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doc_第1页
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doc_第2页
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doc_第3页
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doc_第4页
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2 目目 录录 目目 录录 1 1 综合说明 3 1 1 工程概况 3 1 2 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 7 1 3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7 1 4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防治分区 9 1 5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9 1 6 水土流失措施总体布局 主要工程量 10 1 7 水土保持监测 11 1 8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1 1 9 结论与建议 12 1 10 水土保持方案特征表 12 2 方案编制总则 14 2 1 方案编制的目的及意义 14 2 2 编制依据 15 2 3 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 18 2 4 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 18 2 5 方案编制的原则 19 2 6 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 19 3 项目概况 20 3 1 项目基本情况 20 3 2 项目组成及工程总体布置 21 3 3 主体工程施工组织 29 3 4 工程征占地 37 3 5 土石方平衡 37 3 6 施工总进度安排 41 4 项目区概况 44 4 1 项目区概况 44 4 2 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48 5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55 5 1 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及制约因素分析与评价 55 5 2 主体工程占地类型 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与评价 57 5 3 主体工程施工组织分析与评价 58 5 4 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61 5 5 工程建设与运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65 5 6 结论和建议 67 6 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69 6 1 工程占地 69 6 2 防治责任范围的确定依据 69 6 3 防治范围 70 6 4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70 7 水土流失预测 72 7 1 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 72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3 7 2 水土流失预测方法和预测参数 73 7 3 水土流失预测成果 77 7 4 预测结论与分析 83 8 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86 8 1 防治目标 86 8 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87 8 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88 8 4 分区防治措施及典型设计 91 8 5 施工组织设计 102 9 水土保持监测 109 9 1 监测目的和依据 109 9 2 监测意义 109 9 3 监测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09 9 4 监测规划 110 9 5 监测成果 112 9 6 监测的实施 112 10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13 10 1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113 10 2 水土保持投资概述 117 10 3 防治效果预测及效益分析 121 10 4 水土保持损益分析 123 11 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126 11 1 组织管理和管理 126 11 2 后续设计 127 11 3 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 128 11 4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 128 11 5 水土保持监测 130 11 6 施工管理 130 11 7 检查与验收 130 11 8 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 131 12 结论和建议 132 12 1 水土保持方案总体结论 132 12 2 下阶段水土保持要求 132 12 3 建议 133 13附件 附图 135 13 1 附件 135 13 2 附图 135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4 1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1 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1 1 1 项目自然地理位置项目自然地理位置 某县位于广东省中部 惠州市北部 东江支流增江的中上游 地处东 经 113 48 26 至 114 24 58 北纬 23 20 06 至 23 57 50 之间 龙平渠位于 某县的中东部 某县城就在灌区范围之中 某县城是某县政治 经济 文 化中心 距惠州市区 120km 某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形成西北高 东南低的走势 夹于九连山与罗浮山两大山系之间 1 1 2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龙平渠灌区工程始建于 1956 年 1957 年投入运行并发挥效益 期间 经过多次配套 加固 改造和扩建 至今已形成引中有蓄 引蓄结合的完 整灌溉体系 灌区工程主要由上游调节水库 天堂山水库 大 2 型 水库 渠首引水坝 主干渠 分干渠及其渠系建筑物 沿渠充水调蓄水 库 白沙河水库 中型水库 和其余 5 座小 1 型水库等组成 天堂山水库位于增江上游高明水天堂山峡谷处 距某县城 