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诚信力研究(中国心理学会学术年会资料).ppt_第1页
领导诚信力研究(中国心理学会学术年会资料).ppt_第2页
领导诚信力研究(中国心理学会学术年会资料).ppt_第3页
领导诚信力研究(中国心理学会学术年会资料).ppt_第4页
领导诚信力研究(中国心理学会学术年会资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诚信领导研究凌文辁 谢衡晓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部分中外企业由于领导者的诚信问题而引发弊案 更多的企业由于诚信问题而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 企业领导者的诚信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1 1国内相关的前期研究 为了满足实际部门的需要 1984年凌文辁等人开展了中国领导行为评价模式的研究 并于1986获得了最早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经过上万名样本的调查测试 并在国内最早采用因素分析方法进行了数据分析 获得了CPM领导行为评价三维模型 C因素 个人品德 P因素 工作能力 M因素 人际能力 其与PM等西方模型的最显著的区别 就是多了领导者的个人品德因素 C 而且是中国人评价领导者的最重要因素 这在当时西方领导理论中是没有的 CPM量表的因素结构 N 8792 因素1因素2因素3CPM项目负荷量项目负荷量项目负荷量 460 74560 77640 65480 73520 75670 64430 70540 74630 63490 69530 71680 62470 67580 68700 61500 66600 67610 59420 65570 64620 58450 63510 64690 58410 62550 63650 57440 61590 62660 57 方差解释量80 03 8 19 3 60 总计91 82 a系数0 950 930 95 1 1国内相关的前期研究 为了进一步验证CPM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领导行为模式 1988年我们又开展了 中国人内隐领导理论 的探讨 并又一次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内隐领导理论的研究获得了与CPM模式非常一致的结果 从内隐领导理论的角度 验证了CPM确实是中国人心目中的领导行为模式 内隐领导理论结构的因素分析 N 597 1个人品德2目标有效性3人际能力4多面性项目负荷量项目负荷量项目负荷量项目负荷量甘当人民公仆0 73有魄力0 66老练0 70多才多艺0 56诚实0 73有远见卓识0 66谨慎0 60使人感到愉快0 55表里一致0 73有决策能力0 64善于交际0 59有心理学知识0 54实事求是0 72办事果断0 63成熟0 59有冒险精神0 52接受批评0 71敏锐的观察力0 62有风度0 57有幽默感0 52大公无私0 71科学头脑0 62好的体态0 56喜爱艺术0 52守信用0 71有才能0 62举止文雅0 55有文学修养0 51严以律己0 70善于发现人才0 61有口才0 55精通外语0 46廉洁奉公0 70深谋远虑0 60开朗0 54富有想象力0 43以身作则0 69思想开放0 59稳健0 54兴趣广泛0 41方差解释量35 7923 8818 1713 44Cronbach系数0 960 940 890 92总方差解释量91 28 1 1国内相关的前期研究 时隔15年之后 我们在改革开放最早的广东地区又一次地进行了内隐领导理论再检验 结果与1988年的一致 从而再一次验证了领导者 个人品德 因素是中国领导行为模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2003年内隐领导理论结构的因素分析 N 700 1 1国内相关的前期研究 CPM理论发表后 在国内外受到了关注 特别是台港学者颇感兴趣 实际上 郑伯勋 1981 在研究台湾基层军官的领导行为中也包括有 公私分明 的内容 樊景立 郑伯勋 2000 通过实证研究后 提出了华人企业家长式领导模式包括三个重要的 面向 威权 仁慈 德行 后来 他们将这三个 面向 亦称作为三种领导形态 即威权领导 仁慈领导 德行领导 1 1国内相关的前期研究 在CPM理论提出后 国内有关领导的研究在两个方向展开 一是将国外一些新的领导理论概念引进国内进行修订 如 21世纪初 李超平等对变革型领导进行了本土化的修订 得出了与CPM非常类似的四因素结构 德行垂范 C 领导魅力与愿景激励 P 个性关怀 M 另一方向 是关于胜任特征的探讨 上世纪70年代以后 美国放弃了GATB量表 而采用 胜任特征 来作为选拔人员的测量工具 到本世纪初 一些学者也在国内开展了企业管理者胜任特征的探讨 王登峰等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胜任特征进行了探讨 在以上的探讨中 不论是领导理论模型 还是领导干部和管理者的 胜任特征 模型 都少不了 个人品德 因素 1 2诚信领导在西方的兴起 21世纪之前 在西方的领导理论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对领导者个人品德的要求 