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doc_第1页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doc_第2页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doc_第3页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doc_第4页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1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 项目区实施方案项目区实施方案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2 目目 录录 1 1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1 1 1 项目背景 1 1 2 项目选择及概况 2 1 3 建设任务 目标与规模 2 1 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3 1 5 施工组织条件 3 1 6 水土保持监测 4 1 7 技术支持 4 1 8 工程管理 4 1 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4 1 10 效益分析 4 2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6 2 1 项目背景 6 2 1 1 地理位置 6 2 1 2 自然条件 6 2 1 3 社会经济概况 8 2 1 4 水土流失情况 8 2 1 5 水土流失防治情况 9 2 1 6 相关规划情况 9 2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2 2 1 水土流失的危害和影响 10 2 2 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0 2 3 设计依据 11 2 3 1 规划依据 11 2 3 2 标准 规范 规程 11 2 3 3 有关资料 11 3 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12 3 1 项目区选择 12 3 1 1 项目区选择的原则 12 3 1 2 项目区确定 12 3 1 3 项目区位置和范围 13 3 2 项目区概况 13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3 3 3 项目区小流域概况 14 3 3 1 基本情况 14 3 3 2 自然概况 14 3 3 3 经济社会情况 15 3 3 4 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 15 3 3 5 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 15 4 4 建设任务 目标与规模建设任务 目标与规模 17 4 1 建设任务 17 4 2 建设目标 17 4 2 1 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17 4 2 2 生态环境改善目标 17 4 2 3 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17 4 3 建设规模 18 5 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19 5 1 水土保持分区 19 5 2 总体布置 19 5 2 1 布置原则 19 5 2 2 措施总体布局 19 5 3 工程措施设计 20 5 3 1 谷坊工程设计 20 5 3 2 截排水沟工程设计 23 5 3 3 护岸工程设计 25 5 3 4 作业路设计 36 5 3 5 工程公示牌设计 37 5 4 林草措施设计 37 5 4 1 蚕场治理设计 37 5 4 2 水保林 日本落叶松 标准设计 39 5 5 封育措施设计 40 5 5 1 封禁治理原则及封育类型 40 5 5 2 封禁对象 40 5 5 3 封禁方式 40 5 5 4 封禁年限 40 5 5 5 封禁工程区管理办法 40 5 5 6 封禁治理的步骤 41 5 5 7 设置围栏 标志牌 界桩 41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4 5 5 8 封禁区及附属设施管护 42 5 5 9 育林 42 5 6 措施数量汇总 44 5 6 1 工程措施数量 44 5 6 2 林草措施数量 44 6 6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45 6 1 工程量 45 6 2 施工条件 45 6 2 1 气候 水文条件 45 6 2 2 施工交通方案 45 6 2 3 物料供应方案 45 6 3 施工工艺 施工方法和要求 46 6 3 1 谷坊的施工 46 6 3 2 蜂巢格网护岸施工 46 6 3 3 作业路 46 6 3 4 水土保持林 47 6 3 5 蚕场治理植物穿带施工 47 6 4 施工布置和组织形式 47 6 5 施工进度 48 7 7 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 49 7 1 监测内容 49 7 1 1 监测任务 49 7 1 2 监测内容与指标 49 7 2 监测点布设 49 7 3 监测时段与方法 50 7 3 1 监测时段 50 7 3 2 监测方法 50 7 3 3 监测组织 51 8 8 技术支持技术支持 52 8 1 技术支持方案 52 8 2 技术培训 52 8 3 技术推广 52 9 9 工程管理工程管理 53 9 1 工程建设管理 53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5 9 1 1 项目管理机构组成 53 9 1 2 组织管理制度 53 9 1 3 工程监督管理 54 9 1 4 技术培训 54 9 2 工程运行管理 54 1010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55 10 1 设计概算 55 10 1 1 投资概算总述 55 10 1 2 编制原则与依据 55 10 1 3 投资概算 57 10 2 资金筹措 57 1111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 58 11 1 生态效益 58 11 1 1 蓄水保土效益 58 11 1 2 生态效益 58 11 2 社会效益 59 11 3 经济效益 60 11 3 1 分析原则 60 11 3 2 计算范围 60 11 3 3 分析计算步骤 60 11 3 4 分析计算的内容及方法 60 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附表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附表 62 62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1 1 