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某综合楼的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1页
武汉市某综合楼的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2页
武汉市某综合楼的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3页
武汉市某综合楼的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4页
武汉市某综合楼的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武汉市某综合楼的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前 言III目 录IV第1章 原始资料及任务11.1 设计题目11.2 工程概况11.3 原始资料21.4 本章小结3第2章负荷计算42.1概述42.8空调房间湿负荷82.9空调房间夏季总负荷92.9本章小结10第3章 空调方案的选择123.1 概述123.2 空调系统的适用条件123.3 空调系统的选择143.4 本章小结16第4章 风量计算174.1 空调房间送风量的确定步骤174.2 本章小结29第5章 空调设备的选择305.1 空调机组的选择305.2送风口的选择315.2 本章小结35第6章 风道设计与水力计算366.1 送回风管道的设计要求366.2 空调系统送回风管道的布置366.3 水力计算376.4 本章小结39结 论40参考文献41致 谢42附 录43目录前几行不对啊,根本没有前言什么的,直接从第一章开始II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1章 原始资料及任务1.1 设计题目武汉市某综合楼的空调系统设计1.2 工程概况设计对象为武汉市某综合楼的空调系统设计,层高都3.5m,共5层。外窗为单层玻璃钢窗,采用6mm厚普通单层玻璃(标准),窗内用浅色布帘遮挡。门为单层标准玻璃门,尺寸为3*乘号不用星号1.5m,窗的尺寸为3*3m。窗的传热系数:单层窗的传热系数k=2 W/m2K,单层标准玻璃门的传热系数K=2W/m2K; 保温材料为水泥膨胀珍珠岩,屋面序号为8号,外墙序号为7号,抹灰20mm 。从哪出来的3,4什么啊、建筑结构外墙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内粉刷加油漆、水泥膨胀珍珠岩保温层、砖墙、水泥砂浆抹灰加浅色喷浆;屋面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内粉刷、承重层、隔气层、保温层、水泥砂浆找平层、防水层;外窗:单层钢窗,采用铝合金窗框、6mm厚普通单层玻璃,内设浅色布帘;、外门:单层标准玻璃门;内墙:180mm厚的混凝土隔墙;楼板:从上到下依次为面层、细石钢筋混凝土、水泥膨胀珍珠岩块保温层、钢筋混凝土承重层(楼板)、粉刷层。1.3 原始资料1.3.1 设计地点武汉 1.3.2 人员及设备情况按照每10平方米1人,设备散热按每平方米40W;照明用荧光灯,40W,每10平方米1个。标题不对啊,1.3.2?1.3.2 土建资料(1)外墙:序号7,IV类,厚度240mm,抹灰20mm ,传热系数K=0.58W/m2K;(2)屋面:序号7,IV类,屋面厚200mm,传热系数 K=0.58W/m2K;(3)外窗:单层钢窗,6毫米厚普通单层玻璃(标准),设置内遮阳,窗帘浅色布帘 ,传热系数K=2W/m2K;高度3 m。(4)外门:单层标准玻璃门。高度3m。以上数据均能节能的要求。1.3.3 动力能源资料空调机房 制冷机功率:150KW冷却水泵功率:15KW循环水泵功率:这些和别人的一样啊,可以不要这一小节1.3.315KW1.3.4 气象资料由文献1查得武汉市冬夏季室外气象参数,见表1-1。表1-1 武汉市冬夏表要是分页显示的话,必需加续表季参数纬度(北)315海拔4.5米冬夏大气压力102.51KPa大气压力100.53KPa冬季计算温度-5夏季计算温度35.0冬季室外计算相对湿度50%湿球温度28室外平均风速3.1m/s室外平均风速3.2 m/s夏日平均干球温度30.41.3.5 室内设计参数1.3.5.1 室内设计参数的选择依据根据文献2中规定,得出舒适性空调的室内设计参数,见表1-2。表1-2 舒适性空调调节室内计算参数设计参数夏季冬季温度22281822相对湿度40654060风速0.3m/s0.2m/s1.3.5.2室内设计参数的确定按照文献2中的规定,以及考虑到空调在满足舒适性的条件下要尽量做到节能,所以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室内的设计温度应尽量选择较大值,详细室内设计参数见表1-5。