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风险防范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物流企业风险防范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物流企业风险防范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物流企业风险防范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物流企业风险防范对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 . .大连海事大学装订线毕 业 论 文二一年九月 学习好帮手物流企业风险防范对策研究专业班级: 物流管理 姓 名: 孟庆彬 指导教师: 杨永志 继续教育学院摘要目前,物流产业在我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物流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与竞争的日益激烈,物流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也日益增加,已经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之一。物流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型行业和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行业特点、发展趋势决定了物流行业较一般行业的风险种类更多、影响更大。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物流企业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可为物流企业的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不可避免的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和风险对应的收益进行取舍,可以为物流企业及企业所处的整个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奠定基础,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 目前对物流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物流企业风险缺乏全面的认识,尚未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因此对物流企业进行风险评价并提出应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物流企业风险的基本理论,包括风险的成因、特征及运动形式,接着在对物流企业风险系统进行深入而细致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评价对象的风险状况,从财务、环境、管理和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完整的物流企业风险评价模型。然后,分析和比较各种常用分析方法的优劣性,根据所得到数据资料,并结合实例加以验证。最后研究了物流企业的风险控制问题,对不同风险提出了分类控制方法和控制措施。关键词:物流公司的风险;评估;控制;评价指标体系AbstractCurrently,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but with the complexity and logistic environment for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is facing increasing the risk factors,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has become the main obstacle to grow. As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new logistics industry and a huge system engineering, its profession characteristic,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ecision of the general logistics industry risks more, greater influence. 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risk assessment for logistics enterprises,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cision makers. For the inevitable risk, according to the enterprises own risk to bear ability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come,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 enterprises for the whole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improve found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Currently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research at the primary stage, to logistics enterprise, lack of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risk of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So the risk assessment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have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ies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risks, including the origin,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and