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复习题_第1页
医用化学复习题_第2页
医用化学复习题_第3页
医用化学复习题_第4页
医用化学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绪 论 学生自测题 TOP 判断题 选择题 填空题 问答题 计算题 一 判断一 判断题题 对对的打的打 错错的打的打 1 一切属于 SI 的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单位 反之亦然 2 0 5mol 硫酸的质量是 49 0 g 3 物质 B 的物质的量浓度 可以简称为 物质 B 的浓度 4 若某稀溶液的密度近乎 1 kg L 1 其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可近似相等 5 0 9 的 NaCl 溶液就是 NaCl 9 g L 1的溶液 二 二 选择题选择题 将每 将每题题一个正确答案的一个正确答案的标标号号选选出 出 TOP 1 下列符号中表示质量的是 A M B m C W D w E 2 下列符号中表示摩尔质量的是 A C B c C M D m E b 3 下列不属于SI基本单位制的单位符号是 A L B mol C kg D K E s 4 下列属于SI基本单位的量的名称为 质量 体积 物质的量 速度 A B C D E 5 在下列溶液的各种组成标度中 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是 质量摩尔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 摩尔分数 质量浓度 质量分数 A B C D E 三 填空三 填空题题 TOP 1 国际单位制由SI单位和 1 组成 其中SI单位又分为 2 和 3 2 质量摩尔浓度定义为物质B的 4 除以 5 的质量 其单位是 6 3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为物质B的 7 除以 8 的体积 如果某一溶液的组成标度用物质的 量浓度cB mol L 1 或质量浓度 B g L 1 表示时 二者之间的换算式是 9 若用物质的量浓度 cB mol L 1 和质量分数 B互相换算时要以 10 为桥梁 四 四 问问答答题题 TOP 1 医学上常见的溶液的组成标度有哪些 它们是怎么定义的 2 指出下列哪些单位属于 SI 单位 哪些不是 频率单位 Hz 时间单位 h 能量单位 J 体积单位 L 质量单位 g 长度单位 nm 温度单位 物质的量单位 mmol 重力单位 N 五 五 计计算算题题 TOP 1 25 时 B 物质 M 100 00g mol 1 的饱和溶液 8 00ml 重 10 00g 将其蒸干后得溶质 2 00g 求 1 该溶液的质量分数 B 2 该溶液的质量浓度 B g L 1 3 该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bB mol kg 1 4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B mol L 1 将 2 50g 的结晶草酸 H2C2O4 2H2O 溶于 95 0g 水中 试计算草酸的质量摩尔浓度 b H2C2O4 摩尔分数 x H2C2O4 和质量分数 2 1 000L 硫酸铝钾溶液含 118 6 mg 的 12 水合硫酸铝钾样品 KAl SO4 2 12H2O 计算 1 KAl SO4 2的物质的量浓度 2 SO42 的物质的量浓度 3 KAl SO4 2的质量摩尔浓度 假定溶液的密度是 l 00 kg L 1 学生自测答案 TOP 一 判断题 1 2 3 4 5 二 选择题 1 B 2 C 3 A 4 B 5 D 三 填空题 1 1 SI 的倍数单位 2 SI 基本单位 3 SI 导出单位 2 4 物质的量 5 溶剂 6 mol kg 1 3 7 物质的量 8 溶液 9 cB MB B 或 cB B MB 10 密度 四 问答题 1 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摩尔浓度 质量浓度 摩尔分数 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 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体积 质量摩尔浓度的定义 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 质量浓度的定义 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 摩尔分数的定义 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物质的量 质量分数的定义 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 体积分数的定义 溶质的体积除以溶液的体积 2 SI 单位 Hz J g nm mmol N 非 SI 单位 h L 3 相同点 两者的质量均为 14 007g 不同点 两者的概念不同 前者的基本单元是 N 而后者的基本单元是N2 2 1 4 C3H8O3 五 计算题 1 解 2 0 10 00g 2 00g B 1 1 3 B L g250 mLL10mL00 8 2 00g kg 2mol gkg1010 00g mol100 00g2 00g 1 3 1 B b L 2 5mol mL95 0L10mL00 8 mol100 00g2 00g 1 3 1 B c 2 解 1 1 4 1 24 Lmol10500 2 L000 1 molg 01 1812 258 2 0 1186g KAl SO c 2 14 142 4 Lmol10000 5 2Lmol10500 2 SO c 3 kg101186 0 L1 00kgL000 1 mol74 3g4 0 1186g KAl SO 31 1 24 b 14 