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料性能检测PPT课件.ppt_第1页
骨料性能检测PPT课件.ppt_第2页
骨料性能检测PPT课件.ppt_第3页
骨料性能检测PPT课件.ppt_第4页
骨料性能检测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 混凝土用骨料试验取样方法 砂实验应以同一产地 同一规格 同一进厂 场 时间 每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 不足400m3或600t亦为一验收批 每验收批取样一组 天然砂数量为22kg 人工砂每组52kg 1 细骨料 砂 的取样方法 1 1 细骨料 砂 的取样方法 取样方法在料堆上取样时 取样部位均匀分布 取样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 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细骨料8份 在料堆的顶部 中部和底部各有均匀分布的5个不同部位取得 组成一组试样 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 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 用接料器定时抽取4份细骨料 组成一组试样 2 1 细骨料 砂 的取样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应按单位工程分别取样 构件厂 搅拌站应在细骨料进厂 场 时取样 并根据贮存 使用情况定期复验 3 2 粗骨料的取样方法 混凝土用粗骨料一般以碎 卵 石为代表 其检测样品的取样工作应分批进行 1 碎 卵 石试验应以同一产地 同一规格 同一进场时间 每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 不足400m3或600t亦为一批验收 2 每验收批样一组 数量为每组40kg 最大粒径 20mm 或80kg 最大粒径 40mm 4 2 粗骨料的取样方法 3 取样方法 在料堆上取样时 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 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共15份 在堆料的顶部 中部 和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5个不同部位取得 组成一组样品 5 2 粗骨料的取样方法 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 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石子8份组成一组样品 建筑施工企业应按单位工程分别取样 构件厂 搅拌站应在砂进场时取样 并根据贮存 使用情况定期复检 6 2 试样制备 将所选试样筛去4 75 5mm 以下的颗粒 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分至 50 左右 在温度为10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7 3 测定步骤 称取烘干的试样 00 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 摇转容量瓶 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 塞紧瓶塞 静置24h左右 然后用滴管添水 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 再塞紧瓶塞 擦干瓶外水分 称其重量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 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 再向瓶内注入与上面水温相差不超过 的冷开水至瓶颈刻度线 塞紧瓶塞 擦干瓶外水分 称其重量 8 4 计算结果 表观密度 应按下式计算 精确至10k 为称重时的水温对表观密度的影响的修正系数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 时 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9 2 试样制备 用浅盘装样品约 在温度为105 5 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取出并冷却至室温 再用5 孔径的筛子过筛 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 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 10 3 试验步骤 称取容量筒质量m1取试样一份 用漏斗或铝制料勺 将它徐徐装入容量筒 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不应超过50 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 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 称其重量 11 4 计算结果 堆积密度应按照下式计算 精确至10kg m3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12 第四节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检测 一 主要仪器设备1 标准筛筛孔尺寸为 100 00mm 80 00mm 63 0mm 50 0mm 40 0mm 31 5mm 25 0mm 16 0mm 10 0mm 5 0mm 2 50mm的方孔筛及筛底盒和盖各一套 筛框为300mm 13 二 试样制备 从料堆中取出试样 用四分法缩取出不少于表4 3所规定数量的试样 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缩取后所余试样留作表观密度 堆积密度检测之用 14 三 试验步骤 称量并记录烘干或风干的试样的质量m kg 按检测材料的粒径选用所需的一套筛 并按照孔径的大小顺序叠放于平整干净的地面或浅盘上 