1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1 11 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根据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某市水务局 关于下达 水土保持工程 2012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 丹发 改投资 2012 302 号文件 精神 某市 2012 年安排中央预 算内水土保持投资 100 万元 县级配套 67 万元 完成水土 流失治理面积 4km2 建设内容为小流域综合治理 生态修 复及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等 建设时间为 2012 年至 2013 年 为搞好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 某 市水土保持局在充分调查论证 认真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将位于大洋河流域的宝山镇确定为 2012 年某市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区之一 项目区命名为 宝山项目区 项目区总面积 319km2 总人口 2 2 万人 项目 区共包括 13 条小流域 本方案将岔路小流域确定为重点治 理小流域之一 宝山项目区是我市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 根据 某市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公告 该区域为某市水土流失重 点治理区 在 2005 年编制的 某市水土保持规划 2006 年 2020 年 和 2012 年编制的 某市水利综合规划 2011 年 2020 年 规划中 宝山镇均为重点防治区 岔路小流 域均为 2011 年 2020 年重点治理小流域 宝山项目区是我市柞蚕放养的集中区域 蚕场砂化严 重 植被覆盖度低 洪涝灾害频发 基础设施薄弱 制约 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实施水土 保持重点治理工程 将有力推动项目区经济建设与生态环 境协调发展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某市水保局在省发改委投资计划下达之后 立即开展 项目前期工作 于 11 月中旬完成项目区筛选和重点治理小 流域确定工作 11 月下旬委托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乙级资质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2 单位 某市青山水保工程设计服务有限公司开展 某市 2012 年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 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编 制工作 11 月末完成编制工作 报送省水土保持局审查 1 21 2 项目选择及概况项目选择及概况 通过实地调查 并认真对比 我们确定宝山镇作为本 工程的项目区之一 命名为宝山项目区 宝山项目区位于某市南部 红旗河中上游宝山镇 本 项目重点治理小流域是岔路小流域 项目区主要地形为低山和丘陵 气候属温带半海洋半 内陆型气候 四季明显 年均气温 8 1 全年降水量为 1 100mm 全年无霜期 165 天 项目区是某市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 水土流失形式 为水力侵蚀 侵蚀强度以中度为主 水土流失治理主要以群 众自发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植物措施为主要形式 项目区内蚕场面积较大 是我市重要柞蚕产区 蚕场 面积占总面积的 39 6 耕地面积约占总面积 10 项目区所在的宝山镇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 经济基础 比较薄弱 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1 31 3 建设任务 目标与规模建设任务 目标与规模 本项目的建设任务主要包括是治理砂化蚕场 营造水 保林 实施封禁治理 治理侵蚀沟道 兴建护岸工程 整 修作业路等 规划经过 1 年的集中治理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83hm2 占工程实施区域水土流失面积的 72 33 使项目实 施区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 防洪减灾能力提高 工程实施 区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 1 02 同进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 规划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183hm2 建设谷坊 护岸工程 作业路等骨干工程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3 1 41 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总体布置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 坚持 预防为主 防治并重 的原则 2 坚持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的原则 3 坚持统一规划 突出重点 分步实施的原则 4 坚持与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生态效益 优先 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原则 5 坚持国家投入 地方配套和群众投劳相结合的投 入机制原则 某市 2012 年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总体布局是 以治 理 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基础 以控制水土流失为 核心 以骨干工程措施为重点 工程措施与植物相结合 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 同时改善流域内基础设施和生 产生活条件 修建谷坊控制沟道侵蚀和扩张 实施护岸工 程提高河道防洪能力 整修作业路方便出行和生产运输 选择适宜斑块营造水保林以改善立地条件 为恢复生态创 造条件 治理砂化蚕场 控制坡面流失 实现蚕场可持续 利用 选择幼林 疏林地块实施封禁 实现植被自我修复 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力争通过综合治理使重点治理小流域 基本形成立体 多层次 有效的综合防护体系 实现控制 