表1-3 室内设计参数设计参数夏季冬季温度()相对湿度(%)温度()相对湿度(%)266020401.4 本章小结 本章给出了空调设计的原始资料,包括设计地点、人员情况、照明与设备情况、土建资料、动力能源资料,根据相关手册和参考文献,查出了气象资料,确定出各计算数据,使得下一步的负荷计算能够顺利进行。在综合考虑舒适、节能与满足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参考设计规范和工程实例,最终定出了合理的室内设计参数。第2章负荷计算2.1概述室内冷负荷和湿负荷是决定空调系统风量、空调装置容量的依据。负荷量的大小与建筑布置和维护结没有维护结构,只有围护结构,下同构的热工性能有很大的关系。负荷计算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步。2.2空调房间冷负荷根据文献4可知,空调房间的冷负荷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通过维护结构(窗、墙、楼板、屋面、地板等)传入室内的热量;2 透过外窗的日射得热量;3 人体散热量;4 灯光照明散热量;5 设备、器具、管道其他室内热源散入室内得热量;6 渗透空气带入室内的热量;7 热物料和食品等的散热量;8 各种散湿的潜热散热量。2.3通过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所形成的冷负荷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主要包括墙、门窗、屋盖或楼板等,在计算空调房间的冷负荷时,主要考虑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和日射得热。详细计算方法见文献5。2.3.1外墙和屋顶由文献4附表29查得维护结构的夏季热工指标,外墙传热系数K0.58 w/ m2K,衰减系数0.16,衰减度86.48,延迟时间12.8h。屋面传热系数K0.58 w/ m2K,衰减系数0.16,衰减度86.48,延迟时间12.8 h。考虑实际情况,计算时取的是8h,时刻从早晨9:00到晚上17:00。通过墙体、屋顶的室内得热量所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W (2-1)式中: 计算时间,h; 围护结构表面受到周期为24小时谐性温度波作用,温度波传到内表面的时间延迟,h; 围护结构(外墙或屋顶)传热系数,W/ m2k; 围护结构(外墙或屋顶)计算面积,m2; 作用时刻下,维护结构的冷负荷计算温差,简称负荷温差,见文献4附录2-10(墙体),附录2-11(屋顶),2.4窗户窗户应将瞬变传导的热和日射得热所形成的冷负荷分开计算。瞬变传热得热由室内外温差引起的。日射得热,因太阳照射到窗户上时,除了一部分辐射能量反射回大气之外,其中一部分能量透过玻璃以短波辐射方式直接进入室内;另一部分被玻璃吸收,提高了玻璃温度,然后再以对流和长波辐射得方式向室内外散热。上述进入室内得热量得各部分均含有辐射部分,各由房间的放热衰减和放热延迟形成的房间冷负荷。根据建筑物的维护结构类型,地面按重型楼板考虑,内墙的放热衰减度vf 为1.9,所以房间类型为重型。1 窗户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W (2-2)式中: 窗的传热系数,W/ m2K; 窗的面积, m2; 计算时刻的负荷温差,见文献4附表2-12; 其中窗户的传热系数K2 W/ m2K。2 窗户日射得热所形成的冷负荷 W (2-3)式中: 窗的有效面积系数,单层钢窗0.85; 地点修正系数,见文献4附表2-13; 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见文献4附表2-8; 窗玻璃的遮挡系数,见文献4附表2-7; 计算时刻时,透过单位窗口面积的太阳总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简称负荷强度,W/ m2,见文献4附表2-13。 其中武汉市的地点修正系数xd 分别是0.95,0.98,0.99,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Cn0.5,窗玻璃的遮挡系数Cs0.89。