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县第二轮兴边富民工程防治艾滋病工作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1页
泸水县第二轮兴边富民工程防治艾滋病工作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2页
泸水县第二轮兴边富民工程防治艾滋病工作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3页
泸水县第二轮兴边富民工程防治艾滋病工作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4页
泸水县第二轮兴边富民工程防治艾滋病工作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泸水县第二轮兴边富民工程防治艾滋病工作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执行单位:泸水县卫生局项目负责人:杨汝阳项 目 周 期:2008年至2010年项目实施时间:2009年通 讯 地 址:怒江州泸水县卫生局邮 政 编 码:673100电话(传真):08863627772电 子 邮 件:申 请 日 期:2009年4月14日 一、项目背景(一)泸水县基本情况泸水县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东靠碧罗雪山,与兰坪、云龙两县相邻,南接保山市,西与腾冲县和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北连福贡县,总面积3203.04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36.24公里,全县辖6乡3镇,71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8万人,境内居住着傈僳、白、怒等22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以上。我县国境线长,信教群众多,全县有311个教堂,宗教主要有基督教、佛教、道教等,信教群众有32832人,其中,信仰基督教的有27832人,信仰佛教、道教的有5000人。全县9个乡(镇)中(除老窝乡外)有8个乡(镇)是边境乡镇,都由解放前的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均为少数民族直过区。泸水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有贫困人口7.4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7.8%,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泸水县逐步形成了以片马口岸为中心以俄嘎通道为辐射的立体对外开放格局。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为8927万元,财政总支出为4668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5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0元,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宗教、直过、贫困、高山峡谷和资源富集七位为一体的县份。(二)艾滋病疫情与防治现状 我县自1999年从服务人群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疫情呈现逐年迅速上升之势,形势非常严峻。我县的艾滋病流行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流行速度逐年加快。1999年首次在六库“服务人员”中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随着监测技术的提高和监测范围的逐步扩大,发现的HIV感染者逐年增多。截止2009年5月31日,现住址在我县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共有164例(其中男100人,女64人)。二是流行范围逐年扩大。1999年检出的HIV感染者只是性途径传播,流行范围仅局限在六库镇。截止2009年4月30日,泸水县9个乡镇都有报告发现感染者,艾滋病感染覆盖率达到100%,且三条传播途径并存,流行趋势非常严峻。三是感染者逐步发病。感染者逐步进入发病期,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机会性感染增加。艾滋病病人的出现预示着艾滋病发病高峰即将来临,艾滋病综合防治体系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四是艾滋病感染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农村扩散的趋势明显。我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初仅局限于“性乱人群”和吸毒人群中。目前,HIV感染者中既有国家公务员,又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工人、农民、个体户、下岗失业人员,这充分表明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趋势明显。特别是2007年在我县边境某农村孕产妇中检出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后,先后在该村筛查出15例艾滋病感染者,说明了我县边境一线农村艾滋病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泸水县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2007年底,缅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估计有24万,成人流行率为0.7%,属于艾滋病的高流行区。由于与周边国家存在地域、经济、文化、语言等差异,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疫情、政策、策略、干预措施及效果也不尽相同,跨边境地区彼此缺乏疫情通报、交流,多边联合共同干预、应对、控制疫情的合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使我县片马口岸和俄嘎通道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难度增加。在涉外婚姻方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底数不清。由于跨境婚姻以外籍女性嫁入我县边境农村地区为主,且大部分为事实婚姻,不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也未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加之目前我县婚检机构尚未开展对跨境婚姻人群的艾滋病信息收集工作,无法掌握跨境婚姻人群的实际感染情况,也无法准确作出艾滋病流行形势分析。我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防治艾滋病专业人员匮乏,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动机制不健全,信息交流不及时,宣传教育力度、深度、广度不够,综合干预措施的质量、频度和覆盖面不够等原因,影响了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感染者随访管理不到位,制约着防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县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管理和艾滋病病人的治疗工作均未系统开展,很难找到辖区内早期感染者,工作人员、机构等都无法满足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要求。