水土流失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并带动整个项目区 的综合治理工作 各项措施数量包括 浆砌石谷坊 18 座 截排水沟 600m 护岸工程 300m 作业路 500m 设置工程公示牌 1 块 营造水土保持林 27hm2 治理砂化蚕场 101hm2 封禁治理 55hm2 1 51 5 施工组织条件施工组织条件 项目区交通条件优越 工程建设所各种物资均可就近 购买 水 电 通讯等条件均可满足施工要求 各项工程 措施及林草措施均采用成熟施工工艺 可保证工程质量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4 施工工期跨度为 9 个月 避开农忙 主汛期 既不误农时 又可确保施工安全 1 61 6 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以效益监测为主 通过实地调查有针对 性地确定监测内容 合理布设监测点 制定科学的监测方 法 以取得完整 准确的监测资料 为项目区其它小流域 治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1 71 7 技术支持技术支持 本项目的技术支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封禁治理 措施技术支持单位为林业部门 蚕场治理技术支持单位为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和某市蚕业管理总站 河道蜂巢格 网护岸施工技术支持单位为某市水利工程处 1 81 8 工程管理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包括工程建设管理和工程运行管理两部分 工程建设管理主要包括组建项目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 组织管理制度 完善工程监督管理 组织技术技术培训等 工程运行管理主要包括明确工程产权 建立工程维护管理 制度 落实工程维护管理人员及经费等 1 91 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工程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为 2012 年第四季度 工程总投资 75 41 万元 其中工程措施投资 27 08 万元 林草措施投资 39 33 万元 封育措施投资 1 1 万元 独立 费用 5 7 万元 基本预备费 2 2 万元 本工程投资采取由中央投入和地方配套的方法 总投 资 75 41 万元中 中央投资 45 万元 地方配套 30 41 万元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5 1 101 10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 项目效益主要包括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 部分 经计算 项目发挥效益后每年保水总量为 6 85 万 m 保土效益为 0 92 万 t 可增加林草覆盖度 1 02 重 点治理小流域林草面积达宜林宜草面积 95 以上 每年增加 总产值 123 09 万元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6 2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2 12 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2 1 1 地理位置 某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 地近黄海北岸 北依本溪满 族自治县 东靠宽甸满族自治县 南接某市振安区 东港 市 西邻岫岩满族自治县 西北一角与辽阳县接壤 北纬 40 02 00 41 05 53 东经 123 32 03 124 32 03 某市总面积 5513 15km2 为辽宁省 17 个县级市 之一 2 1 2 自然条件 某市的自然概貌为 八山半水一分田 半分道路和庄 园 1 地貌 某地区属辽东山地丘陵地貌类型 地貌基本轮廓是中 生代时燕山运动形成的 某北部是海拔 1000m 以上的中 低山侵蚀构造地形 山脉总体走向呈北东东至南西西向 屋脊总部分位于北部 的白云山 花脖子山和生铁岭一线 是鸭绿江水系 沿海 水系与太子河水系的分水岭 中部是遭受中等切割的山地 丘陵 属构造剥蚀依次降低的阶段状地貌 南部至黄海沿 岸 逐渐变为低丘和宽达数十公里波状起伏的带状平原 海拔 2 3m 属海蚀和堆积地形 河流两侧由不均匀上升运 动的影响形成三级阶地 2 气象 某市属中温带湿润地区季风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少涝 夏季湿热多雨 雨热同季 秋季阴晴多变 冬季干冷少雪 盛行西北风和北北西风 某市多年平均气温为 7 9 极端最高气温 36 7 极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7 端最低气温 41 6 气温地理分布特点是南高北低 南部 比北部高 2 7 某市年降雨量为 1044mm 最大年降水量为 1692 3mm 1985 年 最少年降水量为 567 5mm 1965 年 降水地理分布特点是东部多 西部少 又以东北部赛马 爱阳为最多 年降水量在 1200mm 以上 降水量最少的是青 城子 年降水量在 800mm 左右 中部地区年降水量 1100mm 西南部地区年降水量在 1000mm 左右 某地区除夏季盛行南风外 其它各季均盛行北风或西 北风 多年平均大风 瞬时风速大于等于 6 级 次数为 6 4 次 3 水文概况 某市是水资源比较丰沛的地区 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 量为 30 94 亿 m3 人均 6139m3 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 2 3 倍 地表径流时空分布不均 夏季最多 洪涝灾害频繁 秋冬季次之 春季最少 易发生春旱 4 土壤 某市土壤在全国属东部湿润 半湿润地区森林土壤群 系 分棕壤性土 棕壤 潮棕壤 草甸土和淹育型水稻土 五个亚类 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土壤分级标准 某市没有一二级 土壤 三级土壤主要为园地和耕地 四级土壤适合栽植果 树 五级土壤地势都比较高 跑水跑肥 仅可零星种植豆 类和小杂粮 六级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中上部 土层薄 砾 石含量高 水土流失严重 不适合耕作 七级土壤主要为 林业用地 八级土壤中的酸性棕壤性土为难利用土种 砂 砾质冲积草甸土常受洪水威胁 5 植被 某市森林植被属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区 森林覆盖率 为 67 8 居全省第三位 森林资源是以阔叶树为主要树种 的天然次生林 木本植物 350 多种 阔叶树中以柞树为优 势树种 以下依次为核桃楸 刺槐 杨树 椴树 柳树等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8 