14km 在 龙平渠渠首引水坝的上游约 8km 其发电尾水流入增江 是一座以防洪为 主 结合灌溉 发电 航运 养殖 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 2 型水库 水库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 461km2 砼双曲拱坝 最大坝高 70 0 m 最大 库容 2 43 亿 m3 正常库容 1 67 亿 m3 相应防汛库容 4700 万 m3 天堂山 水库已于 1993 年按设计标准竣工验收投入运行 因此项目可研报告只是 在水量供需平衡计算时将该水库与灌区一并考虑 工程建设中不再将该水 库列入 渠首引水坝位于某县城西面的龙城街道办事处黄竹沥村万屋自然村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5 始建于 1956 年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 27 km2 剔除天堂山水库集雨面积 引水坝由溢流坝 水力自控翻板闸 渠首电站前池引水闸和冲沙孔组成 溢流坝坝体原为堆石坝 为增建渠首电站 于 1982 年将引水坝改建为浆 砌石重力坝 断面为实用堰挑流形式 坝顶高程为 86 0m 平均坝高 10 8m 全坝长约 90m 溢流坝段长 68m 1989 年对溢流坝段进行了改造 改造为水力自控翻板闸 引水坝正常水位 86 00m 闸门高 1 5m 宽 7m 共 9 扇 过水净宽 B0 7 9 63m 坝顶高程 84 50m 闸墩高 1 8m 现状坝 前已经多年没有清淤 闸门与闸门之间在运行中容易给漂浮物卡住 翻板 闸无工作桥 给管理运行带来极大不便 其次 大坝坝体 坝基渗水严重 特别是在两侧坝身和坝脚处 项目可研对坝体进行防渗灌浆和将水力自控 翻板闸改造为液压自控翻板闸 龙平渠沿渠为灌区供水的蓄水工程共 6 座 有一座中型水库 白沙河 水库 5 座小 1 型水库 翁坑水库 余家冚水库 丹竹冚水库 黄沙水 库和长塘水库 总集雨面积 60 2 km2 总调蓄库容 3375 2 m3 这些水库于 上世纪九十年代除险加固 项目可研不再将这些水库工程列入 龙平渠灌区青溪抽水站是为补充龙平渠水源 在干旱季节以解决龙平 渠分干渠平陵镇 龙江镇 23 个村共 42836 人的生活用水需要和 3 89 万亩 农田灌溉需要 缓解某县白沙河水库供水压力而兴建的 泵站的设计灌溉 流量为 1 62m3 s 该抽水站于 2005 年建成投产 工程建设中将该抽水站列 入监控系统 灌区干渠总长 92 61km 设计灌溉农田 6 742 万亩 设计引水流量 8 54m3 s 干渠上现设计渠系建筑物 652 座 现状渠道大部分未有衬护 渠道边坡受水流冲刷倒塌严重 渠底淤积严重 且渠道渗漏严重 渠系建 筑物大部分年久失修 破损严重 据此 本设计计划对整个干渠进行整治 清淤 衬砌 防渗和加固 对渠系建筑物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维修 重建和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6 新建 渠线 渠道纵坡原则上与现状一致 渠系建筑物大部分在原址维修 或重建 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新建或取消部分建筑物 龙平渠灌区范围包括龙城街道 龙田 平陵 龙江 4 个镇 街道 渠首位于龙城街道办事处黄竹沥村万屋自然村 灌区均属丘陵地貌 平陵 龙江属石灰岩缺水地区 龙平渠灌区就是引增江上游水到东江支流的公庄 水域的平陵 龙江 2 镇 平陵分干渠的渠尾快到了某与博罗县的交界处 根据工程可研报告 本次改造主要是针对目前干渠工程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改造 主要设计内容包括渠首引水坝 干 渠渠道工程 渠系建筑物工程三大方面 主体建设内容有 改造明渠 92 61km 其中主干渠 29 76km 甘水分干渠 5 77km 龙江分干渠 33 69km 平 陵分干渠 23 39km 引水坝改造 1 座 倒虹吸 5 座合计长度 864m 放水涵 244 宗 渡槽 跨渠 过水渡槽 56 宗 合计长度 424 5m 改造水闸 分水 闸 节制闸 排洪闸 73 座 新建及改造机耕桥 人行桥 交通桥共 242 座 改造及新建溢流堰 4 座 新建或扩大施工道路 47 5km 主体工程施工期从 2010 年 10 月至 2013 年 4 月分期实施 工程总投 资 20666 69 万元 项目工程由主体工程区 弃渣场区 临时施工道路区 施工营造区 组成 项目建设总占地面积为 148 29hm2 其中永久占地 117 72 hm2 临 时用地 30 57 hm2 工程建设将生产开挖土石方量 85 8 万 m3 回填土石方 量 39 90 万 m3 弃方 45 90 万 m3 灌区位于低山丘陵区 地形平坦 树林茂密 周围无工业厂企 自然 景观和保护区 外部建设条件较为理想 灌区改造施工对灌区外围的农田 村庄影响较小 整个灌区的改造建设施工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影 响 为此应当根据本工程的自然条件和施工特点以及施工工期等因素 因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7 地制宜 制定切合本工程实际 行之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保护和改 善项目区生态环境 使项目区的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使灌区活 动与项目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根据有关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 对防治工程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 保护生态环境具 有重要的意义 1 1 3 项目立项情况项目立项情况 受惠州市某县水利局的委托 我公司于 2008 年 10 月承担了 广东省 惠州市某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的设计工 作 并于 2009 年 3 月完成主体报告的相关设计工作 现开始相关报建工 作 为落实 水土保持法 的规定 根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 理办法 的要求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与主体工程设计同时进行 惠州市 某县水利局委托我公司编制 广东省惠州市某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 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规程和技 术规范 我公司于 2009 年 3 月中旬组织水土保持专业人员与主体设计人 员对现场进行踏勘 对项目区的自然状况 土地利用 社会经济和水土流 失等进行了调查和资料收集 在分析了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设计图 集及投资估算书等资料后 开始编制 广东省惠州市某县龙平渠灌区续建 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送审稿 以下简称 报告书 2009 年 5 月中旬编制完成了 报告书 送审稿 