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基础知识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何志军 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 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许多形态和功能近似的细胞与细胞间质共同组成组织 由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在一起 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称器官 许多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联系的器官结合在一起 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 即构成系统 细胞 细胞是人体和其它生物体形态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 细胞由细胞膜 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细胞膜 细胞膜又称质膜 是细胞表面的膜 主要特性之一是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可有选择地允许物质通过扩散 渗透和主动运输等方式出入细胞 此外 许多质膜上还存在激素的受体 抗原结合点以及其它有关细胞识别有位点 质膜在激素作用 免疫反应和细胞通讯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细胞质 1 细胞质基质2 核蛋白体 核糖体 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主要构造 3 内质网 4 高尔基体 与物质积聚 加工和分泌颗粒的形成密切相关 同时参与溶酶体的形成 5 线粒体 为细胞提供能量的动力工厂 6 溶酶体7 微丝8 中心粒 细胞核 1 核膜2 核仁3 染色质和染色体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静息电位 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 细胞膜内外存在的恒定电位差 动作电位 细胞活动时 细胞膜内外存在的变化的电位波动 血液Blood 运输物质缓冲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防御和保护生理性止血 主要功能 血液的组成血量 约占体重的6 8 组成 血浆 呈淡黄色的液体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含水约90 92 含溶质约8 10 溶质中血浆蛋白含量最多 其余为无机盐及蛋白有机物等 1 血浆蛋白 60 80g L 包括白蛋白40 50g L 球蛋白20 30g L 纤维蛋白2 4g L 白 球 1 5 2 5 12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即非蛋白氮 NPN 蛋白质的代谢产物 尿素 尿酸 肌苷 氨基酸 多肽 胆红素 氨等 3 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葡萄糖 甘油三酯 胆固醇 磷脂 脂肪酸 有机酸等 4 无机盐Na K Ca2 Mg2 Fe2 Cl I HCO3 HPO42 SO42 血浆 红细胞 男性 4 5 5 5 1012 L Hb 120 160g L女性 3 5 5 0 1012 L Hb 110 150g L 形态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 直径约7 7 m 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有利于气体交换及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 红细胞内无核 胞浆中溶解32 36 血红蛋白 Hb正常值男性120 160g L 12 16g 女性110 150g L 11 15g 新生儿可达200g L以上 如果低于正常值则有贫血可能 构成 血红蛋白 铁和珠蛋白 形态 双凹圆盘形 无核无线粒体功能 运输O2和CO2 缓冲血液酸碱度 红细胞的生成 生成部位 胚胎期为肝 脾和骨髓 出生后主要在红骨髓 多能造血干细胞所在地 其次是脾和淋巴结等 造血原料 二价铁和蛋白质 而维生素B12 叶酸等可促使红细胞分化和成熟 雄激素T3生长素 PO2 RBC Hb 白细胞 形态 无色 有核 球形数量 正常成人 4 0 10 0 109 L新生儿较高15 109 L变动 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波动范围较大 如 一天之内 下午较早晨多 新生儿最高 出生后3天 3月10 109 L 进食 疼痛 运动 情绪激动 月经期 妊娠 分娩WBC数 分类和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WBC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生理特性 变形 游走 趋化和吞噬特性是WBC执行防御功能的生理基础 血小板 由骨髓巨核细胞的胞质裂解脱落下来形成小块胞质 有完整的胞膜 无细胞核 具有代谢能力 一 血小板的数量健康成人 100 300 109 L 50 109 L称为血小板减少 有出血倾向 1000 109 L称为血小板增多 易形成血栓变异 可有6 10 的变化 通常午后较清晨高 冬季较春季高 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 剧烈运动及妊娠中 晚期高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1 参与生理性止血 小血管损伤后 血液从小血管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 是血管 血小板 凝血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 2 促进凝血 血小板含有许多与凝血过程有关的因子 可促进凝血 3 维持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血小板可随时沉着于毛细血管壁上 以填补内皮脱落留下的空隙 及时修补血管壁 血液循环 右心 泵血入肺循环 左心 泵血入体循环 心脏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 心脏不断地有秩序的 协调的收缩与舒张 是实现泵血功能的必要条件 而心脏的这种功能是依赖于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自律性 静息电位 90mv 机制 K 向膜外扩散 最终达K 平衡电位 K 的电 化学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 分5期0期 去极化期 由Na 内流形成 去极化速度快 1期 快速复极初期 由一过性快K 外流形成 二者负载的电荷量基本相当 2期 平台期 由K 外流形成 二者负载的电荷量基本相当 复极基本停滞 