某市有天然草场 0 96 万 hm2 属于山地草场 是由森 林破坏而形成的次生植被 草场植物以禾本科为主 主要 有黄背草 野谷草 荻草 结缕草和远东芨芨草等 2 1 3 社会经济概况 1 人口 根据 2011 年某市统计年鉴 某市总人口为 58 71 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 17 91 万人 2 土地利用状况 某市总面积 5513 15km2 其中耕地 793 48km2 占总面 积的 14 39 园地 67 74km2 占总面积的 1 23 林地 4083 58km2 占总面积的 74 04 草地 117 61km2 占总面 积的 2 13 城镇及工矿用地 177 23km2 占总面积的 3 21 交通运输用地 82 35km2 占总面积的 1 49 水域及水利设 施用地 178 99km2 占总面积的 3 25 其它用地 14 24km2 占总面积的 0 26 3 经济发展概况 某市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之一 2011 年 全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272 8 亿元 同比增长 36 4 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 260 亿元 同比增长 99 2 财政一般预 算收入实现 16 74 亿元 同比增长 46 2 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实现 47 2 亿元 同比增长 1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实现 16102 元 同比增长 27 6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8207 元 同比增长 16 6 2 1 4 水土流失情况 某市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 侵蚀面积为 2140 14km2 占总面积的 38 64 其中轻度侵蚀面积 1520 64km2 占侵蚀面积的 71 05 中度侵蚀面积 547 10km2 占侵蚀面积的 25 56 强度侵蚀面积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9 21 10km2 占侵蚀面积的 0 98 极强度侵蚀面积 34 36km2 占侵蚀面积的 1 61 剧烈侵蚀面积 16 94km2 占侵蚀面积的 0 79 从侵蚀分布看 某市水土流失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 西部和南部 东部和北部相对较轻 从侵蚀级别看 轻度 侵蚀在全市各乡镇都有分布 中度侵蚀则相对集中于中南 部 强度以上侵蚀面积不大 零散于西部 中部的几个乡 镇 从侵蚀成因看 北部侵蚀主要为沟道侵蚀 西部为沟 道侵蚀和矿山生产等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 中部 和南部主要为砂化蚕场造成的水土流失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蚕场 的砂化比较严重 二是坡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重较大 三是矿产资源的过度 无序开发 四是铁路 高速公路等 开发建设项目的人为破坏 五是自然条件的影响 2 1 5 水土流失防治情况 截至 2011 年 某市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2 07 万 hm2 其中坡耕地治理 0 32 万 hm2 水保林 0 76 万 hm2 蚕 场治理 0 37 万 hm2 经果林 0 22 万 hm2 封禁治理 0 26 万 hm2 其它治理 0 14 万 hm2 修谷坊 968 座 通过治理 某市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为全市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 1 6 相关规划情况 根据 某市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公告 宝山镇岔路小流 域为某市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根据某市人民政府批准的 某市水土保持规划 2006 年 2020 年 和 2012 年编制 完成的 某市水利综合规划 2011 年 2020 年 中 宝 山项目区均属重点防治区 项目区中的岔路小流域均为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10 2011 年 2020 年重点治理小流域 与本次水土保持重点工 程规划的治理进度一致 2 22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 2 1 水土流失的危害和影响 根据 2005 年全省水土流失遥感调查 某市水土流失面 积占总面积的 38 63 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造 成的危害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冲毁耕地 破坏土壤肥力 2 泥沙淤积 加剧洪涝灾害 3 恶化生态环境 4 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5 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 2 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宝山镇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 经济基础薄弱 长期缺 乏水土保持资金投入 造成治理速度缓慢 通过项目的实 施 集中力量对项目区内主要流失区域进行综合治理 在 短期内改变工程实施区域的生态环境 以本项目良好的生 态 社会和经济效益带动社会各界加大投入 扭转水土流 失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被动局面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项目区耕地表土流失 生产能力 下降 影响经济的发展 通过项目的实施 可有效保护土 地资源 改良土壤结构 提高粮食产量 同时还可以促进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建设步伐 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目前 项目区内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 人民生活水平 较低 通过项目的实施 有效遏制水土流失 调整不合理 的土地利用结构 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增加群众收入 