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电气安全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电气安全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电气安全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电气安全培训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气安全教育培训 目录 CONTENTS 电气安全概述 01 电气事故类型 02 触电事故及预防 03 静电事故及预防 04 一 电气安全概述 电气安全 以安全为目标 以电气为领域的应用科学 包括用电安全和电器安全 不限于此 电气安全的严峻性 安全用电水平高的国家 每100万用电人口中触电死亡0 5 1人 年 我国的统计数字为每100万用电人口触电死亡10人左右 年 1 4万人 年 根据近年来我国的统计数字 高 低压电力系统中的触电死亡人数 低压占80 以上 而企业中又以低压系统及低压设备所占比重最大 因此用电安全更具有其重要性 电磁辐射 静电事故 电路故障 触电 触电 人体触及带电体时 有电流通过人体 就是触电 电路故障 是由电能传递 分配 转换失去控制或者电气元件损害造成的 如 断线 短路 漏电 电气设备损坏等 雷击事故 电气事故类型 雷击事故 指打雷时电流通过人 畜 树木 建筑物等而造成杀伤或破坏 静电 由于物体的相对运动 分离和积累起来的正电荷和负电荷 接触分离 摩擦等 电磁辐射 是由电磁场的能量造成的 危害 头疼 头晕 乏力 记忆力衰退 神经功能失调 脱发 视力减退等 后果 火灾爆炸 人身伤害 设备损坏等 二 电气事故类型 触电事故 是电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 按照能量施加方式的不同 可分为电击和电伤 3 1 触电事故的类型 电击 内伤 电流通过人体内部 使肌肉非自主的发生痉挛 收缩所造成的伤害 严重时破坏心肺部及神经组织的正常工作 甚至危及生命 1 单相触电 电击 人接触到一根相线 火线 造成的触电 最为常见 2 两相触电 电击 人接触到两根相线或一零一火而造成的触电 3 跨步电压触电 电击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20m内禁止进入 3 1 触电事故的类型 电伤 外伤 电流的热效应 化学效应 机械效应对人体组织或器官造成的伤害 1 电灼伤 最常见最严重 皮肤发红 起泡 组织破坏或烧焦 2 皮肤金属化 电流或电弧作用使金属微粒渗入皮肤而变得粗糙坚硬呈特殊颜色 3 电烙印 部分皮肤变硬形成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痕迹 4 机械损伤5 电光眼 主要从事电气焊 紫外辐射 电灼伤 皮肤金属化 电烙印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2 电流对人体作用的影响因素 1 电流的大小 2 电流的持续时间 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越长就越致命 工频条件下 摆脱电流 10mA 安全电流 通过人体120min致命 而100mA仅需10s就足以致命 摆脱电流 儿童6mA成年女性9 11mA成年男性16mA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2 电流对人体作用的影响因素 3 电流通过的途径 电流通过心脏是最危险的途径 由左手至脚最为危险 4 电流通过人体的频率 电流频率不同 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也不同 其中40 100Hz伤害最为严重 5 个体的特征 如年龄 性别 健康状况等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人体电阻与皮肤的干燥状态有关 根据 电流 电压 电阻 额定电压下 电阻越大 电流越小 也就是说人体皮肤越干燥 触电的风险就相对小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禁止湿手操作带电设备的原因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3 触电事故的特点及成因 触电特点 伤害内部致命电流小无明显的痕迹无预兆迅速降低防卫能力急救困难 触电事故的成因 根据调查 统计分析 触电伤亡事故中 人员违章50 关联漏电25 移动式设备或暂设设备10 触及高处带电体5 其他10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1 我国常用电压 我国常用的标准电压220V 除此之外 还有380V电压 3 4 电气安全常识 导线色标 其中L1 L2 L3为相线 俗称火线 N为零线380V指L1 L2 L3三相之间的电压220V指L1 L2 L3三相中任意一相与N线的电压保护线 地线 保护线黄绿色 L1 L2 L3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导线色标 其中L1 L2 L3为相线 俗称火线 N为零线 中性线 380V指L1 L2 L3三相之间的电压220V指L1 L2 L3三相中任意一相与N线的电压保护线黄绿色 3 4 电气安全常识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4 电气安全常识 2 触电事故及其防护 触电 直接接触电击 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 例如带电母排 接线端子 间接接触电击 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 而在故障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 例如机器金属外壳带电 直接触电基本防护措施 1 绝缘 如绝缘套管 绝缘手套 绝缘杆等 2 屏护 3 间距 