kgmol1050 2 第二章稀薄溶液的依数性 学生自测题 TOP 判断题 选择题 填空题 问答题 计算题 一 判断一 判断题题 对对的打的打 错错的打的打 1 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 故在相同温度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2 在液体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图上 曲线上的任一点均表示气 液两相共存时的相应温度及压 力 3 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尿素分别溶解在 100g 水中 则形成的两份溶液在温度相同时的 p Tb Tf 均相同 4 若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等 其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 5 某物质的液相自发转变为固相 说明在此温度下液相的蒸气压大于固相的蒸气压 二 二 选择题选择题 将每 将每题题一个正确答案的一个正确答案的标标号号选选出 出 TOP 1 有下列水溶液 0 100 mol kg 1 的 C6H12O6 0 100 mol kg 1的 NaCl 0 100 mol kg 1Na2SO4 在相同温度下 蒸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B C D E 2 下列几组用半透膜隔开的溶液 在相同温度下水从右向左渗透的是 A 5 的 C6H12O6 半透膜 2 的 NaCl B 0 050 mol kg 1的 NaCl 半透膜 0 080 mol kg 1的 C6H12O6 C 0 050 mol kg 1的尿素 半透膜 0 050 mol kg 1的蔗糖 D 0 050 mol kg 1的 MgSO4 半透膜 0 050 mol kg 1的 CaCl2 E 0 90 的 NaCl 半透膜 2 的 NaCl 3 与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降低 沸点升高 凝固点降低有关的因素为 A 溶液的体积 B 溶液的温度 C 溶质的本性 D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质点数 E 以上都不对 4 50g 水中溶解 0 5g 非电解质 101 3kPa 时 测得该溶液的凝固点为 0 31 水的 Kf 1 86K kg mol 1 则此非电解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60 B 30 C 56 D 28 E 280 5 欲较精确地测定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最合适的测定方法是 A 凝固点降低 B 沸点升高 C 渗透压力 D 蒸气压下降 E 以上方法都不合适 三 填空三 填空题题 TOP 1 关于 Raoult 定律所讨论的依数性适用于 1 2 的 3 溶液 2 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 4 5 6 和 7 3 产生渗透现象的必备条件是 8 和 9 水的渗透方向为 10 或 11 四 四 问问答答题题 TOP 1 何谓 Raoult 定律 在水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后 凝固点将如何变化 为什么 2 在临床补液时为什么一般要输等渗溶液 五 五 计计算算题题 TOP 1 临床上用来治疗碱中毒的针剂 NH4Cl Mr 53 48 其规格为 20 00mL 一支 每支含 0 160 0g NH4Cl 计算该针剂的物质的量浓度及该溶液的渗透浓度 在此溶液中红细胞的行为如何 2 溶解 0 113 0g 磷于 19 04 0g 苯中 苯的凝固点降低 0 245 求此溶液中的磷分子是由几个磷 原子组成的 苯的 Kf 5 10 K kg mol 1 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0 97 学生自测答案 TOP 一 判断题 1 2 3 4 5 二 选择题 1 B 2 B 3 D 4 A 5 C 三 填空题 1 1 难挥发性 2 非电解质 3 稀溶液 2 4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5 沸点升高 6 凝固点降低 7 溶液的渗透压力 3 8 存在半透膜 9 膜两侧单位体积中溶剂分子数不等 10 从纯溶剂向溶液 11 从 稀溶液向浓溶液 四 问答题 1 Raoult F M 探索溶液蒸气压下降的规律 对于难挥发性的非电解质稀溶液 他得出了如下经验 公式 p po xA 又可表示为 p po p K bB p 是溶液蒸气压的下降 比例常数 K 取决于 po和溶剂的摩尔质量 MA 这就是 Raoult 定律 温 度一定时 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 bB成正比 而与溶质的本性 无关 在水中加入葡萄糖后 凝固点将比纯水低 因为葡萄糖溶液的蒸气压比水的蒸气压低 在水的凝 固点时葡萄糖溶液的蒸气压小于冰的蒸气压 两者不平衡 只有降低温度 才能使溶液和冰平衡共存 2 这里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使补液与病人血浆渗透压力相等 才能使体内水分调节正常并维持细胞 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五 计算题 1 1 1 4 Lmol6149 0 molg48 53L0020 0 g160 0 Cl NH c 1 1 1 4os Lmmol 2 299molmmol00012Lmol6149 0 Cl NH c 红细胞行为正常 2 AB B fBff 1000 mM m KbKT 1 1 1 