改善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 实施宝山项目区岔路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11 治理工程十分必要 2 32 3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2 3 1 规划依据 本实施方案以 某市水土保持规划 2006 年 2020 年 为依据 按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 提纲 水利部司局函 水保生函 2010 22 号 的要求进行 编制 2 3 2 标准 规范 规程 1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 2007 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GB T16453 1 16453 5 2008 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 GB T15774 2008 4 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SL448 2009 5 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SL449 2009 6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277 2002 7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 SL73 6 2001 8 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 水利部 2003 67 号 2 3 3 有关资料 1 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 2011 年某市统计年鉴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12 3 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3 13 1 项目区选择项目区选择 3 1 1 项目区选择的原则 某市 2012 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区选择遵循以下原 则 1 项目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位于本行政区域水土 保持总体规划的重点治理区内 2 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典型性 和代表性 3 项目区自然状况 交通条件有利于水土保持工程 的实施 4 项目区及重点治理小流域所在乡镇干部群众水土 保持生态环意识较高 治理水土流失的愿望比较迫切 3 1 2 项目区确定 根据以上原则 通过实地调查 并认真对比 我们确 定宝山镇作为本工程的项目区 命名为宝山项目区 宝山项目区是我市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 土壤侵 蚀程度以中度为主 在 某市水土保持规划 2006 年 2020 年 和 某市水利综合规划 2011 年 2020 年 中均为 重点治理区域 其中岔路小流域在以上两次规划中均为 2011 年 2020 年重点治理小流域 与本项目建设时间规划 一致 宝山项目区水土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蚕场砂化 这 种侵蚀多年对蚕场的掠夺式经营造成的 在整个辽东地区 各柞蚕生产县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搞好项目区的治 理工程 对于探索东部山区砂化蚕场治理模式有一定的借 鉴意义 宝山项目区位于宝 山 黄 土坎 公路沿线 工程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13 建设所需物资材料采购运输方便 有利于工程实施 项目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洪涝灾害频繁 农业基础 设施薄弱 当地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 积极支持水 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 工程建设的群众基础较好 3 1 3 项目区位置和范围 宝山项目区位于某市南部宝山镇 本项目重点治理小 流域是岔路小流域 项目区具体位置和范围见附图 1 某 市 2012 年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 宝山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3 23 2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 宝山项目区所在的宝山镇位于某市西南部 北纬 40 15 37 40 30 40 东经 123 40 13 123 57 12 东与凤 山办事处 经济管理区 相邻 南与白旗镇相连 西与沙 里寨镇 岫岩满族自治县大营镇接壤 北与鸡冠山镇交界 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距某市 23km 距阜丹高速公路某口 18 km 宝山镇总面积 319km2 主要地形为低山和丘陵 属温 带半海洋半内陆型气候 四季明显 全年主要风向为夏季 东南风 冬季西北风 夏季最高温度达 35 冬季最低温 度曾达 28 年均气温 8 1 全年降水量为 1100mm 全 年无霜期 165 天 宝山镇总人口 2 2 万人 全镇分为 10 个村 2011 年 全镇社会总产值 17780 万元 其中农业总产 值 8080 万元 工业产值 8900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3350 元 全口径财政收入 913 万元 一般预算收入实现 426 万元 税收总额实现 670 万元 其中 国税收入实现 501 万元 地税收入实现 169 万元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14 3 33 3 项目区小流域概况项目区小流域概况 宝山项目区重点治理小流域为岔路小流域 3 3 1 基本情况 岔路小流域位于宝山镇东部 面积 26 4km2 流域内包 含一个行政村 岔路村 岔路村北与大营子村相连 东与 凤山区大梨树村相接 东隔红旗河与北红旗村相望 南与 白旗镇民主 吴家两村为邻 3 3 2 自然概况 岔路小流域属于辽东低山丘陵地貌 地形总体走向为 自东北到西南逐渐降低 流域内最高海拔为 407 1m 最低 海拔 66 4m 岔路小流域主要为 3 条小河道 分别为老丛家沟河 陶家南沟河和李家沟河 3 条小河都汇入大洋河的二级支流 红旗河 各河流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夏季最多 秋 季次之 冬 