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并作解释。(1)人不知而不愠( )_(2)不亦说乎( )(3)学而不思则罔( )_(4)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1)yn;怨恨 (2)yu;高兴 (3)wng;迷惑不解(4)di;危险 2、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1)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阐述个人道德修养的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择其善者而从之(从:)答案:通“悦”,愉快怨恨,心里不满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迷惑;危险或疑惑采纳,听从4、填空:论语是记录_的一部书。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_,字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思路解析:此题目旨在帮助同学们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答案: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春秋、思想家、教育家10分钟训练1、“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厌()择其善者而从之()思路解析:文言文中的“而”主要作连词用。有时表示顺接,指“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通常可不译或译为“并”“并且”;有时表示转接,指“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有转折,可译为“却”“但是”等;有时表示修饰,指“而”连接的两个部分中,前一部分修饰后一部分,可译为“地”。答案: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2、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课文中哪句话说可以有它对应?思路解析:这道题目先要弄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出自老子二十七章。这句话是说: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亦是善人的资财。实际上讲向别人学习之意。答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一下。思路解析: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其次,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答案: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有:学而时习之30分钟训练 (一)阅读全文,完成各题。、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1)学而时习之( ) (2)温故而知新( ) (3)有朋自远方来( )思路解析:本题目考查解释容易出错的字。如“时”,本来是名词,在这里修饰动词“习”而活用为状语,作“安时、经常”讲。答案:(1)时常 (2)旧知识 (3)同门师兄弟、翻译下面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思路解析:句子翻译,一定要注意句子中重要的字词之意。如一句中“识、厌、悔”等。答案: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加以改正。、写出课文中的成语(至少三个)。思路解析: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语言简练,用意深远。许多语句都已形成固定句式而保存下来。答案: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第一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思路解析:“不乎?”相同句式重复三次,是排比,是反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讲交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讲修养。答案:排比,反问。学习、交友、修养三方面的内容。三、探究请结合自己在学习生活的体会,谈谈年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的理解思路解析:孔子讲学,又是学和思的结合,学而不思,学了知识不会分别知识的正确与否,不会从中得到启发,不会活用,不行。思而不学,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问题是否前人已经解决,倘前人已经解决了,那再去想不是白费了?倘前人没有解决,不知道从前人已经研究过处继续前进,再从头开始,是再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也是浪费。所以一定要学与思结合才行。陈太丘与友期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篇。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文章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陈太丘:即陈寔(sh)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二、基础知识1、重点字词期行:相约同行。期,约会,约定时间。行,出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至:到。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丢下,舍弃;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玩耍,游戏。尊君在不(f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非:不是。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放弃,抛弃。惭:惭愧。 引:拉,这里指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信:诚信,信用。 礼:礼貌。 不:通假字,不,通“否”,意为否。三、课文理解1、对于故事结尾,你如何看待?观点一:不失礼因为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责备;而且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绝于千里之外。观点二:失礼因为友人当时以觉惭愧,要下车表示友好,既然他能知错就改,我们也应当宽宏大量。2、主题归纳(多角度思考)通过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以及对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元方:明事理、懂礼仪; 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事情本身:启示我们做人就要有有诚信,讲礼仪。 乘船复习提纲一、中心思想通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的故事,说明了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二、基础知识。