受广东省水利厅委托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于 2009 年 6 月 10 日在惠州市某县组织召开了 报告书 送审稿 技术评审会 会议 成立专家组进行讨论与评审 最后评审顺利通过 听取了评审会专家组的 保贵意见后 我公司根据评审会专家组意见 见附件三 对 报告书 送审稿 进行了认真的完善修正 并结合 2009 年 11 月 25 日主体工程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8 评审会的有关修改意见 最后于 2009 年 12 月 26 日编制完成 报告书 报批稿 1 1 4 方案设计深度 设计水平年方案设计深度 设计水平年 根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规定的编制深度原则 水土 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与主体工程一致 因此确定本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 可研深度 方案设计水平年为工程完工后的第一年 即 2013 年 届时方 案确定的各项水土保持设施应全部建成 并发挥功能 满足水土保持专项 验收的要求 1 2 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 根据 关于划分国家级的重点预防保护区的公告 水利部 2006 2 号 及 广东省人民政府授权发布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 广东省 水利厅 2000 9 11 项目工程区域位于某县 某县位于广东省中部 地处 珠江三角洲边缘 属岭南平原丘陵区 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 区 本项目工程属建设类项目 依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50434 2008 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按一级标准指标值执行 结 合本工程所在区域气象条件及水土流失现状 确定本方案的相应目标值为 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 95 以上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 97 以上 土壤流 失控制比为 1 0 拦渣率达到 95 以上 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 99 以上 林草覆盖率达到 27 以上 1 3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主体工程灌渠改造总长 92 61km 主体设计中渠系布置基本利用原渠 线 并维持原有纵坡不变 渠道采用梯形断面 迎水面主要采用预制砼护 坡 土工膜防渗 背水坡采用植草护坡 主体工程设计在保障灌渠安全运 行的同时 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9 本工程为改建工程 渠线方案沿旧渠走向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环 境景观的破坏较小 本着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 尽可能减少扰动土地 减少土方量 从水保角度分析 沿旧渠走向是合理的 主体工程规划选定了七处弃渣场 其中主干渠沿线设置 3 个 平陵分 干渠 2 个 龙江分干渠 2 个 弃渣场均选择在山窝谷地及渠边山塘凹陷处 所选弃渣场下游无重要的基础设施 集中居民点和工业企业等 基本利用 荒沟 凹地和支毛沟的山坳型渣场 没有大的集雨区域和防洪排水量 符 合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的弃渣场选址要求 工程施工期主要安排在枯水季节 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 主体工程对 渠堤边坡采取各项防护措施 减轻了渠道水流 降雨及径流对上下游坡的 冲刷 各项措施均具有良好的水保功能 其防护标准满足水土保持要求 从预防水土流失 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对主体工程布置 设计进行正确的评 价 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水保措施项目的重项或漏项 保证水保方案编制的 完整性 减少工程的重复投资 而且有利于水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更重要 的是从水土保持专业角度对主体工程设计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主体工程部分并没有对弃渣场 施工道路区 施工场地的临时防护以 及临时占地区施工结束后的生态恢复等进行设计和细化 因此 本报告将 对这些区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做好施工过程中特别是施工临时防护措施 以及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 将项目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降 低至最低限度 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会新增水土流失 对项 目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但影响是局部的 暂时的 通过采取合理有 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后 可有效防治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 不存在有关 法律法规 技术规范中规定的绝对或严格限制项目建设的水土保持制约因 素 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0 1 4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防治分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防治分区 根据 谁开发谁保护 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 的原则和规范总则 的要求 较准确地界定建设方所承担的防治责任 划定本工程的防治责任 范围 防治责任范围由两部分组成 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 治理的重 点放在项目建设区 对于直接影响区 视具体的流失情况而定 本工程位于广东省中部山区 依据有关的设计资料及现场查勘 参照 同类工程在相似地形条件下施工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划定本工程的防 治责任范围 本工程防治责任范围为 196 75hm 其中项目建设区 148 29hm 直接影响区 48 46hm 项目建设区划分为主体工程区 弃渣场区 临时施工道路区 施工营 造区共 4 个一级防治分区 