我们要利用项目支持,把经费用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通过项目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向前发展。二、组织管理(一)加强领导,加大多部门协作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县第二轮兴边富民工程防治艾滋病项目管理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泸水县成立了以分管卫生的副县长为组长,以卫生局局长为副组长,以县妇联、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总工会、县委党校、民政局、农业局、公安局、建设局、人事局、科技局、外事局、交通局、工商局、教育局、文化局、广电局、劳动保障局、旅游局、人口计生委、宗教局等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泸水县卫生局,由卫生局局长杨汝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卫生局副局长宋安琴同志负责处理日常事务。职责:负责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对承担项目工作的部门进行检查督导,确保各项工作达到项目要求。(二)设立项目技术指导组组 长:宋安琴 县卫生局副局长副组长:赵莲艳 县卫生局防艾办主任倪家胜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李雪梅 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成 员:茶米娜 县疾控中心艾滋病科科长李春梅 县疾控中心艾滋病科工作人员何亚盆 县疾控中心艾滋病科工作人员 毕鸿云 县疾控中心艾滋病科工作人员职责:每季度对承担开展艾滋病防治项目的医疗机构(医院、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一次检查督导。负责检查对开展艾滋病咨询、采血送检、配偶及孕产妇采血、HIV阳性告知、管理随访、安全套发放与使用、抗病毒治疗等工作是否达到项目要求。负责各医疗机构送检样品质量、及时反馈感染者名单以及重复阳性名单核实;感染者随访管理及技术指导;解决在告知、随访、管理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收集、整理、统计上报各种表格;对新检出阳性病例进行网络直报。 三、总体目标2008年至2010年,建立村为基础、乡为纽带、县为保障、州支持、省协调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服务体系和以口岸为依托、多部门支持的边境地区防治艾滋病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一支边境地区艾滋病防治队伍。四、具体指标(一)乡(镇)、村(居)委会党员干部培训率达98%以上。(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城镇居民达到9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85以上,农民工达80以上,学生达98以上,校外青少年达75 %以上。(三)县级疾控中心、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建立自愿咨询检测点,每个医疗卫生机构专(兼)职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人员不少于3人;完善艾滋病检测网络,高流行区60以上的乡镇、中流行区30以上的乡镇建立自愿咨询检测点。(四)对当年羁押场所外新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告知率达97%以上;累计报告的感染者及病人随访率达70%以上,累计报告的感染者CD4检测率达50以上,配偶检测率达50%以上;对符合条件的感染者或病人进行及时转诊转介和相关服务,符合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成功转介率在80%以上。(五)娱乐场所干预覆盖率达100,高危人群干预覆盖率达80%以上,高危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业主知晓率达到95%以上,目标人群最近一个月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达85%以上;男男性行为人群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达80以上;在羁押场所开展毒品危害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培训率达100%。(六)在新入组抗病毒治疗12个月的患者中CD4一年四次检测率达50%,七次随访率达70%,存活并坚持治疗的比例达80%,在治病人中每年一次病毒载量检测率达50%;阳性孕产妇及婴儿抗病毒药物服药率达90%以上,婴儿免费抗体筛查和确证检测率达90%以上,HIV阳性产妇母婴传播阻断措施覆盖率达97%以上;对60以上辖区可随访到的感染者及其家庭开展关怀、支持和服务。(七)加强乡、村外出和流入的务工人员防艾知识教育,对外出和流入人员进行登记随访、及时组织知识培训和动员接受HIV检测。五、策略和活动(一)建立县、乡、村三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模式1组织领导(1)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艾滋病防治工作体系。(2)召开项目启动会,部署工作任务,明确职责。(3)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会议,研究组织协调、技术指导、项目执行、督导检查等工作。2宣传教育(1)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骨干知识培训。(2)在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世界献血者日等重大节日开展防艾宣传活动。(3)在边境乡镇、口岸开展艾滋病宣传活动。(4)开展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校内外青少年、农民工、劳务输出人员防艾培训。(5)利用信教群众多的优势,把防艾知识带入教堂。3监测检测(1)建立县、乡、村三级艾滋病疫情检测网络,进一步完善县级艾滋病监测检测体系和网络直报系统。(2)开展县、乡、村三级跨国务工归国人员及外出打工回乡人员的咨询检测。(3)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免费艾滋病初筛检测、咨询服务。(4)强化HIV、HCV和梅毒的检测工作。(5)加强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告知随访工作,把感染者综合管理工作逐步下移到乡、村(社区)管理,建立县、乡、村艾滋病信息交流体系。4行为干预(1)贯彻执行云南省关于推广安全套管理暂行办法。(2)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组织开展同伴教育、咨询检测、安全套推广、性病诊疗等干预活动。(3)开展娱乐场所小姐同伴教育活动。5治疗救助(1)推广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机构技术服务为支撑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模式。(2)协助和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关怀救助活动。(3)组织开展感染者互助帮扶、生产自救活动。6督导管理县项目办公室每季度对各执行机构进行项目督导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书面上报州防艾办。(二)建立以口岸为依托的边境防治艾滋病屏障1开展出入境人员、出入境务工人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