但是随着安然 世通以及政府官员弊案的曝光 高层管理者的诚信问题也开始引起西方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2004年6月 在美国的NebraskaLincoln大学召开了第一届盖洛普领导研究所大会 探讨了诚信领导 authenticleadership 问题 2005年第16卷第3期 LeadershipQuanterly 发表了诚信领导特刊 而且出版一部诚信领导研究的论文集 1 2诚信领导在西方的兴起 目前 西方学者对诚信领导理论的研究正处于理论创建前期的概念和假说探讨阶段 这种探讨首先是集中在 诚信 定义的讨论 Harter认为 诚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拥有个人经验 价值观 思想 感情及信念 及行动与自己的真实信念相一致 Gardner2005 Erickson认为 人们越是忠于自己的核心价值 理念 偏好及感情 人们就越诚信 Kernis将诚信定义为 毫无障碍地体现真实的核心的自我 诚信的四个组成部分是 认识 不偏不倚的信息加工 行动 关系 不过 目前尚未见到诚信领导的实证研究结果 1 2诚信领导在西方的兴起 西方学者关于诚信概念的认识 与中国人对 诚信 的理解 虽然有共性的成分 但区别还是很大的 那么 中国人是如何理解 诚信领导 的 它是怎样的一种内容结构 起着怎样的作用 我们就以上的种种问题开展了实证研究 2 研究内容及总体设计 1 不同学者对诚信领导的概念及内容结构的理解不同 2 学术界对诚信领导的理解并不代表企业界各级员工对诚信领导的理解 3 学术界还缺乏诚信领导的有效测量工具 4 学术界提出的各种诚信领导模型还处于理论构想阶段 缺乏实证研究支持 2 1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2 2研究的总体设想及主要研究内容 2 3研究被试和方法 被试样本 选取广东 北京及台湾地区不同企业 不同人口统计变量的员工 包括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等 研究方法 主要有文献分析法 结构化访谈及非结构化访谈法 包括个人访谈和团体访谈 开放式问卷调查等 收集条目 经过项目筛选 形成初试问卷 再经过预试形成正式问卷 进行调查 统计分析方法 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 探索性因素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 层次回归 结构方程模型等 2 4研究工具相关工具的检验 3 诚信领导的内容结构研究 3 1诚信领导内容结构的预研究 本研究诚信领导的定义 诚信领导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能够表现出诚实守信 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诚恳负责的品质或行为 从而有利于团体维系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3 2诚信领导内容结构模型建构 预试研究结果 调查对象为广东 北京地区各类企业员工及管理者共420名 对预试问卷81个条目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获5个维度 方差解释率达65 691 结果表明 初始问卷内容结构清晰 诚信领导的内容结构呈现五因素结构 第一次正式调查 探索性因素分析 问卷 在预试基础上编制的由32个项目组成的正式调查问卷被试样本 正式调查对象为广东 北京地区各类企业员工 共发放问卷595份 回收有效问卷523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7 9 诚信领导内容结构因素分析 N 523 诚信领导各维度的内容 3 3诚信领导理论模型的验证 第二次正式调查 验证性因素分析 问卷 与第一次正式调查问卷相同 被试样本 广东 北京地区各类企业员工 共发放问卷480份 回收有效问卷428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 17 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在这五种竞争模型中 五因素结构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其他竞争模型 而且都达到了拟合优度的要求 因此 五因素结构是理想的结构 诚信领导内容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比较 N 428 3 4诚信领导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 4 1问卷的信度 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 700以上 表明问卷的信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3 4诚信领导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 4 2问卷的效度结构效度 