2.5人体散热所形成的冷负荷2.5.1人体显热散热所形成的冷负荷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W (2-4)式中: 室内总人数; 群集系数,见文献4表2-15;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的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W,见文献4表2-16; 人员进入空调房间的时刻,h; 人员进入房间时到计算时刻的时间,h; T时间人体显热散热量的冷负荷系数,见文献4表2-16。 2.5.2人体潜热散热所形成的冷负荷 人体潜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W (2-5)式中: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的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W,见文献4表2-16;2.6灯光照明散热所形成的冷负荷 灯光照明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W (2-6)式中: 照明设备散热量,W; 照明设备开启时刻,h;照明设备开启时刻到计算时刻的时间,h; T时间照明设备散热量的冷负荷系数,见文献4附录2-15。在多数设计中照明设备的散热量是通过给出的(或查出的)房间单位面积照明散热量(即面积指标)来计算的。2.7设备散热所形成的冷负荷 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W (2-8)式中: 设备的实际散热量,W; 设备投入使用的时刻,h; 从设备投入使用的时刻到计算时刻的时间,h; T时间的设备负荷强度系数,见文献4附录2-14。 本设计中,原始资料给出了单位面积的设备散热,均为每平方米40W。2.7.1渗透空气带入室内的热量所形成的冷负荷 由于设计中保持空调房间为正压,故不用考虑通过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空气所带来的冷负荷,此部分忽略。2.8空调房间湿负荷空调房间的散湿量有人体散湿和敞开水面蒸发散湿等。一般民用建筑主要散湿量来自人体散湿。本设计中的散湿量只有人体散湿。成年男子的每小时散湿量68g/h。人体散湿量计算,按下式: kg/h (2-9)式中: 成年男子的每小时散湿量,g/h,见文献4表2-16。2.9空调房间夏季总负荷空调房间夏季总负荷见附表1。综合楼一层空调最大冷负荷出现在下午14:00,其值为27775KW,二层空调最大冷负荷出现在下午16:00,其值为24814.8KW,三层空调最大冷负荷出现在下午16:00,其值为24814.8KW,四层空调最大冷负荷出现在下午16:00,其值为24814.8KW,五层空调最大冷负荷出现在下午16:00,其值为30990.4KW,空调房间冬季热负荷空气调节区的冬季热负荷和采暖房间的热负荷,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当空气调节区有足够的正压时,不必计算经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冷空气的耗热量。但是,考虑到空气调节区内热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区内温度的不保证时间应少于一般采暖房间,因此,在选取室外计算温度时,规定采用平均每年不保证1天的温度值,即应采用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热负荷计算采用稳态法,主要采用公式: W (2-10)式中: 围护结构传热量,W ;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 m2k; 围护结构计算面积,m2; 室内外的温差,。综合楼为舒适性空调,冬夏季室内参数不变,冬季室内设计温度为20,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5。计算时考虑最不利情况,人体、照明和设备的散热取最小值,即选择在早晨9:00为最不利情况,这样算出的热负荷最大。