又根据不同工程施工特征 将主体工程区划分 为挖方区段 填方区段和渠系建筑物区三个二级分区 1 5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本方案主要针对主体工程区 施工营造区 施工临时道路区及弃渣场 四个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 根据主体工程可研报告 工程设计图纸和 相关技术资料 并结合野外实地查勘 采用类比分析 定性分析和定量计 算相结合的方法预测统计 各项预测结果如下 本工程各区域扰动原地貌 破坏土地和植被面积 148 29hm2 根据现场查勘 灌区改造建设因施工需要而被破坏的林草 经济林果 竹林等 面积约为 30 12hm2 需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面积为 7 22hm2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 挖方段土料可满足沿渠填土要求 填方39 9万 m3 挖土石方85 8万m3 挖方大于填方 经调配平衡后 约有45 90万m3弃 渣 依据灌区改造建设项目及其施工特点 结合本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预测总的水土流失量为33917t 预测新增水土流失量32732t 新增水土流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1 失量中 主体区水土流失量最大 占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77 其次为弃 渣场 施工道路区各占11 最少为施工营造区占1 施工建设期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主体工程区 施工道路 弃渣场 这些区域为水土流失发生的重点区段 也将作为水土保持监测和水土流失 防治的重点 1 6 水土流失措施总体布局 主要工程量水土流失措施总体布局 主要工程量 水土流失防治采用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 治理与预防相结合 治理与管护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上按 分区控制 治理 的方式进行布局 将工程划分为主体工程区 弃渣场区 临时施工 道路区 施工营造区共 4 个一级防治分区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各区按 照水土保持工程项目构成进行实施 主体工程区 主体工程区根据施工特征不同又分为填方区段 挖方区 段和渠系建筑物区三个二级防治分区 采用挡墙 坡面防护等工程措施和 边坡种草 边坡坡脚种植乔木 撒播草籽等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 施 渠系建筑物根据地形 地质情况不同 分别采用不同结构型式和类型 多种形式结合完善排水系统 弃渣场区 山窝型及山塘凹陷型弃渣 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 综合措施 建拦挡防护措施 完善排水系统 弃渣面植树造林 施工道路区 平整场地 建排水系统 铺草皮 植树种草 工程结束 后采取深挖翻土 种植树苗 恢复原有林地等措施 临时施工营造区 开挖面削坡 建排水系统 铺草皮 平整场地 工 程结束后采取深挖翻土 种植树苗 恢复原有林地等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内容主要包括临时土袋拦挡 浆砌石砌筑 植草护坡 全面整地 植树 草皮铺种及撒播草籽等项目 其中主体工程已列入水土 保持措施主要工程量有 浆砌石排水沟 4123 7m3 植草皮 302169 6 m2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2 本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工程量有 浆砌石 1035 8m3 干砌石 5591m3 全面整地 30 57hm2 排水沟及沉砂池土方开挖 17832m3 编织袋 土袋 8405m3 植树 65610 株 铺草皮 3 75hm2 撒播草籽 14 58hm2 喷播 植草 2 4 hm2 1 7 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 根据项目防治责任范围 重点防治区域的划分和水土流失特征 结合 项目建设特点和新增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主体工程区和弃渣场作为监测重 点 监测的内容有影响水土流失及防治的主要因子 水土流失状况 水土 流失危害 水土保持效果 主要采用调查和巡查监测法 调查监测 包括 全面调查 监测点内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运行情况调查 样地调查 简易 水土流失观测场观测 每年进行两次 其中雨季前后各一次 地面观测按 不同观测设施分别确定观测频次 本项目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从施工准备期 开始 至设计水平年结束 监测期限为 3 年 1 8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某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 809 44 万元 其中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计入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253 78 万元 本水 土保持工程新增投资 555 66 万元 为某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 程新增水土流失专项治理措施投资 新增水保投资中工程措施 139 43 万元 植物措施 134 68 万元 临时措施工程 83 73 万元 独立费用 166 37 万元 包括水土保持监测费 54 万元 基本预备费 31 45 万元 水土保持补偿费 0 72 万元 水土保持方案中的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将产生明显的保水 保土等基 础效益 工程建设扰动区域除硬化 建筑物及工程措施占地面积外 其它 占地经土地整治后 土壤入渗能力增强 特别是通过采取绿化措施增加了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3 地表植被 提高了土地涵养水源的能力 从而减少了项目区内的水土流失 量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 土壤侵蚀较严重的现状得以改变 土壤侵蚀模 数降低 随着植被恢复 使项目建设区保土能力进一步增强 项目各分区 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可以达到以下方案设计目标值 土壤流失控制比 1 拦 渣率 97 扰动土地整治率 100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100 林草植被恢 复率 100 林草覆盖率 49 可以实现设计水平年的防治目标 1 9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 