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浅析云和县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固定资产投资是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环境的根本途径;对于企业来说,固定资产投资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盈利能力,增强企业实力的基本手段。固定资产投资的功效在于显著提高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实力,随着投资总量的不断扩大,我县经济和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得以巩固,农业农村经济质量提高;工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交通运输形成现代网格化格局,邮电通讯事业不断提升,城市载体功能日趋完善,城市设施更加完善和充裕,房地产应运而生、居住条件显著改善,文教卫体事业蓬勃发展,城市品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指数日益攀升。本文力求通过“十一五”、“十二五前两年”的我县经济发展轨迹,对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一浅显分析,对现阶段我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力作一探讨。一、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是我县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的时期,2006-2012年七年间,累计完成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36.67亿元(以下简称限上投资),年均增长15.8%。(图一)1、按三次产业分类。2006-2012年7年间,限上投资中一产、二产、三产分别完成8.03亿元、36.11亿元,92.53亿元,占比分别为5.9%、26.4%和67.7%。2006-2012年分三次产业投资情况表 单位:万元、%指 标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小计限上投资1729951717331716731719651914702162802705261366642按三次产业分类一产0770212269999712205200241813180328二产10680342885309361954536206613781292361064三产162315129743106311100014125645130119171103925250(表一)2、按投资主体分类。全县7年的投资总额中,国有经济投资77.30亿元,占56.6%;非国有投资投资59.37亿元,占43.4%,其中民间投资56.08亿元,占41.0%。民间投资逐年递增,投资主体不断优化。2006年-2012年国有与非国有投资情况表 单位:万元、%指 标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小计占比(%)限上投资1729951717331716731719651914702162802705261366642100.0 按投资主体分类国有投资 12568990081884059756211485110903514736777299056.6 非国有投资473068165283268744037661910724512315959365243.4 #民间投资47106812028326874403674428920311812956075341.0 (表二)3、按投资构成分类。7年来,全县共累计完成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简称建安投资)94.74亿元,占69.3%,年均增长22.9%;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98.08亿元,占27.3%,年均增长39.1%;其他费用投资45.88亿元,占12.8%,年均增长31.5%。指 标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小计占比(%)限上投资1729951717331716731719651914702162802705261366642100.0 按投资结构分类建安投资13057311890013000511283913180314901417426694740069.3 设备购置1559647311635268471624028342299231210198.9 其他费用4086346360300433227943427389246683729873321.9 (表三)4、按投资客体上分类。投资形成的主要方向分别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年份房地产工业基础设施投资额增幅(%)投资额增幅(%)投资额增幅(%)2006年34700106.4 10680-41.2 12246988.8 2007年29625-14.6 34288221.0 66617-45.6 2008年9820-66.9 5309354.8 64498-3.2 2009年6747-31.3 6195416.7 7883322.2 2010年13623101.9 53620-13.5 835896.0 2011年7876-42.2 6613723.3 80930-3.2 2012年16509109.6 8129222.9 11878846.8 小计1189000.3 36106424.9 6157247.7 (表四)(1)房地产开发投资:7年间全县共累计完成投资11.89亿元,年均增长0.3% ;累计开发竣工商品房面积22.95万平方米,极大改善了市民的居住条件。 (2)工业投资:7年间全县累计完成投资36.11亿元,年均增长24.9%。其中制造业投资累计完成26.44亿元,年均增长23.3%。 (3)基础设施投资:7年共累计投资61.57亿元,年均增长7.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累计投资27.43亿元,年均增长0.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累计投资22.63亿元,年均增长31.8。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1、经济总量有效提升2012年,我县实现生产总值(GDP)43.92亿元,可比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7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23.71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16.24亿元,增长8.0%。三次产业构成比为9.0:54.0:37.0。全县人均GDP为39335元。2006年至2012年,7年累计创造县内生产总值214.46亿元,是前一个7年的2.76倍,超过1978年以来的28年的总和。2006年至2012年全县GDP年均增长11.5%,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7.6%、17.3%、14.2%。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2006年的12.4:50.2:37.4改写为2012年的9.0:54.0:37.0 ,三次产业由以往的“二、一、三”逐步演变为目前明显的“二、三、一”结构。