3期 快速复极末期 由K 外流形成 4期 静息期或恢复期 存在Na K 泵 Ca2 泵等活动 将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恢复至兴奋前状态 心动周期 一 概念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 二 时程 T 1 f 60s 75 0 8s心率 概念 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的次数称心率 正常变异 年龄 初生儿 130次 分 成人 60 100次 分 性别 女 男体质 弱 强兴奋状态 运动 情绪激动 安静 休息体温每 1 心率 10次 分 每搏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次搏出的血量 70ml 每分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 心率 5 6L min影响每分输出量的因素 1 前负荷 容量负荷 指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充盈压 静脉回心血量增加或心脏射血后心室内泵血量增多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 心室的初长度增加 心肌收缩强度增加 搏出量增加 2 后负荷 压力负荷 指动脉血压 动脉血压升高 可导致射血期缩短 射血速度减慢 搏出量减少 3 心肌收缩力 肾上腺素可增强心肌收缩能力 使搏出量增加 乙酰胆碱使心肌收缩能力减弱 搏出量减少 4 心率 当心率在40 180次 分范围 随心率加快 心输出量增加 心率过快过慢都会导致心输出量减少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1 大A 具有弹性和可扩性2 小 微 A 半径小阻力大3 小 微 V 4 毛细血管 薄 透性好5 V 容纳循环血量60 70 物质交换血管 弹性贮器血管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容量血管 血管 动脉血压1 正常值与测量收缩压 Sp 室缩时 动脉血压升高到的最高值90 130mmHg 12 0 17 3Kpa 舒张压 Dp 室舒时 动脉血压降低到的最低值60 90mmHg 8 0 12 0Kpa 脉搏压 Sp Dp 4 0 5 3Kpa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心排出量和外周阻力等 呼吸 机体与体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1 外呼吸 肺呼吸 肺通气肺换气2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 内呼吸 组织呼吸 组织换气细胞内氧化代谢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了呼吸道和肺泡 呼吸道 分上 下两部分 上呼吸道由鼻 咽 喉组成 下呼吸道由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组成 呼吸道有加温 润湿和净化空气的功能 有通过调节支气管平滑肌的舒缩来改变呼吸道的口径进而影响气流阻力的功能 但呼吸道不具备气体交换的功能 肺泡 人体左右肺共有6 7亿个 总面积约为70 100平方米 从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的肺泡膜到肺毛细血管壁 是气体交换必须穿越的结构 该结构称作呼吸膜 呼吸膜共有六层结构 厚度越薄 气体的通透性越强 肺通气 pulmonaryventilation 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原动力 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直接动力 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间的压力差 肺通气功能的指标肺容积 基本的有四个 互不重叠 1 潮气量 tidalvolume TV 正常值 平静时 400 600ml 运动时增大 2 补吸气量 吸气储备量 inspiratoryreservevolume IRV 正常值 1500 1800ml 3 补呼气量 呼气储备量 expiratoryreservevolume ERV 正常值 1000 1500ml 4 余气量 残气量 residualvolume RV 最大呼气末 尚存留于肺中不能再呼出的气量 正常值 1000 1500ml 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患者 余气量增加 肺活量 ForcedvitalcapacityFVC 概念 最大吸气后 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VC 反映一次吸气中肺的最大通气量 是静态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等效 潮气量 补吸气量 补呼气量正常值 正常成年男性约3500ml 女性2500ml肺泡通气量 Alveolarventilation 概念 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等于 潮气量 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 正常人安静是约为4 2L min无效腔气量 每次吸入气中未能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一 物理溶解 气体直接溶解于血浆中 特征 量小 起桥梁作用 溶解量与分压呈正比 二 化学结合 气体与某些物质进行化学结合 特征 量大 主要运输形式 O2运输的主要形式使HbO2CO2运输的主要形式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主要通过对呼吸中枢的直接刺激 以及对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刺激 反射性地使呼吸加快 加深 机制 CO2 CO2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 CO2 H2O H2CO3 H HCO3 中枢化学感受器 外周化学感受器 延髓呼吸中枢 呼吸加深加快 消化 digestion 概念 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加工 分解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有 机械消化 通过消化管的运动 将食物粉碎 搅拌和推进的过程 化学消化 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 absorption 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胃的排空 排空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速度 1 稀的 流体 稠的 固体 2 碎的 小的 大块的 3 等渗液体 非等渗液体 4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混合食物4 