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垃圾处理场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垃圾填埋场工程 项目业主:*人民政府 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 建设地址:* 1.2项目背景: *位于宁化西南部与闽赣二省三县相毗邻全境面积178平方公里有人口13152人其中畲族3956人是福建省十八个民族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全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集镇化步伐逐渐加快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集镇的繁荣也带来了相应的社会问题如垃圾产生与消纳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乡所在地约有人口4000余人预计到XX人将达到6000余人以每人每天产生垃圾1.2公斤计,每月垃圾量将达到吨,年产生垃圾近吨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作为闽江、赣江、珠江三江源头之一修建一座可供3年使用的垃圾处理场对于保护环境卫生显得十分必要 1.3研究内容 根据*的实际情况对拟建的垃圾填埋场各方面情况做出分析包括: 厂址评价; 垃圾处理工艺选择; 卫生填埋工程方案设计; 工程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投资实施计划; 效益分析等 1.4项目建议书编写依据 1.4.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年主席令第号) 1.4.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 1.4.3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拓宽山海协作通道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 2垃圾处理技术方案选择 2.1国内外几种垃圾处理技术优劣的比较: 目前国内外对垃圾的处理技术方法主要有焚烧技术、堆肥技术、卫生填埋技术以及由上述三种技术结合起来使缺点互相抵消使优点更为显著的垃圾综合处理技术简述如下: 焚烧技术焚烧处理是目前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方法能够达到理想的减量化的目的其方法是采用专用设备如垃圾焚烧炉进行燃烧但是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同时要求有较大的垃圾量供应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才能采用 堆肥技术堆肥技术有敞开式静态堆肥和机械化高温堆肥二种方式其好处在于能变废为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目的但是由于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结构的改变废旧塑料、废旧玻璃垃圾量剧增如果没有进行对这种垃圾的分类收集和预分选很难进行堆肥处理如果能教育广大居民自觉做好垃圾的分类处理将各种金属、塑料和有机物区分开来再将仅含有有机物的垃圾进行堆肥在我乡竹山公路建设积极开展并日益完善的条件下将垃圾堆肥用于竹山施肥既解决了垃圾出路问题,又可以增加竹山地力 卫生填埋技术填埋无法做到垃圾的减量化但却是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最终手段方法简便易行投资较低能消纳的垃圾量大比较适应于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和乡村的经济承受能力对于山区小集镇来说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2.2垃圾处理规模 根据目前情况分析由于现有的生活方式将在较长的时期内维持因此垃圾成分构成预计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动物、植物、塑料、纤维、金属、玻璃含量还将占主要部分按照*所在地居住的人口数量近中期的垃圾产量预测如下表: 近中期产生的垃圾拟采用堆肥+填埋处置方式垃圾产生量即为需处理量以XX年的年产量为平均数计算日处理量为6.6吨,年处理量为0.24万吨,至2024年产生的垃圾总量为0.2420=4.8万吨,按45%进行堆肥处理后用于竹山施肥,55%进行填埋处理填埋场可按可消纳*30年内产生的垃圾量考虑 3总图与运输 3.1总图 3.1.1场址选择 拟选场址位于*彭坊村境内小地名长坑垅距离乡所在地2.5公里,场址附近有县道通过,交通便利 3.1.2周边环境场址周围无居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大周边自然条件的环境容量大植被茂盛具有较好的自净能力 3.1.3总图 