孔径最大的筛子放在上面 然后将试样放入最上层的筛中 用手摇动5min 15 三 试验步骤 按孔径大小顺序取下各筛 分别于洁净的铁盘上用手继续摇动 直到每分钟试样在筛中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 1 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筛中 注意 当筛分完毕时每个筛上的筛余层的厚度应不大于筛上最大粒径的尺寸 如超过此尺寸 应将该筛余试样分为两份 分别再进行筛分 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当试样粒径大于20mm时 筛分中允许用手拨动试样颗粒 使其能通过筛孔 称量各筛号的筛余量mi kg 16 四 结果计算 1 计算分计筛余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的总质量的百分率 精确带0 1 计算式如下 式中 分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上的筛余量 kg m 试样总质量 kg 17 2 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机筛余量的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的总和 精确到0 1 计算式如下 式中 分计筛余百分率 累计筛余百分率 四 结果计算 18 五 结果评定 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各粒级石子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必须满足表4 4的规定 19 二 试样制备 试验前 将试样在室内风干至表面干燥 并用四分法缩放 20 三 试验步骤 1 按表4 8所规定的粒级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鉴定 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对应间距者 为针状颗粒 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者 为片状颗粒 2 粒径大于40mm的碎石或卵石可用卡尺鉴定其针片状颗粒 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应符合表4 10的规定 21 表4 10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 22 四 结果计算 碎石或卵石中针 片状颗粒含量Wp 应按下式计算 精确至0 1 Wp m1 m0 100 式中Wp 试样中针 片状颗粒含量 m1 试样中所含针 片状颗粒的总含量 g m0 试样总质量 g 23 二 试样制作 实验时 取有代表性的岩石样品用石材切割机割成边长为50mm的立方体 或用钻石机钻取直径与高度均为50mm的圆柱体 然后用磨石机把试件与压力机压板接触的两个面磨光并保持平行 试件形状须用角尺检查 至少应制作6个试块 对有显著层理的岩石 应取两组试件 12块 分别测定其垂直和平行于层理的强度值 24 三 检测步骤 1 用游标卡尺量取试件的尺寸 精确至0 1mm 对于立方体试件 在顶面和底面上各量取其变长 以各个面上相互平行的两个边长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宽或高 由此计算面积 对于圆柱体试件 在顶面和底面上各量取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 以其算术平均值计算面积 取顶面和底面面积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抗压强度所用的截面积 26 三 检测步骤 2 将试件置于水中浸泡48h 水面应至少高出试件顶面20mm 3 取出试件 擦干表面 放在压力机上进行强度试验 试验时加压速率应为每秒钟0 5 1MPa 27 四 计算结果 岩石的抗压强度f MPa 应按下式计算 精确至1MPa f F A式中F 破坏荷载 N A 试件的截面积 mm 28 五 结果评定 取六个试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测定值 如六个试件中的两个与其他四个试件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相差在三倍以上时 则取试验结果相接近的四个试件的抗压强度算术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测定值 对具有显著层理的岩石 其抗压强度应取垂直与层理及平行与层理的抗压强度的平均值 29 一 实验目的 测定碎石或卵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以间接推测其相应的强度 二 主要仪器设备1 压力试验机 荷载在500kN以上 2 压碎指标测定仪 3 天平或台秤 称量5kg 感量5g 4 标准筛 孔径分别为2 36mm 9 5mm和13 2mm 5 金属筒 圆柱形 内径112 0mm 高179 4mm 容积1767cm3 30 三 试验准备 1 采用风干石料用13 2mm和9 5mm标准筛过筛 取9 5 13 2mm的试样3组各3000g 供试验用 如过于潮湿需加热烘干时 烘箱温度不得超过100 烘干时间表不超过4h 试验前试样应冷却至室温 2 每次试验的石料数量应满足按下述方法夯击后石料距试筒筒口的深度为10mm 31 三 试验准备 在金属筒中确定石料数量的方法如下 将试样分三次均匀装入试模中 每次将试样表面平整 用金属棒的半球面端从石料表面上均匀捣实25次 最后用金属棒作直刮刀将表面仔细整平 称取量筒中试样质量 m0 以相同质量的试样进行压碎值的平行试验 32 四 检测步骤 1 将试筒安放在底板上 2 将试样分三次装入试筒中 并均匀捣实25次 最后刮平 3 将装有试样的试模放到压力机上 把加压块装好 均匀施加荷载 在10min左右的时间加荷到400kN 稳定5s 然后卸荷 用孔径为2 36mm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 称量剩留在筛上的试样质量m1 33 五 结果计算 碎石或卵石的压碎指标Qc按下式计算 精确至0 1 式中 m0 试样的质量 g m1 试验后筛余的质量 g 