2006-2012年我县生产总值及分产业情况表年 度地区生产总值(万元)其中:人均GDP第一产业(万元)第二产业(万元)第三产业(万元)2006196320 24385 98484 73451 18254 2007231687 25841 117228 88618 21354 2008270079 29070 139039 101970 24676 2009279801 30607 140576 108618 25367 2010335088 33056 176591 125441 30147 2011392428 37329 207984 147115 35132 2012439179 39647 237087 162445 39335 (表五)2、工业产能循序释放 十一五以来,我县工业产值获得新一轮的有效突破。2006年-2012年7年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58.28亿,年均增长23.0%,是上一个7年的3.78倍。七年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6.11亿元,累计投产231个工业项目,为工业实现产能输送了一批工业投产项目,成为目前2000万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主要来源,树立了华宏钢铁、新云玩具、诚创轴承、利隆精密制造等各行业的工业领跑企业,是增强我县工业实力的基本力量。 3、社会事业稳步推进。2012年底,我县有市级卫生乡镇数5个,占辖区乡镇总数比为50%;食品安全监测资源整合完成率达100.6%、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园舍建设项目投资1390万元,完成率36.9%;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园舍建设0.78万平方米,完成率30.9%;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率3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9平方米;住房公积金制度扩面工作588人;综治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达标率96%;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开通率83.4%;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型中心115个,占中心总数68.8%。 三、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近年来,我县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增长趋势愈来愈明显,投资增长的快慢直接关系到经济运行的稳定,从我县近年来经济运行的轨迹来分析两者的状态,可以看出一些启示。 (一)投资增长周期与经济增长周期类似 我县的经济周期基本随着全国的周期变动而变动,且经济周期的变动跟投资变动有密切关系,两者有着高度的相关性。从下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与经济增长周期保持同步变动,对经济周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2007-2008投资低速增长影响了GDP走低,2009年经济复苏以后投资增速上升,同期GDP也实现较快增长。(图二)(二)投资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动力 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看,地区生产总值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组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虽然我们现阶段对一个县的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进行全面核算存在极大的难度,但我们通过相关的一些经济指标的分析,也可以清晰看出我县经济增长结构的变化趋势。我们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总额三项指标与GDP的比例关系来分别反映“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年度县内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营出口投资额投资占比消费额消费占比出口数出口占比2006196320 17299588.1 6921735.3 22001.1 2007231687 17173374.1 8048734.7 23671.0 2008270079 17167363.6 9660135.8 36841.4 2009279801 17196561.5 11041639.5 44861.6 2010335088 19147057.1 11586834.6 65882.0 2011392428 21628055.1 13589834.6 64071.6 2012439179 27052661.6 15744835.9 78331.8 (表六)从表六中可以看出:2006-2012年间我县投资额占GDP的比例在三者之中占比最大。虽然近年我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也在增强,7年间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从2006年的12813元增长到2012年25188元,年均增长11.4%,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从2006年3716元增长到2012年8580元,年均增长14.3%,但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县的因素不断增强,消费对于我县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没有明显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2012年也只占35.9%。而同期出口占GDP的比重从1.1%上升到1.8%,出口所发挥的作用有所增强,但由于总量小,也无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投资是推动当前我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三)投资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年度固定资产投资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产业结构200601068016231524385984847345112.4:50.2:37.42007770234288129743258411172288861811.2:50.6:38.2200812269530931063112907013903910197010.8:51.5:37.820099997619541000143060714057610861810.9:50.2:38.820101220553620125645330561765911254419.9:52.7:37.420112002466137130119373292079841471159.5:53.0:37.520121813181292171103396472370871624459.0:54.0:37.0小计803283610649252502199351116989807658-(表七)由表易见,三产投资由于2006年重大项目丽龙高速影响,于2009年达到低谷,从2009年的到2012年又回复逐年小额增长,而与此同时,第三产增加值比重也相对稳定;二产投资量呈逐年递增态势,年均增速为24.9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加大,从2006年的50.2%逐步上升到2012年的54.0%,这体现出我县尚处于“工业强县”的发展阶段,同期我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由2006年35.9%上升到2012年的46.0%,工业已逐步成为左右经济增长快慢的主要因素。