如带电作业时人身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4 电气安全常识 2 触电事故及其防护 间接触电基本防护措施 1 保护接地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 将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接地 称为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安全技术措施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4 电气安全常识 2 触电事故及其防护 间接触电基本防护措施 2 保护接零 是指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保护零线相互连接 保护接零也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安全技术措施 保护原理漏电 单相短路 很大的单相短路电流ISS 造成单相短路保护元件动作 迅速切断电源 实现保护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4 电气安全常识 2 触电事故及其防护 间接触电基本防护措施 3 特低电压 GB3805 2008特低电压 中规定特低电压限值的等级 GB3805 1983安全电压 额定值的等级为42 36 24 12 6V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4 电气安全常识 2 触电事故及其防护 间接触电基本防护措施 4 漏电保护器 又称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漏电保护装置是一种低压安全保护电器 漏电开关动作后 未能发现动作原因 允许重合闸一次 在漏电开关动作后 重新合闸时 需要按下复位按钮 才能合闸成功 检测按钮 定期按下 进行测试 看开关是否向下跳动 断电 漏电动作电流 30mA 0 1S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4 电气安全常识 2 触电事故及其防护 漏电保护器 用于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时 应选用额定动作电流为30mA 0 1S及其以下的高灵敏度 无延时快速型 潮湿场所选用16 30mA 0 1S的 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场所 GB13955 200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 I类移动电气设备和手持电动工具 I类工具叫单绝缘工具 明显的特征是带有接地线 插头有3根柱子 II类工具叫双绝缘工具 明显的特征是铭牌上有个 回 字型标志 III类工具叫安全电压工具 一般整个工具中最高的电压不超过36V 一般是带电池包的工具 生产用的电气设备建筑施工工地的电气设备 插座回路 临时用电设备 水中 水池中线路 设备 及在金属上用手持电动工具选10mA 0 1S的 医院中直接接触人体的设备 选10mA 0 1S的 其他需要安装漏电保护器的场所 3 4 电气安全常识 2 触电事故及其防护 间接触电基本防护措施 6 加强绝缘 7 电气隔离8 不导电环境9 等电位联结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安全用电 我们常见的电气 器 设备 设施 3 4 电气安全常识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安全用电 3 4 电气安全常识 了解我们日常经常使用 接触的电气设备设施 了解设备设施的功率 电压等 220V 10A的插座 公司 家庭常用 220V 15A的插座 空调 实验仪器 注意事项 1 根据功率 电压 电流 常用插座可承受的电器功率2200W 所以 在日常使用中 应注意使用电器的功率不应超过2200W 2 插座互不通用 不可互换 强行使用会造成电器损坏 造成电气事故的发生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安全用电 3 4 电气安全常识 使用前 应对电气设备设施 机台设备 进行检查 检查时不要用手去触摸带电体 发现绝缘层脱落 破损 老化 变色 带电体裸露 机台设备跳闸 设备无法正常启动等现象时 应立即报修 等待处理期间 禁止使用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安全用电 3 4 电气安全常识 保证绝缘物的干燥 插座 插头 机台设备的绝缘部分会因潮湿而漏电或被强电击穿 造成事故 包括电器设备表面 1 禁止湿手操作电气设备 禁止用水冲洗机台设备 2 禁止使用湿抹布等物品擦拭电气设备设施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安全用电 3 4 电气安全常识 插拔插头时 禁止用力拉拽电线以防绝缘层损坏 造成触电事故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安全用电 3 4 电气安全常识 使用过程中 发现电器有冒烟 火花 焦糊味 立即关电源停止使用 并报修等待处理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安全用电 3 4 电气安全常识 严禁私拉乱接电线 非专业人员无操作资格 无专业知识 不了解设备相关参数 私接电线 插线板极易造成事故 相关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按规范操作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安全用电 3 4 电气安全常识 严禁在配电箱 柜前0 8 1 2米内放置障碍物及可燃物品 库房内照明灯垂直下方水平距离0 5米内禁止放置可燃物品 高温电气设备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应使用耐高温电源线 