诚信领导问卷各维度中的各个项目与相应维度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同时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均表明诚信领导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内容效度 本问卷的内容基本能反映我国企业员工所理解的诚信领导内容结构 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效标效度 诚信领导的各维度与满意度 角色绩效 组织认同 同事间利他行为均有显著的正相关 这与研究者的理论构想相一致 说明了诚信领导问卷的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3 4讨论 诚信领导不能单纯地从领导者特质理论来解释 也不能从领导者行为理论来解释 诚信领导的内容覆盖了领导者的个人特质 行为及道德品质 表明诚信领导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 诚信领导与CPM理论有相通之处 诚信领导的内容结构基本反映了CPM理论中的C因素和M因素 4 诚信领导对员工态度行为的影响研究 4 1研究目的与假设 研究目的 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诚信领导是否会对员工的态度行为产生影响 研究假设 诚信领导能够显著预测下属的满意度 角色绩效 组织认同 离职意向及同事间利他行为 4 2研究结果 各研究变量的平均数 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矩阵 N 428 4 2 1相关分析 4 2研究结果 4 2 2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诚信领导对满意度 角色绩效 组织认同及同事间的利他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诚信领导对离职意向无显著影响 4 3讨论 诚信领导在内容上主要反映了领导者的个人品德 特质和道德行为 它对满意度 角色绩效 组织认同及同事间的利他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这说明诚信领导能够发挥影响力 对下属的态度行为产生影响 员工的离职意向取决于多种因素 因此 诚信领导并不是影响员工离职意向的决定因素 本章的研究结果证实了CPM理论的部分结论 CPM理论认为 领导就是一种对下属的影响力 包括直接影响力和间接影响力 其中 间接影响力主要通过C因素 个人品德 来完成 5 诚信领导与效果变量间的中介变量研究 5 1研究目的与假设 研究目的 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诚信领导与效果变量间的中介变量 深化人们对诚信领导作用机制的理解 研究假设 领导信任信任氛围 工作满意度 5 2统计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 采用Baron和Kenny 1986 提出的三步中介回归分析法来分析诚信领导与效果变量之间的中介效应 5 3研究结果及讨论 研究结果 1 研究结果 2 5 3研究结果及讨论 研究结果 3 统计分析发现 领导信任是诚信领导与信任氛围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 信任氛围是领导信任与满意度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 表明诚信领导对满意度的作用机制存在以下路径 5 3研究结果及讨论 研究结果 4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诚信领导对下属的角色绩效 组织认同及同事间的利他行为的作用机制存在如下路径 5 3研究结果及讨论 对诚信领导作用机制的动因探讨 6 领导能力在诚信领导与效果变量间的调节作用研究 6 1研究目的与假设 研究目的 探讨领导能力在诚信领导和下属的效果变量之间的调节作用 研究假设 6 2统计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 本阶段的研究根据Baron和Kenny 1986 对调节变量概念的分析进行 6 3研究结果及讨论 6 3研究结果及讨论 由于下属的角色绩效 同事间利他行为及组织的信任氛围等三个后果变量与下属的满意度 离职意向 组织认同及下属对领导的信任等四个后果变量的特性不同 领导能力在诚信领导与上述两类不同后果变量间的调节作用不同 7 台湾地区诚信领导内容结构研究 7 1研究目的与被试 研究目的 探讨台湾地区人民对诚信领导的理解是否与大陆一致 研究被试 主要是台北 台中地区的各类企业员工 共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有效问卷363份 有效回收率为90 75 台湾地区诚信领导内容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7 2研究结果 台湾地区诚信领导内容结构的构想模型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统计要求 台湾地区诚信领导的内容结构也是五因素模型 且与大陆的诚信领导模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