四、投资给社会面貌带来很大改观2006-2012年,是我县项目建设投资规模最大、建成项目最多、产生影响最广、环境改善最快的几年,一批重大项目的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主要投资基础网络、城乡统筹、民生服务等领域,城乡环境改善巨大,社会效益显著。 1、“三大基础网络”基本成形。建成丽龙高速公路云和段,实现交通发展大跨越,成功迈入全省四小时交通圈,区位劣势被改写,云景高速公路云和段、53省道县城过境段、52省道岚头岭段改建工程进展顺利,紧大通乡公路和北溪大桥建成通车,康庄工程“双百”目标基本实现,城乡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建成220KV睦田变和110KV杨柳变,完成10KV的电网改造,建成锯板坑、靛青山水电站以及城网和农网改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提高全县供电质量和电网安全。完成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千库保安工程,城市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山塘整治工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两大发展平台”不断完善。完成新建南路、仙宫大道等城市道路建设,城市框架进一步形成;建成汽车客运站、中山广场、滨江南岸绿化等一批工程,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能力进一步拓展和提高;房地产市场快速兴旺,中心城市品位大大提高;同时加大社会事业项目投入,完成城西小学扩建、体育馆等工程,顺利实施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古坊学校扩建工程,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完成木制玩具园区、金属园区、杨柳河开发一期工程、二期北区块工程,即将开工二期南区块工程,工业发展空间得到极大拓展,解决今后一段时期的产业发展空间问题。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城镇功能布局日趋完善,工业平台建设效益显现。3、生态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长垄垃圾填埋场工程(一期),完成黄溪段、城南路东段等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完成太阳山墓区建设,推进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三沿生态景观林建设,生态建设投入不断加大,生态优势和潜力逐渐显现。加快农村生态建设,大力推进山水童话乡村建设、乡镇示范村(整治村)、危旧房改造建设等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主攻农民转移,加快内聚外迁步伐,建成普光农民公寓、黄水碓小区等下山转移工程,开工建设大坪下山转移小区,实现人口、产业和资源集聚,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及时科学制订污染整治方案,深入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整治工作。五、促进项目投资对策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十一五”、“十二五”前两年我县已较好完成投资任务,为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动力,必须以扩大有效投资为准则,依托重大项目为支撑,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完善、统筹城乡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四大领域,全力推进续建项目,加速启动新建项目,抓紧论证谋划项目,科学规划,有序实施。(一)加强规划衔接。做好规划与项目之间的衔接,树立规划的全局观念,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制定合理的前期工作计划,将项目审批、规划选址、环境影响评价、用地预审、初步(方案)设计、水土保持方案、交通影响评价、用地报批等各个环节纳入到工作计划中。更加积极安排能源、基础设施等重大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努力促使新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二)强化要素保障。就目前来看,影响项目建设最主要的因素是土地和资金的制约。土地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加强项目建设的土地保障,提前为新项目上马做好用地准备。扎实开展土地开发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保障建设用地指标需求。要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盘活土地存量,对闲置未利用土地和利用不充分、不合理、产出低的土地进行重新规划、调配,节约集约用地,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和土地资源。资金方面,加大项目资金向上争取力度,把握中央和省政府有关政策资金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的有利机会,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要加大贷款融资力度,整合梳理大项目,与金融部门进行有效对接,在全县统筹、统盘考虑的基础上,编制好年度的项目融资计划,统筹担保物的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室内设计师高级面试实战模拟题集详解
- 2025年面试食堂管理常见问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全生产安全培训手册题及答案
- 2025年机械工程初级面试题
- 2025年小学安全意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全管理法规考试题集
- 机电运输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金融市场分析师资格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学生防拐骗安全知识问卷及答案
- 2025年化妆品生产与营销管理岗位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解析
- 公安科技信息化课件
- 桥梁工程支架浇筑连续箱梁的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 2025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单位招聘126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法律法规培训考试(含答案)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年多省公务员联考公安基础知识考试真题(附答案)
- 2025年云南省中考数学真题含答案
- 留疆战士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小学老师管理办法
- 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安全培训
- 绍兴市上虞区东关片区涝区治理-五甲渡闸站建设工程报告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