fA Bf B molg 5 123 g04 19K245 0 kgg0001g0113 0 molkgK10 5 0001 Tm mK M 磷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3 5 所以 磷分子中含磷原子数为 499 3 97 30 5 123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学生自测题 TOP 判断题 选择题 填空题 问答题 计算题 一 判断一 判断题题 对对的打的打 错错的打的打 1 中和 10mL HCl 溶液 c 0 1mol L 1 和 10mL HAc 溶液 c 0 1mol L 1 所需 NaOH 溶液 c 0 1mol L 1 的体积相同 2 当某弱酸稀释时 其解离度增大 溶液的酸度也增大 3 饱和氢硫酸 H2S 溶液中 H aq 与 S2 aq 浓度之比为 2 1 4 Na2CO3溶液中 H2CO3的浓度近似等于 Kb2 5 NaAc 溶液与 HCl 溶液起反应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醋酸的解离平衡常数的倒数 二 二 选择题选择题 将每 将每题题一个正确答案的一个正确答案的标标号号选选出 出 TOP 1 正常成人胃液的pH为1 4 婴儿胃液的pH为5 0 成人胃液的H3O 离子浓度是婴儿胃液的多少 倍 A 3 6 B 0 28 C 4 0 D 4 0 103 E 4 0 10 3 2 已知 HCOOH在25 时的酸解离平衡常数Ka 1 8 10 4 则其共轭碱HCOO 的Kb为 A 1 8 10 4 B 1 8 10 18 C 5 6 10 11 D 5 6 103 E 1 8 10 10 3 在纯水中 加入一些酸 其溶液的 A H 与 OH 乘积变大 B H 与 OH 乘积变小 C H 与 OH 乘积不变 D H 等于 OH E 以上说法都不对 4 MX是难溶强电解质 0 时在100 g水中只能溶解0 8195 g MX 设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测得饱和MX溶液的凝固点为 0 293 已知Kf H2O 1 86 则MX的摩尔质量为 A 52 0 B 104 C 5 20 D 10 4 E 28 0 5 在 NH3的水解平衡 NH3 aq H2O l aq OH aq 中 为使 OH 增大 可行 4 NH 的方法是 A 加 H2O B 加 NH4Cl C 加 HAc D 加 NaCl E 加 HCl 三 填空三 填空题题 TOP 1 按酸碱的质子理论 酸是 1 碱是 2 两性物质是 3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 4 2 考虑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应该用 5 代替浓度 它的含义是 6 3 难溶强电解质的同离子效应使其溶解度 7 而其盐效应使其溶解度 8 四 四 问问答答题题 TOP 1 解释下列现象 1 Fe OH 3溶于稀盐酸 2 Mg OH 2既能溶于稀盐酸 又能溶于 NH4Cl 溶液中 3 H2S 通入 ZnSO4溶液中 ZnS 沉淀很不完全 但是在 ZnSO4溶液中先加入若干 NaAc 再通 H2S 气体 ZnS 几乎完全沉淀出来 2 在含 Ca3 PO4 2固体的饱和溶液中 分别加入下列物质 对 Ca3 PO4 2的溶解度有什么影响 并 解释之 1 磷酸 2 Ca NO3 2 3 KNO3 五 五 计计算算题题 TOP 1 已知某酸 H3A 的 Ka1 10 4 Ka2 10 7 Ka3 10 11 1 计算 0 1 mol L 1 H3A 水溶液的 pH H2A HA2 A3 2 0 20 mol L 1 H3A 溶液与 0 10 mol L 1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pH 为多少 3 若 0 20 mol L 1 H3A 溶液与 0 30 mol L 1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pH 又为多少 4 若 0 20 mol L 1 H3A 溶液与 0 50 mol L 1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pH 又为多少 2 MX 是难溶强电解质 0 时在 100 g 水中只能溶解 0 8195g MX 设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测得饱和 MX 溶液的凝固点为 0 293 已知 Kf H2O 1 86 求 1 MX 的摩尔质量 g mol L 1 2 0 时 Ksp MX 为多少 学生自测答案 TOP 一 判断题 1 2 3 4 5 二 选择题 1 D 2 C 3 C 4 B 5 D 三 填空题 1 1 给出质子的物质 2 接受质子的物质 3 既能给出质子 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4 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 2 5 活度 6 电解质溶液中实际可起作用的离子的浓度 3 7 减小 8 增大 四 问答题 1 1 在含有 Fe OH 3固体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下列沉淀 溶解平衡 Fe OH 3 s Fe3 aq 3OH aq 加入盐酸后 HCl 解离出 H 与 OH 结合 OH 离子浓度降低 c Fe3 c3 OH Ksp Fe OH 3 平衡 右移 故 Fe OH 3能溶于稀盐酸 2 在含有 Mg OH 2固体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下列沉淀 溶解平衡 Mg OH 2 s Mg2 aq 2OH aq 加入盐酸后 HCl 解离出 H 与 OH 结合 OH 离子浓度降低 c Mg2 c2 OH Ksp Mg OH 2 故 Mg