then in the form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risk system and careful tho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based on the risk evaluation objects, from financial status,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ability and construct the four aspects of risk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lete logistics enterprise risk evaluation model. Then,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various methods a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d results are verified. Finally the risk control problem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of different risk classification method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control.Key words: Logistics corporation risk;Evaluation;Control;Index system;. . . . .目 录第1章 绪论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1.2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2第2章 物流企业风险的基本理论32.1风险的概念32.2物流企业风险的成因32.3物流企业风险的特征5第3章 物流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83.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83.2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步骤93.3物流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10第4章 物流企业风险评价分析及防范对策154.1物流企业风险主要评价方法分析154.2物流企业风险防范对策18第5章 结论205.1 论文主要研究结论205.2 论文不足之处20参考文献21 学习好帮手第1章 绪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的流通,资源的调配在一系列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促使商品流通,不同地区资源调配的企业即物流企业已遍布城乡,它们对极大丰富市场,繁荣市场经济,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但是纵观大大小小的物流公司,虽然它们规模不同,经营的方式不同,但都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即企业的风险问题。物流企业如何在经营过程中增强自己的抗风险能力,是考验一个企业生存能力的标志,本文就物流企业风险防范的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1.1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2010的5月8月期间,作者对市场做了实地的调查,对大连甘井子区,沙河口区的二十九家大大小小的物流公司进行走访,了解了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在这许许多多的困难中,最致命的要数企业对风险的抵御能力问题。据部分企业的负责人介绍,同行业因抵御风险不力,无力生存而倒闭的公司不在少数。有的企业虽然仍在坚持,但经营的也惨淡,不是资源不足,就是运输工具到位不及时,再不就是因价格不稳定不规范而谈不成生意。调查中发现,有的企业在把握市场机遇这些问题直接导致那些公司规模不大,经营时间不长,经济实力不厚的企业倒闭。另外,还有企业在制度方面的问题,企业在规范控制方面的问题,以及在物资调配过程中发生的丢失,漏,损等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企业的生存。 作者作为一名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看到物流企业在抵御风险能力如此弱势,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没有什么办法使得物流企业在整个市场大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呢?调查结束后,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我认为,只要把好市场规律,选准用好人才,规范企业规章,诚实诚信为人,增强服务意识,遵章守法经营,我相信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会大大加强。 物流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生力军,它的运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物资的流通,甚至影响市场的稳定。研究物流企业的生存能力,是为国防、科研、民生等大政方针献计献策。 传统意义上的物流概念应出改变,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快递,速递等传统手段,物流企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关,已有的航空、航海、陆路等方式外,电信、网络等方式也被物流广泛采用。因此,我们说研究物流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的大事,这就是意义所在。1.2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本文从第二章开始着重阐述物流企业风险的基本理论。既然要研究物流的风险对策,就不得不对其理论进行详细的论述。这其中将要谈到风险的概念,即什么是物流企业的风险,物流企业风险是怎样形式的,形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不同形式的物流企业是否存在相同的物流风险等,另外,在这一章中,还要对物流企业风险 的特征加以论述,对物流企业的现象、特征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然后进行系统分析。 