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范文 案例背景: 随着国人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有不少家长一旦觉得学校或者老师的做法不合她的意,就会“寻找”合适的维权途径,比如打电话“投诉”或者到学校找领导,以为有领导“撑腰”就可以摆平所有的事。殊不知,很多时候很多情况在家长看来觉得老师限制了孩子的自由,侵害了孩子的权利,其实本来就没什么,只是老师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或者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说到底,老师和家长都爱孩子,只是老师和家长爱孩子的方式不同而已。 案例描述: 一大早我刚走进幼儿园,大(2)班小朋友的奶奶就在门口拦着我,怒气冲冲地说:“你们幼儿园的老师什么素质,吃饭不让孩子喝汤,孩子怎么吃得下去?”我一听吃了一惊,这个班的老师虽然是刚接班的,可她们的教育保育经验都十分丰富,怎么可能不让幼儿喝汤呢?我一边安抚家长的情绪,一边了解事情的经过,原来这个孩子从小养成了吃汤泡饭的坏习惯。以前的跟班老师都根据家长的要求给孩子吃汤泡饭,到了大班换了新老师,而这位老师比较负责,坚持要求幼儿要么先吃饭,要么先喝汤,并给幼儿讲了吃汤泡饭的害处,不许幼儿吃汤泡饭。按理说家长应该感谢老师,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可是家长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一大早就跑到学校来找我,要求处理这位老师。我把这位家长请进园长室,耐心地给她讲吃汤泡饭的害处,也给她介绍我们这位老师平时的工作成绩。经过沟通,老人告诉我,这个孩子刚断奶爸爸妈妈就出国打工,孩子7岁了,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也没有7个月,一直跟着老人。也正是因为这个,老人生怕委屈了孩子,事事处处无原则地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只要是孩子提出的,她会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从而养成了孩子骄横跋扈的脾气,只要一点不如意,就哭闹不已,经常用不吃饭威胁奶奶,奶奶对孙子也无可奈何。 案例评析: 在幼儿园,我们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是存在很多分歧,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家长和老师都爱孩子,只不过爱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就拿吃饭来说,就家长而言,孩子吃的好、吃的多,身体棒棒的就好;而幼儿在幼儿园内就餐,作为幼儿园除了要考虑食品卫生、营养、食物的多样性等、以及幼儿该吃多少量合适,我们老师更要加强孩子就餐的习惯教育,如:饭前洗手、吃饭不说话、不挑食荤素搭配更有营养等 家长对学校的种种要求,有时是片面的,有时是不科学的。正确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满足,当家长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我们没有几个老师敢理直气壮地跟家长说“不”。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老师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反正不能得罪家长。得罪了家长,领导就会批评,甚至影响自己工作的考核。我觉得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坏的变成好的了,好的变成坏的。幼儿是一张白纸,他们信任老师家长,认为老师家长说的就是正确的。记得以前,我们总能听到孩子们骄傲地说:“我们老师说的!”孩子们把老师的话扛在前面,来反抗家长的一些错误做法。现在的孩子老师给他一点规矩,让他感觉稍有不如意,就会警告老师,“我回去告诉我*”于是就有了不分缘由闹到学校的家长,或者电话打到某个领导,要求处理老师搞得老师有问题不敢管、不愿意管,任其发展。导致的结果就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紧张。家长和老师应有共同的目标:“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发展?”为什么我们不能选择有效沟通呢?当我们老师发现问题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作为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困惑告诉老师,共同探讨如何提高教育效果。作为家长要多向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育儿的思想;作为教师也应该换位思考,体谅家长的爱子之情。 总之,做对的事,坚持正确的做法。为此,可能受到暂时的不理解,暂时的指责。我相信只要坚持了,时间久了家长会理解的。 思考与建议: 园长是办好幼儿园的中心人物,能否使幼儿园更好的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同时使家长安心、放心,园长在家园纠纷面前要敢于承担责任,姿态要高,注重沟通,宽容、理解、重情。如果园长妥善处理好家园问题,园长的威信一定更高,定会得到教师的尊重、信赖和拥护。加强家园共育工作,我们不仅能从家长所拥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中获取帮助,而且也可以由此加深对教育、对社会的认识。