2.9.1综合楼冬季热负荷计算综合楼一层:1 墙体温差传热形成的热负荷Q墙0.5843720-(-5)6336.5 W2 窗户温差传热形成的热负荷Q窗219820-(-5)9900 W3 门温差传热形成的热负荷Q门229.420-(-5)1470 WQ总6336.5+9900+1470=17706.5W综合楼二层:1 墙体温差传热形成的热负荷Q墙0.58423.820-(-5)6145W2 窗户温差传热形成的热负荷Q窗218020-(-5)9000 WQ总6145+9000=15145W综合楼三层:1 墙体温差传热形成的热负荷Q墙0.58423.820-(-5)6145W2 窗户温差传热形成的热负荷Q窗218020-(-5)9000 WQ总6145+9000=15145W综合楼四层:1 墙体温差传热形成的热负荷Q墙0.58423.820-(-5)6145W2 窗户温差传热形成的热负荷Q窗218020-(-5)9000 WQ总6145+9000=15145W综合楼五层:1 墙体温差传热形成的热负荷Q墙0.58423.820-(-5)6145W2 窗户温差传热形成的热负荷Q窗218020-(-5)9000 W屋顶温差传热形成的热负荷Q屋0.581183.0720-(-5)17154.5 WQ总6145+9000+17154.5=32299.5W2.9本章小结本章主要给出了空调房间负荷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其中夏季冷负荷的计算采用了谐波反应法,冬季热负荷计算采用稳态法。夏季冷负荷包括了通过维护结构(窗、墙、楼板、屋面、地板等)传入室内的热量、透过外窗的日射得热量、人体散热量、灯光照明散热量、设备、器具、管道其他室内热源散入室内得热量,而由于空调房间保持正压,渗透空气带入室内的热量没有考虑;冬季计算了通过墙体、外窗与屋顶的温差传热形成的负荷,空调负荷的计算为下一步空调系统的风量计算和设备选择提供了依据。第3章 空调方案的选择3.1 概述空调系统按空气处理设备的设置情况,可以分为集中式系统、分散式系统和半集中式系统。而在集中式空调系统中按回风情况又可以分为全新风系统、一次回风系统和二次回风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他们都有各自的使用条件和优缺点,在本设计中,针对建筑的类型与用途,综合各个系统的特点,最终选择合理的空调方案。3.2 空调系统的适用条件3.2.1 全新风系统的适用条件1 系统内各房间的排风量大于或接近于负荷计算出的送风量时;2 系统内各房间为生产或贮存火灾危险性物质,防火要求不允许空气循环使用时;3 风机盘管补新风的系统。 见文献【4】 图4-2b说明3.2.2 一次回风系统的适用条件1 仅作为降温的系统,可以间断的使用调节室温时;2 室内散湿量大或室内散湿量变化大,使用二次回风影响室内相对湿度稳定时。3 室内冷负荷变化小(例如大型建筑的内区;连续生产发热稳定的工艺性生产且维护结构冷负荷小时),并可用最大送风温差时。见文献【4】图4-7说明3.2.3 二次回风系统的适用条件1 室温允许波动范围1,送风温差小于可能最大的送风温差时;在室温允许波动范围0.5或相对湿度允许波动范围5时,为避免加大送风扰量,宜采用固定比例的一、二次回风系统;2 洁净室按洁净要求确定的风量大于按负荷计算的风量,宜采用固定比例的一、二次回风系统或变动比例的一、二次回风系统;3 全年使用的空调系统,且室内温湿度允许波动范围较大,室内冷、热负荷变化较大时,宜采用固定比例的一、二次回风系统,至少要有变动一、二次回风比例的可能性。对于有回风的系统,又可分为新风可变和新风不变两种。对于全年运行的系统,采用新风可变的系统是经济的。但对于室温允许波动范围0.5的系统,宜采用新风不变的系统。 见文献【4】图4-12说明3.2.4 风机盘管系统的优缺点优点:1 噪声较小。对于旅店的客房,夜间低档运行的风机盘管机组,室内环境一般在3040dB(A)。2 具有个别控制的优越性。风机盘管机组的风机速度可分为高、中、低三档;水路系统采用冷热水自动控制温度调节器等,可灵活的调节各房间的温度;室内无人时机组可停止,运行经济节能。3 系统分区进行调节控制容易。冷热负荷按房间朝向、使用目的、使用时间等把系统分割为若干区域系统,进行分区控制。4 风机盘管机组体形小,布置和安装方便,属于系统的末端机组类型。5 占建筑空间少。6 对于将来建筑物的扩建,而相应增设风机盘管机组,实现比较容易。缺点:1 因机组设在室内,又是与建筑物布置产生矛盾,需要建筑物上的协调与配合。2 因机组分散布置,台数较多时,维修管理工作量较大。随着机组质量提高,这一缺点将逐步减少3 风机盘管机组方式本身解决新风量是困难的。在过渡季和冬季利用室外空气降温的时间较短。4 由于机组风机静压小,在机组中不可能使用高性能的空气过滤器,空气洁净度不高。此外,由于风机盘管机组又旋转部分(风机和电动机),对加工质量要求较高。供给机组的水系统管道保温要严格保证施工质量,防止系统运行时产生凝结水。见文献【4】图4-34说明3.3 空调系前面空这么多啊统的选择3.3.1 确定空调系统方案的因素空调系统方案确定与很多因素有关,在设计时,应与建筑、结构、工艺等专业密切配合,并与用户协商确定。