在第三章中将对物流企业风险评价指标的体系建立进行充分的阐述。在这一章中将要谈到: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等,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从理论上对那些是构成物流企业风险的主要因素进行科学的评价,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物流企业在运营中避开致命的风险,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 接下来在第四章里,将详细分析物流企业的风险,对危及企业发展,壮大乃至生存的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对应的策略。其中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物流企业的风险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二是对物流企业风险主要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三是重点对物流企业风险策略加以分析,通过上述的分析,找出避免物流企业的风险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总之,“物流企业风险防范对策研究”一文 旨在通过对物流企业的分析,找出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使物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服种种风险,为繁荣市场经济,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第2章 物流企业风险的基本理论2.1 风险的概念风险和其他科学概念一样,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是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概念的形成,要靠研究人员对经验材料进行科学抽象,抽象出一般的、共同的属性,并通过词语把它表达出来。科学概念的形成离不开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包括比较、分析、综合等。再有,科学概念的形成还要以有关的科学理论为框架,科学概念不能孤立存在,而只能置于一定的理论系统才能形成。科学概念一旦形成,就不会终止它的变化和发展,因为客观事物是一个无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反映这个过程的科学概念也会随之变化,不会停滞在一个水平上。最简单的定义是:“风险是发生财务损失的可能性”。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越大,风险越大。它可以用不同结果出现的概率来描述。结果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坏结果出现的概率越大,就认为风险越大。这个定义非常接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概念,主要强调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与危险的含义类似。在对风险进行深入研究以后人们发现,风险不仅可以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收益。于是,出现了一个更正式的定义:“风险是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风险不仅包括负面效应的不确定性,还包括正面效应的不确定性。新的定义要求区分风险和危险。危险专指负面效应,是损失发生及其程度的不确定性。人们对于危险,需要识别、衡量、防范和控制,即对危险进行管理。保险活动就是针对危险的,是集合同类危险聚集资金,对特定危险的后果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财务转移机制。风险的概念比危险广泛,包括了危险,危险只是风险的一部分。风险的另一部分即正面效应,可以称为“机会”。人们对于机会,需要识别、衡量、选择和获取。理财活动不仅要管理危险,还要识别、衡量、选择和获取增加企业价值的机会。风险的新概念,反映了人们对财务现象更深刻的认识,也就是危险与机会并存。2.2 物流企业风险的成因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本节将从以上环节分析物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1)运输过程。 运输环节是物流系统的核心,运输的作用是将商品使用价值进行空间位移,物流系统依靠运输作业克服商品生产地和需要地点的空间距离,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益。如果物流企业本身作为承运人,则要负责托运货物从起运地往目的地的整个运输过程。选择的运输工具,运输线路,运输时间都需要物流企业周密的考虑。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主要是货物损失及延时到达的风险。货物损失发生的原因包括主、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在运输途中可能发生自然灾害,火灾,气候已成变化,交通事故等。主观因素包括运输人员因违规操作,或因本职工作的疏忽,对风险发生的警惕性有所降低,以及偷盗情况的发生,导致货物处于风险状态并受到一定的损害。货物延时到达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承运人没有按照约定时间发动货物,运输线路选择欠缺或是中途发生事故导致运输时间延长等。在JIT原则的要求下,物流企业延时配送可能会导致托运人索赔。从实际中看,托运人索赔的依据大多是物流服务协议。也就是说,此时物流企业面临的是违约赔偿责任风险。(2)装卸搬运过程。装卸搬运是随运输和保管而产生的必要物流活动,是对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进行衔接的中间环节。主要包括货物的装船,卸船,货物的进出库以及在库内进行的搬倒清点、查库、转运、换装等活动,使用的装卸机械设备有吊车、叉车、传送带和各种台车等。在这个环节中,因不断地堆货物装上卸下,可能会出现操作人员疏忽,野蛮装卸,以及装卸设备质量问题等原因导致的货物毁损。因为装卸搬运活动是频繁发生在物流过程中,因而是产品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3)仓储过程。仓储是对有形物品提供存放场所,对存放物品进行相应保管,并实施物品存取过程管理的行为总称。