产低效林改造补植等各项生产任务量的需求量之和 16 1 2 种子生产 森林功能区划出来的种质资源保存区 包括种子园 母树林 林木良种基地等应单独 规划 内容主要包括 a 明确种质资源林的分布 范围 边界 面积 以及近年结实 生长状况 b 依据 GB T 16621 等标准进行森林经营类型设计 明确经理期的主要技术措施 c 明确经理期的主要经营目标 任务与主要措施 并分解到年度 包括种植 抚育 改造 水费管理 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d 测算不同树种 品种林木种子每年的生产量 供应量 e 进行必要的种子晾晒 干燥 储藏 加工等设施 设备规划 16 1 3 苗木生产 依据经理期造林更新和绿化苗木需求量 进行苗圃 采穗圑 采根圑建设与苗木生产 规划 内容包括 a 确定树种 品种 规格的苗木需求量 b 确定现有苗圃设施改造 以及新建苗木生产基地的建设规模 建设选址 c 每年苗木生产计划 d 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规划 16 2 林道设施 林区道路网的建设与维护规划 应以满足集运材 营造林的实际需要为目的 按照 LYJ 5104 1998 等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重点包括 a 确定林区适宜的路网密度 道路网布设 b 现有林道的改造 维护规划 以及主要养护措施 c 新建林道的选线 走向 方案比较 建设规划与施工技术要求 16 3 营林设施 生产用房 工区房 仓库 护林站点 临时性贮木场与转运场修建与维护规划应根 据林区森林资源分布 木材生产规模与合理流向 贮存与转运现状与特点以及交通衔接等 24 诸因素确定新建 改扩建 维护的贮木 转运 场的数量 位置和规模等 1717 森林经营投资与效益森林经营投资与效益分析分析 17 1 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17 1 1 投资概算 依据国家 地方投资概算主要规定 编制经理期的投资概算 要求 a 森林经营概算的定额 标准等应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确定 地方已有定额规定的 执行当地规定 b 投资概算采用 细算粗提 的方法分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语学习发言稿
- 2025年多肉植物项目提案报告
- 光电类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2030中国氢化丁腈橡胶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 光学竞赛课件
- 2025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授信额度短期借款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厂房出租安全与环保达标协议
- 2025电力运维技术服务外包合同(含预防性维护)
- 2024年长兴县医院招聘真题
- 二零二五年定制化车牌租赁合同
- 钢管柱混凝土施工方案
- 2025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测试题库及答案【共3 套】
- 小学植物百科知识
- 循环水地下管道安装施工方案
- 预制板粘贴碳纤维加固计算表格
- 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2024年08月北京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社会招考(826)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肾囊肿-护理查房
- 裁床岗位职责
- GB/Z 44047-2024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
- 小学语文教法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