本工程建设不违反 水利部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 审批工作的通知 水保 2007 184 号 的有关规定 也符合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 50433 2008 有关要求 不存在绝对或严格限制工 程建设的重大水土保持因素 从水土保持角度来讲 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建议主体工程设计单位下阶段设计时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 优化土石方平衡 尽量减少工程弃渣量 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涉及的拦挡 措施 边坡防护措施的工程安全稳定性复核 并优化施工进度安排计划 尽量利用枯水季节 避开雨季施工 以减轻水土流失量 施工单位在项目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有关要求 应对工程实施招投标制 并聘 请有相应资质的水土保持监理单位 监测单位分别对本水土保持方案的实 施进行监理 监测 水土保持措施应严格遵守 三同时 制度要求 水土保 持资金应实行专户管理 1 10 水土保持方案特征表水土保持方案特征表 水土保持方案特征表如下表 1 10 1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4 表表 1 10 1 某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某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征表水土保持方案特征表 项目名称某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流域管理机构珠江水利委员会 涉及省区广东省涉及地市或个数惠州市涉及县或个数某县内四个镇 项目规模 中型灌区 渠道长 92 61km 总投资 万元 20666 69土建投资 万元 13464 87 动工时间2010 年 10 月完工时间 2013 年 4 月 方案设计水平年2013 年 建设区域长度 面积 km hm2 挖方量 万 m3 填方量 万 m3 主体工程区117 72 hm285 839 9 弃渣场8 78 hm245 90 施工营造区2 79 hm2 项目组成 施工道路19 hm2 国家或省级重点防治区类型国家级重点预防保护区地貌类型低山丘陵 土壤类型赤红壤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类型南亚热带雨季常绿阔叶林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 t km2 a 500 防治责任范围面积 hm2 196 75土壤容许流失量 t km2 a 500 项目建设区 hm2 148 29扰动地表面积 hm2 148 29 直接影响区 hm2 48 46损坏水保设施面积 hm2 30 12 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 t 33917新增水土流失量 t 32732 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主体工程区 弃渣场 临时施工道路 施工营造区 扰动土地整治率 95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97 土壤流失控制比1 0拦渣率 95 防治 目标 林草植被恢复率 99 林草覆盖率 27 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 主体工程区 浆砌石排水沟 4123 7m3 主体工程已 列 植草皮 302169 6 m2 主体 工程已列 喷播植草 2 4hm2 沙袋挡墙 4980m3 排水 沟土方开挖 247 m3 弃渣场 浆砌石截水沟 639m3 干砌石 5591m3 土地平整 8 78hm2 沉沙池 土方开挖 158 4 m3 浆砌石挡墙 353m3 种草 8 78hm2 植树 39510 株 排水沟土方开挖 856 m3 施工道路土地平整 19hm2 植树 14940 株 铺种草皮 37500 m2 种草 3 32hm2 排水沟土方开挖 16250 m3沙袋挡墙 2000m3 施工营造区 土地平整 2 79hm2 沉沙池土方开挖 44 8 m3 种草 2 48hm2 植树 11160 株 排水沟土方开挖 276 m3 沙袋挡墙 180m3 防治 措施 投资 万元 231 32296 5783 73 水土保持总投资 万元 809 44 新增 555 66 独立费用 万元 166 37 水土保持监理费 万元 8 95监测费 万元 54补偿费 万元 0 72 方案编制单位 惠州市华禹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 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某县龙平渠管理处 法定代表人及电话胡铁华法定代表人及电话潘木标 地址惠州市新岸路国商大厦 B 座 5 楼地址某县龙城街道办 邮编516007邮编516800 联系人及电话张红英系人及电话李伟红传真传真7780383 电子信箱LMZHY 126 COM电子信箱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5 2 方案编制方案编制总则总则 2 1 方案编制方案编制的目的及意义的目的及意义 2 1 1 方案编制的目的方案编制的目的 某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引水渠道 渡槽 穿河涵洞 分水 节制 闸 泄 排 水闸 机耕桥 人行桥 以及施工 工程运行管理 道路 临时工程等等 项目建设涉及用地类型主要包括 耕地 园地 林地 水域 未利用地 工程施工不可避免地导致原有土地 的自然结构 地表植被 水体循环路径遭受破坏 遇降雨极易造成较为严 重的水土流失 根据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以及 谁开发谁保护 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 的原则 坚持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科学发 展观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高度重视各类项目建设 中的水土保持工作 针对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造成水土 流失的特点以及涉及扰动地表的土壤类型特性 采取因地制宜的防治策略 编制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案 其目的是通过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 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使用 的 三同时 制度落实 有效控制水 利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 减轻对下游河道 区域内塘库及农田等以及 周边的人居环境的不良影响 