在仓储过程中物流企业要提供坚固、合适的仓库,对进入仓储环节的货物进行堆存、管理、保管、保养、维护等一系列活动。仓库的损坏、进水、通风不良、没有定期整理和维护,都会引起货物的灭损。(4)流通加工过程。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产品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实现物流效率化,对物品进行加工处理,使物品发生物理或化学性变化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如果使用的加工材料不合理,操作人员失误或技术原因等,会造成货物的损失或达不到预期的价值,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5)包装过程。包装是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统一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将物品包封并以适当的装运标志的工作总称。为使物流过程中的货物完好地运送到用户手中,满足用户和服务对象的要求,需要对大多数商品进行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包装。如果对包装的容器、材料、辅助物使用不恰当,也会造成货物灭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如在运输玻璃制品的过程中,选用的包装材料如果不能减少颠簸带来的撞击,便有可能使货物受损。(6)配送过程。配送是物流中的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分拣配货时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的特点的活动。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则还要以加工活动为支撑,所以包括的方面更广,在此环节物流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更为广泛。除了货物损失及延时送达的风险外,还有可能因种种原因导致的分拨路径发生错误,使货物错发错运。因为配送是以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物品的近距离位置转移为主,又必须同时满足用户的多种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品种批次都很多,可能会出现工作人员填写录入失误等情况,从而发生错发错运的现象。(7)信息服务过程。现代物流是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来保证物流体系正常运作的。信息服务的主要作用变现为:缩短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时间;库存适量化;提高搬运作业、运输效率;提高订单处理的精度;防止发货、配送出现差错;调整需求和供给等。但是如果信息系统程序出错、操作人员马虎等原因,使信息传递延迟出现差错,也可能增加企业延时配送或发错、运错等风险。此外,物流企业还可能面临因托运人故意行为产生的道德风险。如货物本身有一定缺陷,但在签订合同是没有向物流企业说明,企图以此获取额外的经济利益。2.3物流企业风险的特征物流风险的特征,是风险的本质及其发生规律的表现。因此,正确地认识风险的特征,对于建立和完善风险机制,充分发挥风险机制的作用,加强企业管理,减少风险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性。风险的客观性,是指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们不能避开它,也无法否定它。因为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使人们有遭受不幸或灾难的可能性。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因而风险也必然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说,人们生存和进行活动的整个社会环境,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世界,任何一个组织、单位、企业和家庭,都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风险的可能性。因而,人们必须采取客观的态度,承认风险和正视风险,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对待风险。(2)不确定性。风险的本质是变化性和不确定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永恒地变化之中,人们面对庞大的和错踪复杂的变化世界,不可能从总体上完全认识和掌握这种变化。风险的存在,就是以客观条件变化的永恒性为基础的。没有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所引起的不确定性,也就不会有风险。风险是客观条件变化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因素的伴随物。因此,不确定性是风险本质的客观体现。当然,这里所说的不确定性,不是指绝对意义上的不确定性,而是相对的。(3)潜在性。风险的客观性表明,时时处处都存在着风险,人们就是生活在充满风险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但这并不是说风险时时处处都会发生,风险的普遍存在,是指人们有遭受风险的可能性,是一种潜在性的风险,要在一定的时点和一定的条件下,风险的可能性才能转化为现实性,潜在性是风险存在的基本形式。认识风险的潜在性特征,对于防止和消除风险,不使风险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具有重要的意义。(4)可测性。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性,不是指对客观事物变化情况全然无知的不确定性。这里所说的不确定性是指可以测量的不确定性。对风险的测量,就是人们可以根据以往发生的一系列类似事件的统计资料,对某种风险发生的频率及其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作出主观上的判断。对风险的测量过程,就是对风险分析的过程。了解风险的可测性特征,对于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有着重要的意义。风险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形成风险的不确性因素也是可以测量的,因而风险是可以控制的。(5)风险结果的双重性。