且应远离可燃物及其他电气线路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安全用电 3 4 电气安全常识 电气设备检修 维护时 应挂牌上锁 禁止合闸 有人工作 尤其远端控制的设备 电工操作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并穿戴防护用品 使用安全工具 绝缘鞋 绝缘手套 绝缘杆等 并定期对绝缘工具进行检测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安全用电 3 4 电气安全常识 严禁在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 如热得快 电热毯 电暖扇等 近年来电动车充电也成为电气火灾的主要火源 主要是充电过程发生过热 短路引发火灾 所以 日常生活中 不要再室内 楼道对电动车进行充电 充电桩充电 选择大品牌质量好的充电器 充电器不用时尽量不要放在后备箱随时携带等 家庭用电安全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安全用电 3 4 电气安全常识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安全用电 3 4 电气安全常识 每个员工都应了解区域内 工作 家庭 电源开关的位置出现问题时 能在最短时间找到并断开电源 每个人都应养成不使用时 及时关闭电气设备设施电源的良好习惯 电脑办公设备 手机充电器等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事故案例 一 3 4 电气安全常识 蒋某是某企业的一名手提移动式封口机的操作工人 2016年7月25日晚 他在工作前没有检查机器就直接开始操作 没有留意到封口机电线已经断裂 露出了金属线 而该金属线紧挨着机器的手柄 于是 他刚刚碰到手柄就触了电 被工友紧急送往医院 但最终还抢救无效死亡 这台引发事故的封口机 裸露金属线的部分正面朝上 还是很显眼的 如果按照操作流程 在开机前稍微观察下机器 很容易看出这个隐患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事故案例 二 3 4 电气安全常识 隆福大厦的前身是东四人民市场 年营业额4 5亿元 乃当年京城四大商场之一 西单商场 百货大楼 东风 安 市场 隆福大厦 1993年8月12日 隆福大厦一场大火创造北京火灾历史的新纪录 烧毁建筑5900平方米及大量五金 家电 家具等商品 直接经济损失2100万元 隆福大厦火灾也是北京市建市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火灾 报警器感烟报警时 值班员反以为是误报 两次随手将其关闭 起火原因是由于后楼出租柜台的售货员下班未按规定关灯而引起的 这支日光灯安装在柜台里 由于长时间通电 造成镇流器线圈匝间短路产生高温 引燃了固定镇流器的木质材料 蔓延成灾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事故案例 3 4 电气安全常识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事故案例 三 3 4 电气安全常识 2011年4月25日凌晨1时13分大兴区旧宫镇南小街三村一栋四层居民楼发生火灾 造成18人死亡24人受伤的惨剧 经认定起火原因系给电动三轮车蓄电池 电充的 电源线短路并引燃周围可燃物所致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事故案例 四 3 4 电气安全常识 2008年11月14日 上海市商学院女生宿舍楼发生火灾 有4名女生情急之下跳楼死亡 起火原因是由于寝室里使用 热得快 引发电器故障并将周围可燃物引燃所致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5 电气安全事故及应急处置措施 电气短路 过载 接触不良等应急处置措施 电气短路 过载 接触不良时一般伴随着电火花 打火 忽启忽灭现象及焦糊气味 当发现此类现象时 应立即切断电源 远离危险区域 找专业人员维修 电气火灾的应急处置措施 1 立即切断电源 2 然后灭火 报警 扑灭电气火灾应使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高压不适用 禁止使用泡沫灭火器 未切断电源 禁止用水进行灭火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5 电气安全事故及应急处置措施 脱离电源的途径 1 断开电源开关 拔下插头 拉闸等 2 使用绝缘良好的物品 如干燥的木棒 硬塑料管等 挑开电线 触电应急处置措施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3 5 电气安全事故及应急处置措施 三 触电事故及预防 触电应急处置措施 四 静电事故及预防 4 1 静电的产生及分类 静电产生的方式 接触 分离起电 破断起电 感应起电 电荷迁移静电的分类 固体静电 即固体物质的摩擦产生的静电 粉体静电 金属粉末通过空气与地绝缘 非金属粉末通过管道 料槽输送摩擦产生静电 液体静电 即液体在输送 喷射 混合 搅拌 过滤 剧烈晃动过程中产生的静电 气体静电 气体中含有的炫富液体 灰尘等杂质在高压喷出是产生的静电 人体静电 人体皮肤与穿着的衣服 衣服与衣服间的摩擦产生的静电 另外人体吸附所处环境中的静电荷又与地绝缘会感应起电 也是人体静电 四 静电事故及预防 4 1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 人在活动过程中 人的衣服 鞋以及所携带的用具与其他材料摩擦或接触 分离时 均可能产生静电 例如 人穿混纺衣料的衣服坐在人造革面的椅子上 如人和椅子的对地绝缘都很高 则当人起立时 由于衣服与椅面之间的摩擦和接触 分离 人体静电高达1万伏特以上 人体静电引起的放电往往是酿成静电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 静电事故及预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