春季最少 汛期集中降雨易引发洪水 水势 陡涨陡落 具有明显辽东山区河道特点 岔路小流域属温带半海洋半内陆型气候 四季明显 全年主要风向为夏季东南风 冬季西北风 夏季最高温度 35 冬季最低温度 28 年均气温 8 1 全年降水量 为 1100mm 全年无霜期 165 天 岔路小流域土壤主要分为棕壤性土 棕壤土 潮棕壤 土和草甸土四个亚类 棕壤性土主要分布在丘顶和坡的上 部 主要是荒山 林地和蚕场 棕壤土主要分布在低丘坡 岗下部和缓坡 主要是林地和耕地 潮棕壤土主要分布在 坡脚平地和缓坡平地上 全部为耕地土壤 草甸土主要分 布在河流两岸 其中的耕型壤质草甸土和草甸型菜园土是 耕地中较肥沃的高产田 岔路小流域山地植被属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区 森林 资源是以阔叶树为主要树种的天然次生林 经济林 生态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15 林比重较小 蚕场比重较大 植被覆盖度为 65 柞蚕场是岔路小流域重要地类 柞蚕场面积占林地总 面积 41 根据蚕场植被情况和蚕茧产量可分为好 中 差 三种类型 好蚕场为一类蚕场 中等蚕场为二类蚕场 差 蚕场为三类蚕场 一类蚕场 二类蚕场 三类蚕场大致比 例为 2 4 4 一类蚕场植被层次分明 密度较大 轮伐更 新前 林相明显 郁闭度达 0 7 以上 二类蚕场柞树墩偏稀 轮伐更新前 柞树郁闭度在 0 5 0 7 之间 蚕场内灌草植物 明显少于一类蚕场 三类蚕场柞树缺株少墩较多 轮伐更 新前 柞树郁闭度在 0 5 以下 草灌植物明显退化 只生长 少量旱生物种 岔路小流域内沟道比较发育 流域内干沟 9 条 支沟 57 条 沟道平均比降 23 64 沟道总长 29 6km 沟道密度为 1 126km km2 3 3 3 经济社会情况 岔路小流域总人口 0 18 万人 农业劳动力 0 08 万人 人均耕地 0 14hm2 人均基本农田 0 13hm2 2011 年农村各 业生产总值 1896 万元 其中农业产值 395 万元 粮食总产 量 0 17 万 t 农民人均纯收入 6532 元 农村人口人均粮食 占有量 890 公斤 3 3 4 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 岔路小流域总面积 2641 3hm2 其中耕地 253hm2 园地 33 1hm2 林地 2119hm2 草地 30 6hm2 交通运输用地 27 3hm2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84 1hm2 城镇及工矿用地 86 4hm2 其它土地 7 8hm2 3 3 5 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 1 水土流失现状 岔路小流域总面积 26 41km2 水土流失总面积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16 10 21km2 占土地总面积的 38 66 其中轻度侵蚀面积为 4 29km2 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42 02 中度侵蚀面积 5 92km2 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57 98 岔路小流域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 中度侵蚀 所占比例较大 接近 60 产生侵蚀自然因素主要是流域内 降雨集中 人为因素主要为蚕场砂化 从水土流失分布上看 小流域靠近居民区及农业用地 附近的低山蚕场 坡耕地 荒山均为中度侵蚀 蚕场之上 的部分幼林和经济林以及部分成林区侵蚀程度为轻度 山 顶部林地及平地侵蚀程度一般为微度 2 水土保持现状 岔路小流域所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经济发展 相对滞后 农民生活水平不高 村集体和当地群众均无力 进行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以往的水土保持工程一 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 水土保持治理以植物措施为主 并以增加经济收入为目的 这种治理方式虽然可在一定程 度上减少水土流失 但由于缺乏骨干控制性工程 植物措 施单一 分布零散 无法形成完整 有效的防治体系 无 法从根本上遏制水土流失 岔路小流域是宝山项目区中侵蚀情况比较严重的小流 域 本方案将岔路小流域列为 2012 年重点治理小流域 规 划治理面积为 1 83km2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设计并 实施体现水保特点 又和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综合治 理措施 遏制水土流失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 为项目区内 其它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做出示范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17 4 4 建设任务 目标与规模建设任务 目标与规模 4 14 1 建设任务建设任务 根据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 纲 试行 要求 结合项目区实际 确定以下建设任务 1 治理砂化蚕场 实现蚕场可持续利用 2 营造水保林 控制坡面水土流失 3 实施封禁治理 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4 治理侵蚀沟道防治滑坡 崩塌和泥石流灾害 5 兴建护岸工程 提高河道防洪能力 6 整修作业路 方便群众出行和生产运输 7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 24 2 建设目标建设目标 4 2 1 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规划经过 1 年的集中治理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83hm2 占工程实施区域水土流失面积的 72 33 使重点 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 土壤侵蚀模数下降 到 500t k a 以下 4 2 2 生态环境改善目标 工程实施后 项目实施区域植被覆盖率提高 1 02 4 2 3 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项目区农业及副业生产有大幅度增长 工程全部发挥 效益后 直接经济效益年平均可增加 123 09 万元 农民人 均年收入增加 342 元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18 4 34 3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 1 年内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183hm2 