OH 2能溶于稀盐酸 加入 NH4Cl 溶液后 NH4 aq OH aq NH3 aq H2O OH 离子浓度降低 同样使 c Mg2 c2 OH Ksp Mg OH 2 平衡右移 故 Mg OH 2又能溶于 NH4Cl 溶液中 3 H2S g 2Ac aq 2HAc aq S2 aq S2 aq Zn2 aq ZnS 在 ZnSO4溶液中先加入若干 NaAc 再通入 H2S 气体 此时溶液中的 Ac 可夺取 H2S 中的 H 使 H2S 的解离度增大 从而大大提高了溶液中的 S2 浓度 使 ZnS 几乎能完全沉淀出来 2 1 加入磷酸 产生同离子效应 Ca3 PO4 2的溶解度减小 2 加入 Ca NO3 2 产生同离子效应 Ca3 PO4 2的溶解度减小 3 加入 KNO3 产生盐效应 Ca3 PO4 2的溶解度增大 五 计算题 1 解 1 Lmol 102 41076 1 010 0 OH 145 b cK pOH lg4 2 10 4 3 38 pH 14 pOH 14 3 38 10 62 2 pH pKa1 pKa2 6 35 10 33 8 34 2 1 2 1 3 10 5 14 a w b 107 5 1075 1 10 K K K Lmol 104 2107 501 0 OH 110 b 6 cK pOH lg2 4 10 6 5 62 pH 14 POH 14 5 62 8 38 2 1 解 Ka1 Ka2 103 102 计算 H3A 溶液的 pH 时 可按一元弱酸处理 pH pKa1 lgc lg10 4 lg0 1 2 5 2 1 2 1 H2A H 10 2 5 mol L 1 3 2 10 3mol L 1 HA2 Ka2 10 7mol L 1 1161 3 117 a3a23 Lmol101 3Lmol 102 3 1010 H A KK 2 混合后 生成了 0 050mol L 1的 H2A 剩余 0 050mol L 1 H3A 则有 H3A aq H2A aq H aq 平衡时 0 050mol L 1 0 050mol L 1 1 1 4 2 3a1 Lmol100 1Lmol 050 0 050 0 10 A H AH H 4 K pH 4 00 3 混合后 生成了 0 050mol L 1的 H2A 及 0 050mol L 1 HA2 则有 H2A aq HA2 aq H aq 平衡时 0 050mol L 1 0 050mol L 1 1 71 7 2 3a2 Lmol100 1Lmol 050 0 050 0 10 AH AH H K pH 7 00 4 混合后 生成了 0 050mol L 1的 HA2 及 0 050mol L 1 A3 则有 HA2 aq A3 aq H aq 平衡时 0 050mol L 1 0 050mol L 1 1 1 11 2 3a3 Lmol100 1Lmol 050 0 050 010 AH AH H 11 K pH 11 00 第四章 缓冲溶液 学生自测题 TOP 判断题 选择题 填空题 问答题 计算题 一 判断一 判断题题 对对的打的打 错错的打的打 1 缓冲溶液就是能抵抗外来酸碱影响 保持溶液 pH 绝对不变的溶液 2 在一定范围内稀释缓冲溶液后 由于 共轭碱 与 共轭酸 的比值不变 故缓冲溶液的 pH 和缓 冲容量均不变 3 可采用在某一元弱酸 HB 中 加入适量 NaOH 的方法来配制缓冲溶液 4 总浓度越大 缓冲容量越大 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越强 5 正常人体血浆中 碳酸缓冲系的缓冲比为 20 1 所以该缓冲系无缓冲作用 二 二 选择题选择题 将每 将每题题一个正确答案的一个正确答案的标标号号选选出 出 TOP 1 下列混合溶液中 具有缓冲作用的是 A 50 mLc KH2PO4 0 10 mol L 1的溶液 50 mL c NaOH 0 10 mol L 1的溶液 B 50 mL c HAc 0 10 mol L 1的溶液 25 mLc NaOH 0 10 mol L 1的溶液 C 50 mL c NH3 0 10 mol L 1的溶液 25 mL c HCl 0 20 mol L 1的溶液 D 500 mL c NaHCO3 0 10 mol L 1的溶液 5 mL CO2饱和水溶液 常温下 CO2的摩尔溶 解度为 0 04 mol L 1 E l 升纯水中加入 c HAC 0 01 mol L 1和 c NaAc 0 01 mol L 1的溶液各 1 滴 2 由相同浓度的 HB 溶液与 B 溶液等体积混合组成的缓冲溶液 若 B 的 Kb 1 0 10 10 则此缓 冲溶液的 pH 为 A 4 0 B 5 0 C 7 0 D 10 0 E 14 0 3 用相同浓度的 HCl 溶液和 NH3 H2O 溶液 pKb 4 76 配制 pH 9 24 的缓冲溶液 HCl 溶液 和 NH3 H2O 溶液的体积比应为 A 1 1 B 1 2 C 2 1 D 3 1 E 1 3 4 配制 pH 9 30 的缓冲溶液 下列缓冲对中最合适的是 A NaHCO3 Na2CO3 H2CO3的 pKa2 10 33 B HAc NaAc HAc 的 pKa 4 756 C NH4Cl NH3 H2O NH3 H2O 的 pKb 4 75 D Na2HPO4 Na3PO4 H3PO4的 pKa3 12 32 E C2H5COOH C2H5COONa C2H5COOH 的 pKa 4 87 5 已知常温下 H3PO4的 pKa1 2 16 pKa2 7 21 pKa3 12 32 下列缓冲对中 最适合于配制 pH 为 2 0 的缓冲溶液的是 A H3PO4 B C 42PO H 42PO H 2 4 HPO 2 4 HPO 3 4 PO D H3PO4 E H3PO4 3 4 PO 2 4 HPO 三 填空三 填空题题 TOP 1 缓冲容量的影响因素中 缓冲比对缓冲容量的影响是 对同一缓冲溶液 当总浓度相同时 缓 冲比越接近于 1 缓冲容量越 2 2 NaHCO3和 Na2CO3组成的缓冲溶液 抗酸成分是 3 抗碱成分是 4 计算该缓 冲溶液 pH 的公式为 5 该缓冲系的有效缓冲范围是 6 已知 H2CO3的 pKa1 6 35 pKa2 10 33 3 影响缓冲容量的两个重要因素是 