本项目场址为一天然山谷,东面为山峰,西面临县道,南北二面是山脉长约为500米、宽30米根据场地及生产工艺、运输和施工要求利用天然地形从西向东把场地分为二段即进口处为垃圾预处理和堆肥区占地约为3000m2里面往东为填埋区占地约为6000m2 3.1.4运输与道路 本垃圾处理场日处理生活垃圾为6.6吨,全部采用农用运输车或小型拖拉机运输场内道路长约700m 3.1.5用地条件本场地可建设为山谷型填埋场东南部为平坦狭长地段无地下水出现除了雨季的大气降水可用设立截洪沟排出外填埋场可以基本上不受山洪的影响 3.1.6土料来源垃圾填埋作业需要大量覆盖土周边粘土土料来源广泛 4预处理及堆肥处理工程 4.1堆肥处理工艺 堆肥处理工艺采用好氧堆肥,发酵温度一般在5065oc,发酵周期短,称为高温快速堆肥,为了使物料与空气充分接触,给系统提供足够的氧气,通常通过风机进行强制通风促进其与空气的充分均匀接触,实现好氧发酵,根据八十年以来国内垃圾处理较为普遍采用的静态好氧堆肥技术,本项目也采用仓式静态堆肥,辅以机械通风,提高发酵温度和发酵速度 4.1.1工艺流程 分选预处理及堆肥处理的工艺流程如下图: 进料板式给料机滚筒破袋机滚筒筛分机筛下物一次发酵仓二次发酵仓后处理筛分堆肥成品 4.1.2设计说明 (1)垃圾给料系统方案设计利用天然地形,将分选车间靠近山坡布置,垃圾车将垃圾沿进场道路直接运至分选车间顶部,将垃圾从分选车间顶部的预留孔洞中,将垃圾卸入下面的板式给料机的料斗 (2)垃圾进入分选车间后由板式给料机的均匀给料通过皮带轮输送机将垃圾送进滚洞破袋机将垃圾进行破袋处理以利于下阶段的分选 破袋机的出料又通过皮带输送机被送至滚筒筛进行筛分处理根据经验筛孔取为80mm筛下物通过滚筒筛下部和皮带送出然后直接送到一次发酵仓的顶部在布料机的作用下将物料送到发酵仓筛上物为不利于堆肥的物质在分选车间前的受料平台上短暂停留后由专用自卸农用车运往填埋场做填埋处理 (3)堆肥处理系统 堆肥技术是在有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化学分解使其变成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腐殖土状物质的全部过程好氧堆肥过程放热而使堆体达到高温高温持续时间长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高温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升高是由于好氧微生物如细菌、真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的大量繁殖释放热量造成的由于微生物活动使有机物如半纤维素、纤维素蛋白质被分解而形成腐殖质并呈稳定状态从而形成可供农作物利用的有机肥料好氧堆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发热升温高温、降温和腐熟保温阶段 4.2发酵仓的设置 4.2.1一次发酵 设计中将前三个阶段在一次发酵场中完成,发酵周期限为8天,包括12天的升温期,5天左右的高温期,1天降温期,为了保证合理的通风,根据经验,按0.20m3空气/m3垃圾min设计,采用2台风机,一台用于鼓风,一台用于抽风 一次发酵仓为砖混结构建8个仓每个仓容纳一天的垃圾量停留时间为8天每天的垃圾量为6.6吨按45%计为3吨左右容重以0.5t/m3,约为6m3根据堆高2m考虑,单个发酵仓建筑为21.52m发酵完毕后由农用运输车送往二次发酵仓 4.2.2二次发酵仓是堆肥稳定化的过程,按发酵周期20天设计,在发酵仓内完成,每日进料3吨,约为6m3由20个单元组成,按210排布置,每个单元容纳一天的处理量,仍按21.52m设计,在长边二侧各设10个门,供物料进出,出料由铲车运到后处理车间 4.2.3后处理车间与成品库 后处理车间与成品库合建,成品库存按储存60天的产量设计 后处理工艺主要对二次发酵产物进行进一步的筛分进料由铲车运送入板式给料机物料均匀送入滚筒筛分机筛孔按15mm设计得到的筛下物为堆肥成品筛上物由皮带输送机输出出再由农用车运到填埋场处置 4.2.4主要设备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板式给料机 n=5.0kw 台 1 2 破袋机 10001200,n=7kw 台 1 3 皮带输送机 b=600,l=3200,n=3kw 台 1 4 滚筒筛 10001200,孔径80,n=7kw 台 1 5 皮带输送机 b=600,l=3200,n=3kw 台 1 6 布料机 台 1 7 风机 q=200m3/min 台 2 8 滚筒筛 10001200,孔径80,n=7kw 台 1 9 皮带输送机 b=600,l=3200,n=3kw 台 1 10 小型运输车 1.5t 辆 1 11 铲车 1.5t 辆 1 5卫生填埋工程方案 5.1填埋坑及使用年限 5.1.1填埋场院库存容 填埋场利用彭坊村长坑垅狭长的天然地形长约500米宽约30米东西走向通过在西面坑口往东100米建设垃圾预处理和堆肥场;100米往东建设一座垃圾坝形成垃圾填埋坑长350m,宽30m,坑底标高为490m左右填埋作业时层层压实每增高4.7m时进行填土0.3m直至500米标高为止当垃圾填至500m标高时要进行终场造坡为保证雨水能得到有效导排堆体顶端由中心向四周形成5%的坡度最终封场标高不超过去503米平均填埋高度为10米 