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或者去开创某种新的事业,都可能遇到风险,一旦发生风险,就会遭受损失。但是,人们愿意去冒风险,当然不是为了遭受损失。如果风险带来的结果只有损失,那么,任何人都不会去冒风险。实际上,风险存在双重的结果,人们去冒风险可能遭到失败,也可能获得成功;有遭受风险损失的可能性,同时也存在获得风险收益的可能性。成功与失败,收益与损失是共生的,而且一旦获得成功,就能取得更大的效益。认识风险结果的双重性特征,预防风险损失,这是非常重要的。但对风险不仅仅是消极地预防,更为重要的是,不应该惧怕风险,风险是一种经营机会,要敢于去承担风险,并要在同风险的争斗中去战胜风险,争取获得成功。(6)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企业面临的风险是与企业的决策与行为紧密相关的。企业风险是由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与自身的决策与行为等两大类因素决定的。面临同一风险事件,不同的企业承担的风险是不同的。同一企业由于其决策或采用的策略不同,其所面临的风险结果也不相同。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风险分析时,必须注意决策科学化的研究,以不断提高企业驾驭风险的能力。第3章 物流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取往往带有很强的随意性与主观性,而用不准确的指标体系来评价系统必然导致评价结果偏离实际。因此,我们必须设定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原则,从而为指标的选取提供指导作用。对物流企业的评价,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随着物流各环节、阶段的整合与协作的加强,对于物流企业的风险评价应该基于整个供应链来进行,既要反映出运输、仓储、流通、配送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风险状况,又要反映物流系统所面临的风险状况,从整体上进行物流风险评价。(2)代表性原则。在具体对某一对象进行评价时,既要全面分析其相关因素,又要抓住主要矛盾,选择最能反映评估对象水平的因素,使评价指标具有代表性。(3)科学性与可比性原则。科学性与可比性原则就是要求物流风险的整个评价过程要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反映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能够与其他物流企业进行横向的比较,有利于本物流企业根据评价结果的比较,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并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于控制,使企业能够稳定发展。(4)实用性与经济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是指物流风险体系的设计思路清晰,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简洁、精炼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结合于物流企业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出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简单地说,就是评价要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能够为物流企业所用。经济性则是指评价体系不要过于复杂,避免过多的数据采集导致过高的成本和过于复杂的过程。(5)时效性原则。所选指标不仅要能过反映一定时期内系统安全性的变化,而且要具有适时性,在指标容易发生变化时也能适用。(6)不相关原则。如所有的相关指标都用上一方面会影响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会造成数据的冗余和信息的失真,因此,在设计指标时应尽量减少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和重叠区域,将指标中包含的重复信息予以剔除。(7)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由于物流风险涉及到物流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多种确定和不确定性因素,在很多方面难以掌握足够的、精确的数据信息,难以量化处理,而定性推理的分析结果往往意义不明晰,比较主观,不够精确。因此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来对物流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3.2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步骤首先,对评价方案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其次,确定概要指标体系集:根据独立性和简洁性原则,将影响因素进行宏观分类,总结出概要指标体系,即一级指标体系。再次,对概要指标进行分解:通过因素表象分析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弄清它们相互作用的规律,将一级指标进行分解,总结出二级指标体系,或进一步分解出三级指标。第四,进行指标体系初选:根据可行性、实用性原则,通过专家咨询、讨论,将各指标进行多层次分析和帅选,初步选取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指标体系的确定:完成指标体系的初选只是完成了评价指标的雏形,采用专家调查法广泛征求并借鉴吸收了大量专家学者的意见,在问卷调查表汇总的基础上,结合专家们的宝贵意见,并对初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专家的意见对相关行大的指标进行必选,删除冗余的指标,归纳总结出最终评价指标体系。物流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环境风险市场风险X11行业进入难易度X18新增客户增长率X19物流行业的税收政策风险经济金融风险X20GDP增长率X22货款年利率X23联络渠道健全度X24大客户沟通积极性沟通风险X25信息的保密性X27信息系统抗侵袭力信息传递风险X28专业人才率X29人才变动率人力资源风险X30收益分配公平性X31大客户退出可能性X32合同履约率激励风险信用风险合同风险管理风险X33库存准确率X34货物损差率质量风险X35配送及时率时间风险X36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风险X37物流技术水平技术风险能力风险表3.11物流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3.3物流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由于指标之间相互关联,有些指标可能包含其它指标的信息,存在着相关性。