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写我口绘画心灵绘画日记.doc_第1页
我手写我口绘画心灵绘画日记.doc_第2页
我手写我口绘画心灵绘画日记.doc_第3页
我手写我口绘画心灵绘画日记.doc_第4页
我手写我口绘画心灵绘画日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手写我口绘画心灵绘画日记 绘画日记,就是以绚丽的色彩、变幻的线条绘画世界,把每天所看、所想、所闻展现在纸上,有着日期、姓名、撰写说明的一种新型的日记形式。也就是说,学生想说的话可以用笔画出,这些有趣的画面和稚气的语言就是孩子们的绘画日记。实践证明,绘画日记让学生轻松有趣地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更为孩子们开辟了一块表达天地,在绘画日记中,观察、表达能力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升。一、激励欣赏,激发兴趣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作文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写起作文就会主动、积极。如何激发兴趣呢?在教学中我大胆采用“绘画日记”的形式,首先明确“绘画日记”的格式:要求孩子们在第一行写上“月日星期天气”,下面写“我想说的”,最后是“我的画”。在“我的画”中,我发现孩子用形象的夸张来表现了他的生活:亲爱的老师、熟悉的伙伴、发脾气的妈妈、可爱的小猫、喜爱的动画形象、爱玩的玩具、爱吃的零食,还有来不及仔细观察就飞走了的小鸟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及时鼓励孩子们,及时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欣赏并接受他们大胆勾勒的绘画。“绘画日记”发挥了神奇的“魔力”,使孩子们之间相互欣赏着、相互叙述着,每天都百画不厌。二、体验生活,捕捉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绘画日记要让学生写生活,教师就应当善于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努力挖掘生活中的资源,积累生活素材,让写出来的作文充满活力和生命。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绿意盎然,秋天瓜果飘香,冬天万物萧瑟,这分明的四季不就是生活?生机勃勃的植物,活泼可爱的动物,忙碌的人们,更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绘画日记中要引导孩子们接触自然、观察社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用绘画日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孩子们有物可画,解决“画什么”的问题,有话可写,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平时,我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创造生活情境,让课堂成为学生平时生活的一个侧面,或者一个缩影,让学生体验快乐。孩子天生好动,教室、操场、大树下,都留下了孩子们的足迹;一张纸、一盒橡皮泥、一根跳绳,都是好玩具。让孩子们快乐游戏,尽情欢笑,有歌有舞,然后记录精彩场面,这可是一件快乐的事。在“点鼻子”、“老鹰捉小鸡”、“吹泡泡”、“袋鼠跳”等游戏中,学生会不用老师提醒就全神贯注地观察,津津有味地讨论,轻松、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想、所思。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感装进自己内容丰富的“绘画日记”中,让他们的语言表达日趋成熟。三、我口写我心,想象创造作文的翅膀是什么?是想象。作文要大胆而合理地展开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文章便会神采飞扬。而想象对于学生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虽说他们在课外已经读过许多童话故事,看过不少动画片,但要让他们将所看所想的内容与习作相结合实在是有一种“强扭的瓜不甜”的味道。为了消除学生“想象就是空想,想象就是天马行空”的想法,我在教学中引学学生通过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了解作品内容,仔细琢磨作者在作品中留下的“空白”、“空白”是读者和作者沟通的桥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掘“空白”,填补“空白”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例如临死前的严监生,抓住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手指头而不得断气,引导学生想象病榻中严监生的样子;当家眷亲属纷纷猜测其伸着两个手指头的意思不得其意的情况下,想象严监生此时的心理活动。学生的创造欲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很快编写、绘画了一个个贴切、夸张的故事情节,其中不乏既不失童趣又不失新意的“绘画日记”。四、不拘一格,培养个性“绘画日记”是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有效途径。因为“绘画日记”没有限制,画什么、怎么画、写什么、怎么写、用什么形式画、用什么色彩画、写多少个字都没有限制,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以你的方式表达你的心灵”。每天一张,渗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到每月月底装订成一本,让孩子们仔细翻阅,你会发现,孩子成长的经历一下子跳跃在你的眼帘,不管勾勒的是动物、人物、植物,还是没有规则的线条,都是他们自然而然的流露。画面的不断充实、丰富使孩子在成长:种子发芽了,孩子们在绘画日记中先画了一粒豆,接着豆长胖了,然后发了个小芽,后来小芽长成一片两片三片;中秋节的月亮在孩子们的绘画日记中逐渐由缺变圆、由圆再变缺地变化着绘画的技能就在这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中得到了发展,而观察和表达能力也在提升着。从学生的日记来看,真是不拘一格,有用水彩淡妆浓抹,有用碳素笔挥笔速写,更有工笔细细勾画,这就是他们的个性。给学生自由,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也是对学生独立个性的培养。总而言之,绘画日记好似一面镜子,透过幼小心灵,感悟人生、分辨美丑。尝试绘画日记,我觉得体会颇多,收获不少,也是我在写话教学尝试中最得意的一件事。