7 和 8 四 四 问问答答题题 TOP 1 什么是缓冲溶液 试以血液中的 H2CO3 缓冲系为例 说明缓冲作用的原理及其在医 3 HCO 学上的重要意义 2 影响缓冲溶液的 pH 的因素有哪些 为什么说共轭酸的 pKa是主要因素 五 五 计计算算题题 TOP 1 临床检验得知患者甲 乙 丙三人血浆中和溶解态 CO2 aq 的浓度如下 3 HCO 甲 24 0 mmol L 1 CO2 aq 1 20 mmol L 1 3 HCO 甲 21 6 mmol L 1 CO2 aq 1 35 mmol L 1 3 HCO 甲 56 0 mmol L 1 CO2 aq 1 40 mmol L 1 3 HCO 已知在血浆中校正后的 H2CO3 6 10 试分别计算三位患者血浆的 pH 并判断谁为酸中 1 p a K 毒 谁为碱中毒 谁为正常 2 现有 1 0 10 mol L 1 HCl 溶液 2 0 10 mol L 1 HAc 溶液 3 0 10 mol L 1 NaH2PO4 溶液各 50 mL 欲配制 pH 7 00 的溶液 问需分别加入 0 10 mol L 1 NaOH 溶液多少毫升 配成的三种溶液有无 缓冲作用 哪一种缓冲能力最好 学生自测答案 TOP 一 判断题 1 2 3 4 5 二 选择题 1 B 2 A 3 B 4 C 5 A 三 填空题 1 1 1 2 大 2 3 Na2CO3 4 NaHCO3 5 6 pH 9 33 11 33 NaHCO CO Na lgppH 3 32 a2 K 3 7 总浓度 8 缓冲比 四 简答题 1 能抵抗少量外来强酸 强碱而保持溶液 pH 基本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H2CO3 是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系 二者之间存在如下质子转移平衡 3 HCO H2CO3 H2O H3O 3 HCO 当体内酸性物质增加时 血液中大量存在的抗酸成分与 H3O 结合 上述平衡向左移动 使 3 HCO H3O 不发生明显地改变 同理 当体内碱性物质增加时 H3O 将质子传递给 OH 生成 H2O 上述 平衡向右移动 使大量存在的抗碱成分 H2CO3离解 以补充被消耗的 H3O 达到新的平衡时 H3O 也不发生明显地改变 虽然其缓冲比为 20 1 已超出体外缓冲溶液有效缓冲比 即 10 1 1 10 的范 围 但碳酸缓冲系仍然是血液中的一个重要缓冲系 这是因为在体外的实验系统中 当缓冲作用发生 后 因对抗 H3O 或 OH 而消耗了的或 H2CO3的浓度得不到补充和调节 抗酸或抗碱成分会被耗 3 HCO 尽 而体内是一个 敞开系统 当缓冲作用发生后 或 H2CO3浓度的改变可由肺的呼吸作用和 3 HCO 肾的生理功能获得补充和调节 使得血液中的和 H2CO3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总之 由于血 3 HCO 液中多种缓冲系的缓冲作用和肺 肾的调节作用 使正常人血液的 pH 维持在 7 35 7 45 的狭小范围 内 2 影响缓冲溶液的 pH 的因素有共轭酸的 pKa和缓冲比 由于缓冲比处在对数项中 对 pH 值的 影响较小 故不是主要因素 所以 共轭酸的 pKa是决定缓冲溶液 pH 的主要因素 五 计算题 1 解 患者甲血浆的 pH 为 40 7 Lmmol20 1 Lmmol 0 24 lg10 6 aq CO HCO lgppH 1 1 2 3 1 a K 患者乙血浆的 pH 为 30 7 Lmmol35 1 Lmmol6 21 lg10 6 pH 1 1 患者丙血浆的 pH 为 70 7 Lmmol40 1 Lmmol 0 56 lg10 6 pH 1 1 血浆的正常 pH 为 7 35 7 45 当 pH 7 35 时属于酸中毒 当 pH 7 45 时属于碱中毒 因此患者 甲属于正常 患者乙属于酸中毒 患者丙属于碱中毒 2 解 1 当加入 50 mL 0 10 mol L 1 NaOH 溶液时 NaOH 和 HCl 刚好完全反应生成 0 050 mol L 1 的 NaCl 溶液 pH 7 00 此时溶液无缓冲作用 2 设在 HAc 中需加入 x L NaOH 才能形成 HAc Ac 缓冲系 有 HAc Ac lgppH a n n K LL0 10mol0 050LL0 10mol LL0 10mol lg756 4 00 7 11 1 x x mL 7 49L 0497 0 x 此时 缓冲比为 166 溶液的缓冲能力很小 3 依题意 选择 为缓冲对 需加入 y L NaOH 则 42PO H 2 4 HPO POH HPO lg21 7 00 7 42 2 4 n n LL0 10mol0 050LL0 10mol LL0 10mol lg21 700 7 11 1 y y y 0 0191 L 19 1 mL 此时 缓冲比为 0 62 溶液的缓冲能力较强 第五章胶 体 学生自测题 TOP 判断题 选择题 填空题 问答题 计算题 一 判断一 判断题题 对对的打的打 错错的打的打 1 溶胶都能产生电泳现象 2 胶体分散系是非均相分散系 3 向溶胶中加入高分子溶液时 溶胶的稳定性增加 4 分散系中 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 容纳分散相的连续介质为称为分散介质 5 当胶粒移动时 胶团从吸附层和扩散层间分开 二 二 选择题选择题 将每 将每题题一个正确答案的一个正确答案的标标号号选选出 出 TOP 1 下面对溶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但具有动力学稳定性 B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 并且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C 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且具有动力学不稳定性 D 溶胶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同时又具有动力学稳定性 