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 水土保持 方案为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竣工验收等工作提供依据 为本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开展水土保持监理 监测工作提供依据 2 1 2 方案编制的意义方案编制的意义 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 是水土保持 三同时 制度能够具体落实的技术保证 也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监督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6 检查和验收的法律文本依据 结合主体工程设计 针对本工程施工建设特点 采取恰当的水土保持 防治措施 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新增的水土流失 同时对改善项 目区生态环境 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具有重大的意义 2 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2 2 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 年 6 月 29 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 年 10 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89 年通过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 1993 年 8 月 5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 国务院 1998 年颁发 6 广东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办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997 年 8 月 29 日 8 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 1998 年月 11 月 27 日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9 年 1 月 1 日实施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2 年修订 2 2 2 部委规章部委规章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 水利部第 5 号令 1995 年 5 月 30 日 2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水利部令第 12 号 关 于印发 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的通知 2000 1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 水利部第 16 号令 2002 年 10 月 14 日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7 4 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 水利部第 24 号令 2005 年 6 月 22 日 5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 水利部令第 28 号 2006 年 12 月 18 日 2 2 3 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 1 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继续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办函 2002 154 号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水利部 国家计委 国家环保局水保 1994 513 号文 3 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 发改价格 2007 670 号 4 关于印发 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 编制格式的内容的补 充规定 的通知 水利部保监 2001 15 号 5 广东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规定 粤府 1995 95 号 6 关于发布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通告的通知 广东省水利 厅粤水农 2000 23 号 6 关于颁布 水土保持工程概 估 算编制规定和定额 的通知 水利部水总 2003 67 号文 9 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 水 利部水保 2003 89 号 10 水利部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工作的通知 水保 2007 184 号 11 关于加强省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评审管理工作 的通知 粤水保 2007 96 号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8 12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建设部关于 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 收费管理规定 的通知 发改价格 2007 670 号文 13 关于引发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 的通知 水保监 2008 8 号 14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 水保 2009 187 号 2 2 4 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 2008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规范 GB50434 2008 3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 2007 4 水利水电工程量计算规定 DL T5088 1999 5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 SL336 2006 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GB T1653 1 1653 6 2008 7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 