俱:一起。 幸:(古义:幸而、恰巧)、(今义:幸福)。 尚:还。辄:当即。 可:肯、同意。 舍:抛弃。 宁:难道。所以:的原因。邪:相当于“吗”,表疑问。 遂:于是,就。纳:接纳,接受。 托:请托,请求。 拯:救助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耶?既然已经接受他的请求,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三、课文理解。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优劣? 华歆先是不愿意,后见有贼人追赶,危急时又答应搭载避难人;王朗先见船宽就允许人上船,后见贼人追赶唯恐祸及自己,又不同意。由此可见,华歆是一位真正为人所想,急人所急的人,而王朗轻诺寡信,做事不守信。2、比较期行和乘船有什么不同?(这两篇短文的主旨都是“诚信”。其中期行主要讲要守时;乘船主要讲答应了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第23课 伤仲永(简略看)一、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二、重点字词和句子翻译。金溪民方仲永,世隶(附属,隶属)耕。仲永生五年,未尝(曾经)识书具(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忽啼求(索要)之。父异(对感到惊异)焉,借旁近(附近,指邻居)与之,即书(名词作动词,写)诗四句,并自为(题写)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团结族人)为意(以为意:以为思想内容),传一(全)乡秀才观(阅读,欣赏)之。自是(从此以后)指物(制定题材)作诗立就(立即写好),其文理(文采和道理)皆有可观(值得看)者。邑人(同县的人)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之,稍稍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其然也,日(名词作时间状语,每日)扳(pn,通“攀”,牵,拉)仲永环谒(y,四处拜访)于邑(y)人,不使学。余(我)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先父)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chn,相当,符合)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地点状语后置,自扬州还),复到舅家,问焉(代词,仲永的情况)。曰:“泯(mn,消失)然众人(普通人,一般人)矣。”三、解题。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在这里是“为感到哀伤”。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四、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生五年:指物作诗立就。 才思敏捷、天资非凡。十二三矣:不能称前时之闻。 才能衰退,大不如前。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才思平庸,与众无异。五、方仲永由天资过人沦为“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目光短浅,在“利”的驱动下,动词“扳”和“谒”,起修饰作用的“环”,活灵活现地勾画出父亲强拉着几岁的孩子为自己寻吃喝的庸俗相,生动形象,慨叹之情溢于言表。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六、伤仲永究竟为谁而“伤”?说说你的理解。仲永:天资过人,却“泯然众人”,丧失成长的自主权仲永之父: 为名利所困,不使学 邑 人: 吹捧、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 七、从伤仲永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人的知识,才能绝不可能单纯依靠天赋,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后天的虚心接受教育和管理,对自己才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木 兰 诗 1、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通过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智慧、勇敢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爱家爱国的精神。1、 字音机杼zh 鞍鞯n jin 辔pi头 鸣溅溅jin 金柝tu 阿姊z 可汗k hn 军帖ti 贴ti黄花 字帖ti2、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著我旧时裳:“著”通“着”,穿 火伴皆惊忙:“火”通“伙”,伙伴4、 古今异义:爷:古义指父亲 (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走:古义为跑 (双兔傍地走): 今义行走。 但:古义为只,副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郭:古义为外城(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 迷离:古义为眯着眼(雌兔眼迷离);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十二:古义为虚数多(军书十二卷),今义数词,十二。 市:古义为买(愿为市鞍马);今义城市转:古义古时官爵分为若干级,每升一级叫一转(策勋十二转);今义转动将:古义搀扶(出郭相扶将),今义将要5、 一词多义: 帖:a.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b.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市:a.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b.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买) 愿:a愿为市鞍马(愿意) b愿驰千里足(希望) 6、 词语活用: “何”问女何所思 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 “策”策勋十二转 名词作动词,登记。 “骑”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动词作名词,战马。 成语:扑朔迷离: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7、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昨夜见军帖(省略主语“木兰”)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8、 重点句子翻译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和贴上装饰。第25课 诗五首杂诗一、翻译您是从我家乡来的,一定知道家乡的事情。请问您来时,我家雕花的窗户前,那株腊梅开花了没有?二、赏析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故乡”一词,看似重复,实则形神毕现地表现了离家游子的欣喜之情。“应知”生动表现出诗人急于了解故乡风土人情的殷切乡思。2.