因此。考虑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准确性和经济性,避免造成数据的冗余和信息的失真,必须对备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本文中被调研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标有8年的数据,并且各项财务风险指标数据都是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推算而成,属于复合指标,其各指标间相关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必须进行相关性分析。而环境风险指标、管理风险指标和能力风险指标大部分仅有近五年来的记录数据,数据的不充分会使相关性分析失去实际意义。另外这三部分指标基本属于单一指标,是由基础统计而得,其间的相关性不大。考虑到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本文只对财务风险指标作相关性分析如下:(1)偿债能力指标选取。对备选的6个反映企业短期、长期的偿债能力的指标,用辽宁省汇川物流有限公司2003年2010年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1所示。表3.1 偿债能力相关分析X1X2X3X4X5X6X11.00000.94400.2140-0.23500.0480-0.0050X20.94401.00000.0000-0.38200.23400.0450X30.21400.00001.00000.8580-0.3100-0.1950X4-0.2350-0.38200.85801.0000-0.4140-0.3870X50.04800.2340-0.3100-0.41401.00000.8640X6-0.00500.0450-0.1950-0.38700.86401.0000其中,x1流动比率;x2速动比率;x3资产负债率;x4产权比率;x5已获利倍数;x6长期资产负债率; 通过查询“相关系数临界值表”可知,在自由度是8,变量总数是2,99%的置值度下相关数的临界值为0.765;自由度为7,变量总数为2,99%的置值度下相关系数临界值为0.798。由表3-1可看出,该公司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与产权比率、已获利信息倍数与长期资本负债之间的相关性分别0.994、0.858和0.864,都在0.765以上,必须进行取舍。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的差异就在于存货,速动比率主要是考虑到存货的变化速度慢,有可能出现滞销、被抵押或存货评估与市价悬殊等情况,因此,为进一步更为保守的衡量短期偿债能力,就有了速度比率这个指标。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其存货主要是大量存放的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可能通过变卖存货使经营上获得好转,但汇川作为第三方物流公司,不同于制造型企业,其存货主要是一些燃料和备品配件、以及少量的客户抵押的物资,所占份额小。因此,选取流动比率,舍弃速动比率。对于资产负债率与产权比率而言,又其公式以及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1)可知,资产负债率公式经适当变形可得到产权比率公式,即资产负债率包含产权比率的信息。所以,将产权比率剔除,选取资产负债率。考虑到已获利息倍数,是从收益的角度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所以在已获利息倍数和长期才资产负债之间选取已获利息倍数经过以上分析,最终选定的反映汇川物流偿债能力的指标为:x1流动比率、x3资产负债率和x5已获利息倍数。(2)盈利能力指标选取。对3个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备选指标,用辽宁省汇川物流有限公司20032010年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2所示。表3.2 盈利能力指标相关性分析X7X8X9X71.0000-0.4960-0.4610X8-049601.00000.8400X9-0.46100.84001.0000其中x7主营业务利润表;x8总资产报酬率;x9净资产收益率 由表3.2可以看出,选择的反映汇川物流盈利能力的备选指标总资产报酬率与资产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为0.84高于0.765,说明总资产报酬率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相关性高,考虑到净资产收益率比总资产报酬率的综合性更强,因此,剔除总资产报酬率。因此,经过以上分析,最终选定的反映辽宁水运盈利能力的指标为:x7主营业务利润率和x9净资产收益率(3)资产管理能力指标选取。对4个反映企业资产管理能力的备选指标,用辽宁省汇川物流有限公司20032010年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3所示。 表3.3 资产管理能力指标相关性分析X10X11X12X13X101.00000.92600.93900.4380X110.92601.00000.95700.3280X120.93900.95701.00000.4880X130.43800.32800.48801.0000其中,x10总资产周转率;x11流动资产周转率;x12固定资产周转率;x13应收账款周转率 由表3.3可以看出,选择的反映汇川物流资产管理能力的备选指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俩俩之间相关性分别为0.926、0.939和0.957,都明显低于0.765。考虑到总资产包含流动资产周转率,选定x10总资产周转率和x13应收账款周转率作为反映汇川物流资产管理能力的指标。(4)成长能力指标选取。对3个反映企业成长能力的备选指标,用辽宁省汇川物流有限公司20032010年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4所示。 表3.4 成长能力指标相关性分析 X14X15X16X141.0000-0.1680-0.1120X15-0.16801.00000.8250X16-0.11200.82501.0000其中,x14主营业务增长率;x15总资产增长率;x16净利润增长率 由表3.4可以看出,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之间的相关达到0.825以上,相关性高。