我们如果能够与家长合作,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那么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成效就能得到强化,并形成影响幼儿发展的合力,保证教育要求的一致性、一贯性。反之,就会使教育效果削弱甚至抵消。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探索家长工作的方式,注意通过多种途径,锲而不舍地做好家长工作,不断改善和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有意识地引导和帮助家长,转变不适宜的教养观念与方式,双方对孩子的教育达成共识,结成教育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家园联手共同撑起一片蓝天。 作为老师都不喜欢被家长投诉,特别是经过努力获得的工作成果却得不到家长的肯定时。但是老师们必须有一颗宽宏大量的心来面对发生的各种事情。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告诫自己,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可以闹情绪,因为在心平气和时你的大脑运作比你激动时要出色得多,有很多情况我们老师都没有做错,只是家长不了解情况,产生一些误会。这时我们千万不可以生气,我们要发挥才智,给家长一个最好的解释,把误会降到最低。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我们应了解幼儿的一般心理,并且不断地在实践中捕捉幼儿心理的每一点变化。当发现幼儿有一些“坏毛病”时,既不能百依百顺地迁就,也不应该非常情绪化地简单批评了事。而应该尽快通过谈话、观察等方式,搞清楚幼儿发生问题的真正原因和幼儿的真实想法,以便于与家长及时沟通,共同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确,天底下哪有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然而,他们爱孩子的方式却并不一定都是恰当的,效果有时会适得其反。作为家长,要坚持做到以下两点: 1.要宠爱,不要溺爱 宠爱和溺爱往往只差一步。宠爱可以,毕竟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最宝贵的礼物,应该哄(他)她开心,陪她玩耍,不能冻着,不能饿着。但是过分的宠爱就成了溺爱。为了哄他(她)开心,要什么你给买什么;为了陪他(她)玩耍,让爷爷奶奶当牛做马;非名牌不穿,你担心他(她)冻着,就不顾经济条件给他(她)买回来;挑食不吃饭,你担心他(她)饿着,顿顿让他去肯德基,这就成了溺爱。 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任性妄为,这叫不懂事的孩子,不过,孩子的错都是父母的错,归根到底还是父母的教育方法有问题,爱他可以,但是要有限度、有条件、有前提,这是宠爱。反之,没有限度、没有条件、没有前提就成了溺爱。宠爱是一种宽容,溺爱则是一种纵容。两者都是父母的一种态度,你以什么态度培养孩子,他就会给你相应的结果。 2.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一个都不能少 当今社会生活中,夫妻或因感情不和而分道扬镳,或因配偶死亡等原因,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单亲家庭多由母亲与孩子组成,这类单亲家庭大约占单亲家庭总数的85以上,由单亲母亲支撑的单亲家庭,构成中国单亲家庭的主体。 有调查显示:单亲孩子多表现出孤僻、多疑、敏感、自卑等性格倾向。无论是司法界人士还是从事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专家,他们都有这样一个共识:由于家庭的不健全,大多数单亲孩子心理上和人格上容易出现缺陷,而这些缺陷又极易诱发一些孩子犯罪。犯罪率更是高达40%。 健全的家庭包括母亲、父亲和孩子,缺了那一个都不成。父亲爱如山,他给孩子崇高的感觉,是孩子的守护神,是安全的象征。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式版)DB15∕T 3217-2023 《内蒙古中西部苦豆子种植技术规程》
- 仪态要大方450字(8篇)
- 妇产科护理主管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 护理学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理高考试题及答案
- 《不同天气系统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 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满意度调查模板
- 走出来就好800字7篇范文
- 《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高中一年级数学教案》
-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 光电检测技术及应用 周秀云
- 2025至2030中国糠醛衍生物市场未来趋势及发展态势展望报告
- VW 50134-EN-2024 PA6用于车辆内部外部的成品零件 材料要求
- 山东省国企资产管理办法
- 腮腺脓肿护理查房
- 美容中医技术课件
- 卸货流程培训
- 儿童素描入门教学课件
- 护理专利相关课件教学
- 2025年中医诊断学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