GB T15774 2008 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验收规范 GB T15773 2008 9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 SL 73 6 2001 10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277 2002 1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 估 算编制规定 水土保持工程 概算定额 水利部水总 2003 67 号 12 防洪标准 GB 550201 94 13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 99 2 2 5 技术资料技术资料 1 广东省土壤侵蚀现状图 1 100000 2 广东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 2000 2010 2030 2050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9 3 某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4 某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图集 5 某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估算书 6 惠州市某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技 术评审会评审意见 2 3 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 根据 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水利部 2006 2 号文 及 广东省人民政府授权发布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 广东省水利厅 2000 9 11 某县位于广东省中部 属岭南平原丘陵区 龙平灌区所在区域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 同时也属于广东 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 本项目工程属建设类项目 依据 开发建设 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50434 2008 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按一 级标准执行 项目区年降雨量 2133 6mm 区内植被覆盖率高环境优美 水土流失轻微 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 各项指标值根据规范中有 关规定调整 2 4 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 方案编制贯彻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因地制宜 因害设防 的指导思 想 水土保持方案为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为项目服务 1 从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保护自然景观的角度出发 论证龙平渠灌 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主体工程设计是否存在不合理性 提出优化方案 2 针对该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工程区水土流失现状 遵循防 治结合 因害设防 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坚持全局观点 采用水土保持措 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及其它环保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使水土保持措施与工 程安全及环境保护紧密协调 互为裨益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20 2 5 方案编制的原则方案编制的原则 1 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水土保持 环境保护 防洪等的要求 2 结合本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地设计工程和 植物措施 措施设计遵从先拦后弃原则 对于特殊情况边弃边拦 所选的 树 草种应符合当地的立地条件 并尽量采用本土生长的树 草种 3 防止投资重复计算 对主体工程设计中已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 措施 在方案中仅进行说明 不再计列投资 对于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 的 应进行补充设计 计列增加部分的投资 4 坚持生态效益优先 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 5 遵循 谁开发 谁保护 谁造成水土流失 谁负责治理 的原则 及 坚持 三同时 原则 6 遵循局部与全线 单位与综合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2 6 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 依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 T50433 2008 等文件 的规定 新建 扩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深度应与主体工程所处阶段 要求相适应 本项目现处于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因此本方案的设计深度 为可行性研究阶段 工程施工准备期 2010 年 8 月 2010 年 9 月 第一期工程实施引水坝 改造 主干渠 0 000 至 11 000 和甘水分干渠 初步拟定为 2010 年 10 月 初至翌年 4 月底 第二期工程主干渠 11 000 至分水坳 29 760 初步拟定 为 2011 年 10 月初至翌年 4 月底 第三期工程实施平陵 龙江 2 条分干渠 初步拟定为 2012 年 10 月初至 2013 年 4 月底 本项目属于建设类项目 水保方案设计水平年定为工程完工的第 1 年 根据 三同时 原则以及结合 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 本方案设计水平年定为 2013 年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21 3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3 