E 溶胶不具有相对稳定性 2 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溶液呈电中性 胶体带有电荷 B 溶液中的溶质微粒不带电 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带有电荷 C 通电后 溶液中溶质微粒分别向两极移动 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向某一极移动 D 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前者小于 1nm 后者介于 1nm 100nm E 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带电荷 胶体中分散质微粒不带电荷 3 混合 AgNO3和 KI 溶液制备 AgI 负溶胶时 AgNO3和 KI 间的关系应是 A c AgNO3 c KI B V AgNO3 V KI C n AgNO3 n KI D n AgNO3 n KI E n AgNO3 n Br AgNO3溶液过量 胶核 AgBr m优先吸附 Ag 形成带正电荷的胶粒 胶团 的结构为 AgCl m nAg n x NO3 x x NO3 因此 电解质中的负离子对胶粒的聚沉起主要作用 并且价数越高的负离子聚沉能力越强 所以 NaSO4及MgSO4 的聚成能力大于CaCl2 此外 具有相同负离子的电解质 正粒子的价数越高对正胶 粒的聚沉能力越弱 所以NaSO4的聚沉能力大于MgSO4 故上述电解质聚沉能力次序为 MgSO4 NaSO4 CaCl2 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学生自测题 TOP 判断题 选择题 填空题 问答题 计算题 一 判断一 判断题题 对对的打的打 错错的打的打 1 CH4中 C 与 4 个 H 形成四个共价键 因此 C 的氧化值是 4 2 浓差电池 Ag AgNO3 c1 AgNO3 c2 Ag c1 c2 则左端为负极 3 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对的电极电位相等时 电池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4 氢电极的电极电位是 0 0000 伏 5 增加反应 I2 2e 2I 中有关离子的浓度 则电极电位增加 二 二 选择题选择题 将每 将每题题一个正确答案的一个正确答案的标标号号选选出 出 TOP 1 下列关于氧化值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 单质的氧化值为 0 B 氧的氧化值一般为 2 C 氢的氧化值只能为 1 D 氧化值可以为整数或分数 E 在多原子分子中 各元素的氧化值的代数和为 0 2 下列原电池中 电动势最大的是 A Zn Zn2 c Cu2 c Cu B Zn Zn2 0 1c Cu2 0 2c Cu C Zn Zn2 c Cu2 0 1c Cu D Zn Zn2 0 1c Cu2 c Cu E Zn Zn2 2c Cu2 c Cu 3 已知 Zn2 Zn 0 76V Ag Ag 0 80V 将这两电对组成原电池 则电池的标准电动 势为 A 2 36V B 0 04V C 0 84V D 1 56V E 1 18V 4 对于电池反应 Cu2 Zn Cu Zn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 c Cu2 c Zn2 时 电池反应达到平衡 B 当 Zn2 Zn Cu2 Cu 时 电池反应达到平衡 C 当 Cu2 Zn2 均处于标准态时 电池反应达到平衡 D 当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为 0 时 电池反应达到平衡 E 当原电池的电动势为 0 时 电池反应达到平衡 5 已知 Fe2 Fe 0 45V Ag Ag 0 80V Fe3 Fe2 0 77V 标准状态下 上述 电对中最强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 A Ag Fe2 B Ag Fe C Fe3 Fe D Fe2 Ag E Fe3 Fe2 三 填空三 填空题题 TOP 1 Fe3O4中 Fe 的氧化值为 1 Na2O2中 O 的氧化值为 2 2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电极电位值愈负的电对 其还原型物质 3 电子的倾向愈大 是愈强 的 4 剂 3 对于电极反应 Mn Xe M n x 若加入 M n x 的沉淀剂或络合剂 则此电极的电极电位 将 5 Mn 的氧化性将 6 四 四 问问答答题题 TOP 1 随着溶液 pH 的升高 下列物质的氧化性有何变化 MnO Cr2O Hg Cu2 H2O2 Cl2 4 2 7 2 2 2 应用标准电极电位数据 解释下列现象 1 为使 Fe2 溶液不被氧化 常放入铁钉 2 H2S 溶液 久置会出现浑浊 3 无法在水溶液中制备 FeI3 Fe3 Fe2 0 77V Fe2 Fe 0 45V S H2S 0 14V O2 H2O 1 23V I2 I 0 54V 五 五 计计算算题题 TOP 1 设计一原电池 计算 AgCl 的溶度积常数 Ksp 并写出原电池的组成式 2 已知 Cu2 Cu 0 340V Ag Ag 0 799V 将铜片插入 0 10mol L 1 CuSO4 溶液中 银片插入 0 10mol L 1 AgNO3 溶液中组成原电池 1 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2 写出电极反应 电池反应和原电池符号 3 计算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 学生自测答案 TOP 一 判断题 1 2 3 4 5 二 选择题 1 C 2 D 3 D 4 E 5 B 三 填空题 1 1 2 1 3 8 2 3 失去 4 还原 3 5 增大 6 