6h 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盐酸 胃蛋白酶原 内因子和粘液性质 无色 pH0 9 1 5 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 分泌量 1 5 2 5L 日 成分 盐酸 胃蛋白酶原 粘液 内因子和HCO3 等无机物 胃液 盐酸 来源 壁细胞主动分泌的 形式 游离酸 110 135mmol L结合酸 15 30mmol L总酸 125 165mmol L基础排酸量 空腹时 正常人0 5mmol h 作用 激活胃蛋白酶原 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 使蛋白质变性 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促进胰液 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抑制和杀死细菌 粘液 HCO3 屏障 粘液和粘膜分泌的HCO3 组成的防止H 和胃蛋白酶侵蚀和破坏胃粘膜的屏障 第一道屏障 胃粘膜屏障 胃上皮细胞顶部细胞膜和连接邻近细胞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一种脂蛋白层 第二道屏障 破坏易导致胃溃疡 为什么胃粘膜处于高酸和胃蛋白酶的环境中而不被消化 口腔腺包括小唾液腺和大唾液腺 大唾液腺包括三对唾液腺 腮腺 颌下腺和舌下腺 唾液的性质和成分近中性 约99 为水 有粘蛋白 还有球蛋白 唾液淀粉酶 溶菌酶等 无机物 Na k HCO3 Cl 等 和一些气体分子 为低渗溶液 唾液的主要作用 1 湿润和溶解食物 引起味觉并易于吞咽 唾液可湿润食物利于咀嚼和吞咽 溶于水的食物 味觉 2 清洁和保护口腔 水 清除残食 冲淡中和毒物 溶菌酶 杀菌 大量唾液能中和 清洗和清除有害物质 溶菌酶还有杀菌作用 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可直接对抗细菌 若缺乏时易患龋齿3 化学性消化 淀粉酶 中性 麦芽糖 入胃后继续作用至PH 4 5止 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排泄作用 铅 汞 碘等异物及狂犬病 脊髓灰质炎的病毒可随唾液排出 胆汁的成分和作用性质 刚分泌的透明澄清 金黄色 偏碱性 固体成分较少 储存的胆汁颜色变深 呈弱酸性 固体成分较多 分泌量 600 1200ml 日成分 水 有机物 胆盐 胆固醇 胆色素 磷脂等无机物 Na cl K HCO3 等作用 促脂肪消化 促脂溶性Vit吸收 促脂肪吸收 促胆汁的自身分泌 胰液 胰液为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pH7 8 8 4 渗透压 血浆胰液呈间歇性分泌 分泌量约为1 2L 每日 胰液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消化液 1 水和碳酸氢盐 2 碳水化合物水解酶 胰淀粉酶 3 脂类水解酶 胰脂肪酶 4 蛋白质水解酶 主要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消化管不同部位的吸收情况 1 口腔和食管 食物不被吸收 2 胃 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 3 十二指肠和空肠 主要的吸收部位 4 回肠 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 吸收功能的储备 5 大肠 部分水和盐类 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糖类 蛋白质 脂类已消化为可吸收的物质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小肠有特殊的绒毛结构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肾是泌尿器官 其余为贮尿和排尿器官 肾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 排除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 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如钠 钾 碳酸氢盐以及氯离子等 排出氢离子 维持酸碱平衡 肾的功能1 排泄器官尿的生成 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2 内分泌器官合成和释放 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 25 二羟胆骨化醇 尿液 正常尿液为淡黄色 比重在1 015 1 025之间 渗透压一般高于血浆 呈酸性 pH值在5 0 7 0之间 荤素杂食者尿为酸性 素食者尿为碱性 正常人的尿量24H为1000 2000ml 一般为1500ml 多尿 24H的尿量超过2500ml 少尿 24H尿量在100 500ml之间 无尿 24H尿量少于100ml 尿的成分 95 97 水分 3 5 溶质 包括 尿素 尿酸 肌酐 氨 胆色素 NaCl 磷酸盐 钾 钙等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尿生成的调节 一 肾内的自身调节 渗透性利尿小管液内 溶质 渗透压 肾小管 尤其近曲小管 对水的重吸收 小管液中 Na 因被稀释 Na 重吸收 扰乱球 管平衡 尿量 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 晶体性利尿 如 糖尿病的多尿 临床上给病人静注可在肾小球自由滤过而不被重吸收的物质 如甘露醇2 肾小球滤过率球管平衡 肾小球滤过率与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之间始终保持比较稳定的比例关系 无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减多少 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占总滤过率的70 左右 3 体液因素 1 抗利尿激素 antidiuretichormone ADH ADH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 经下丘脑 垂体束运输到神经垂体储存 在有效刺激下 由神经垂体释放入血 ADH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促进水的重吸收 对保持机体的水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ADH释放的有效刺激是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提高和循环血量的减少 当机体失去大量水分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时 便可剌激下丘脑视上核或其周围区的渗透压感受器而使ADH释放增多 血浆渗透压乃可因肾重吸收水分增多而有所回降 血量过多时 可剌激左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容量感受器 