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窗前的梅花与诗人在家乡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的寒梅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客观事物了,它已经被典型化,被诗化,成为一个意象了。诗人正是通过寒梅,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牵挂思念。三、小结这首诗的语言平淡质朴,却又韵味无穷,恰恰体现了诗人的功力。这种不加渲染铺垫,只是直陈其事的手法叫做白描。全诗以白描手法写来,于平淡无奇中简洁而形象地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夜雨寄北一、翻译你寄信来问我什么时候能回家团聚,而我因事耽搁不知什么时候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淋漓,池中涨满了水。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我在巴山夜晚听雨思乡的愁情。二、赏析1.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之中两个“期”字,一问一答,并非一处,而是彼此相隔一方;不仅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空间。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和诗人不得归的愁苦。2.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景物,使诗人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而且惨淡,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3.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当”是“什么时候会”,表愿望、想象。本句(从眼前景物)陡然一转,想象回家后二人深夜畅谈,创设了一种重逢团聚的情景。描写了对美好、欢乐生活的憧憬。同时也反衬出了与妻子相聚不得的那种孤寂、痛苦。三、小结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的孤寂愁苦之感和思乡之情。从整首诗看,既有空间的往复对照(巴山西窗巴山) ,又有时间的回环对比(今宵他日今宵)。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效果。淮上与友人别一、翻译扬子江畔杨柳依依,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晚风阵阵,从驿站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二、赏析1.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交代握别的时间、地点。杨花渲染了离别前依依不舍的气氛,“愁杀”二字,更是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这两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最终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2. 数声风笛离亭晚借 “风笛”、“离亭”这样具有特殊意蕴的景物,烘托了离人的特殊心境。3. 君向潇湘我向秦 “潇湘”在南,“秦”在西,分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这两句即景生情,用明白朴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翻译三秦大地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我和你都充满离愁别绪,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在外做官的人。四海之内都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咫尺。 不要在分手的地方,像青年男女一样哭哭啼啼,沾湿佩巾。二、赏析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两句表明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将分两地。对仗工整,描写出壮阔之景,为下文抒发作者豁达的情怀奠定基调。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一句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点,即“同是宦游人”,为下文抒情做铺垫。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四海之内都有知心朋友,远在天边就好像近在咫尺。这是宽慰和劝勉朋友的话,表明彼此的情谊之深。也表明他开阔的胸襟和乐观豁达的态度。4.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同样表明了诗人的乐观豁达。三、小结: 王勃这首送别诗,没有离别的伤感惆怅,通过对别离赴任的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翻译我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二十三年就如同被弃置在道边。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边万木逢春。今天听了你吟诵这首诗,暂且凭着杯中的美酒振奋精神。三、赏析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作者并没有直率地倾诉自己因无罪而长期遭贬的不幸,而是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渲染,让人在了解和同情使人痛苦经历的同时感受诗人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本句使用“思旧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对受害的朋友王叔文等人的怀念;抒发自己对岁月流逝的感叹:阔别已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无限感慨。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病树喻指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千帆、万木喻指仕途得意的新贵。本句惆怅中不失豁达,表现了诗人异常达观的态度。同时蕴含新生事物必然发展,社会必然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哲理。4.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与友人共勉。点明酬赠题意。诗人在朋友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四、小结这首诗既抒发了诗人多年来积郁心头的苦闷和愤懑之情,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激愤而不浅陋,感慨而不消沉、惆怅而不颓废。26、卖油翁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对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有重大贡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散文、诗、词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2.