其中营造水 保林 27hm2 蚕场治理 101hm2 封禁治理 55hm2 修建浆砌 石谷坊 18 座 修截排水沟 600m 护岸工程 300m 整修作 业路 500m 设置封禁标志牌 1 个 岔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 合治理措施及数量见附表 5 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及数量汇 总表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19 5 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5 15 1 水土保持分区水土保持分区 根据 某市水利综合规划 2011 年 2020 年 岔小 流域的水土流失分区被确定为某南部丘陵蚕场面蚀类型区 水土保持分区被确定为某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5 25 2 总体布置总体布置 5 2 1 布置原则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总体布置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 坚持 预防为主 防治并重 的原则 2 坚持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的原则 3 坚持统一规划 突出重点 分步实施的原则 4 坚持与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生态效益 优先 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原则 5 坚持国家投入 地方配套和群众投劳相结合的投 入机制原则 5 2 2 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以上原则和重点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 自然条件 和社会经济情况 参照农业 林业 土地中长期规划 确 定某市 2012 年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总体布局如下 以治理 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基础 以控制水 土流失为核心 以骨干工程措施为重点 工程措施与植物 相结合 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 同时改善流域内基础 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 修建谷坊控制沟道侵蚀和扩张 实 施护岸工程提高河道防洪能力 整修作业路方便出行和生 产运输 选择宜林地块营造水保林以改善立地条件 为恢 复生态创造条件 治理砂化蚕场 控制坡面流失 实现蚕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20 场可持续利用 选择幼林 疏林地块实施封禁 实现植被 自我修复 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力争通过综合治理使重点 治理小流域基本形成立体 多层次 有效的综合防护体系 实现控制水土流失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并带动整 个项目区的综合治理工作 5 35 3 工程措施设计工程措施设计 5 3 1 谷坊工程设计 岔路小流域内沟壑密度较大 沟岸扩张 沟床下切严 重 侵蚀面积逐年增加 为此 设计在侵蚀较重的沟壑内 修筑小型水保工程 谷坊 设计在岔路小流域的艾家东沟等侵蚀比较严重的沟道 修建小型浆砌石谷坊 18 座 1 设计原则 根据侵蚀沟的水土流失特点 地形 地质 建筑材料 劳动力 技术等多因素 本着有效地控制沟壑下切 拦截 泥沙和就地取材 以最经济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水土保持效 益 2 设计标准 按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 T16453 3 1996 执行 3 谷坊种类 根据项目区沟道含沙量大的特点 选择干砌石谷坊和 浆砌石谷坊两种形式 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山区石料丰 富特点 就地取材 节约工料 4 谷坊的间距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21 5 谷坊的工程布置结构设计 通过对侵蚀沟壑情况的调查 选定治理侵蚀沟道 在 规划治理沟道内选择沟底比降大于 5 的地段布设谷坊 结 合当地石料较为丰富的特点 设计谷坊结构形式为浆砌石 谷坊 设计在侵蚀沟壑内布置浆砌石谷坊 18 座 以沟道谷 坊群层层拦截泥砂 防止沟道继续下切扩张 并与坡面治 理措施相结合 减缓洪峰 拦蓄砂石下泄 逐步形成沟壑 川台化 遏制沟壑水土流失 谷坊砌筑位置的选择 a 口小肚大 工程量小 库容大 b 沟底和岸坡地形 地质状况良好 无孔洞和破碎底 层 没有不易清除的乱石和杂物 c 避开跌水和拐弯处 d 在有支流汇合的情形下 应在汇合点的下游修建谷 坊 6 谷坊的施工 定线 根据规划测定的谷坊的位置 坝轴线 按设计 的谷坊尺寸 在地面划出坝基轮廓线 清基 首先清好基础 沟床为土质时 谷坊基础应清 至坚实的母质土层 如淤积砂砾 沟床应清至硬底盘上 石质沟床应清除表面风化层 基岩面应凿成向上倾斜的锯 齿状 两岸沟壁凿成竖向结合槽 筑坝 坝应与水流方向垂直 从下向上分层磊砌 按 边坡逐渐向里缩 上下层石料应首尾相压 最少为石料长 三分之一左右 并应错开石缝 空隙要用小石填满 7 谷坊的管护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22 a 建立管护制度 制止一切破坏行为 确保工程安全 b 建立检查制度 每年汛前汛后 定期对工程进行检 查 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c 谷坊淤满后 充分利用淤成土地种植沟底防冲林 经济林 增加经济收入 8 浆砌石谷坊工程典型设计 以岔路小流域艾家东沟为例进行浆砌石谷坊设计 a 谷坊间距的确定 已知 主沟道总长 675m 水平距离为 674m 高差 271 208 63 m 比降 i 63 674 6 4 沟道淤满后比降取砂石 i 2 i 依据 水土保持综 合治理规范 确定 初设谷坊高度 H 1 5m 谷坊间距 L H i i 1 5 6 4 2 34 m b 浆砌石谷坊断面设计 谷坊设计高度 1 5m 顶宽 0 8m 迎水坡 1 0 2 背水 坡 1 0 7 背水坡底部设置浆砌石护坦 谷坊尺寸详见附图 5 1 宝山项目区谷坊施工布置典型 设计 c 谷坊安全计算 按谷坊断面尺寸计算滑动安全系数 K 值 校核允许滑 动系数 K 2 5 式中 水流质容重 c 取 1 3T m H0 砌筑物顶上水头取 0 5m h 最危险水平面以上高度 2m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23 