确定方案之前,要了解下列内容:3.3.1.1 外部环境气象资料:该建筑物地处武汉,纬度3105,海拔高度4.5m,大气压冬季为102.51KPa,夏季为100.53Kpa,冬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为-5,室外计算相对湿度为60;夏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为35,室外计算温度为28.2,夏季平均干球温度为30.4,夏季平均日较差6.9,室外平均风速冬季为3.1m/s,夏季为3.2 m/s。周围环境:建筑物周围无有害气体放散源;周围有噪声的要求;周围建筑的位置、规模和高度;环保、防火和城市规划等部门对本建筑的要求等。3.3.1.2 所设计建筑物的特点(1)规模:综合楼每层为大开间商业服务区。(2)用途:该建筑属于商业综合服务楼,设计安舒适性空调设计。(3)室内参数的要求:温度允许波动范围为1,相对湿度允许波动范围为5。(4)负荷情况:房间朝向、维护结构的构造,窗的构造和尺寸,设备的发热情况,人员及其流动情况,照明等发热情况等,见第一章的原始资料。为了保持室内正压,保证排风量小于新风量。(5)能源:制冷机组的供回水温度7/12。3.3.2 空调方案的比较和选择参阅文献6 和文献7,根据本设计中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设置了一次回风的空调系统。根据各自的负荷特点,各层的空调循环风量各不相同,新风比也尽不相同。综合考虑节能、降低投资、保证送风的清洁度和便于控制管理的要求,采用一次回风系统。送风采用散流器下送方式,散流器选用了方形散流器。气流组织为上供上回,更好的满足舒适度要求。每层楼的空气、新风处理机组采用初效过滤。而且为满足噪声要求,送回风机均采用消声装置。由于采用的为一次回风系统,所以室内负荷由新空气承担。在回风中加入部分新风使室内的空气达到卫生要求,且使室内保持正压。但由于空气密度小,热容量小,要带走房间内大量的负荷,势必要求较大的风量,从而造成设计的风管断面较大,要求有足够的建筑层高。在回风中有不同的人群之间的气味混合问题,其气味很难彻底清除,即使彻底清除成本将会很高,如不要回风而采用全新风系统,其空调负荷的成本会成倍的增加,更不经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出最合理的风量,具体计算见第四章。 在空调运行期间,冬夏季采用满足卫生要求的最小新风量GWn gw。空调系统节能?在空调运行时,空调系统所消耗的能源在总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能达到3040,因此空调系统的节能在能源节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本设计参阅了文献8、文献9和文献10,对空调的节能问题做了较多的考虑。3.3.3 室内冷负荷计算由于空调系统造价很高、能耗大,要做到尽量选型正确,首先要做到其负荷计算准确。该工程的夏季冷负荷计算采用了谐波法,冬季热负荷计算采用了稳态法。此算法计算出的夏季冷负荷和冬季热负荷比以往工程中大量使用的指标估算法小的多,因而相对比较节能。3.3.4 空调系统节能要做到空调系统的节能,首先就是科学的负荷计算,在满足舒适度与工艺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室内温湿度的标准。空调房间室内温湿度基数在满足生产和人体健康的情况下,夏季应尽可能提高,冬季应尽可能降低。其次,空气处理过程的节能考虑,如果满足送风温差,采用露点送风,一是节约预热量,二是风机的风量减少了,风机的能耗也有所降低,两者都达到了节能的要求。而在确定各个层新风量时,应控制和正确利用室外新风量,除了满足对新风量要求外,尽量合乎舒适性的要求,这样就降低了新风量的冷负荷。在选择散流器时,采用风阀控制,根据实际所需风量人工调节风阀的大小,也达到了节能的目的。除此之外在选用风管尺寸时,根据经济流速来确定,以降低管道阻力来节约能量。在空调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各个管道的保温,减少冷热损失。空调机组运行期间,应尽量使空调机组处在最大负荷状态,提高了机组的工作效率,节约了能量。冷冻水系统的水泵和空调风系统的风机也应该使其高效率运行。空调房间的送风量一般由夏季最大的室内冷负荷确定的,由于春、秋季从从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减少,而冬季不但不传入热量,反而要传出热量,因此,春、秋、冬季所需送风量比夏季可以减少,但不能影响室内气流组织,一般减少2050,这样可以节约电能,并可节省冷量和热量,对节约运转费用由很大的经济意义。在春秋过渡季节,室外空气状态接近室内空气参数,这样可以利用室外空气降温,所以,空调机组在过渡季节应尽量的增大新风量,充分利用自然冷却能力,也可以节约很多能源。