正音自矜(jn) 睨(n) 家圃(p) 杓(sho) 颔(hn)3.一词多义(1)之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 这个道理) 康肃笑而遣之(代词 指卖油翁) 睨之(代词 指他射箭)(2)以 公亦以此自矜(因、凭) 以我酌油知之(凭) 以钱覆其口(用) 不以疾也(如此,这么)(3)而 久而不去(表修饰)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表转折) 康肃笑而遣之(表修饰) 卖油翁释担而立(表顺接)(4)尔 尔安敢轻吾射 (人称代词,你)但手熟尔 (语气词,罢了)4.通假字徐以杓酌油沥之 杓 通“勺” 勺子5.古今异义(1)但微颔之 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2)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疑问代词 怎么 今义:安全、安静6.词类活用(1)汝亦知射乎 (动词活用作名词,射技)(2)尔安敢轻吾射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7.特殊句式尝射于家圃 倒装句 介词短语后置 “尝于家圃射”自钱孔入 省略句 省略主语“油” (油)自钱孔入8.重点字、句及翻译矜:夸耀 尝:曾经 释:放下 睨:斜眼看 颔:点头 因曰:接着 覆:盖住 徐:慢慢地 遣:打发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艺不也很精湛吗?)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9.分析人物形象陈尧咨:自以为是、趾高气扬 卖油翁:身怀绝技、不卑不亢、谦虚沉稳10.文章主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也劝告那些“手熟”的人,其实“手熟”还不是技艺的最高境界,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不骄傲自满。三峡一、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人)人,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永宁侯郦范之子,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二、知识梳理1、通假字字 例句 释义阙 略无阙处 通“缺”,断缺2、一词多义词 例句 释义绝 哀转久绝 v. 断绝,消失 绝巘多生怪柏 adv.极,最 沿溯阻绝 v.隔断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介,在 自非亭午夜分 连,如果 有的人或 或王命急宣 有时 或者3、古今异义词 例句 古义 今义自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从或 或王命急宣 有时 或者,或许虽 虽乘奔御风 即使 虽然良 良多趣味 确实,实在 好略 略无阙处 完全,全部 略微4、词类活用词 例句 释义奔 虽乘奔御风 动词作名词 奔驰的快马湍 素湍绿潭 形容词作名词 急流的水空谷 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 在空谷里清 回清倒影 形容词作名词 清波5、特殊句式例句 句式 判断标准清荣峻茂 省略句 清、荣、峻、茂四个形容词前均省略了主语,分别是水、树、山、草飞漱其间 省略句 “其间”前省略了介词“于”即“在”6、重点字句翻译1)略无阙处 略无:一点也没有 阙:缺口 2)自非亭午夜分 自:如果 亭午:正午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襄:涨上,漫上 沿:顺流而下4)虽乘奔御风 虽:即使 奔:飞奔的骏马 奔驰的快马5)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声:几声 6) 属引凄异 属:连续 引:延长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8)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7、本文写作特色抓住特征来写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山水中四季变化的景色穿插其间,将动景和静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三峡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同时,本文也灵活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该句就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船行之快。第28课 古文二则 (简略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重点字词蔡璘(ln),字勉旃(zhn),吴县人。重(重视)诺(诺言)责(责任,承诺失信而招致的谴责),敦(重视)风(风尚)义(情谊)。有友某以(把)千金(一千两白银)寄(存放)之,不立券(qun,票据,凭证)。亡(w,通“无”)何(不久),其人亡。蔡召(叫,召唤)其子至,归之,愕然(惊讶的样子)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哪里)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曾经)语(y,告诉)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通“尔”,你,你的)翁知(了解,把我当成知己)我,故不语郎君。”卒(最终)辇(名词作动词,用车子运)而致之。二、文中蔡璘的性格怎样?从哪些方面进行刻画?三、“券在心,不在纸”的含义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四、你赞不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法制社会,“立券”可作凭据,免除纠纷,消除邪念。戴震难(反驳,质疑,nn)师一、人物简介。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yng,号懋(mo)堂,江苏金坛人。清代语言文字学家、经学家。早年跟随戴震研读经文朴学,成为乾嘉学派的重要学者。代表作为说文解字注。戴震(1724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清代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谥号“徽国公”,南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代表作品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词结有晦庵词。二、重点字词先生/是(这)年/乃能言(名词作动词,说话),盖(大概)/聪明蕴蓄(蕴含积蓄)者/久矣。就(靠近,跟随)傅读书,过目成诵,日(名词作时间状语,每天)数千言不肯休(停止)。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以何”,凭什么)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学生)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相隔)/几何(多少)时矣?”曰:“几(几乎,差不多)/二千年矣。”“然则(既然这样)/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应,曰:“此非常(非同寻常)儿也。”