反射性地引起ADH释放减少 结果引起利尿而使血量回降 动脉血压升高可通过剌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而反射性地抑制ADH的释放 疼痛剌激和情绪紧张可使ADH释放增多 血管紧张素 增多也可剌激ADH的分泌 2 醛固酮 aldosterone 肾上腺皮质分泌 主要作用是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 的主动重吸收 同时通过Na K 和Na H交换而促进K 和H 的排出 有排钾 排氢 保钠的作用 随着Na 主动重吸收的增加 Cl 和水的重吸收也增多 醛固酮也有保水作用 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和血浆Na K 浓度的调节 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 神经系统是由众多的神经细胞组成的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网络 起着联络和调节机体的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 神经系统在机体功能调节系统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直接或间接的使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成为整体 以应付内外环境的变化 使得机体得以生存 从功能上 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即传入 中枢和传出 划分为中枢和外周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组成 神经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周围神经系统 脑N 脊N 内脏N躯体神经 分布于体表 骨 关节和骨骼肌的神经自主神经 支配内脏器官 血管和腺体 反射 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 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包括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神经元 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胞体 细胞核 细胞质 线粒体 神经原纤维及尼氏体等神经元树突 较短 分支较多 接受冲动突起轴突 每个神经元只发出一条轴突 较长 内分泌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生殖 男性生殖 睾丸的功能 一 生精子睾丸曲细精管是生成精子的部位 人的精原细胞发育成精子约需2个月 精子 0 2亿 ml精液 不易受孕 二 分泌雄激素睾丸间质细胞合成 分泌雄激素 主要是睾酮1 维持生精作用 2 刺激生殖器官的生长 发育和成熟 3 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维持正常的性欲 4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增加钙磷沉积 促进骨骼 肌肉生长 增强骨髓造血功能 使红细胞增多 并有引起水钠潴留的作用 女性生殖 卵巢的功能 一 生卵子青春期后 一般1 15 20个卵泡发育成熟 排卵 黄体 白体 呈月节律性 二 分泌激素排卵前卵泡分泌雌激素 排卵后黄体分泌雌激素 孕激素 呈月节律 雌激素的主要作用1 女性生殖器官 卵巢 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通过对下丘脑的正反馈作用 间接促进排卵 输卵管 增强其分泌和运动 利于精子与卵子的运行 子宫 促进子宫发育 内膜增殖处于增生期阶段 子宫颈腺分泌多而稀薄粘液 宫口松弛 利于精子穿行 分娩前 加强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 提高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阴道 增强阴道的抵抗力 阴道上皮细胞增生 角化 糖原含量 分解后使阴道分泌物呈酸性 2 乳腺和副性征 促进乳腺发育 促进女性副性征的形成 并维持于成熟状态 3 代谢 促进蛋白质合成 促进成骨细胞 抑制破骨细胞活动 加速骨骼的生长 促进骨骺软骨的愈合 降低血浆胆固醇与 脂蛋白含量 促进醛固酮的分泌 提高肾小管对ADH的敏感性 引起水钠潴留 孕激素的主要作用1 子宫 在雌激素的协同作用下 子宫内膜由增生期发展为分泌期 并维持于分泌期状态 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即具有安宫保胎作用 使子宫颈腺分泌少而粘稠的粘液 形成粘液塞 不利于精子穿透 防止再孕 一些孕激素避孕药可能是以此而起作用的 2 乳腺 促进乳腺腺泡和导管发育 为分娩后泌乳准备条件 3 产热 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波动 排卵日短暂降低 排卵后升高0 5 C 依此作为判定排卵日的标志 基础体温的升高与孕激素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有关4 其他 孕激素也有促进女性副性征的形成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但主要与妊娠有关 体温 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即体核温度 37 5 体核温度相对稳定 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一 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正常体温1 肛温 正常为36 9 37 9 2 口温 约比直肠低0 2 为36 7 37 7 3 腋温 约比口腔低0 3 为36 0 37 4 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 测定腋温时要注意夹紧体温计和测量时间 约需10min 二 体温的正常变动1 昼夜节律变化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中呈现周期性波动 称为体温的昼夜节律 2 性别差异 成年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0 3 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变动 排卵日最低约 1 3 年龄差异新生儿体温 成年人 老年人 4 其他肌肉活动时 肌肉代谢明显增强 产热增加 情绪激动 精神紧张 进食等情况 都会影响体温 全身麻醉时 会因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及骨骼肌松弛 使体温降低 散热方式 辐射散热 指体热以热射线形式传给温度较低的周围环境中的散热方式 辐射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 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 