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对写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写话作为一件愉快的事去做,把每天看到的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以及某一件事的描绘通过多彩的画面和有趣的文字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比单纯的绘画更具有吸引力,又比单调的文字多了一份情趣。绘画日记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孩子爱画爱想的个性,帮助他们大胆地发挥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绘画日记,就是以绚丽的色彩、变幻的线条绘画世界,把每天所看、所想、所闻展现在纸上,有着日期、姓名、撰写说明的一种新型的日记形式。也就是说,学生想说的话可以用笔画出,这些有趣的画面和稚气的语言就是孩子们的绘画日记。实践证明,绘画日记让学生轻松有趣地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更为孩子们开辟了一块表达天地,在绘画日记中,观察、表达能力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升。一、激励欣赏,激发兴趣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作文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写起作文就会主动、积极。如何激发兴趣呢?在教学中我大胆采用“绘画日记”的形式,首先明确“绘画日记”的格式:要求孩子们在第一行写上“月日星期天气”,下面写“我想说的”,最后是“我的画”。在“我的画”中,我发现孩子用形象的夸张来表现了他的生活:亲爱的老师、熟悉的伙伴、发脾气的妈妈、可爱的小猫、喜爱的动画形象、爱玩的玩具、爱吃的零食,还有来不及仔细观察就飞走了的小鸟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及时鼓励孩子们,及时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欣赏并接受他们大胆勾勒的绘画。“绘画日记”发挥了神奇的“魔力”,使孩子们之间相互欣赏着、相互叙述着,每天都百画不厌。二、体验生活,捕捉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绘画日记要让学生写生活,教师就应当善于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努力挖掘生活中的资源,积累生活素材,让写出来的作文充满活力和生命。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绿意盎然,秋天瓜果飘香,冬天万物萧瑟,这分明的四季不就是生活?生机勃勃的植物,活泼可爱的动物,忙碌的人们,更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绘画日记中要引导孩子们接触自然、观察社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用绘画日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孩子们有物可画,解决“画什么”的问题,有话可写,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平时,我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创造生活情境,让课堂成为学生平时生活的一个侧面,或者一个缩影,让学生体验快乐。孩子天生好动,教室、操场、大树下,都留下了孩子们的足迹;一张纸、一盒橡皮泥、一根跳绳,都是好玩具。让孩子们快乐游戏,尽情欢笑,有歌有舞,然后记录精彩场面,这可是一件快乐的事。在“点鼻子”、“老鹰捉小鸡”、“吹泡泡”、“袋鼠跳”等游戏中,学生会不用老师提醒就全神贯注地观察,津津有味地讨论,轻松、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想、所思。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感装进自己内容丰富的“绘画日记”中,让他们的语言表达日趋成熟。三、我口写我心,想象创造作文的翅膀是什么?是想象。作文要大胆而合理地展开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文章便会神采飞扬。而想象对于学生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虽说他们在课外已经读过许多童话故事,看过不少动画片,但要让他们将所看所想的内容与习作相结合实在是有一种“强扭的瓜不甜”的味道。为了消除学生“想象就是空想,想象就是天马行空”的想法,我在教学中引学学生通过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了解作品内容,仔细琢磨作者在作品中留下的“空白”、“空白”是读者和作者沟通的桥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掘“空白”,填补“空白”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例如临死前的严监生,抓住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手指头而不得断气,引导学生想象病榻中严监生的样子;当家眷亲属纷纷猜测其伸着两个手指头的意思不得其意的情况下,想象严监生此时的心理活动。学生的创造欲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很快编写、绘画了一个个贴切、夸张的故事情节,其中不乏既不失童趣又不失新意的“绘画日记”。四、不拘一格,培养个性“绘画日记”是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有效途径。因为“绘画日记”没有限制,画什么、怎么画、写什么、怎么写、用什么形式画、用什么色彩画、写多少个字都没有限制,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以你的方式表达你的心灵”。每天一张,渗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到每月月底装订成一本,让孩子们仔细翻阅,你会发现,孩子成长的经历一下子跳跃在你的眼帘,不管勾勒的是动物、人物、植物,还是没有规则的线条,都是他们自然而然的流露。画面的不断充实、丰富使孩子在成长:种子发芽了,孩子们在绘画日记中先画了一粒豆,接着豆长胖了,然后发了个小芽,后来小芽长成一片两片三片;中秋节的月亮在孩子们的绘画日记中逐渐由缺变圆、由圆再变缺地变化着绘画的技能就在这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中得到了发展,而观察和表达能力也在提升着。从学生的日记来看,真是不拘一格,有用水彩淡妆浓抹,有用碳素笔挥笔速写,更有工笔细细勾画,这就是他们的个性。给学生自由,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也是对学生独立个性的培养。总而言之,绘画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