以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最为压碎指标值的测定值 34 一 细骨料含泥量的检测 天然砂中的粒径小于0 075 的尘屑 淤泥等颗粒的质量占砂中质量的百分率称为含泥量 砂中原粒径大于1 18mm 经水浸洗 手捏后小于0 6mm的颗粒称为泥块含量 35 一 仪具与材料 1 天平 称量1Kg 感量不大于1g 2 烘箱 能控温105 5摄氏度 3 标准筛 孔径为0 075mm 0 6mm 1 18mm的方孔筛各1只 4 其它 洗砂用的筒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36 二 试验准备 将来样用四分法缩至每份约1000g 置于温度为105 5 的烘箱中烘干到恒重 冷却至室温后 称取约400g m0 的试样两份 三 试验步骤1 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筒中 并注入浩净的水 使水面高出砂面约200 充分拌和均匀后 浸泡24H 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 使尘屑 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 并使之悬 37 三 试验步骤 浮水中 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 18 至0 075 的套筛上 滤去小于0 075 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注 不得直接将试样放在0 075 筛上用水冲洗 或者将试样放在0 075 筛上后在水中淘洗 以难免误将小于0 075 的砂颗粒当作泥冲走 38 三 试验步骤 2 再次加水于筒中 重复上述过程 直至筒内砂样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3 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 并将0 075 筛放在水中 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 来回摇动 以充分洗除小于0 075 的颗粒 然后将两筛上筛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 置于温度为105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怛重 冷却至室温 称取试样的质量m1 39 四 计算 砂的含泥量按下式计算至0 1 式中 Qn 砂的含泥量 m0 试验前的烘干质量 g m1 试验后的烘干质量 g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 5 时 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40 二 细骨料的泥块含量试验 一 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水泥混凝土用砂中颗粒大于1 18 的泥块的含量 二 仪具与材料1天平 称量2 感量不大于2g 2烘箱 能控温在105 5 3标准筛 孔径0 6 及1 18 4其它 洗砂用的筒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41 三 试验准备 将来样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2500g 置于温度为105 50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冷却至室温后 用1 18 筛筛分 取筛上的砂约400g分为两份备用 42 四 试验步骤 1 取试样1份200g m1 置于容器中 并注入洁净的水 使水面至少超出砂面约200 充分拌混均匀后 静置24h 然后用手在水中捻碎泥块 再把试样放在0 6 筛上 用水淘洗至水清澈为止 2 筛余下来的试样应小心地从筛里取出 并在105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m2 43 五 试验结果计算 砂中泥块含量按下式计算 精确至0 1 式中 Qn 砂中大于1 18mm的泥块含量 m1 试验前的烘干质量 g m2 试验后的烘干质量 g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 4 时 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44 三 粗骨料含泥量及泥块含量检验 一 目的和要求测定碎石或砾石中小于0 075 的尘屑 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及4 75 以上泥块颗粒含量 45 三 实验步骤 1 试验准备按T0301方法取样 将来样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表 T9310 1所规定的量 注意防止细粉丢失并防止所含粘土块被压碎 置于温度为105 5 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 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表T0310 1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所需试样最小质量 46 2 含泥量试验 1 称取试样1份 m0 装入容器内 加水 浸泡24h 用手在水中淘洗颗粒 或用毛刷洗刷 使尘屑 粘土与较粗颗粒分开 并使之悬浮于水中 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 18 及0 075 的套筛上 滤去小于0 075 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 应注意避免大于0 075 的颗粒丢失 2 再次加水于容器中 重复上述步骤 直到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47 2 含泥量试验 3 用水冲洗余留在筛上的细粒 并将0 075 筛放在水中 使水面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