增强 四 简答题 1 MnO Cr2O和 H2O2作为氧化剂的半反应分别为 4 2 7 MnO 8H 5e Mn2 4H2O 4 Cr2O 14 H 6e 2Cr3 7H2O 2 7 H2O2 2H 2e 2H2O 当 pH 升高时 H 浓度降低 相应电对的电极电位减小 上述半反应正向进行的趋势减弱 因此 MnO Cr2O和 H2O2的氧化性均减弱 4 2 7 Hg Cu2 和 Cl2作为氧化剂的半反应分别为 2 2 Hg 2e 2Hg 2 2 Cu2 2e Cu Cl2 2e 2Cl 由于 H 没有参与上述半反应 因此在酸性范围内 pH 升高时 对上述三个半反应没有影响 Hg Cu2 和 Cl2的氧化性不变 2 2 2 1 由于 O2 H2O Fe3 Fe2 所以溶液中 Fe2 易被氧化成 Fe3 当有铁钉存在时 Fe2 Fe Fe3 Fe2 低电极电位的还原剂能够还原高电极电位的氧化剂 所以 Fe 能将 Fe3 还 原成 Fe2 反应式为 2 Fe3 Fe 3Fe2 2 因为 O2 H2O S H2S 所以反应 H2S O2 H2O S 可自发进行 久置常出现浑 2 1 浊 3 因为 Fe3 Fe2 I2 I 溶液中的 Fe3 和 I 能自发进行反应 五 计算题 1 设计以 Ag 电极和 Ag AgCl 电极组成的原电池 Ag s AgNO3 KCl AgCl s Ag 正极反应 AgCl s e Ag Cl V223 0 负极反应 Ag Ag e V799 0 电池反应 AgCl s Ag Cl 此反应的平衡常数即为 Ksp 0 223V 0 799V 0 576V 还氧 E 9 74 V05916 0 lg nE Ksp V V 05916 0 576 0 1 Ksp 10 1082 1 2 1 Cu2 Cu Cu2 Cu lg 2 0 05916V 1 2 Cuc 0 340V lg0 10 0 310 V 2 0 05916V Ag Ag Ag Ag lg 1 0 05916V 1 Agc 0 799V 0 05916Vlg0 10 0 740 V 所以银电极为正极 铜电极为负极 电池的电动势 E 0 430 V 2 正极反应 Ag e Ag 负极反应 Cu Cu2 2e 电池反应 2Ag Cu 2Ag Cu2 原电池符号为 Cu Cu2 0 1 mol L 1 Ag 0 1 mol L 1 Ag 3 0 459V n 2 15 52 3 3 1015 E V05916 0 lg nE K K 第九章 学生自测题 TOP 判断题 选择题 填空题 问答题 计算题 1 波函数是指电子在核外某区周围微单位体积中电子出现的概率 2 s 区元素原子的内电子层都是全充满的 3 氢原子的 1s 电子激发到 3s 轨道要比激发到 3p 轨道所需的能量少 4 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均大于 2 5 p 区和 d 区元素多有可变的氧化值 s 区元素 H 除外 没有 二 二 选择题选择题 将每 将每题题一个正确答案的一个正确答案的标标号号选选出 出 TOP 1 某原子的基态电子组态是 Xe 4f145d106s2 该元素属于 A 第六周期 IIA 族 s 区 B 第六周期 IIB 族 p 区 C 第六周期 IIB 族 f 区 D 第六周期 IIA 族 d 区 E 第六周期 IIB 族 ds 区 2 某一电子有下列成套量子数 n l m s 其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A 3 2 2 1 2 B 3 1 1 1 2 C 1 0 0 1 2 D 2 1 0 1 2 E 1 0 0 1 2 3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主量子数为 1 时 有自旋相反的两个轨道 B 主量子数为 3 时 3s 3p 3d 共三个轨道 C 在除氢以外的原子中 2 p 能级总是比 2s 能级高 D 电子云是电子出现的概率随 r 变化的图像 E 电子云图形中的小黑点代表电子 4 基态 24Cr 的电子组态是 A Ar 4s23d4 B Kr 3d44s2 C Ar 3d54s1 D Xe 4s13d5 E Xe 3d44s2 5 下图中表示基态 Fe 原子的 3d 和 4s 轨道中 8 个电子排布正确的是 A B 3d4s 3d4s C D 3d4s 3d4s E 3d4s 三 填空三 填空题题 TOP 1 基态氢原子中 离核愈近 电子出现的 1 愈大 但是在离核距离为 52 9 pm 的薄球壳中电子 出现的 2 愈大 2 n 3 l 1 的原子轨道属 3 能级 该能级有 4 个简并轨道 半充满时 若用 4 个量子数 的组合分别表示这些电子的状态 应该将它们写成 5 具有这样电子组态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6 其元素符号是 7 3 基态原子中 3d 能级半充满的元素是 8 和 9 1 36 号元素中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中未 成对电子最多的元素是 10 四 四 问问答答题题 TOP 1 下列各组量子数 哪些是错误的 为什么 怎样改正 A 若 n 2 l 1 m 0 B 若 n 2 l 2 m 1 C 若 n 3 l 0 m 1 D 若 n 2 l 3 m 2 2 若将以下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写成下列形式 各违背了什么原理 并改正之 A 5B 1s22s3 B 4Be 1s22p2 C 7N 1s22s22px22py1 五 五 计计算算题题 TOP 1 425 nm 波长的光照射到金属钾的表面 逸出电子的速度是 4 88 105m s 1 K 的第一电离能是 多少 2 一个氧分子以 479 m s 1的速度运动 其 de Broglie 波长是多少 假定原子直径在 100 pm 这 个波长较之较长还是较短 学生自测答案 TOP 一 判断题 1 2 3 4 5 二 选择题 1 E 2 D 3 C 4 C 5 D 三 填空题 1 1 概率密度 2 概率 2 3 3p 4 3 5 3 1 1 1 2 3 1 