3.4 本章小结本设计为综合楼的空调系统设计,水系统全部由水负担室内空调负荷,在注重室内空气品质的现代化建筑内一般不单独采用,而是与新风系统联合运用;冷剂系统是由制冷系统蒸发器直接放于室内消除室内的余热和余湿,对于较大型公共建筑,建筑内部的空气品质级别要求较高,全水系统和冷剂系统只能消除室内的余热和余湿,不能起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作用,所以全水系统和冷剂系统在本次的建筑空调设计时不宜采用,综合楼在四层以上,有足够大的空间,可采用全空气系统,因而决定综合楼每层均设为集中系统(全空气系统),厨房和厕所设置排风机,保持厨房和厕所的相对负压,通过其他房间渗透补充厕所风量,再通过厕所风机排出,使厨房和厕所异味不能扩散至其他房间。第4章 风量计算4.1 空调房间送风量的确定步骤1在id图上确定出室内空气状态点N;2根据计算出的室内冷负荷Q和湿负荷W计算热湿比Q/W,再通过N点画出热湿比线;3选取合理的送风温差。根据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即恒温精度)查出送风温差,并求出送风温度t0,画t0等温线与热湿比线的交点O即为送风状态点;详见表4-1;4按下式计算送风量: kg/s (4-1)表4-1 送风温差空调类型及要求送风温差()舒适性空调房高H5m10房高H5m15本设计为武汉市某综合楼的空调系统设计。根据空调类型与室温允许波动范围,确定送风温差。本设计采用露点送风,既满足工艺性、舒适性的要求,又能降低空调制冷机组的负荷,做到节约能源。综合楼每层都采用了一次回风,新风由独立的新风机组处理。4.1.1 夏季处理过程空调房间室外设计参数:tw=35.0,ts=28,v=3.2m/s。由空调id图查得:iw=89 kj/kg,dw=21.3g/kg。空调房间室内设计参数:tn=26.0,n60,v0.3m/s。由空调id图查得:in=58 kj/kg,dn=12.75g/kg。4.1.1.1 综合楼一层综合楼一层最大冷负荷Q27775.01W,空调房间湿负荷W7262.4kg/h2.02g/s。1、求热湿比 (4-2)2、确定送风状态点O过N点作13750线,交90于一点L,iL=48kj/kg,dL=12g/kg,tL=18。由于N、L两点间的温差tntL=810 ,满足送风温差,故采用露点送风。L点即为送风状态点O。I0=iL=48kj/kg,d0=dL=12g/kg。3、确定送风量按余热: kg/s (4-3)按余湿: kg/s (4-4)按余热和余湿所求的风量几乎相同,说明计算无误,取G11.36kg/s。4、新风量的确定1) (4-5) 2)正压要求:很小,可以忽略。 3)卫生要求:根据表1.4,取每人所需新风量gw2=30m3/h。 (4-6)故取最小新风量Gw1.2 5、确定混合点C (4-7)由此得出C点,ic=71.4kj/kg ,dc=16.4g/kg。6、冷量分析系统冷负荷 KW (4-8)室内负荷 Q127.8 KW新风负荷 KW (4-9)Q0=Q1+Q2 =27.8+37.265 KW与上述计算结果一致。7、制冷系统总冷负荷Q651.278 KW冬季处理没有标题?过程空调房间室外设计参数:tw=-5,n50,v=3.2m/s。由空调id图查得:iw=-3 kj/kg,dw=1.25g/kg。空调房间室内设计参数:tn=20.0,n40,v0.3m/s。由空调id图查得:in=35 kj/kg,dn=5.8g/kg。综合楼一层最大热负荷Q17706.5W,空调房间湿负荷W7262.4kg/h2.02g/s。1、求热湿比2、确定送风状态点O g/kg由空调id图查没看见id图啊得:=37 kj/kg,=18.5和的交点O为送风状态点。新风比 验证是否需要预热:不需要预热!由空调id图查得:iC= iL=18.5 kj/kg. 所以需冷量为0.再热量Q=Gi0 - iL )=2.778=51.4 KW 室内负荷 Q1G()=2.778KW新风负荷 KW Q0=Q1+Q2+Q = -5.6-45.6+51.4=0 KW 4.1.1.2 综合楼二层综合楼二层最大冷负荷Q24814.79W,空调房间湿负荷W7141.36kg/h1.98g/s。1、求热湿比 (4-2)2、确定送风状态点O过N点作12532.8线,交90于一点L,iL=48kj/kg,dL=12g/kg,tL=18。由于N、L两点间的温差tntL=810 ,满足送风温差,故采用露点送风。L点即为送风状态点O。I0=iL=48kj/kg,d0=dL=12g/kg。3、确定送风量按余热: kg/s (4-3)按余湿: kg/s (4-4)按余热和余湿所求的风量几乎相同,说明计算无误,取G2.48kg/s。4、新风量的确定1) (4-5) 2)正压要求:很小,可以忽略。 3)卫生要求:根据表1.4,取每人所需新风量gw2=30m3/h。 (4-6)故取最小新风量Gw1.18 5、确定混合点C (4-7)由此得出C点,ic=72.7kj/kg ,dc=16.8g/kg。6、冷量分析系统冷负荷 KW (4-8)室内负荷 Q124.8 KW新风负荷 KW (4-9)Q0=Q1+Q2=24.8+36.561.3 KW与上述计算结果一致。7、制冷系统总冷负荷Q61.31.273.56 KW冬季处理过程空调房间室外设计参数:tw=-5,n50,v=3.2m/s。由空调id图查得:iw=-3 kj/kg,dw=1.25g/kg。空调房间室内设计参数:tn=20.0,n40,v0.3m/s。由空调id图查得:in=35 kj/kg,dn=5.8g/kg。综合楼一层最大热负荷Q15145W,空调房间湿负荷W7262.4kg/h2.02g/s。1、求热湿比2、确定送风状态点O g/kg由空调id图查得:=37 kj/kg,=18.5和的交点O为送风状态点。新风比 验证是否需要预热:需要预热!由空调id图查得:iC= iL=18.5 kj/kg. 所以需冷量为0.再热量Q=Gi0 - iL )=2.48=45.9 KW 室内负荷 Q1G()=2.48KW新风负荷 KW 预热量=)=4.3 Q0= Q+Q1+Q2+ =45.9-4.96-44.84+4.3=0 KW 4.1.1.3 综合楼三层综合楼三层最大冷负荷Q24814.79W,空调房间湿负荷W7141.36kg/h1.98g/s。1、求热湿比 (4-2)2、确定送风状态点O过N点作12532.8线,交90于一点L,iL=48kj/kg,dL=12g/kg,tL=18。由于N、L两点间的温差tntL=810 ,满足送风温差,故采用露点送风。L点即为送风状态点O。I0=iL=48kj/kg,d0=dL=12g/kg。3、确定送风量按余热: kg/s (4-3)按余湿: kg/s (4-4)按余热和余湿所求的风量几乎相同,说明计算无误,取G2.48kg/s。4、新风量的确定1) (4-5) 2)正压要求:很小,可以忽略。 3)卫生要求:根据表1.4,取每人所需新风量gw2=30m3/h。 (4-6)故取最小新风量Gw1.18 5、确定混合点C (4-7)由此得出C点,ic=72.7kj/kg ,dc=16.8g/kg。6、冷量分析系统冷负荷 KW (4-8)室内负荷 Q124.8 KW新风负荷 KW (4-9)Q0=Q1+Q2=24.8+36.561.3 KW与上述计算结果一致。7、制冷系统总冷负荷Q61.31.273.56 KW冬季处理过程空调房间室外设计参数:tw=-5,n50,v=3.2m/s。由空调id图查得:iw=-3 kj/kg,dw=1.25g/kg。空调房间室内设计参数:tn=20.0,n40,v0.3m/s。由空调id图查得:in=35 kj/kg,dn=5.8g/kg。综合楼一层最大热负荷Q15145W,空调房间湿负荷W7262.4kg/h2.02g/s。1、求热湿比2、确定送风状态点O g/kg由空调id图查得:=37 kj/kg,=18.5和的交点O为送风状态点。新风比 验证是否需要预热:需要预热!由空调id图查得:iC= iL=18.5 kj/kg. 所以需冷量为0.再热量Q=Gi0 - iL )=2.48=45.9 KW 室内负荷 Q1G()=2.48KW新风负荷 KW 预热量=)=4.3 Q0= Q+Q1+Q2+ =45.9-4.96-44.84+4.3=0 KW 4.1.1.4 综合楼四层综合楼四层最大冷负荷Q24814.79W,空调房间湿负荷W7141.36kg/h1.98g/s。1、求热湿比 (4-2)2、确定送风状态点O过N点作12532.8线,交90于一点L,iL=48kj/kg,dL=12g/kg,tL=18。由于N、L两点间的温差tntL=810 ,满足送风温差,故采用露点送风。L点即为送风状态点O。I0=iL=48kj/kg,d0=dL=12g/kg。3、确定送风量按余热: kg/s (4-3)按余湿: kg/s (4-4)按余热和余湿所求的风量几乎相同,说明计算无误,取G2.48kg/s。4、新风量的确定1) (4-5) 2)正压要求:很小,可以忽略。 3)卫生要求:根据表1.4,取每人所需新风量gw2=30m3/h。 (4-6)故取最小新风量Gw1.18 5、确定混合点C (4-7)由此得出C点,ic=72.7kj/kg ,dc=16.8g/kg。6、冷量分析系统冷负荷 KW (4-8)室内负荷 Q124.8 KW新风负荷 KW (4-9)Q0=Q1+Q2=24.8+36.561.3 KW与上述计算结果一致。7、制冷系统总冷负荷Q61.31.273.56 KW冬季处理过程空调房间室外设计参数:tw=-5,n50,v=3.2m/s。由空调id图查得:iw=-3 kj/kg,dw=1.25g/kg。空调房间室内设计参数:tn=20.0,n40,v0.3m/s。