三、人物形象分析戴震:勤学好问,善于思考,敢于质疑。老师:这位老师实事求是,对戴震予以高度评价,是位好老师。四、从戴震难师这个小故事中,你悟出什么道理?要勤于思考,勇于质疑,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诗五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杨花落尽子归啼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写景则专取杨花,“杨花”即“柳絮”,杨花飘落会满天飞舞,漂泊无定。 寓意为“漂泊无定”。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常在夜间悲啼不已,声音凄苦。这里写子规,实际上借以抒发作者当时对王昌龄被贬的悲哀与同情。 闻道龙标过五溪直叙其事“闻道”就是非常惊讶地得知。” “五溪”,本已是极偏远的地区;而“龙标”,却还在更荒僻的远方。可见王昌龄当时被贬的地方非常荒凉,过这里到龙标道路非常艰难。这种种的愁情离绪叠加在作者心头,更加以悲景衬托离情,李白并没有在这里直接抒写那些悲痛的语言,但是他心中的悲痛的心情已经流露在字里行间了。所以在这句里面流露出他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是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我要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着风伴随您奔赴到夜郎之西。朋友远去,不是应该亲自相送吗?可是这时候的李白 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名句赏析:A这两句的含义是: 朋友远去,本当相送,无奈人隔两地,难以相从,我只有将自己悲痛愁苦的心情寄与明月,随风送你到被贬之地了。B诗人发挥的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寄愁心的载体,托明月以传情。使明月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行为。构思新巧,想象美妙,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因此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3、小结:这首诗在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是诗人通过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行为。4、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谪一事的关切与同情。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1、译文:飞来峰上的应天塔高入云端。听说在上面可听见天鸡破晓,看见太阳初升。我不害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我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 3、课文分析:诗的前两句侧重写景,为后者铺垫,后两句侧重抒怀,为前者升华。将写景与抒怀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突出诗的主题。4、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两句的含义是我不怕浮云挡住我的视线,因为我是站在浮云之上的最高层。在这里作者把政敌比喻成浮云,认为它虽然可以一时遮掩人们的耳目,但是最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伟大抱负。 5、主题思想:这首七绝借登高能望远的描绘,抒发自己作为政治改革的豪情壮志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伟大抱负。 题破山寺后禅院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qng)音。 1、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也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整首诗以“静”字贯之。2、译文 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的房舍坐落在花草树林的深处。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3、课文分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佛家称僧徒聚集之所为“丛林”。所以这里的“高林”借指寺庙禅院。不说“丛林”而说“高林”,称颂之意流露于笔端。首联既点题,又突出一个“静”字。以下诗句则围绕这个“静”字展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静谧的环境。诗人惊叹、陶醉、艳羡之情跃然纸上。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诗人以动写静,以鸟儿衬托山谷的幽静,正所谓“鸟鸣山更幽”。表面写鸟写山,实则写人。借助鸟儿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此联紧接上联,又递进一步:幽静的环境净化了人心,物我合一,连心底也“静”了。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qng)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全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河县2020-2021学年上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 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民法典物业篇培训课件
- 2026届辽宁省凌源市联合校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苏省盐城市汇文中学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营养师考试专项训练试卷:营养评估与实操技能强化
- 2025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全真模拟试卷 安全生产管理专项训练
-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模拟试题
- 2025年英语四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卷 解题思路分析
- 水箱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YY/T 1851-2022用于增材制造的医用纯钽粉末
- GB/T 20858-2007玻璃容器用重量法测定容量试验方法
- 纪委案件审理课件教材
- 生活中的会计课件
- 辽宁大学学生手册
-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酒水购销合同范本(3篇)
- 师说一等奖优秀课件师说优质课一等奖
- 学习罗阳青年队故事PPT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携手拼搏奉献PPT课件(带内容)
- 小学生打扫卫生值日表word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