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 传导散热 指体热直接传给与机体相接触的低温物体的散热方式 对流散热 指体热凭借空气流动交换热量的散热方式 对流散热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 蒸发散热 分不感蒸发和可感蒸发即发汗 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粘膜表面由液态转化为气态 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散热方式 眼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大约有95 以上的信息来自视觉 眼的适宜刺激 是可见光 波长370 740nm的电磁波 耳是听觉的外周感觉器官 外耳 耳廓 外耳道 中耳 鼓膜 听小骨 咽鼓管和听小肌 内耳 听觉的产生过程 声波振动 外耳 耳廓 外耳道 中耳 鼓膜 听小骨 卵圆窗 内耳 耳蜗的内淋巴液 螺旋器 声 电转换 神经冲动 听觉中枢 听觉 因惯性躯体后仰 丘脑 前庭核 前庭 脊髓束 前庭N 内侧纵束 皮层前庭投射区 躯干前倾 运动觉 耳石膜因惯性 重力前移下压 囊斑有些毛细胞纤毛偏曲 囊斑毛细胞兴奋 躯干屈肌与下肢伸肌紧张 汽车突然启动 面朝前 乘汽车时的功能反应过程 脑干网状结构的内脏运动核 植物神经性反应 恶心 呕吐 眩晕等 皮肤内分布着多种感受器 能产生多种感觉 一般分为三类如右图 皮肤感觉感受器 医学微生物基础 微生物是一群体积微小 结构简单 肉眼不能直接看到 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特点个体微小 结构简单代谢旺盛 繁殖迅速适应力强 易变异种类繁多 分布广泛 细菌形态 球菌 双球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 四链球菌 八叠球菌杆菌 短小 粗大 细长 棒状 分支螺形菌 弧菌 螺菌 细菌结构示意图 细菌结构 真菌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两大类 单细胞真菌酵母型真菌 Yeast 类酵母型真菌 Candidaalbicans 多细胞型真菌霉菌 Mold 由菌丝和孢子组成 病毒 病毒是能感染所有生物细胞的微小有机体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进行寄生和增殖病毒一旦进入宿主细胞立即开始循环式感染或停留在宿主细胞内被某种发病因子激活 就可以在动物或人体内产生细胞毒性或引起各种疾病 病毒所致主要疾病流感病毒 甲 乙 丙三型 流行性感冒副流感病毒普通感冒 小儿支气管炎呼吸道合胞病毒 麻疹病毒细支气管炎 肺炎 麻疹腮腺炎病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病毒风疹 先天畸形鼻病毒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的部分型别普通感冒 支气管炎冠状病毒普通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呼肠孤病毒流行性腹泻腺病毒支气管炎 肺炎 结膜炎 扁桃腺炎人疱疹病毒口唇疱疹 宫颈炎巨细胞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肝炎病毒 甲 乙 丙 丁 戊型 病毒性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1 HIV 2型 爱滋病 AIDS 常见的致病病毒 人体常见寄生蠕虫 线虫 常见人体寄生蠕虫 吸虫 寄生虫病的防治防治原则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防治措施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综合措施 群防群治加强监测 制止疫情 免疫学基础 免疫 1 免疫的原始概念Immunity 免疫 源于拉丁语 意指免除瘟疫 2 免疫的现代概念 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 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免疫应答 Immuneresponse 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的过程 免疫系统的组成1 免疫器官 1 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和骨髓 禽类在腔上囊 2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 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2 免疫细胞淋巴系细胞 髓系细胞 3 免疫分子抗体 补体 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 特异性 免疫应答 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结合 发生免疫效应的物质 抗原的基本能力是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免疫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八一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审计实务案例试题及答案
- 地质构造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上海人民法院聘用书记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公共卫生+预防医学训练题及答案
- 2025年饮食问题题库及答案
- 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催生新质生产力
- 数二考研真题及答案
- Unit-8-Dolls-课件教学课件
-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北片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 硒鼓基础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心脏猝死教学课件
- 棋牌室员工管理制度
- 新课标(水平三)体育与健康《篮球》大单元教学计划及配套教案(18课时)
- 建筑工人临时用工协议书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课程)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北京17号线)
- 织造工艺设计指导书
-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专项综合练习题
- 鲫鱼的外形与内部解剖
- CPS21F变频恒压供水调节器使用说明书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