1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广东省某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 某县龙平渠管理处 地理位置 某县龙平渠渠首位于龙城街道办事处黄竹沥村万屋自然村 灌区属龙城街道办 龙田镇 平陵镇 龙江镇管辖范围 呈线性分布 始 于天堂山水库下游二级电站渠首电站 拦截一号发电机尾水将灌溉水源引 入灌区 分主干渠 平陵分干渠 龙江分干渠和甘水分干渠 灌区范围介 于东经113 48 26 至114 24 58 北纬23 20 06 至23 57 50 之间 具体位置 见附图一所示 建设性质 改建工程 建设规模 根据国家现行 防洪标准 GB50201 94 和 水利水电 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 2000 本工程灌溉面积 6 742 万亩 工程等别为 等 规模为中型 本次可研工程设计内容包括引水坝 干渠和渠系建筑物 干渠引水流 量为 8 54m3 s 工程区主要建筑物级别划分及相应的防洪标准见表 3 1 1 临时建筑物的级别均为 5 级 表 3 1 1 灌区建筑物级别及防洪标准划分表灌区建筑物级别及防洪标准划分表 防洪标准 建筑物名称 引水流量 m3 s 建筑物 所属级别 设计校核 渠首引水坝16320 年一遇50 年一遇 渠道系统 主干渠 渠系建筑物 8 54420 年一遇 渠道系统灌溉流量 5 分干渠 渠系建筑物过水流量5o 50 5000 52 2林地19 13 5o 50 5006 7 3园地8 51 合计30 127 22 7 3 3 弃土弃渣量弃土弃渣量 龙平渠灌区改造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开挖 回填 弃渣 动土 量较大 根据主体工程可研设计技术资料工程量统计以及第三章土石方平 衡计算可知本工程总弃渣 45 90 万 m3 7 3 4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 7 3 4 1 各时段预测面积各时段预测面积 施工期预测项目各分区实际扰动面积 自然恢复期预测项目各分区可 绿化面积 经计算 本工程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面积为 148 29hm2 自然 恢复期为 88 77hm2 预测范围面积详见表 7 3 3 表 7 3 3 各分区不同时段的水土流失预测面积统计表各分区不同时段的水土流失预测面积统计表 预测面积 hm2 项目分区 施工期自然恢复期 备注 填方区段40 9220 37 挖方区段64 632 01 渠系建筑物区12 25 82 1 主体工程 区 小计117 7258 2 施工期预测面 积为各区扰动 面积 自然恢 复期预测面积 为各区可绿化 面积 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82 2弃渣场区 8 78 8 78 3施工临时道路区 19 19 4施工营造区 2 79 2 79 合计148 2988 77 7 3 4 2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 7 3 4 3 水土流失量预测计算公式水土流失量预测计算公式 根据扰动原地貌面积 扰动原地貌前后土壤侵蚀模数的变化 采用下 式计算新增水土流失量 3 11 ikik k i n i TMFW 3 11 ikik k i n i TMFW 式中 W 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 t W 新增土壤流失量 t Fi 第 i 个预测单元的面积 km2 Mik 扰动后不同单元不同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 t km2 a Mik 不同单元各时段新增土壤侵蚀模数 t km2 a Tik 预测时段 扰动时段 a i 预测单元 i 1 2 3 n k 预测时段 k 1 2 3 指施工准备期 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 项目区预测部分包括主体工程区 弃渣场区 施工临时道路区 施工 营造区四个部分 这 4 个部分的水土流失预测主要考虑不同施工时段在降 水条件下工程扰动地表产生的加速侵蚀 水土流失预测侵蚀面积应考虑不 同时段的变化 在施工期侵蚀面积为实际扰动地表面积 经预测 项目区水土流失总量为 33917t 新增水土流失总量 32732t 工程水土流失预测情况如下表 7 3 4 所示 新增水土流失量中 主体工程 区水土流失量最大 占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 77 其次为弃渣场 施工道 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83 路区各占 11 最少为施工营造区占 1 表 7 3 4 水土流失量预测结果统计表水土流失量预测结果统计表 面积 侵蚀模数 背景值 侵蚀模数 预测值 侵蚀 时间 侵蚀模数 增量 水土 流 失总 量 新增水土 流失量 预测分区 预测时 段 hm2 t km2 a t km2 a a t km2 a t t 施工期40 92 5002544012494010410 10205 填方 区自然恢 复期 20 2 500234011840473 372 施工期64 6 5001802011752011641 11318 挖方 区 自然恢 复期 32 0 500234011840749 589 施工期12 2 500212001207002586 2525 渠系 建筑 物区 自然恢 复期 5 8 500234011840136 107 主体 工 程区 小计175 8 686802599625117 施工期8 78500423021418023714 3670 自然恢 复期 8 78500234011840205 162 弃碴场 小计17 56 4364239193832 施工期19500186301181303540 3445 自然恢 复期 1950010101510192 97 施工临时 道路 小计38 1864037323542 施工期2 79500882018320246 232 自然恢 复期 2 79500850135024 10 施工营造区 小计5 58 8670270242 合计236 9 1396323391732732 7 3 5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84 本工程总征占用土地 148 29hm2 其中损坏水保设施的面积为 30 12hm2 工程施工期间的新增水土流失量 32732t 这对灌渠沿线的安全 构成一定的威胁 对沿线附近的农田 河流 水质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 害 施工结束后如不进行植被恢复 将降低地表植被覆盖率和土壤抗侵蚀 能力 造成工程区范围水土流失 影响地表生态环境 主要表现为 主体工程区为线形工程 渠系建设通过拆迁 开挖回填 施工生产 生活营地及材料堆放场范围内人为扰动所引起的水土流失 扰动强烈 范 围广 形成的开挖及回填边坡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影响周边的农田耕作及 灌区下游排水系统 造成临近排灌系统淤塞 项目建设损坏原生地貌和植被 削弱自然边坡的稳定性 破坏土壤 结构 降低其水土保持功能 如不采取防治措施 裸露的地表遇到大的降 雨产生的径流对坡面与削坡的冲刷 会导致部分边坡滑坡 塌方 危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