1 1 2 3 1 0 1 2 6 15 7 P 3 8 Cr 9 Mn 10 Cr 四 问答题 1 C 错误 当 l 0 时 m 0 D 错误 当 n 2 时 l 0 1 2 2 A 违背了 Pauli 不相容原理 应为5B 1s22s22p1 B 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 应为4Be 1s22s2 C 违背了 Hund 规则 应为7N 1s22s22px12py12pz1 五 计算题 1 1216kJ mol 1 2 26 0 pm 第十章 共价键与分子间力 学生自测题 TOP 判断题 选择题 填空题 问答题 一 判断一 判断题题 对对的打的打 错错的打的打 1 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可以超过该基态原子的单电子数 2 一般来说 共价单键是 键 在共价双键或叁键中只有 1 个 键 3 氢键是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一类化学键 4 超分子化合物的分子之间是以共价键结合的 5 BF3分子中 B 原子的 s 轨道与 F 原子的 p 轨道进行等性 sp2杂化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 形 二 二 选择题选择题 将每 将每题题一个正确答案的一个正确答案的标标号号选选出 出 TOP 1 下列理论或概念 a 原子轨道能级图 b 测不准原理 c 电负性 d 杂化轨道理论 与美国 化学家 Pauling L 无关的是 A a B b C c D d E a b 2 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目等于该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B 键是构成分子的骨架 键不能单独存在 C 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D 按原子轨道重叠方式 共价键可分为 键和 键 E 键比 键牢固 3 关于 PF5分子的极性和键的极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键和分子都是极性的 B 键和分子都是非极性的 C 键是极性的 分子是非极性的 D 键是非极性的 分子是极性的 E 以上说法都不对 4 H2S 分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 S 的杂化类型分别为 A 直线形 sp 杂化 B 平面三角形 sp2杂化 C 四面体形 sp3杂化 D V 字形 sp2杂化 E V 字形 不等性 sp3杂化 5 下列分子或离子有顺磁性的是 A N2 B C NO D F2 E CO 2 2 N 三 填空三 填空题题 TOP 1 共价键的本质是 1 但因这种结合力是两核间的电子云密集区对两核的吸引力 而不是正 负离子间的库仑引力 所以它不同于一般的静电作用 2 根据成键电子来源 共价键可分为正常共价键和 2 3 关于共价键的两大理论为 3 和 4 四 四 问问答答题题 TOP 1 实验证明 臭氧离子的键角为 100 试用 VSEPR 理论解释之 并推测其中心原子的杂化轨 3 O 道类型 4 分 2 氧元素与碳元素的电负性相差较大 但 CO 分子的偶极矩很小 CO2分子的偶极矩为零 为什 么 4 分 学生自测答案 TOP 一 判断题 1 2 3 4 5 二 选择题 1 B 2 A 3 C 4 E 5 C 三 填空题 1 1 电性的 2 2 配位键 3 3 现代价键理论 4 分子轨道理论 四 问答题 1 根据 VSEPR 理论 的中心原子 O 的价层电子对为 3 5 按 4 对处理 价层电子对构型为四 3 O 面体 成键电子对 等于配位原子数 为 2 孤对电子对为 2 2 对孤对电子间相互排斥 使得 O O O 100 109o28 不等性 sp3杂化 2 CO 的结构为 分子中存在 1 个 键 1 个正常 键和 1 个配位 键 由于配位 键是 CO 由 O 原子提供共用电子对形成的 抵消了 O 元素与 C 元素电负性相差较大而产生的电偶极矩 因此 CO 分子的电偶极矩很小 若单从 O 和 C 的电负性考虑 CO 分子的负电重心应偏向 O 原子一侧 但 实验事实是 CO 分子的负电重心偏向 C 原子一侧 合理的解释也是形成配位 键的缘故 C 原子的 1 个 2p 空轨道接受 O 原子的 1 对电子 从而使得分子的负电重心偏向 C 原子 CO2是直线形分子 虽 然键为极性键 但由于分子结构对称 正 负电荷中心重合 因此 CO2分子的电偶极矩为零 CO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 学生自测题 TOP 判断题 选择题 填空题 问答题 计算题 一 判断一 判断题题 对对的打的打 错错的打的打 1 在正八面体场中 中心原子 d 轨道的能级分裂成 d 和 d 两组 d 的能量比该自由离子 d 轨道 的能量高 d 的能量则低于自由离子 d 轨道的能量 2 中心原子 d 电子组态为和的正八面体配合物都是低自旋配合物 03d d 06d d 3 有甲 乙两种不同的八面体配合物 它们的 CFSE 都是 0 8 o 这表明两配合物的晶体场稳定化 能相等 4 当配体是质子碱时 溶液 pH 值降低导致配离子解离的作用 叫做酸效应 5 25 时 0 10mol L 1H Ag CN 2 溶液中的 H 浓度大于 0 10mol L 1HCN 溶液中的 H 浓度 那么 0 10mol L 1H Ag CN 2 溶液中的 CN 浓度大于 0 10mol L 1HCN 溶液中的 CN 浓度 二 二 选择题选择题 将每 将每题题一个正确答案的一个正确答案的标标号号选选出 出 TOP 1 在 Co en C2O4 2 中 Co3 的配位数是 A 2 B 3 C 4 D 5 E 6 2 已知某配合物的组成为 CoCl3 5NH3 H2O 其水溶液呈弱酸性 加入强碱并加热至沸有氨放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