由空调id图查得:in=35 kj/kg,dn=5.8g/kg。综合楼一层最大热负荷Q15145W,空调房间湿负荷W7262.4kg/h2.02g/s。1、求热湿比2、确定送风状态点O g/kg由空调id图查得:=37 kj/kg,=18.5和的交点O为送风状态点。新风比 验证是否需要预热:需要预热!由空调id图查得:iC= iL=18.5 kj/kg. 所以需冷量为0.再热量Q=Gi0 - iL )=2.48=45.9 KW 室内负荷 Q1G()=2.48KW新风负荷 KW 预热量=)=4.3 Q0= Q+Q1+Q2+ =45.9-4.96-44.84+4.3=0 KW 4.1.1.5 综合楼五层综合楼五层最大冷负荷Q3099042W,空调房间湿负荷W7141.36kg/h1.98g/s。1、求热湿比 (4-2)2、确定送风状态点O过N点作156517线,交90于一点L,iL=482kj/kg,dL=1213g/kg,tL=18。由于N、L两点间的温差tntL=810 ,满足送风温差,故采用露点送风。L点即为送风状态点O。I0=iL=48.2kj/kg,d0=dL=1213g/kg。3、确定送风量按余热: kg/s (4-3)按余湿: kg/s (4-4)按余热和余湿所求的风量几乎相同,说明计算无误,取G3.16kg/s。4、新风量的确定1) (4-5) 2)正压要求:很小,可以忽略。 3)卫生要求:根据表1.4,取每人所需新风量gw2=30m3/h。 (4-6)故取最小新风量Gw1.18 5、确定混合点C (4-7)由此得出C点,ic=69.58kj/kg ,dc=16g/kg。6、冷量分析系统冷负荷 KW (4-8)室内负荷 Q131 KW新风负荷 KW (4-9)Q0=Q1+Q2=24.8+36.567.5 KW与上述计算结果一致。7、制冷系统总冷负荷Q67.51.281 KW冬季处理过程空调房间室外设计参数:tw=-5,n50,v=3.2m/s。由空调id图查得:iw=-3 kj/kg,dw=1.25g/kg。空调房间室内设计参数:tn=20.0,n40,v0.3m/s。由空调id图查得:in=35 kj/kg,dn=5.8g/kg。综合楼一层最大热负荷Q32299.5W,空调房间湿负荷W7262.4kg/h2.02g/s。1、求热湿比2、确定送风状态点O g/kg由空调id图查得:=41 kj/kg,=20和的交点O为送风状态点。新风比 验证是否需要预热:无需要预热!由空调id图查得:iC= iL=19 kj/kg. 所以需冷量为0.再热量Q=Gi0 - iL )=3.16=63.8 KW 室内负荷 Q1G()=2.48KW新风负荷 KW Q0= Q+Q1+Q2 =63.8-18.96-44.84=0 KW 4.2 本章小结本章对各个分区夏季空调的处理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计算,选择了合理的送风温差,采用露点送风节约了能源,最总得出了综合楼一层空调系统的送风量为2.77kg/s、回风量为1.31 kg/s和空调机组的负荷27775.01W。二到四层空调系统的送风量为2.48kg/s、回风量为1.176kg/s和空调机组的负荷24814.79W,五层空调系统的送风量为3.16kg/s、回风量为1.65 kg/s和空调机组的负荷30990.42W,为下一步空调设备的选择提供了依据。第5章 空调设备的选择5.1 空调机组的选择5.1.1 选择依据本设计设置了一次回风系统。在空调机组的选择过程中,主要依据是空调机组的冷负荷与系统风量。本设计中的各组空调机组的冷负荷与系统风量数据见表5-1。表5-1 各区空调系统冷负荷与系统风量空调机组冷负荷(KW)系统风量(m3/h)一层788334二层73.567440三层73.567440四层73.567440五层8194805.1.2 空调机组的选择根据空调机组冷负荷和系统风量,本设计选择了辽宁沈阳通用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的组合式空调机组。根据送回风方式,选择Z系列组合式空调机组。由文献11,所选择的机组型号与性能见表5-2。表5-2 通用空调机组参数机组型号额定风量m3/h盘管排数制冷量KW制热量KW机组尺寸mm长宽高10000481652800176013201000048165280017601320100004816528001760132010000481652800176013205.2送风口的选择5.1.3 散流器的选择根据空调房间的性质和系统风量,选择合适的散流器是做好一个设计的关键。本设计中综合楼选择靖江市奇星机械设备厂的散流器,型号FK10四面吹散流器(方形散流器),吊顶布置,气流为贴附平送。具有较高的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