考虑到主营业务收入中包含净利润,而总资产和主营业务收入关联不大。最终选定的反映汇川物流成长能力的指标为:x14主营业务增长率和x15总资产增长率。(5)现金流量状况指标选取。对3个反映企业成长能力的备选指标,用辽宁省汇川物流有限公司20003年2010年的数据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5所示。表3.5 现金流量状况指标相关性分析X17X18X19X171.00000.88300.8080X180.88301.00000.8550X190.80800.85501.0000其中,x17现金流量比率;x18现金债务总额比率;x19现金利润比率 由表可以看出,选择的关于现金流量状况的备选指标之间相关性都高于0.765,因此,只保留最能反映其含义的x17现金流量比率。3.3.1 物流企业风险影响因素分析3.3.1.1 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是指物流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所引起的风险,主要是指国家法律、政策等宏观经济以及微观经济运行对物流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它包括以下三部分:市场风险、法律政策风险、经济金融风险。(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目标市场对物流企业的包容性或接纳程度,目标客户的需求状况以及整个物流行业的竞争引起的风险。有市场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风险。行业进入难易度。行业进入门槛的高低将直接左右行业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门槛高(需要大资金量、高技术的行业),进入难,则竞争低、利润大、风险低,反之则竞争高、利润小、风险高。第三方物流产业不是新兴的相对竞争缓和的行业,已进入日益激烈阶段。竞争集中度。一个行业中,企业的数量多少及其规模大小决定了该行业的集中程度。集中程度影响着企业调整定价和其他竞争措施的力度。若某些行业集中着众多的竞争企业,生产量远远超过了需求量,则该行业有可能导致恶性竞争。它是反应企业市场占有情况的指标。客户所在行业景气程度。由于物流服务是一种派生服务,是其他生产方式的辅助,当物流需求方的行业不景气时,第三方物流企业极可能会受到物流需求萎缩的影响而遭受损失。定期关注客户所在行业景气程度不仅全面了解客户的状况,而且有利于物流企业调整迅速经营策略,避免出客户所在行业萧条而给自己带来的市场风险。相对市场占有率。它不是指产品的市场绝对占有率,而是指相对对于三个最大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它是以企业销售额与最大三个竞争者的总销售之比来表示的。其表达式为:相对市场占有率=100% (3.6)价格竞争力。该评价指标表明该企业的价格水平和价格竞争能力。其表达式为:价格竞争力=100% (3.7)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是否能生存发展下去,关键看其能否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物流企业的竞争对手风险指标主要包括对市场的占有情况和产品销售情况两个方面,各指标具有含义如下: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客户的重点研究对象,谁赢得了客户谁就赢得了市场。按照需求的类型,可将客户分为现实客户和潜在客户。客户风险主要分为客户行为影响力合客户心理反应两个方面,反映在以下三个指标上:客户投诉率。是指由于客户对企业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工作不满意而对企业的申诉、反映。其表达式为:客户投诉率=100% (3.8)客户忠诚度。是指客户从本企业所购买的产品与其所购买同种产品总量的百分比。在物流企业中就客户使用本企业的物流服务与所使用物流服务总量的百分比。新客户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新增的顾客数量占所有客户的比率,它表明了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其表达式为:新客户增长率=100% (3.9)(2)政策风险。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法律政策的稳定,对于物流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国家对物流行业税收政策的变更,地方政府的保护政策等也有可能对物流企业构成风险。例如近年来我国在物流税收方面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其中差额税收政策被很多物流企业看重。这里为了满足指标的可操作性原则,选择物流行业的税收政策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它可以大体上反映国家对物流企业政策的变化情况。(3)经济金融风险。市场经济的运行轨迹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繁荣和衰退交替出现,这种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使物流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在经济繁荣时期,客户在市场需求不断升温的刺激下,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进行扩大再生产,增加存货、补充人力,相对地增加了物流企业的市场容量。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客户销售额下降,现金流入量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势必会减少,也会导致物流企业市场容量的减少。另外,由于国家宏观调控、金融市场波动等原因引起利润变动,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外汇储备及国际贸易、国家金融状况等原因引起汇率变动,金融市场波动、利率和汇率变动、经济波动、投机商炒作等引起股市波动将可能给物流企业带来融资、筹资成本增加,给进一步的融资带来困难。3.3.1.2 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反映了企业内部的管理能力,关系到企业能否有效、成功的运作。它包含以下风险指标:(1)沟通风险。该风险表现在与客户、政府、媒体、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大众的沟通和公关能力上。