新收集的垃圾平均容重为0.40.6t/m3,经过压实后垃圾容重可以达到0.750.85t/m3,经填埋并降解后,实际上每立方米的容积可以消纳1.1吨的原生垃圾因此本填埋场容积约为100000m3可供*使用30年以上 5.1.2坝体工程 垃圾坝是与山体共同形成填埋坑的主要构筑物筑坝形式直接影响到填埋场的安全运行也关系到工程造价的经济性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目前国内垃圾填埋场的筑坝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粘土坝、堆石坝、砌石坝三种其需要考虑的因素为:坝的功能特点筑坝材料来源及拟建场址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还有就是工程造价的经济性 粘土坝对自然条件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对地基的要求低适应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强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考虑到建设场址粘土来源方便所以垃圾坝拟采用粘土坝为宜 垃圾坝位于填埋场坑口往东100m南北走向坝长30米高10米坝顶宽度设计为4米坝二侧边坡坡度为1:2坝断面面积为240m2平均坝长为30米筑坝土方工程量为7200m3 5.1.3防洪排水工程 场区防洪与排水工程的作用是在填埋场使用过程中和终场后将降落在填埋场周边的大气降水及时排出场外防止在填埋场内形成积水因此在填埋场三面以截洪沟的方式导出降水 填埋场汇水面积为10000m2大气降水以截洪沟排出由于填埋场地势是东高西低所以截洪沟需设立三段分为东段、北段、南段顺填埋场铺设把水导向西面的溪流截洪沟采用矩形断面底宽1米护砌高度为1.2米采用浆砌块石水泥沙浆抹面而成 5.1.4导渗方式 当填埋作业开始并终场后填埋场内的积水需以主盲沟、支盲沟、次盲沟和石笼构成的导渗系统将渗沥液导出场外其中主盲沟负责渗沥液的最终排放设置在填埋场底以下与支盲沟相通由直径为dn315mm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穿孔花管外包裹150g/m2织质土工布构成支盲沟也位于填埋区底部沿场底两侧坡向主盲沟同侧支盲沟之间的距离为40m断面为梯形断面下底宽400mm上宽800mm深600mm在支盲沟中铺设直径为200mm的hdpe穿孔花管其坡向主盲沟的坡度不小于2%同样用150g/m2织质土工布包裹次盲沟是在填埋过程中形成的当每次填埋高度达到4.7米时,按照填埋作业要求开始覆盖中间0.3m覆盖土之前,在压实的垃圾堆体表面上面,底部支盲沟的垂直上方设置次盲沟次盲沟主要是由可透水受垃圾沉降影响小的透水软管组成当次盲沟铺设好后再开始中间覆盖 石笼是用织质土工布内装2040mm的卵石布设在主盲沟和支盲沟的相交处以不小于2%的坡度向填埋高度增加而增加使生活垃圾所产生的渗沥液通过石笼的作用更好地导出 为了使填埋区场底的导渗系统不致堵塞在铺设好的hdpe管外设置反滤层该反滤层由卵石组成从里到外分别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各层的厚度均为100mm粒径分别为40mm、30mm、25mm 5.2填埋工艺 垃圾填埋作业过程中要求层层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0.3m,当累积厚度达到4.7m时,即进行0.3m厚的粘土覆盖,然后再进行下一单元的填埋,待填埋作业达到设计高度后,应进行终场覆盖,底层是0.3m的粘土,表层回填营养土,种植作物,同时,要注意到顶面具有不小于0.05的坡度由中心坡向四周 5.3填埋作业主要机械设备 垃圾卫生填埋作业所需选用的机械主要使用通用机械,购置自卸农用车和蛙式夯实机各一辆(台)以节省投资 6.辅助工程 6.1建筑工程 6.1.1将办公室、宿舍、机修车间合为一体采用平房建筑加强通风采光增加居住情趣 6.1.2分选车间、一次发酵仓、二次发酵仓、后处理车间和成品库均采用砖混结构 序号 建筑名称 规格 层数 结构形式 建筑面积(m2) 1 办公室、宿舍 453 1 砖混 60 2 机修车间 653 1 砖混 30 3 地磅房 434 1 砖混 12 4 分选车间 884 1 砖混 64 5 一次发酵仓 6154 1 砖混 90 6 二次发酵仓 6204 1 砖混 120 7 后处理车间及成品库 10104.5 1 砖混 100 6.2给、排水 生活垃圾处理场用水主要是为垃圾车辆冲洗、降尘和工作人员日常生活用水可由邻近山涧引水 填埋场内和预处理车间的雨水由截洪沟及时导排以防止污染 6.3.供电工程 项目区用电主要是垃圾预分选的破袋、筛选和 一、二次发酵鼓风、抽风照相馆明等总用电负荷为35kw 6.4.消防 项目区应注意消防安全,在垃圾预处理区和填埋区所有的建筑材料要考虑采用耐火材料和相应耐火等级 6.5.绿化工程 项目区内道路两侧要种植林木以美化环境,在填埋场终场后要种植毛竹,既美观又充分利用垃圾场的肥沃条件 7.环境保护与职业卫生 7.1环境保护 7.1.1污水处理 垃圾处理场的污水主要来自冲洗车辆和大气降水,由于场内无地下水产生,上述污水可以自行吸收并蒸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