校核谷坊断面尺寸 计算公式 K V P W 式中 为干砌石容重 取 2 4T m V 为单位长度干砌石体积 P 为重力压力 等于 W 2 经计算 K 值等于 4 0 大于允许值 d 谷坊溢洪道断面尺寸设计 溢洪道断面设计尺寸为 溢洪水深 H 0 5m 底宽 B 1 6m 流量系数 m 1 55 e 溢洪断面尺寸校核 谷坊以上沟道十年一遇洪水流量计算 根据公路科学研究所的经验公式 汇水面积 F 小于 10km2时 按照 Qp Kp Fm计算 其中 F 汇水面积 0 09 km2 地形图量取 Qp 设计洪峰流量 m3 s m 面积指数 当 F25 项目区 岔路小流域 耕地 小计 水田 水浇地 旱地 旱平地 梯田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68 总人 口 农业 人口 宝山项目区 岔路小流域 宝山镇100 180 180 08189639565320 14 0 13 8900 17 附 附表 表3 项 项目 目区 区社 社会 会经 经济 济基 基本 本情 情况 况表 表 人均耕地 hm 2 人 项目区小流域涉及乡镇 所辖行 政村数 量 个 农村各业年 生产总值 万元 农业总 产值 万元 人均基 本农田 hm 2 人 农村人均 粮食占有 量 kg 人 年粮食 总产量 万t 人口 万人 农业劳动 力 万人 农民人均 纯收入 元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69 总面积 km 2 占土地 总面积 轻度 km 2 占总面 积 中度 km 2 占总面 积 强度 km 2 占总面 积 极强 km 2 占总面 积 剧烈 km 2 占总面 积 宝山项 目区 岔路小 流域 26 4110 2138 664 2942 025 9257 981100 00 土地总 面积 km 2 轻度 中度 强度 极强 剧烈水土流失面积所占比例 为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 侵蚀模数 t km 2 a 注 侵蚀模数 一栏填平均值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强度及所占比例 项目区 小流域 附附表表4 项项目目区区水水土土流流失失现现状状表表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70 浆砌石 谷坊 截排水沟 护岸工程 作业路 工程公 示牌 乔木林 蚕场治 理 座mmm块 hm2hm2hm2hm2 岔路小流域岔路村186003005001271010 0355 封禁治 理 种草 附附表表5 小小流流域域水水土土保保持持措措施施及及数数量量汇汇总总表表 小流域行政村名 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林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71 浆砌石谷坊 截排水沟 护岸工程作业路 工程公 示牌 乔木林蚕场治理 座mmm块 hm2hm2hm2hm2 2013年3月岔路村 1 2013年4月岔路村8 1250 2013年5月岔路村10 600155125 2013年6月岔路村 30 2013年10月岔路村 150200 2013年11月岔路村 1503000 03 总计186003005001271010 0355 封禁治理 附附表表6 6 小小流流域域综综合合治治理理进进度度安安排排表表 年 月 年 月 行政村名 工程措施水土保持造林 水土保 持种草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72 截排水 沟土方 开挖 坝体土 方填筑 坝体土 料压实 基础砂 卵石开 挖 基础砂 卵石回 填 路面平整 路面铺 垫沙砾 混料 路面碾 压 浆砌石 蜂巢格 网砌石 栽植落叶 松 栽植柞 苗 栽植灌 木 种草 混凝土 围栏 投工机械 m3 m m m m m m m3m3 万株万株万株 hm2 m工日台班 550 03140 03140 0510 0270 02000 01075 01075 0294 3582 09 015 242 40 03300 07016 9141 9 浆砌石谷坊座 18 294 3448 148 5 截排水沟m 600 300 076 9 护岸工程m 300 3140 03140 0510 0270 0582 0542 875 0 作业路m 500 250 02000 01075 01075 0105 618 4 乔木林hm2 27 9 01462 4 蚕场治理hm2 10115 2 42 44380 9 hm2 0 03 0 030 2 hm255300 0 项目单位 措施数 量 附附表表7 7 小小流流域域综综合合治治理理工工程程量量和和投投工工表表 封禁治理 合计 工程 措施 水土 保持 造林 水土保持种草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73 浆砌石谷坊 截排水沟 人工乔木林蚕场治理 保土效益 万t 0 920 16 0 030 10 410 22 保水效益 万m 6 850 18 0 041 013 641 98 直接经济效益 万元 123 0915 3181 825 98 岔路小流域 附附表表8 8 项项目目区区水水土土保保持持措措施施效效益益成成果果表表 水土保持林 小流域项目小计 水土保 持种草 封禁治理 工程措施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74 栽植费林草及种子费 第一部分 工程措施27 080 000 000 000 0027 08 谷坊工程6 356 35 截排水沟0 260 26 河道护岸工程17 0517 05 作业路工程2 972 97 其他工程0 450 45 第二部分 林草措施0 0021 1118 230 000 0039 33 水土保持造林工程6 914 6811 59 蚕场治理工程14 2013 5127 70 水土保持种草工程0 000 040 04 第三部分 封育治理措施1 100 000 000 000 001 10 围栏工程1 101 10 补植0 00 第四部分 独立费用0 000 000 000 005 705 70 建设管理费1 351 35 工程建设监理费2 502 50 科研勘测设计费1 451 45 征地及淹没补偿费0 000 00 水土流失监测费0 410 41 工程质量监督费0 000 00 一至四部分合计28 1821 1118 230 005 7073 21 基本预备费2 20 静态总投资 价差预备费 工程总投资75 41 设备费 独立费用合计 总总概概算算表表 单单位位 万万元元 工程或费用名称建安工程费 林草工程费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宝山项目区实施方案 75 二蚕场治理 hm2 101277021 87 1柞苗 1年生 100株1545 351 0078810 30 2补植柞苗 3株 穴 100株505 081 8141315 42 3紫穗槐苗 1年生 100株4326 813 0056248 92 4紫穗槐穿带栽植100株4242 023 73100647 23 三护岸顶部种草410 29 1覆土撒播种草 hm2 0 03343 1310 29 2草籽kg1040 00400 00 第三部分 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