例如当物流企业融资出现问题时,它与银行、信贷机构的沟通就成为关键:或者面临合同纠纷时,良好的沟通可能会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其主要表现在联络渠道的健康和与大客户沟通的积极性两项指标上。物流企业中的联络渠道的阻塞或与外界主动沟通的积极性不足会导致各项物流活动在时间进度上的安排上的脱节,甚至会因为沟通的问题导致第四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与实际客户的需要的物流服务部一致,给整个物流的运作造成时间上浪费和资源上的损失。(2)信息传递性风险。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中,生产源头与终点需求之间总存在时间滞延,这种时间滞延会导致反馈误解,这是因为每个企业会依据毗邻企业的需求进行独立决策,而并不和其他成员进行协商,这种反馈误解使最终需求的一点微小变化传递到源头企业时也会出现不可思议的放大,便形成恶劣牛鞭效应。牛鞭效应的需求信息偏差增加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无效率作业,中间非价值生产过程多,第三方物流企业维持的库存会越高,会发生更高的成本,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效率低下。物流企业做为中间环节,同上下游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之间的协作需要互相间信息的共享与传递,但不同企业可能使用各自不同的硬件、软件工具,甚至信息表示的语义和语法等也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在间统一通信基础系统、信息标准和通信协议,以保证企业间信息传递通畅。另外信息传递风险还涉及到基础系统的防侵袭能力,数据的保密性等安全问题。因此信息的保密性、信息系统的标准还程度、信息系统抗侵袭能力将作为物流企业信息传递风险的衡量指标。(3)人力资源风险。是指人员的经验、素质、业务水平对物流企业的影响,物流人才的流动、损失都有可能给物流企业带来风险。为了使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征求专家的意见,选取了专业人才率和人员变动率两方面来衡量人力资源的风险。(4)激励风险 。物流企业的盈利是仓储、配送、运输、管理各部门共同运作的结果,但如果企业领导层不能公平对待各部门,尤其是核心技术部门不能公正的对待利益分配,就会导致其他部门的积极性和配合紧密度下降,甚至出现相互掣肘的局面。这是物流企业面临的关键风险。(5)信用风险。不仅表现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对其信用记录、经济实力等的考查,还表现在建立本物流企业自身可信任的自我形象,防止大客户流失或者发生重大赔偿。(6)合同风险。是指合同条款不严密,有漏洞,未明确双方的权责,有可能发生合同争议而影响物流运作。其表达式为:合同履约率=100% (3.10)3.3.1.3 能力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物流各环节如仓储、运输等作业的专业化管理,再加之拥有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物流人才,使其可以有效地整合和运转整个物流系统,与服务客户形成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就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能力风险,具体包括:质量风险、时间风险、成本风险和技术风险。(1)质量风险。主要是指物流企业各环节工作的服务质量,例如运输环节中从物流中心到配送点的运输时间、仓储中的缺货率、库存准备率、配送中配货的差错率、装卸搬运中的货损率等都属于物流企业运作中存在的质量风险。(2)时间风险。是指能否保证在与物流需求方商定的时间内或者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物流任务。若物流企业的在物流作业环节上出现时间拖延,会给客户带来风险的同时,必然导致给自己带来风险。这是物流企业风险控制的重点因素之一。(3)成本风险。物流成本是物流企业运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包括运作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缺货损失、订单处理及IT成本、采购费用以及其他管理费用。科学快速的货物运输、储藏、配送过程,可以极大的压低商品流通的成本,实现物流企业利润最大化,同样也能导致其经营失败。(4)技术风险。现代物流运作需要物流企业管理供应链的技术水平十分高超。然而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即使企业现在的核心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核心技术是否能够进一步保持一定的领先地位从而打造和稳固自己的核心能力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风险,由于技术对于当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很关键,所以技术风险是第四方物流企业的运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风险。物流技术水平这一指标可以全面的体现物流公司的技术状况,它主要包括:物流网络建设、条码系统、物流控制软件、信息管理系统、以及自动分拣技术等。第4章 物流企业风险评价分析及防范对策4.1 物流企业风险主要评价方法分析4.1.1 德尔菲法优缺点分析德尔菲法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过多轮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这种方法具有广泛代表性,较为可靠、可以自由的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便得出比较客观的方案。此方法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决策人员、参谋人员和应答人员。决策人员能常由510名专家组成,他们将做实质性预测。参谋人员协助决策人员准备、分发、收集有关问题及汇总调查结果。应答人员通常住在不同的地方,他们的判断意见将被评估。这群人在决策人员做预测之前提出自己的看法。利用德尔菲法进行预测时,由一组专家(应答人员)分别对问卷作回答。现将此法的应用过程概述如下。第一步是挑选专家,具体人数视预测课题的大小而定,一方面向专家寄去预测目标的背景材料,另一方面提出所需预测的具体项目。首轮函询调查,任凭专家自由回答,完全没有框框限制。专家可以以各种形式回答问题,也可向预测单位过索取更详细的统计材料。预测单位对家专家的各种回答进行综合整理,把相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